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无处不在的信息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课无处不在的信息(课件)

浙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课无处不在的信息(课件)
形式多种多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字
语言
视频
声音
动画
图形
图像
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是信息吗? A
A. 是
B. 不是
下列项目中,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A. 电视中播放的奥运会比赛的金牌数 B. 信息技术教科书 C. 报上登载的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 D. 各班各科成绩
做一做
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信息只包括文字,不包括图像和声音。 ( ) (2) 信息只能看见,看不到的都不是信息。 ( ) (3) 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 ) (4) 个人信息保护对于信息社会不重要。 ( )
现代社会交流信息方式
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可以通 信方式?你认为传递信息最便捷的方 式是什么呢?
信息传递方式
飞鸽传书
电报
固定电话
视频通话
24
一xt
交谈
二xt
看书
三xt
打电话
四xt
无线电通讯
信息保存方式的变迁
古代
现在
30
为获取更多、准的更信,还息 需要助于其借工具
光靠人们自己来处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经常还借用其他设备来处理信 息, 例如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
思考营
你知道“盲人摸象”的 故事吗?这些盲人是用什么 方式获取信息的?他们分别 获取了什么信息?
在生活中,你还通过哪 些渠道获取过信息?你获取 的方式是什么?
知识站
古人通过烽火台、飞鸽、驿站等传递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越来越便捷。
电报传递信息
电话传递信息
网络传递信息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无处不在的信息ppt课件初中信息技术吉教课标版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上册课件

无处不在的信息ppt课件初中信息技术吉教课标版信息技术初中一年级上册课件
无处不在的信息
吉林省通化县第八中学 许秀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是什么课?你们怎么知 道的?你们为什么这个时间来上这节课? 通过什么知道的?
通过课程表我们知道什么课,校园里铃 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 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 个角落里。那么,究竟是什么信息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无处不 在的信息》。
二、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 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 用;
信息可以增值;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三、信息的时效性
例如:前段时间的第八号台风“圣帕” 警报,这样一个信息的发布,当时对人 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如果到今天 再说来“圣帕”就不是“预报”而是 “历史记录”了。
第一节:无处不在的信息
-、什么是信息 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
消息。例如,今天有雨,今天开会等等。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信息?谁能给 我在据一些例子呢?(同学回答)
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信息,不是新冒出来的事物,本来就广泛存在
于自然与社会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正是依靠太阳东升西落带来的信息确定时间; 南雁告春,是动物带来了春天的信息;一叶知 秋,是植物送来了秋天的信息。 我们坐在教室里学习,与亲友、朋友们通信, 看电影、电视,也是在接受信息
四、信息的依附性
在《笑傲江湖》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武林 中人为争夺《葵花宝典》大打出手,死伤无数, 是因为这本书中记载着武功秘笈等宝贵信息。 而令狐冲学到的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那它们 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在山洞的壁上。对, 令狐冲发现时,这些信息已经在石壁上保存在 了很多年。从而得出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即 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 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无处不在的信息课堂实录

无处不在的信息课堂实录

无处不在的信息课堂实录“审美要成为语文的灵魂,语文的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

”语文教师应做好美的“播种”工作,那么美在哪儿呢?美是无处不在的。

一、“美”在语文课本中首先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大自然千姿百态,四季景物,风光各异,旖旎动人;山川湖泊,草原沙漠,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朱自清的《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展示了不同季节的美丽的风景图;苏轼的《赤壁赋》,李白的《蜀道难》,王勃的《滕王阁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等,描绘了祖国山河的景象。

自然美是多面性和多层次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欣赏,这些均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激起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其次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追求。

课文中先进人物的伟大理想、高尚情操与光辉业绩,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好心灵,都是社会生活美的反映。

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班固的《苏武传》、朱自清的《背影》、沈从文的《边城》等,不论在平静的岁月里,还是在沸腾的社会生活中,文中所描绘人物的崇高精神与美好品格,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再次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

美的文学作品是心灵的净化剂,它能使人忘却世俗的烦恼,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淡泊一切功名利禄,追求至高至善的精神境界。

我们曾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感动,曾为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而感叹年华易逝,也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奋发,为李煜的“一江春水”似的愁绪而流泪,为贾宝玉、林黛玉惋惜。

二、“美”在师生的态、势、语中教师的态度、表情、手势、动作、服饰等渗透着教师个人的理想、气质、知识功底、人生阅历和教学技艺,是教师整个身心能量的体现,能对教育氛围起到强烈的渲染作用。

上课时,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感情真挚,能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面容和蔼,语调亲切,适时投注期待鼓励的目光,能给学生如沐春风的喜悦。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 1.1无处无在的信息 ∣ 浙教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件- 1.1无处无在的信息 ∣ 浙教版
信息技术第一课
教师:
信息技术课学什么?
1、认识计算机 2、学会使用计算机帮助学习和工作 3、学会对信息进行加工、表达、交流和评价 4、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无处不在的信息
什么是信息?
我们看到的新闻,听到消息,学到 知识都是信息
无处不在的信息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946 美国〕
3、学会对信息进行加工、表达、交流和评价
交谈
看书
信息的传播方式
4、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平安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学会使用计算机帮助学习和工作 4、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我们看到的新闻,听到消息,学到知识都是信息 2、学会使用计算机帮助学习和工作 它们分别有什么用呢?有什么共同特征? 2、学会使用计算机帮助学习和工作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平安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平安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平安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呢?
4、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946 美国〕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平安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艾克特、毛奇莱: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 于自动控制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平 安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计算机家族
笔记本电脑 MP3
IPAD
想一想
它们分别有什么用呢?有什么共 同特征?

三年级第1课 无处不在的信息

三年级第1课 无处不在的信息

第1课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

2、了解计算机是获取、处理信息的工具。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育部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本课一开始以大量事实说明“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信息”,阐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历,谈谈信息的其他传播方式。

教材指出计算机是“获取、分析、处理、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学生发言等方式进行阐明。

作为小学阶段新开设课程的第一课,本课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其它方面的内容,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目标、方法、要求及进计算机房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等。

【教学准备】1、整队(排队)2、排位置3、讲解上课规则,和有关规则。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这句话,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吗?学生一边观看幻灯片一边回答:“看到的新闻,听到消息,学到知识都是信息。

二、信息的传播方式教师:现在我们有许多传播信息的方式,大家能否举例呢?(幻灯片暂停播放)学生:交谈、看书、打电话、上网、和无线电通讯等。

(教师一边播放幻订片)三、信息技术重要工具让学生来认识一下计算机家族:笔记本电脑、手机、MP3播放器等。

同学回答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边看幻灯片边回答)四、小结将幻灯片重新播放一次,中途不作停顿,学生看完后,教师请几个学生来讲一下,信息传播方式中你看到了几种,分别是什么?计算机家族中你看到了几个成员,它们分别是什么?再请学生在课找一找有没有其它的信息传播方式?计算机家族中还有没有其它的成员,说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参考资料]1、通信的发展历史:2、现代通信手段主要原理:电话。

湖南科技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课《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

湖南科技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课《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

第一课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⑴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⑵了解信息的特性并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⑶掌握信息的价值体现需要经过那些过程;掌握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处理的基本过程以及一些工具的借助。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以及善于动脑的习惯。

⑵信息的基本概念;⑶信息的特性与信息的重要性;⑷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的过程以及方法。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概念与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的过程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概念与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的过程方法。

所用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1.课前组织教学提问某同学:昨天晚上回去有看新闻联播吗?电视里演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告诉学生,看新闻联播获得新闻就是获得了信息。

教师把信息的范围与获取途径展开。

如,打电话、上网、形形色色的书报杂志、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的网上世界。

告诉学生这些给我们带来了信息。

2.课堂组织教学那么信息的概念是什么呢?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教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像红绿灯、鸟儿飞,人讲话,教室挂图,学校铃声,等等。

实施活动一;配合幻灯片讲解信息的特性与重要性;让学生自主挖掘讨论信息的特性,教师适当提示:我们身边的信息会消失么?远处的信息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才能知道呢?古代的信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请学生列举信息的表现形式;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各组间学生举例说明;(活动二)教师重点强调信息必须经过收集、传递与处理的过程后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提问:我们如何搜集信息呢?一同学回答自己是如何收集信息的。

教师综合总结人类主要是靠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来收集信息,为了提高信息收集效率更好地收集信息,人类发明了许多工具来搜集信息,如望远镜、地动仪、雷达,等等。

教师配合幻灯片讲解信息的传递与处理。

在讲解信息处理的时候,把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简单给学生提一下。

《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本课程的决心;
2.培养学生树立自觉、高效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点
信息的传输及获取方式
教学难点
信息的概念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课件演示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
教学环境及
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准备的各种信息素材、教学光盘
指导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出示电子板书:信息的传输与获取。
过去,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借助自己的感官直接获取信息,这样获取的信息要受到时间、空间、感官灵敏度的诸多限制。
现在,通过书籍、电话、广播、电视等,我们可以间接得到更多的信息。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获取的信息量在成倍地增加。只要通过鼠标的轻轻点击,我们就可以浏览到数以万计的不同信息。
导入新课:“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
听讲
认真观察
提出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新课
讲授
一、多姿多彩的信息世界
出示电子板书:
(1)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个人信息。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你能总结出信息的概念吗?
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互相传递消息,而传递的这些内容就是信息。
思考
回答
自主阅读教材
跟随教师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信息传输与获取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
总结
三、信息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情,是因为获取了准确信息而成功的?
引导学生回答。
是啊,信息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没有信息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及时地掌握更多的信息。

第1课信息技术初探究(课件)-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人教版

第1课信息技术初探究(课件)-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人教版

本节课学习结束!
三年级信息技术
第一课 信息技术初探究
1.了解信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 3.培养健康概念
信息 —— 消息
语言、声音 、文字 、图形、图像
信息的特征
1.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可以存储,加工,传递和共享
3. 时效性和可利用性
什么是信息技术
网络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的获取、存 储、加工和传递等过程中所采用 的方法和技术 。
多媒体 数据库
电子 通信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
近代
现代
做信息社会中的文明使者
利弊
网络购物
信息污染
• 信息就是消息。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存 储,加工,传递和共享;还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计算 机技术成为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 遵守信息法规,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培养健康的 信息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朵
皮肤
眼睛 鼻子
感觉器官是人类天生的信息收集工具
2、信息传递
人们是怎样得到信息的? 交谈时得到的信息,是靠声音的传递; 看书、看报时得到的信息,是靠文字、图形传递的; 看电视得到的信息是靠图像和声音传递的……
大象是靠其发出的 可闻声波、嗅觉和触觉 来传递信息,交流语言 的。大象是用低频声音 传递信息的。
无限性:信息可以无休止地产生、增长并且 可以永远不消失。 可处理可存储:可用文字、图像、语言把信 息保存下来。 可传递性: 可以通过电话、电波,把信息传 递到远方。
表现形式多样性、内容丰富: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表现, 如:说话、相片、文字等。
二、信息的收集、传递与处理
1、信息收集
人类主要是靠眼晴、耳朵等感觉器官来收集信息, 为了提高信息收集效率更好地收集信息,人类发明了许 多工具来搜集信息,如望远镜、地动仪、雷流
蜜蜂采蜜时发现一 个新的食物来源后, 在返回蜂巢时会跳一 种“摇摆舞”。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法 :
烽火台
信鸽
快马
3、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保存。 人脑是重要的信息处理工具,信息处理工具在 迅速发展。
信息的保存是有价值信息的积累。
文字记载
硬盘记录
知 识 总 结
1、信息就是有价值的消息,包括我们看到的、 听到的、闻到的等等。 2、信息是无限的,可处理可存储的,可传递的。 3、信息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信息必须经过收集、传递和处理的过程, 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5、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保存。
第一课 无处不在的信息
学习任务:
• 1、无处不在的信息;
• 2、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 3、了解收集、传递与处理信息的意义。
信息社会:
带来信息
看电视 上网 打电话
看到的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信息就是消息、音信的意思。
听到的
信息就是对我们有价值的消息 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闻到的
信息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