[讲义]大冢敬节
黄连解毒汤、葛根汤和桂枝茯苓丸这些经方效果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

黄连解毒汤、葛根汤和桂枝茯苓丸这些经方效果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黄连解毒汤不是张仲景的方,但是也是一张古方,是唐方,也可以看作是经方,因为方中黄连、黄芩的组合,还有黄柏、栀子的组合,都是张仲景的经典配伍,把这两张组合起来就叫做黄连解毒汤。
用黄连解毒汤的范围比较广,很多都是看人开方的。
有天,一个26岁的小年轻来看病,他患的是过敏性紫癜。
我一看这个小伙子满脸通红、满脸油光,胃口很好,体重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他说经常感到胃里面有烧灼感,舌头伸出来一看,红得很,晚上失眠,烦燥不安,头昏,热象很明显,用了黄连解毒汤之后,症状很快就缓解了。
这张方在日本是用来治疗高血压和脑梗的,甚至是老年性痴呆也能用。
我在临床上发现确实有用,特别是心率比较快,晚上睡不好觉,血压持续增高的。
用黄连解毒汤治疗高血压,现在中国这方面的报道也非常多。
黄连解毒汤单用的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复方。
那么复方怎么使用呢?那我要推荐荆芥连翘汤了。
荆芥连翘汤是我现在用的比较多的一张方,它是黄连解毒汤加上了四物汤,再加上四逆散,还有荆芥、连翘、防风、白芷、桔梗、薄荷。
我用这张方的频率要远远高于黄连解毒汤原方。
我发现有很多青年人,特别是少妇们,皮肤白白的,嘴唇红红的,妇科检查往往有子宫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等,白带多、色黄,有痛经,月经来血块多,经常喉咙痛,口腔溃疡,身体这不舒服那不舒服,来找我看病,希望调体质。
我都会用荆芥连翘汤。
荆芥连翘汤清热、养血、散风,能治疗头面部的炎症,能抗过敏抗炎,能够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还能治疗黏膜充血糜烂的毛病,效果也非常好。
葛根汤葛根汤这张方啊,是张好方子。
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就几味药,但是组合非常严谨。
在中国,葛根汤并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日本,葛根汤是妇孺皆知,相当受大家欢迎。
感冒了,大家都知道感冒灵,为什么不用葛根汤呢?对于一些体格很壮实的男人来讲,感冒,鼻子不舒服,葛根汤一吃就见效。
学习腹诊,您不得不知的大塚敬节

学习腹诊,您不得不知的大塚敬节大塚敬节,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
1923年毕业于熊本医学专门学校,1929年师事汤本求真学习汉方医学,1931年开设汉方专科医院,从此以复兴汉方医学为己任,不懈地工作。
1934年参与创立日本汉方医学会,1950年参与创立日本东洋医学会,历任理事、评议员、会长、理事长等职务。
1955年参与设立医疗法人金匮会、财团法人日本汉方医学研究所。
1974年参与创建社团法人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所长。
五十年汉方一条道路,从事疑难病诊疗与研究,培育后续人才,且著述甚丰,为汉方医学复兴与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被授予日本医师会最高优功奖。
1981年被追授予日本文部大臣奖,以表彰其生前成就。
主要著作有:《汉方诊疗三十年》、《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伤寒论辨脉平脉法讲义》、《金匮要略研究》、《金匮要略讲话》、《汉方临床诊疗学》、《从证候论治——汉方医学治疗的实际》、《汉方诊疗的实际》(合著)、《皇汉医学要诀》、《东洋医学史》、《汉方的特质》、《与东洋医学在一起》、《汉方与民间药物百科》、《汉方医学唯一的道路》、《大塚敬节著作集》(共八卷)等。
大塚敬节腹诊医案选(二十七):吴茱萸汤腹证1 有偏头痛病史的胃弛缓症患者患者为四十五岁男性,肤色黑,消瘦型体格。
过去曾患有中心性视网膜炎、肾炎、阑尾炎等疾病。
初诊是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主诉为约一周发作一次的偏头痛,自数年前胃部不适以来一直持续存在。
头痛总是发生在右侧,发作时食欲减退,恶心,但不呕吐,并且也不是疼得抬不起头来的剧烈疼痛。
大便一天一次。
脉略沉,血压120/80mmHg。
腹诊,胃部有振水音,腹壁无弹力。
此时可以选择的方剂有五苓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川芎茶调散、吴茱萸汤等。
如果使用五苓散,必须有口渴和小便不利,但该患者无此症状。
川芎茶调散作为治疗头痛的方剂是有名的,但我曾用于胃弱的病人遭失败,所以觉得对该患者也不适宜。
经方各家学说概论

经方各家学说概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开创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经典著作,该书记载的近300首古方被后世称为“方剂之祖”。
在中国医学史上,又有着一大批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研究对象的医家们,他们或编次整理张仲景遗著,或注解阐发《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先后三度掀起了研究《伤寒论》的高潮,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以《皇汉医学》为代表的日本汉方医学的输入,和以曹颖甫为代表的本土经方派临床家的崛起,经方科学而实用这一无可辩驳事实,使得在中西医论争洪流中日趋式微的中医学又重振雄风。
而如今,谈到经方,谈到《伤寒论》,就好比让那些吃贯西餐的人尝尝窝窝头、大米饭,曰:“古方不能治今病也。
”这种观念对医界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时至今日无论是在临床,还是在中医高校教学、科研中,持此论者大有人在。
《伤寒论》、《金匮要略》竟被视为难以入眼的“土物”,曾经被视为“祖方”的这些经典方剂被置若罔闻。
张仲景经方医学的学术价值越来越被医界所淡化,经方甚至已经成为现代中医人的盲点。
令人费解的是,当前在经方的研究上却出现了“高校冷而民间热,国内冷而海外热”的现象,真所谓“礼失而求诸野”。
笔者试图从各家经方的角度谈谈经方的学术流派,为宣传经方的实用价值,普及经方的临床应用,重振经方的学术地位做些工作。
一、几个概念1、经方经方,原是古代经验方的简称。
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的记载,当时著录医书共分四个门类,共三十六家。
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等七家,经方有《风寒热十六病方》、《汤液经法》等十一家。
此外还有房中八家,神仙十家。
由于经方十一家早佚,与其有学术渊源的《伤寒杂病论》所收载的275首古方便也被称为“经方”,或“长沙方”,在日本称为“古方”。
清代莫枚士《研经言》:“读仲景书,而穷源于《灵枢》、《素问》,人知之。
读仲景书,当竟委于《千金》、《外台》,人不知”。
因为汉唐时期的《小品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方书收载的方剂也与经方同源,组方结构相似,“以方类证、方证同条”的学理相同,故也被认为属于经方。
半夏与半夏类方解

半夏与半夏类方解1 首明半夏辛散之势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女性朋友,历经手术大难,虚羸体瘦,神疲乏力,面㿠少气,手足冰凉,自觉不足,便想从零基础开始学中医,学神农尝百草拿自己做实验学习药物,吃下半颗米粒大小的半夏,竟吃出了心下堵塞感,一位“江湖郎中”告诉她,再吃点炮附子就好了,依言执行,心下堵塞感迅速消失。
根正苗红的中医学院学子一听说就开始跳脚,“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庸医祸人。
不得已下,该朋友只得小心翼翼地质询江湖郎中,“老师傅,何解?”老师傅不紧不慢,呷一口茶,道“半夏具辛散之势,用于打开身体的结,你服下半夏有反应,即身体有结未开,但反应出心下堵塞感,欲开不得,需借把力,考虑你的身体情况,用点扶阳的附子恰恰合适。
”以药物偏性调整自身能量的转化,疾病自有出路。
在《本草备要》中载半夏可用于救暴卒,如遇五绝,以半夏末吹入鼻中取嚏,半夏辛香开窍之力可见。
此病案中半夏-附子配伍适宜,但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这样配伍,这也是前人训诫的由来,“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三阳表证内陷成结胸,病在三阳,火结之势,用半夏-附子如抱薪救火,正治当以苦泄。
“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三阴表证内陷为痞证或痞结,是半夏的主战场。
半夏与半夏类方方证在现代人群体中应用极广,不得不感叹,今时之人,嗜食肥甘厚味、饮食无节无律、以酒为浆,负荷之重不断压榨生命的保质期;久坐、葛优瘫、缺乏运动,层叠又无处宣泄的压力、昼夜颠倒、恶劣的睡眠质量,以妄为常,人体气机的正常循环运作的道路受阻,气结于心下,精竭真耗,百病遂生。
2 次明半夏平和之性药物的寒热常常与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关联,大毒之品,大热者居多,热毒性暴,破坏力强,肉眼可辨;性寒而有毒者缓用积聚,毒因难究。
而提起半夏一个略微纠结的问题是总有言论诋毁半夏有毒,医院、药店常用之品为姜半夏、制半夏,以相反相成之说生生将半夏与生姜组成了伴侣,半夏非制不敢用也隐隐困住了医家的双手。
大柴胡汤的方证

大柴胡汤的方证大家好!首先祝大家春节快乐!原本希望调课的,这几天我生病了,急性咽喉炎,来势很猛。
大年三十早上,突发咽喉疼痛,继而吞咽困难,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疼痛不减,除夕几乎一夜未眠,还发热;年初一更是疼痛严重,下午体温又升,用麻黄汤合泻心汤颗粒,微汗出,得稀便几次,小便清长,初二凌晨虽然无热,但声音嘶哑,伴有大量痰涎分泌,舌苔白腻,我一面通知魏辉院长,希望做好调课准备,一面开始服用附子理中丸,这是河南宛西制药的产品,从初三开始好转,初四就停药了。
今天总算能上课了,很高兴!但可能声音不大,最后可能还会嘶哑,请谅解!今天给大家讲讲大柴胡汤,主要是讲大柴胡汤的方证以及现代应用。
大柴胡汤是张古方,首见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
虽然此书距今已经1800多年,但大柴胡汤的历史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为张仲景当时所记录的方,大多就是他当时认为的古方,古代相传的经验方,也就是经方。
和许多经方一样,大柴胡汤经过了无数次的人体试验,这个配伍,这个方证,被逐渐地固化下来,被后人所认可,并成为中医临床的规范。
先说说大柴胡汤的配方,比起当下一些中医开的方,大柴胡汤算是个小方了,共八味药。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里有几点说明一下:柴胡半斤,就是八两,如果按一两等于3克折算,应该24克,如果一两等于5克折算,也应该40克,显然,用柴胡5克10克的,可能算不上大柴胡汤;半夏半升:经推测,半夏一升为五两,半升为二两半,可折算为12.5克,我多用10-15克。
枳实四枚:汉代没有枳壳枳实之分,后来将小嫩的果实为枳实,大的为枳壳。
这个说法,在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已经提及。
根据实测,一枚枳实重约3克,一枚枳壳重量约为枳实的3-5倍,甚至更多,所以,原方用4枚枳实,可能重量当在40克以上,甚至到80克。
提示我们现在用量比较保守,可以摸索大剂量枳实枳壳应用的经验。
大冢敬节 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大冢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大冢敬节是日本大正时代的医生,他在1911年翻译了著名的《伤寒论》(Typhoid Fever Treatise)一书,并写了一篇重要的解说。
《伤寒论》是中国明朝时期的医学家、李时中编写的一本关于伤寒病的治疗手册,被广泛应用于明、清两代的医疗实践中。
大冢敬节的解说对于理解《伤寒论》的原意,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大冢敬节的解说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对于临床实践的价值。
首先,大冢敬节在解说中强调了正确理解《伤寒论》的重要性。
他指出,《伤寒论》是一本治疗伤寒病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是经过严密实践验证的。
他呼吁医生们不仅要熟读该书,更要深刻理解其中的理论和原则,以便能够正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其次,大冢敬节对于《伤寒论》中的病机理论进行了解读。
他指出,《伤寒论》将伤寒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分为六个阶段,从阳气受伤到脏腑受病再到气血亏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病机理论体系。
他认为,医生在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准确判断其所处的病程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后,大冢敬节着重解释了《伤寒论》中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他认为,《伤寒论》的治疗原则是“祛邪保正”,即通过清热解毒、解表宣肺、滋阴降火的方法,祛除病邪,保护正气。
在具体治疗上,他强调了针对不同的病程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伤寒初期,应以发汗解表为主,以促进病邪的排出;而在病程较长、阳气消耗的阶段,则应以滋阴降火为主,强调调节气血平衡。
此外,大冢敬节还详细讨论了《伤寒论》中的方剂和药物应用。
他指出,《伤寒论》提供了丰富的方剂和药物选择,针对不同的病情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等,以及它们的功效和应用方法。
大冢敬节强调,医生在应用药物时要注意剂量和配伍,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大冢敬节总结了《伤寒论》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他认为,《伤寒论》通过总结和归纳临床实践,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治疗体系,对于治疗伤寒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医临床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中医临床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张海滨;段昱方【摘要】临床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是重点内容.根据多年临床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出重视疾病诊断、依据经典理论和成熟的经验,谨慎扩大方剂适应范围、拓宽阅读范围、细读本草挖掘被忽视的功用、重视临床的个案总结等要素,并附以典型临床医案,包括排脓散、人参汤、补中益气汤、竹皮大丸、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经典方剂,以及乌梅、黄柏、白薇等药物的特殊作用,加以说明.旨在探讨和提倡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中医临床;教学方法;思维训练【作者】张海滨;段昱方【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干部保健科,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北京 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中医临床学是一门实用技术,医学的特殊性,要求学习者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并且形成和保持创新思维能力。
医学泰斗张孝骞先生在《漫谈临床思维》一文中说“临床思维,就是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1]。
前辈点亮思考的火花,启迪后来者前行。
培养创新能力,避免陷入僵化,保证学习质量,是临床教育的课题。
具体实践上,包括思维训练、指导阅读和跟师学习。
对于医学生而言,思考和阅读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尤其重要。
1 首先明确“疾病”的诊断,是非常顺畅的思路传统的院校教育,认为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但是这里过于强调了“辨证”,反而淡化了“辨病”。
考察《伤寒杂病论》的编目体例,例如“太阳病脉证并治”“中风病脉证并治”“消渴小便利淋脉证并治”等,开宗明义的提示首先是明确疾病的病名。
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一些疑难情况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某一疾病的特定范畴内遴选方剂,这就降低了难度;同时因为经典方剂的高效性,还可以保证疗效。
大冢敬节 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大冢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原创版)
目录
1.大冢敬节的《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概述
2.该书的特点和优点
3.该书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4.推荐读者群体
5.与其他相关书籍的对比
正文
大冢敬节的《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是一本关于伤寒论的学术著作,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伤寒论的理论和方剂。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深入浅出的解析,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同时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也可以作为了解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学术的参考书。
该书的主要优点在于其朴实的语言和实用的方剂解读。
作者大冢敬节先生作为古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伤寒论的方剂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因此在书中对一些方剂的解释和应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此外,该书对于伤寒论的理论知识也有着系统的介绍,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伤寒论的理论体系。
然而,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一些冷门方剂,书中并未给出详细的解释,例如麻黄升麻汤。
其次,作为古方派的代表,大冢敬节先生在书中并未充分发挥《药征》的长处,对于许多方药之间的关系和差别的解释略显不足。
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初学者和中级读者学习伤寒论,特别是对于想要了解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学术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义]大冢敬节
大塚敬节:1900,1980:,出生于日本高知县一个汉方医世家,祖父大塚恭斋、父亲大塚惠迪均业医。
于1919年入熊本县立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成为西医界一分子,从而获得了政府认可的行医执照。
1927年,他受中山忠直《汉方医学的新研究》和汤本求真《皇汉医学》的影响和启示,对汉方医学的科学价值和实际疗效有了最初的认识,立志学习和研究汉方医学。
1928年,因用甘麦大枣汤治愈了每天反复抽搐十几次的十岁少女的半身不遂症,使他更坚定了学习和研究汉方医学的决心。
1930年2月,为学习汉方医学,他毅然离家到东京拜汤本求真为师,在“汤本医院”学习汉方医学。
1933年,与史数道明相识并成为挚交。
1972年6月,就任“北里研究所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所长。
同年九月,日本医师会授予大塚敬节“最高功勋奖”,奖励其为汉方医学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日本医师会首次为汉方医家颁奖。
其主要临床学研究著作有:《类证鉴别皇汉医学要诀》:1932年:、《汉方诊疗的实际》:1941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汉方医学》:1956年:、《诊断与处方?汉方疗法》:1957年:、《汉方医典》:1957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汉方诊疗三十年》:1959年:、《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1966年:、《汉方诊疗医典》:1969年与史数道明等合著:、《金匮要略讲话》:1979年:等。
此外,还有综合性著作《大塚敬节著作全集》:1980年:。
先生认为,在《伤寒论》中之论脉,不提脉名直接记述脉状,故简而适宜。
但至后世渐又设有种种脉名,其数竟达六十余种,此乃侧重形式的思想之不良现象,在临床上多主张为无用论,吾等必须去虚饰重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今后之中医学。
大塚敬节投身汉方医学事业五十几年,始终坚持在临床上从事诊疗和研究,尤其在张仲景学术的研究与运用方面具有相当的造诣。
如用三黄泻心汤治疗动脉硬化症、脑充血等,症状急剧者加知母、石膏、甘草;加辰砂治疗子痫、白内障;还用本方治疗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沙眼、慢性结膜炎、晕船病、癫痫、癔病、失眠、丹毒等;用葛根汤治疗结肠炎、赤痢;眼、耳、鼻之炎症;肩部发酸、肩胛部神经痛、化脓性炎初期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神经衰弱症、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阴痿症、癫痫、动脉硬化症、脑溢血、慢性肾炎、心脏瓣膜病、小儿夜啼症、老人慢性关节风湿病、火伤后发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各种热性病、肺炎、肺结核、胸膜炎、腹膜炎、疟疾或疟疾样疾病、神经衰弱、经血病、失眠症、神经性心悸亢进症、脚气等;用桃核承气汤治疗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剧烈头痛;八味地黄丸治疗尿闭:产褥热:;用温经汤治疗鼻塞、头痛、手掌角化症;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浮肿、呼吸困难之肾炎;大承气汤治疗月经延长、耳朵骚痒症;半夏厚朴汤治疗胃下垂、上半身浮肿、神经症;小柴胡汤治疗圆形脱发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等等。
1.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咳喘,哮喘有效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手足寒冷,冻疮.
3五苓散治疗小儿的无故呕吐泻泄.
4.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和心肌亢进,甲亢引起的心律失常.
5勾藤散治疗青光眼,美尼尔综合征,脑动脉硬化.
6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治疗各种排尿异常疾病,但必见小腹部不仁.即小腹部腹诊时关元穴附近按之软而无力.
7.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肥胖等疾病,但必腹诊时,两胁涨满.
8.桂枝茯苓丸治疗女子痛经.痤疮,青春痘,荨麻疹.但必腹诊时少腹部有压痛.
9.麦门冬汤治疗妊娠时妇女的咳嗽.
10.温经汤治疗进行性指掌角化症(手足开裂和硬化脱落)
11.葛根汤治疗副鼻窦炎,过敏性结膜炎.
12.防己黄芪汤治疗变形性关节炎,特别是关节水肿.
13温经饮(黄连解毒汤加四物汤)治疗一般性白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