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初中统一考试
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初中统一考试

23.自然景观带的开 发与问题
24.各种环境的生活 方式
25.地理资讯的获取 和处理
26.读图判图 27.我们周围的资源
28.我们周围的能源
范围摘要 19.1 什么是石灰岩地形 19.2 干旱区地形是怎样形成的 20.1 地形资源 20.2 长江流域地形资源的利用 20.3 荷兰的围海造田 21.1 气候受哪些因素影响 21.2 什么是气候带 21.3 世界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干旱气
(JY07)
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初中统一考试 地埋 考试纲要
(2011 实施)
Ⅰ 考试性质
初中统考地理科考试,目的在评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学生完成三年初中地理课程之后的地理知识和能 力水平。
Ⅱ 考试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在考查: (1) 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理解水平。 (2) 学生能够掌握读图和应用图表的能力。 (3) 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掌握 (4) 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0.3 工业活动——迈向工业国的宏愿,工业区的分布,工业发展
的条件
11.马来西亚的服务业 11.1 经济成长的催化剂
11.2 马来西亚——亚洲魅力所在
12.经济活动的贡献 12.1 经济活动有什么贡献
对环境的冲击 12.2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冲击
12.3 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
13.认识地球
13.1 地球是什么模样
阴影图,等值图) 26.1 什么是等高线 26.2 地图判读——地形判读,土地利用判读 27.1 什么是自然资源 27.2 土地资源的利用——农业,畜牧业 27.3 农牧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27.4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7.5 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7.6 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8.1 什么是能源 28.2 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28.3 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 28.4 还有什么能源供使用 28.5 节约能源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

2020年第3期(总第110期)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No.32020General Serial No.310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乐晋霞(云南师范大学,中国云南652502;洛阳师范学院,中国洛阳471933)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和人口构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本土华文教材有着成熟的系统与鲜明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研究群体的构成具有多元、国际化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重点,体现在对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与标准的研究,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各类型教材的对比研究,对教材中语言项目的编排研究等。
同时,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缺少对幼儿阶段的华文教材的关注,对华校华文教材历史变革的关注度不高,缺少对华校华文教材的人文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国内;综述中图分类号:H1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01-9250(2022)23-0007-19DOI编码:12.14095/ki.3ce.2220.23.324由于本国独特的政治环境以及庞大的华人群体,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既有对华裔子弟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又有对非华裔群体作为第二言的教学。
与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相对成熟,在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激发了海内外广大学者对其关注与研究。
本文拟对在中国国内公开发表、出版的关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的相关论文与著作进行梳理,对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尚待深入的领域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发展水平,同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面貌。
一、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界定(一)本土教材、本土化教材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本土指当地的,土生土长的。
本土化是在引进外来的基础上与当地的社会、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等相结合,使之适应本土的过程。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况

这些所谓的华文学校当时都是以私塾的形式出现。
育,地方上的侨领就在会馆、宗祠或神庙建立私塾,以方言教授《三字经》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之类的经典古籍,同时也教导书法和珠算等。
私塾1.2 英殖民政府的管制在1920年以前,英国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採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对华文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
当时,马来亚华文教育的学制、教学和课程目标都直接受到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大部分也都来自中国。
有感於华文学校深受中国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反殖和民主意识,因此英殖民政府于1920年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开始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
《学校注册法令》规定凡满10名学生的学校便须注册,课程、行政与卫生等须符合当局的要求。
这项教育法令引起华社普遍反对,但英殖民政府仍然强行实施。
当时,多位反对《学校注册法令》的华教先贤,包括了庄希泉、陈寿民、余佩皋、宋木林和钟乐臣等人被英殖民政府递解出境。
资料显示,在这项法令下,最少有315所华校在1925年至1928年间被关闭。
1.3 炮火摧残二战期间,马来亚沦陷,被日本占领了3年8个月。
由于华人社会鲜明的抗日反侵略立场,造成日军屠杀华人,包括了许多华校师生也惨遭杀害。
绝大多数华校被迫停课,而且许多校舍被占用和遭破坏,华文教育的发展一度停顿下来。
1.4 战后重建表(1)1946年至1957年马来亚华校数目和学生人数年份年份学校数目学校数目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19461,105 172,101 19471,338 193,340 19481,364 189,230 19491,338 202,769 19501,319 216,465 19511,171 206,343 19521,203 239,356 19531,214 250,881 19541,236 252,312 19551,276 277,454 19561,325 320,168 1957 1,347 391,667资料来源:陈绿漪,“大马半岛华文教育的发展”,收录于《教总33年特刊》1955年,马来亚联合邦举行史上首次普选,选举结果联盟(巫统、马华公会、国大党)取得压倒性胜利。
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探析及启示

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探析及启示作者:牟瑛陈明辉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6期[摘要]马来西亚华人普遍具有使用多种语言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本文主要对这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由此探讨马来西亚华人多语能力的养成对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启示。
[关键词]多种语言能力;国家教育政策;家庭语言环境;社会环境[中图分类号]TT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06- 0120- 03凡是到过马来西亚的人,想必都会对当地华人的语言‘能力印象深刻。
笔者在马来西亚T 作了近两年,这期间也往往折服于当地华人在交谈过程中多种语言使用之间的无缝连接。
对大多数当地华人而言,华语、英语、马来语是必备语种。
除此之外,他们也能用广东话、福建话、潮州话、客家话,甚至是海南话等地方方言与人交流,有些人还能够听懂淡米尔语。
而与华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国土上的马来西亚其他种族的人在这方面却逊色很多。
占人口大多说的马来人除了会说马来语外,很多人甚至都不能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交谈。
当地华人是天生具有超常的语言天赋还是环境使然呢?每每与当地华人谈及此话题,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自豪,而是有些许无奈。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多种语言能力呢?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在全国的30多个种族中,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种族。
其中,马来人约占67%,华人约占24%,印度人约占7%。
马来人的母语为马来语,华人的母语为华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标准语被称为华语),印度人的母语为淡米尔语。
而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马来语为国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
由于其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所以在马来西亚英语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而华语是当地华人沟通的共同语,淡米尔语则主要用于印度裔人群之间的交流。
2007年度第33届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

DDCEEDED
69 J3307069 甘甘庄 @ 甘甘庄 (KAM YAW AN)
DEEECDCC
70 J3307070 郭颜郭 (KEE JIA CHENG)
CEDDBCCC
71 J3307071 张张张 (KELVIN CHEONG JIN DONG)
DEEEDEDX
72 J3307072 邱张蔡 (KHEW HUI XIN)
99 J3307099 林林蔡 (LIM BEE XIN)
DDDEDDDD
100 J3307100 林陈韩 (LIM BOON LOONG)
DDDDECDD
说明
1. 本成绩报告表不是证书,本会保留更改所列出成绩的权利。
2. 各科所达到的水平是以等第示出,其中 * A :特优; * B :优等; * C :佳; * D :已达到要求水平; * E :未达到要求水平; * X :缺席; * - :无选考。
DDDBCDCB
33 J3307033 周周周 (CHEW JIAN JIE)
CCCECBBD
34 J3307034 赵施赵 (CHEW KOK SOON)
DDCEDCDD
35 J3307035 招招招 (CHEW LY JEN)
BCBBBCBB
36 J3307036 周黄周 (CHEW SUE HONG)
CEDDCBBD
19 J3307019 王郑王 (ONG JIA CHENG)
DDEEEDDC
20 J3307020 彭彭彭 (PANG LAM SON)
CBBDCBBA
21 J3307021 施施施 (SEE KOH HUI)
EDEEDDDB
22 J3307022 陈黄陈 (TAN VIN LUN)
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高中统一考试美术考试纲要

2.2 考题选取以上其中三类材质,以 3 至 4 样物品来摆设(不包括背景材质)。
2.3 题目不能以有时效性(如雪糕、冰块等)和季节性(如榴梿、月饼、灯笼、粽子等)的物品 作为题材。
2.4 题目尽量考虑以全国城镇与乡村都能找到的日常用品作为题材。
122
3. 人物素描 3.1 以青少年男女模特儿作为人物素描题材。 3.2 模特儿任何姿势(立姿、坐姿与卧姿)均可作为题目,或配合道具(如:篮球、扫把、书包 等)做出相关姿势。
2. 静物素描 2.1 材质分类: 材质 (一)塑胶类 (二)蔬果类 (三)食品类 (四)金属类 (五)木与纸质类 (六)布及皮质类 (七)陶瓷玻璃类
物品 矿泉水瓶、水桶、篮球(球类)、塑胶盆等。 苹果、橙、蔬菜、花类、香蕉叶(叶类)等。 面包、蛋糕、果冻、汉堡包、薯条等。 汤匙、叉、不锈钢杯、铝罐等。 竹篮、草帽、木勺、面纸盒、书本、纸箱、报纸等。 布鞋、背包、皮带、衣服、球鞋等。 花盆、茶杯、碗、花瓶、酒瓶、红砖块等。
备齐为借口而临时要求向其他考生商借或更换项别。 3.2 本局将提供一个包装纸盒(内体积是 24 cm × 24 cm × 24 cm)予每位考生,
(a)纸盒上贴有《积分表》,表上列明有关考生的考生编号及项别并加盖统考印章。 (b)一张《积分表》标签,表上列明有关考生的考生编号及项别并加盖统考印章,用以套在
1.1.6.3 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1.1.7.1 建筑的表现形式 1.1.7.2 建筑的定义与功能 1.1.7.3 建筑造型的构成因素 1.1.7.4 我国建筑的特色
1.2.1.1 造形的定义 1.2.1.2 形态的组成 1.2.1.3 造形的构成 1.2.1.4 形式原理
认知要求 记忆,理解 记忆 记忆,理解 记忆,理解 记忆,理解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理解 记忆,理解 记忆,理解 记忆,理解 记忆,理解 记忆
从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03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华文》教材中的体现
文学作品选篇及作者介绍
《华文》教材中选入了多位中国现当 代著名作家的作品,如鲁迅、茅盾、 巴金、老舍、曹禺等,涵盖了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教材中对每位选入作品的作者都进行 了详细介绍,包括其生平经历、代表 作品、文学成就等,有助于学生全面 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从马来西亚独中教材 《华文》看中国现当 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引言 • 《华文》教材概述 •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华文》教材中的体现 • 《华文》教材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
播 • 《华文》教材编写与文学传播的挑战与对
策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日益重要
促进中马文学交流
通过教材的桥梁作用,促进中马两国在文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 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教材在促进中马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 当代文学作品在《华文》教材中的传播 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海外 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VS
推动中马文化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 外传播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具有代表性
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独中)是华文教育在海外的重要阵地之一,其采用的教材《华文》在内容和编排上都具有一 定的代表性。通过研究《华文》教材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情况、受 众接受度以及影响因素等。
马来西亚汉语水平考试

马来西亚汉语水平考试(HSK)调查与分析叶婷婷*(马来西亚)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以下简称HSK)是专门测量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目前HSK在马来西亚已经举办了16次。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HSK在马来西亚的渊源与概况,然后分析了HSK考生人数、类别和报考目的;并进一步调查了非华裔大学生对HSK的态度,最后对HSK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马来西亚推广的问题上总结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马来西亚汉语推广 HSKSurvey and Analysis of Malaysian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HSK)Ye Ting-ting(Malaysia)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1Abstract:Hanyu Shuiping Kaoshi (汉语水平测试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 (abbreviated as HSK) is a state-level standardized test, which devoted to evaluating non-native speakers’ Mandarin Chinese level. HSK has already been held in Malaysia for 16 years.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and origin of Hanyu Shuiping Kaoshi (HSK) in Malaysia,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gistration number, categories and purpose of candidates of HSK.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further investigated Malay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HSK and finally summarizes several ideas on promoting HSK in Malaysia.Key word:Malaysia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Hanyu Shuiping Kaoshi一、HSK在马来西亚的渊源与概况HSK在马来西亚的考点是由马来西亚董教总①承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Y06)马来西亚全国华文独中初中统一考试 历史 考试纲要(2011年实施)I 考试性质初中统考历史科考试,目的在评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毕业生完成三年初中历史课程之后的历史科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通过校内发展性评量赋予教师评核学生学习过程与态度的权力。
II 考试目标配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制定,主要在考核:一、认知层面(1) 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掌握(2) 学生对历史空间变化的认识(3) 学生对历史事实和资料的理解(4) 学生形成的客观历史概念二、能力层面(5) 学生能够解释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6) 学生能够陈述他对某一历史事实的理解(7) 学生能够应用客观的历史概念回答问题(8) 学生能够根据历史资料对历史事实作解释(9) 学生能够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做成报告三、情感态度层面(10) 学生具备真诚善良、积极进取和负责任的品格(11) 学生能初步联系历史概念与其自身生活之间的关系III 考试形式初中统考历史科测试分为两份试卷:试卷一:作业报告20% (*注:属于发展性评量)试卷二:统一考试80% (*注:属于总结性评量)考生必须完成试卷一和试卷二。
若无试卷一的分数,则有关考生因没有完整作答而得零分,成绩等级为“E”。
- 1 -试卷一、作业报告1.说明历史科是华文独立中学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其课程目标包括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
初中统考历史科为有效考核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特设属于发展性评量的作业报告。
通过作业报告,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吸收,也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发展性评量,在师生互动下,教师可以掌握更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而促进师生关系。
本试卷属于校本评量,所提呈之分数除须符合行为目标,也将反映各独中教师对各自学生的要求及期待。
2.行为目标根据考试目标制定作业报告的行为目标:(1) 学生能够按选择的主题收集资料(2) 学生能够适当摘取和整理资料,组成报告内容(3) 学生能简单陈述对主题的认识(4) 学生能完整、条理的呈现报告(5) 学生作报告过程中的态度3.形式作业报告是学生整理某一课题资料的呈现。
考试局将在学生应考年前一年4月发布一个范畴,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客观因素,从范畴中择定课题(主题、题目),于指定日期内完成报告。
报告内容不超过3千字,教师根据评分准则评分,于学生应考年的6月呈交成绩于考试局。
4.评分准则作业报告按行为目标要求,分两大项评分:(I)作业报告,占12%;和(II)学生态度,占8%;两项目总计20%。
每大项又分三或二项按等第评分,细则如下:注:1)等第即为每项之分数,教师根据准则评分。
2)每个项目只能打一个等第的分数,三个项目最高分合计12%。
- 2 -II学生态度注:1)等第即为每项之分数,教师根据准则评分。
2)每个项目只能打一个等第的分数,两个项目最高分合计8%。
试卷二:统一考试1.说明统一考试面向全体独中初中三学生,是评定他们完成三年初中历史课程之后的认知水平测试。
2.行为目标根据考试目标要求,统一考试主要考核:(1)历史知识:1.1 学生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1.2 学生知道历史事实中的时间脉络和空间变化1.3 学生知道各个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1.4 学生知道现今社会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2)历史技能:2.1 学生能够解释历史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2.2 学生能够阐述历史事实和概念2.3 学生能够辩识及解释历史图表和资料2.4 学生能够应用客观历史概念回答问题3.形式属于总结性评量。
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试卷满分为 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4.试卷结构分两部分:甲部:选择题(40%)……………………………………… 作答时间:50分钟。
40题全做。
[比例分配:世界史25题,马来西亚史15题。
]- 3 -乙部:作答题(40%)……………………………………… 作答时间:1小时10分钟。
分两组:A组:综合题(10%)(1)填充题:7题选作4题(4%)[每年固定出题,马来西亚史3题,世界史4题](2)是非、配对、看图作答各3题(6%)[每年随机出两项,题目范围来自世界史]B组:问答题(30%)6题选作3题。
[马来西亚史4题,世界史2题]5.考试范围主要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大纲编写的初中《历史》第一册至第三册(2008年起出版)教科书,分马来西亚史和世界史两部分。
注:教科书内“历史放大镜”和“历史小词典”,不在乙部B组问答题的考试范围内,而“趣味馆”则不在考试范围内。
6.考试内容马来西亚史部分序 主题 内容1 15至18世纪的马来半岛王国 1.1 马六甲王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发展。
1.2 葡萄牙与荷兰对马六甲的殖民统治。
1.3 柔佛王国的兴衰(含三角战争)。
1.4 马来社会与文化。
2 英国殖民势力入侵马来半岛 2.1 英国占领槟榔屿的原因和经过。
2.2 英国占领新加坡的原因和经过。
2.3 《英荷条约》和海峡殖民地的发展。
2.4 英国干涉马来各邦内政的原因。
2.5 霹雳拿律战争与《邦咯协定》。
2.6 雪兰莪内战与叶亚来。
2.7 彭亨和森美兰接受参政司。
2.8 马来联邦的组成和发展。
3 英国扩大在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的势力 3.1 马来半岛北部四邦接受英国委派顾问官。
3.2 柔佛港主制度及苏丹阿布·巴卡的自强。
3.3 马来属邦。
3.4 砂拉越白人拉惹及其统治。
3.5 北婆渣打公司及其统治。
- 4 -序 主题 内容4 半岛和北婆罗洲反抗殖民统治的活动 4.1 砂拉越石隆门事件。
4.2 霹雳巴丝沙叻事件。
4.3 北婆末·沙烈抗英事件。
4.4 彭亨反英事件。
4.5 吉兰丹督央谷抗英事件。
4.6 登嘉楼农民运动。
5 英殖民统治下的发展情况5.1 经济发展。
5.2 社会概况。
5.3 教育与文化。
6 日本侵略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 6.1 经过。
6.2 统治政策。
6.3 抗日斗争。
7 紧急状态与马来亚联合邦的独立 7.1 紧急状态。
7.2 马来亚联邦与巫统成立。
7.3 华玲和谈和马来亚联合邦取得独立。
7.4 宪法的重点。
8 马来西亚的成立与发展 8.1 成立经过。
8.2 五一三事件。
8.3 新经济政策。
8.4 我国教育政策与华教发展。
8.5 我国积极参与的国际性组织——东盟。
世界史部分:序 主题 内容1 总论 1.1 历史的概念——定义、基本内容、史料辨别。
1.2 世界四大古文明。
1.3 世界三大宗教——创立、教义和发展。
2 中国古代史 2.1 中国各朝代的顺序。
2.2 周朝封建和宗法制度。
2.3 秦始皇的功绩。
2.4 汉武帝的政绩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2.5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2.6 隋朝的重要建设。
2.7 唐太宗的政绩与东亚的唐化运动。
2.8 宋朝的政治发展及与辽夏金的关系。
2.9 蒙古与元朝。
2.10 明朝专制与郑和下西洋。
2.11 清朝前期的盛世。
2.12 中国文化之代表及特色 —— 学术思想、宗教、文史艺术和科技- 5 -序 主题 内容3 中国近现代史 3.1 鸦片战争。
3.2 洋务运动与变法维新。
3.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3.4 东南沿海人民移居海外。
3.5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 南亚及东南亚史 4.1 印尼、缅甸、菲律宾、印支三邦被殖民的经过及主要殖民政策;这几个国家的反殖活动及争取独立的经过;当代的发展。
4.2 暹罗的不同发展。
4.3 印度甘地的不合作运动、独立经过。
5 欧洲古代史 5.1 古希腊城邦政治。
5.2 罗马帝国的兴衰及其法律制度。
5.3 中古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色。
5.4 近代欧洲的兴起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
5.5 欧洲的文化演进特色。
6 欧美近现代史 6.1 英国的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责任内阁制。
6.2 启蒙运动。
6.3 美国独立战争。
6.4 法国大革命。
6.5 拿破仑称霸欧洲。
6.6 工业革命——意义、背景、发展及影响。
6.7 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经过及影响。
6.8 俄国革命与苏联的崛起。
6.9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经过及影响。
6.10 重要国际组织——联合国及欧盟。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