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阅读【六篇】

合集下载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

孔子的小故事范文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精选42篇)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精选42篇)孔子和他的儿子孔子有一个儿子,出生时正逢鲁昭公赐给孔子一条大鲤鱼,孔子感到很光荣,便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以示纪念。

伯鱼是孔子唯一的儿子,但是孔子并不溺爱他,从小就教导他、督促他要勤奋学习。

有一天,孔子把伯鱼叫到身边,问他说:“《诗经》中的《周南》、《召南》这两部分你学过了吗?如果不学这两部分,就如同面抵墙壁时走路,根本迈不开步子一样啊!”伯鱼连连称是。

有一天,孔子一个人站在庭院之中,伯鱼从孔子旁边快步走过,孔子忙叫住他问:“你学了《诗》吗?”伯鱼回答说:“没有。

”孔子就教导他说:“不学《诗》,你就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别人就无法明白你的意思。

”伯鱼退下去后就遵照父亲所说的`话,开始专心学习《诗》了。

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一人站在庭院中,伯鱼又快步从旁走过孔子又问他说:“伯鱼,你学《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学。

”孔子便对他说:“不学习《礼》,你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啊!”伯鱼退下去后又去认真学习《礼》。

孔子认为,不学礼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更谈不上为社会、国家尽力了。

孔子要求儿子懂礼貌、遵纪守法,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对人对家对社会都应当有爱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而且应当重义轻利,不要斤斤计较。

在家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在外谦虚诚实,遵守公德。

这样,礼义统领天下,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能兴旺。

演琴自娱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

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一曲终了,只见曾参喃喃自语道:“咦!怎么会是这样呢?老师的琴声里,怎么会流露出,贪狠邪僻的情调呢?琴音中,趋利不仁的味道,怎么会这么严重呢?”对曾参所说的话,子贡在心里,也以为然。

不过,他没接曾参的话,而是站起身子,朝室内走去。

孔子见子贡进来,面有犯难进谏之色,便放下琴瑟,等他说话。

子贡便将刚才曾参所说的话,如实禀告。

孔子听完子贡的话,对曾参赞叹不已。

他说道:“曾参真是天下一位大贤人呀!他已经通晓音律的奥秘。

孔子教育的小故事

孔子教育的小故事

孔子教育的小故事孔子教育的小故事(通用8篇)孔子教育的小故事1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

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

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

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

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

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

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

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

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

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孔子教育的小故事2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最全的孔子故事

最全的孔子故事

最全的孔子故事•相关推荐最全的孔子故事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文案,文案用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究竟什么样的文案才是好的文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全的孔子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全的孔子故事11、一日,冉求苦丧着脸走到孔子面前,对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听到这话,对冉求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停下来,现在是你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而不思进取,不想前进!”这是一个关于能力与态度的关系问题,冉求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了抵触情绪,将学业上的差距,归咎于客观。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

能力固然重要,但态度在迈向成功中的非凡意义,一样不可小视。

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股执着的“傻劲儿”,很难有成果。

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

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关于孔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孔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孔子的历史故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一起来看看孔子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故事一】:孔子唱歌。

古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便是人们娱乐的来源。

孔子喜欢"乐",他不但喜欢演奏乐曲,而且还喜欢唱歌;他不但喜欢自己唱,他还喜欢听别人唱,当然别人也要唱的好听才行。

很多时候,孔子遇到一个唱歌唱的很好听的人,他必然会要求那个人唱完之后再唱一遍,而且自己也跟着唱。

所谓"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

"孔子就是这么一个愿意与大家一同作乐的人,多么可爱的小老头啊!《论语》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故事二】:朽木不可雕。

孔子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成才比例2.4%,不达者太多了,宰予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宰予这个家伙大白天的躺在屋里睡觉。

孔子看见了,很气氛,就骂他:"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砌,简直没救了嘛"。

骂人朽木,骂人粪土之墙,骂的有水平,骂的精彩,骂的可爱。

《论语》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故事三】:无所取材。

孔子有句名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句名言被后世很多人引用来证明孔子的壮志难酬,其实这是断章取义,孔子的意思并不是如此,他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而逐浪于海的,他只是拿此来教育他的大弟子子路。

孔子说:"如果我的道理行不通了,那我就搞一个筏子,乘着它到海上去。

如果有人跟随的话,我想子路会跟我去吧。

"大弟子子路听见了,很是高兴,以为老师很器重自己。

然而孔子接着又说:"子路啊!你这个人,勇气可嘉,但是除此之外,无所取材啊!"意思是说,我要你跟着我,是因为你比较勇敢,那么我到了海上,你就可以保护我了。

与孔子有关的历史典故7篇

与孔子有关的历史典故7篇

与孔子有关的历史典故7篇与孔子有关的历史典故【篇1】颜子要到西部游学,临行前来询问孔子说:“怎么样才能安身立命呢?”孔子告诉颜子说:“只有四个字:恭敬忠信。

”颜子说:“敢请夫子详细说一下。

”孔子说:“恭就是把自己的心真诚地拿出来去对待别人,这样也就能避免被众人排斥;敬就是要使自己避免苟且而尊重别人,这样也就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忠就是从本心出发而且有分寸地去说话做事,这样也就能使人们愿意合作;信就是真诚而且讲信用,这样也就能使人觉得可以靠得住。

能够得到众人的喜爱,人们愿意跟你合作,人们觉得你能靠得住,就一定能避免祸患了。

”颜子说:“弟子铭记在心,今后就以此为座右铭来安身立命。

”孔子说:“做到这四个字,去治理一个国家都可以,何况个人的安身立命问题呢?”与孔子有关的历史典故【篇2】孔子请教桑雽“我屡遭非难,亲朋故交越发疏远,弟子更加离散,这是为什么?”。

桑雽给他讲了一个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假国人林回逃难时,抛弃价值千金的宝璧,只背着自己的婴儿逃跑。

有的人问他:‘是因为他的价值吗?婴儿的价值显然比宝璧小;是因为重量的原因吗?婴儿的负担又比宝璧重。

抛弃价值千金的宝璧而背着婴儿跑,这是为什么呢?’林__答说:‘那是因为利益的性质不同。

’宝璧是身外之物,迫于战乱灾害时,只能抛弃;因为婴儿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必须倍加保护。

林回的观点:互相保护是亲情的天性,不会因为任何灾难祸害而互相抛弃。

亲情贵于金钱。

”然后又说:“君子的交谊淡如清水,小人的交情甘如甜酒。

然而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

大凡无血缘关系而为利益结合的,遇到灾难时就会瓦解离散。

”孔子听后突然醒悟,说到:“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又悠闲地走了回来,终止了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

但这个求道举动也只是做了个样子而已。

这其实也是孔子的老毛病,从孔子多次问道于老子也可以看出,虽然表面上显得很虔诚,对老子的思想很祟拜,但骨子里却还是不以为然。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故事一:孔子的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

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

你呢?”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

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

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

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

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

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精选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精选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精选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篇一:【孔子拜师】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就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

连叹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五篇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五篇

【导语】孔⼦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物。

⽼百姓叫他做孔圣⼈,读书⼈称他为孔夫⼦。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孔⼦的经典故事关于孔⼦的经典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孔⼦的经典故事 孔⼦的⽗亲死得早,母亲含⾟茹苦地把他抚养成⼈。

在孔⼦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为⼉⼦演奏,有时⾃⼰为⼉⼦吹弹,有时让⼉⼦⾃⼰玩弄。

邻⾥乡⼈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们说:让孩⼦从⼩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

做⼈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规矩不成⽅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

让孩⼦早点接触礼仪、⾳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

邻⾥有了婚丧等红⽩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

孔⼦成⼈以后,对⾳乐的爱好有增⽆减,把⾳乐当成⾃⼰⽣活中的⼀部分。

他在齐国听了韶乐,⼀连学了三个⽉,整⽇沉醉其中。

他说:“真没想到⾳乐的感染⼒有这么强!” 有⼀次,孔⼦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他弹⼀⽀名曲,连续将它弹了⼗天。

师襄⼦让他换个曲⼦,孔⼦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曲⼦,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 过了⼏天,师襄⼦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曲⼦,可以弹别的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意。

”孔⼦说。

⼜过了⼀段时间,孔⼦依然在弹那⾸曲⼦,师襄⼦不耐烦地说:“你已经了解它的⽤意了,可以换⼀⽀曲⼦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物形象呢。

”孔⼦说。

⼜过了⼀些时候,孔⼦终于停下不弹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头,向远⽅望去,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肤很⿊,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四⽅,这就是周⽂王。

” 师襄⼦听了⼗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对⾳乐执着的精神。

从此,孔⼦更加刻苦地学习⾳乐,他能从⾳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

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到⾳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阅读【六篇】
【篇一】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阅读
孔子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
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篇二】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阅读
善与人交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篇三】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阅读
客观推动好事的发展
在很久之前,孔子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走过去呢,就有人掉进了河里面。

孔子的徒弟会水,下去就把人给救了上来,而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

后来这片村
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篇四】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阅读
孔子解答子路的问题
子路问过孔子一个问题:“是否得到一个优秀的主张就应该直接实施呢?”孔子便回复:“有时候你认为的优秀只是你认为,在你之上还有很多年长你的人,他们的见识是不凡的,可以大家一起商量后再决定,是不要立刻去实施的。


而同样的问题冉也曾问过孔子,孔子的回答是这样的:“可以直接去实施。

”这件事的全过程都被公西华给看到了,公西华很困惑,就问了孔子原因。

孔子说:“这是我在因材施教呢,冉这个人比较畏首畏尾,做事情不果断,如果我的言论能让他勇敢,何乐而不为?而子路这个人的性格还是比较草率的,他需要别人的深切指导,才可以更好的去完成任务。


【篇五】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阅读
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篇六】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阅读
孔子大义护君
鲁定公受齐景公之邀,在夹谷这个地方会盟,鲁定公请孔子帮忙打理此事。

到了会盟的地方,齐国叫东夷的蛮邦莱人舞动刀枪,击着鼓,想要吓唬定公,让他臣服。

孔子上前保护好他的国君,然后对着士兵讲了一番非常精当的道理,振振有词。

齐侯听了胆战心惊,很是惭愧,挥手让莱人退了下去。

过了一阵子,齐国请人演奏宫中的乐。

这个其实是不合理的,外面有外面的乐,宫中的乐不能搬出来。

然后让歌舞艺人和侏儒这些演杂戏的人,在两个国君面前唱啊跳啊。

孔子看两君在上面,有一排的人在那边不成体统地又叫又跳,他快速往前登上台阶,还有一层没登,很危急啊,他就先讲话了。

他说:“这些地位卑贱的人啊,在这么堂堂正正、庄严的两军会盟的会场,竟敢出来又叫又跳,敢来迷惑、侮辱我们的诸侯。

这个罪应该要杀,请右司马赶快行刑!”
现在是谁的地盘哪?现在是齐国的地盘。

兵马谁多呀?各位你看过《孔子传》吗?当时满坑、满谷都是齐国带来的兵马呀!孔子带了几个人去?左右司马就两个人,其他旁边七八个,就是拿着刀枪保护定公的,就只有几个人而已。

请他们行刑,我看司马听了腿都软了。

但是去保护的人就要有气魄,所以左右马上听孔子的命令,马上行刑,就把侏儒给斩了,身首异处。

或许你会说,哎呀,这孔子未免太残忍了,怎么马上杀人啊?各位,你要知道那个场面,如果没有这个气魄,死的人是谁?是他的国君!
两军会盟,看到这么大的场面,然后摆出来的明明都是一些图谋不轨,不是想要要挟你,就是想要杀你。

如果你不摆出一些气魄的话,就保护不了你的国君。

所以,齐国摆出这样不适当的一些歌舞,其实是想要荧惑他,待会想借机来挟持他,所以他就用满腔的正气,气宇轩昂地告诉他的右司马行刑,然后就把他们给斩了。

齐侯被眼前这个情景给震慑到了。

为什么被震慑?这个小子是谁?他们没有几个人呀,他讲话堂堂正正,他气宇轩昂,他振振有词,他讲出来的都是古圣先贤的道理,没有一
句我可以反驳的。

然后我做的都是什么事情?都是些偷鸡摸狗、阿猫阿狗的事情。

他被这眼前的气魄给吓到了,面露惭色。

你要知道,这个简直是在龙潭虎穴里边,只有舍身护主的人才能显出这样的气魄和行为。

该硬的时候,孔夫子是这么硬;该软的时候——在教导他的徒弟时候、该有爱心的时候、该有教无类的时候——他非常的软。

但是这个时候,他居于一个必须保护国君的安全和一个国家的荣耀、荣誉、荣辱的场面上,他是如此的硬!如此的斩钉截铁!这是令我们佩服的地方。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仁义的义,正是这个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