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类基因
合集下载
02 第二章 人类基因

在第一个外显子和最后一个外显子的 外侧是一段不被翻译得非编码区,成为侧 翼顺序 ( Flanking Sequence ) ,侧翼 顺序含有基因的调控顺序,包括启动子、 增强子、终止子等。
En
P3 P2 P3
转录起始点 P1 E1 GT
I1 AG
E2 GT
I2 AG
终止密码 E3
5’
5‘UT 起始密码 3’UT AATAAA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称 为基因家族 ( gene family )。基因家族中 的成员可以分布于几条不同的染色体上,也 可以集中在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簇:集中成簇的基因称为基因簇 ( gene cluster ),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的同一位点。组蛋白基因簇则集群于 7q32-q36。
1 . 高度重复顺序 ( 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 ) 2 . 中度重复顺序 ( 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
1 . 高度重复顺序
重复顺序的长度可以是 2、4、6、8 等几个 bp , 较长的顺序可以达到 200
bp , 但是重复的拷贝次数可以达到 106 以上。
(2)小卫星 DNA 和微卫星DNA 和微卫星DNA
在人类基因组存在着许多串联排 列的DNA序列。6-25个核苷酸串联重 复序列称小卫星DNA;2-6个核苷酸串 联重复序列称微卫星DNA。
(3)反向重复序列
DNA某些部位具有方向相反但序列相同的区 域,有两种情况: 两条互补序列在一条DNA链上反向平排列; 两b
~70%~80%
~20%~30%
编码
DAN
假基因
DNA 片断
内含子非 翻译顺序
串联重复顺序/ 串联重复顺序 或成簇重复顺序
En
P3 P2 P3
转录起始点 P1 E1 GT
I1 AG
E2 GT
I2 AG
终止密码 E3
5’
5‘UT 起始密码 3’UT AATAAA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称 为基因家族 ( gene family )。基因家族中 的成员可以分布于几条不同的染色体上,也 可以集中在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簇:集中成簇的基因称为基因簇 ( gene cluster ),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的同一位点。组蛋白基因簇则集群于 7q32-q36。
1 . 高度重复顺序 ( 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 ) 2 . 中度重复顺序 ( 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 )
1 . 高度重复顺序
重复顺序的长度可以是 2、4、6、8 等几个 bp , 较长的顺序可以达到 200
bp , 但是重复的拷贝次数可以达到 106 以上。
(2)小卫星 DNA 和微卫星DNA 和微卫星DNA
在人类基因组存在着许多串联排 列的DNA序列。6-25个核苷酸串联重 复序列称小卫星DNA;2-6个核苷酸串 联重复序列称微卫星DNA。
(3)反向重复序列
DNA某些部位具有方向相反但序列相同的区 域,有两种情况: 两条互补序列在一条DNA链上反向平排列; 两b
~70%~80%
~20%~30%
编码
DAN
假基因
DNA 片断
内含子非 翻译顺序
串联重复顺序/ 串联重复顺序 或成簇重复顺序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人类基因及突变

17
第三章:基因突变——DNA分子 结构的改变
突变(Gene mutation): 在一定 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
遗传物质发生的某些变化,包括染色体畸变 和基因突变。
18
第一节: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一、物理因素
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DNA顺序中相邻的嘧啶 类碱基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为胸腺嘧 啶二聚体(TT)。在复制或转录进行时,该处 碱基配对发生错误,从而引起新合成的DNA或 RNA链的碱基改变。
如:ψζ、ψα、ψβ
4.串联重复基因:
串联重复基因:45SrRNA、5SrRNA、各种tRNA基因以 及蛋白质家族中的组蛋白基因是呈串联重复排列的,这 类基因叫做~。
10
人类基因组组成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的所 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 两个相对独立而相互关联 的基因组:核基因组与线 粒体基因组。
2.可逆性:基因发生突变是可逆的。
例如A
a
3.有害性:基因突变会导致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人类大多 数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24
4.稀有性: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稀有的。 血友病突变率:每代2.0x10-5
(每代100万个生殖细胞中有20次突变产生)
5.随机性:
6.可重复性:对于任何一个基因位点,突变以一定 的频率反复发生。
该突变可遗传并产生表型效应——引起疾病,多为 神经系统疾病。
35
动态突变
正常 AGT CAG CAG CAG TTT TTA CGT AAC CCG … DNA Met Gln Gln Gln Phe Leu Arg Asn Pro AAs
动态突变 (CAG三核苷酸重复) AGT CAG CAG CAG CAG CAG CAG CAG CAG … DNA Met Gln Gln Gln Gln Gln Gln Gln Gln AAs
第三章:基因突变——DNA分子 结构的改变
突变(Gene mutation): 在一定 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
遗传物质发生的某些变化,包括染色体畸变 和基因突变。
18
第一节: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一、物理因素
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DNA顺序中相邻的嘧啶 类碱基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为胸腺嘧 啶二聚体(TT)。在复制或转录进行时,该处 碱基配对发生错误,从而引起新合成的DNA或 RNA链的碱基改变。
如:ψζ、ψα、ψβ
4.串联重复基因:
串联重复基因:45SrRNA、5SrRNA、各种tRNA基因以 及蛋白质家族中的组蛋白基因是呈串联重复排列的,这 类基因叫做~。
10
人类基因组组成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的所 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 两个相对独立而相互关联 的基因组:核基因组与线 粒体基因组。
2.可逆性:基因发生突变是可逆的。
例如A
a
3.有害性:基因突变会导致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人类大多 数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24
4.稀有性: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稀有的。 血友病突变率:每代2.0x10-5
(每代100万个生殖细胞中有20次突变产生)
5.随机性:
6.可重复性:对于任何一个基因位点,突变以一定 的频率反复发生。
该突变可遗传并产生表型效应——引起疾病,多为 神经系统疾病。
35
动态突变
正常 AGT CAG CAG CAG TTT TTA CGT AAC CCG … DNA Met Gln Gln Gln Phe Leu Arg Asn Pro AAs
动态突变 (CAG三核苷酸重复) AGT CAG CAG CAG CAG CAG CAG CAG CAG … DNA Met Gln Gln Gln Gln Gln Gln Gln Gln AAs
2.基因生物学

基因的概念经历了—— “一个基因一个性状”——“一个基因一种蛋白质(酶)” ——“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一个基因多种多肽链” 的演化过程。
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 决定细胞内RNA或蛋白质(包括酶分子)等的 合成,从而决定生物遗传性状。
具体说,基因是编码蛋白质、tRNA和rRNA的相关DNA片段, 又称结构基因。
小卫星DNA
重复次数为20-50次,长度达1-5kb。又称为可变数目 串连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
端粒DNA和高变小卫星DNA两种。小卫星DNA主要存在于
端粒和着丝粒区。
a.在染色体末端由6bp序列重复串联组成的10~15kbDNA
第二章 人类基因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一、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概念是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逊提 出来的,用于取代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但在这 一阶段基因仍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并不知道它 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而只能通过基因的遗传学 效应来感知它。到了30年代摩尔根等人首次 将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认为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直线排列。
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人类基因组至少有30000个不同的微卫星位 点,群体中表现出高度多态性,不同个体间 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上却是高度保守的, 因此可作为重要的 遗传标记,广泛用于基 因定位的连锁分析、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实例
父
9/12 15/15 14/16 6/8 10/8 21/17 23/21 11/7 11/7
•Southwestern blot:利用Southern blot与 Western blot两种方法的特点而设计,用于检测 与蛋白质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 决定细胞内RNA或蛋白质(包括酶分子)等的 合成,从而决定生物遗传性状。
具体说,基因是编码蛋白质、tRNA和rRNA的相关DNA片段, 又称结构基因。
小卫星DNA
重复次数为20-50次,长度达1-5kb。又称为可变数目 串连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
端粒DNA和高变小卫星DNA两种。小卫星DNA主要存在于
端粒和着丝粒区。
a.在染色体末端由6bp序列重复串联组成的10~15kbDNA
第二章 人类基因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一、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概念是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逊提 出来的,用于取代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但在这 一阶段基因仍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并不知道它 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而只能通过基因的遗传学 效应来感知它。到了30年代摩尔根等人首次 将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认为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直线排列。
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人类基因组至少有30000个不同的微卫星位 点,群体中表现出高度多态性,不同个体间 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上却是高度保守的, 因此可作为重要的 遗传标记,广泛用于基 因定位的连锁分析、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实例
父
9/12 15/15 14/16 6/8 10/8 21/17 23/21 11/7 11/7
•Southwestern blot:利用Southern blot与 Western blot两种方法的特点而设计,用于检测 与蛋白质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第二-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16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
侧翼序列 (上游)
编码区
侧翼序列 (下游)
17
外显子与内含子接头
• 割裂基因结构中外显子-内含子的接头区是一高 度保守的一致顺序,称为外显子-内含子接头。 • 每一个内含子的两端具有广泛的同源性和互补 性,5′端起始的两个碱基是GT,3′端最后的 两个碱基是AG,通常把这种接头形式叫做GTAG法则(GT-AG rule)。这两个顺序是高度 保守的,在各种真核生物基因的内含子中均相 同。
25
26
四、基因表达的调控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多阶段水 平实现的,即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 后、翻译和翻译后等五个水平。
27
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全球范围 的全面研究人类基因组的重大科学项目。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Dulbecco在1985年率 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DNA 3.2×109 核苷酸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阐明其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 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15
(二)割裂基因
•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割裂基因(split gene) ,由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和非编码序列 (内含子,intron)组成,二者相间排列。 • 每个割裂基因中第一个外显子的上游和最末一 个外显子的下游,都有一段不被转录的非编码 区,称为侧翼序列(flanking sequence)。
A
a1 a2 …
34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
• 遗传学上把群体中存在于同一基因座上, 决定同一类相对形状,经由突变而来,且 具有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互称为复等位基因。
02人类基因

The End
转录(transcription) 以DNA为模板转录合成mRNA。
翻译(transla内的核糖体上进行。
转录过程
起始阶段 RNA转录
RNA聚合酶Ⅱ与启动子结合,启动
延伸过程 RNA聚合酶Ⅱ由全酶构型变为主酶构 型,并沿着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并精确地按照 碱基互补原则,以三磷酸核苷酸(UTP、CTP、 GTP和ATP)为底物,在3′端逐个添加核苷酸,使 mRNA不断延伸;
基因具有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的重要特性 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DNA双螺旋结
构解旋为两条单股的多核苷酸链,以DNA分子自身的 每一股单链为模板进行自我复制合成新的DNA分子。
DNA链的复制过程特点
互补性 半保留性 反向平行性 不对称性 不连续性
三、基因表达
断裂基因的结构
基因的分类
单一基因 基因家族 拟基因 串联重复基因
β珠蛋白基因家族和假基因
二、基因组的组成
单拷贝序列:在基因组中仅有单一拷贝或少数几
个拷贝,长度在800~1000bp之间,其中有些是编码 细胞中各种蛋白质和酶的结构基因,占到人类基因组 的大多数。
重复多拷贝序列:简单序列DNA
转录及其加工过程
翻译
mRNA携带遗传信息,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tRNA转运活化的氨基酸和识别mRNA分子上的遗
传密码;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把各种特定的氨基
酸分子连接成多肽链。
蛋白质合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延长和终止
四、基因表达的控制
基因表达控制的特点是能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细 胞中激活特定的基因,从而实现“预订”的有序的
绝大多数DNA分子的两条互补链围绕一“主轴”向右盘旋 形成双螺旋结构;
《人类基因》课件

基因治疗技术:基因编辑、 基因沉默、基因替代等
基因诊断与治疗的应用:癌 症、遗传病、罕见病等
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挑战:伦 理、安全性、有效性等
基因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基因疫苗的概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病原体的基因片段引入人体,激 发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目前,基因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艾滋病、流感、 乙肝等重大传染病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利用:人类基因资源可以用于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人类健康和社会 发展做出贡献。
人类基因资源的保护措施与政策法规
建立基因资源库:收集、保存和利用人类基因资源
制定基因资源保护法:明确基因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保护责任
加强基因资源管理:建立基因资源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基因资源保护与利用合作,共同应对基因资源流 失和滥用问题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了解个体 基因差异
基因编辑: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纠正 基因缺陷
Part Five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 术
基因工程的概念与技术基础
基因工程:通 过改变生物体 的遗传物质, 实现对生物体 的改造和优化
技术基础:分 子生物学、遗 传学、生物化
学等学科
基因工程的主 要技术:基因 克隆、基因表 达、基因编辑
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基因组测序:通过测序技术获取基因组序列信息
基因组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组结构、功能、进化等
基因组编辑: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组进行修改和优化 基因组应用: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如疾病诊断、药物研发、 育种等
Part Four
基因与疾病
基因与常见疾病的关系基因组:一生物体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包括测序、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等 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了解人类基 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第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

2019/1/8
2
遗传图谱
转录图谱
0.7 cM 或 kb
人类基因组 计划的核心 内容: 四张图: 物理图 转录图
物理图谱
序列图谱
遗传图 序列图
100 kb STS map
2019/1/8
3
四、HGP核心内容
1、遗传图谱 (连锁图谱)
(1)概念:遗传图谱(genetic map)又称连锁图 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 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 图基因组计划启动时人类学研究已将1.6万个基因 确定了相对位置。 ( 2 )图距单位: cM ,在减数分裂事件中两个位点 之间进行交换重组的百分率, 1% 的重组率称为 1cM。 ( 3 )图谱意义:育种的字典、基因组测序的路标。
2019/1/8
12
(5)意义 可以了解基因的精确位置和功能;了解不 同时间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了解不同组 织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了解正常情况与不 正常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情况; 与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一起成为 破译基因这部天书,了解生命的真谛的基 石。
2019/1/8
13
4、序列图谱(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 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图是分子水 平上最高层次,最详尽的物理图。测定总 长1m,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的全序列。现 在的人类基因组来自一个“代表性人类个 体”(其所有权在法律上不属于任何供 体)。
>90%
20~30% 中度至高度重复序列
Coding DNA
Non-coding DNA
约60% 约40% 分散重复序列
16
2019/1/8
假基因
基因片段
内含子
第2章人类基因

翻译(translation):是以mRNA为模板指导蛋白质 合成的过程。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进 行的。
蛋白质翻译时mRNA携带遗传信息,作为合成蛋白质 的模板;tRNA转运活化的氨基酸和识别mRNA分子上 的遗传密码;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把各种特 定的氨基酸分子连接成多肽链。蛋白质分子最终的空 间结构是由翻译后修饰所决定的。
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 决定了基因的基本功能和特性。基因复制与表 达构成了基因的主要功能。
遗传信息的储存单位
遗传密码:在DNA的脱氧核苷酸长链上,每三个相
邻的碱基序列构成一个三联体,每个三联体密码能编 码某种氨基酸,所以三联体(triplet)是遗传信息的 具体表现形式。因而三联体又称三联体密码(triplet code)、遗传密码(genetic code)或密码子 (codon)。
据复性的速度不同,又可分为简单序列DNA和中度重 复DNA。
重复多拷贝序列
简单序列DNA(simple-sequence DNA)或 卫星DNA:以小于200bp的小片段为单位串联 重复很多次,约占整个基因组的10%~15%, 大多数长度可达105bp,多位于染色体的异染 色质区。 在蔗糖或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图谱上观察 到的位于染色体DNA主带旁边的小带DNA
基因表达包括两个步骤:①以DNA为模板转录合
成mRNA;②将遗传信息翻译成多肽链中相应的氨基 酸种类和序列
基因表达
转录(transcription):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
下,以DNA的3′→5′单链(反编码链)为模板,按 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RNA以U和DNA的A配对, 其余配对形式与复制时一致),以三磷酸核苷酸 (N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最终产物是 mRNA、tRNA和rRNA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遗传学
线粒体遗传病
mitochondrion( 线粒体)是细胞物质氧化的主要场所 和能量供给中心。其存在自己的遗传系统, 是动物细胞核外唯一含 DNA的细胞器,被 称为“人类第25号染色体”。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1963年,Nass在鸡胚中发现线粒体中存在DNA
Schatz分离到完整的线粒体DNA 1981年,测定人mtDNA的DNA序列 1987年,Wallace提出mtDNA突变可引起疾病 1988年,首次报道mtDNA突变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第一节 线 粒 体 基 因 组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人 mtDNA 是一个长 为 16,569 bp 的双链闭合 环状分子;外环含G较多, 称重链 (H 链 ) ,内环含 C 较多,称轻链(L链)。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自由基对线粒体的损伤,在衰老的 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与年龄相关的线粒体4977bp缺失在脑和肌肉呈 高水平聚集,多种导致线粒体病的碱基置换也 随年龄增加而出现聚集,这种突变线粒体的聚 集将导致与年龄相关的氧化磷酸化能力降低。 此外,呼吸链能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
1、半自主性
2、基因排列紧密
mtDNA没有内含子,排列紧密; mtDNA上基因缺少非翻译区,很多基因没有完 整的终止密码,仅以T或TA结尾;
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
具有基因重叠现象。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2、同质性与异质性
3、阈值效应
4、突变率高
5、mtDNA可以稳定地整合到核基因组中 6、mt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复制分离 的瓶颈现象
线粒体数目从100000个锐减到少于100个的过程称 为遗传瓶颈。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母亲将她的mtDNA传给她的所有子女,她的女儿 又将其mtDNA传给下一代。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2、同质性与异质性
同质性:同一细胞或同一组织中所有的mtDNA分子 都是一致的。 异质性:同一细胞或同一组织中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mtDNA共存,一种为野生型,另一种为突变型。
肌阵挛性癫痫伴碎红纤维病 MERRF综合征
80%~90%的患者的 mtDNA的tRNALys基因8344 bp A→G突变;小部分病人 是该基因的8356位存在 T→C突变。这些突变使 tRNA 结构改变,线粒体蛋 白质合成受阻,产生了一系 列 MERRF 特定的翻译产物, 除电子传导链中酶复合物 II 外,所有氧化磷酸化成分含 量都减少。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三)MELAS综合征
(四)MERRF综合征
(五)Kearns-Sayre 综合征
(六)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糖尿病
已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20余种线粒体基因突变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
1、半自主性
Complex
Ⅰ
Subunits
41
Nuclear
34
mtDNA
7
Ⅱ Ⅲ Ⅳ Ⅴ
4 11 13 14 83
4 10 10 12 70
0
1 3
2 13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常见的突变方式为线粒体tRNA的点突变
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mtDNA中tRNA基因 3243bpA→G的突变。 伴 3243 bpA→G 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呈不同程度的 杂质性,突变的mtDNA在32%~63%不等。 在糖尿病人群中,有2~4%带有ND1基因中 3316bpG→C的点突变。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
1、半自主性
2、基因排列紧密 3、遗传密码和通用密码不完全相同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遗传密码和通用密码不完全相同
mtDNA的遗传密码有4种与核基因的“通用” 密码不同: ①UGA不是终止信号,而是色氨酸的密码; ②多肽内部的甲硫氨酸由AUG和AUA两个密码子 编码,起始甲硫氨酸由AUG,AUA,AUU和AUC四 个密码子编码; ③AGA,AGG不是精氨酸的密码子,而是终止密 码子,线粒体密码系统中有4个终止密码子,即 UAA,UAG,AGA,AGG。 tRNA兼用性也较强,仅用22个tRNA来识别多达 48个密码子。
① 同突变型的数量有关 在异质性的细胞中,突变型和野生型的 比例决定了细胞是否能量短缺。
② 特定细胞或组织对能量的依赖程度
脑>骨骼肌>心>肾>肝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阈值效应
阈值是一个相对概念,易受突变类型、组织、
老化程度变化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
不同的 mtDNA 突变间阈值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2、同质性与异质性
3、阈值效应
突变的mtDNA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引起某种组 织或器官的功能异常,这称为阈值效应。 能引起特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突变mtDNA的最少 数量称阈值。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阈值效应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线粒体基因组突变类型
①mtDNA编码基因的点突变;通常为母系遗传 ②mtDNA的大片段缺失和重复; ③mtDNA数量的减少。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以德国眼科 医师Theodor Leber的名字命名的。该病是人 类发现的第一种母系遗传的疾病,迄今尚未发 现有一个男性患者将此病传给后代的例子。 男女发病比例为4:1。
11778 G→A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mtDNA12SrRNA基因1555位点A→G的突变与这类 耳聋有关,随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证实该突变 导致机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易感性升高。 AAI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耳聋基因携带者仅在接触氨基甙类抗生 素后才出现听力下降。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线粒体肌病脑病伴乳酸中毒及脑卒中 样发作综合征(MELAS)
80% MELAS病例mtDNA编码的tRNA基因 3243位点有A→G。
一些少见的突变还可能出现在该基因的 3291、3271、3256和3252等位点。 这些突变改变了 tRNA leu 基因的结构,并使 该 tRNA 基因和 rRNA 基因下游紧密结合的转录 终止子失活,因此 MELAS 突变可能降低转录活 性并改变线粒体rRNA和mRNA转录的比例。
如 tRNA 点突变的阈值为 90% ,而 mtDNA 大 片段缺失的阈值为60%。
细胞核的遗传背景也与阈值的大小有关。另外,
对一些突变的表型而言,要求100%的突变率, 但有时即使达到 100%的突变率也不一定产生 疾病表型 。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2、同质性与异质性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
11778 G→A 导致编 码NADH脱氢酶亚单位 4(ND4)中第340位的 Arg→His,从而影响线 粒体能量的产生。 大约 50% 的 LHON 病例由该位点突变引起。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三)MELAS综合征
(四)MERRF综合征
(五)Kearns-Sayre 综合征
Kearns-Sayre 综合征(KSS)又称为慢性进行性 眼外肌麻痹。
该病男女性均可累及,并不表现出特定的母系遗 传或核基因遗传方式。
mtDNA突变与细胞死亡进程的调控及衰老的进程 有密切关系。
3、阈值效应
4、突变率高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突变率高
mtDNA的突变率比核DNA高10-20倍。原因:
①mtDNA的特殊结构:
缺乏组蛋白和其他DNA结合蛋白的保护;无损伤修 复系统;没有内含子,任何突变都可能会影响到 其基因组内的某一重要功能区域。 ②独特的复制方式:“D-环”复制。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三)MELAS综合征 (四)MERRF综合征
MERRF综合征又称为肌阵挛性癫痫伴碎红纤维病。 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
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点 。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KSS)
mtDNA的结构改变,主要是大片段的缺失。 缺失大多发生在重链与轻链的两个复制起始点 之间。 由于缺失丢掉了许多基因,尤其是tRNA基因, 因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mtDNA蛋白合成缺陷。 另外,有约 30% ~ 50% 的 KSS 患者缺失发生在 4977bp 区域,该缺失在 ATP 酶亚单位 8 和 ND5 基因 存在断裂点。
线粒体遗传病
mitochondrion( 线粒体)是细胞物质氧化的主要场所 和能量供给中心。其存在自己的遗传系统, 是动物细胞核外唯一含 DNA的细胞器,被 称为“人类第25号染色体”。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1963年,Nass在鸡胚中发现线粒体中存在DNA
Schatz分离到完整的线粒体DNA 1981年,测定人mtDNA的DNA序列 1987年,Wallace提出mtDNA突变可引起疾病 1988年,首次报道mtDNA突变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第一节 线 粒 体 基 因 组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人 mtDNA 是一个长 为 16,569 bp 的双链闭合 环状分子;外环含G较多, 称重链 (H 链 ) ,内环含 C 较多,称轻链(L链)。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自由基对线粒体的损伤,在衰老的 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与年龄相关的线粒体4977bp缺失在脑和肌肉呈 高水平聚集,多种导致线粒体病的碱基置换也 随年龄增加而出现聚集,这种突变线粒体的聚 集将导致与年龄相关的氧化磷酸化能力降低。 此外,呼吸链能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
1、半自主性
2、基因排列紧密
mtDNA没有内含子,排列紧密; mtDNA上基因缺少非翻译区,很多基因没有完 整的终止密码,仅以T或TA结尾;
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
具有基因重叠现象。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2、同质性与异质性
3、阈值效应
4、突变率高
5、mtDNA可以稳定地整合到核基因组中 6、mt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复制分离 的瓶颈现象
线粒体数目从100000个锐减到少于100个的过程称 为遗传瓶颈。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母亲将她的mtDNA传给她的所有子女,她的女儿 又将其mtDNA传给下一代。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2、同质性与异质性
同质性:同一细胞或同一组织中所有的mtDNA分子 都是一致的。 异质性:同一细胞或同一组织中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mtDNA共存,一种为野生型,另一种为突变型。
肌阵挛性癫痫伴碎红纤维病 MERRF综合征
80%~90%的患者的 mtDNA的tRNALys基因8344 bp A→G突变;小部分病人 是该基因的8356位存在 T→C突变。这些突变使 tRNA 结构改变,线粒体蛋 白质合成受阻,产生了一系 列 MERRF 特定的翻译产物, 除电子传导链中酶复合物 II 外,所有氧化磷酸化成分含 量都减少。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三)MELAS综合征
(四)MERRF综合征
(五)Kearns-Sayre 综合征
(六)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糖尿病
已发现与糖尿病相关的20余种线粒体基因突变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
1、半自主性
Complex
Ⅰ
Subunits
41
Nuclear
34
mtDNA
7
Ⅱ Ⅲ Ⅳ Ⅴ
4 11 13 14 83
4 10 10 12 70
0
1 3
2 13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常见的突变方式为线粒体tRNA的点突变
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mtDNA中tRNA基因 3243bpA→G的突变。 伴 3243 bpA→G 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呈不同程度的 杂质性,突变的mtDNA在32%~63%不等。 在糖尿病人群中,有2~4%带有ND1基因中 3316bpG→C的点突变。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
1、半自主性
2、基因排列紧密 3、遗传密码和通用密码不完全相同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遗传密码和通用密码不完全相同
mtDNA的遗传密码有4种与核基因的“通用” 密码不同: ①UGA不是终止信号,而是色氨酸的密码; ②多肽内部的甲硫氨酸由AUG和AUA两个密码子 编码,起始甲硫氨酸由AUG,AUA,AUU和AUC四 个密码子编码; ③AGA,AGG不是精氨酸的密码子,而是终止密 码子,线粒体密码系统中有4个终止密码子,即 UAA,UAG,AGA,AGG。 tRNA兼用性也较强,仅用22个tRNA来识别多达 48个密码子。
① 同突变型的数量有关 在异质性的细胞中,突变型和野生型的 比例决定了细胞是否能量短缺。
② 特定细胞或组织对能量的依赖程度
脑>骨骼肌>心>肾>肝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阈值效应
阈值是一个相对概念,易受突变类型、组织、
老化程度变化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
不同的 mtDNA 突变间阈值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2、同质性与异质性
3、阈值效应
突变的mtDNA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引起某种组 织或器官的功能异常,这称为阈值效应。 能引起特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突变mtDNA的最少 数量称阈值。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阈值效应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一、线粒体基因组突变类型
①mtDNA编码基因的点突变;通常为母系遗传 ②mtDNA的大片段缺失和重复; ③mtDNA数量的减少。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是以德国眼科 医师Theodor Leber的名字命名的。该病是人 类发现的第一种母系遗传的疾病,迄今尚未发 现有一个男性患者将此病传给后代的例子。 男女发病比例为4:1。
11778 G→A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mtDNA12SrRNA基因1555位点A→G的突变与这类 耳聋有关,随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证实该突变 导致机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易感性升高。 AAI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耳聋基因携带者仅在接触氨基甙类抗生 素后才出现听力下降。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线粒体肌病脑病伴乳酸中毒及脑卒中 样发作综合征(MELAS)
80% MELAS病例mtDNA编码的tRNA基因 3243位点有A→G。
一些少见的突变还可能出现在该基因的 3291、3271、3256和3252等位点。 这些突变改变了 tRNA leu 基因的结构,并使 该 tRNA 基因和 rRNA 基因下游紧密结合的转录 终止子失活,因此 MELAS 突变可能降低转录活 性并改变线粒体rRNA和mRNA转录的比例。
如 tRNA 点突变的阈值为 90% ,而 mtDNA 大 片段缺失的阈值为60%。
细胞核的遗传背景也与阈值的大小有关。另外,
对一些突变的表型而言,要求100%的突变率, 但有时即使达到 100%的突变率也不一定产生 疾病表型 。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1、母系遗传 2、同质性与异质性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
11778 G→A 导致编 码NADH脱氢酶亚单位 4(ND4)中第340位的 Arg→His,从而影响线 粒体能量的产生。 大约 50% 的 LHON 病例由该位点突变引起。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三)MELAS综合征
(四)MERRF综合征
(五)Kearns-Sayre 综合征
Kearns-Sayre 综合征(KSS)又称为慢性进行性 眼外肌麻痹。
该病男女性均可累及,并不表现出特定的母系遗 传或核基因遗传方式。
mtDNA突变与细胞死亡进程的调控及衰老的进程 有密切关系。
3、阈值效应
4、突变率高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突变率高
mtDNA的突变率比核DNA高10-20倍。原因:
①mtDNA的特殊结构:
缺乏组蛋白和其他DNA结合蛋白的保护;无损伤修 复系统;没有内含子,任何突变都可能会影响到 其基因组内的某一重要功能区域。 ②独特的复制方式:“D-环”复制。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二、常见线粒体遗传病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二)mt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 (三)MELAS综合征 (四)MERRF综合征
MERRF综合征又称为肌阵挛性癫痫伴碎红纤维病。 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
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点 。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四川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KSS)
mtDNA的结构改变,主要是大片段的缺失。 缺失大多发生在重链与轻链的两个复制起始点 之间。 由于缺失丢掉了许多基因,尤其是tRNA基因, 因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mtDNA蛋白合成缺陷。 另外,有约 30% ~ 50% 的 KSS 患者缺失发生在 4977bp 区域,该缺失在 ATP 酶亚单位 8 和 ND5 基因 存在断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