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岷东新区城市设计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1.综合管线规划原则1.1综合管线规划为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确定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之间的关系,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实施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2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3 工程管线应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保留远景发展的需要。
1.4 各类工程管线内容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强电管线)、燃气管道及信息管道(弱点管线)(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各专业规划应相互协调。
2.设计规范、标准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2.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电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11《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12《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3.设计原则3.1管线规模容量按远期考虑,管网系统都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3.2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3.3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3.4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3.5结合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3.6所有的排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3.7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基于流域汇水单元模拟的水系空间规划方法浅析

基于流域汇水单元模拟的水系空间规划方法浅析于乐【摘要】自然孕育了水系,水系滋养了城市.自然本底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与底线,水系对城市的繁荣兴盛和绿色发展有着深远的、长久的影响.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落实到城乡建设各处,面对自然资源部与生态环境部成立的新机遇,如何实现水系良性保护与高效利用,将水系监管引导进行空间管控与落地实施,笔者试图通过GIS水文分析中流域汇水单元模拟功能,关联城市建设用地,从理水、活水、保水、治水、靓水、兴水等方面探索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下水系空间规划方法.【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174-175)【关键词】水文分析;汇水单元;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作者】于乐【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引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悠悠岁月中,河湖水系一直是城市兴衰发展的重大缘由之一。
作为重要的环境与资源载体,河流水系具有复合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淡水资源供给、绿色开敞空间补给、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城乡游憩休闲、提供城市水运交通线路、历史文脉传承、自然科普教育等多项内容。
生态环境部成立之后,一直以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综合治理作为重点推进任务,自然资源部也不断强调应加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从流域视角出发,借鉴GIS 模拟技术,自然水系与城乡建设用地在不同尺度下如何进行有效联动,如何实现水资源最大化保护与最高效的利用,彰显水系网络复合生态服务功能,是城乡生态规划持续追求与思考的方向之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国外流域规划与水系规划进展西方国家由联邦政府层面制定统一的水管理法律与策略,强调将流域内水资源和依水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荷兰国家空间规划》中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做出重大部署。
国家、省、市三个层级水利水务机构都要编制相适应的水资源规划。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城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的通知-眉府办发【2015】47号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城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眉山城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的通知眉府办发【2015】4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单位、部门:《眉山城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原《眉山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眉府办发〔2008〕58号)同时废止。
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8月13日眉山城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城市道路挖掘管理,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维护市容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8号)和《眉山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试行)》(眉府发〔2015〕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眉山城区范围为东至岷江二桥东桥头、南至桃园街、西至经开新区科创药业东围墙、北至科工园科三路,此范围将随城市建设而调整。
第三条凡在眉山城区范围内因敷设、维修地下管线或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需要挖掘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内街、桥梁等城市道路,以及公共广场等公共场所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规划部门是本市城市道路的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管线、公共设施建设、挖掘的规划许可;市建设部门负责城市道路的建设管理工作;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城市道路挖掘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审核,负责对道路施工作业期间的警示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防护措施等进行检查;市城市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道路挖掘的行政执法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道路挖掘的执法管理。
其他各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市城市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
眉山市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

眉山市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眉山市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眉山市作为四川盆地的重要城市之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日益重要。
为确保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顺利进行,制定一份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至关重要。
一、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的基础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的基础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应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应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发展,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因素,并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建设。
此外,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细致的设计构思,确保城市建设具有独特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要点1、可行性研究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前,应进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应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评估等方面,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实际需要和政策要求。
2、科学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前,应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应按照城市规划和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等因素,确保项目的规划合理、科学、可行。
3、先进技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
市政工程涉及的技术和设备应充分考虑其实用性、适应性以及技术先进性。
4、优质材料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使用高质量的材料。
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且经过质量检测合格。
5、全过程监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应实行全面监督。
监管应从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运维等方面,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
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节能减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更应注重节能减排。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采用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城市更加宜居。
综上所述,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的设计导则不仅帮助规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川府函[2012]234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10.11
【实施日期】2012.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川府函[2012]234号)
眉山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审批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请示》(眉府〔2012〕3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改后的《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眉山市是成都都市圈区域性中心城市、以东坡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生态田园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眉山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
作。
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居住小区建筑规划平面图(节点详细)

工法应用证明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工法应用证明
工程名称
“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段改造工程
工程地点
四川省眉山市岷东新区
应用单位
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开、完工日期
2013年9月~10月
工法应用名称
0m²
应用效果
2013年“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段改造工程,多处高边坡为中风化砂岩和弱风化泥岩,草种不易生长,护坡的绿化施工难度大,设计采用客土喷播植草对路堑边坡进行绿化,客土喷播绿化面积共计12000m²,边坡坡面1:1.5和1:1。通过本工法的施工,有效保护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岩石表面的进一步风化、破碎和剥蚀,从而保护了路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恢复了植被的天然水肥供给体系,确保植被的长期生长,保证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路堑边坡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干扰程度小,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相协调,适应了国家大力提倡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的理念。
工法应用证明工程名称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段改造工程工程地点四川省眉山市岷东新区应用单位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完工日期2013工法应用名称客土喷播植草绿化施工工法工法应用数量12000m应用效果2013年两宋荣光眉州大道东段改造工程多处高边坡为中风化砂岩和弱风化泥岩草种不易生长护坡的绿化施工难度大设计采用客土喷播植草对路堑边坡进行绿化客土喷播绿化面积共计12000m边坡坡面1
眉山市岷东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district of Meishan,introduced the new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status of the basic
endowment situation and the new city
insurance compensation;The fourth part mainly puts
new district of Meishan set off in search of the appropriate common areas experience,to
become the government effective resources,contribute to academic research.
again for Land-lost farmers.Reasons are"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is unreasonable;weak consciousness of land-lost farmers endowment insurance;
endowment land.10st farme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岷东新区整体鸟瞰图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岷东新区整体鸟瞰图
岷江上的诗意山水城
分享快乐、分享阳光、分享空气、分享原生态 的生活品质之城。
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1 居住地块平面设计
住宅建筑 规划:因山就势,错落有致。顺应丘陵缓坡地形,采用平行于 等高线或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布置,临路采用垂直或斜交的开放 式布置形式,形成自由灵动、绿色渗透的空间。 社区配套 规划:采取独立式城市综合体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多个社区组 合共享,发挥商业价值、提升人气。 社区绿地 规划:突出社区绿化向外围道路、公园等公共空间延伸。
山脊线 本次规划建议控制范围(水库蓝线外 围200米范围)
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3 土地利用方案优化调整
主要调整内容:
轨道交通线位及站点的 预留、组团定位的优化、
北组团主要调整内容:
用地选址的调整。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强化旅游接待、生态养生 功能。 优化崇礼支渠周边的活力带动。
空间提升形象——魅力升级
Space to enhance the image - the charm upgrade
神秘感
中观尺度门户区域控制
岷江二桥门户区域
作为眉山主城与岷东新区的过渡地带, 岷江二桥门户空间承担着过境和入境交通转换和衔接功能,是开启岷东城 市印象之旅的序曲;是人工化的城市设计和天然的山地景观的碰撞、融合和过滤的场所。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1 城市高度控制
A视点 B视点 C视点
A视点高度控制模拟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1 城市高度控制
高度控制可以较控规的
控规30
规定略有提升,地标高度建筑
宜出现在中部组团东侧。
局部可以适度提高至35米
控规50 控规30
局部可以做到—
80米
局部可以做到35米
控规30
局部可以适度提高至35米
09三大体系引导
9.1 生态景观体系 9.2 商业服务体系 9.3 人文风情体系
10重要展示轴线空间设计
10.1 滨江生态轴线城市设计引导 10.2北部生态廊道城市设计引导 10.3南部生态廊道城市设计引导 10.4 沿路空间形态
05 功能板块落位
5.1 功能落位
0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1 主要调整思路 6.2 生态边界控制 6.3土地利用方案优化调整
11 分区城市设计引导
11.1 北部组团设计引导 11.2 中部组团设计引导 11.3 南部组团设计引导
12 小结
1
规划背景与范围
1.3 规划研究范围
岷东片区位于城市 东部,用地范围北至眉州 大道,南至眉象路,西至 岷江,东至穆家沟水库和 东纵线,面积约23平方公 里。 岷东片区是眉山跨 河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
通过蓝线、禁建绿线、适建绿线 的划定,控制组团的建设边界, 保障区域开发的珍贵生态本底条 件。
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2生态边界控制
环境引导规模——生态保障
Environment to guide scale - ecological protection 穆家沟水库周边控制: 1、水库蓝线向外200米为一级 防护范围禁止建设。 2、南部组团、中部组团主要 控制线为破向水库的山脊线。 山脊线到200米控制线之间用 地适当建设,但要设置整体排 污专用廊道。
6
土地利用方案介绍
6.2 生态边界控制
环境引导规模——生态保障
Environment to guide scale - ecological protection 不可触碰的环境底线:
蓝线:石埂子水库、穆家沟水 库、高塔水库。 禁建绿线:水库周边一级防护 范围、白鹤林湿地范围、植物 园范围、重要汇水区域。 适建绿线:滨江绿带、水库二 级防护范围。
落实上位规划、相关规划要求,与周边规划充分协调。
复旦大学
+ 详规四所
+ 总规二所
4
现状解读
4.1 优秀的生态本底条件
小尺度山水格局
西侧紧邻岷江 南部与东坡岛隔江相望
湿地公园 白鹤林 植物园
崇礼支渠穿梭于规划范围中部,
高塔水库
纵向串联整个新区 穆家沟水库与石梗子水库形成 分割中、南部组团的水库景观 带
岷江东岸新区城市设计
目 录
CONTENTS
01 规划背景与范围
1.1规划背景 1.2 规划历程 13 规划研究范围
0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1 城市高度控制 7.2 门户空间控制 7.3 城市地标体系控制 7.4 建筑风格控制 7.5 整体空间形态
02 上位规划解读
2.1 定位与功能 2.2 城市空间形象
0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1 居住地块平面设计 8.2公共建筑地块平面设计 8.3 生态绿地空间设计 8.4 城市设计总平面布置
03 城市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3.1 功能定位 3.2 形象定位 3.3 设计理念
04 现状解析
4.1 优秀的生态本底条件 4.2 高程分析 4.3 坡度分析 4.4 特色资源
控规范围 城市设计委托范围 约23平方公里
策划、分区规划、 非建设用地总体规 划研究范围 约64平方公里
2
上位规划解读
2.1 定位与功能 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对岷东片区的定位:文化旅游片区 以休闲旅游、生活居住、康体养老、文化会展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城市综合片区。 整体形成“一心、一区、五廊、四组团、四公园”的布局结构。 休闲旅游+生活居住+康体养老+文化会展
商业商务、城市综合体 行政办公 学校、文化教育
8
城市设计平面形态引导
8.3 生态打底,引水透绿:
依托区域内大量的生态绿地资源:植物园、白鹤林 湿地、滨江森林公园、山谷生态绿地、高压走廊绿 带、主干道绿带为网络,串联组团内部主题公园、 点状街头绿地和开敞式社区集中绿地,保证500米 见绿,同时以屋顶、阳台等立体绿化为点缀。
核心控制要点:
引人入胜,生态打底,欢迎姿态。 充满期待,别有洞天,充满想象。 合理控制建筑露出尺度,达到山城掩映之效果。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3 城市地标体系控制
地标构筑物——岷东之魂
地标建筑——度假酒店
地标构筑物——岷东之情 主干道门户空间
地标区域——城市综合体
轨道站点门户空间
主干道门户空间
Hale Waihona Puke 眉山城市岷江东岸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12月)
对岷东片区的定位:城市综合功能区 眉山城市集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商贸、居住、康体休闲等功能协调发展的城市综 合功能区,和谐、自然、人文的生活品质新城。 旅游度假+教育科研+城市新型综合区
控规没有强调总规上的文化会展职能,新增了教育科研的公共职能。
2
上位规划解读
2.2 城市空间形象
眉山城市岷江东岸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年12月)
北部运动休闲度假组团 中部综合中心及教育科研组团 东部文化旅游及生态居住组团
无明确形象定位,空间效果考虑不足。
3
城市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3.1 功能定位
眉山现代生态型都市新区、成都天府后台服务新高地、四川省高端养生养老地、岷江上的生活品
自然——渗透——触媒——整合
3
城市设计定位及核心理念
3.3 设计理念
生态优先、美化环境(EOD)
做足“绿” 、做活“水”、做美“景”,突出绿色基质, 强化绿色节点,保证500米见绿。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坚持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强调现代产业、现 代生活、现代都市协调发展,高标准、高水平设计,实现综合服 务、生活配套、生态环境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 •
蟆颐观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复兴需求。 苏坟山资源价值具有唯一性,但是到达路径缺失,可以用来展示的旅游特征不强。
5
综合定位及功能板块落位
5.1 功能落位
生态养生及休闲度假区
依托周边生态资源——休闲接待 、高端居住、品质社区
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服务核心区
地理位置决定功能——行政办公、高端商务、综合商业、 品质社区
文化地标——蟆颐观
地标区域——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7
总体城市设计引导
7.4 建筑风格控制
风貌定位:城市现代特色山景风貌区
生态养生及休闲度假区
现代休闲风情山景小镇 建筑色彩:屋顶蓝灰色;立面白色、浅橘黄色搭配。
行政办公、商务、商业服务核心区
现代办公商务建筑风貌为主+川西传统建筑风貌点缀 建筑色彩:玻璃幕墙、浅灰色为主、暖色系点缀
除了沿江坡度比较 大之外,别的区域 坡度相对平缓,以 浅丘、缓丘为主 整体来说适宜建设, 组团内部坡度基本 为0—-11度,尤其 是基地中部台地。
4
•
现状解读
4.4 特色资源
白鹤林生态价值较高、展示价值极大、价值敏感性强。白鹤是对栖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鹤类,对浅水湿地的依恋性很强。
必须通过原初环境的保留和 适度优化,保证其生态环境。
岷江 崇礼支渠 东坡岛 蟆颐观
植物园、白鹤林与湿地公园形 成分割中、北部组团的森林公 园景观带
石梗子水库
穆家沟水库
4
现状解读
4.2 高程分析
整体呈现东高西 低趋势。 最高点海拔 490m,最低点 海拔410m,基 地高差约80m。 东部浅谷将基地 分割成三个组团。
4.3 坡度分析
质新城。
3.2 形象定位
分享快乐、分享阳光、分享空气、分享原生态 的生活品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