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合集下载
1.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 题要点如 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 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 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 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 时期君主专制的重 要内容
积极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 了商品经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 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 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 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5、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 点时 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 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 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 书省 C.元中书省 D. 清军机处
丞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制 相同 内阁制
非法定 无决策权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法定 参与决策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二、清 军机处 时间:雍正年间
直接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 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பைடு நூலகம்位: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但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 办事。
消极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演变趋势
秦:创立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空前强化——顶峰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唐朝
中书省 明太祖时期 明成祖时期
皇帝
尚书省 内阁 门下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内阁的权限及特点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 问,原非宰相!” 辅佐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 页 张居正是神宗的师傅,而且又是内阁大学士。然而先生见不
到学生面,大学士照政制论,是无法主持政令的。于是张居 正只有同司礼监勾结,他才能舒展抱负,来策动当时的政事。 但当时朝臣大家都反对张居正,说他不像前朝宰相,不是政 府正式的行政首长,不该弄权专政。这批评实在也不错。当 时尚书六部才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只须听命于皇帝, 并不须听命于内阁。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四讲 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无实权。 受司礼监牵 制
1、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 行政效率,但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宦官参政,甚至专权,是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 原因。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 使皇权达到了顶峰?
雍正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南 书 房 皇权得到扩大 康熙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皇权受到限制
位于北京故宫乾清门前广场 有关军机处的二三事 西侧,门外正西为慈宁宫。 此门是内廷与外朝西路及 西苑的重要通路。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直(连日值班)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 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 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 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 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专制晚期的政治形态

①在秦朝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 ②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 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 组成的“外朝”。 ③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 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 ④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 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⑤那么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 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 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那么,通过与前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皇权是一步一 步的加强,到了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探究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1)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 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 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 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 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二清朝
措施:
一、
一、军机处——中央
1军机处的设立:时间、原名、职能演变、 人员组成。 2特征: 简、速、密 封闭性 3作用
二、密折制——地方大员(有利于控制 地方和提高行政效率) 三、法规章程——有章可循
影响:
1、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3、地方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终结版)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1、基本 、 原则: 原则: 2、措施: 、措施: (1)设理藩院: 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 )设理藩院: 管理蒙古、 (2)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改土归流: 3、作用: ①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作用: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宋因之,虽有贤相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 ,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 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六部、都察院、秦速亡的原因 认为是) (认为是) 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 各朝丞相多) (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 处以重刑. ――摘自 明太祖实录》 摘自《 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一定程度 制约皇权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措施: 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措施: 废丞相 设内阁
2、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强化措施: 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强化措施: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 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加强对地方控制——实行密折制 加强对地方控制 实行密折制 建章立制-----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建章立制-----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清朝的疆域
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 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理藩院
改土归流:强化中央统治
• 原因:土司制度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 央集权。 • 过程:明朝开始,清雍正大规模; • 意义: • 加强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 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 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B
C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南 书 房 皇权得到扩大 康熙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1.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 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直接目的: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 泄露军事机密 ③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2、军机处的职权如何? 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将皇
——《明史纪事本末》
1、废相的原因:
1)历史原因:历史上的宰相 “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 力。 2)现实原因:解决了君权与相 权矛盾
1、废相的原因:
1)历史原因:历史上的宰相 “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 力。 2)现实原因:解决了君权与相 权矛盾
2、废除丞相 罢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成为定制
张居正
这种观点不对。因为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 构。严嵩、张居正等的权力不是来自制度保障, 而是倚仗皇帝个人的宠信,一旦失去皇帝的宠信, 也就没有他们的专权。这说明权臣专权恰恰是君 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 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 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朱元璋征调一些儒生编订《孟子节文》, 儒生钱宰参与编订。一次散朝后,钱宰作了一 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 朱元璋朝见群儒时,问钱宰:‚你昨日的诗作 得好。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 字呢?‛吓得钱宰连忙磕头请罪。
魏忠贤
案例: 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 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 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摄 四人至忠贤所,即磔骂者, 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 敢动。 ——《明史· 刑法志》
清廷规定,只要诗文里面有‚夷‛、‚狄‛、 ‚胡‛字样的就属攻击清朝。汉族人不能用这些 字眼,满族人用,同样招来杀身之祸。一年轻的 满洲贵族,写吟咏边塞风光的《塞上吟》,称蒙 古人为‚胡儿‛,乾隆认为忘本,下令其自杀。 有些文人不仅不反清,而且极力向清朝统治 者歌功颂德,也被莫名其妙地处死。有一个秀才 写诗:‚恩荣已千日,驱驰只一时,知主多宿忧, 能排难者谁。‛被说成是咒骂皇帝有忧有难,无 人辅佐。
2、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有哪些特点? 1、阁员品级先低后高 2、非正式 3、职权不明 4、宦官牵制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在宰相制下,宰相被 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 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 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 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 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 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内阁首辅即变相重设的 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 谈不上制约皇权。
雍乾时除从文人论著中寻找借口,制造罪 名外,往往只言片语,也望风捕影、望文生义 地滥施淫威。雍正四年(1726年)礼部侍郎查 嗣庭主持江西乡试,以《诗经》“维民所止‛ 四字为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 ‚雍正‛之头,以‚大不敬‛罪,下狱论死。 族人被杀,或被流放。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2.掌握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对社会的影响。
3.能够就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安排
1.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况
–专制政治的发展和演变
–民族主义和共和主义思潮的兴起
2.晚清政治危机
–内忧外患的问题
–起义和革命的兴起
3.缔造新民主主义的路程
–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
4.总复习与测评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分析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讲解晚清政治危机及其背后的原因
–分析新民主主义的缔造与发展
2.课堂研讨
–小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与观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演变和特点
2.晚清政治危机及其背后的原因
3.新民主主义的缔造与发展
五、教学资源准备
1.课堂PPT
2.教辅教材
3.电子板书
六、教学评估
1.课堂作业
2.期中考试
3.答辩演讲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包括专制政治的演变和民族主义共和主义思潮的兴起。
针对教学重难点,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课堂研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教学评估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教学问题。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宋因之,虽有贤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1.废丞相. .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1.废丞相. :1.废丞相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
废丞相
明加强皇权的措施
作 我 家 劾 请 许 后 , :分三司 地方: 地方 聪 处 奏 立 立 子 子 一 《皇 死 , 者 丞 孙 字 明 孙 : 材 , 果 明 《皇 不 , 明 。 将 , 相 做 皇帝, 皇帝, 废, 相制 犯 文 , 皇 祖 明:可 乱 钦 武 臣 帝 人 皇权 相 我 承 祖 改 加强皇权 训 极: 极: 凌 群 下 时 易 首 训权的 已 朕 迟 臣 敢 , 。 成 命 章 极: 极: 序 之 , , 即 有 并 》 》 皇帝 务 加 力 办 — — ·
地位 法定, 非法定,咨询机构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 咨询机构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 权力来源) 权力来源 不 (权力来源,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 皇帝个人意愿,信任 皇帝个人意愿 位十分巩固, 宰相制度赋予 位十分巩固 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信任 同 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 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 职权 侍从顾问,无决策权 无决策权,不能正 侍从顾问 无决策权 不能正 参与 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 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受宦官牵制 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 决策 式统领百官 , 千丈。 千丈。 对皇权 一定程度 不能制约,君主专 不能制约 君主专 制约皇权 作用 制强化的产物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清 中央集权加强-清的边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