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比喻和比拟都有“像”字,但它们既不相同,也不相近。
(2)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出现,而比拟中不一定出现本体或喻体;(3)比喻只能用明喻,不能用暗喻。
(4)比喻可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把抽象事物具体化;比拟却只能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
1。
两者的主要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修辞手法,因为二者都有比喻词,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但是它们的区别是显然的。
例如:1、《水晶之歌》的小说语言十分精练。
例如:再如,再如例如:小说开篇写“水晶”,结尾又以这位“神奇女王”自喻,再次点明了这部作品是“献给水晶的赞歌”,这里将虚拟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
(1)(2)2。
二者的表达效果比喻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比拟更富有情趣,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并使读者产生愉快的感受。
3。
二者适用范围不同比喻和比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可以运用于各种文体。
但是它们又各有侧重,不能互相替代。
4。
使用方法不同比喻和比拟都是修辞手法。
比喻的特点在于,借助比喻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比喻的结构多是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在前,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在后。
因此,只要理解了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抓住喻体的特征,就不难判断出本体来。
而比拟的结构多是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在前,喻体在后,本体和喻体合二为一。
比拟有三种形式:拟人、拟物和拟物。
其中拟物又包括拟声、拟态和复合拟物。
比拟属于比喻的范畴,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
比拟是对本体的摹拟,但它不同于摹拟。
我们说某人像某人,只是把他当作某人,而不是把他当作另一个人;而比拟却是把某人当作另一个人。
我们称甲事物是某人,就是指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特点,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
5。
使用条件不同比喻和比拟虽然都是修辞手法,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比喻必须出现本体和喻体。
也就是说,没有出现本体或喻体的比喻是不存在的。
而比拟可以出现本体和喻体。
比拟在形式上比较灵活,可以不出现本体和喻体,也可以出现本体和喻体。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

将两个看似矛盾的事物进行比喻, 如“他的笑容像冬天的一缕阳光” 。
拟物的用法
增强表达力
通过拟物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 概念或情感具体化,使读者更容
易理解。
创造形象感
通过比喻,可以将事物描绘得更 加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更深
刻的印象。
引发共鸣
通过将事物比喻成人们熟悉的事 物或情感,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03
比拟(拟物)
拟物的定义
拟物是指将一个事物赋予另一个事物 的特性或状态,以表达比喻或形象化 的效果。
拟物通过将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 物,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 达力。
拟物的种类
形象化拟物
将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具有相 似特征的事物,如“太阳像一个
大火球”。
抽象化拟物
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赋予具体的事 物,如“爱情像一首美妙的歌曲” 。
行为,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是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将非人类的事物人格化,使其具 有与人类相似的思想、情感和行
为。
拟人的运用可以使描述更加富有 情感和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
力。
拟人的种类
形象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比喻成人 类的外貌特征,如“月亮 姐姐”、“太阳公公”。
情感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 的以使语言更加生动、 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突出事物特征
通过比喻可以将事物的特 征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使读者或听众更加深刻地 理解该事物。
引发情感共鸣
比喻可以通过描绘事物的 形象、情感等,引发读者 或听众的情感共鸣,增强 表达的感染力。
02
比拟(拟人)
拟人的定义
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类 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情感和
比喻和比拟拟人、拟物的区别

比拟通过比喻的方式,引发读者的 联想,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 的意图和所描述的事物。
03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定义上的区别
比喻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说明或描述该事物的特点或属性 。
比拟
将一个事物赋予人的情感或行为,或 将人或人的行为赋予动物或事物的特 点。
种类上的区别
比喻
比喻的种类
01
02
03
明喻
明喻是通过明确的比喻词 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 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 猛”。
暗喻
暗喻是通过暗示的方式将 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如 “爱情像一场战争”。
借喻
借喻是通过借用喻体的特 征来形容本体,如“他有 着鹰一般的眼神”。
比喻的作用
增强语言表现力
比喻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 形象,增强语言的艺术感 染力。
比拟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特征或情感,产生共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明喻、暗喻、借喻等。
比拟
拟人、拟物等。
作用上的区别
比喻
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理解。
比拟
使事物人格化,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04
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效果
比喻的修辞效果
比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 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特征或表达某种 情感。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使抽象的 概念或情感变得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
产生共鸣。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趣,吸引读者的 注意力,提高阅读体验。
比拟的修辞效果
比拟是将一个事物赋予人的特征或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具体。比拟可以增强 语言的表达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征或情感。
比喻比拟的区别

比喻比拟的语法区别
比喻句谓语动词一般是喻词
明喻的喻词:“像”、“似”、“好像”、 “像…似的”、“如同”、“好比”
暗喻的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比拟的谓语一般是行为动词
拟体始终不出现,出现的是模拟动作的动词
比喻比拟的区别
他声嘶力竭地狂吠 他像疯狗一样声嘶力竭地狂吠
比喻和比拟区别
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比拟?
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比拟:拟人、拟物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 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 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 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
比喻比拟相同点
1.都拿两个事物作比:甲事物乙事 物 2.都可以让语言形象生动
比喻会误会成比拟,比拟一般不会 误会成比喻。 把物比做人的比喻句会误作为拟人 句。
美人蕉像举着火把的运动员。
比喻比拟的内容词+喻体 暗喻:本体+喻词+喻体 借喻: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 的比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 厚障壁了。 (本体是隔阂,喻体是厚障壁)
比拟拟体始终不出现
比拟句子中出现的是拟词
拟词一般是行为动词,动词相 关部分是拟体
比喻、拟人、比拟修辞详解

比喻、拟人、比拟◆1比喻、⏹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比喻词)◆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例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例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例如: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比喻的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作用: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拟人,不用说,很熟悉了⏹拟物(借物喻人),◆把人比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如:星爷的经典影视剧《大话西游》里面的一句台词“那个人样子好怪,他好像一条狗啊”,这个就是经典的比拟了。
⏹例如:试卷中他像一只发怒的豹子⏹比喻有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本体可以不出现(借喻),喻词可以不出现(暗喻),喻体可以出现很多个(博喻)。
但是比喻一定要有喻体。
比“喻”比“喻”,喻体若不出现,谈何比喻?⏹比拟包括拟物、拟人二类。
比拟是不出现喻体(拟体)的。
⏹举例:他夹着尾巴跑了——此是拟物。
⏹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此是拟人。
⏹他像狗一样夹着尾巴跑了——此是比喻。
⏹春风像母亲一样抚摸着你——还是比喻。
阳光下花儿像火一样红。
(比喻)阳光下花儿像火一样熊熊燃烧。
(比拟)这股热情猛烈如火(比喻),燃烧了整个中华大地(比拟)。
(注意,这是一个复合句)太阳露脸了。
(比拟(拟人);本原说法:太阳出来了)教室里沸腾了。
(比拟(拟物))消息一出,顿时炸开了锅。
(比拟(拟物))人声鼎沸(比拟(拟物))。
比拟与比喻,拟人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请看如下例句:(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杨朔《金字塔夜月》)(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臧克家《胜利的狂飚》)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高考语文备考: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修辞手法归纳主要考查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等。
区别比喻、借喻、借代比喻种类:明喻: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借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他顶着一头蓬草走进了教室。
博喻:朱自清《荷塘月色》“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借喻:白银盘里一青螺;他顶着一头蓬草走进了教室 借代:黑框眼镜跑进了教室;红领巾扶老奶奶过马路区别比喻、比拟拟人:把物拟作人 水稻笑弯了腰;小草从地里钻出来拟物:把人拟作物把人拟作动物:她蜷缩在地上把人拟作植物:现在全县莲塘的生产大发展,莲农们精心培植,把绵绵情意栽种在每一口莲塘里。
把人拟作事物:人群不顾一切涌上来 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洪水咆哮着一奔而下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比喻)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
(比拟)(1)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 比喻(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比喻(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杨朔《金字塔夜月》)比拟(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臧克家《胜利的狂飚》)比拟1、“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2、“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
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
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比喻、比拟和拟人的区别,不少同学没有搞清楚,在答题时似是而非,故失分较多。
现将比喻、比拟和拟人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一、比喻(一)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二)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如同”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等于、变成、化为”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曹植)。
二、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
1、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
2、敌人夹着尾巴跑了。
3、敌人虽然张牙舞爪,但却不堪一击。
4、他一溜烟窜到标志是:
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
比喻强调事物的相似性; 比拟强调本体具有的动作和形态。
比拟
• 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 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 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 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
延河滚滚喊前进!
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二、拟物
• 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 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比喻和比拟
比喻一般有三种格式:
明喻 暗喻 借喻
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如顶天立地的 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A.比喻B.拟人C.排比D.对比。
• 这个句子从修辞角度看,明喻中所具备的 三个要素:即本体、喻体、比喻词都有。 本体是“纪念碑”,喻体是“巨人”,比 喻词是“犹如”,所以应是比喻。再从语 法角度看,句子的主干是“纪念碑矗立”。 “矗立”是描写事物的动词,不是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