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导电原因
酸碱盐知识点

第十单元、第十一单元知识点酸、碱、盐一、物质导电的原因1、金属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2、溶液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注意:(1)酒精溶液、蔗糖溶液不导电,因为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无自由移动的离子。
(2)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是因为虽然有阴阳离子存在,但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
(3)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电荷的浓度有关,电荷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二、电离:物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三、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2SO4、HNO3、NaOH 、Ca(OH)2、Ba(OH)2NaCl 、Fe(NO3)3、(NH4)2SO4、Na2CO3、NaHSO4四、酸、碱、盐的定义和分类1、酸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注意:电离时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如NaHSO4分类:含氧酸(叫某酸)如H2SO4、HNO3、H3PO4(1)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无氧酸(叫氢某酸)如HCl(氢氯酸)、H2S(氢硫酸)、HF(氢氟酸)一元酸如HCl、HNO3、CH3COOH (2)根据一个分子电离时生成氢离子的数目二元酸如H2SO4、H2S三元酸如H3PO4强酸(完全电离)如:HCl、HNO3、H2SO4(3)根据电离时是否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 如:CH3COOH、H2CO32、碱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注意:电离时生成的OH-分类:(1KOH 、NaOH、Ca(OH)2、Ba(OH)2(2)根据电离时是否完全电离除上述四种外,如NH3•H2O3、盐定义: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分类:钠盐:如NaCl 、NaNO3、Na2SO4钾盐:如KCl 、KNO3、K2SO4根据电离时生成的阴阳离子命名为铵盐:NH4Cl、NH4NO3、(NH4)2SO4硝酸盐:NaNO3、KNO3、NH4NO3、五、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空气、稀盐酸、稀硫酸非金属单质O2、N2、H2、C60单质金属单质水银(Hg)、铁、铜物质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如:甲烷(CH4)、C2H5OHCO2、H2O无机化合物六、酸性、碱性、中性溶液1、酸性溶液: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数目大于氢氧根离子的数目。
酸碱盐口诀

酸碱盐口诀《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
如果把”。
说明:“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
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
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 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
“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
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
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
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导电性》

材料: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
步骤
液、稀氯化钠溶液、导线、电
池、灯泡等。
01
02
1. 准备三个容器,分别加入稀
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氯
化钠溶液。
03
2.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
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灯泡,并
将灯泡放入容器中。
04
3. 观察灯泡是否发光,记录实
验结果。
05
4. 更换容器和溶液,重复实验 。
技术挑战
随着科技发展,对导电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克服的技 术挑战也越来越大。
资源与环境压力
导电材料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需 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创新机遇
面对挑战,导电性研究也孕育着巨大的创新机遇,有望在新型导 电材料、跨学科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酸碱盐导电性的应用
电化学反应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导电 性是电化学反应的基础, 可用于电池、电解池等装 置的设计。
污水处理
利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 导电性,可以将废水中的 有害物质通过电解等方法 去除。
金属防腐
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 难溶的氧化物或盐类,阻 止金属离子和水溶液接触 ,从而起到防腐作用。
02
促进科技进步
导电性研究是推动电子科技发展 的重要基础,对信息通讯、能源
转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生活质量
导电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如电线、电子设备等,导电性 研究的进步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
量。
保障国家安全
在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性 能导电材料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具
有战略意义。
导电性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较大,如: 酸等。
外因:溶于水后,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 溶液的导电性可用下式表示: 酸 碱 盐
外电场作用 定向移动 溶于水 化合物 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 导电 形成电流
酸:HnR=nH++Rn-
碱:M(OH)n= Mn+ + nOH-
; / 撬装加油站;
( 3 )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 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有什么关系?
二、酸、碱、盐
盐酸、硝酸和硫酸都能够导电,说明在水溶液中电 离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 HCl = H+ + Cl-
HNO3 = H+
+ NO3SO4-
H2SO4 = 2H+ +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全部
同样,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钡的溶液也能 够导电,说明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
KOH = K+ + OH-
Ba(OH)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2+ + 2 OHNaOH = Na+ + OH-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全部
同样,碳酸钠、硫酸钾和氯化钡的溶液也能够导电, 说明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
Na2CO3 = 2Na+ + CO3-
MgSO4 = Ba2+ + 2OHBaCl2 = Ba+ + 2Cl-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通过对酸、碱、盐电离出离子的特点,你判断一下 NaHSO4、Cu2(OH)2CO3应该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第一课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酸碱盐溶液的基本概念
介绍酸碱盐溶液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与电 流产生的关系。
酸碱盐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酸碱盐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碱盐 溶液的导电性》教学设计(第一课
汇报人: 2023-12-24
contents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与步骤 • 评价与反馈设计 • 作业布置与课外学习建议 •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
01
多媒体资源准备
01
02
03
04
教学PPT
包含课程介绍、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等。
视频资源
酸碱盐溶液导电性实验演示视 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
过程和结果。
图片资源
酸碱盐溶液导电性原理示意图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导
电性的本质。
互动软件
课堂互动软件,用于课堂测验 、学生提问和讨论等,提高课
实验探究
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如利用家庭中的物品进 行酸碱盐溶液导电性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08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
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成功引导学生理解了酸碱 盐溶液的导电性原理,掌握了相关概念和实验技能,教学 目标基本达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2
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感受化学学 科的魅力和趣味性,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 奇心。
酸碱盐知识口诀大全

1.电离口诀:“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
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自由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
只有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
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
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
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
“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
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
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
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1>意义:“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
”<2>应用: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
”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
初三化学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2. 酸、碱、盐的定义3. 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二. 重点、难点:1. 溶液的导电性和部分酸、碱、盐的电离。
2. 酸、碱、盐的定义和电离方程式三. 教学过程:1. 溶液的导电性的原因通过物质导电性实验分析,像氯化钠一样的物质溶于水时,能够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叫电离。
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例如:NaCl=Na+ + Cl-KNO3=K+ +NO3-NaOH=Na+ + OH-溶液中的自由离子在电源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固体氯化钠不能导电,是因为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蔗糖、酒精不能产生离子,其溶液没有导电性。
2. 酸、碱、盐的电离⑴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叫做酸根离子。
⑵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⑶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包括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3. 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⑴正确书写离子符号: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的电荷的正负和数目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一致。
⑵离子的个数要写在离子符号的前面。
⑶电离方程式必须配平既要保证电离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等,又要保证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所以酸、碱、盐溶液不显电性。
例1. 硫酸氢钠(NaHSO4)水溶液中,因存在着电离生成的H+,所以硫酸氢钠是一种酸。
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分析:判断一种化合物是不是酸,要看其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不是只有H+。
解:此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NaHSO4= Na+ + H+ + SO42-,电离后生成的阳离子除H+外,还有Na+,不全部是H+,故NaHSO4不是一种酸。
例2. 测的某溶液中含有Na+、Mg2+、SO42-、NO3-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a+:Mg2+:NO3-=4:5:8。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第一节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⒈ 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了解某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和电离的概念。
⒉ 从离子观点初步了解酸、碱、盐的概念,知道酸、碱、盐的组成,能判断酸、碱、盐。
⒊ 知道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⒈ 通过对电离的分析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⒉ 将常见的无机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加以分类,培养学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酸、碱、盐概念的学习,加强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从离子观点了解酸、碱、盐的概念。
三、探究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引入】现有下列物质:空气、铁、氯化钠、硝酸钾、石墨、干冰、蒸馏水、氢氧化钠、氢气、酒精、硫酸,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有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讲授】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有二千多万种物质,要一种一种地加以学习、研究,那是不现实的。
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以类学习。
在第八章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三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酸、碱、盐。
我们先来研究一些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8—1 【观察】【归纳】NaCl ,KNO 3,NaOH ,H 3PO 4四种物质的固体都不导电,而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蔗糖、酒精的固体或水溶液都不能导电。
一、溶液的导电性⒈ 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
【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金属为什么能导电?)(分析)电流是由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金属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所以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溶液中也一定存在带电的粒子,那么,某些物质的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是怎样产生的呢:以NaCl 为例:⒉ 导电原因: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定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 反应的式子
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
1、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2AgNO3 + CuCl2 ==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电解质分:
强电质 (全部电离) 强酸:如HCl、H2SO4、HNO3 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
几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
练习: 1.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加 以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对↑
改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强酸:H2SO4、HCl、HNO3 B.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 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物质:BaSO4、Cu(OH)2等 B.难电离物质:水等 C.气体:CO2、H2、SO2等 D.单质:H2、Na、I2 、O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1、什么叫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
化合物叫做酸。
2、什么叫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 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3 什么是盐?
盐的定义为:“电离时生成金属离 子
(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 盐”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简称电离式 MgCl2=Mg2++2ClNaOH=Na++OHH2SO4=2H++SO42— NaHSO4=Na++H++SO42—
三 离子反应
定义: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
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离子而导 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而 导电的化合物。
一定要搞清本质!
想一 想
下列物质哪些是பைடு நூலகம்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 能导电?
①金属铜 ②固态NaCl ③O2 ④H2SO4 ⑤碳棒 ⑥酒精水溶液 ⑦KOH水溶液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葡萄糖
部分 分子、水合离子
弱 弱碱、弱酸、水
某些共价化合物
想一想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CH3COOH易溶,是否属强电解质?
解答:
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
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 CH3COOH虽易溶于水,
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 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 液中的电离程度。
Ag+ + Cl- == AgCl↓
以CuCl2和AgNO3 反应为例
写 改 删 查 CuCl2+2AgNO3 ==2AgCl +Cu(NO3)2
Cu2+ +2Cl- + 2Ag+ + 2NO3- == 2AgCl + Cu2+ + 2NO3Ag+ + Cl- == AgCl
离子反应的实质是:离子浓度减少的过程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 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 的离子。
(2)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 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如: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现象
溶液仍为蓝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滤液为蓝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滴加硝酸沉淀不溶 解
解释 及
结论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溶液中仍然是自由移 动的
Na+、Cl-、
Cu2+、SO42-
Ag++Cl-===AgCl↓ Ba2++SO2-4==BaSO4↓ CuSO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Cl -、Cu2+没有参加反应, Ba2+和SO42-生成了难溶的BaSO4沉淀。
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 式表示。 2Ag++2NO3-+Cu2++2Cl- == 2AgCl↓+Cu2++2NO3-
3、删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 2Ag++2NO3-+Cu2++2Cl- == 2AgCl↓+Cu2++2NO3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
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2Ag+ + 2Cl- == 2AgCl↓
随着Ba(OH)2溶液的逐滴加入,灯泡将会由亮
渐暗
熄灭
渐亮
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 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加油0
编号
Ⅰ
Ⅱ
Ⅲ
实验
CuSO4溶液中滴加 NaCl溶液
CuSO4溶液中滴加 实验Ⅱ滤液滴加
BaCl2溶液
AgNO3和HNO3
没有明显变化
电解质:②④⑧ 非电解质:⑨ 能导电:①⑤⑦⑧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离程度 溶液里粒子 同条件下导电性
物质类别
化合物类型
强电解质
完全 水合离子
强 强碱、强酸、大多数盐 离子化合物、某此共价化合
物
弱电解质
1、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 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2、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 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 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 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 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 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 出有关的反应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