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华文课程纲要-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学平台资源站
马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要求对比研究

马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要求比照研究马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要求比照研究前言: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达。
学生思想水平的上下,语文学习程度如何,作文是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
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要求是语文教育中要求学生在写作方面到达的境地和标准,对写作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
写作要求明确,能使写作教学有清晰的方向,有所遵循,并作为检验写作教学是否到达一定水平的标准。
依据写作要求制订写作教学方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按方案、有步骤地指导其写作实践。
写作教学要求与写作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也是教学理念的具体化、操作化。
一、两国初中语文课程的写作教学要求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的写作教学要求如下:1.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2.写文章能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思想正确,感情真实,条理清楚,文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标准、工整。
3.能摘录文章要点,作阅读报告,并能根据需要,对文字材料缩写、扩写、续写。
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要求如下: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之探讨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之探讨林敏萍[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草案中,所提出的3项体育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主要透过我国独中体育概况的分析与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收集,期能让大家了解独中体育课程目标的选择与设置的由来,以达抛砖引玉之效,引起各方关注,提供更多宝贵意见。
文中也提出落实我国华文独中体育课程目标之实施建议。
[关键词] 独中体育课程标准独中体育概况独中体育实施建议一、研究动机与目的第十八届(2004-2006年)董教总独中工委会体育局委员(简称“体育局委员”)上任以来,前后召开4次会议,着手草拟《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简称“《独中体育课标》”),终于2005年7月11日完成有关草案。
若按照原订计划,其实体育局委员是要在2005年8月完成并正式发布之。
但有鉴于《独中体育课标》对独中体育教育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功能,再加上我国独中总体课程标准也尚未拟出,使《独中体育课标》之第四部份“内容标准”亦因无所依据而无法完成。
因此趁着目前《独中体育课标》尚属草案阶段,笔者觉得课程标准中之“课程目标”是最核心要素,故特别想针对《独中体育课标》中所提出的3项体育课程目标,即(一)学会运动技能,提升健康体适能;(二)体验运动乐趣,建立终身运动习惯;(三)培养运动风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让独中教育工作者了解体育局委员对独中体育课程目标的选择与设置的由来。
希望透过此探讨与说明,达到“抛砖引玉”之效,引起更多独中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并提供宝贵意见,期能在《独中体育课标》定稿之前,选择得出最适合我国独中体育发展的课程目标。
二、我国华文独中体育概况笔者认为体育教育活动除了体育师资是关键之外,也还须特别考虑教学场地的特殊性,因此唯有藉着实地考察了解,才有办法对独中体育教育的提升,提出较具可行性的措施。
故从2002年4月至2003年5月,笔者先后用了30天的时间,完成巡访全国60所独中体育处。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一、基本理念面对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科技和文化素养的个人。
有鉴于此,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于2005年1月9日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以下简称《教改纲领》),确立“培养青少年成为健全的成人”为独中教育的主要目标。
美国健康教育体育休闲舞蹈学会(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AAHPERD)根据适能(fitness)的观点,对健康提出了整体性的概念,认为真正完整的健康应由五个安适状态(well-being)所构成:(一)身体适能(简称“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包括了解身体发展、身体照顾,发展正向身体活动的态度与能力。
(二)情绪适能(emotional fitness):包括思考清晰、情绪稳定、有能力调适压力,具备自制与自律的能力。
(三)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包括关心配偶、家人、邻居、同事和朋友,积极与他人互动和发展友谊的能力。
(四)精神适能(spiritual fitness):包括寻找个人生命的意义,设定人生的目标,拥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五)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包括对社区生活改造有贡献,能关注文化和社会事件与接受公共事物责任的能力。
这五个安适状态彼此相辅相成,才能达成全人健康(total well-being)。
因此体育的目标显而易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适能,而非竞赛的胜利者而已;意即每位学生皆应有机会参与身体活动,并学会至少一项适合终身休闲的运动技能。
因此,学校须确立“体育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部份”的观念,坚持按教育规律在每一个年级、每一班实施体育课,以达致《教改纲领》所提出“爱惜身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一)学会运动技能,提升体适能。
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文化传承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文化传承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宋婧婧
【期刊名称】《海外华文教育》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本文从文化传承性与工具性的角度,从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入手,对教材中"古文阅读训练"与"听说训练"部分进行分析.并参照了同为母语教材的我国大陆<语文>课本以及港台语文教材的编纂情况作些比较,以起到相互借鉴的作用.【总页数】7页(P44-50)
【作者】宋婧婧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的学校辅导教育 [J], 宋火金
2.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未来 [J], 韩会君;林敏萍
3."读写一体"理念下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初中《华文》单元结构分析 [J], 宗世海;韩小萍
4.从马来西亚独中教材《华文》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J], 彭贵昌
5.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材生物学实验活动设计分析与实践——以“有机物鉴定”为例 [J], 吴圣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来西亚中文基础教学大纲

马来西亚中文基础教学大纲马来西亚中文基础教学大纲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语言和文化遗产。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语言,被广泛使用和教授。
为了促进中文的学习和传承,马来西亚中文基础教学大纲应运而生。
一、背景介绍在马来西亚,中文是第二大语言,也是华人社群的主要交流工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文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日俱增。
因此,掌握中文不仅有助于沟通交流,还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教学目标马来西亚中文基础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中文词汇和语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和书写。
三、教学内容1. 语音和发音:教学应重点关注中文拼音的学习,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声调变化规律。
2. 词汇和语法:教学应注重常用词汇和基本语法的学习。
学生需要学习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以及基本的句型结构和语法规则。
3. 阅读和写作: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中文文章和写作练习来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对中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听力和口语:学生需要通过听力练习和口语对话来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马来西亚中文基础教学大纲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音乐和影视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马来西亚中文基础教学大纲应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以结合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和演讲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材选择在教材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来进行合理选择。
教材应具有足够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

2020年第3期(总第110期)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No.32020General Serial No.310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乐晋霞(云南师范大学,中国云南652502;洛阳师范学院,中国洛阳471933)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和人口构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本土华文教材有着成熟的系统与鲜明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研究群体的构成具有多元、国际化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重点,体现在对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与标准的研究,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各类型教材的对比研究,对教材中语言项目的编排研究等。
同时,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缺少对幼儿阶段的华文教材的关注,对华校华文教材历史变革的关注度不高,缺少对华校华文教材的人文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国内;综述中图分类号:H1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01-9250(2022)23-0007-19DOI编码:12.14095/ki.3ce.2220.23.324由于本国独特的政治环境以及庞大的华人群体,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既有对华裔子弟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又有对非华裔群体作为第二言的教学。
与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相对成熟,在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激发了海内外广大学者对其关注与研究。
本文拟对在中国国内公开发表、出版的关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的相关论文与著作进行梳理,对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尚待深入的领域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发展水平,同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面貌。
一、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界定(一)本土教材、本土化教材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本土指当地的,土生土长的。
本土化是在引进外来的基础上与当地的社会、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等相结合,使之适应本土的过程。
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研究

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
多元化课程设置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课程设置多元化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 领域。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选择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教材选择也十分 丰富,既包括国内教材,也包括国外引进 的优秀教材。同时,学校还根据自身需求 和实际情况,自主编写和修订教材,确保 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采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现实问题,让学生在 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 力。
VS
合作学习法
学校还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小 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和 成长。
教育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 导下,自主规划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混合学习模式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还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上接 受教师的面对面指导,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需求。
研究华文独立中学的历史、现状、 特点和发展趋势。
探讨华文独立中学在全球化时代的 发展策略和前景。
分析华文独立中学在马来西亚教育 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采用文献资料、个案调查和访谈等 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针对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进行深入探讨,不涉及其他类型的华 文教育机构。
课文简析-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学平台资源站

初中课文单元表
高中课文单元表
第一单元 高一上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唐宋诗 (近体诗)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传记文学 写作训练 听说训练 简述与复 述 语文知识
高中的单元特色 散文 现代诗Ⅰ
(写人叙事)
白 3文 2
现代诗 微型小说
(中外)
白5 文2
古典诗歌 如何写好一
篇作文
元戏曲 · 修辞
· 中国文化常识一
新教材特色
1.单元编排方式 2.“写作训练”“听说训练” “语文知识”三个单元安排的用意 3.与第三套初中课本的衔接关系 4.美编设计 5.(手册)提供更丰富的资料
甲、课文的编撰
一、课本的编写体例
1. 全书按文体或专题组成若干单元。 2. 每一单元有简扼的内容说明和学习提示。 3. 每一单元含课文若干篇,分必读和选读两类。 4. 每篇课文设注释、作者简介、课文简析、练习活 每篇课文设注释、作者简介、课文简析、练习活动 5. 等项目。 5. 写作训练、听说训练和语文知识独立于单元之外, 另编教学材料和实践活动。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高中华文课程标准》
高三上 单元一 散文(抒情哲理) 1.垂钓睡眠 锺怡雯 2.生命的化妆 林清泉 3.出师表 诸葛亮 *4.泪珠与珍珠 单元二 楚辞、赋、骈文 5.涉江 屈原 6.前赤壁赋 苏轼 7.与陈伯之书 丘迟 单元三 唐宋诗(古体诗) 8.琵琶行 白居易 9.将进酒 李白 10.兵车行 杜甫 11.正气歌 文天祥 单元四 现代戏剧 12.雷雨(第二幕) 曹禺 13.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14.有原则的人 陈政欣 单元五 文艺评论 15.漫谈散文 季羡林 16.《药》评点 吴中杰 17.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18.江湖香港 梁文道
编写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初中华文科课程纲要(2000年修订)华文课程是民族母语教育课程。
华语言文字是马来西亚华族使用的语言文字,是马来西亚通用的语文之一。
世界上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人口超过十三亿。
学好华文课程,不但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将来继续学习和从事工作也有所助益,而且对参与二十一世纪的国际交往,特别是亚洲地区的交往,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中学的华文课程是小学华文课程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学生:1. 能有效地学习语文,使用规范的语文进行听、说、读、写。
2. 具备语文思维能力,能应用华语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智力。
3. 认识我国多元民族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着重了解华族文化的渊源和传统,并加以继承与发扬。
4. 具有和友族和谐共处、热爱祖国的意识。
5. 具备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6. 具备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文艺鉴赏能力。
7. 能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能自觉地学习语文。
8. 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1. 听话能力◆养成耐心和专注听讲的习惯。
◆听清楚并理解讲述的内容。
◆把握讲话的中心和重点。
2.说话能力◆能以规范和流利的华语说话、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做到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得当,态度自然。
◆养成说话有礼貌的习惯。
3. 阅读能力◆掌握略读、精读的方法。
◆养成默读的习惯,注意阅读的速度。
◆能朗读和背诵课文一些精彩片断。
◆阅读一般文章,能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
◆阅读文言文,能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文。
◆对各种文学样式,能有基本的欣赏能力。
◆对中华文学有基本的认识。
◆能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和词典。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 写作能力◆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写文章能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思想正确,感情真实,条理清楚,文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
◆能摘录文章要点,作阅读报告,并能根据需要,对文字材料缩写、扩写、续写。
5. 语文思维能力◆能有效地运用华语进行思维活动。
◆结合读写进行语文思维能力训练。
◆懂得观察自然和观察生活,以及把观察所得和观察感受抒写出来的方法。
◆懂得在阅读中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懂得在读写中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
6. 语文基本知识与应用◆了解一些普通的语音、文字、词语、语法、修辞和标点符号知识,并能加以实践应用。
三、教学内容课文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华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操,主要以课文为凭借。
课文编选标准:思想内容健康,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思想情操,提高整体素质;语言文字合乎规范,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难以适度,切合学生实际,亦适合教学。
课文选材包含国内外华文作品和外文作品的中译本,题材和体裁丰富多样。
初中华文课本设置两类课文:必修课文和选修课文。
课文总数约160篇,在全部课文中,现代文占80%,文言文占20%。
各年级教学要点初中一一、听话训练:1. 聆听及辨别读音,如:四声、声母、韵母、轻声、变调及儿化。
2. 聆听及辨别语调,如:轻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速及升降。
3. 聆听及理解会话、指示、说明和通知。
4. 聆听及理解广播内容。
5. 聆听及理解教材内容。
二、说话训练:1. 给予指示、提出要求和询问。
2. 提问教材内容。
3. 概述事件的经过。
4. 讲述故事,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及民间故事。
三、阅读训练: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读教材,不动唇,不指读。
3. 略读各类读物,整体感知内容大概。
4. 精读教材,仔细认读,理解体会,评价运用。
5. 认识自然段与意义段。
6. 认识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7. 阅读记叙文,了解记叙的要素;把握记叙的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8. 阅读和理解神话、寓言、笑话和童话。
9.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0. 应用工具书。
四、写作训练:1. 习写记叙文、书信、日记、周记、读书笔记。
2. 学习审题。
3. 编写提纲。
4. 记叙有中心,学习提炼中心。
5. 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6. 按一定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记事。
7. 表达真情实感。
8. 观察与写作。
9. 续写练习。
1. 认识思维的基本特点。
2. 认识思维在听说读写语言活动中的作用。
3. 了解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方法(阅读与思维)。
4. 学习正确地观察自然和观察生活。
5. 表达观察所得和观察感受(写作与思维)。
六、语文知识学习:1. 了解华语的声韵调知识。
2. 了解华语的音变规律。
3. 学习多音多义字。
4. 书写规范的汉字。
5. 学习使用字典和词典。
6. 了解一词多义现象及多义词的应用。
7. 学习成语和格言。
8. 正确使用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与虚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9. 句子的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10.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连接号、省略号、间隔号、着重号)。
11. 学习辞格修辞:回文、顶真、引用、夸张。
12. 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与押韵。
初中二一、听话训练:1. 聆听及辨别读音,如:四声、声母、韵母、轻声、变调及儿化。
2. 聆听及辨别语调,如:轻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速及升降。
3. 聆听及理解故事内容、情节、人物角色、主题及价值,包括名人故事、历史故事及神话故事。
4. 聆听及理解演讲、报告内容。
5. 聆听及理解教材内容。
二、说话训练:1. 以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进行日常对话、访谈和面试。
2. 针对教材内容、讲演内容、参观见闻等提出问题。
3. 说明比赛规则。
4. 讲述本地产品的制作过程。
5. 说明日用品和公共设备的使用方法。
6. 概述事件的经过。
7. 讲述故事,包括名人故事,历史故事及神话故事。
8. 分析故事的内容、情节与人物角色,包括名人故事、历史故事及神话故事。
[选学]1. 默读教材,注意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2. 认识文章的基本结构,如开头、结尾、过渡、线索等。
3. 了解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部分。
分析详略安排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选学]4. 划分自然段和意义段,归纳段意,了解文章的层次关系。
5.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特点。
6. 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7. 体会课文中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选学]8. 阅读诗歌、散文,欣赏其中的形象和描写。
9. 阅读古典诗词,并能朗读和背诵其中的名篇。
10. 阅读古代散文、小说,理解内容与中心思想。
11. 借助读书提纲/ 读书笔记巩固读书收获。
四、写作训练:1. 习写记叙文、说明文、请柬和启事。
2. 记叙有详有略(根据中心定详略)。
3. 记叙层次清楚(安排号结构,处理好开头、结尾、过渡等)。
4. 选择恰当的记叙人称。
5. 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静态说明和动态说明)。
6. 按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事理)说明事物。
7. 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举例、比喻、数字、定义、引用、图表等)。
8. 摘录要点。
9. 习写读书笔记。
10. 从阅读、思考中提取写作材料。
[选学]五、思维训练:1. 掌握阅读中的记忆方法。
2. 多读勤思,增进理解。
六、语文知识学习:1. 了解华语的轻声与儿化现象。
2. 了解汉字基本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3. 认识汉字形体的演变。
4. 了解词的感情色彩。
5. 学习谚语和歇后语。
6. 了解短语的结构类型及其句法功能——联合短语、偏重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谓补短语。
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
[选学]7. 了解简单复句的类型(联合、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假设、因果、条件)。
8. 关联词语的使用。
9. 学习辞格修辞:比拟、设问、比喻、借代、仿拟、排比、反复。
10. 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
11. 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
12. 了解文言中的通假字。
13. 学习文言常用虚词(一)。
14. 了解古代小说常识与古代小说常用词语。
初中三一、听话训练:1. 聆听及辨别读音,如:四声、声母、韵母、轻声、变调及儿化。
2. 聆听及辨别语调,如:轻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速及升降。
3. 聆听及理解故事内容、情节、人物角色、主题及价值,包括传奇故事、生活故事及文学故事。
4. 聆听及理解专题演讲、报告、说明。
二、说话训练:1. 以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进行日常对话、访谈和面试。
2. 针对教材内容、讲演内容、参观见闻等提出问题。
3. 分析故事的内容、情节与人物角色,包括传奇故事、生活故事及文学故事。
4. 阐述道理和概念。
5. 评述新闻。
6. 借助提纲作简短的演说和即席演讲。
7. 讨论有关社会的课题。
[选学]8. 参与座谈及辩论。
[选学]三、阅读训练:1. 朗读各种文体的文章。
2. 阅读课文,感受其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阅读议论文,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和基本论证方法。
4. 阅读散文和小说,欣赏其中的形象和描写。
5. 阅读古代散文,理解内容与中心思想。
6. 阅读诗词曲,理解内容和体裁特点。
7. 阅读记叙文,了解记叙中结合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8. 阅读记叙文,了解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的写作方法。
四、写作训练:1. 习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读后感、通告和公函。
2. 人物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点)。
3. 写物寄情。
[选学]4. 写议论文,论点正确、鲜明。
5. 学习选择论据和组织论证过程。
6. 论证方法的运用(如例证、引证、对比、喻证)。
7. 学习夹叙夹议的方法。
[选学]8. 学习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选学]9. 缩写、扩写、续写练习。
五、思维训练:1. 学习想象和联想的方法。
2. 在阅读中运用想象和联想,提高了解与欣赏水平。
3. 展开想象,拓宽思路。
4. 适当运用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
六、语文知识训练:1. 学习惯用语、略缩语。
2. 认识句子成分。
3. 正确组织句子(简明、连贯、得体)。
4. 学习辞格修辞:衬托、对比、对偶。
5. 了解古代词、曲常识。
6. 学习文言常用虚词(二)。
四、教学原则1 华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中学华文教学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致力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思想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文化素质,培育审美观念,锻炼心理意志,扩大知识视野,开发智慧潜能,发展个性特长,塑造理想人格。
2 提倡定向的单元教学。
华文课的课堂教学要克服随意性,不能漫无边际,课文有什么就讲什么,而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为此,华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每个单元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要点,努力使每一个单元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