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三国药典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中、美、英三国药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的比较

中、美、英三国药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的比较

中、美、英三国药典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法的比较
陈苏伟;潘勇琴;蔡纪青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06(18)5
【摘要】介绍美国药典(USP)2004版、中国药典(ChP)2005年版以及英国药典(BP)2004版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的内容,并着重比较了不同点.三国药典都采用气相色谱法,但在仪器、试剂、测定方法和被测组分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充分了解三国药典在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方面的差异,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药典的规定.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陈苏伟;潘勇琴;蔡纪青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丽
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丽水,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11
【相关文献】
1.中美英三国近版药典所载胰岛素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比较 [J], 王文学;刘玮;周颖;湛开俊
2.脂肪与脂肪油检验方法中,美,英三国药典的综合比较 [J], 马文诗;刘树春
3.现行版中、美、英、欧、日五部药典中热原检查法比较 [J], 董培智;朴晋华;李波
4.中、美、英、日四国药典溶出度研究方法比较 [J], 丁丽;王金钱;张爱玲;刘晓谦;孙艳荣;王跃生
5.中、美、英、日和欧洲药典中植物药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规定及分析 [J], 陈家春;贾敏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非水溶性 的 制 剂 (膏剂、 油剂)
其他
供试液最终 pH 调 至7.0
气雾剂制备法 样品加稀释剂至培 养基时间不超过 1hr
4.制剂抑菌作用的确定(阳性对照试验)
CP 控制菌阳 性菌加量 需气菌及 真菌计数 10~102个 50~100 回收率大小于 70%判断是否 有抑菌作用 BP 102个
25~200个金葡、白念、枯 草、大肠菌在有无制剂存 在下生长的稀释级差别大 小判断是否有抑菌作用
M-I
35~37℃5、24h
生化试验
MI及IMViC
7.大肠菌群
CP 检验量( g 或 ml) 稀释剂 预增菌 增菌 0.1g,0.01g0.001g 培养基 35~37℃18~24h BL 1 pH7.0无菌氯化钠-蛋 白胨缓冲液 BP 1 乳糖肉汤 35~37℃2~5h 0.1g,0.01g,0.001g 乳 糖肉汤培养基 35~37℃24~48h VRB.琼脂平板 35~37℃ 18~24h USP
BL增菌培养基 35~37℃18~24 h
BP I法 1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大豆酪胨肉汤 35~37℃18~48h Mac 肉汤 43~45℃18~24h Mac.琼脂平板 35~37℃18~72h +
USP IMViC法 10 乳糖液体培养基
MI法 1 09%氯化钠溶 液
乳糖液体培养基 35~37℃24~48h Mac 、 EMB 琼 脂 平板 35~37℃24~48h +
需气菌和 真菌
第一次试验结果 测 定 结 果 在 超过规定的标准, 规 定 的 限 度 重新抽样复试两 标准 5 倍以内 次,三次结果平 均为合格 均值报告
微生物限度标准 1.收载方式

美国药典、中国药典、英国药典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美国药典、中国药典、英国药典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美国药典、中国药典、英国药典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作者:方菁嶷梁羽李新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9期【摘要】目的比较美国药典、中国药典、英国药典热原检测方法的差异。

方法用三种药典热原检测方法检测同一种生理盐水,比较其方法差异。

结果三种方法在动物选择、基础体温测定、结果判定方面都有差异。

结论医学卫生检测应用中要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结果不能相互引用。

【关键词】热原;比较;药典Comparison between methods of pyrogen test in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Chinese Pharmacopoeia and British Pharmacopoeia FANG Jing-yi, LIANG Yu, LI Xin-yin. Medical college of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thods of pyrogen test in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Chinese Pharmacopoeia and British Pharmacopoeia. Methods Three different pharmacopoeia pyrogen tests were applied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same normal saline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of those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animal selection, initial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result determination between the three methods. Conclusion Test method in medical detection should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lients. The result of one method cannot be used in that of the other methods.【Key words】 Pyrogen; Comparison; Pharmacopoeia热原(pyrogen)系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医药制造业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

医药制造业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

医药制造业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溶出度与释放度是医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它们用于评价药物制剂在特定条件下的溶出速率和释放特性,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它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用于评价药物的生物可用性。

溶出度检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如篮法、桨法、旋转 disk 法等。

篮法是最常用的溶出度检测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药物制剂被放入一个篮子中,然后将篮子放入溶出介质中。

通过测量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率,可以评价药物的溶出性能。

桨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检测方法,它通过搅拌溶出介质来模拟胃肠道环境。

旋转 disk 法是一种较新的溶出度检测方法,它通过旋转 disk 来加速药物的溶出。

溶出度检测的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来表征,如溶出速率、溶出百分比、溶出曲线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溶解性能和制剂的质量。

释放度是指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到溶液中的速度和程度。

它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用于评价药物的持续释放性能。

释放度检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如桨法、流池法、动态渗透法等。

桨法是最常用的释放度检测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药物制剂被放置在一个桨子上,然后将桨子放入溶出介质中。

通过测量药物从制剂中释放到溶液中的速率,可以评价药物的释放性能。

流池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释放度检测方法,它通过在制剂和溶出介质之间建立流动来模拟胃肠道环境。

动态渗透法是一种较新的释放度检测方法,它通过模拟体内的渗透过程来评价药物的释放性能。

释放度检测的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来表征,如释放速率、释放百分比、释放曲线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持续释放性能和制剂的质量。

溶出度与释放度是医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它们用于评价药物制剂的溶出速率和释放特性,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进行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可以评价药物的溶解性能和制剂的质量,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这是医药制造业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的内容。

中美药典通则方法对比

中美药典通则方法对比

中美药典通则对比:
1.定义和范围:中美药典通则方法在定义和范围上有所不同。

例如,美国药典(USP)涵盖了药品、医疗器械、食品补充剂、生物制品等领域的检测方法,而中国药典(ChP)主要针对药品的检测方法。

2.检测项目:中美药典通则方法的检测项目也有所不同。

例如,
USP对某些药品的溶出度、释放度等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而ChP则对药品的含量、有关物质等进行了更严格的要求。

3.检测方法:在具体的检测方法上,中美药典通则方法也存在
差异。

例如,对于同一种药品,USP和ChP可能采用不同的色谱条件、流动相组成、检测波长等。

此外,在溶出度试验中,USP和ChP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溶出介质、转速等条件。

4.更新频率:中美药典通则方法的更新频率也有所不同。

USP
更新较快,每年都有大量的通则方法进行更新或修订。

而ChP 的更新相对较慢,可能每年只更新一小部分通则方法。

中_美_英_日四国药典溶出度研究方法比较(1)

中_美_英_日四国药典溶出度研究方法比较(1)

为 900 ml 。小杯法尚未有介质体积的规定 ,一般选
择 100~250 ml 。虽然国际上并不建议使用有机溶
媒 ,中国药典上仍有个别药物 ,如吲达帕胺片以稀乙
四个国家药典中 ,唯有我国药典桨法中存在转 速过高的问题 ,有 4 个药品转速大于 100 r/ min ,国 内文献中一些药品的溶出度试验也存在同样的问 题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服用的制剂 ,应考虑到其特 殊的生理状况 ,采用低转速 。建议不应为了符合药 典标准而选用不适宜的转速 ,最好从制剂的制备工 艺入手来提高溶出度 。四个国家药典转速选择情况 见表 2 。
试验次数 试验片 (个) 数
判断标准
《美国药典》
试验片 (个) 数
判断标准
每片 (个) ≥Q ;6 片
1
6
(个) 平 均 值 ≥Q , 不小于 Q - 10 % ,
6
每片 ( 个 ) ≥Q + 5%
片 (个) 数 ≤2
对照品 ,可消除样品与对照品组分不同而产生的误 差 ,可减少辅料和杂质的干扰 。目前 ,对于将该法应
本草天工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 330000)
摘要 :文章对中国 、美国 、英国和日本药典中溶出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为药物溶出度检查合理的选择测定条件 ,
更好地发挥溶出度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溶出度 ;药典 ;中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中图分类号 : R 921 文献标识码 :A
在溶出方法方面 ,各国越来越趋于统一 ,流室法
典》15 版) 中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检测方法进行 已与篮法 、桨法一样 ,为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所接
比较 。
受 。《美国药典》在此方面较为领先和创新 ,不但大

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

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

二、溶出度测定法在中国药典中的发展
1、方法发展 1985年版 篮法、桨法 1995年版 篮法、桨法、小杯法
2、品种发展 1985年版 7个 1990年版 44个 1995年版 128个 2000年版 205个 2005年版 275个 2010年版 418个
3、仪器发展:第一代:常规溶出度试验仪;第二代:自动取样溶出 度试验仪;第三代:光纤原位实时在线溶出度试验仪
四、影响溶出度测定的因素
4、取样与过滤的影响 取样点高度
不同高度取样有明显差异 处理方法:使用取样针管定位装置
滤膜吸附
滤膜选择不当,会引起高达50%的吸附差异 处理方法:进行验证,确定所用滤膜对样品是否有吸附;更换过滤 材料;将滤膜在水中煮沸1小时以上,加大取样量,取续滤液
过滤效果
超细颗粒,用0.8um滤膜过滤,可能过滤不净(UV) 处理方法:选用0.45um、0.2um的滤膜或其他滤材(HPLC)
四、影响溶出度测定的因素
2、介质的影响 介质的体积 介质体积:指20℃~25℃室温下的体积 量筒应标定,倒入杯时应控停15秒 多次取样介质体积变化的影响 多次取样,累计取样量超出介质体积1%时,会引起结果的系统性偏差 处理方法: 补液:取样前介质体积不变,修正取样体积中的药物量 补液:取样前介质体积递减,修正介质体积+取样体积中的药物量 介质蒸发的影响 缓释、控释制剂试验时间长,介质蒸发引起系统性偏差 32 ~37℃的环境中,不加盖3小时,900ml介质蒸发达10 ~25ml,造成溶出度1
1、仪器因素 1.1仪器的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气流、强光
处理方法:置无强光照射、气流稳定的位置
振动
振动的能量使样品溶出速率增加 振动频率50~100Hz时,影响较大 当仪器振动位移为0.025mm时,溶出量增加5~10% 处理方法:远离振动源、底脚加减海绵或橡胶隔垫

中、美、英三国新版药典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比较

中、美、英三国新版药典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比较

中、美、英三国新版药典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比较许鸣镝胡琴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中溶出度、释放度测定方法的比较,使广大药物分析工作者了解其异同,为新药开发及进出口检验服务。

方法就其历史沿革,最新版所采用的仪器装置和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讨论。

结果三国药典收载的仪器装置各有异同,结果判定差异较大,应引起注意。

结论如何能准确有效地监控药物释放过程,仍是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的课题。

关键词溶出度;释放度;中国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中图分类号:R921 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1-2494(2000)07-0491-04溶出度和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其它缓释、控释制剂中,在规定介质内,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药检工作中,经常要查阅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的最高法典,而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由于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又具有代表性,在世界各国有较大影响。

有些国家没有药典,而以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为标准,在世界药品贸易中也常以其标准来要求。

综观新版三国药典所收载的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在很多方面趋向一致,但又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别。

下面仅就其历史沿革,最新版所采用的仪器装置和结果判定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讨论。

1 历史沿革1.1 中国药典中国药典在1985年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时,设定篮法、桨法及类似于流室法的装置等3种装置,1990年版仅保留了前2种装置,1995年版中增订了小杯法装置,并引入了释放度检查法,至2000年版又增加了测定透皮贴剂释放度所需的桨碟装置,方法发展很快。

1.2 美国药典美国药典自1970年版(第18版)率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最初只设转篮法装置,且无图例。

1975年版(第19版)增加了转篮法的图例,但与现在试验的篮法装置也不相同。

1980年版(第20版)增设了桨法装置和改造后的崩解仪两种装置,未给出图例,也无统一的仪器配件尺寸规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3
12
24个样本( S1 + S2+ S3)的平均溶出量应大于等于Q
缓释制剂
Extended-Release Dosage Forms
步骤
L1
供试量
6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每片(个)的各规定时间测得的释药量应在规定范围内,最后 时间点释药量应不低于规定值 另取6片(个)测试,初复试的12片(个)在各规定时间测得的 平均释药量应在规定范围内,最后时间点平均释药量应不低于 规定值,且在规定时间内不得有释药量超出规定范围10%者,在 最后时间释药量不得有低于规定值10%者 另取12片(个)测试,初复试的24片(个)在各规定时间测得 的平均释药量应在规定范围内,最后时间点平均释药量应不低 于规定值。24片(个)中超出规定范围10%者不得多于2片 (个);最后时间释药量低于规定范围10%者不得多于2片 (个),且在规定时间内不得有释药量超出规定范围20%者,在 最后时间释药量不得有低于规定值20%者
S3
12
另取12片(个)测试,初复试的24片(个)中无低于Q-25%者, 且低于Q-15%者不多于2片(个),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速释制剂取样混合后(pooled sample)进行测定
步骤
S1 S2
供试量
6 6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平均溶出量应不低于Q+10% 12个样本( S1 + S2 )的平均溶出量应大于等于Q+5%
除另有规定,限度Q为75%,Q值是酸中释放量和缓冲液中释放量的总和。
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s
步骤 L1 供试量 6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每片(个)的各规定时间测得的释药量应在规定范围内
L2
6
另取6片(个)测试,初复试的12片(个)( L1 + L2 )在各 规定时间测得的平均释药量应在规定范围内,且在规定时间内 不得有释药量超出规定范围10%者 另取12片(个)测试,初复试的24片(个)( L1 + L2 + L3 ) 在各规定时间测得的平均释药量应在规定范围内,超出规定范 围10%者不得多于2片(个),且在规定时间内不得有释药量超 出规定范围20%者
2007年版
固体制剂: 篮法 桨法 往复筒法 流通池法 透皮贴剂:桨碟法(disk assembly method) 桨池法(cell method) 旋转筒法(rotating cylinder method)
仪器装置
转篮法
桨板法
BP
USP
沉降篮
ChP 小杯法
BP USP 桨碟法
ChP 桨碟法
中美英三国药典溶出度、释 放度检查方法比较
李忠红 江苏省药品检验所 lizhh402@
历史沿革
• 中国药典
1985年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 三种装置:篮法、桨法、类似于流室法的装置 1990年版 篮法、桨法 1995年版 篮法、桨法、小杯法 2000年版 篮法、桨法、小杯法、桨碟装置(测 定透皮贴剂释放度) 2005年版 同2000年版
• 释放度测定法 第一法 缓释与控释制剂
步骤 1 供试量 6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6片(粒)中,每片(粒)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 计算,均未超出规定范围 6片(粒)中,在每个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 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的10%,且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 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6片(粒)中,在每个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 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的10%,但未超过规 定范围的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 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 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 围的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的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 范围
• 英国药典
1973年版规定了地高辛片的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 1988年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篮法、桨法 1993年版增加流通池法装置,未规定药物释放度 检查法 1998年版增加透皮贴剂的溶出度测定法 (dissolution test for transdermal patches) . . . .
• 美国药典
1970年版(第18版)率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 只设转篮装置,无图例 1975年版(第19版)增加转篮图例(与现在篮法 装置有差异) 1980年版(第20版)增设桨法装置和改造后的崩 解仪两种装置,未给出图例,也无统一 的仪器配件尺寸 1985年版(第21版)规定了与现在溶出度试验所 用篮法、桨法相同的装置,并引入释放 度检查法,对缓释、肠溶制剂的溶出进 行监控
2
6
3
12
第二法 肠溶制剂
酸中释放量
步骤 1 2
供试量 6 6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6片(粒)中,每片(粒)的释放量均不大于 标示量的10% 6片(粒)中,有1~2片(粒)大于10%,但其 平均释放量不大于10%
缓冲液中释放量
步骤 1 2 供试量 6 6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6片(粒)中,每片(粒)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 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Q应为标示量的70% 6片(粒)中仅有1~2片(粒)低于Q,但不低于Q-10%,且 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Q 6片(粒)中如有1~2片(粒)低于Q,其中仅有1片(粒) 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释放量不低于Q时,应另 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有1~3片(粒)低于 Q,其中仅有1片(粒)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 释放量不低于Q
• USP七种溶出试验装置中,装置一(篮法)和装置 二(桨法)最为常用,其他五种均为较特殊用途: 1.装置三(往复筒法)和装置七(往复架)方法很 类似,有6排每排7个样品管,每排样品管可放不 同pH值的溶液,模拟缓释剂型在不同pH环境下的 溶出;其中装置七还可通过选配不同的药物支架 用于透皮吸收贴剂的测试。 2.装置四(流通池法)主要用于缓释、难溶剂型的 测试。 3.装置五(桨碟法)和装置六(筒法)专门用于透 皮吸收贴剂的测试。
L3
12
• BP 2007年版
Ph, Eur. method 2.9.3
同USP规定
BP规定 Monographs of the British Pharmacopoeia
· 片剂与胶囊的溶出度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使用仪器装置I。 · 除另有规定外,取样时间为45min。 · 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应不低于限度(Q), 除另有规定外,Q为标示量的70%。如有1片(个)低于限度,应另取6片 (个)复试,均应符合规定。供试品的取用量如为2片(个)或更多时,计 算每片(个)的溶出量,均不得低于规定限度,不再复试。 · 当胶囊壳干扰测定时,取空胶囊壳用同体积的溶出介质溶解,同法测定 以进行校正。校正值应不得过标示量的25%。
A3
12
延迟释放制剂(肠溶制剂) Delayed-Release Dosage Forms 缓冲液中
步骤 B1 B2 B3 供试量 6 6 12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每片(个)在规定时间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应不低于 Q+5% 另取6片(个)测试,初复试的12片(个)在规定时间测得的平 均释药量应不低于Q值,并不得有低于Q-15%者 另取12片(个)测试;初复试的24片(个)在规定时间测得的 平均释药量应不低于Q值,低于Q-15%者不得多于2片(个),并 不得有低于Q-25%者
1990年版(第22版)增加了测定透皮贴剂的三种装 置桨碟法:(paddle over disk)、筒 法(cylinder)、往复碟法 (reciprocating disk) 1995年版(第23版)仪器增至7种 2000年版(第24版)进一步增加和完善设备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7年版(第30版) 7种仪器设备 篮法 basket 桨法 paddle 往复筒法 reciprocating cylinder 流通池(流室)法 flow-through cell 桨碟法 paddle over disk 筒法 cylinder 往复架法 peciprocating holder
3
12
第三法 透皮贴剂
除另有规定外,同第一法
USP 2007年版溶出度结果判断
速释制剂 Immediate-Release Dosage Forms
步骤 供试量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S1
S2
6
6
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Q+5%
另取6片(个)测试,初复试的12片(个)中应无低于Q-15%者, 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L2
6
L3
12
延迟释放制剂(肠溶制剂) Delayed-Release Dosage Forms
酸液中
步骤 A1 A2 供试量 6 6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每片(个)的释放量均应不大于标示量的10% 另取6片(个)测试,初复试的12片(个)平均释放量不得大于 标示量的10%,每片(个)的释放量不得大于标示量的25% 另取12片(个)测试;初复试的24片(个)平均释放量不得大 于标示量的10%,每片(个)的释放量不得大于标示量的25%
BP 桨池法
BP USP 旋转筒法
USP BP 往复筒法
USP BP 流通池法
(一般固体制剂)
BP 流通池法(亲脂性固体制剂)
结果判断
• ChP 2005年版
步骤 供试量 1 2 3 6 6 12
溶出度测定法
可判定为符合规定的标准
6片(粒、袋)中,每片(粒、袋)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 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为标示量的70% 6片(粒、袋)中,如有1~2片(粒、袋)低于Q,但不低于Q-10%, 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6片(粒、袋)中,如有1~2片(粒、袋)低于Q,且其中只有1片 (粒、袋)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时,应另取6片(粒、袋)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袋)中有 1~3片(粒、袋)低于Q,其中仅有1片(粒、袋)低于Q-10%,但 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