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列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马列原著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感悟和收获。
首先,马列原著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通过阅读原著,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阶级观、矛盾观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马列原著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这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马列原著对于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通过阅读原著,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本质和价值所在,这对于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马列原著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的本质和价值所在。
这些感悟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名著读书笔记1500字

名著读书笔记1500字篇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1500字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这是马克思写于1945年,并于1988年经恩格斯修改后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开发表。
《提纲》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烈,无产阶级为了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而当时流行于工人运动中的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并日益蜕化变质,根本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人运动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算是为了适应这个需要,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人类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
当时,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使唯物主义在德国先进分子中占了优势。
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仍然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仍然存在着机械性和不彻底性的缺陷,特别是它否定革命实践的作用,因而不能作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必须批判和改造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创造崭新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贯穿《提纲》的一条红线。
马克思针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轻视、否认或曲解实践的情况,强调实践的伟大意义,第一次鲜明地把实践作为历史发展和哲学理论的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纲》中,无论是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还是对新哲学的阐述,都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
一、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揭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就哲学的显著特征。
首先批判旧唯物主义消极、直观的反映论,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其次批判威信主义夸大主观能动性的错误,正确地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时间观,阐述了实践的科学含义及其伟大意义。
2、实践是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提纲第一、二条中,马克思从总的方面阐明了科学实践观,并以实践观点基础,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同时把唯物论和辩证法都建立在实践观点基础之上,正确地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马列原著读书笔记》马列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思想体系,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的马列主义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著作。
本文将以马列原著为中心,结合个人理解和感悟,进行读书笔记的整理和总结。
一、《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指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展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斗争的纲领。
他们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不能靠现存的国家机器,而必须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这一思想对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详细研究了商品、货币、资本等经济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列宁选集》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著作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选集》中收录了列宁的重要文章和演讲,其中尤以《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为经典。
这些著作深入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和道路。
四、《斯大林选集》斯大林是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斯大林选集》中收录了他的重要著作和演讲,包括《论列宁主义基本问题》、《论苏联宪法修正案》等。
这些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指导意义。
五、《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伟大领导者,他的著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毛泽东的许多著作,其中《矛盾论》、《实践论》等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毛泽东思想对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六、《恩格斯选集》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作者之一,他与马克思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
2021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通用5篇)

2021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通用5篇)2021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1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800字(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靠谱读书笔记1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
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
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
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
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
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
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
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
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
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
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兼其他。
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博的视野。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著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德意志意识形态》 .................................................................................................... . (1)《共产党宣言》 .................................................................................................... (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8)《论我国革命》 ....................................................................................................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1. 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2. 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3. 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本书主要贡献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1. 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范本)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八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八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对鲍威尔等人的"自我意识"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
鲍威尔一伙反对黑格尔主义的正统派,并自称批判地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局限性,主张自我意识即"精神"就是一切,在它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自我意识"是世界的创造者,世界是它的以太头脑的幻影和它的臆想的结果。
他们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为普通的自我意识同实体的对立。
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种哲学仍然是在黑格尔哲学范围内兜圈子。
马克思具体揭示了鲍威尔如何片面的发展了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三个因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因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的矛盾的统一的绝对精神。
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在自己的批判中都超出了黑格尔哲学的范围,但同时又都停留在黑格尔思辨的范围内,不管是哪一个都只是代表了黑格尔体系的一个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并不是积极意义上的发展,而是抹杀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积极因素,是黑格尔哲学庸俗化、漫画化,进一步推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哲学有双重不彻底性:其一是他宣布绝对精神的定在,同时又不肯宣布现实的哲学家就是绝对精神。
黑格尔反对把自我意识和个人意识混为一谈,反对哲学家本人就是绝对精神。
其二是黑格尔仅仅在表面上把作为绝对精神的绝对精神变成历史的创造者。
就是说,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的历史,群众要绝对听从绝对精神的摆布。
而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则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这双重不彻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读列宁著作《怎么办?》列宁经典著作《怎么办?》读了3遍了,对该文的理解越来越深,从第一遍的字面理解到现在对文章总体框架以及写作意义的理解,并形成了个人的一点点体会。
看来,经典著作,很有必要多读,多想,这样才能有所获。
一、对该文的总体感受读列宁的文章感觉很畅快,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言表的激情,言之有据,论之有理,高度体现着革命家导师的论战风采。
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深刻的印象。
1、细致而深刻的说理该文篇幅很长,几乎占据《列宁选集》第一卷的三分之一。
就这么一篇文章,作者写了大半年,从1901年秋一直到1902年2月。
期间,列宁推掉了原定的给《火星报》详细发挥《从何着手?》P290的文章以及给读者回信的诺言(“我们应当首先向读者致歉”)。
可见列宁对该文的写作极为重视,并做了充分的准备。
列宁之所以对该文如此重视,因为他深刻理解理论战斗的现实意义。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在列宁身上高度体现,所以,对广大群众做细致而深刻的说理工作,在列宁看来是那么的重要。
文章深刻的说理工作首先来自作者对当前影响革命事业各路思想流派的深刻把握,文章中随处可见作者对论敌观点大量而适当的引用,以及对论敌观点的深刻剖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刻阐发作者观点。
读列宁的文章,真有像斯大林所说的“就像被一支大手牢牢把握,不能动弹,只能随着他的思路去思考”。
这种有效的说理工作,首先来自列宁的严密逻辑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来自作者高超的辩证法的运用。
其次,来自作者高超的行文艺术。
在文章中,不时能读到让读者会心一笑的片段,就像在看一出话剧一样。
如“‘应当幻想!’我写到这几个字之后,不觉吃了一惊。
我仿佛是坐在‘统一代表大会’的会场里,坐在我对面的是《工人事业》的编辑和撰稿人。
这时马尔丁诺夫同志站起来,咄咄逼人地质问我:‘请问,如果不事前向党的各个委员会征求意见,自主的编辑部有权去幻想吗?’接着,克里切夫斯基通知站了起来,并且(从哲学上来深化早已深化了普列汉诺夫同志的意见的马尔丁诺夫同志的意见)更加咄咄逼人地接着说:‘我进一步问你,如果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忘记,按照马克思的看法,人类总是提出可能实现的任务,没有忘记策略是党的任务随着党的发展而增长的过程,那么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不是有权幻想?’想到这种咄咄逼人的问题,我真是不寒而栗,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我就试试躲在皮萨列夫背后吧。
”P4482、对真理的深刻把握真理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真实存在,在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客观条件。
如果单从列宁所批判的论敌的观点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错误,也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比如,“每个卢布工资增加一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实惠和可贵;工人要进行‘斗阵,是因为他们知道,斗争不是为了社么未来的后代,而是为了自己本人和自己的儿女’”。
P323“政治始终是顺从于经济的”P329“政治鼓动应当是为经济斗争而进行的鼓动的上层建筑,应当在经济斗争的基础上生长起来,并服从于它”P330;“党的任务随着党的发展而增长的过程”P334等等。
从这些句段我们似乎都同意,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但是,当列宁把这些言论与当时俄国工人事业发展的实际来看,再经由列宁层层深入的剖析,我们发现这些观点竟然是那么的有害,是那么的混淆当时还没有多少鉴别力的工人们,从而对整个革命工作是那么的有害。
列宁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来自于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法论娴熟的运用,而不是僵化的教条主义者。
正因为此,列宁的思想走在同时代人物的前列,所以他能带领群众走上胜利的道路。
联系我们当前的工作,的确很需要列宁的这种思维方式,需要锻炼自己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而不能在方向上失去目标。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如果我们没有联系实际的人才发展观,没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工作肯定不能出实效,而且对大学生成长有害。
3、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们无法想像列宁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这种革命热情。
当列宁准备为革命事业做理论准备的时候,他还处于流放阶段,当他读到伯恩斯坦1899年写的《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篇文章时,列宁指出“书的内容越来越使我吃惊,理论上太差了,而且是重复别人的话,光说批评,实际上连认真地进行独立的批评的尝试都没有,实践上是机会主义,……登峰造极的机会主义和可能主义,而且是胆小的机会主义。
”(全37/241-242)。
正是因为列宁具有远大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所以,他似乎总是能本能地体悟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所以他总能走在同时代领导人前列,让各种错误思潮现出原形。
也正是因为列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当列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的时候,他又马上显得那么谦逊,正如他在文章中写到,“因为这里讲的是缺乏修养的问题,我用这个字眼首先是指我自己。
我曾在一个给自己提出很广泛的包罗万象的任务的小组中工作,我们所有参加这个小组的人常常痛切地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在可以把一句名言改动一下,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的时候,我们却表现出是一些手工业者。
后来我愈是经常回想起我当时感到的内疚,就愈是痛恨那些假社会民主党人。
”P406-407这样真诚地发自内心的歉意,只有那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具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点就是树立理想信念。
在列宁身上,正是高度地体现着这一点!二、写作背景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许多资料可查。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刘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也是当时我们考博时重要的参考书目)中指出,“《怎么办?》发表时,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更加深化和扩大,无产阶级革命已作为直接实践的问题提上了日常。
一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和组织工作。
…这时,第二国际内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
他们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陈旧’、‘过时’。
”P119列宁写这篇文章之前,实际情况是当时的工人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却出于分散状态,急需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在列宁写作《怎么办?》之前,他于1900年11月初写了一篇《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在文章中深刻指出:“整个俄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最迫切任务是反对专职政府,争取政治自由。
…社会主义思想脱离劳动阶级先进人物的现象,在俄国要比其他国家厉害得多,因此俄国革命运动必然软弱无力。
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
P285而此时,列宁刚从流放地回来。
为了建立真正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打算创办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机关报。
但这样的报纸很难在俄国境内出版。
这是因为,沙皇政府的警察、暗探到处密布,不用几个小时就会被查获。
紧接着,为了深刻揭露当前影响革命政党的思潮,他于1901年写了一篇《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提纲,在提纲中列宁深刻揭示了无政府主义的四大弊端。
正是这些前期的实践与理论工作,在1902年秋,列宁集中精力用了大半年时间写就了这篇《怎么办?》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列宁从两个比较一般的问题谈起:“为什么像‘批评自由’这样一个‘无害的’和‘正常的’口号,对我们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斗的信号?为什么我们甚至在社会民主党对自发的群众运动的作用这个基本问题上都谈不拢?其次,阐述我们对政治鼓动的性质和内容的观点。
”P292在此基础上,深刻阐述“我们的组织任务问题,在各地同时着手建立全俄的战斗组织的计划问题。
”P291如果我们把握住了这几个要点,那么,就能深刻理解这篇文章。
至于这篇文章的影响里,在《列宁选集》第一卷的注释中,指出“1902-1903年,《怎么办?》在俄国各地社会民主党组织中广为传播,不少人受了它的影响而成为《火星报》的拥护者。
《怎么办?》一书对于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对于列宁火星派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各委员会和组织中、以及以后在1903年当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取得胜利,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P824所以,深刻理解该文,对认识第一个的社会主义国家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就能更好理解我国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碰到的问题。
也更能深刻理解我们现在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由序言、结束语以及五大正文部分组成。
在序言中,列宁指出原写作计划改动的原因和本文的基本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序言结尾写到:所以我们同《工人事业》进行的乍看起来似乎是过分详细的论战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不彻底结束这个时期,我们就不能前进。
P292-293在深入阅读本文的时候,有时候真的感觉列宁从各个角度反复论证《工人事业》报上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特点,甚至有些繁琐。
但这里列宁自己也指出,这是为了建立坚强的政党所必须的,这里的繁琐就显的那么重要。
在结束语中,列宁科学把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我个人觉得,如果先读序言,再读结束语,从总体上把握列宁写本文的思路,把握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历史,对于正确理解正文有很大作用。
至少在我看来,看了民主党的发展历史,就能理解民主党发展过程中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也比较清楚地看到民主党应该发展的方向,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列宁在本文中阐发的观点与坚持的立场。
也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列宁本文用“怎么办?”作为文章的标题,因为列宁想以此提醒我们:我们的政党正确的前进方向才是我们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文章正文分为五大部分,如果从标题看,也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前四大部分分别是用“**和**”的格式(如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群众的自发性和社会民主党的自觉性等)!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实列宁就是把与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各种错误的观点、事物与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事物对立起来,这也是文章论战的性质所决定的。
在第五部分,列宁重点谈了全俄政治报‘计划’,因为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只有报纸才能起到真正的组织者的作用。
如果说要给五篇正文主要内容用一句话做总结的话,我给出的标题是:当前的理论斗争→当前形势与需要→政治立场的抉择→革命的组织问题→组织的具体形式。
注:文章中所引用的,如果没有特别注明,都来自《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四、正文各章节读书札记(一)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本章分四部分:什么是“批评自由”、“批评自由”的新拥护者、俄国的批评、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
本章列宁表达的基本观点是:教条主义是经济派强加给民主党人的评价,他们批判民主党只会照搬马克思主义教条,没有把重心放在当前工人对政府的经济斗争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