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导学案1

合集下载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

太阳导学案(优秀模板4套)太阳导学案套1《太阳》一课我的导学案设计如下。

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疑惑。

同学们,和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太阳的科普短文。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和太阳相关的知识。

请你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示先自己学习,遇到不懂得地方也可以查工具书或者问老师同学,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第一课时导学案整体感知部分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下面的词语要注意。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疾病凝成2、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什么?从介绍内容上看课文可分为几个大的部分?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的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思考一下,这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词语盘点在练习本上抄写下面的词语,争取默写上来。

其实箭法摄氏度抵得上估计鸟兽生存繁殖蔬菜麻烦比较杀菌预防治疗寸草不生日夜不停提示:“区”的笔顺见黑板第二课时导学案1、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2、默读课文思考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叫什么句子?有什么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一下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3、日积月累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以上是我在太阳一课中设计的导学案。

结合以前的实践我将导学案分为两课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按照这样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如果将两课时的目标合而为一那么学生一堂课中不可能全部学完,也不可能有所消化,即便是交流也浅尝辄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操作起来都行之有效,从整体感知到词语积累到精度感悟到片断积累最后是目标检测,这样做设计的目的是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优秀导学案(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优秀导学案(1)(含答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结合课下注解熟练诵读课文3.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关于《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一篇民间诗歌,作者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考。

在现存书籍中,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宋朝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元朝左克明辑《古乐府》、明朝冯惟讷辑《古诗记》,以及其他由明清人编纂的许多古代诗集里,也多予以收录。

各本文字稍有出入,最常见的为三百五十三句,计一千七百六十五字。

所以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朝沈德潜也说是“古今第一首长诗”。

它确是古代叙事诗里最长的一首。

全诗共357句,1785字。

这首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在思想和艺术上代表了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

这首诗所叙之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西汉初期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成了封建君主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和社会的主流思想,到汉末时,这种思想中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已深入人心,像刘兰芝这样被休,又被迫改嫁,直至被逼自尽的悲剧在追求幸福的爱情的青年男女身上时有发生,这也是完全正常的。

但其美好的人格和彻底的反抗精神则被人们永远铭记。

2.汉乐府西汉的民间音乐很流行,也风行于社会上层,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爱好“俗乐”,所以大量采集民歌,又有大量演奏俗乐川西民歌的乐工。

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

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曲,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A级)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哽咽葳蕤遗施主薄B.伶聘公姥扶将窈窕C.思量誓违许和怅然D.婀娜掷躅嗟叹煎迫2. 下列有关本文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史上录存的古代第一篇,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和《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双璧,合称“乐府双璧”。

应用举例(一)(优秀经典导学案)

应用举例(一)(优秀经典导学案)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设想新课讲授(1)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过程一般要充分认真理解题意,正确做出图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2)例1、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是55m,∠BAC=︒75。

求A、B两点的距离(精确到0.1m)51,∠ACB=︒提问1:∆ABC中,根据已知的边和对应角,运用哪个定理比较适当?提问2: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角呢?请学生回答。

变式练习: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B 在观察站C南偏东60︒,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例2、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变式训练:若在河岸选取相距40米的C、D两点,测得∠BCA=60︒,∠ACD=30︒,∠CDB=45︒,∠BDA =60︒3、学生阅读课本4页,了解测量中基线的概念,并找到生活中的相应例子。

4、课堂练习:课本第14页练习第1、2题5、归纳总结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逻辑的力量》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逻辑的力量》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逻辑的力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单元内在逻辑结构。

2、了解逻辑的基本规律,能够结合文本辨析逻辑规律的违反。

3、学会辨析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逻辑谬误。

【学习任务一】学习绘制思维导图(文本可自选)。

1、在白纸的正中央写下你正在学习或阅读的主题,我们可以把该主题看成一棵大树的主干。

2、将该主题的每一个要点变成一条分支。

3、在每个分支上写一个关键词或短语。

4、用箭头来表示不同分支之间的关系。

提示:可以用字体大小来表示一条信息的重要性,重要的信息用较大号字体来表示。

可以用符号和插图表示重点。

【学习任务二】下列这组句子分别违背了哪些逻辑规律?(1)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

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

(2)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唐苏味道初拜相,依违无所发明,具位而已。

常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

”(4)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战国策》)【学习任务三】分析“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差异。

【学习任务四】这段文字体现了对哪一逻辑规律的维护?《吕氏春秋∙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皆称善焉。

【学习任务五】请分析下列文段的逻辑谬误。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②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高老头》优秀导学案(1)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高老头》优秀导学案(1)及答案

《高老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学习分析高老头等主要人物。

3.了解造成高老头悲剧的社会根源。

4、了解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高老头形象——畸形的父爱。

2.难点: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有了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走得更加的稳健和踏实。

但是不是所有的父母之爱都如此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应该是最真挚也最纯粹的了,然而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却连这样的骨肉至亲间的情感都靠不住。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去看看那种奇怪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预习检查:(一)文学常识1、课文《高老头》选自第六章《父亲的死》,作者是,国著名作家。

他的主要小说总称为,其中包括著名的长篇小说和。

2、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是“”“”。

(二)知识积累:给下面的词注音。

服侍()舔舐()怠()慢溺()爱忤()逆迷惘()千刀万剐()刽()子手威吓()吓()唬埋()怨埋()头坚强()勉强()倔(jué)强()伺()候窥伺()三、小说理解1、知人论世了解小说的作者2、介绍故事梗概3、介绍小说的社会背景4、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5、讨论《高老头》的形象——畸形父爱。

6、问题讨论——如何理解高老头的咒骂女儿。

7、学生讨论,明确小说的社会意义。

8、造成高老头悲剧的根源。

能力应用:选择与自己有关的一个人物,进行一段人物描写。

要求有对话描写,字数不超过400字。

四.布置作业:阅读《欧也妮·葛朗台》,对比《欧也妮·葛朗台》与《高老头》中葛朗台与高老头的形象,谈谈你对这两种父爱的看法。

课后反思:。

优秀的导学案模板

优秀的导学案模板

引言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优秀的导学案模板(二),通过分析导学案的结构和内容,提供一种专业且实用的模板。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备课过程中编制的指导性教学材料,用于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

优秀的导学案模板能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步骤以及有效的评估方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正文内容:1.学习目标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便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学习步骤将学习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清晰的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任务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适当的引导性。

学习步骤应合理安排,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并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3.学习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学习资源应与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相匹配,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习资源的选择应符合学科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4.学习评估设计有效的学习评估方式,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评估应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引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提高。

5.教学反思在导学案中设置教学反思环节,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整。

教学反思应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等内容。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结:优秀的导学案模板(二)应包括清晰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步骤、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效的学习评估和教学反思。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要素,导学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班级和学生的需求。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导学案模板,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导学案1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导学案1

《刘姥姥进大观园》导学案阅读《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章节:第六回,第四十回,第一百一十三回。

1.走进大观园:(1)刘姥姥经过了大观园的哪些地方?(2)本文中出现了哪些物件?(3)本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2.看看刘姥姥:找出文中描写刘姥姥言行的句子勾画在书上,选择几句填写从(段落)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刘姥姥(性格)的形象。

从(段落)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刘姥姥(性格)的形象。

从(段落)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刘姥姥(性格)的形象。

资料链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道:“这倒不然。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

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

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

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

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

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

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3.观众人之笑,细读第7段:众人的笑中,你最喜欢(人物) 的笑,可以看出他/她的性格。

资料链接:三进荣国府: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说:“我们姑奶奶在那里?”平儿引到炕边。

刘姥姥便说:“请姑奶奶安。

”凤姐睁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

”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

我糊涂的要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

青儿只是笑。

优秀导学案模板

优秀导学案模板

优秀导学案模板导学案模板:导学目标:1. 理解本课的核心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课将要学习的主题,并和学生讨论一下相关的问题,引入学习的内容。

2. 概念解释(10分钟)为学生简要解释本课重要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可以通过举例或图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知识点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可以通过示范、实例分析、综合归纳等方式进行讲解。

4. 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或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本课的核心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提供相关的资源或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和拓展。

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本课的相关作业,可以是巩固练习题,也可以是课外拓展阅读等,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导学反思:在导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下一步,我将继续改进和完善导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什么是弹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难点】 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原理。

【学法指导】 结合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本节的相关问题,应用到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等。

【知识链接】 1.力是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 2.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_______________。

3.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 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右图中画出书本对课桌施加的10N 的压力 【学习过程】 一、 弹力 1.阅读课本87页一、二、三段和图5-8与图5-14的实例并思考 (1)跳板对运动员的和弹簧对手的作用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2)弹性: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 叫做弹性。

(3)弹力:物体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 。

现实生活中的 等都是弹力 2.帮你理解: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跳板受压后变形,对运动员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运动员离开跳板,不再对跳板用力,跳板的弯曲形变消失,恢复平直;手压(拉)弹簧时,弹簧发生形变,对手产生一个向上(下)的推(拉)力;手停止对弹簧用力,弹簧的伸长形变消失,弹簧恢复原长。

像这里的跳板的弯曲形
弹性形变:
产生弹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本放在桌面上,课本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一个向下的弹力即压力;
同时,桌面也发生形变,对课本产生向上的弹力即支持力。

你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说明两者都发生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1.阅读课本87页中间两段并思考
(1)弹簧测力计主要由、、等组成。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课本88页最上面蓝色部分并思考
A.观察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上的刻度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____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上最大刻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弹簧测力计上的这个最大刻度就是量程,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不能
__________它的量程,否则弹簧测力计会损坏。

(3)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说明:不同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据量程和划分的格数去算。

(4)零刻度的调整
B.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C. 弹簧测力计的读书方法:
(1)要等弹簧测力计稳定后再读数;
(2)视线要与指针所对刻线向平;
(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等于加在弹簧测力计挂物勾上力的大小
3.动手操作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自己感受一下1N和5N的力有多大。

(2)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钩码,使它在空中静止不动,测量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向下拉力有多大?
(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匀速上升,看拉力是多大?
(4)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
3.试读出右面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课堂小结】
一、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结构:刻度、弹簧、指针等
原理: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二、弹簧测力计种类:测力计,拉力计
量程、分度值、校零
正确使用方法试拉几次
轴线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
三、测力计与物体(人)之间属相互作用力。

所以力彼此相等。

【随堂检测】
(A)1.落在球案上的乒乓球能跳起来,这是由于乒乓球与球案接触时,球案发生了,因而对乒乓球产生力的结果。

同时乒乓球也发生,对球案产生力。

(A)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
(1)使用前要使指针对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

(2)使用过程中所测力的方向必须与在同一条直线上。

(3)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大小不得超过。

(4)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填“能”或“不能”)直接用
来测量力的大小,需要。

若直接测力,所测力的结果比实际值
偏(填“大”或“小”)。

(A)3、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
簧的__________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A)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B.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来回运动几次
C.使用前应校零
D.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拉着
(B )5.测一个约6N 的力,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是
A.量程10N ,分度值0.2N
B.量程5N ,分度值0.1N
C.量程15N ,分度值0.5N
D.以上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A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它的一大格表示 N, 每一小格表示 N 。

经过调零后测量,从图中指针的位置可知它受到 向下的拉力是 N 。

如果使用时物体挂在拉环上,用手拉称钩,即将 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则读数和所测量的力相比将 。

(填“偏大”、“偏小”、“相等”)。

(B )7.一条弹簧,受到15牛顿的拉力时长8厘米,受到5牛顿的拉力时长 6厘米,受到10牛顿的拉力时,弹簧长_______厘米,没有受到拉力时,弹簧长_________厘米。

(B )8. 甲、乙两位同学各用200牛顿的力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测力计的
示数为:( )
A、400牛顿; B 、200牛顿; C 、100牛顿; D 、0牛顿。

【课后作业】
(A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之前,先要观察:(1)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3)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________。

(A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它的最大刻度值是_______,刻度上每
一小格表示________,图中M 受到的拉力大小应为_________。

(A )3、下列物体的重最接近20N 的是 ( )
A 、一个小学生
B 、一辆汽车
C 、一支钢笔
D 、一只公鸡
(A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A )5、重约600N 的物体可能是下列中的哪一个?( )
A 、一头耕牛
B 、一头大象
C 、一个成年人
D 、一只鸡 我的收获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