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膏药的详细熬制过程及贴用方法精编版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外用贴剂,常用于缓解肌肉酸痛、风湿痛、关节炎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黑膏药制作方法:
材料:
- 乳香、没药、白花油、麝香、黄芪、狗脊、川芎、当归、桂枝等中草药(根据个人需要可适当调整材料组合)
- 肤色短效漆、膏药布、棉纱布、药杵、药篦等药具
- 大纸包纸或锡纸
步骤:
1. 将所有中药材料按比例取出,并将粉状材料研磨成细粉。
2. 将粉末放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白花油搅拌均匀,使其形成糊状物质。
3. 将药糊均匀地涂抹在膏药布上,并在上面铺一层棉纱布进行加固。
4. 将制作好的黑膏药包裹在大纸包纸或锡纸中,确保密封。
5. 将包好的黑膏药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静置一段时间,以使其成熟。
6. 成熟后的黑膏药即可使用。
将其直接贴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如肩部、颈部、腰部等。
注意保持愈贴处皮肤清洁干燥,贴敷时间通常为12-24小时。
需要提醒的是,制作黑膏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如果不熟悉中草药的使用,请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或药师进行指导。
此外,在使用黑膏药之前,还应充
分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古老的中药外敷制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
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肌肉拉伤、跌打损伤等疾病。
下
面将详细介绍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希望能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好所需材料,大黄粉、没药粉、丁香油、樟脑、麝香、蜂蜡等。
其次,按照一定的配方将以上材料按比例混合均匀,一般来说,大黄粉、没药粉的比例为3:1,丁香油、樟脑、麝香的比例为3:1:1,蜂蜡适量。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物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
匀至成糊状。
接着,将糊状的药物放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制,直至熬制成黑色膏状。
最后,将煮制好的黑膏药倒入容器中,待其冷却后,即可密封
保存备用。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黑膏药时要注意火候,火太大容易糊掉,火太小容易煮不熟。
另外,在煮制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粘锅。
制作好的黑膏药可以保存一段时间,使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黑膏药时要避免伤口处,以免引起感染。
总的来说,黑膏药的制作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配方和煮制的火候,就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黑膏药。
希望大家在需要时能够制作自己的黑膏药,祝大家健康快乐!。
中药——黑膏药的制作(熬制)方法

中药——黑膏药的制作(熬制)方法
第一步:炒黄丹也叫广丹(一般大一点的中药店都能买到,黑膏药的主要成分)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
急火。
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
丹炒过头膏药则老。
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
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也可用纯豆油可以降低成本),油中若掺碱。
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
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
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
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
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
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
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
急用木棍搅拌。
侯其油平。
则再加贵细药面.
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
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
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
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
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
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是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
为了帮助大家有深入的了解黑膏药,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黑膏药制作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
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
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
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
3、膏药之黑在于熬,亮在于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黑膏药的制作步骤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
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且不含水分。
(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
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
(细粉要过120目筛)(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制剂,具有很好的温经散寒、活血
止痛的功效。
它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黑膏
药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大黄、何首乌、川芎、干姜、
丁香、红花、没药、乳香、槐角、蜂蜡、麝香、冰片、樟脑、麻油、纱布等。
这些材料中,大黄、何首乌、川芎等是主要的草药材料,
而蜂蜡、麝香、冰片等则是辅料。
接下来,我们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将这些草药材料研磨成细末。
然后将细末的草药材料与蜂蜡、麝香、冰片等辅料一起放入砂
锅中,加入适量的麻油,用小火熬煮。
在熬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
搅拌,直至药物熬煮成糊状。
当药物熬煮成糊状后,我们需要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纱布袋中,用力挤压,使药物中的液体尽可能地被挤出。
然后将挤出的药
物液体晾干,最后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并包装成黑膏药的形状。
在制作黑膏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优质
的药材是制作高质量黑膏药的基础。
其次,熬煮的过程中要小心火候,避免药物烧焦或者煮沸过久。
最后,包装时要注意卫生,避免
外界的污染。
总的来说,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只有在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要求进行制作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黑膏
药的质量和疗效。
希望大家在制作黑膏药时能够严格遵守制作流程,制作出高质量的黑膏药,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
- 熟地黄500克
- 当归500克
- 川芎500克
- 白芷500克
- 川牛膝500克
- 红花500克
- 黄柏500克
- 桃仁500克
- 精盐适量
- 水适量
2. 将材料清洗干净,晾干水分。
3. 将每种药材分别研磨成细末。
4. 将所有药材混合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精盐。
5. 将混合好的药材用水调成糊状,搅拌均匀。
6. 将药糊均匀地涂敷在一块净布上,厚度约为0.5厘米。
7. 将涂满药糊的布卷起,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好。
8. 将药囊晾干,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发霉。
9. 等药囊完全干燥后,可以切割成合适大小的膏药片使用。
注意事项:
- 制作黑膏药时,每种药材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
- 使用黑膏药前,要将皮肤清洁干净,以免影响药效。
- 若出现过敏或皮肤不适等情况,应停止使用黑膏药并咨询医生。
- 黑膏药的保存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传统黑膏药如何熬制?

传统黑膏药如何熬制?黑膏药熬制最讲究就是火候节点,祖训歌诀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现实生活中的实操熬制远非这么简单。
医者之道: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黑膏药熬制上费时费事费力,且需要经验丰富才能熬出一锅好膏药。
就此专门整理了狗皮张膏药熬制经验和大家分享下方法及要点与大家分享...第一步是准备工具和药材。
工具需要很多,且要求要高些,否则会影响膏药的质量。
基本包括大漏勺(用于--会炸的药药--淋药),过滤勺(用于药油过滤),桑枝(用于搅拌),长把舀子2个(一个用于舀药油,一个用于舀膏药),5L以上的喷壶一个(灭火和去火毒用),药物这里就不说了,百年狗皮张属于大组方国家药典可以查询些其他。
风扇或大吸烟机(用于下丹排烟),筛子(用于中药去土),带盖大铁锅(可大可小,我们的是24印的,可熬近90斤膏药,经验说明不可再大,否则容易高温变焦),高温温度计一台(用于控制温度),60-80目筛子(用于筛章丹)。
还有香油,最好选用香油厂里出的第一遍浮油,这样的油贵些,但出来的膏药黑亮细腻,亲肤性好,药力渗透性好。
第二步是--会炸的药药--。
经验是将香油加温到180度左右,开始--会炸的药药--,毒性从大到小,密度从重到轻进行--会炸的药药--。
--会炸的药药--要点:--会炸的药药--不能太过或不及,以药芯褐色为度,及时取出,且--会炸的药药--时桑枝要不挺搅拌。
第三步是过滤。
反复滤2遍最好,选用的过滤勺要细至80目。
第四步是量药油。
将药油量好,锅清干净再倒入锅中。
第五步是炼药油……。
第六步是检验滴水成珠。
这点不好领会,要反复观察总结。
第七步是炒丹。
准备下丹收膏。
丹要选好丹,用前20分钟左右要炒成褐色。
第八步是下丹收膏。
下丹时要注意人员防护。
黑膏药的详细熬制过程及贴用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熬制过程及贴用方法火罐大王熬制的黑膏药(狗皮膏药)为纯中药制剂,制川乌、威灵仙、丹参、红花、川芎、没药、麝香、三七等中草药熬制而成的黑膏药,通过这些药物作用于病灶部位及相应的穴位,依靠人体的37度左右的恒定温度,均匀发挥药物疗效,是热疗、药疗,双管齐下的治疗疾病的绿色贴敷疗法。
火罐大王熬制的黑膏药(狗皮膏药)能集中优势药效,直达风湿痹寒等发病源,快速驱除体内的风、寒、湿、邪和链球菌,将风湿痹毒破解,并在疼痛部位形成强大的药膜保护,阻止外邪侵入,防止痹寒形成。
具有驱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强大功效。
从而消除肢体僵硬、酸痛、麻木、四肢屈伸不利等运动障碍,达到有效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椎肩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痛风及跌打损伤等疾病的目的。
对风、寒、湿、瘀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有出神入化的奇异效果。
黑膏药是利用膏药代替灸具,通过皮外与穴位给药,是内病外治的一种高级治疗方法。
将黑膏药贴敷皮外与穴位,很短时间内,药物将渗入皮下患处,迅速解除酸痛,消除肢体疲劳和运动障碍,且能起到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保健功效。
在临床上,火罐大王熬制的黑膏药与现代西医的药物内置泵有异曲同工之效果,而无毒副作用。
黑膏药(狗皮膏药)是外用药的一种俗称,外用药依据中医的内病外治等原理,将药物直接敷在患病部位(中医上称为阿是穴),中医上称之为穴位敷贴疗法。
这种方法早在帛书《五十二病方》里就有记载,包括吴师机等在内的历代名医对“黑膏药”在行医上的作用都有很高的评价。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科学技术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黑膏药(狗皮膏药)被现代医学概括为透皮给药或透皮缓释给药等名称,透皮缓释技术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欧洲等发达国家,这种给药方式已经越来越成为主流的给药方式。
黑膏药(狗皮膏药)在医学界已经得到正名,由于给药的安全性和无毒副作用,它正在成为一个最具潜质的明星而倍受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膏药的详细熬制过程及贴用方法一、黑膏药的详细制作过程黑膏药是祖国医学的外治疗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在辨证用药的原则下,往往获得令人吃惊的神奇效果。
膏药的外治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消肿止痛、拔毒生肌。
此外,膏药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因为通过外贴,它可以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病痛部位,是治疗风湿痛、关节痛、肌肉痛、扭伤痛的首选药物,疗效较口服药更好。
根据本人多年学习黑膏药并总结治病的经验加以整理成为此文,凡医学爱好者认真领会勤以习练会很快就能掌握。
(一)黑膏药的制法: 此为纯手工制作方法,综合了诸家手工操作方法,所用之法制出的膏药质量很好。
一、器材1、天平一台(称药配料用)。
2、450℃温度计一支。
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4、过滤器—具,消毒纱布数块。
5、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油渣和过滤药油用)。
6、铁锅二个,并带盖(口径一尺左右)。
7、盛药的细瓷盆—个,水缸—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子一个。
9、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木棍数根,要二、三尺、粗约八、九分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
(二)、药品1、植物油:小麻油最好,或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
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腊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
2、黄丹:又名东丹、漳丹、红丹、铝丹、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
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充分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疗效。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
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
否则,前者将受高温而大量挥发,后者易着火而致燃烧。
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掺入。
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有效成分发挥或失效,应妥善保存。
制作细料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
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的韧性和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膏药的质量好坏与油和漳丹有直接关系,不好的油熬成的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的脂肪酸,像菜籽油熬出的膏药,表面易手干裂,故应采用低分子脂肪酸的油如香油、花生油等。
这样的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的时间,加热和下丹时泡沫较少,便于观察锅内的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
胡麻油虽不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的不良现象,也常使用,如果漳丹不好,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的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
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除去杂质。
方法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
如果是黄丹太粗或含水分也可炒后细筛,或在熬膏时酌情增加用量。
(四)、熬成的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
除必须注意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
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二般春夏季节应当增加丹的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
下丹的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为两种:1、大火:因下丹是油与丹的化学变化过程,是含有脂肪酸的油和四氧化三铅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的过程。
因此,大火(武火)能力顺这一变化的进行,相应的使下丹的时间缩短。
2、小火(文火):因下丹时,油的沸腾会高出原来的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
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以保证油和丹的化合作用。
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件及操作者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300―360℃左右,水会很快蒸发),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的质量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的说法。
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万一发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
(五)、膏药熬制中的“老”与“嫩”是很重要的一环,熬的“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易固定贴于患处,容易移动,而且难揭下。
所以膏药的:老嫩”一定要适中,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
如果膏药熬得“太嫩”,可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万不可加生油,如加入生油则会使膏药粘性减弱,不堪使用。
(六)、熬膏药在房内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
(七)、熬膏药处要注意通风,以防烟毒。
操作时,操作者要戴石棉手套和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伤害。
熬制膏药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一)用油煎取药物有效成分。
1.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毫升),入锅内加热熬至40―80℃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的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
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同时煎熬很难掌握火候,细小的药易于枯焦而变性。
2.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分批入油中煎(漳丹和细料除外),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
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熄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
香窜药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摊贴时掺入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入揉匀备用。
3.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后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撮取药物有效成分。
这—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
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
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0―30分钟,去药渣时油的温度约在200―250℃左右。
但也可根据药料的不同、煎透的难易,灵活掌握温度的时间,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
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
4.将熬成的药油倾人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
将滤过的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不停地搅动。
这一过程约需5―6小时,这一操作是熬制膏药的关键。
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得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
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
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煎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熬成时要举大火。
炼油约3―5分钟(此时的温度一般在300―360℃上下)。
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
熬油时,还可以以发生的烟色来判断成否。
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还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
时间约1―2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
5.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与药油充分产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
下丹时间,一般约5分钟,用丹的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
但一般夏季每500毫升油用漳丹240克,冬季用120克,秋春两季用210克为宜,如因丹不纯可酌情增加、夏季用至300克。
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
此时必须不住地搅动或酌情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
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
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稀浆变成黑褐色的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浓烟(青烟)。
此时应迅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
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
这时倒入少量冷水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5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
6.检查膏药“老嫩”适中的方法:(1)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表示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
(2)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象豆腐渣似的则为太老,火候适中,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而有光泽。
7.膏药熬成后,倒入备好的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3―7天,并每日换新水以除去火毒,这是制作膏药的最后环节、不拔火毒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或造成疾病更加严重。
8.拔过火毒的膏药不能放潮湿或太阳下曝晒,应放人敷有滑石粉的瓷罐中,用盐泥密封,可很长时间不会变质。
膏药的摊涂(一)膏药的被子有方形与长方形两种。
摊涂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直径为一寸到七寸。
(二)摊涂膏药被子的材料现在最为常用的是布纸被子,在布面上糊一至两层有韧性的柔纸,以防止渗漏弄脏衣服。
(三)摊涂膏药方法: 把膏药被子准备好,把拔过火毒的膏药加热熔化,用蒸气加热,以防止火大使膏药变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勤搅动,受热均匀,温度为70―90℃之间,待膏药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细料,涂膏药时要由中央慢慢向四周摊涂为好,最后对折即可。
(四)用时可将膏药在小火上烘软,敷于患处即可。
(有熬制后遇问题不明白者,可留言,互相交流。
)二. 总结制膏药歌诀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揭开即起不粘。
三.熬黑膏药的注意事项1、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
2、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
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
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
3、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贴用方法尽管不同膏药的具体作用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原理却都是以舒筋活络、活血化淤为主。
从现代药剂学的分析来看,当膏药贴于皮肤时,药物会通过对皮脂的溶解作用,和对角质层的软化作用,透过毛孔到达真皮层、皮下组织,然后逐渐释放,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