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的结构类型
影视音乐赏析

影视音乐赏析
目录
影视乐赏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部影片中音乐的作用。在《海上钢琴师》中,音乐起到了多重作用。首先,音 乐为影片营造了独特的氛围。电影中的钢琴音乐,无论是悠扬的旋律还是激昂的节奏,都与海上的 场景和人物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其次,音乐还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反映了角色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主角1900在钢琴上创作并演奏出动人音乐的过程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忧郁 和追求自由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部影片中音乐的结构类型。《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以钢琴为主,辅以管弦 乐和电子音乐。钢琴的旋律优美,富有诗意,与海上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相得益彰。管弦乐则增强 了音乐的层次感和深度,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立体。而电子音乐则通过现代的节奏和律动,为电影 注入了现代感
最后,我们来探讨这部影片中音乐的美学特质是如何得到反映的。《海上钢琴师》中的音乐美学特 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表达,展现了电 影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二是现代的音乐元素,通过电子音乐的运用,为电影注入了现代感;三是音 乐与剧情的紧密结合,无论是旋律、节奏还是情感的表达,都与电影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紧密相连
-
感谢您的聆听
电影音乐的结构类型

型音乐。区别两者的方法,主要是看剧中是否存在
贯穿性的、起核心作用的主题音乐或主题歌。点描
型结构的电影不存在主题音乐或主题歌,它仅仅以
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为剧情增加独特的色彩,
推动和连接情节的发展。这里的音乐既不需要把握
全局,也不需要去围绕某个人物或情节线索,只是
被用来对剧中人物或场景进行一种修饰。
《爱德华大夫》
(又译《意乱情迷》)
《爱德华大夫》
(又译《意乱情迷》)这部影片由著 名电影音乐作曲家米克洛斯·罗萨配乐,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影片的音 乐采用多主题的框架型结构,其中许多音 乐处理方法都是好莱坞音乐黄金时代的标 准做法。
a) 序曲和终曲的使用
序曲 (Overture)
幕间曲 (Intermission)
过渡性点描结构
指电影中的音乐基本不参与到情节当中,只起 到一个场景过渡的作用。
《Bonnie & Clyde》 (《雌雄大盗》)
色彩性点描结构
色彩性点描结构是 点描型结构当中最为常
用的一种音乐点描方式,
一般只是用来为具体的 场景增添色彩和气氛。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一开始已经谈到,采用
框架型音乐结构的影片当中实际上也有大量的点描
与框架型结构不同,点描型结构是指电 影的音乐当中没有一个能够占据核心地位的主 题音乐(或主题歌),剧中所有的音乐几乎都 是为独立的场景而专门创作的场景音乐或插曲, 或者是过渡性的转场音乐,以此作为点描来为
电影增添色彩。
情节性点描结构
所谓情节性点描,是指电影中的音乐能够参
与到场景当中,从而带动情节的发展,营造气氛。
① 单主题结构 单主题结构是 指电影中只有一个 作为框架的主题音 乐,它作为音乐的 核心贯穿全剧。
奏鸣曲式结构在当今电影配乐中的应用与拓展———电影《爱乐之城》的音乐结构分析

奏鸣曲式结构在当今电影配乐中的应用与拓展———电影《爱乐之城》的音乐结构分析●刘天石[摘要]奏鸣曲式结构通常被用在大型的、富有哲理性思辨的音乐体裁创作之中,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 )的原创音乐巧妙地应用了这一传统的曲式结构,并在实际创作中对奏鸣曲式结构进行了拓展与突破。
电影配乐的结构与电影戏剧情节发展、人物角色转换等方面完美结合,彰显了作曲家驾驭戏剧性音乐创作的能力。
[关键词]贾斯汀·赫尔维茨;爱乐之城;奏鸣曲式;电影配乐作者简介:刘天石,艺术学博士,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与戏剧学院副教授。
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 )是由美国电影导演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 )执导的喜剧歌舞片,该片讲述了一位爵士乐钢琴家与一名怀揣梦想的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并获得了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中的六项大奖和获得最佳影片提名。
对于歌舞片来说,这部影片的成功首先得益于音乐的创作,电影配乐功不可没。
美国电影作曲家贾斯汀·赫尔维茨(Justin Hurwitz )为这部电影作曲并因此荣获了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及最佳原创歌曲两项金奖。
出于歌舞片及电影剧情的需要,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以爵士乐风格为主的电影配乐片段,在男女主人公的各自音乐主题上采用了常规的交响乐队编制并运用了奏鸣曲式这一传统的曲式结构来统领整部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其他纯音乐体裁不同,音乐首先要服从于电影的戏剧结构,作曲家在创作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运用奏鸣曲式结构来创作电影音乐也不多见。
但在此部电影中,歌曲片的性质提升了作曲家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刺激了作曲家的想象力。
作品巧妙地对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布局原则做了有益的突破与拓展,其原则在于要使曲式结构符合剧情及人物角色发展的需要。
换言之,曲式结构要服从于戏剧情节,这一点对于电影配乐十分重要。
电影音乐简介

电影音乐简介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
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
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特点与性质一特点①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
②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
二性质现实性与功能性现实性音乐:包括在电影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或歌曲)。
功能性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电影音乐简介•美学功能①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②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动人。
③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
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④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⑤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
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⑥增加立体感。
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
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
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作用对于电影本身而言,音乐的融入使得电影的综合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于观众而言,音乐是其欣赏电影的一大亮点。
影视音乐复习(1)

一、电影的产生及早期电影音乐1.产生①第一部电影:是实景拍摄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首映,作为诞生的标志。
作者是路易卢米埃尔、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②第一部故事片:法国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
早期电影音乐:①钢琴即兴伴奏(使用的是过去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常常曲不达意)②配乐单(千篇一律)③谱例音乐(出现了40人乐队伴奏的《一个国家的诞生》)④维太风系统(同期录制唱片作为伴音,但对白与音乐会互相干扰。
因此,这一时期出品了大量音乐与对白分开的音乐歌舞剧。
)电影的发展①1908年,法国百代公司创办“作家与文学家电影协会”,开创了电影与戏剧、与文学的联合,使得电影题材的高尚性、情节丰富性与戏剧性人物形象完整性等方面得到很大发展。
②1915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拍摄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向世人证明,电影不但能讲故事,而且可以激发强烈的感情,阐释人的价值和社会现实。
这也是美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
③好莱坞: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成为世界电影的中心,大制片厂制度,工业流水线的制作模式,规模巨大,设施齐全,人才济济,明星制度应运而生,类型影片层出不穷。
工业生产模式支撑了美国电影的长久繁荣和发展。
到60年代,制片厂制度和各种类型影片逐步成熟,被称作旧好莱坞时代;随着电视发行网的发展美国ABC、NBC、CBS等的发展美国电影业从卖旧影片给电视台,到为电视网络生产节目影片,使自己的生命力在一种新的形态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④现代电影的发展及流派:印象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昙花一现;独树一帜的前苏联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以清新淡雅见长的法国新浪潮。
⑤1927年,电影《爵士歌王》是第一部有声片。
二、电影音乐的发展过程默片时代:(1895——1927)2、黄金时期:(30——50、60年代)①交响化配乐,具有完整的结构。
序曲—幕间曲—终曲②借鉴交响乐的“主导动机”创作手法:重要的人物、事件等都有对应的主题音乐。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分类

浅析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分类引言影视作品是具体的、直观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音乐自有声电影艺术诞生以来,便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音乐成为影视产业催生出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
一部优秀的影视音乐,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影视作品的所要表现的内容,在突出影视作品思想主题的同时,也是在以各种风格和载体形式丰富荧屏,增加影视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影视作品是将真实生活的各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以演员动态或者静态的环境手段显示在观众面前。
而影视音乐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影视作品的精神诠释,也是对影视作品的思想延伸。
它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伴随着画面而被观众所感知,补充和深化对影视作品的艺术感受,优秀的影视音乐,对整个影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各地的影视评选活动都有专门设置影视音乐奖项,这也是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价值的认可。
电影为音乐的普及提供传播的途径,而音乐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影视作品的成败。
影视音乐并不仅仅直接为剧情服务,更大程度的起到扩大空间——延续时间的作用;它不但注意渲染影片的细节,还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
观众可以在音乐与画面游离的情况下,自己领悟影片的真旨,得到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音乐营造的是一种纯粹的美感,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是不需要解释就能感知和欣赏的。
当音乐与影视画面结合起来,直接就可以达到延伸的效果。
自有声影视诞生以来,影视音乐便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包括了主题歌、插曲、配乐等具体形式,是根据影视作品不同的内容、风格、形式、人物与画面的视觉形象融合的听觉形象,提高了影视作品的美学意义。
影视音乐每种形式看起来是独立的,但是每种独立的音乐形式在整部影视作品中,却也是遥相呼应,相辅相成。
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的相辅相成,提高了影视艺术的美学功能,体现出电影综合性的美学原则。
一、开门见山的歌——主题曲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是由一个主题为线索做主线由一个故事或者几个故事串联到一起的。
电影音乐的构成3

另外,按其出现的方式可分为剧中人演唱和话 外伴唱,凡是剧中人演唱的歌曲必须在音色、音 质、风格等方面与人物相符。
欣赏:《辛德勒名单》中的《金城耶路撒冷》
二、主题音乐 是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 性格的音乐。是运用旋律,即没有歌词的音乐 对影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一种音乐形式,它 的表现功能与主题歌相似,但由于没有词义限 制,可以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对剧情有更大 的包容性。 主题音乐的旋律及构成旋律的音调素材常 常在影片中运用变奏、延伸、紧缩等发展手法 与电影配合,具有贯穿发展的作用,对剧情本 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欣赏: 《心动的感觉》主题歌 You call it love
2)片尾主题歌
片尾主题歌具有对剧情的概括作用,但 它是对已经发生的故事作相应的概括,因 此,具有延伸剧情内涵的艺术表现作用。
欣赏
2、插曲 在剧情当中出现的歌曲,常出现在一些重要的 场景中,与情节发展紧密相关,常表达剧中人物 的情感,烘托气氛和造成戏剧性的发展高潮以及 承担转场、蒙太奇作用。从整体艺术表现上能起 点描式加强剧中情绪色彩或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欣赏:《辛德勒名单》中的背景音乐
探戈曲
二、电影音乐的材料、主题与曲式结构
电影音乐材料使用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可以 用民间音乐、古典音乐或通俗音乐,也可以通过电子 合成器和电子计算机的数码程序创造新的音乐音响, 还可以完全由噪音构成具体音乐。 音乐主题是音乐曲式的基础,是体现音乐形象的核心。 音乐主题通常是用少数几个乐音构成的短小的动机或 由稍多的乐音构成的旋律。 电影音乐的结构类型:主题歌或主题音乐引申发展 的框架型结构、点描式的色彩型结构、两者兼有的综 合型结构。
2) 与人物情感、性格、命运相关的主题音乐 在情节的不断展开中强化人物的内在气质, 在发展中更加丰满。
影视音乐

由主题音乐引申发展的框架型结构
单主题结构 双主题结构 多主题结构
导演: 朱塞佩·多纳托雷 (Giuseppe Tornatore) 配乐: 埃尼奥·莫里康内 (Ennio Morricone)
主题框架:
1900主题(1900„s Theme) 钢琴家的传说(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爱之曲(Playing Love) 寂静的再见(Silent Goodbye) 迷失男孩的呼唤(lost boys calling)
♪ 音乐蒙太奇
——音乐对画面的意义拓展
“蒙太奇”是对电影中镜头组接的一种称谓, 所谓蒙太奇手法,是电影中可以任意进行创造 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其具体含义是:当两个单 独的镜头被组接在一起的时候,就产 生了单个镜头各自所没有的意义。
1+1+1…=Ⅹ
音乐蒙太奇借用这一概念,当一组镜头用 音乐来组接时,音乐就不仅成为连接这些镜头 的纽带,同时还赋予了这组镜头以外的涵义。 音乐蒙太奇具有时空的随意性和情感的参与 性,如在影视剧中恰当运用,往往能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hpter Ⅰ
影视音乐的构成元素
♪ 配乐 ♪ 歌曲
♪配乐
主题音乐 是运用旋律,即没有歌词的音乐对影视剧 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往往 贯穿发展在整个影视剧中。
场景音乐 是指在某一个单一场景中使用的、只对具 体场景发挥作用,对其具体的场景进行情节或 情感上的烘托、铺垫的音乐。
背景音乐 是指影视剧中标识环境、场合、地域的一 种音乐,如影视画面中出现舞会、商店、婚庆 等场合时,往往会出现这些场合中经常出现的 音乐,以强调该场面或场合的真实性。
美国电影金球奖
始自1943年,由好莱坞 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是美国 影视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金球奖共设有24个奖项,金 球奖的被提名者名单通常是 在圣诞节前公布,颁奖晚会 则选在一月中旬举行。作为 每年第一个颁发的影视奖 项,金球奖被许多人看作是 奥斯卡奖的风向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性点描结构
指电影中的音乐基本不参与到情节当中,只起 到一个场景过渡的作用。
《Bonnie & Clyde》 (《雌雄大盗》)
色彩性点描结构
色彩性点描结构是 点描型结构当中最为常
用的一种音乐点描方式,
一般只是用来为具体的 场景增添色彩和气氛。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一开始已经谈到,采用
框架型音乐结构的影片当中实际上也有大量的点描
怖的氛围,让人不寒而栗。
c) 场景中的音画同步
d) 音乐的持续使用
e) 高潮中主题音乐的运用
主题歌引申发展的框架型结构
框架型结构另一种主要的类型就是 利用主题歌来形成框架。作为概括、提 点剧情的音乐形态,主题歌在旋律上有
两种形态:
1. 是主题歌的旋律作为全剧的音乐主线
进行贯穿发展,并与具体的场景音乐 相结合。
与框架型结构不同,点描型结构是指电 影的音乐当中没有一个能够占据核心地位的主 题音乐(或主题歌),剧中所有的音乐几乎都 是为独立的场景而专门创作的场景音乐或插曲, 或者是过渡性的转场音乐,以此作为点描来为
电影增添色彩。
情节性点描结构
所谓情节性点描,是指电影中的音乐能够参
与到场景当中,从而带动情节的发展,营造气氛。
2. 主题歌的旋律与影片当中具体的配乐 无关,却能够用它所营造的气氛为影
片营造一个整体上的艺术框架。
由于框架型音乐结构适于承载重大的 题材与体裁,因此在运用过程中,要特别
注意“乐之有物”和“物之所依”。因为
主题歌或者主题音乐中如果没有内容,而 这内容又与电影没有意义上的关联的话,
就会陷于空泛。
二、点描型结构
型音乐。区别两者的方法,主要是看剧中是否存在
贯穿性的、起核心作用的主题音乐或主题歌。点描
型结构的电影不存在主题音乐或主题歌,它仅仅以
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情绪为剧情增加独特的色彩,
推动和连接情节的发展。这里的音乐既不需要把握
全局,也不需要去围绕某个人物或情节线索,只是
被用来对剧中人物或场景进行一种修饰。
相同。
② 双主题结构 与单主题类 似,双主题结构 是指电影当中具 有两个作为框架
的主题音乐。
《卡萨布兰卡》
《时光倒2 703
时光主题
704 705
③ 多主题结构 是指电影当中 具有三个或者三个 以上的作为框架的 主题音乐,它们各 自代表着剧中比较 重要的角色或者情 绪色彩。
电影音乐的结构类型
一、框架型结构
总的来说,框架型结构是指电影当中
由主题音乐或者主题歌作为全剧音乐的框 架,对全剧内容进行关照和概括,并做贯 穿和发展的一种结构类型。
主题音乐引申发展的框架型结构
框架型结构主要的类型之一就是利 用主题音乐引申发展来形成框架。这种 框架型结构是电影音乐发展过程中最先
出现的一种结构类型。
① 单主题结构 单主题结构是 指电影中只有一个 作为框架的主题音 乐,它作为音乐的 核心贯穿全剧。
在5个不同的时空中,音乐分别谱写出 了克莱蒙纳的神秘凄楚、维也纳的清新典 雅、牛津的浪漫狂野、上海的压抑哀伤与 蒙特利尔的平静安详。整部影片是根据音 乐的精神来拍摄的,这与其他影片中音乐
从属与故事情节、从属与画面的情况不大
《爱德华大夫》
(又译《意乱情迷》)
《爱德华大夫》
(又译《意乱情迷》)这部影片由著 名电影音乐作曲家米克洛斯·罗萨配乐, 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影片的音 乐采用多主题的框架型结构,其中许多音 乐处理方法都是好莱坞音乐黄金时代的标 准做法。
a) 序曲和终曲的使用
序曲 (Overture)
幕间曲 (Intermission)
进场曲 (Entrancte)
终曲
(Exit Music)
序 曲
由A、B两个主题组成,
由弦乐奏出,轻快而活泼
由C主题构成,出现
了5次,象征“爱情主题”
终 曲
F主题
C“爱情”主题
与C主题情绪相似, 但要比C主题轻柔含蓄
b) 字幕音乐的使用 作曲家米克洛斯· 罗萨在字幕音乐 中,安排了一段他自己称作“偏执主 题”或“迷幻主题”的音调。我们称 之为D主题。D主题在主观听觉上是一 个相当刺耳的音调,它造成了一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