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典推荐
《论语》选读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评析版)

【评析】 本章谈论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 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 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 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 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 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 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 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Hale Waihona Puke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 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 公明贾回答说:“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即告诉您这话 的人弄错了)。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 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 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
(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做。”
【评析】
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
“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 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
9、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
了道义不能变而从之(听到了合乎道义的事 情不能去做),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不能改 正,这是我的担忧啊。”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 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 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 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 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 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 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 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_(经典推荐)

3.崇仁立德。他坚持“以德立人,崇实务本”。子贡和范蠡 都因货殖发财而名扬于世,他们交往富者,同时也抚恤贫者。
3·15晚会今日晚上在北京举行。麦当劳被曝将超过保质 期限的食品再利用,甚至更改时间。
麦当劳在员工工作手册和培训中称,食品过了保温期会 产生细菌,一定要扔掉。但《央视》记者暗访发现,麦 当劳的肉品过了保温期之后,却不会被扔掉,麦当劳的 工作人员会停止保温箱警示器,直到产品卖出为止;另 外吉士片拆了包装两个小时后,会变硬变质后,但麦当 劳的工作人员却将应该丢掉的吉士仍然被用来制作汉堡; 甜品上的保质时间也会被员工随意更改。
4.义利兼顾。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 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
这三则的《论语》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 1、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在富贵、财利 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 2、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 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 道义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
明确: 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
研讨分析,明确重点章节
一、义和富贵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 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 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 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 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 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 “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 “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 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 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述而篇》第十六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述而篇》第十六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原文: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注释:
①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②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孔子的名言集合15篇

孔子的名言集合15篇孔子的名言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译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译文《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译文。
欢迎大家阅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译文1【原文】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
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宪问》【注释】(1)公叔之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
谥号“文”。
(2)公明贾:姓公明字贾。
卫国人。
(3)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
(4)以:此处是“这个”【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3【原文】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心得

《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研究性学习心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春。
这首诗是曹雪芹的朋友赠给他的,其中体现出了他对曹雪芹的一种鼓励及希望。
曹雪芹没有辜负朋友对他的殷切希望,他誓不为统治阶级效力,而是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环境中,蘸着自己的血和泪写出了不朽的巨著《红楼梦》。
从而表现出他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说到“富”与“贵”,让你不自觉地想到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
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这句话体现孔子对“富”“贵”的理解:人是不可以不顾一切的追求财富的。
人有谋取富贵财利或者说物质利益的欲望,这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如果任由这种欲望发展,社会就会陷入弱肉强食的、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纷乱无序的可怕境地。
故而,我们在追求财富的和权力的时候要以“义”为准则。
孔夫子又是如何去做的呢?孔子曾经说过:“富而可求也;碎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在这里提到了富贵与道的关系,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那么,他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从此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合乎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荣华富贵。
然而,并非人人都能明白这些道理。
因而古往今来,有一些“不义”之徒曾窃取了高官厚禄。
赵甫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说明《论语》中蕴涵了大量的人生哲理。
关于人格完善方面的有“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认为,具有完善人格得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孔子还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局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素材

“三不”海瑞海瑞是明朝的清官。
在他的一生当中,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
他一生敢于直言、坚持正气,他的节操家喻户晓。
有人说,他是“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的清官。
嘉靖三十二年,海瑞在福建南平县当老师时,他教育学生不许给先生送礼,逢年过节,也不得给先生送酒菜,所有俗例一概免除。
升任浙江淳安知县后,他一如既往,穿布袍、吃糙米、食自己种的菜。
在为母亲做寿时,他只买了两斤肉,在百姓中传为佳话。
他知道百姓贫穷,去农村巡视时,命部下们挑着菜和米随行,自己开伙,从不扰民。
他一生未置田产,只依靠祖上留下的十亩地养活一生。
隆庆三年,海瑞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相当于江苏、安徽两省,治所在今南京),应天府素称鱼米之乡。
但由于当时农村土地大量兼并,农民生活困难,民不聊生。
海瑞上任后,力主遏制兼并,还土地给农民耕种。
他到松江调查,仅一个月内华亭县就接到上万份告地主夺田的状纸。
其中大部分是告曾任过宰相的徐阶。
他的弟弟、儿子也是地方豪强,横行乡里。
徐阶虽已告老还乡,但仍权势显赫,早年还曾对海瑞有过救命之恩。
但海瑞却铁面无私,断然处置。
命徐阶退还侵夺之田,将他弟弟、儿子逮捕问罪。
其他豪强地主迫于形势,只好纷纷退田。
接着,海瑞又兴修水利,疏浚吴淞江,整治白茅河,减少了农田水旱之灾。
海瑞临终前三天,兵部派人送来的柴金费多了七钱银子,他命部下送了回去。
海瑞死后,其下属佥都御史王用汲在料理他的丧事时,看到他全部家当只有十多两银子,绫、绸、葛各一匹,所有帏帐十分破旧,清贫得连一介寒士都不如,忍不住哭出声来。
丧船过江,两岸站满了送葬的人群,奠祭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世界首富李嘉诚提起李嘉诚,在华人世界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学徒到超级富豪,他的奋斗过程是所有梦想成功的人的一个最好的范例。
他的成功不是继承于祖业,而是真正的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一点一滴赚下来的江山。
因此,无论是在华人世界,还是在全球富豪企业家里,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强人”,他的事业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岁月风云的洗礼,无论是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他都挺立过来,屹立不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嘉诚所领导的集团已经是香港经济繁荣的一个象征。
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1. “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这就好比是那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美好却虚幻不实呀!就像有些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这富贵又有啥用呢?2. 你想想,不义之财带来的富贵,不就像那空中楼阁吗?随时都可能崩塌呀!比如那些靠坑蒙拐骗发家的人,他们真的能心安理得享受吗?3. 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这真的太对啦!这就好像走在一条歪路上,看似走得快,实则离正道越来越远啊!就如同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最终不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吗?4. 哎呀呀,“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这简直就是真理呀!这不就跟那有毒的果实一样嘛,看着诱人,吃下去可就惨啦!像那些违法犯罪获取财富的人,能有好下场吗?5. 不义之财带来的富贵,那可不就是过眼云烟嘛!这就好像一阵风,吹过就啥也没了呀!比如那些靠投机取巧成功一时的人,最后不还是原形毕露了嘛。
6. 真的呀,“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这就如同那虚幻的泡影呀!你看有些人为了钱抛弃亲情友情,等有钱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富贵有意义吗?7. 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呀!这就像那建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华丽却根基不稳呀!像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爬到高位的人,随时可能摔下来。
8. 嘿,想想“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不就像那迷惑人的幻术嘛!比如那些为了利益出卖良心的人,他们真的快乐吗?9. 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这简直就是至理名言啊!就好像那没有根的草,风一吹就倒啦!像那些只追求富贵而不择手段的人,最终会幸福吗?10. 哇塞,“不义且富而贵于我如浮云”,这说得太好啦!这不就和那虚假的面具一样嘛,揭开后是那么丑陋!那些靠不正当竞争获取好处的人,不觉得羞愧吗?我的观点结论是:不义之财和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富贵都如浮云般不可靠、不可取,我们应该坚守正道,通过正当的方式去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文】子曰:“富(1)而(2)可 求(3)也;虽执鞭之士⑷ ,吾亦为 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 好【。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通假字:而,通“如”,如果。 (3)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⑷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 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
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 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评析】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
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
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
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
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
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典推 荐
一说“义”,从古到今,一般人理解的就是讲哥们
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也因为千 里走单骑,舍弃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护送嫂夫人过五 关斩六将,投奔当时落魄的结拜兄弟刘备。从而被后世 当作义的化身。那么义的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作 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面多次提到了义, 他怎样看这个义呢?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 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 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 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 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
《圣经》:“用诡 诈之舌求财的,就 是自己取死;所得 之财,乃是吹来吹 去的浮云。”
疏通文意,解读文本
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
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
明确: 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
11月15日晚上,发帖者骑车
经过河北省邢台市中兴西大街和钢
铁路交叉口(辰光超市西南角),闻
到了一股烤红薯的香味,便停下来
挑了一个,然后拿出10元钱给卖红
薯的大哥(看不出他的年 “红薯大哥”一边找零钱一边 说:“你给了我多少 钱?”“?”“10块钱啊”,发帖 者不耐烦地回答。“你再好好看 看”,“红薯大哥”又把发帖者给 他的钱递了回来。发帖者仔细一看, 原来是一张50元的,晚上昏暗路灯 下他当成了10元给了“红薯大哥”。 “该多少钱就收多少钱,咱不能多 要,谁挣钱也不容易。”“红薯大
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许霆,1983年出生,山西翼城县人,高中毕业。2006 年在广州利用ATM机故障取走17.5万元人民币,案发后
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辩 论,成为近年来司法界的著名案例。2007年12月一审, 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2008年2月22日,案件 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2010年7月30日因 表现好假释出狱 。
研讨分析,明确重点章节
一、义和富贵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 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 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 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 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 “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 “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 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 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
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
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
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
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
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
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
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
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两年前,李大哥从外地来到邢台,靠推着车卖烤红薯为生,
熟悉他的市民都称他“红薯大哥”。刚开始,老伴儿说:“你 就别去邢台了,在家种点菜,凑合着过吧。”可李大哥明白, 如果自己不去卖烤红薯挣点钱,一家人的开销就更加艰难,于 是,他坚持来到邢台,做起了小生意。
3【原文】 子曰:“饭(1)疏 【译文】
食饮水,曲(2)肱而(3)枕之, 孔子说:“吃粗粝的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4)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食喝冷水,弯着胳
膊枕着它,其中也有
乐趣啊。干不正当的
事而得来的富贵,对
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
【基础知识】
空的云彩。”
(1)饭,名词作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饭。
(2)曲,形容词作动词,使弯曲。
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3)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4)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曲肱而枕之”意思是说弯着胳膊枕着它。吃粗 粝的食物,喝冷水,弯着胳膊肘作枕头,其中也 充满了欢乐。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如此贫寒如 此简单有什么可乐的呢?这里有一个意思孔子并 没有明确地点出来。对他来说,可乐的并不是贫 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 持践履道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 句,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 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不是说富 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 自己来说毫无价值。总之,按照孔子的观点,贫 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 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 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义的含义是什么?荆轲刺秦王,他为报答燕国太子
丹的知遇之恩,不顾个人安危,前去刺杀秦国的国王赢 政,这是义!水浒好汉鲁智深,为救弱女子,三拳打死 无赖镇关西,这也是义!但从《论语》里面提到的有关 义的词语来看,它的含义并不仅仅就局限在这一方面, 它还有着更深的内涵在里面,那么在孔子的眼中,义究 竟还有什么含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