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三次抛物线渐变横坡计算公式及竖曲线计算公式
坡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坡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i=h/lx100%。
公式描述:公式中h为高度差,l为水平距离,i为坡度。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坡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1坡度表示方法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路程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路程)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路程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路程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依次类推.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 高程差/路程
所以α(坡度)=arc tan (高程差/路程)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角度正切正弦
0°0% 0%;5°9% 9%;10°18% 17%;30°58% 50%;45°100% 71%;60°87%;90°∞100%
2坡度比是哪两边的比
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即tan a值(a为斜坡与水平面夹角)
坡度系数:即用百分数来表示坡面与水平投影面的比值
坡度系数=1/tan a×100%(a为斜坡与水平面夹角)。
高等级道路竖曲线的精确计算方法

程序使用说明Fx9750、9860系列程序包含内容介绍:程序共有25个,分别是:1、0XZJSCX2、1QXJSFY3、2GCJSFY4、3ZDJSFY5、4ZDGCJS6、5SPJSFY7、5ZDSPFY8、5ZXSPFY9、6ZPJSFY 10、7ZBZFS 11、8JLHFJH 12、9DBXMJJS13、9DXPCJS 14、9SZPCJS 15、GC-PQX 16、GC-SQX17、PQX-FS 18、PQX-ZS 19、ZD-FS 20、ZD-PQX21、ZD-SQX 22、ZD-ZS 23、ZDSP-SJK 24、ZXSP-SJK 25.XGBYCX其中,程序2-14为主程序,程序15-24为子程序,程序25为线性超高与三次抛物线超高修改互换备用程序。
每个主程序都可以单独运行并得到结果,子程序不能单独运行,它是配合主程序运行所必需的程序。
刷坡数据库未采用串列,因为知道了窍门,数据库看起很多,其实很少。
程序1为调度2-8程序;程序2为交点法主线路(含不对称曲线)中边桩坐标正反计算及极坐标放样程序;程序3为主线路中边桩高程计算及路基抄平程序;程序4为线元法匝道中边桩坐标正反计算及极坐标放样程序;程序5为匝道线路中边桩高程计算及路基抄平程序;程序6为任意线型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程序7专为主线路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只需测量任意一点三维数据,即可马上计算出该点相对于中桩法线上的偏移量;程序8专为匝道线路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只需测量任意一点三维数据,即可马上计算出该点相对于中桩法线上的偏移量;程序9为桥台锥坡计算放样程序;程序10为计算两点间的坐标正反算程序;程序11为距离后方交会计算测站坐标程序;程序12为任意多边形面积周长计算程序;程序13为导线近似平差计算程序;程序14为水准近似平差计算程序;程序2-8所用数据库采用的串列,匝道用的File 1;主线用的 File 2。
学习之竖曲线

隧道内竖曲线计算当正线相邻坡段坡度差≥1‰,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形式为圆曲线。
竖曲线计算公式如下:L=Rsh×λ/2000(L为竖曲线全长的一半,单位:m)y=x2/2R(y为竖曲线高度,单位:m)其中:Rsh—竖曲线半径(m),10000~20000m;x—竖曲线始点至计算纵距之距离,单位m;λ—为相邻竖曲线的代数差。
在设计图中,竖曲线的位置的标高应表示为:括号内的标高为未考虑竖曲线影响的标高,括号外的标高为已考虑竖曲线影响的标高。
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相邻坡段的坡度为i1和i2,代数差为ω=i2 -i1 ω为正时,是凹曲线;ω为负,是凸曲线。
1.二次抛物线基本方程:或ω:坡度差(%);L:竖曲线长度;R:竖曲线半径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竖曲线长度或竖曲线半径R: (前提:ω很小)L=Rω竖曲线切线长:T=L/2=Rω/2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竖曲线外距:例题4-3ω=-0.09 凸形;L=Rω=2000*0.09=180mT=L/2=90mE=T2/2R=2.03m起点桩号=k5+030 - T =K4+940起始高程=427.68 - 5%*90=423.18m=k5+000-k4+940=60m 桩号k5+000处:x1切线高程=423.18+60*0.05=426.18m 2/2R=602/2*2000=0.90mh1=x1设计高程=426.18 - 0.90=425.28m=k5+100-k4+940=160m 桩号k5+100处:x2切线高程=423.18+160*0.05=431.18m 2/2R=1602/2*2000=6.40mh2=x2设计高程=431.18 - 6.40=424.78m。
竖曲线运算步骤及公式讲解

1 / 2
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 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 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计算过程:
1、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h 通过推导可得:
==PQ h )()(2112li y l x R y y A A q p ---=-R
l 22= 2、竖曲线曲线长: L = R ω
3.竖曲线切线长: T= T A =T B ≈ L/2 =
2
ωR 4、竖曲线的外距: E =R T 22
5. 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R
x y 22
=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 m ;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竖曲线计算的目的是确定设计纵坡上指定桩号的路基设计标高,其计算步骤
如下:
(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竖曲线长:L ;切线长:T ;外距:E 。
(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 竖曲线起点的桩号 = 变坡点的桩号-T
(3)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切线标高及改正值:
切线标高 = 变坡点的标高±(x T -)⨯i ;改正值:y=R
x 22 (4)计算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标高
某桩号在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 y
某桩号在凸形竖曲线的设计标高 =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标高- y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一些线路坐标、高程计算公式(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 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六、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
【高速公路】第四章-4-5曲线上的超高与加宽解析

<3240 <1940 <1710 <1550 <1240 <1130 <810 <720 <1710 <1550 <810 <720 <1210 <1130 <390 <360 <780 <720 <230 <210 <390 <360 <105 <95
3
~ 2160 ~ 1290 ~ 1220 ~ 1050 ~ 830 ~ 750 ~ 570 ~ 460 ~ 1220 ~ 1050 ~ 570 ~ 460 ~ 840 ~ 750 ~ 270 ~ 230 ~ 530 ~ 460 ~ 150 ~ 130 ~ 270 ~ 230 ~ 70 ~ 60
<1620 <970 <950 <760 <620 <520 <430 <300 <950 <760 <430 <300 <630 <520 <200 <150 <390 <300 <110 <80 <200 <150 <55 <40
5
~ 1300 ~ 780 ~ 770 ~ 550 ~ 500 ~ 360 ~ 340 ~ 190 ~ 770 ~ 550 ~ 340 ~ 190 ~ 500 ~ 360 ~ 150 ~ 90 ~ 300 ~ 190 ~ 80 ~ 50 ~ 150 ~ 90 40 ~ 25
4-5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一、超高 1.定义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 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 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 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 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当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 的弯道上时,汽车自重 分力将抵消一部分离心 力,从而提高行车的安 全性和舒适性。超高的 布置如图所示。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

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线路横断面超高计算公式测量计算机程序2010-01-03 22:45:55 阅读2714 评论8 字号:大中小订阅在众多测量网站上有不少关于超高计算的程序,但众观各程序,能够较详细介绍计算公式的不多。
虽然各程序在计算超高值时的确比较快速,但是,对于有些初学者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本人觉得有必要在这和大家一起对超高值计算进行一些探讨,共同提高。
一、常用超方式:无中间带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绕中线旋转另一种是绕未加宽未超高的内侧路边线旋转。
前者一般适用于旧路改造,后者适用于新建公路。
有中间带公路常用的超高方式同样有两种,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和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第一种适用于各种宽度的有中央带的公路,第二种适用于车道数大于4的公路或分离式断面的公路。
二、超高过渡段的确定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公式:式中:Lc----超高过渡段长度;B’----旋转轴至行车道(包含硬路肩)外侧边缘的宽度(m);---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根据上式计算的的超高过渡段长度应取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
式中有关参数的具体取值如下。
无中带的公路:绕中线旋转B’ ’=绕边线旋转式中:B----行车道宽度(m)---硬路肩宽度(m)-----超高横坡度-----路拱横度有中间带的公路:绕中央分格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式中:B----半幅行车道宽度(m)---左侧路缘带宽度(m)---右侧硬路肩宽度(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确定过渡段长度时,应考虑经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取=(缓和曲线长度),即超高过渡段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若>,但只要横坡由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超高渐变率P≥1/330,仍取=。
否则,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根据不设超高范围圆曲线半径和计算出来的超高过渡段长度,然后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并验算横坡从路拱坡(-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超高渐变率是否P≥1/330。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版

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计算公式)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S、SZ为里程数据,往往有些人计算时误入,用等实际计算的距离计算!!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三、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 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