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英国飞机的命名
英国BristolBeaufighter英俊战士攻击战斗机

英国BristolBeaufighter英俊战士攻击战斗机1943年,一列德国火车在挪威上空被英国皇家空军的"英俊战士"轰炸。
在战争初期,在 "蚊子 "等机型出现之前, "英俊战士 "成为主要的攻击机。
布里斯托尔- "英俊战士 "(Bristol Beaufighter)战斗机最初是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第一种专门制造的双引擎夜间战斗机于1940年设计并投入使用的,它从一开始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是一种坚固、强大和全副武装的飞机。
然而,它的长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雷达性能差的影响,当这个缺点被克服后,德哈维兰"蚊子"(de Havilland Mosquito)夜战机已经出现,并且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因此,尽管"英俊战士"仍作为夜间战斗机在海外服役,但从1942年秋季开始,"英俊战士"开始执行地面攻击任务。
早在1941年3月,一架"英俊战士 "就进行了改装成鱼雷轰炸机的试验,1942年9月,一架"英俊战士 "Mk VIC首次装备了火箭弹。
两个月后,在林肯郡的北科茨组建了第一支"英俊战士"反舰攻击机联队,由配备战斗机的第143中队、配备轰炸机的第236中队(机翼下挂载两枚113公斤炸弹)和配备鱼雷"英俊战士"的第254中队组成。
1943年3月,发射火箭弹的"英俊战士"战斗机(因其在出击时的任务是攻击防空舰和防空炮台而被称为 "高射炮追求者")进入中队服役。
第一批"英俊战士 "攻击机都是Mk VI型,但具体的型号由携带炸弹、火箭或鱼雷而决定。
1943年6月,第一架"英俊战士"TF.Mk X飞机在英国的39中队和北非的47中队服役;这种机型的机头装有反潜雷达,可以携带所有这些武器的组合,1943年在地中海对轴心国的船只特别有效。
英国系列轰炸机(三)

胜利者轰炸机
• 胜利者共完成了 299 次任务,成 功率达 100%。然而胜利者的确 老了,逐渐被 VC-10 取代(后 者同样装备了康维引擎,于1980 年开始服役)。1993 年10 月15 日,最后一个胜利者机队,55 中队解散。飞机除少部分入库封 存外,大都难逃被支解的厄运。 从诞生到退役,胜利者共生产了 86 架,包括 2 架原型机,5 架 幸存,其中只有 4 架被妥善保管。 退役时,55 中队的 7 架飞机中, 3 架送往皇家救生训练中心后被 支解,3 架封存,1 架在支解前 将机头赠送皇家空军博物馆用于 展示。
惠灵顿轰炸机
哈利法克斯轰炸机
• 哈利法克斯轰炸机是二战 期间英国皇家空军的一种 前线四引擎重型轰炸机。 它是著名的兰开斯特轰炸 机同时代的产品。哈利法 克斯轰炸机一直服役到二 战结束,除轰炸外,它还 执行了其它任务。它同时 也服役于皇家澳大利亚空 军、皇家加拿大空军、皇 家新西兰空军、皇家巴基 斯坦空军和波兰空军的飞 行中队。
胜利者轰炸机
胜利者轰炸机
胜利者轰炸机
胜利者轰炸机
胜利者轰炸机
火神中程战略轰炸机
• “火神”是英国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现并入英国航宇公司)研 制的中程战略轰炸机,曾经与另外两种轰炸机“勇士”和“胜 利者”一起构成英国战略轰炸机的3大支柱。
• “火神”轰炸机从1947年开始研制,1952年8月原型机试飞, 到1956年夏生产型才投入使用。该机采用无尾三角翼方案,是 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三角翼轰炸机。开始用作执行中程战略轰炸 任务,后改为执行常规轰炸任务。
火神中程战略轰炸机
• “火神”有两种生产型: “火神”B.1装4台“奥林 帕斯”101、102或104型 发动机,1956年7月装备 部队,共生产了45架; “火神”B.2,先装4台 “奥林帕斯”201型发动 机,后装“奥林帕 斯”301型发动机,飞机 的形状尺寸作了一些修改, 并加装了空中加油受油管, 1960年装备部队,共生产 了64架。“火神”轰炸机 于1964年全部停产,1983 年底全部退役。
英国战斗机(五)

“怨恨”战斗机
“鹞”战斗机
• “鹞”式飞机是英国研制的第一种 实用型固定翼垂直起降飞机,其主 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战术侦察。 “鹞”战斗机是英国前霍克.西德利 公司(现已并入英国航宇公司)在 英、德联合研制的P.1127“茶隼” 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的基础上单独 研制的一种亚音速单座垂直/短距起 落战斗机,并重新命名“鹞”式 (最初曾译为“猎兔狗”)。 该机最初是为英国皇家空军研制, 主要设计目标是进行低空对地攻击, 但也可以用于空战,原型机于1966 年8月31日首次试飞,第一架生产 型飞机于1967年12月28日试飞。
英国战斗机(五)
流星式喷气战斗机
流星式喷气战斗机
• 1944年,盟军摧毁了V-1发射场后,616中队换装新的MKIII(装 Derwent 8发动机,905KG推力)后在1945年1月被部署到比利时,但 直到战争结束“流星”都未能和德国的喷气式飞机相遇过,尤其是 ME-262。二战结束时,MKIII共生产200架,这是盟国方面在二战时 唯一能进行实战的喷气式飞机。平心而论,当时的盟国方面在喷气技 术方面至少落后德国5-10年。战后,“流星”持续生产到1954年,共 计生产3900架,除了英国空军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等国空 军都装备过该机。参加朝鲜战争的澳大利亚空军分遣队也使用该机 。
“鹞”战斗机
“鹞”战斗机
英国AV-8B“鹞”式飞机
印度维拉特号航空母舰的海鹞
FRS1海鹞
皇家海军800海航中队的GR7A
1984年航展上的英国空军鹞式世界大战开始前,大多数国家 对于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不十分 重视,因为对于白天的战斗机承担的 任务,单发战斗机已经基本上能够胜 任,只有德国从30年代初期一直在发 展Bf-110重装备、远程双发战斗机。战 争开始后英国皇家空军才发现,缺乏 一种较“飓风”、“喷火”留空时间 更长、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重型战斗 机。于是,“英俊战士”作为一种凑 合着用的重型战斗机,在最需要的时 间-即战争开始后的一年后开始服役。 该机能够在1940年服役得益于Bristol 公司的深谋远虑。1938年,Bristol公 司预见到在可能的战争中需要一种重 型战斗机,决定自费研发一种双发重 型战斗机。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到战斗 型外,还尽量按照英国皇家空军的 F11/37号设计要求的指标,考虑可以改型
二战十大名机

二战十大名机露珠青竹1.美国北美公司P51“野马”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P-51型战斗机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军以惊人的速度向北欧和西欧进击,与欧陆一海之隔的英国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和危机。
1940年春,英国派出一个飞机采购团向美国订购战斗机。
美国北美飞机制造公司答应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英国生产一种新式的战斗机。
经过120天的研制,10月11日样机制成,10月26日试飞成功。
新机服役编号定为P-51。
英国人给它取名为“野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51战斗机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欧洲战场上,P-51战斗机就出动一万三千架次,投弹超过五千吨,击落敌机近五千架,击毁地面敌机四千余架,被誉为“歼击机之王”。
2.德国梅塞施米特 BF109战斗机梅塞施米特 BF109战斗机1930年代,希特勒政权为实现侵略扩张计划,开始大力扩建空军。
1934年,德国空军发出招标,要求研制一种接替He51型双翼机的新一代战斗机。
巴伐利亚飞机厂(即Be)主任设计师梅塞施米特设计的Be109型单发单座单翼全金属活塞式战斗机在竞争试飞中逐一击败He112、Ar80和Fw159三种机型后,成为此后十年间纳粹空军的最主要的主力战斗机。
因此“梅塞施米特”几乎成为大战时德国空军的代名词。
1938年7月,巴伐利亚飞机厂更名为梅塞施米特飞机厂,故Bf109亦改名Me109,但一般仍称Bf109。
3.英国超马林公司“喷火”战斗机伦敦上空的鹰---喷火战斗机激战德国BF109喷火战斗机是英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也是最主要的单发动机战斗机。
从1936年第一架原型机试飞开始,喷火不断的改良,期间并且使用两种不同的液冷式发动机,不仅担负英国维持空权的重大责任,转战欧洲、北非与亚洲等战区,提供其他盟国使用,战後还到中东地区参与当地的冲突。
喷火与德国空军Bf 109并列为欧洲战区最重要的两大机种,也是两架从大战初期较劲到结束的敌人。
二战战机之伦敦上空的鹰:英国“飓风”战斗机

⼆战战机之伦敦上空的鹰:英国“飓风”战⽃机英国“飓风”战⽃机“飓风”(Hurricane)是英国于20世纪30年代设计的战⽃机,在不列颠空战期间皇家空军取得的战果⼤都由飓风战⽃机击落,是英国胜出不测颠空战的最⼤功⾂,并在⼆战各个主要战场服役。
英国“飓风”战⽃机“飓风”战⽃机也是⼆次⼤战中闻名暇尔的战⽃机。
是真正的伦敦上空的鹰。
“飓风”由西多尼·卡姆爵⼠设计,K5083号原型机于1935年11⽉6⽇在英国的霍克飞机⼚试飞成功,成为英国航空史上第⼀种时速超过500千⽶的飞机。
英国“飓风”战⽃机英国“飓风”战⽃机由于该机开发于30年代中期,所以尽管外观上已具备40年代单翼机的布局,但仍是⼀种半⾦属结构的飞机,⽽且机⾝内承⼒构架依然由钢管焊接件组成,后机⾝外部是亚⿇布蒙⽪。
“飓风”在机头装⼀台“梅林”⽔冷活塞发动机,故前机⾝显得较为尖削。
从多框的滑动开闭座舱盖后部开始,后机⾝背部向下倾斜,最后是⼀⽚近半圆形的垂尾。
梯形平⾯上反下单翼内装有全部射击⽕器,翼下可挂⼩炸弹,机腹为⽔散热器。
整个机体显得质朴、美观。
英国“飓风”战⽃机当⼆战爆发后,“飓风”作为英军最先进的战⽃机之⼀,被派驻欧洲⼤陆,担任前线空中打击部队(A.A.S.F.)的主⼒。
但战果⼤⼤出乎英国⼈的预料:1940年5⽉8⽇⾄18⽇短短的⼗天⾥,“飓风”即被击落250架;在掩护敦刻尔克⼤撤退的空战⾏动中,⼜损失了近150架。
英国“飓风”战⽃机在法国战役中,⼀天英军三个中队共36架“飓风”战⽃机正在编队飞⾏,突然发现约⼗架Bf-109钻云⽽出,从⼤队的侧后⽅扑过来。
英军带队长机⽴即率领机群转向迎击德机,但笨拙的转向还没完成⼀半,德军战⽃机已咬住排在编队最后的英军战机开⽕了。
转眼间,在击落英军四架战机后,德机消失得⽆影⽆踪。
整个战⽃过程中,英军未有机会发射⼀发⼦弹,有的飞⾏员甚⾄连敌机都没看见。
英国“飓风”战⽃机在1940年8⽉的不列颠空战中,⼈们的注意⼒都被性能更好,⾜以和Bf-109匹敌的“喷⽕”战⽃机所吸引,因此“飓风”战⽃机的功绩往往被忽视。
英国战斗机(二)

• • • •
管鼻鹱式战斗机
管鼻鹱式舰载战斗机
管鼻鹱式战斗机
“海上雌狐”战斗机
• 英国海军最早装上导 弹的双座、双发全天 候大型舰载机,驾驶 舱在机身左侧,从 1959年起到70年代为 英国海军主力战斗机。 该机翼展15.55米,长 16.94米,高4.75米, 最大起飞重量18858公 斤,最大时速1030公里, 挂4枚“火带”空空导 弹和28枚(2组)空射火 箭弹。
“海上雌狐”战斗机
• “海上雌狐”战斗机是霍克· 西 德利公司于50年代末,开发的 一种双身、双发战斗机,是英 国皇家海军最早挂载空空导弹 的全天候大型舰载战斗机。这 种飞机装备了雷达,具有全天 候能力,外形怪异,飞行员舱 凸出机体,而雷达员舱埋入机 体。“海上雌狐”分为FAW.1 型和FAW.2型,FAW.1型可发 射“火光”空空导弹,FAW.2 型可发射“红头”空空导弹及 “牛犬”空地导弹。自1964年 起直到20世纪70年代,“海上 雌狐”一直是英国海军的主力 战斗机。
“猎人”战斗机
彩色涂装的英国"猎人"战斗机
“猎人”战斗机
“猎人”战斗机
印度空军的猎人战斗机
管鼻鹱式舰载战斗机
• 舰载双座侦察战斗机, 从P A/34号合同研制 的轻轰炸机改进设计 而来,1940.4.1试飞, 1940.5入役。飞行性 能劣于同时代的先进 战斗机,但结构牢固、 可靠性高、航程长, 所以仍然被皇家海军 装备,生产量600架。
管鼻鹱式战斗机
• • 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翼展 14.14米,机长 12.24 米,机高 4.27米,机翼面积 31.77平方 米。 重量数据:空重 3955千克,最大起 飞重量 4853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 398千米/ 时,升限 6500米,航程 1255千米。 武器装备:八挺 7.7毫米机枪,可 带 250千克炸弹。 动力装置:一台Rolls-Royce VIII活 塞发动机,功率 1080马力。
英国系列轰炸机(一)

巴特尔轰炸机
• “巴特尔”执行最后一次作战任务是1940 年到1941年4月在希意战争与希腊战争中。 英国皇家空军的少量“巴特尔”与希腊空 军的12架“巴特尔”作为辅助补充力量执 行了轰炸任务。1941年4月中旬到5月底时, 大多数“巴特尔”都在雅典附近的塔纳格 拉机场与塔托伊机场被德国空军摧毁在地 面上。没有记录表明这些轰炸机发挥了作 用。
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
国共内战期间由于美制B-25损失太多,中华民国空军向加 拿大购买205架蚊式轰炸机作为补充,该批飞机于1948年 抵达上海,但在飞行训练时损失了三份一,飞行训练后用 于徐蚌会战,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在战役期间有4架蚊 式机被解放军掳获,之后又有一架蚊式机投共,内战后蚊 式机随国民政府迁台,由于台湾的热带潮湿气候令其木质 机身严重腐蚀,故在1950年蚊式机退役被拆毁.
蚊式斗轰炸机
• 解放军得到的5架蚊式机 其中2架被编入"战斗飞行 大队第1中队"而其余3架被 编入"第3轰炸机中队",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 典上有两架飞越天安门广 场,该年12月有一架蚊式 机在上海坠毁,解放军的 蚊式机也于1951年退役, 1953年有一架蚊式机被送 往北京航空学院作教材, 但保护不力,此架蚊式被 拆得支离破碎,有部份木 材被造成飞机模型。
英国系列轰炸机(一)
• 本人收集了一些英国 轰炸机的资料和图片, 整理并制作成PPT文 件。供网友阅读和欣 赏,不一定很全面, 错误之处,欢迎补充 和更正。
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
• 兰开斯特轰炸机(AVRO Lancaster)作为二战中皇家空 军轰炸机的主战机种,“兰开 斯特”累计出击156192架次, 雄居全英之首!累计投弹 608612吨,占皇家空军战时总 投弹量的三分之二! • 兰开斯特(Lancaster)轰炸机 是英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 常重要的战略轰炸机之一,担 负对德国城市的夜间轰炸任务。 在执行三处德国水坝的轰炸任 务之后获得水坝克星(Dam Buster)的昵称。
二战中英国飞机的命名

与其他国家不同,英国皇家空军(RAF)和舰队航空兵(FAA)更倾向使用名字,而不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命名飞机。
当然,这些名字并非随意之选,而是皇家空军从1918年成立时起就采用的一套复杂的命名系统的一部分,而在二战脚步临近时,该系统已大幅修订过。
与广为流传的说法相反,尽管1918年的命名体系确实强制要求过,头韵(即首字母相同)并不是RAF/ FAA的命名体系贯彻始终的规定。
不过,传统的力量毕竟强大,在二战期间甚至战后的不少飞机名字上仍有所反映,如霍克“飓风”(Hawker Hurricane)、肖特“斯特林”(Short Stirling)、布莱克本“博塔”(Blackburn Botha)、费尔雷“管鼻燕”(Fairey Fulmar)等。
大部分二战时期的飞机是以1932年或1939年的命名系统命名的,这两者除了用于海上的飞机外并无多少区别。
1937年,舰队航空兵(FAA)从皇家空军回归皇家海军,海上飞机的起名权因此回到海军部手里。
飞机的名字或者由生产厂家所起,或出自军方之手。
有一个精彩的段子,也许是虚构的,讲到雷金纳尔德•米切尔听到他设计的伟大的战斗机被命名为“喷火”时发出如是感叹:“这就是他们会选的那种傻到根的名字!”Spitfire,除了解释为“喷吐火焰者”和“一种烟火”外,还指“a highly emotional and quick-tempered person (especially a girl or woman)”,“一个高度情绪化和易怒的人(特别是女孩或妇女)”,这简直是“泼妇”嘛!难怪米切尔大叔不高兴呢。
想到中文译名“喷火”,基本搭调,又体现了英国空军部对战斗机名字“速度、活力或攻击性”的要求,还没有英语里的一词多义的不良联想。
生产厂家当然也有自己的内部的飞机命名体系,通常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德•哈维兰公司的内部命名系统也许是最广为人知的,比如“虎蛾”(Tiger Moth)教练机的公司内部编号是D.H.82,著名的“蚊”式(Mosquito)战斗轰炸机则在公司内被称为D.H.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其他国家不同,英国皇家空军(RAF)和舰队航空兵(FAA)更倾向使用名字,而不是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来命名飞机。
当然,这些名字并非随意之选,而是皇家空军从1918年成立时起就采用的一套复杂的命名系统的一部分,而在二战脚步临近时,该系统已大幅修订过。
与广为流传的说法相反,尽管1918年的命名体系确实强制要求过,头韵(即首字母相同)并不是RAF/FAA的命名体系贯彻始终的规定。
不过,传统的力量毕竟强大,在二战期间甚至战后的不少飞机名字上仍有所反映,如霍克“飓风”(HawkerHurricane)、肖特“斯特林”(ShortStirling)、布莱克本“博塔”(Blackburn Botha)、费尔雷“管鼻燕”(Fairey Fulmar)等。
大部分二战时期的飞机是以1932年或1939年的命名系统命名的,这两者除了用于海上的飞机外并无多少区别。
1937年,舰队航空兵(FAA)从皇家空军回归皇家海军,海上飞机的起名权因此回到海军部手里。
飞机的名字或者由生产厂家所起,或出自军方之手。
有一个精彩的段子,也许是虚构的,讲到雷金纳尔德•米切尔听到他设计的伟大的战斗机被命名为“喷火”时发出如是感叹:“这就是他们会选的那种傻到根的名字!”Spitfire,除了解释为“喷吐火焰者”和“一种烟火”外,还指“ahighlyemotionalandquick-tempered person (especially a girl or woman)”,“一个高度情绪化和易怒的人(特别是女孩或妇女)”,这简直是“泼妇”嘛!难怪米切尔大叔不高兴呢。
想到中文译名“喷火”,基本搭调,又体现了英国空军部对战斗机名字“速度、活力或攻击性”的要求,还没有英语里的一词多义的不良联想。
生产厂家当然也有自己的内部的飞机命名体系,通常使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德•哈维兰公司的内部命名系统也许是最广为人知的,比如“虎蛾”(Tiger Moth)教练机的公司内部编号是D.H.82,著名的“蚊”式(Mosquito)战斗轰炸机则在公司内被称为D.H.98。
其他的公司也与此相类,“桑德兰”式(Sunderland)水上飞机在肖特公司的编号是S.25,“兰开斯特”(Lancaster)对阿弗罗公司来说是Type 683(638型)。
然而,这些只是公司内部的编号,并不是皇家空军命名系统的一部分。
按照1932年或1939年的命名系统,各类飞机的起名规则如下:战斗机被给予“通用的词,表现速度、活力或攻击性”。
这样笼统的规定给起名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气象学名词被普遍采用,如“飓风”(Hurricane)、“旋风”(Whirlwind)、“闪电”(Lightning)和“台风”(Typhoon)等。
其他被使用的还有快速的动物,比如“野马”(Mustang),甚至合适的形容词,比如“挑战”(Defiant,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形容词性不容易在汉译名中体现出来,至于有人翻作“挑战者”的,则根本不通,连词性都不对,且容易与Challenger混淆)。
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曾经是印第安人赖以为生的食物的北美野牛Buffalo会被选中,因为似乎既无速度,又无活力或攻击性,也许与该战斗机的发福臃肿的机身有关?更可能的是得名于凶猛得多的非洲水牛,但机身看起来确实像野牛Bison。
值得一提的还有皇家空军使用的美国飞机,这些从三十年代末期批量入役的飞机也被入境随俗地纳入了命名体系。
只要有可能,美国造的飞机也按同一规则取名,但更自由些。
按照皇家空军的规矩,轰炸机、运输机和船身式水上飞机都用英国本土或英帝国的地名。
美国飞机则被适当地赋予了美国地名,如道格拉斯“波士顿”(Douglas Boston)、寇蒂斯“克里夫兰”(Curtiss Cleveland)、马丁“巴尔的摩”(MartinBaltimore)以及联合“卡塔利娜”(Consolidated Catalina)等,基本上也符合以地名命名的规则。
一些已经由他们的美国生产商命名的飞机进入皇家空军后则保留了原来的名字,如贝尔“空中眼镜蛇”(BellAiracobra),原本皇家空军准备重新命名为“北美驯鹿”(Caribou)的,但最终还是沿用原名,显然更符合其火力强大的凶猛本色。
许多产家起的名字并不符合皇家空军命名规则,但也有例外,如“雷电”(Thunderbolt)。
有趣的是,不少英国人起的名字还跨过大西洋,“返销”美国,成为美国陆航和海航正式采用的名字,诸如“卡塔利娜”和“闪电”等。
大多数在加拿大生产的英国飞机仍沿用原名,只有一例引人注目的例外:加拿大产的布里斯托尔“布莱尼姆”(BristolBlenheim,根据英语读音,该词不能读作布伦海姆,因为h不发音)轰炸机被称作“博林布鲁克”,博林布鲁克既是历史上英国国王的姓,也是地名,按照命名规则,似乎应该是后者。
寇蒂斯公司素有将其战斗机命名为“鹰”(Hawk)的传统,皇家空军善解人意地承续了这一做法,把P-36(Hawk-75)战斗机命名为“莫霍克”(Mohawk,原住纽约州的印第安人部落,虽然不是鹰,但名字里毕竟有个hawk),P-40被称为“战斧”(Tomahawk,印第安人的战斧,也带个hawk),以及“小鹰”(Kittyhawk)。
改装“默林”发动机的P-40F原打算叫“苍鹰(”Goshawk)的,最终还是被称为“小鹰Mk.II”。
布里斯托尔的Beaufighter是个有趣的例子。
Beaufighter是同一公司的“博福特”式(Beaufort)鱼雷轰炸机的战斗机版,最大程度地使用了“博福特”的部件,这种血缘关系也从名字反映出来,Beaufighter是略显笨拙啰嗦的Beaufort Fighter(博福特战斗机)的缩写版本,虽然字面上不甚雅致明了,但听上去还算不错。
至于他的中译名,普遍用的“英俊战士”,则可谓谬以千里了。
Beaufort 其实是指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博福特公爵,根本与“英俊”之类的无涉,也许始作俑者略知法语吧(beau在法语里有“美好”的意思),但这个名字实在不怎么样,令人不良地联想到“空中X国庆”,呵呵。
实际上,还是老实地叫“博式战斗机”吧。
轰炸机以“地名——与英帝国或英国历史有关联的内陆城镇”命名。
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以英国地名命名的轰炸机:阿弗罗“兰开斯特”、汉德利•佩奇“哈利法克斯”(Handley- Page Halifax),还有阿姆斯特朗•威特沃斯“惠特利”(Armstrong-Whitworth Whitley)。
在此之前的命名规则则是,轰炸机以动物命名,如费尔雷“狐狸”(FaireyFox)、霍克“雄鹿”(HawkerHart)等,但以此规则命名的轰炸机到了二战时已基本淘汰了。
费尔雷公司的Battle似乎是个例外(在国内被无一例外地译作“战斗”),但事实并非如此。
巴特尔(Battle)是黑斯廷斯(Hastings)附近的一个城镇,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的发生地。
维克斯“威灵顿”(VichersWellington)是个特例。
有两个英国城镇和一个新西兰城镇叫威灵顿,因此技术上来说符合轰炸机的命名规则,但也许更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威灵顿公爵。
维克斯公司的前一种轰炸机是“韦尔斯利”(Wellesley),威灵顿公爵家族的姓,似乎更佐证了这种推测。
大英帝国内的非英国本土的城镇也被选来命名轰炸机,如布里斯托尔“孟买”(BristolBombay),皇家空军使用的大部分美国轰炸机符合英国命名规则,但是,按照“内陆城镇”的规条来命名道格拉斯“波士顿”(Douglas Boston)和马丁“巴尔的摩”(Martin Baltimore)的大爷显然手头缺一本地图册。
波音“飞行堡垒”(Boeing Flying Fortress)和联合“解放者”(Consolidated Liberator)都保留了原来生产产家起的名字,没有按照英国规则重新命名。
运输机以“英帝国的郡或区”命名,如阿弗罗“约克”(Avro York),美国飞机的名字则被美国化,如道格拉斯“达科他”(Douglas Dakota)。
船身式水上飞机以“英帝国的沿海城镇和港口”命名,如肖特“桑德兰”(Short Sunderland)。
海上飞机公司“斯特兰拉尔”(Supermarine Stranraer),桑罗(桑德斯-罗)“伦敦”(SARO London)。
作为一种籍籍无名的双翼船身式水上飞机,竟然以堂堂帝国首都命名,也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吧。
那个以加州海岸外的卡塔利娜岛来命名联合公司的飞船的家伙,理应得到一枚勋章,读起来太顺溜了。
陆空协同飞机(Army Co-operation aircraft)以“古典的词”命名,外延也很宽泛。
这类飞机常以古希腊和罗马人物命名,既有神话的,如阿姆斯特朗•威特沃斯“阿特拉斯”(Armstrong-Whitworth Atlas)和霍克“赫克托尔”,也有真实历史人物,如韦斯特兰“莱桑德”(WestlandLysander),莱桑德是斯巴达著名的海军将领和政治家,死于公元前395年。
通用/鱼雷/侦察机冠以“英国历史上的名字”。
如前所述,布里斯托尔“博福特”(Beaufort)鱼雷机以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博福特公爵命名。
阿弗罗“安森”(Avro Anson),一种沿岸侦察机,以与海洋有关的人物命名,即皇家海军18世纪著名的海军上将乔治•安森。
这使得皇家海军颇为不快,海军不愿意看到空军的飞机顶着海军偶像的大名在眼前晃来晃去。
海军部和空军部后来达成协议,空军不再使用与海军有关联的名字,但当时不只是安森爵士,还有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的旗舰舰长哈尔迪(Hardy)也被空军用来命名霍克公司的一种双翼通用飞机。
美国造的飞机通常以美国大学命名,如北美“哈佛”和“耶鲁”(NorthAmericanHarvardand Yale),还有费尔柴尔德“康奈尔”(Fairchild Cornel)。
德•哈维兰“虎蛾”(Tiger Moth)显然不符合这个规则,因为“虎蛾”原是民用飞机,后被空军采用。
杰弗里•德•哈维兰爵士看起来是个热心的鳞翅类昆虫学家,用蛾命名了许多他的飞机。
“虎蛾”是如此的声名卓著,皇家空军为了避免产生不良后果,竟也没有以其规则为之改名。
滑翔机被名之以“历史上的军事首领”。
某位无名氏私下决定滑翔机的名字都以H开头,此君要么是被某种荒谬念头缠身,要么是闲得蛋疼。
让我们逐个来看看,因为他们堪称最古怪的一类军用飞机名字。
通用飞机公司“莽汉”(General AircraftHotspur)因亨利•珀西爵士(SirHenryPercy)得名,莽汉是他的外号,依稀记得他是一个14世纪的历史人物,曾被莎士比亚写入戏剧。
瓦科“哈德良”(WACO Hadrian)得名于下令建造著名的哈德良长城的罗马皇帝,该石砌长城用来保护作为罗马帝国殖民地的英格兰免遭皮克特人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