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

合集下载

勉学颜氏家训文言文翻译

勉学颜氏家训文言文翻译

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译文:自古以来,即使是明智的帝王,也必须勤奋学习,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这个道理遍布于经史之中,我也无法一一详述,仅举近世的一些切要之事,以启发你们的觉悟。

士大夫的子弟,从几岁开始,无不受到教育,多数人甚至能学习礼仪、传授经典,少数人也不失诗歌、论述。

到了成年结婚之时,性格逐渐稳定;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更要加倍地加以教导和引导。

有志向的人,能够努力磨砺自己,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没有志向的人,从此开始堕落,成为普通人。

人生在世,应当有所成就:农民要计量耕作,商贾要讨论货物,工匠要制造精巧的器具,艺术家要深思熟虑,武夫要熟练弓马,文士要研讨经书。

许多士大夫都耻于涉足农商,轻视工匠、技艺,射箭不能穿透铠甲,写字只能记下姓名,饱食醉酒,无所事事,以此度过一生。

有些人因家世余荫,获得一官半职,便自认为满足,完全忘记了学习;到了有吉凶大事之时,议论得失,张口结舌,如坐云雾;在公私宴会上,谈论古事、赋诗,只是低头、打哈欠而已。

有见识的人旁观,代他们感到羞愧。

为何要吝惜几年勤学的时间,却要长受一生的羞辱呢?《颜氏家训·勉学》一文,颜之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勉学颜之推》课件

《勉学颜之推》课件

颜之推生于士族家庭,自幼接受家庭 教育,深感学问之重要。
《勉学》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重要性
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 、家族振兴、国家富强
的重要性。
学习的方法
提出多种学习方法,如 勤奋、专注、善于思考
等。
学习的内容
主张广泛涉猎,不仅限 于儒家经典,还要学习 历史、文学、艺术等。
学习的态度
强调虚心求教、不畏艰 难、持之以恒的态度。
02
提倡全面教育
颜之推认为人的教育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知
识的学习。这启示我们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03
强调自我修养
颜之推认为个人的自我修养至关重要,应该注重内心的修炼和品德的提
升。这启示我们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
识和责任感。
强调实践与实用
实践的重要性
颜之推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
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实用的价值
颜之推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认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追求虚荣。
实践与实用相结合
颜之推提倡将实践与实用相结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能 力和价值。
04
远影响。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重视自主学习
颜之推提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仍 然具有启示意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颜之推注重实用,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对现代教育 中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的倾向提出了挑战,促使教育界关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
《勉学颜之推》ppt课件来自目 录• 颜之推简介 • 《勉学》概述 • 《勉学》中的教育思想 • 《勉学》对后世的影响 • 总结与感悟

颜之推勉学全文解释

颜之推勉学全文解释

颜之推勉学全⽂解释颜之推勉学全⽂解释颜之推勉学全⽂解释颜之推是南北朝⾄隋朝期间有名的⽂学家和教育家。

他创作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被后世视为“家教规范”,对封建家庭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勉学》就是其中之⼀。

接下来,让我们⼀起去了解⼀下《勉学》吧。

颜之推画像《勉学》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家训》中的⼀篇,其内容符合⽣活实际,语⾔⾃然流畅,风格质朴⽽⼜清新,对家庭教育有着⼗分深远的影响。

《勉学》部分内容如下:“⼈⽣⼩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于今⽇,⼗年⼀理,犹不遗忘;⼆⼗之外,所诵经书,⼀⽉废置,便⾄荒芜矣。

然⼈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弃。

孔⼦云:“五⼗以学易,可以⽆⼤过矣。

”......幼⽽学者,如⽇出之光,⽼⽽学者,如秉烛夜⾏,犹贤乎瞑⽬⽽⽆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

汉时贤俊,皆以⼀经弘圣⼈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事,⽤此致卿相者多矣。

”“勉学”的意思是努⼒学习。

这篇⽂章的第⼀段以种树为喻,讲述了学者们学习的⽬的各有不同,但学习可以陶冶性情、修⾝利⾏。

之后⼜以⾃⾝为利说明教育要趁早的道理,但如果没有把握时机,也要晚学。

第三段就讲述了要明练经⽂,注意⾔⾏。

《勉学》出⾃《颜⽒家训》,劝勉⼈们要努⼒学习,并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颜之推传世著作,对后世的家庭教育产⽣了深远的影响。

颜之推教⼦的故事典故颜之推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许多作品都被流传了下来,⼴受推崇。

《教⼦》就是其中的⼀篇。

接下来,让我们⼀起去了解⼀下《教⼦》吧。

《教⼦》是颜之推的传世著作《颜⽒家训》中的第⼆篇,这篇⽂章通过例举两种不同的教⼦⽅式,来说明教⼦⽅式的重要性,借事育⼈。

教⼦画像王僧辩的母亲魏⽼夫⼈,品性严谨,话语严厉。

当时,王僧辩已过不惑之年,⼿中统领着三千余⼈。

但王僧辩若有⼀丝错误,或者是让位⽼夫⼈感到不满意的地⽅,那么魏⽼夫⼈就会⽤棍棒来敲打他。

王僧辩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建功⽴业。

文言文勉学结论翻译

文言文勉学结论翻译

古之学者,必有志于道,然后有志于学。

志于道,则虚心求教,不以富贵为重;志于学,则刻苦钻研,不以劳苦为怨。

盖学问之道,非一日之功,必积久而成,故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夫学者,必先立其德,德者,学问之本也。

德不立,学无以行;行不立,学无以进。

是以君子必以德为本,以学为辅,以行为本事,以文为末技。

德者,天地之正气,日月之精华;学者,人生之至宝,造化之秘钥。

二者兼备,然后可以为君子。

君子之道,贵在立志。

立志者,必先有志于道,然后有志于学。

志于道,则胸怀宽广,志存高远;志于学,则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古人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此言立志之要也。

学贵有恒,恒者,学问之基也。

学而不恒,则业无成;业无成,则志不立。

是以君子必以恒为重,以勤为基。

勤能补拙,恒能致远。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此言学问之要也。

学问之道,非独在书本,亦在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故学者必亲身体验,方知学问之深浅。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此言学问与实践之关系也。

夫学者,必先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

修身者,所以正其心;齐家者,所以治其身;治国者,所以安其民;平天下者,所以利其生。

是以君子必先修身,然后齐家,然后治国,然后平天下。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此言学问之用也。

总之,勉学之结论,在于立志、有恒、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者能以此为准则,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盖学问之道,无穷尽也。

学者当以勤学为本,以实践为要,以道德为基,以仁义为宗,方能达到至高无上之境界。

翻译:古代的学者,必定有志于追求道德,然后才有志于学习。

有志于追求道德,就会虚心向他人请教,不以富贵为重;有志于学习,就会刻苦钻研,不以劳苦为怨。

因为学问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必须积累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说:“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前进就会后退。

”学者,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品德,品德是学问的根本。

颜之推《勉学》文言文逐句详解

颜之推《勉学》文言文逐句详解

《勉学》颜之推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好,称心)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糊涂)也哉!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让他去学习古人,多么糊涂啊!世人但(只)知跨马被(通“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拿)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担任大将;不知明乎天道,辩(通“辨”,分辨,辨识)乎地利,比量逆顺,鉴(审查)达兴亡之妙也。

却不知道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妙道。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只知道遵承上级的命令体察下情,聚积钱财和粮食,就说我能担任辅佐大臣;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却不知道敬重侍奉鬼神,改变旧的风俗习惯,调节阴阳,(懂得)推选举荐贤圣之人的道理。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早)办,便云我能治民;只知道不谋私财,勤于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不知诚己刑(名词,模子,典范;动词,示范,做榜样)物(别人,众人),反风灭火。

却不知道诚己正人给他人做榜样,救灾灭祸。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通假“赦”),便云我能平狱(案件);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评判案件,不知观罪追财,爰及(涉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却不知道侦察、取证。

涉及到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广博地学习向他们请教,没有不利于成就事业啊。

夫所以(表原因)读书学问,本欲开(使动)心明(使动)目,利于行耳。

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罢了。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顺受脸色),怡声下气,不惮(怕)劬劳(qúláo劳累,劳苦),以致(得到)甘软,惕然(谨慎的样子)惭惧,起而行之也;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行动起来照着去办;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接受)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仿效)之也;不懂得侍奉君主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尽守职责不越权,见到危难接受任命,不忘对君主忠谏,来有利于国家,(于是)凄恻自省,想要效法他们;素(一向)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养,养德),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一贯骄傲奢侈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恭俭节约,谦卑养德,把礼作为自我教育的根本,露出端庄的神情,抑制自己骄傲的神色;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匮,赧然(羞愧的样子)悔耻,积而能散也;一贯见识浅薄吝啬的人,要让他看到古人的重义轻财,少私欲寡贪欲,周济穷困的人,(于是)羞愧生悔,积聚钱财也能够分散给别人;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贬斥,贬抑)己,齿弊舌存(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老子之说),含垢藏疾(包容坏人坏事),尊贤容众;一贯暴悍的人,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谨慎贬抑自己,人老的时候还能够待人宽容,尊贤容众;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舍弃)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厉,不可恐慑也。

勉学文言文翻译谚曰

勉学文言文翻译谚曰

首先,这句谚语用“勉学如春起之苗”来比喻勤奋学习。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草木发芽,生机勃勃。

同样,勤奋学习就像春天里发芽的幼苗,虽然初时微不足道,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

这种成长是渐进的,需要时间和耐心。

正如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果。

接着,谚语用“辍学如磨刀之石”来比喻放弃学习。

磨刀之石,是指用来磨刀的石头。

刀钝了,需要用石头磨一磨,才能恢复锋利。

然而,如果刀不用,磨刀之石就会逐渐磨损,失去作用。

同样,学习也是如此。

如果中途放弃,就会像磨刀之石一样,逐渐失去锋芒。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这句谚语还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恒心。

恒心是成功的关键。

古人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向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此外,这句谚语还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要有计划,有目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使自己的学习更加高效。

总之,这句谚语“勉学如春起之苗,不日而增;辍学如磨刀之石,日损其锋”告诫我们,学习要勤奋,要有恒心,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以下是这句谚语的文言文翻译:谚曰:勉学若春苗之起,不日而长;辍学若磨刀之石,日损其锋。

勤学也,如春之草木,虽微而能长;辍学也,如磨刀之石,虽坚而必损。

故学必持之以恒,方成大器。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也。

勉学之道,在于立志、勤学、善思、审时。

立志者,志存高远,心无旁骛;勤学者,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善思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审时者,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如此,方能学业有成,成就非凡。

《勉学》原文翻译

《勉学》原文翻译

《勉学》原文翻译《勉学》原文翻译《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一部分被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作者颜之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勉学》原文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勉学》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篇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後,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

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

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

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斋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廕,当自求诸身耳。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颜之推《勉学》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颜之推《勉学》原文及翻译

颜之推《勉学》原文及翻译原文: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

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

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反风灭火。

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观罪追财。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济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

历兹以往,百行皆然。

纵不能淳,去泰去甚。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

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文: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让他去学习古人,多么糊涂啊!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手拿)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担任大将;却不知道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妙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勉学》(北齐)颜之推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一、词语解释:
1. 《勉学》作者:(北齐)颜之推选自:《颜氏家训》
2. 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
3. 春玩.其华.。

(赏玩)(同“花”)
4. 秋登.其实。

(通“得”,摘取)
5. 精神专利
..(专一而敏锐)
6. 固.须早教(因此)
7. 十年一理.(温习)
8. 犹.不遗忘(还,仍然)
9. 坎壈
..(困顿,坎坷)
10. 秉烛夜行
..而无见者也。

(拿)(火把)(在夜里)(行走)....,犹贤.乎瞑目
(好)(闭上眼睛)
11. 所以
..设教。

(用来……的)
12.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难道)(好处)
13. 光阴可惜
..。

(值得珍惜)
14. 当博览机要
..,以济.功业;(指书中的精要之处)(成就,完成)
15. 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间隙,空子,可乘之机)
二、句子
1.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
2.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3.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4.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 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6.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7.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三、理解
1,归纳三段的大意。

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阐述学习的态度:年幼时,勿失良机;年老时,不可自弃。

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

③阐述学习的方法: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微末节。

2,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3,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4,“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5、课文中心:全文规劝人们勤勉于学。

告诉人们只有勤勉,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勉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