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 (详细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精品课件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精品课件

选文6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
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姿态要思考是否谦恭;说话 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做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 该向别人询问;气愤的时候,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见到得到某种东西时,要思考 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3.崇仁立德。他坚持“以德立人,崇实务本”。子贡和范蠡都因货殖发财而名扬于世,他 们交往富者,同时也抚恤贫者。
4.义利兼顾。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 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
选文4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文7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 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无可无不可,一切按照义 去做。”
选文8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 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认为义是至高无上的,君
选文5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 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 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像孟公绰 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勇敢,像冉求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 以算是一个完美无缺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 看到利益就想到道义,看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却不忘平生的诺言, (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46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46张PPT)

利 ·义
杨乐源 全球经济不景气,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 的人们也许会更想要走捷径,寻找获利的方法, 而讲“义”,讲诚信,往往被认为是天真可爱。
王尔德说:“世界上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 不到自己想要的物质,另一种是自己想要的物质 得到了。”可见,物质所能带来的满足感总是比 不上一步步登上巴别塔来得充实,行“义”会带 来最本真的快乐。人生太世俗了,就没有什么意
台 湾 国 文 教 材
体悟探究:孔子将道义置于权利之上,对后世影 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试就此谈谈你的感受。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冉有问:“老师帮助卫君吗?” 子贡说:“嗯,我将去问问他。”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子贡)进入孔子的住处,说:“伯夷、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叔”齐,是什么样的人?”
?评析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1.5
5.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一.“义”与“利”
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
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
者之所为。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 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 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 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生活中 有没有这样的这样的例子呢?
2016年,马云年入36亿美元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第三章
【小结】
3.
“义”
“利”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
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 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 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 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这些富贵,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而富且贵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第一章
1【原文】 子曰:“富(1)而可求(2)也; 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 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注释】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 (1)富:指升官发财。 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 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 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朗 读 欣 赏
导入
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 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 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 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经常看到 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 如“利”,比如“君子”,比如“勇”。 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 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
揣度、反诘、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 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 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 省去。例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 诘。)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 期望。)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应 当见义而为。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 也就是说,具有仁义德性的人,必定有勇。勇于什么呢 ? 勇于仁,勇于义。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 因为有些所谓勇者,只是勇于做坏事,为非作歹,或者 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所以孔子强调说:“君子以义 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只是有勇而 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只有把义与勇相融相合,统为一 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
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 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 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 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 他的妻子劝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
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 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 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 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 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 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过 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饭,吃(饭),名作动
选文3
冷水。古将热水、开水称为汤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粗糙的饭
弯着胳膊枕着它。肱, 意动 上臂,泛指胳膊
乐趣
指其代中,那矣。不表修义饰而。 富表且并贵列 ,于对,我对如于 浮云。” 后省“得”
孔子说:“吃粗糙的饭食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中国古代“义”是一种含义广的 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 做的。
一说“义”,从古到今,一般人理解的就 是讲兄弟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
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也因为千里走单骑,
舍弃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护送嫂夫人过五关斩 六将,投奔当时落魄的结拜兄弟刘备。从而被后 世当作义的化身。
那么义的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 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面 多次提到了义,他怎样看这个义呢?
请对10章节进行分类。 本文探讨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
明确: 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8 10则

21-22版: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步步高)

21-22版: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步步高)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释文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

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所弘扬的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治疗社会上一部分人为牟取权势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富而.可求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臧武仲之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如如果②约贫困③智聪明(2)一词多义①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杳无音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②恶⎩⎪⎪⎨⎪⎪⎧ è ⎩⎪⎨⎪⎧ 无恶.不作: 首恶.必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wū⎩⎪⎨⎪⎧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答案 ①诚实/真实、不虚/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指媒人/音讯,消息/听凭,随意 ②罪恶,坏事/做坏事的人/丑,劣/讨厌,憎恨/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疑问副词,哪,怎么(3)古今异义①造次..a 必于是..ba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鲁莽,轻率。

不义而富且贵而的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而的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而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正当的富贵,就不要去享受它。

你想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你没有好的道德品质却又拥有了过多的钱财,不会是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但也有例外,有一些人拥有大量的金钱而又违背道德,这样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

从另一方面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有个人生活奢侈无度,到处炫耀,挥霍浪费,那他将变得越来越穷。

反过来,即使家庭生活拮据,衣衫褴褛,生活简朴,但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意志坚强,身心健康,会更加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将来同样能够过上富足优裕的生活。

【解释】:义:道德、正义。

不符合道义而富贵且显得尊贵。

指贪得无厌者终将自取灭亡。

【出处】:《论语·颜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示例】:对于那些~,名誉扫地的人,必须给以严厉批评,并限期改正。

◎刘少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近义词】:为富不仁【反义词】: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乐善好施、救危扶困【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生活奢侈无度不义而富且贵而,不知其子。

——《孟子·滕文公下》【英文】: become wealthy without virtue。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不义而富且贵而,不知其子。

——《孟子·滕文公下》【近义词】:为富不仁、为富不仁【反义词】: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乐善好施、救危扶困【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生活奢侈无度《孟子·滕文公下》:“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谓贪得无厌者虽富贵亦不足称仁,不能称为富人。

后因以“不义而富且贵而”喻不符合道德而富贵尊荣,不顾其德,则有如浮云。

故前人有诗讽之:“不义富贵不长久,神仙难救愚蠢人。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复思闻见之所不及,实恐圣心之或难,虽所藏丰盈,而不以义而富且贵,非吾徒也。

不义而富且贵(经典)

不义而富且贵(经典)
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和地位是不可靠的,不仅可能面临法律 制裁,还会对个人道德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坚守道德底线
在追求财富和成功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守道德底线,遵循社会公德 和法律法规,保持正直和诚信。
重视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虽然重要,但精神财富同样不可忽视。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 平静和满足,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法律制度的完善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01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义之财的法律责任,对违法
者进行严厉的惩罚。
执法必严
02
确保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对违法者进行公正的审判和惩罚,
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完善监督机制
03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
法律的公正实施。
社会监督与舆论压力
裁和刑事责任。
03 历史上的不义而富且过暴力和权谋,统一六国,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国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但他 的统治手段和政策也备受争议。
汉武帝
在位期间,通过推行儒学、强化法制 和打击豪门贵族等手段,实现了国家 繁荣和强盛,但他的政策也引发了一 些社会矛盾和动荡。
感谢您的观看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道德规范,也违 反了法律法规,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
社会影响与后果
不义而富且贵的行为会对社会造 成负面影响,破坏社会公平和正
义,降低社会信任度。
这种行为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和不合理的分配,加剧社会贫富
分化。
不义而富且贵的行为也会对个人 造成负面影响,如名誉受损、心 理压力等,甚至可能导致法律制
阻碍社会发展
不义之财往往用于非法目 的或非生产性消费,不利 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 力的提高。

论语 不义富且贵的句子

论语 不义富且贵的句子

论语不义富且贵的句子
《论语》中有一句话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出自《里仁》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和地位,那对我来说就如同空中的浮云一般,毫无价值,转瞬即逝。

孔子十分重视做人的道德操守,他认为财富和地位如果是通过不义的方式得来,那就失去了它们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因为不义的手段必然会伤害别人的利益,违背了仁爱之道。

只有通过正当合理的途径获得财富和地位,才能真正享有名誉和尊重。

否则,虽然暂时富贵一时,但终将被唾弃和遗忘。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待金钱地位的态度,即重视内在的道德修养,而不是外在的富贵体面。

正所谓"德之不修,富贵亦可怀",只有先修身正己,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富足和尊严。

这种朴素的人生智慧,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3、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
4、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二、古今异义
1、子路问成人“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
2、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古义:平民
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君子”古义:在位者
三、特殊句式
2、以告者过之省略句
3、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宾语前置句
5、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判断句
四、重点实词
1、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糙的饭
2、造次必于是造次:慌忙,仓促
3、恶乎成名?恶:疑问代词,哪里,何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即使
5、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的
6、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修饰。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紧靠
8、闻义不能徙徙:迁移,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