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马来西亚华文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马来西亚华文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第 1 7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体 育科 学研 究
S p o ts r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V0 1 . 1 7. N o . 5 S e p ., 2 0 1 3
马 来 西 亚 华 文 中 小 学 体 育 教 育 的 困 境 与 反 思
Th e Pl i gh t a n d Re le f c t i o n o f t h e Ma l a y s i a n Chi ne s e Pr i m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 S c h o o l Ph y s i c a l Ed u c a t i o n
有时甚至连每周由于马来西亚华文学校艰辛地生存在本国教育一次的体育课也被其他理论课程充掉只有在每体制的夹缝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的家长都会更加三年一次的独中杯运动会或者当地举办有影响的运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一般不支持孩子从事体育运动会之前两三个月学校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才开动或者在体育领域发展他们认为只有文化科学业优始组织本学校体育特长学生参加针对性的训练
人社会对学校体育关 注度 不高 ; 大 陆政府 与人 民对海 外华人教育 的关心不足 。
关键词 : 学 校体育 ; 马来西亚 ; 华人
中图分类号 : G 8 0 7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7 4 1 3 ( 2 0 1 3 ) 0 5— 0 0 8 9— 0 4
制, 成 为马来 西 亚 国立 中学 。另 有 1 7所 学 校 拒 绝 改
为 国民型学 校 , 成为 现今 6 0所 独立 中学 的历史 渊 源。 马来政 府把 国立 小学 分 为两 种 , 即“ 国民小 学 ” 和“ 国

第十一届(2015 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田径锦标赛竞赛简章及细则

第十一届(2015 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田径锦标赛竞赛简章及细则

第十一届(2015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田径锦标赛竞赛简章及细则(三)道次:预赛由竞赛组编排。

决赛则依据预赛成绩分配道次, 前四名依序安排于第4、3、5、6跑道,后四名则依序安排于第1、2、7、8跑道。

十六赛程表:此表为预定赛程,正式赛程待报名注册截止后,依注册参赛人数再编排赛程表。

有关调整将以不调动比赛项目顺序为原则。

十七资格赛、报到、各项会议:(一)资格赛:2015年 8 月 24 日(一)地点:待定(二)报到:2015年 9 月 19 日(六)(10AM至4PM)地点:宽中古来分校(三)各校报到时须出示运动员身份证正本供大会审查,赛会不接受身份证影印本;无法提供者,则取消选手资格,不得持异议。

(四)领队与教练会议:2015年 9 月 19 日(六)时间:下午五时正地点:宽中古来分校(五)第11届全国独中体育交流会:2015年 9 月 21 日(一)时间:晚上八时正地点:宽中古来分校十八比赛办法:(一)比赛规则:依据国际田径总会(IAAF)颁定之最新规则(二)竞赛制度:依据大会竞赛简章及细则办理。

(三)比赛细则:1.2张号码布须分别佩挂于胸前与背后,否则不准参加比赛。

跳高项目者,则允许佩挂其中1张即可。

2.运动员背心下半段必须塞进裤内。

不听劝告者,取消参赛资格,并勒令离场。

3.参加各项比赛之运动员,出场比赛时必须携带选手证报到,以备随时检验,未带证件者,不得出场比赛。

4.运动员须于每项比赛完毕后(包括田赛项目未进入决赛者),退出比赛场地,不得逗留在场内。

5.田赛与径赛项目冲突时,有关运动员须向田赛裁判主任或该赛项裁判员请准后,先参加径赛,才回头参加田赛。

6.径赛比赛中不得陪跑,否则立即取消该选手之参赛资格,成绩亦作废。

7.各队职员和非参赛者不得进入比赛场地范围内,不听劝告者,取消参赛资格,并勒令离场。

8.凡正式注册运动员皆可代表该校参加接力赛。

若晋级决赛,则须保留最少2名在预赛有下场比赛之选手,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

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2023-10-27CATALOGUE目录•引言•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现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方法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材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学未来展望01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华文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马来西亚作为全球华语圈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华文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受到了广泛关注。

全球化的推动华文教育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对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弘扬。

通过对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广华文教育,加强中马文化交流。

华文教育的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了解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研究方法02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现状马来西亚的教育政策对华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对华文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马来西亚教育部逐渐认识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支持华文教育的政策。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政策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环境包括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以及社会文化组织等。

这些组织和机构为华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华文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环境华文教育政策与环境早期华文教育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清朝时期,当时许多华人移民将华文教育带入马来西亚,开始了早期的华文教育。

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过许多困难和阻碍。

现代华文教育发展随着中马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华人社区的不断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华文教育的重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教育部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华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文教育发展历程华文教育现状分析华文教育普及程度虽然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但目前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普及程度仍然较低。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

2020年第3期(总第110期)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No.32020General Serial No.310近三十年来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综述乐晋霞(云南师范大学,中国云南652502;洛阳师范学院,中国洛阳471933)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和人口构成,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本土华文教材有着成熟的系统与鲜明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研究群体的构成具有多元、国际化的特点。

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重点,体现在对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与标准的研究,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各类型教材的对比研究,对教材中语言项目的编排研究等。

同时,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研究缺少对幼儿阶段的华文教材的关注,对华校华文教材历史变革的关注度不高,缺少对华校华文教材的人文性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国内;综述中图分类号:H1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01-9250(2022)23-0007-19DOI编码:12.14095/ki.3ce.2220.23.324由于本国独特的政治环境以及庞大的华人群体,马来西亚华文教育既有对华裔子弟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又有对非华裔群体作为第二言的教学。

与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相对成熟,在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激发了海内外广大学者对其关注与研究。

本文拟对在中国国内公开发表、出版的关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研究的相关论文与著作进行梳理,对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尚待深入的领域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我们了解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的发展水平,同时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面貌。

一、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界定(一)本土教材、本土化教材与马来西亚本土华文教材本土指当地的,土生土长的。

本土化是在引进外来的基础上与当地的社会、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等相结合,使之适应本土的过程。

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研究

体制外生存: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研究

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
多元化课程设置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课程设置多元化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 领域。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选择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教材选择也十分 丰富,既包括国内教材,也包括国外引进 的优秀教材。同时,学校还根据自身需求 和实际情况,自主编写和修订教材,确保 教材的质量和适应性。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采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或现实问题,让学生在 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 力。
VS
合作学习法
学校还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小 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和 成长。
教育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 导下,自主规划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混合学习模式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还采用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上接 受教师的面对面指导,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需求。
研究华文独立中学的历史、现状、 特点和发展趋势。
探讨华文独立中学在全球化时代的 发展策略和前景。
分析华文独立中学在马来西亚教育 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采用文献资料、个案调查和访谈等 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范围与限制
研究范围
本研究主要针对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进行深入探讨,不涉及其他类型的华 文教育机构。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授课体系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授课体系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授课体系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KL Independent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是马来西亚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并享誉全球的独中。

其授课体系该如何呢?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一、大力发扬中华文化吉隆坡中华独中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广和发扬中华文化,因此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中文语文。

在这所学校,中文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汉字和语法,更是为了让学生沉浸于中华文化的深刻魅力之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和国家归属感。

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吉隆坡中华独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素质,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会精心安排各种体育、文艺、社会活动等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领导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三、严格管理、高水平教学吉隆坡中华独中是一所享有卓越声誉的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师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和高要求。

学校遴选了一批资深、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精通各门学科,教学水平高超,能够为学生提供确定、全面的学术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收获。

四、深入推进现代化教学吉隆坡中华独中在教学上采用现代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型实验、研究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其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注重校企合作学校与各大企业、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出路。

学校还积极开展各项校内和校外的商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商业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综上所述,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的授课体系全面发扬中华文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严格管理、高水平教学,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注重校企合作。

这些特色使得此校成为马来西亚甚至全球享有盛誉的名校之一。

高中华文课程标准-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学平台资源站

高中华文课程标准-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学平台资源站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高中华文课程标准一、基本理念华文课程是马来西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成分,是华族母语教育之重要一环。

高中华文课程应具备时代性和生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质和学习基础能力,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并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建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个人方面的正面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思维、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为学生个性和智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高中华文课程是初中华文课程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初中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阅读、思考、表达、交流和创作。

通过高中华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致以下目标:1.有能力阅读与理解各种类别的文本,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在日常生活和各项学习活动中,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规范的华语华文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3.具备语文思维能力,懂得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加强读写效果。

4.具备搜集、处理、提供口头和书面信息的能力。

5.有能力鉴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具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对古典诗文有基本的感受力。

6.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培养正面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

7.激发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8.养成独立思考与探异求新的习惯,培养主动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态度。

9.关心社会环境,呈现热爱国家、尊重多元种族文化的精神面貌。

10.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能继承并发扬华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三、教学要点1.阅读训练①巩固初中所学略读和精读的方法,进一步学会扩展阅读、比较阅读、发现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等阅读方法。

②读懂文学类、论说类、实用类等不同类型的现代文章,了解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手法。

③读懂古代哲理文章和文学作品,背诵古代经典诗文。

④自行阅读浅易文言文,梳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⑤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加强语言感受能力。

⑥善用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语文知识解读与分析阅读材料。

马来西亚小学华文一年级课程纲要

马来西亚小学华文一年级课程纲要
b.学生听读字音。
c.教师展示图卡。
d.学生根据字音选出有关的图片。
层次2:
a.学生听读有关某个动作的词语。例:摇
b.学生做出有关的动作。
c.学生听读句子。例:我摇头。
d.学生根据句子内容表演。
层次3:
a.学生听读段落。
b.学生根据段落的内容表演。
1。5互相介绍,做到称呼正确,措辞得体,态度自然
大方。
领会语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层次1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领会语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具有陈述功能的单句。
层次2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领会语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具有祈使功能的单句。
层次3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领会语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具有疑问功能的单句和感叹功能的单句。
获取知识。
层次2:
a.学生聆听故事。
b.学生针对故事的内容发问。
c.教师从旁协助。
层次3:
a.教师展示实物。
b.教师针对蛋壳儿发出问题。
c.学生针对另一事物,模仿教师先前的提问方式
,提出能展开项像的问题。
1。12即时回答问题,能听懂问题,立刻给予合理的
答案。
层次1根据本身经历的事情,回答问题。
层次2根据所观察的周遭事情,回答问题。
层次2:
a. 将字卡上的 字拆开, 让学生认识部首的位置, 朗
读。
b. 找出部首位置相同的字,学生读出部首的名称,
字与部首的相关意义。
层次3:
a. 展示几组形似字, 说出自和部首的相关意义。
例: 清 、请、情、怕、拍
b. 比较不同部首的形似字,并理解字和部首的相关意
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体育课程标准一、基本理念面对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社会需要具有科技和文化素养的个人。

有鉴于此,董教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于2005年1月9日发布《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以下简称《教改纲领》),确立“培养青少年成为健全的成人”为独中教育的主要目标。

美国健康教育体育休闲舞蹈学会(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AAHPERD)根据适能(fitness)的观点,对健康提出了整体性的概念,认为真正完整的健康应由五个安适状态(well-being)所构成:(一)身体适能(简称“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包括了解身体发展、身体照顾,发展正向身体活动的态度与能力。

(二)情绪适能(emotional fitness):包括思考清晰、情绪稳定、有能力调适压力,具备自制与自律的能力。

(三)社会适能(social fitness):包括关心配偶、家人、邻居、同事和朋友,积极与他人互动和发展友谊的能力。

(四)精神适能(spiritual fitness):包括寻找个人生命的意义,设定人生的目标,拥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五)文化适能(cultural fitness):包括对社区生活改造有贡献,能关注文化和社会事件与接受公共事物责任的能力。

这五个安适状态彼此相辅相成,才能达成全人健康(total well-being)。

因此体育的目标显而易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适能,而非竞赛的胜利者而已;意即每位学生皆应有机会参与身体活动,并学会至少一项适合终身休闲的运动技能。

因此,学校须确立“体育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部份”的观念,坚持按教育规律在每一个年级、每一班实施体育课,以达致《教改纲领》所提出“爱惜身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一)学会运动技能,提升体适能。

(二)体验运动乐趣,建立终身运动习惯。

(三)培养运动风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施建议(一)策略1.培养与提升体育师资《管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之计,莫如树榖;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意思是说,从谋求国家永续的发展来考量,种稻、植树当然重要,但唯有培养人才才是根本之道。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国家的经营,同样也适用于体育师资的在职培训与培养。

无论学校拥有多么豪华、齐全的运动设备与器材,若是没有专业的体育师资好好地策划善用与系统管理有关设备,这些设备就如同虚设。

因此有计划的培养专业的体育师资,才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长远之计。

各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提升师资:(1)积极让现任体育老师参加在职培训;(2)保送或鼓励有志于体育教育专业之本校毕业生,往该专业深造。

2.将体育行政组织定名为“体育处”,直接参与行政会议“体育处”是一个综合性的行政部门,它集“教务”(体育课,校队赛事与考试)、“联课”(校队活动)、“学校行政”(校内运动竞赛)为一体,故它必须与各有关单位紧密联系、协调合作,方能妥善完成其任务。

至于目前已直接参与行政会议的33所独中体育处,当务之急是开始草拟或是继续完善本身的行政规章。

规章的确立与经验的文字化,不但是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与他校交流的有效工具。

3.发展校本体育课程系统列体育课为正课,依据体育课程目标,考量体育师资、设备、场地、器材等条件情况,拟定各年级学年教学计划(针对项目、时数、进度、教材内容作一完整性的规划),发展出本校的体育课程系统,确保学生经过六年中学体育课的教导,学会至少一项适合终身休闲的运动技能。

4.定期举办各项校内运动竞赛或活动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常说,新一代年轻人是“草莓族”,不堪一击,缺乏抗挫能力。

抗挫能力的培养无法透过教科书或课堂教学来落实,但若通过各种活动来实践养成,尤以运动竞赛输赢立见的教育效果最为明显,只要加上正确竞赛观念——例如奥运理想所示:“奥运精神不在于取胜,而在参加;不是要赢别人,而是要全力以赴。

”的辅导,肯定能让我们的学生乐于面对竞争与胜败,且会越战越勇。

参加比赛,本就不是学校运动代表队的专利,而且运动竞赛富有教育价值,因此学校有必要把校内运动竞赛办好。

5.维护与提升体育设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须常年拨出经费预算,以维护与提升体育设备,使体育课与活动可以在安全的运动设施与场所及充足的运动器材下,顺利且有效率地展开与进行。

(二)课程安排每周1节40分钟体育课是目前独中普遍状况,2节体育课虽然的确是比较理想,但在现阶段体育师资不足的情况下,故想尽办法上好每周1节的体育课,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消极地干等体育课变成2节课后,才想办法把它上好。

1.选择球类项目成为体育课内容“体能的提升”是体育的基本目标。

体能可分成2种,即“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

顾名思义,竞技体能的提升只是有助于竞技成绩,适用于运动员,它基本上对健康没有多大助益。

因此,体育课所要提升的是健康体能,建议各校依据本身的体育设备与师资状况,尽量选择球类项目成为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因为球类项目(例如篮排羽乒等),不但是一项综合性体能的运动,且充满趣味性;它们的普遍性,使学生毕业后还可以继续保持运动的休闲习惯。

2.田径项目不宜成为体育课内容基本上,田径项目中除了慢跑之外,其余项目皆是属于竞技体能的培养。

根据统计,我国独中校园内最多只有一个沙坑或跳高垫,若是选择上跳高或跳远,全班40多人,排队轮流跳,一节课下来,大家勉强只有跳1次的机会。

而且学生们在众目睽睽的压力下,往往会力不从心或随便应付了事,老师一定会不太高兴说两句,再加上学生们渐渐等待得不耐烦,最后还会产生纪律问题。

更可惜的是,学生毕业后还不能藉着这2项运动来保健身体。

(三)教学方式1.依据学生身心成长及动作发展之个别差异及不同运动项目之特征,指导学生对该项运动之基本能力与正确技术之学习,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原则,奠定终身参与运动之基础。

2.宜加强运动伤害预防与处置,且明确化偶发事件之紧急处理程序。

(四)教学评量评量项目应包括情意、技能、体能三方面。

评量应能兼顾形成性与总结性结果,采用主观与客观、质与量并重的多元评量方法,并明确订定评分标准,且不宜设置不能达到的上限标准。

有关评分标准须不断审核与调整之。

1.情意(建议20-30%):包含上课参与、学习态度、运动服装等。

2.技能(建议40-50%):2至3项,以能提升对技能的掌握、能引起学生课后练习之项目为佳。

3.体能(建议20-30%):1至2项,与健康体能要素有关之项目。

4.其他(建议10%):体育常识笔试、体育专题报告等等(适合每周有2节体育课的学校,且须经过教师指导,才可实施此评量)。

(五)排课时间除非各校拥有室内体育场馆,否则鉴于体育老师与学生的生命安全,室外体育课应该尽量安排在早上时段进行,才是比较合理、卫生的。

四、附录附录一“课程目标”说明(一)学会运动技能,提升体适能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主要包括五大项:1.心肺耐力所谓心肺耐力,是指个人的肺脏与心脏,从空气中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组织细胞加以使用的能力。

因此心肺耐力可以说是个人的心脏、肺脏、血管与组织细胞有氧能力的指标。

根据研究证实,心肺耐力可以藉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得到改善。

有氧运动包括有慢跑、游泳、骑脚踏车、有氧舞蹈等,运动生理学家和医学研究者都一致认为心肺耐力是体能评量的最重要指标。

2.肌力肌力是健康体能最根本的要素之一,是指肌肉对抗某种阻力时所发出的力量。

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训练的运动可以使肌纤维变粗,相对的也增加了它本身所能发出力量。

身体任何大小的动作都是靠着着肌肉牵引骨骼而完成的,肌肉本身若无法发出适当的力量,自然有些动作会显得相当吃力,甚至无法完成。

3.肌耐力肌耐力是指肌肉维持使用某种肌力时,能持续用力的时间或反复次数。

肌耐力对于日常生活是非常必需的。

如学生背书包到学校上课,爸爸提着公事包去上班,妈妈抱着弟弟或者农夫拿着锄头在田里工作,都需要有良好的肌耐力才能把工作完成。

人体肌耐力的消长完全是依照「用进废退」的原则,也就是说,愈使用你的肌力,则肌力会愈强;反之若不使用它,则肌力会减退。

4.肌肉关节柔软度柔软度是指人体各关节所能伸展活动的最大范围。

而真正影响柔软度的因素除了关节本身的结构外,还有肌肉、肌腱、韧带、骨骼、皮肤、脂肪、结缔组织的构造与组成等。

柔软度好表示肢体的运动、弯曲、伸展、扭转等都较轻松自如,也可以使肌肉受到较好的保护,免于因用力而受伤。

柔软度不好的关节,一定会使身体的一些活动,在范围上受到限制,当某些活动迫使一些关节超越可动范围,那么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便自然发生。

藉助伸展操便可达到增强身体关节的柔软度。

5.身体脂肪百分比身体组成就是一般所指的体脂肪百分比。

身体的重量可分为脂肪与净体重(扣除体脂肪的重量),随着各人体型的差异,全身所占的体脂肪百分比也有差别。

通常男性的体重里,脂肪比例停13%-17%是最理想的体格,女性的身材则占20%-24%之间是最理想。

如果男性大于25%、女性大于30%就属于肥胖。

研究指出,肥胖症是十大死因中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血管硬化症的危险因子,并且肥胖与肾结石、睡眠窒息症、骨关节炎、高血压、高血脂、不孕症和低活动量、心理健康等问题,也有密切关系。

(二)体验运动乐趣,建立终身运动习惯体育教师透过良好的课程规划、教材选择与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培养学生成为成功的运动学习者,进而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奠定终身运动习惯的基础。

(三)培养运动风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学校透过举办各项运动竞赛,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以培养运动风度,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台湾体育学专家江良规博士于其经典著作《体育学原理新论》,对运动竞赛有以下精辟的看法:“心理学家指出人类具有超越的基本冲动或称在上意志,因而才愿意勤学苦练,希望出人头地。

比赛是实现此项冲动的理想环境,因为运动场上胜负之分取决于客观标准,毫釐之差,分秒之争都有统一的标准,用以判分成败,所以在运动比赛中,胜利所带来的满足固有实质名归之感。

失败时的烦恼,也因盡其在我而冲淡。

基于天性,人人愿意竞争,希望压倒他人,但又不得不与他人共同生活,因此,合作和比赛两种互相冲突的特质,同时成为主要之教育课题,使个人和团体同受其益。

幸而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合作意愿,情况转变时又富有比赛兴趣,所以,体育活动一方面要设法增进团体意识,一方面要培养比赛精神。

然而运动比赛所造成的后果,並非有百善而无一害。

比赛方式和选手制度曾受到广泛批评和詬病,反对运动比赛的呼声此起彼落,不绝如缕,自古迄今似乎从未稍停片刻,但是比赛风气反而日益流行,比赛规模反而日益扩大,这也就证明比赛制度之不可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