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述生手法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崔述生教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推拿治疗专家,他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技术。

他所提出的“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崔教授的治疗经验和技术要点,希望能为正在饱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困扰的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障碍等症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年龄、生活方式、体重、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但往往效果有限或者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崔述生教授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全新的中医推拿疗法,主要包括“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和“软伤洗剂”熏熥治疗。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崔述生教授提出的“膝部八法”推拿手法是一种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特殊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拉、滚、搓、按、拍等八种手法,通过按摩膝关节周围的经络、穴位,以及局部软组织和韧带,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达到减轻疼痛、消肿、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

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崔教授曾经在多家医院传授过这一手法,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受益匪浅。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手法需要综合运用膝关节的解剖学知识、经络学、穴位学等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因此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功底。

二、“软伤洗剂”熏熥治疗崔述生教授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还会配合使用“软伤洗剂”进行熏熥治疗。

所谓“软伤洗剂”是一种由中草药提炼而成的外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炎疾病。

崔述生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经验总结

崔述生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经验总结
肌 性斜 颈 的经验 整理 如 下 。 1 病 因病机
中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中的 “ 筋 ”包含 了现代 医学 中 的肌 肉、筋
由于 患儿在 母 体 中胎 位 不正 、产程 损 伤及 喂养 、睡 姿
性 斜 颈 。笔 者有 幸 师从 崔老 多 年, 现 将 崔老 治 疗 小儿 膜 、 韧 带等软 组 织 。 小儿 肌性 斜颈 病位 在胸 锁乳 突肌 , 不 当等 导致 胸 锁 乳 突肌 部位 血 行 不 畅 , 瘀 血 阻滞 , 脉
小儿 斜颈 的原 因很 多 , 其 中肌 性斜 颈 的发 病 率最 络 不通, 从而致 使经 筋 结聚 。崔 老认 为,“ 筋 结 ”即为 高 。本病 多于 出生 后 2周左 右 出现, 主 要表 现为 头 部 本病 的根 本所 在 , 唯有 将 “ 筋结 ”松解 , 才 能恢 复胸 锁
活 动受 限, 经 常偏 向 患侧 , 可 于胸 锁 乳 突 肌 中 下 段触 乳 突肌 的力 学特性 , 重 新发挥 其 “ 束骨 ”的作 用 。 及无 痛 的梭 形硬 结 , 大小约 1 ~2 c m , 多 发而 不 连续 , 部分 患儿 的颈 部肿 块和 颜面 不对 称可 持续 1年 以上 , 临床 表 现, 本 病可 归属 中医 “ 筋 结 ”“ 筋 挛 ”范畴 。
患 儿 仰 卧, 医 者 一 手 托住 患 儿 后枕 部 , 另 一 只手
性斜 颈及 其他 耳 源性 、神 经源 性斜 颈等 。推 拿治疗 肌 扶住 患 儿 下颌 , 稍 用 力 向健 侧 缓 慢 牵 拉 患儿 颈 部 , 使
临床上 , 崔老 常将 拨 筋法 作 为 治疗 本病 的关键 手
法 。拨筋法 作 用 的层 次 在于肌 肉、筋膜 、肌 腱 、韧带 作 如 下 :忠儿仰 卧 位, 医者坐 于 患儿头 部前 方, 以拇 指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崔述生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法在中医界广受赞誉。

他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手法,称之为“膝部八法”。

结合其独特的推拿手法和“软伤洗剂”熏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为您撷取崔述生教授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的经验精华,供大家参考。

一、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骨质增生、软骨磨损和关节面纤维软骨及关节囊的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关节疾病。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看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膝关节失血不足、经脉瘀阻、气血不足以及肾虚化骨所致。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要从全面调理气血,通利经脉,激活肾阳,扶正祛邪等方面入手,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软骨修复,舒筋活络,增强抗炎抗酸痛的作用。

二、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崔述生教授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推拿手法,称之为“膝部八法”。

这八法分别是按摩、揉捏、捏拿、点按、推拿、拍打、拨叩和转动,在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通过调理气血、活络经脉、舒筋活血等手法,能够显著地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症状,提高关节功能。

1. 按摩:使用手掌的掌面对局部膝关节进行按摩,使局部产生温热感,促进血液循环,对缓解关节疼痛具有显著效果。

2. 揉捏:用手掌揉动局部膝关节,既可以活络筋骨,促进气血畅通,又可以调整局部关节组织,对改善疼痛和肿胀有好处。

3. 捏拿:通过用手指捏拿关节周围肌肉和筋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活络经脉,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4. 点按:以手指按压局部穴位,可以调整人体气血,通利经脉,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5. 推拿:用手部对局部膝关节进行推拿,着力于活络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功能。

6. 拍打:采用双手拍打膝部周围肌肉,活络经脉,调整气血,对缓解骨性关节炎的症状有积极作用。

崔松运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经验

崔松运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经验

崔松运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经验失眠伴抑郁焦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在夜间难以入眠,白天则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中医中,失眠伴抑郁焦虑多归于心脾虚弱。

因此,崔松运在治疗该疾病时多采用灵景方,该方具有调理心脾、平衡气血、镇静安神的功效,以达到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的目的。

具体方剂如下:主方:灵景合剂组成:黄柏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煨干姜4片、大枣6枚、人参3克配伍特点:黄柏和白术同归心脾经,有清热解暑、健脾和胃的功效,对于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利湿、清热安神的功效,可改善因脾虚引起的身体疲乏,同时也可以舒缓焦虑情绪;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大枣则具有调节脾胃、安神补血的效果;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神清的作用,能够改善因脾气血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和乏力等症状。

辅方:姜枣茶组成:干姜片6克、大枣4枚配伍特点: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大枣则具有调节脾胃、安神补血的效果,二者组合可起到益脾温胃、调和气血的作用,改善因脾胃虚弱而引起的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使用方法:灵景合剂:每次3克,水煎服,每晚睡前服用。

姜枣茶:将姜片和大枣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冲泡,每日可饮用2-3次,可在晚餐后饮用。

总结:崔松运采用灵景方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的经验,其特点在于辨证施治,从调理心脾入手进行治疗,达到平衡气血、舒缓情绪、安神助眠的目标。

对于失眠伴抑郁焦虑的患者,该方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广泛应用。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

崔述生教授“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撷菁崔述生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中医推拿专家,他在推拿手法和治疗经验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他创立了一套“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并结合自己研发的“软伤洗剂”熏熥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备受患者信赖和好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崔述生教授的这一治疗经验。

一、膝部八法推拿手法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崔述生教授针对这一疾病,结合中医推拿理论和临床实践,创立了一套“膝部八法”推拿手法,包括捺、推、揉、顶、转、扭、拿、拨八种手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

这套手法主要是通过对膝关节周围的筋、骨、经络、穴位等进行针对性的推拿按摩,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达到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二、软伤洗剂熏熥疗法崔述生教授研发的“软伤洗剂”主要由一些中草药提取制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过程中,他通过配合“软伤洗剂”进行熏熥疗法。

熏熥疗法是一种将药物熏蒸熏入患部的治疗方法,可以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到膝关节周围的组织和关节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患部的康复和恢复。

三、配合推拿与熏熥的治疗效果崔述生教授采用“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疗法,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有效疏通膝关节周围的经络,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感;而通过“软伤洗剂”熏熥疗法,可以让药物直接渗透到膝关节周围的组织中,起到更直接、更有效的治疗作用。

两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互相增强疗效,还可以达到协同治疗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四、成功案例分享在崔述生教授的临床实践中,有很多患者通过他的“膝部八法”推拿手法配合“软伤洗剂”熏熥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推拿结合叩刺督脉及膀胱经治疗亚急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推拿结合叩刺督脉及膀胱经治疗亚急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推拿结合叩刺督脉及膀胱经治疗亚急性失眠的临床观察肖永杰; 丁洪磊; 刘震; 崔述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9(014)020【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推拿; 叩刺; 亚急性失眠; 临床观察【作者】肖永杰; 丁洪磊; 刘震; 崔述生【作者单位】101400 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推拿科; 100073 北京电力医院中医骨伤科; 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的质和(或)量不满意, 白天的社会功能受到影响的主观感受[1]。

祖国医学理论中, 失眠又称为不寐, 认为其原因多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一般指入睡困难或无法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睡眠状态, 临床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甚至是彻夜难眠, 影响白天的精神及精力, 对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不利影响[2, 3]。

失眠根据病程通常分为急性失眠、亚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

临床目前主要的干预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中医治疗几大类。

其中中医推拿、针灸疗法, 因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无药物副作用等优势, 已被广泛地应用。

本研究即针对亚急性失眠患者接受推拿结合叩刺督脉及膀胱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以其有能提供有效临床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推拿科接诊的80例亚急性失眠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40例。

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21~64岁, 平均年龄(43.94±6.69)岁;平均病程(39.07±5.13)d。

治疗组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44.05±6.69)岁;平均病程(40.83±4.90)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版)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4]:存在下列症状之一:①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障碍, 早醒, 睡眠的质量下降, 晨醒后无恢复感;②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出现上述症状;③患者主诉至少下列一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全身不适, 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或)社交的能力下降, 情绪易波动或易激惹,日间思, 兴趣、精力减退, 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晕、头痛, 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 对于睡眠过度关注。

崔述生教授通经推法应用探析

崔述生教授通经推法应用探析

㊃名医心鉴㊃基金项目:2022年度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发2022⁃4⁃7016)作者单位:100009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推拿科(卢国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贾安琪㊁杨欣玥);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康复医学科(周可林);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余宗贤)作者简介:卢国明(1984-),本科,副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针灸推拿㊂E⁃mail:lgm.82@通信作者:余宗贤(1984-),本科,副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中医全科㊁针灸推拿㊂E⁃mail:yuzongxian2006@崔述生教授通经推法应用探析卢国明 贾安琪 杨欣玥 周可林 余宗贤【摘要】 崔氏通经推法是崔述生教授在传承卢英华㊁马在山等推拿㊁骨伤名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50余年的经验,总结归纳出来的特色推拿手法㊂通经推法以通行经络为纲,以脏腑辨证为本,以调和阴阳为法,施术于皮部,循经而行,通督以补阳,通任以培元,将推法演化为补推法和泻推法,利用经络理论和手法补泻调和脏腑㊁经络的气血㊁阴阳㊁虚实㊂通经推法的手法操作要求以柔为主㊁深透渗透㊂崔述生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将脏腑辨证和伤科辨证的思路相结合,提出经筋并重㊁形神同调的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推法的临床应用范围㊂崔氏通经推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伤科疾病㊁胃肠疾病㊁情志疾病㊁妇科疾病㊁儿科疾病等多病种的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㊂【关键词】 崔述生; 通经推法; 临床应用; 经筋并重; 形神同调; 补泻调和【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3.013 推法是中医推拿最常用㊁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推拿治疗㊁推拿学科都是以其命名,而且在‘医宗金鉴㊃正骨心法要旨“中就将基本手法归纳为 摸㊁接㊁端㊁提㊁按㊁摩㊁推㊁拿”的 正骨八法”,足见推法在中医骨科㊁推拿的众多治疗手法中的地位和作用㊂崔述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六㊁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第四㊁第五㊁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㊁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㊂崔述生教授师从卢英华㊁马在山等京城推拿㊁骨科名医名家,在传承前辈们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将推拿手法广泛应用于骨伤科㊁脏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尤其推崇推法在临床中的使用,认为推法具有通经活络㊁祛邪扶正的作用㊂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与总结,崔述生教授在中医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完善了推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 通经推法”的特色手法㊂他将中医脏腑辨证的理论与推拿手法的补泻相结合,根据推法的操作方法不同,将推法分为补推法和泻推法,针对疾病的虚实不同在不同的部位施用不同的推法,从而达到经筋并重㊁形神同调㊁补泻调和的治疗作用㊂1 通经推法的手法特色通经推法是以中医经络体系为理论基础,将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经脉㊁奇经八脉㊁十五络脉以及经筋㊁皮部等理论融合于推法的使用中㊂崔述生教授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提出通经推法以通行经络为纲,以脏腑辨证为本,施术于皮部,循经而行,从而显效于五脏六腑㊁四肢百骸㊂1.1 以通行任督为纲通经推法以通行任㊁督二脉为基础,通过调和任㊁督二脉以调节十二经脉的经气,在此基础上带动全身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推动一身气血的运行㊂1.1.1 通督以调阳 督脉纵行于人体的背面,为阳脉之海,能够总督手足阳经的经脉调畅,调节手足阳经的气血运行,具有振奋人体阳气的作用㊂‘黄帝内经“记载 阳气者,若天与日”,足见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并指出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指明了只有机体阳气充足,督脉气机通畅,脏腑功能才会协调㊁精神得养,从而达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1]㊂同时,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津行,推法刺激督脉能激发阳气的运行,从而能够通行经脉,带动气血㊁津液的运行,以濡养脏腑经络㊁四肢百骸,促进气机的运化㊁脏腑功能的恢复㊂1.1.2 通任以培元 任脉纵行于人体的身前,为阴脉之海,能够总督手足阴经的经脉调畅,调节手足阴经的气血运行,具有培补人体元气的作用㊂通任脉主要是以刺激神阙穴及其下的关元穴为主㊂神阙穴自古以来被医家认为是人体之根本,被称为 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㊂‘针灸穴名解“对神阙穴的记载为 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紧接近大小两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谓神也,因此而得名神阙”,指出了神阙作为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汇聚之所㊂神阙穴与十二经脉㊁奇经八脉㊁五脏六腑都有密切的关系㊂‘难经㊃八难“指出 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㊂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㊂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㊂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说明脐下的元气是十二经之根本㊂刺激神阙穴㊁关元穴能够促使脐下先天之元气运行全身,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濡养五脏六腑㊁四肢百骸㊁筋骨关节,对于缓解筋肉拘挛疼痛,恢复脏腑㊁经络的正常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㊂任脉与督脉相通,‘针灸大成“记载 督任原是通真路”,任㊁督二脉作为人体气血阴阳运行的主要通路,通调任㊁督二脉可以调畅全身经络,促进周身气血的运行㊂1.2 以脏腑辨证为本在内科㊁妇科㊁儿科等脏腑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崔述生教授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与经络相对应的理论基础,提出在临床使用推法以脏腑辨证为本㊂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主要以经络补泻推法为主,通过脏腑辨证,诊断出患者的脏腑气血㊁阴阳的虚实盛衰情况,从而决定推法的施术方法㊂崔述生教授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以阴阳虚实为本,根据脏腑虚实盛衰调节推法的施术方法,是遵循中医推拿学科理㊁法㊁方㊁术辨证施治原则的一种体现㊂如果患者辨证以脏腑虚证为主,根据‘灵枢㊃终始“中记载的 泻者迎之,补者随之”原则,以轻柔的手法㊁缓慢㊁长时间㊁顺着经脉循行方法推脏腑对应的经脉,从而补其不足,并配合五行补泻中的 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利用推法补其 母经”以佐之;如果患者辨证以脏腑实证为主,则以重手法㊁迅速㊁短时间㊁迎着经脉循行方法推脏腑对应的经脉,从而泻其有余,并配合五行补泻中的 实则泻其子”原则,利用推法泻其 子经”以辅之㊂崔述生教授通过脏腑辨证诊断脏腑的虚实情况,采用推法的补泻手法治之,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皮部,对应到相应的经络,从而起到调节经络气血阴阳的作用,促进经气的运行以 内溉脏腑,外濡腠理”,通过对经气的调节起到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㊂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对于伤科疾病,主要在疼痛的局部施用推法,从而起到舒筋㊁理筋㊁整复的作用,同时推法能够行气活血㊁疏经通络,从而实现骨正筋柔㊁通则不痛㊂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记载: 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㊂”此外,‘灵枢㊃经筋“中提出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素问㊃生气通天论篇“也对经筋病有所论述: 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明确将经筋并分为筋急和筋痿,并提出了寒证会导致筋急,热证会导致筋痿的观点㊂崔述生教授基于此在治疗伤科疾病过程中,除了局部的推法舒筋之外还会根据患者阴阳虚实的情况针对性的利用推法刺激任㊁督二脉和足厥阴肝经㊁足少阴肾经,以调和体内的阴阳寒热的虚实情况,从而促进伤科疾病的恢复㊂2 通经推法的手法操作要点现代高校推拿手法教材中所记载的推法操作主要是医者以掌根㊁拇指等部位紧贴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㊂崔述生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法的手法操作要以柔为主㊁深透渗透㊁因人而异㊂2.1 以柔为主㊁深透渗透张景岳认为在临床中需要以柔性的手法治疗疾病,如‘类经“中载有 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 用若辈者,不可不为知慎”,指明了推拿手法的使用切勿盲目用以刚强手法,否则容易引起疾病的加深[2⁃3]㊂崔述生教授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手法柔和㊁深透是推法治疗疾病的关键㊂柔和是指轻柔巧透之力, 柔”并不代表 轻”,不是指手法的力量弱,柔和与深透并不矛盾,相反柔和是深透的基础合前提㊂柔和是指通过均匀㊁规律的手法操作,将手法的技巧性与手法的力度完美结合,以最终达到深透的目的,崔述生教授强调在推法的施术过程中要 柔中带刚,刚柔相济”,从而才能通过刺激皮部起到调节经脉㊁调和脏腑的深透㊁渗透的作用和效果㊂这就要求医者在施术过程中腕㊁肘㊁肩关节都应该处于放松状态,发力的部位应该是医者的腰部或者足底㊂医者直接接触患者身体的掌根㊁大鱼际㊁拇指等部位不能直接对患者体表施加压力,因为压力不等同于渗透力,如果医者通过腕㊁肘㊁肩关节的肌肉发力,作用力集中于患者表皮,而并没有渗透到患者皮下,从而达不到刺激皮部的作用㊂崔述生教授认为推法作用疗效一方面来自于推法对于皮部㊁经脉㊁脏腑的调节作用,通过疏通经脉㊁调和经气㊁行气活血起到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在于透热的作用,而这一治疗作用的关键在于热量的渗透㊂推法能否渗透全在于医者的手法是否能够做到刚柔相济,要做到 柔而不浮,重而不滞”,既能顺畅的循经推行,又能带动皮下组织的运动,通过摩擦产生透热的作用㊂‘医宗金鉴“指出: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㊂”崔述生教授据此提出手法操作时要以意领气,劲从内发,要做到推法透热的效果,不仅要求手法的操作标准,更要求推拿医师练习功法,通过对功法的练习可以增强医生在循经推行的过程中气的传导和运行,从而增强临床治疗的疗效[4]㊂2.2 因人而异崔述生教授强调在推法治疗过程中的手法要因人而异㊁因部位而异㊂如果是老年患者的慢性病,考虑到患者的骨质情况㊁身体状况,宜采用轻手法,缓慢柔和的刺激;如果是年轻患者的急性病,可以采用重手法,迅速柔和的刺激㊂对于腹部㊁背部㊁大腿后侧等肌肉丰厚㊁宽阔的部位,使用推法时可以采用掌根推㊁全掌推等大面积㊁重手法刺激;对于颈部㊁额部㊁前臂部等肌肉薄弱㊁狭窄的部位,使用推法时宜采用拇指推等小面积㊁轻手法刺激㊂3 崔述生教授通经推法的学术特色崔述生教授突破了传统推拿手法多局限于局部治疗㊁伤科治疗的缺陷,通经推法从阴阳的角度出发,体现了‘黄帝内经“中 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经络 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连接内外作用,突出了任㊁督二脉总调人体十二经脉以调治五脏六腑气血阴阳㊁进而能够调神的特点㊂崔述生教授在通经推法中蕴含了经筋并重㊁形神同调的学术思想㊂3.1 经筋并重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将通经推法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和内科㊁妇科㊁儿科等多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总结出推法在内科病和伤科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协调经络和筋肉的关系,对于伤科病应该以调筋为主,调经为辅;对于内科病应该以调经为主,调筋为辅㊂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骨为筋所附,筋为骨所动,筋病则骨不能动,骨错则筋不能柔,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正如‘素问㊃生气通天论篇“所记载: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㊂”筋骨是一个动静平衡的整体,骨正筋才能柔,筋柔骨才能动,所以崔述生教授在治疗伤科病的过程中提出需要以推法调筋为主,使出槽之筋归槽,如此筋骨同调㊁调节筋骨关系可使气行血畅㊁骨正筋柔,从而有利于伤科病的治疗㊂同时配合调经,通过推法疏通经络㊁活血化瘀,激发经气的运行,气行则血行㊁气行则津行,带动气血㊁津液的运行濡养筋骨,促进伤科病的恢复㊂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利用推法治疗内科病时,主要强调以调经为主,通过推法刺激皮部,调节对应经络的经气,利用经络的沟通内外㊁网络全身的作用调节对应的脏腑的气血㊁阴阳和脏腑功能,形成 皮部-经络-脏腑”的调节层次㊂‘难经㊃二十三难“记载: 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而荣于身者也㊂”崔述生教授利用经络能够运行气血㊁协调阴阳的作用,通过调畅经络,通畅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促进经气的运行,带动气血㊁津液 内溉脏腑,外濡腠理”㊂同时利用推法的补泻手法平和脏腑之间的阴阳盛衰,从而调和脏腑气血阴阳,改善脏腑气机运行,恢复脏腑生理功能㊂崔述生教授在调经的同时辅以调筋的治疗㊂经筋异常能引发脏腑病早在‘灵枢㊃经筋“中就有相关的记载,例如手太阴之筋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㊁手心主之筋 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㊁手少阴之筋 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等㊂‘灵枢㊃经筋“中记载的经筋病候大多表现为经筋循行部位的疼痛及筋肉痉挛等,肌肉挛急日久可形成病理产物 横络”,能够阻滞经络㊁阻碍气血的运行[5],正如‘灵枢㊃刺节真邪“所记载 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㊂研究认为,经筋反复损伤形成 横络”,经络就会被 横络”阻滞,导致经气通行受阻,沿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也不能行,经络相对应的脏腑得不到经气和气血的滋养,脏腑功能就会失常[6]㊂因此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在治疗内科病时在突出推法调经的同时配合调筋以通调 横络”,促进经络的通畅㊂3.2 形神同调崔述生教授综合推法调神与调形的作用,实现 形与神聚”,体现了推法 粗守形,上守神”的学术思想㊂中医理论认为神是人体生命的基础,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明确指出神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治病必先调神㊂神与气血的生化㊁运行㊁散布等密切相关,正如‘灵枢㊃小针解“记载 神者,正气也”㊁‘灵枢㊃营卫生会“记载 血者,神气也”等,都说明了神与气血的关系密切㊂气血㊁津液为神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而神又能统调气血㊁津液的运行,如果神受损不安,就会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不能正常散布全身,五脏六腑㊁四肢百骸无以濡养;甚至会出现气血津液逆乱㊁行于脉外或者瘀阻不行,形成痰㊁湿㊁瘀等病理产物,从而导致气血停滞,从而出现脏腑㊁经络㊁筋肉功能的异常而导致疾病的出现㊂‘素问㊃八正神明论篇“所记载的 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㊂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指出了形与神之间的体用关系,即形为神之体㊁神为形之用㊂从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 调神”不仅可以调节神志,还可以对机体脏腑㊁经络的功能和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进行调节,从而产生形神同调的作用[7]㊂因此, 调神”不仅能改善人体精神意识状态,还能改善气血津液的运行,促进四肢百骸㊁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恢复㊂‘素问“提出 调其神,令气易行”的观点,说明调节神㊁使神恢复平和能促进人体气机升降运行通畅,从而改善气血津液输布运行的状态[8],周身气行通畅,气行则血行,气血能够濡养机体则 不通” 不荣”的病因消除,病症得以缓解㊂崔述生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强调形神同调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推法舒筋理筋㊁活血化瘀㊁疏通 横络”以调形,祛除患者有形之邪;另一方面,调畅经络,激发经气,运行气血津液,给神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养神㊂崔述生教授在‘难经㊃二十八难“记载的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膀胱足太阳之脉 上额交巅”㊁‘灵枢㊃经脉“记载的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等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脑为髓之海㊁神之府,足太阳膀胱经㊁督脉与脑联系密切,通过掌根推或者全掌推背部可以刺激督脉㊁膀胱经,刺激背部的五脏六腑的背腧穴,调养 五脏神”,同时又可以激发经气入脑以调养脑神㊂脑为髓海,而肾主骨生髓,可以通过推腹部刺激任脉㊁肾经补益肾气㊁激发元阳㊁益精填髓,促使肾精化生脑髓以滋养脑窍㊂肾精充足,髓海充盈,脑神得养,心脑两安,神机得用,从而实现调神的目的㊂4 讨论通经推法是崔述生教授在归纳前人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临床50余年总结出的特色推拿手法,通经推法以通畅任㊁督二脉为基础,带动全身经络气血运行,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调和脏腑的阴阳㊁气血㊁虚实,将脏腑辨证应用于推拿的临床治疗中,极大地拓宽了推法的使用范围,改变了以往推拿局部操作的局限性,利用经络理论和推法的补泻手法补虚泻实,从而调和阴阳,体现了中医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学术思想㊂通经推法要求手法柔和㊁深透,这样既能发挥柔性推拿手法安全舒适的优势,又以通经之法平和脏腑经络的阴阳虚实,达到治未病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㊂崔述生教授在使用通经推法的过程中强调经筋通调,将脏腑病和伤科病的辨证施治的思路相结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㊂崔述生教授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形神同调,将推拿从单纯的调形整复提升到形与神聚的层面㊂崔述生教授还强调胸腹与背部同推的重要性,在调节任督二脉的基础上同时刺激背腧穴和脏腑的募穴,达到腧募同调的效果,不仅对于内科疾病有确切的疗效,对于伤科类疾病也有活血化瘀㊁行气活络的作用㊂此外,崔述生教授还提出推法与揉法㊁擦法等手法结合成为推揉法㊁推擦法等复合手法以增强推法对局部经络和腧穴的刺激作用和温热作用㊂目前通经推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运用于伤科疾病㊁胃肠疾病㊁情志疾病㊁妇科疾病㊁儿科疾病等多个病种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调和气血阴阳㊁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及在临床中运用推广㊂参考文献[1] 郑锴鹏,邬昌求,石宇弘,等.王继红临床运用通元推法的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9):1797⁃1802. [2] 维加.古典文献中柔性推拿手法的整理分析[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3] 杨丽秋,夏惠明.夏惠明教授平推法辨证思想的经验总结[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S1):207⁃208. [4] 丁洪磊,张旭,孙波,等.崔述生 拨筋疗法”应用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3):1319⁃1322.[5] 苏鑫童,马晓晶,薛立功,等.论经筋痹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4):381⁃382.[6] 苏鑫童,刘琪,薛立功,等.论筋性脏腑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1):1529,1538.[7] 徐先鹏.基于 调神”理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0.[8] 余东,孙晶,罗佳瑶,等.针灸治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运用浅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9):775⁃777.(收稿日期:2023⁃04⁃24)(本文编辑:张楠)。

崔述生教授“点神阙、透天枢、行气海”手法分析总结

崔述生教授“点神阙、透天枢、行气海”手法分析总结

崔述生教授“点神阙、透天枢、行气海”手法分析总结作者:姜孟家丁洪磊尤璐张旭李路广崔述生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第18期[摘要] “点神阙、透天枢、行气海”是崔述生教授治疗急性腰扭伤特色手法的重要组成,是手法起效的关键所在。

崔述生教授强调点穴要点颤结合,透天枢意在透达神阙、通透天枢,行气海贵在行气散结、透热入里;同时点穴时要求心静、手灵、气定、神闲,才能达到柔、厚、透的效果。

崔述生教授辨证选用点神阙、透天枢、行气海的手法从阴引阳,施治腰扭伤后气机不畅之疼痛,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及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临床疗效卓著。

[关键词] 崔述生;点穴;手法;经验[中图分类号] R25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6(c)-0143-04[Abstract] Digital acupoint pressure of Shenque, Tianshu and Qihai,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fessor Cui Shusheng's characteristic treatment for acute lumbar sprain, and it is also the key to the work. Professor Cui Shusheng emphasizes the combination of trembling manipulation and acupoint pressure, acupoint Tianshu as deep as Shenque, acupoint Qihai to set the qi in motion and dissipate the stasis, also to transfer the heat into body. It commands doctors to be calm, dexterity,steady and quiet when using the acupuncture point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oftness, thickness and penetration. Professor Cui Shusheng chooses Shenque, Tianshu and Qihai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o get yang from yin, which treats the pain caused by the irregular flow of the qi. It reflects the core idea of TCM overall view and dialectical treatment, and its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Key words] Cui Shusheng; Digital acupoint pressure; Skill; Experience崔述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第四批、第五批百名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50载,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坚持中医整体观的核心思想,通过药物疗法与手法相结合,辨证施治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相关疾病,学验俱丰,疗效独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述生手法治疗失眠经验总结失眠是影响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更会导致各种精神疾病。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有睡眠障碍的人也越来越多。

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大多以镇静、安神的西药为主,但不良反应大,且长期使用会有耐药性和成瘾性。

北京第四批百名名老中医崔述生教授依据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结合推拿手法的作用特点,总结了“头部按摩十法”。

该法具有轻而不浮、重而不痛、和缓有力的特点,其主要施术部位在头面部,可以直接舒缓头皮、疏通头面部经络气血,又因施术者在意念上引导患者宁心静气、意守丹田、舒缓身体,故整套手法能够达到调和阴阳、镇静、安神的效果。

Abstract:Insomnia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people’s lives. The long-term lacking of sleep can not only affects people’s daily life,but also can lead to a variety of mental illn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life and working styles of people have changed a lot,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is increasing. However,the main therapy of insomnia is the Western medicine with calming and sedative efficacy. This kind of medicine has side effects,and long-term application can cause resistance and addic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fourth batch of 100 old TCM doctors Professor CUI Shu-sheng’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nsomnia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 features of Tuina,he summarized the “Ten methods of head massage”. The “Ten methods of head mass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light but not float,heavy but not hurt,and gentle and strong. The main operation places are head and face;thus,it can relieve the scalp and dredge qi and blood of head and face. Because the doctor can guide patients to calm down and focus on their public region and soothe their body,it has the effects of harmonizing yin and yang,calming,and soothing.Key words: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CUI Shu-sheng;practice;insomnia崔述生教授系北京第四批百名名老中医,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40余年,善以推拿手法治疗内科、骨伤科疾患,其手法动作轻巧柔和而力量厚重。

在治疗失眠方面,崔教授继古承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形成了以“头部按摩十法”为基础的系统治疗方法。

笔者有幸师从崔教授学习多年,现将其治疗失眠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范畴,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中医学认为,睡眠与阴阳盛衰、营卫失调、五脏功能紊乱、他邪致病、情志所伤等均有关系[1]。

《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大惑》有“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明确指出睡眠、觉醒与阴阳盛衰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层的保护性内抑制过程,属机体的修整状态,失眠的发病机制与睡眠-觉醒周期密切相关,但睡眠-觉醒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崔教授结合病因及临床表现,认为失眠可以分为心理生理性失眠、神经症性失眠、精神障碍性失眠和躯体疾病引发的失眠4种主要类型。

其中,心理生理性失眠属于暂时性失眠,偶尔出现,临床表现单一;神经症性失眠以神经衰弱为多见,常伴有多梦、头痛、头昏、心悸、气短,以及精神兴奋、易疲劳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手法治疗心理生理性失眠的效果最佳,且见效时间短;而神经症性失眠的治疗周期则相对较长,还需配合心理疏导、生活方式的干预等,但其临床疗效也较满意。

而对于后两类患者,则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手法虽可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但往往仅作为辅助治疗。

2 推拿手法2.1 头部按摩十法2.1.1 开天门两手拇指置于眉中,其余4指紧贴头部两侧,用两手拇指指腹前端从印堂至神庭交替快速摩擦5~10次。

2.1.2 压三经用拇指点按印堂-百会、鱼腰-通天、太阳-率谷3条线3~5遍。

2.1.3 分阴阳两手拇指分别横置于前额两旁,其余四指附着在头部两侧,以拇指指腹分别向两侧快速交替分推约30次。

2.1.4 刮眉弓两手拇指指腹从攒竹按眉形走向推至丝竹空2 min。

2.1.5 循点穴取穴:睛明、外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迎香、颊车、地仓、承浆、大迎、翳风、完骨、风池、百会。

2.1.6 掌根推以掌根为中心紧贴治疗部位,虚掌手指微微弯曲,通过手掌尺偏桡偏来回摆动作用于治疗部位,边摆动边推移,频率250~500次/min。

2.1.7 拿头皮从头皮中间到两侧用双手五指抓拿头皮,注意动作轻柔和缓,切不可用力抓挠。

2.1.8 散头风双手沿神庭-百会、曲差-通天、曲鬓- 头维三条线做扫散法,频率400~600次/min,施术约1 min。

2.1.9 敲打头皮以十指的指腹轻轻敲打头皮,虚掌手指微微弯曲,以手腕的抖动带动指尖运动叩击头皮,动作宜快,频率200次/min。

2.1.10 拂面络先搓掌至热,将双手掌紧贴面部做摩熨动作。

2.2 手法操作流程第一步:准备工作,治疗室灯光不宜太亮,1张舒适(软硬、高矮合适)的床,1把高矮合适的凳子,房间内人员不宜太多(医生、患者、助手3个人为佳),一次性床单和治疗巾。

第二步:嘱患者仰卧位平躺床上,双手掌心相对置于身体两侧或两手叠加轻放于丹田(气海),身体放松,意守丹田,闭目养神。

第三步:医者用温水清洗双手,用热毛巾擦干双手,端坐于床头,调整呼吸,意守丹田,开始头部按摩手法治疗。

注意开始手法宜轻柔、和缓,力度不宜太重,速度宜缓慢、沉稳,切不可急躁、慌乱,治疗时尽量不与患者交谈,应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或身体语言来感受力度轻重。

通常做头部按摩时,手法与手法之间的连接是没有间隙的,如需改变体位,动作尽量轻柔。

一般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约20 min。

第四步:辅助手法治疗(如捏脊、开四门、点三脘、七线拨筋法、手针点穴等)。

2.3 随症加减如伴有纳差、腹胀、便秘等胃肠道不适者,常配合腹部按摩手法刮肋弓(用拇指指腹在两侧第9~12肋骨上行指摩法,刮肋弓5~10遍)、点三脘(用一指禅推法点按中脘-上脘-下脘)、开四门(用指针法点按脾之募穴章门、肝之募穴期门、胆之募穴日月、胃之募穴滑肉门5~10遍,每穴点揉5~10 s)、透天枢(用两手中指指尖点住两侧天枢,食指压住中指,同时向对侧用力,施术1 min)、行气海(用中指指振法在气海施术1 min左右)、补神阙(医者将劳宫对准患者神阙,医者意守劳宫,定气安神,舌顶上颚,行掌振法1 min左右)等。

如伴有头晕、颈肩酸痛不适者,配合七线拨筋法(七条线分别为从哑门至大椎一条线、颈椎两侧天柱至大杼两条线、颈椎两侧风池至肩井两条线、颈椎两侧翳风至缺盆两条线),用一指禅推法放松颈部肌肉,拇指弹拨法弹拨颈肩部筋结,肘尖点按肩井、肩外俞,拿捏肩井。

如伴有心悸、胸闷、烦躁、焦虑等,配合指针法点穴(取膻中、内关、行间、太冲等穴位)、搓两胁(双掌掌心相对在患者两胁肋部从腋部向下搓摩10~20次左右)、捏脊(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从长强到大椎捏脊,先捏2遍,第3遍捏三下提一下,最后再捏1遍,用掌根从腰骶部向上推擦10~20遍,虚掌轻拍背部两侧)。

如伴有腰酸背痛、手脚冰凉、头晕耳鸣、健忘者,则配合擦八髎穴(医者舌顶上颚,掌心紧贴八髎穴,单方向反复摩擦腰骶部约1 min,以局部透热为度)、推桥弓(先推一侧桥弓20~30次,再推另一侧桥弓20~30次)、掌推足三阳经(医者分别从承扶、环跳向下用掌根推按腿脚后外侧经络,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等。

3 典型病例患者,女,46岁,2015年5月23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失眠2年余。

刻下:头昏沉感,偶有耳鸣,神疲乏力,面色憔悴,烦躁易怒,偶有胸闷,口干口苦,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数。

辨证:痰热扰心。

治法:以清心安神为主,兼以理气宽胸祛痰。

手法操作:以头部按摩十法治疗20 min,至患者腋下向髂前上棘单方向搓两胁20次,指针法点穴膻中、内关、行间、太冲,捏脊3遍,从腰骶部向大椎单方向掌根推擦20遍,虚掌轻拍背部1 min,嘱患者起身结束治疗。

2015年5月26日二诊:治疗当晚睡眠明显改善,夜间只醒1次,约10 min 即再次入睡,无疲劳、头晕、胸闷不适。

5月25日晚出現入睡困难、多梦,睡眠大概6 h,白天稍显疲劳,仍有耳鸣、口干、口苦。

守法治疗。

2015年6月3日三诊:睡眠显著好转,偶有做梦,耳鸣好转。

因工作时间不便,嘱其每周就诊1次,守法治疗10次。

2015年8月12日电话随访,患者自述睡眠良好,除偶有耳鸣外,余无异常。

4 讨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伴有睡眠障碍的人数逐年增多,睡眠障碍也是诱发各种精神疾病的主要因素[2]。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主要依赖镇静安神类药物,但大多有成瘾性、耐药性和戒断性,且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患者精神异常。

而中医治疗方法多样,且经验丰富。

推拿手法能激发和调整经气,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