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声学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附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附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声学实验1.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低),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填变大\变小),听其响度(填变大\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用一片钢锯条可以进行很多实验,例如:(1)实验一: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如图甲: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用相同的力度滑动两次,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如果反映在乙图的声波图像中,这两次的图像应该是哪两幅图?。

(2)实验二: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再用力拨动锯条,这两次听到的声音的不同3.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1)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的关系.(2)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4.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5.在学习吉演奏过程中,小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1.02C 铜100 0.76D 尼龙100(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6.苏华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由此她对老师讲过的“蜜蜂发声是双翅不断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为了弄清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苏华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声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声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三个特征、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2.知识点:(要求熟读,熟记)(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有振动一定有声音,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而有物体振动却不一定能听到声音.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3.声音的传播:在介质中以波动的形式向四周传播.①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物体振动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②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③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④传播快慢——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做声速.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是不同的.B.同种介质中,声速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声速越大.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关系:V固体>V液体>V气体⑤传播距离:S(距离)=V声t 回声测距:d=S/2=V声t/2⑥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有声源. B.有传播的介质. C.引起人耳鼓膜振动产生听觉(二)声音的三个特征——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1.响度:①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俗称音量或声量.②影响响度的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A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C.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③波形图中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④响度的计量:单位:分贝符号dB. 人耳能感觉到的最弱声音的强度为0dB,这是听听觉下限. 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dB——40dB;2.音调:①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HZ②影响音调的因素——声源的振动频率. 声源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源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③波形图中音调的关系: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则频率高,音调高.④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弦越细、弦越短、弦越紧则音调越高.3.音色:①定义: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称为音品.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②影响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决定.③波形图中音色的关系:不同的音色波形图不同4.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辨别:①“回音壁”与“三音石”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②用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③用音调可以检查器件的破损.(三)噪声的区分以及控制和减弱方法:1.噪声的标准:①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2.噪声的控制和减弱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其中最根本的环节是——在声源处控制和减弱噪声.④一般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消声、吸声、隔声.(四)听不到的声音及其应用——超声和次声1.超声及其应用:①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②特性:(1)方向性好(2穿透能力强(3)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③超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A.超声定位(声纳)、医学诊断(显影成像)、超声测距离、测速度,工业检测. B.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超声医疗(碎结石)、超声波清洗、焊接等.2.次声及其利用:①定义: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②特性:(1)容易绕过障碍物(2)传得很远(3)无孔不入③次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次声定位可以确定火箭发射和落地的位置.利用次声可以监测核试验的爆炸时间、地点、强度以及方式等.利用“水母耳”的次声预报仪可以预报火山、海啸、台风、地震活动等.(五)利用身边器材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压钢尺,尺振动发声.2.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发声音调不同.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用不同的力敲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可能传声)—塞住耳朵,牙咬住尺敲尺可以听到声音.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C.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频率决定D.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放松琴弦B.拉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D.换些粗弦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音调较低D.响度较小5.家庭中的VCD将声音信号输给“功放”——“功率放大器”,带动音箱发出美妙的声音,则功放的作用是()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6.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7.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的可能是()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8.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多少.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越多冷却得越慢?9.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声学复习及答案

中考物理声学复习及答案

.中考物理声学专题复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8小题,从第1小题到第18小题每题1.0分小计18.0分;共计18.0分。

1、因为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所以一切振动物体都在发声. ( )2、只要物体发生振动,都可以使人听到声音.()3、声音传到松软的物体上时,很难产生回声.()4、只要有振动,一定有声音.()5、频率越大, 音调越低. ( )6、频率越小, 响度越小 ( )7、对同一根音叉, 用锤重敲音叉比轻敲音叉发出的音调高 ( )8、蜜蜂和蝴蝶飞行时, 翅膀都在振动, 人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却听不到蝴蝶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小.( )9、音调不一样,响度就要变化.()10、各种声音的音调都是相同的.()11、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 )12、判断正误:音调是由声源振动快慢决定的, 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 )13、各种乐器在合奏中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一样.()14、人们用分贝来计量噪声强弱的等级. ( )15、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 )16、70分贝以上会干拢谈话, 影响工作效率.( )17、音调决定于振动的频率不同.()18、声音的大小决定于音调的高低.()二、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从第19小题到第24小题每题1.0分小计6.0分;从第25小题到第68小题每题2.0分小计88.0分;共计94.0分。

19、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20、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秒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21、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 就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22、人们能分辨出胡琴、钢琴、笛子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2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24、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 如果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 那么, 他开始计=340米/秒).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的时间晚________秒(V声A.0.3B.3.0C.30D.30025、用小提琴、钢琴、长笛、二胡分别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完全可以分辨出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因为这几种乐器有[ ]A.不同的音调 B.不同的音色 C.不同的响度 D.不同的人弹奏26、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0dB就是没有声音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C.特种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27、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你往往能根据说话声就可以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振幅B.频率 C.响度 D.音色28、大型剧场的四壁和屋顶往往用蜂窝状材料来装饰,使其表面凸凹不平,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反射,吸收声波B.增大声音的响度C.只是为了装饰,使其美观D.增强声波的反射29、我们去医院看望病人,说话时要“低声细语”.这里的“低”是指[ ] A.说话音调低一些B说话响度小一些C说话语速慢一些D说话频率慢一些30、人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教室的墙壁反射回来的声音互相抵消B.声音从教室的门窗处传播出去了C.教室的空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来D.教室的空间太小,没有产生回声31、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声源B.有物体 C.发声体在振动D.有传声介质32、演奏各种乐器时,人们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这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D.以上三个因素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听声音是靠耳朵接收空气中的声波B.声波只能通过液体和空气传播,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声音遇障碍物反射回来时,传播的速度会减慢D.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传播的速度减小34、演唱会上,女高音引吭高歌一首歌曲,其两“高”的意思分别指[ ]A响度大、音调高B.音色好、音调高C.音调高、音色好D.音调高、响度大35、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不可能的是[ ] A.物体振幅太小 B.物体振动太快 C.物体离人太远 D.空气不能传声36、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 ]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频率,听得更清楚C.减少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增大D.减少声音分散,使各处响度都增大37、声音的响度[ ]A.只决定于声源的振幅B.只决定于离声源的距离C.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离声原的距离D.只决定于声源的频率38、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A.屋子里的噪声比室外小B.屋子里有墙壁、地面、天花板反射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了C.屋子里讲话精力集中D.声音在室内比在旷野里传播得快39、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音调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41、在一些偏远山村,通讯设备还比较落后,村干部为了向村民快速发出各项通知,往往用一种金属薄片制成的喇叭喊话,这样做的目的是[ ]A.提高音调B.减少声音的分散C.改变音色D.三种目的都有4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D.声速43、下面是关于声音的说法,其中指音调的是[ ]A.听不见,音量提高些B.能把声音放大些吗C.你的声音好宏亮啊D.她的声音尖细刺耳44、我们平时所说的“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45、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46、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减弱回声C.增强响声D.改变声音的频率47、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声带振动的[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C.频率低,振幅大D.频率高,振幅小48、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是否悦耳动听D.这种判断方法不合理49、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和无线电波一样在真空中也能传播B.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D.电话中的声音是靠导线的振动来传播的50、在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响度、声速的实验中,小明等四位同学的结论如下,则其中正确的是[ ]A.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传播速度越大B.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声音传播越远C.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越大D.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声速不受影响51、能使人听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状态和环境中的振动B.在封闭的真空容器内振源的振动C.通过介质传播的在人的感觉范围内的振动D.只要有振动的声源就可以52、在语音室中为了保证良好的收听效果,一般采用某些特殊材料装贴在室内墙壁上,这种材料的特殊性就在于[ ]A.特别美观,适合语音室B.颜色使人赏心悦目C.有吸音、消音的功能D.适合于墙面粘贴53、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反射B.增强声波反射C.增加声音响度D.仅是为了装饰54、声音的音调越高,则[ ]A.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声音的频率一定都越大B.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声音的频率一定都越小C.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一定越大D.声音的频率一定越大55、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声的传播途径问题时,用细棒轻轻敲打盛有水和金鱼的玻璃鱼缸,金鱼立即受惊四散,下列能正确分析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鱼缸→水→鱼D.水→鱼56、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使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57、下面情况中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A.燃放鞭炮时的震耳欲聋的声音B.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C.织布机的声音D.飞机发动机的声音58、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A.快B.慢C.一样快59、声音从水中发出,再经空气传入人耳,在此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响度B.音调 C.音色 D.不能判断6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戏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的小鸟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61、把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抽出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人们听到闹钟走动的“嘀嗒”声[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不发生变化 D.忽高忽低62、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形,这里的“高”、“低”实际是指[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都有可能63、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每秒20到20000次B.每秒15到50000次C.每秒60到65000次D.每秒85到1100次64、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A.声音已传向远方B.锣面停止了振动C.锣面的振幅减小D.锣的声调变低65、大剧场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是为了装饰66、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 A.空气B.手指 C.琴弦 D.弦柱67、放在钟罩内的闹钟,钟锤不断地敲打着铃盖,但却听不到铃声,这是因为[ ]A.闹钟停了B.没有发声物体C.罩内没有空气D.钟罩挡住了声音68、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识,它表示的意思是[ ]A.此处有车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0小题,从第69小题到第93小题每题1.0分小计25.0分;从第94小题到第109小题每题2.0分小计32.0分;从第110小题到第113小题每题3.0分小计12.0分;从第114小题到第117小题每题4.0分小计16.0分;第118小题为5.0分;共计90.0分。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练》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练》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学专练》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训练训练题01【2023·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人眼对观察到的景物有暂时的“记忆”,在外界景物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 左右,这种特征叫视觉暂留.例如在一张白色卡片纸的正、反面分别画上鸟笼和鸟,让卡片纸快速旋转,当正、反两面交替出现在眼前的时间间隔在0.1s 之内时,人眼就能看到鸟在笼中的现象(图甲)。

一些城市地铁行驶在某些区间时,乘客能看到窗外出现清晰的动态广告,往往也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

某段地铁内隧道广告的制作方法如下:在隧道侧壁与车窗相同高度处,沿运行方向每经过距离d ,安装一块大小相同的广告灯箱,如图乙。

灯箱采用频闪方式实现亮、暗交替,且工作时各灯箱亮、暗同步变化(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以0.1s 计算)。

(1)要实现时长15s 的广告效果,至少需要安装 块广告灯箱;(2)灯箱安装好后,调节灯箱发光频率f ,控制地铁速度v ,当它们满足下述哪种情况时,乘客能看到流畅稳定的广告画面?答: 。

A .5Hz f =,且v df =B .10Hz f =,且12v df = C .20Hz f =,且v df =D .30Hz f =,且3v df =(3)座位上乘客发现正常显示的广告画面突然向地铁前进方向缓慢移动,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训练题02【2023·云南·中考真题】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万米级海试。

潜水器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系统,声学系统由母船部分和潜水器本体部分组成,为“奋斗者”号实现了水声通信、精细探测和定位导航。

水声通信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

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也无法通过一根连接母船的线缆来进行通信。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声学》实验题(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声学》实验题(附答案)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声学》实验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声现象的一些实验现象。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并让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而产生的;而且他还发现__________(选填“轻敲”或“重敲”)会使乒乓球被弹开近一些,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 ____有关;(2)小明又去敲击同一个音叉,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敲击时的两幅声波图,如图乙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次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不同,由此可知声音这个特性与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3)小明用大小相同的力去敲击完全相同的钢音叉和塑料音叉时,发现两个音叉的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是不相同的;(4)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

下列控制噪声方法与小明这一举措相同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B.射击运动员戴上耳罩C.公路旁安装“隔音板”2.如图所示是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中的实验,小明用这个实验装置可以做很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请你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硬泡沫小球,如图甲所示,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是由__ ____产生的;(2)通过橡皮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甲所示,比较两次小球的运动情况,这是探究声音______与______的关系;(3)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再将另一个完全相同音叉靠近这个音叉但不接触,如图乙所示。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声学ppt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声学ppt课件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5.(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9
6.(10•荆门)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 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的声音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杂草
8
3.(13绥化)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

病4C..(利13用广超东声)波从除物去理人学体的内角的度结对石以下成D.语医进生行用解听释诊,器正诊确断(的疾是)
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一 声学
1
类型诠释 类型诠释
声学部分的知识较为基础,也是河南中考的高 频考点,主要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占2分。 考查的知识点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 噪声的控制等方面.多在选择题中以声学综合题的 形式考查.
2
3
知识点详解
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

2024年中考初三物理总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2024年中考初三物理总复习-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声现象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受。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媒质的存在来传播,而且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以下是2024年中考初三物理总复习中常见的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一、声波的特性:1.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媒质的存在传播。

2.声波是纵波,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

3.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二、声音、噪声及声强的概念:1.声音是指由振动物体引起的机械波,能够让人听到的声波。

2.噪声是指不规则的声波,通常由环境中的各种声音混合而成,常常造成人们的不适。

3.声强是声音强弱的度量,单位是分贝(dB)。

三、声音的特性:1.音高: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2.音量:由声音的声强决定,声强越大,音量越大。

3.音色:由声音的谐波结构决定,不同乐器或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声音在媒质中的传播:1.声波传播需要媒质的存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固体中声波传播速度较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在同一种媒质中,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五、声音的吸收、传播和反射:1.声音在媒质中传播时会逐渐衰减,被媒质吸收。

2.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经过反射后改变传播方向。

3.人们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实现声波的传播和接收,如声纳、超声波检测等。

六、共振现象:1.共振是指在其中一固定频率下,受迫振动系统振幅达到最大值的现象。

2.共振现象在声学、力学、光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共鸣箱、共振仪器等。

七、听觉和声音保护:1.人类的听觉范围大约在20Hz至20kHz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我们无法听到。

2.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对听觉器官产生损害,所以需要保护听觉。

【习题】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2.介质对声音的传播有什么影响?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当温度升高到20°C时,声音的传播速度变为多少?4.什么叫做共振现象?5.如何保护听觉不受到噪声的损害?以上就是2024年中考初三物理总复习中常见的声现象知识点及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声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1.AA.传播声音的物质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的响度2.声纹锁能辨别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2.A 。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3、能区分男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依据是 3.CA、响度 B.音色 C.频率 D.振幅4.学生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4.A。

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振幅5.成语“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的5.A。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好D.频率高6.“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6.B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7.敲音叉时,先轻轻敲,后用力敲,两次发出的声音7.B。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8.吹笛子表演中,演奏者不断用手指分别开闭6个音孔,这样是为了改变笛声的8.B。

A.音色B.音调C.音量D.响度9.机动车鸣号所产生的声污染,其主要原因在于鸣号声的9.A。

A.响度B.音调C.音色D.时间10.吉他是一种弦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主要改变声音的10.A。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11.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B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13、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C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14.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B)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学在播音”.那么,小丽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C)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7.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1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1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D)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20.襄阳泰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ViKi“智能手机,出口到南美、南亚和非洲市场.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D)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2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环保部门在一些主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是为了减弱噪声C.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2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2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A.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B.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C.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340m/s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播能量C.“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27.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位置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31、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33.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C.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m/sD.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3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3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 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36.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37.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A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38.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A)A . 响度B . 音调C . 音色D .速度 39.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B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40.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A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速度41.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B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42.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问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C )A .音调变高B .音调变低C .响度变大D .响度变小43.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B )44.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B )A .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 .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 .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 .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45.下列实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B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 .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A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B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C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D46、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二、填空题1、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2.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3.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振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4、哈夏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台下观众处的.5.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6.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 拆掉了口琴外壳, 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10所示)。

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

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响度7.小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_______振动;产生的,他抬起不同的手指,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使笛声的_______音调.发生变化.8.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

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答案】超声波9.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s,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解析】(1)因为管长s=8.5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 1===0.025s ;(2)声音在铁中的传播时间:==铁v s t 2s sm m 0016.0/52005.8≈. 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s s s t t t 0234.00016.0025.021=-=-=∆<0.1s ,故人的耳朵不能区别这两次声音,只能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

故答案为:0.025;两。

三、实验题1.图14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而产生的。

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

【答案】振动、大象【解析】试题分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是由发声部位的振动产生的;由图示可知,只有大象能最先感觉到地震波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