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惠州一绝/食荔枝

合集下载

第6课《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共30张PPT)2021—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6课《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共30张PPT)2021—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七自然段
荔枝的果肉
从植物学方面给我们讲了真的果肉和非真的果肉
第八自然段
荔枝的贮藏
不耐贮藏
第九自然段
荔枝的种子
形态 / 颜色 / 退化
第十自然段
荔枝的果花
• 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 • 开花次数: 一年开花两次。 • 花性:有雌雄分别。 • 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
第十一自然段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 总述——分说 简单——复杂
逻辑顺序
引子(1)
外壳(2)
颜色(3)

外部形态
形状(4)

外 大小(5)
六 月 荔 枝 丹
生态知识 主
内部结构 内
壳膜(6) 果肉(7) 贮运(8) 种子(9) 果花(10)

原产地(11)
果谱(12)
生产知识 移植(13)
发展(14)
常见的说明方法
《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南州六月荔枝丹
• “南州”——点明荔枝的产地(南部地区) • “六月”——点明荔枝的成熟期 • “丹”字——点明荔枝的颜色 • “荔枝”—— 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
阅读课文,提取信息
第一自然段
➢ 提及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有什么作用?
• 一是使读者对鲜荔枝的形态有个初步的印象; • 二是引起阅读的兴趣; • 三是引出下文。
引子
第二自然段
荔枝的外壳
“壳如红缯”? 从科学的角度,用了一连串的果树学术语对荔枝的壳进行了叙说。
第三自然段
荔枝的颜色
• 单个的荔枝——“绛囊”“红星”“珊瑚珠” • 整株树——“飞焰欲横天” • 成片的树林——“红云几万重”。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惠州一绝/食荔枝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惠州一绝/食荔枝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 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 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 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 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 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 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 堠兵火催。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 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 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 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 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 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 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 自露本色”。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 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 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 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 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 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 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 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 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 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 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 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 门编为一集。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 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 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 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 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咏荔枝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咏荔枝
咏荔枝 明代·丘浚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咏荔枝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咏荔枝
作者简介:
丘浚(qiū xùn) 丘浚(1418~1495)明代著名政治家、
理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海 南四大才子之一。字仲深,号深庵、玉峰、 别号海山老人,琼州琼台(今属海南)人。 景泰五年进士,历官经筵讲官、侍讲、侍 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 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 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 职。
古诗文系列:咏荔枝
赏析:
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 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 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 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 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古诗文系列:咏荔枝
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古诗文系列:咏荔枝
作者简介:
丘浚学问渊博,熟悉当代掌故,晚年右眼 失明仍披览不辍,研究领域涉政治、经济、 文学、医学等,著述甚丰,同海瑞合称为 “海南双壁”。
古诗文系列:咏荔枝
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古诗文系列:咏荔枝
赏析: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 (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 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 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 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 (《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 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 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 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 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 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苏轼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苏轼
关于荔枝的描述性诗句,并说说 它好在哪里?缺点是什么?
壳如红缯
膜 如 紫 绡
瓤肉莹白 如冰雪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 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 好处:
1诗文连用四个比喻,写出了荔枝外壳色彩 诗文连用四个比喻, 诗文连用四个比喻 的红艳,肉膜质地的轻柔,瓤肉的洁白, 的红艳,肉膜质地的轻柔,瓤肉的洁白,浆 液的香甜。 液的香甜。 2对荔枝形态做总的说明,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对荔枝形态做总的说明,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对荔枝形态做总的说明 3文字优美简练,富有诗情画意。 文字优美简练,富有诗情画意。 文字优美简练
6提取课文各段主要说明信息,把本文压缩 提取课文各段主要说明信息, 提取课文各段主要说明信息 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说明文字。 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说明文字。
荔枝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水果。 荔枝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水果。它的外壳表 面粗糙,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成熟时, 面粗糙,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成熟时,果 子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果实呈心脏形, 子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果实呈心脏形,卵 圆型或圆形。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圆型或圆形。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 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荔枝的膜是一层白色的 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薄膜,肉大多数是白色半透明,莹白如冰雪。 薄膜,肉大多数是白色半透明,莹白如冰雪。 荔枝不耐贮藏,保存起来很不易。 荔枝不耐贮藏,保存起来很不易。但荔枝的花 期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期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荔枝原产我 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 国,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成都,福建是 它生长的北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 它生长的北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 正努力实现荔枝北移。 正努力实现荔枝北移。
结构分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授课用】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授课用】

朗读课文
注意字词
龟裂( jūn liè )龟甲( guījiǎ )龟兹( qiū cí ) 粗糙( cū cāo ) 缯(zēng ) 紫绡(xiāo ) 瓤(ráng ) 醴(lǐ ) 酪(lào ) 绛 (jiàng)囊(náng ) 绚(xuàn )丽 渣(zhā )滓(zǐ ) 粤(yuè ) 莆(pú ) 萌(méng )蘖(niè ) 啖(dàn ) 贮藏( zhù cáng ) 尉佗( wèi tuó ) 尉迟( yù chí) 外壳( Wài ké ) 地壳( dì qiào )

本文属科学小品,语言既有科学性, 又有文学性。 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 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 ,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 。 说明文使人“知”,首先要保证科学 准确,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生动性。
作引用
本文引用了丰富多彩的资料,征引资料共二十余条, 指名的作者近二十人,年代则从唐、宋、明、清, 直至当代,所引文字的作者包括文学家、科学家及 帝王。 作者并不是大段抄录资料,而是采用摘抄相关语 句或大意引用的方法,使文章不显累赘。 作用:引用既加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又丰富了内容, 增强了说服力和表达效果。其中引用古诗句,不仅 有助于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把人们带到了优美的 意境中,使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
《 惠 州 一 绝 》 苏 轼
不 辞 长 作 岭 南 人
日 啖 荔 枝 三 百 颗
导语
一代文豪苏轼于花甲之年被自己昔日 的学生而今的皇帝哲宗贬谪惠州,二年后, 苏轼在惠州生平第一次吃到荔枝,写了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 尽赞美之能事:“……不须更待妃子笑, 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 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二句最为脍炙人口

2021年初中语文白居易荔枝图序课件

2021年初中语文白居易荔枝图序课件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 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 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 翁》、《琵琶行》等。
2021年最新
3
了解文体
• 序文指作者对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和写的主题和范围、宗旨和经过,通常写 在内容前面,也指别人所写的对作品的介绍或对本书内容的评论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

《南州六月荔枝丹》课件
《 惠 州 一 绝 》 苏 轼
不 辞 长 作 岭 南 人
日 啖 荔 枝 三 百 颗
对荔枝的评价: 1、“一果上市,百果让路” 2、“饥食荔枝,饱食黄皮” 3、果中皇后──荔枝 4、荔枝的营养丰富,是一种 高级滋补果品,有养血、消 肿、开胃、益脾的药用价值。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作者介绍】
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著名
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 “荔枝”作为标题,而用古诗中的“南州六 月荔枝丹”作为题目?
此题内涵丰富: 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 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 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 颜色。
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充满诗情 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 的风格统一起来。
南 州 六 月 荔 枝 丹
荔枝 生态
由 到 果实 主 次
由 形态 形状 大小 外 到 膜 肉 内
核 花
外壳 颜色
荔枝 产地 品种 由古到今/ 生产 移植 发展 由实到虚
结构分析
生态知识
主 (三 ) 内部构造 (一) 引出话题(1) ⑵ 外壳 颜色⑶ (二 ) 外部构造 形状⑷ 大小⑸ 薄膜⑹ 果肉⑺ 贮藏⑻ 果核⑼
“尖圆”则区别了两种不同程度的圆。
(2)、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
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 明确:用“现在知道的”加以限定,
使说明更加客观、准确,因为“13种”
仅是从目前发现的文献来判断,将来
也许还会有新的发现。
(3)、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明确:用“大多数”限定范围,不排除特殊 情况,使说明更客观、准确。
• 语言的准确一是表现在限定性词语的

苏轼《食荔枝》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轼《食荔枝》原文翻译与赏析

惠州一绝/食荔枝的诗意及赏析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惠州一绝/ 食荔枝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

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

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原文:《惠州一绝 /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辞一作:不妨)注释: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

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

《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

’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 ’答曰:‘枇杷是也。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

此句有三个版本。

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

”、《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诗意: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赏析: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

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 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 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 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 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 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 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 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 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 作岭南人了。
谢谢!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 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 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 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 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 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 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 自露本色”。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 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 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 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 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 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 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 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 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 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 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 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惠州一绝/食荔枝 宋代·苏轼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作者简介:
苏轼(sū shì)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 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 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 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 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 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 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 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 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 门编为一集。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 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 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 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 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 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 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 堠兵火催。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 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 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 境的形象描述。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惠州一绝/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 辞 一作:不妨)。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 “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 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 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 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 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 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 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 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 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 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 “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 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 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 “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 ‘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 许之”。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 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 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 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 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 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 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 “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 一斗消强秦”。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作者简介: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惠州一绝/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 辞 一作:不妨)。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 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 岭南的人。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 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 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 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 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 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 山林。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
古诗文系列:惠州一绝/食荔枝
赏析:
《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 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 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 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 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 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 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 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