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合集下载

谈六经病“欲解时”及其临床应用

谈六经病“欲解时”及其临床应用

谈六经病“欲解时”及其临床应用有关《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问题,历代医家间有阐发,但论述的落脚点都是围绕“欲解”,或阐其所主时辰,或释其所解之因。

例如清人柯韵伯认为“巳未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脾为阴中之至阴,故主亥、子、丑时”;张志聪认为“日西而阳气衰,阳明之主时也,从申至戌上,乃阳明主气之时,表里之邪欲出,必随旺时而解”;陈修园认为六经之病欲解“亦可于其所旺时推测而知之”,主张“值旺时而解矣”。

各家大都被“欲解”束缚,对“欲解”不解甚而症反加重,或在“欲解时”突然出现一些病症的情况未能深入思考。

“欲解时”而病症自解的情况临床并不常见。

全国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云:“论中六经皆有欲解时一条,因尚不能指导临床,当存疑待考。

”六经“欲解时”这一非常重要的理论成为无关紧要,研究《伤寒论》者对此多置而不论。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对《伤寒论》“六经”及其“欲解时”见解独到,将“欲解时”释为“相关时”,广泛应用于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取效卓著。

今就笔者多年来与顾植山讨论所闻,结合临床实践,酌加个人理解,概述如下。

【“六经辨证”实为“六律辨证”“六气辨证”】《伤寒论》中本无“六经”之名,仅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是为三阴三阳“六病”。

自宋人朱肱倡“六经”说始,后人以“六经”代称三阴三阳“六病”,已为约定。

柯韵伯《伤寒论翼·序言》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

”恽铁樵《伤寒论研究》言:“《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顾植山认为,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在对气化“开阖枢”理论的掌握。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本义》在阐述六经时言:“此皆论六气之化本于司天在泉五运六气之旨!”古人把天地间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橐”运动。

老子《道德经》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运动一开一阖,出现“开、阖、枢”三种状态。

探讨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意义

探讨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意义

探讨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意义全国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云:“论中六经皆有欲解时一条,因尚不能指导临床,当存疑待考。

”历代医家也对此多置而不论,六经病“欲解时”这一非常重要的理论未受到临床应有的重视。

《伤寒论》除列出了六经病的提纲证外,也明确提出了六经病的“欲解时”,分别是:9条:太阳病,从巳至未上。

(9点-15点)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5点-21点)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3点-9点)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1点-3点)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23点-5点)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1点-7点)一天有12个时辰共24小时,如果平均分配的话,六经病“欲解时”应该各占2个时辰,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从上可看出,六经病“欲解时”,各占3个时辰。

从《伤寒论》中条文可知,太阳、阳明、少阳等三阳病“欲解时”占了9个时辰,即从3点至21点共18个小时,其中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为9点至15点,为日中之时,相当于一天中阳气最旺盛之时。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从15点至21点,为日落之时,相当于一天中阳气逐渐减少之时。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从3点至9点,为日出之时,相当于一天中阳气逐渐增加之时。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从21点至3点,为一天中阴气最盛之时。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从23点至5点,为一天中阴盛阳生之时。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从1点至7点,为阴气渐少阳气渐旺之时。

从以上可以看出,从3点至21点共9个时辰为三阳病平均分配的,各3个时辰,是连贯的,不重叠。

但三阴病虽然也是各3个时辰,不连贯而且交叉重叠,总共只有6个时辰。

三阴病中均有丑时,即1至3点。

少阳病与厥阴病“欲解时”,均有寅及卯两个时辰,有2个时辰的交叉重叠。

为何会如此呢?有临床意义吗?首先要对“欲解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一日之中,阴阳是在消长中取得动态平衡的。

六经病欲解时的启示

六经病欲解时的启示

六经病欲解时的启示
雷旭杰;郭丽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6(028)004
【摘要】六经病欲解时是《伤寒论》中对六经各经病容易于何时辰、何季节向愈预测的概括。

六经病欲解时除了是对疾病向愈时间的预测外,还包含张仲景对六经生理、病理及阳气在人体消长、运行规律的观点。

【总页数】2页(P301-302)
【作者】雷旭杰;郭丽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7年制2000级,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7年制2000级,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2;R241.5;R852.6
【相关文献】
1.基于气本体论的六经病欲解时研究 [J], 孙志其;韩涛
2."六经病欲解时"在ICU危重患者定时发热诊治中的应用及体会 [J], 陈明祺;史锁芳
3.运用"六经病欲解时"和"升降相因"理论治疗咳嗽病临证探讨 [J], 朱黎红;潘俊杰
4.浅析根据六经病“欲解时”分时段服药 [J], 刘华平;李兆荣
5.从阴阳五行六气角度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J], 季卫强;姚耿圳;尚宝令;孙海娇;邹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诊疗病2014-12-22 09:22:21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意义+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诊疗病+六经病欲解时:仲景创作《伤寒论》之⼤纲。

《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成就之⼀,在于其创⽴了三阴三阳(后世也⼴泛称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众多学者⼗分重视对伤寒六经的研究,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

正如恽铁樵所⾔:“《伤寒论》第⼀重要之处为六经,⽽第⼀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不于此致⼒,凡注伤寒者亦⽆不于此致⼒。

”在《伤寒论》六经病中,仲景除了列出每⼀经病的“提纲证”——即“××之为病,……”,此外便给出了每⼀经病的欲解时间。

因此,六经病的“欲解时”⾃然也成了古今《伤寒论》研究的重点之⼀。

历史上多数医家主要是根据天⼈相应理论,从⾃然界阴阳之⽓的消长规律及与⼈体⽣理病理的关系来进⾏论述,但笔者认为尚有⼀些关键性的问题阐⽽未发,发⽽未明,故拟从对三阴三阳时序性的认识出发谈谈对六经病“欲解时”的⼀些体会。

⼀. 三阴三阳的时序性1. ⼆阴⼆阳的时序阴阳的时序概念,⾸先来源于古⼈对天地阴阳变化的认识。

⽼⼦云:“⼈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素问·保命全形论》云:“⼈以天地之⽓⽣,四时之法成。

”《素问·⽣⽓通天论》谓:“夫⾃古通天者,⽣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九州、九窍、五藏、⼗⼆节,皆通乎天⽓。

”《灵枢·岁露》云:“⼈与天地相参也,与⽇⽉相应也。

”这些论述均指出了⼈与天地相应,⼈体的阴阳消长变化与天地⾃然保持同步,如是则⼆者相应⽽相合,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古⼈在论述天地阴阳变化时常谓:太极⽣两仪,两仪⽣四象。

两仪者,阴阳也,四象者,太少阴阳也。

阴阳相贯,如环之⽆端。

两仪之阴阳相贯,阴连阳处为少阳,阳连阴处为少阴。

如《汉书·律历志》:“太阴者,北⽅,于时为冬;太阳者,南⽅,于时为夏;少阴者,西⽅,于时为秋;少阳者,东⽅,于时为春。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刍议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刍议
A s r c T i r cei re ic s ece iit n rciai o tet fs rda sdsae n - btst hsat l o d rt dsu st rdbly a dpa t l f meo i meiin ie sst d i n o h i c t h i x e
实 用性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2 2 2 R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5 (01 0 - 0 3 0 1 0 — 8 2 2 1) 2 0 0- 2
蚤 伤寒论》 六经 中每经都有一条“ 欲解时 文, 自《 是 黄 帝内经》 后首次将 时间节律变化 引入诊断和治疗中。 时间诊
虚寒症始终贯穿其问, 时辰互有交差, 互有共用。 六经病的“ 欲解时 ” 是指疾病在这个时间区域 内有可能
痊愈或者解 除, 或者得到缓解 , 即某经在各 自特定 的时间
内, 受天时相助 , 经气旺盛, 正胜邪却, 利于疾病康复 。
2 六 经病 “ 解 时 ” 原理 欲 的
复强调“ 谨候气宜, 无失病机’ 审察病机, 无失气宜”僚 。
会“ 因时 治宜 ”使得药 物得天 时资助 , , 收到事 半功倍 的疗 效。 现代生物医学研 究也证实, 时间节律对人体 的制约是客 观存在的, 不同时间服药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因此 , 掌握好 防寒论》 六经病白 欲解时 , , 对临证颇 有资益 。
气 , 卯辰 , 阳木 王之时 ” 土 王于 申酉戌 , 寅 少 “ 向王时 , 是为

欲 解 。’ 有 执注 日 :太 阳 者盛 阳也 , 王 于 巳午 未 。 ” 劣 “ 故
张志聪亦 日: 午乃太 阳天 中之时, “ 巳未前后之气交也, 夫天有六气, 人有六气 , 人得天气之助 , 则正气盛而邪病解 矣。’ 见, 可 六经病在相应 时间内“ 欲解 ’ , 是有理论基础 的。

六经病的欲解时和欲作时

六经病的欲解时和欲作时

六经病的欲解时和欲作时展开全文六经病的欲解时和欲作时转载自:复兴中医网作者:传承中医/viewthread.php?tid=2236&extra=page=2六经刘力红教授说:“《思考中医》无外乎就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由此可见,为医者对时间应当有足够的重视。

现把六经病的欲解时和欲作时罗列如下,以便有兴趣者学习与参考。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午未(9:00——15:00)太阳病欲作时,从亥至丑上,也就是亥子丑(21:00——3:00)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也就是申酉戌(15:00——21:00)阳明病欲作时,从寅至辰上,也就是寅卯辰(3:00——9:00)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也就是寅卯辰(3:00——9:00)少阳病欲作时,从申至戌上,也就是申酉戌(15:00——21:00)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也就是亥子丑(21:00——3:00)太阴病欲作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午未(9:00——15: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也就是子丑寅(23:00——5:00)少阴病欲作时,从午至申上,也就是午未申(11:00——17: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也就是丑寅卯(1:00——7:00)厥阴病欲作时,从未至酉上,也就是未申酉(13:00——19:00)附《素问。

脏气法时论》的部分相关内容: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愚人之见,请指正。

选择服药的时间,事半功倍的法门。

一个疾病你诊断出来了,而且开了相应的药方,比如你开了小柴胡汤。

方子开出后,写上水煎服,日三次。

这样当然也可以。

但是对于少阳病而言,乃至推及到其他的六经病,有没有一个最佳的服药时间?而在这个最佳的服药时间服药,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现代医学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关注比如洋地黄类强心药,服用的时间不同,药效截然不同。

“六经病欲解时”在ICU危重患者定时发热诊治中的应用及体会

“六经病欲解时”在ICU危重患者定时发热诊治中的应用及体会

·证治探讨·近年来,笔者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认识到,五运六气理论反映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自然观,基于五运六气思想,从“六经病欲解时”入手,治疗ICU危重症患者定时发热、腹胀、喘促等,每获良效,颇有收获,深受启发。

现就结合应用六经病欲解时思想辨治ICU重症患者定时发热的经验与病案作一分享汇报,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同道指正。

1理论渊源及介绍“六经病欲解时”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源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

《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善言天者,必应于人”,认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同人体生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具有一致性,其核心思想即是天人合一[1]。

而六经之三阴三阳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这些不同的时辰则代表了大自然阳气的盛衰,与六经的气血盛衰紧密关联,即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2]。

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六经病欲解时”在ICU危重患者定时发热诊治中的应用及体会∗陈明祺△史锁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中图分类号:R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20)12-2137-04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0.12.019【摘要】“六经病欲解时”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源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与自然及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天地阴阳之运转,影响人体阳气之盛衰,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体相应地产生气血盛衰和阴阳起伏的节律性变化。

六经各自在其所属时间区域里,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

借势天时,经气正旺,疾病易于向愈,但并非一定就是病解向愈,亦有定时发作或加重者,故临证中还需要区别“解”与“不解”,在机体欲解之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原文地址: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作者:画家刘克勤通过阴阳鱼的构图,可以理解很多中国传统科学、哲学中的内容。

最直接的,我们可以看到阴阳的消长变化在一年中的具体表现,"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以北半球黄河流域及周边为参照),从这一天起白昼开始逐渐变长,阳鱼也逐渐从一个小尾巴点开始扩张;夏至日白昼最长,从这一天起白昼渐短,夜晚渐长,阴鱼开始扩张。

阴阳互相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大约早9点--15点"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大约15点--21点()"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和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子配胆及胆经;丑配肝及肝经;寅配肺及肺经;卯配大肠及大肠经;辰配胃及胃经;巳配脾及脾经;午配心及心经;未配小肠及小肠经;申配膀恍及膀恍经,酉配肾及肾经;戌配心包及心包经;亥配三焦及三焦经。

"人体一天内经络打开时间21:00_23:00三焦经23:00-1:00胆经(要上床睡觉)1:00-3:00肝经:00-5:00肺经 35:00-7:00大肠经(起床要喝水)7:00-9:00胃经(要吃早餐)9:00-11:00脾经(1个小时要喝一次水,慢慢饮)11:00-13:00心经(开心快乐)13:00-15:00肠经15:00-17:00膀胱经17:00-19:00肾经19:00-21:00心包经(适宜散步)人们要想健康就要从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找出子午流注图和五行地支与子午流注图他们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通过阴阳鱼的构图,可以理解很多中国传统科学、哲学中的内容。

最直接的,我们可以看到阴阳的消长变化在一年中的具体表现,“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以北半球黄河流域及周边为参照),从这一天起白昼开始逐渐变长,阳鱼也逐渐从一个小尾巴点开始扩张;夏至日白昼最长,从这一天起白昼渐短,夜晚渐长,阴鱼开始扩张。

阴阳互相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六经病欲解时: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大约早9点——15点“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大约15点——21点()“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和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子配胆及胆经;丑配肝及肝经;寅配肺及肺经;卯配大肠及大肠经;辰配胃及胃经;巳配脾及脾经;午配心及心经;未配小肠及小肠经;申配膀恍及膀恍经,酉配肾及肾经;戌配心包及心包经;亥配三焦及三焦经。

”人体一天内经络打开时间21:00_23:00 三焦经23:00-1:00 胆经(要上床睡觉)1:00-3:00 肝经3:00-5:00肺经5:00-7:00大肠经(起床要喝水)7:00-9:00 胃经(要吃早餐)9:00-11:00脾经(1个小时要喝一次水,慢慢饮)11:00-13:00 心经(开心快乐)13:00-15:00 肠经15:00-17:00 膀胱经17:00-19:00肾经19:00-21:00 心包经(适宜散步) 人们要想健康就要从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找出子午流注图和五行地支与子午流注图他们的关系。

“六经病欲解时”蕴含着天人相应六经病欲解时属于时间病理学的范畴,时令因素对人体健康以及病程的影响是外因,而人体的正气是内因,这与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理论是一致的。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不断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必须随时适应自然规律,才能与环境保持协调而出于健康状态。

六经病均有一个欲解时,如《伤寒论》第9条、193条、272条、275条、291条、328条,说明六经各有一个欲解的时辰,而这些不同的时辰,代表大自然阳气的盛衰,紧密关系着六经的气血盛衰,它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其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这段话对理解六经病欲解时很有帮助。

如太阳病自得其位的时间是9时至15时,此时大自然的阳气最盛,人体的太阳经经气此时最旺盛,二者相加,则太阳病阳气被风寒所郁遏,可应时而解,故“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再如阳明经自得其位是从15时至21时,此时大自然阳气衰退,人体阳明经经气最旺,二者相较,正胜邪退,则阳明经热盛之邪得以外达,其病欲解,故“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内经》中所述“必先定五脏之脉”,正是强调了内因在其病欲解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由此进一步推导出在天人之间,以人为本,以天为标,以正气为本,以时令为标,把握机遇,因时而动,“必先定五脏之脉”,参以天时,促其自愈,这正是《伤寒论》务本论道的精髓,也是整个中医学的优势所在(谷万里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另外:“六经病欲解时”与“阴阳自和必自愈”的提法互见于<伤寒论>始终,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高度统一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以下是《六经之间传经》本人听课的笔录: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六经病病里的概念和病性意义与病势的意义:(也就是病症的概括)1“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早9点——15点太阳病:病位是:足太阳经、足太阳腑、涉及到膀胱和体表的阳气被外来风寒邪气所伤。

它根源于下焦膀胱,根源于下焦肾。

病性:是阳证。

病势是:阳病的初起。

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证见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治宜五苓散。

2 。

“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大约15点——21点(下午5点——9点)阳明病:阳明和太阴相表里。

(干燥综合症zong的病)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病位是:涉及到手足阳明经、腑,也就是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

还有大肠经、胃经。

(一般足经循行路线长,受寒邪反映比较明显,手受阴邪经循行路线短就反映不明显。

)病性:是阳证。

病势是:极期。

阳明的阳气量比较大,但是,邪气入阳明就化热了,邪气就成了阳邪(五脏中的肝和脾),成了热邪,两阳相加正邪斗争激烈,所以表现大热,大实的证候。

从病里的角度来说: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五脏六腑在面部的反射区在哪里?点击查看)《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五脏六腑之海"是指:①指足阳明胃经。

《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

”②指胃。

《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③指冲脉。

《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经脉病: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同。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及其定位主治-针灸学:点击查看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及其定位主治-针灸学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及其定位主治。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1.承泣Ch engq i[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巨髎穴直下取之)[主治]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3。

“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少阳病:少阳和厥阴相表里。

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病位是:涉及到胆经,胆腑和三焦。

(如:无汗而喘。

邪热壅肺汗出而喘。

水寒设肺而喘。

)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

病性:是阳证。

病势是:是后期。

这是为什么呢?进入少阳的邪气它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热邪。

如果邪气在足少阳经脉的话,它是寒邪。

因为它有往来寒热的症状。

为什么有恶寒?那一定是有寒邪伤人阳气的症状。

所以,寒邪在经的时候是寒邪。

邪入腑的时候就化热。

而正气是少阳是小阳,是弱阳也是稚阳、嫩阳、幼阳。

如日初出。

阳气不亢不烈。

一旦少阳抗邪不力的话。

邪气就有可能内传三阴。

因而出现太阴病。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所属病候:耳聋,腹胀,水肿,遗尿,颊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上肢外侧痛,小便不利等。

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4。

“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太阴病:[ 阳明和太阴相表里。

]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病位是:涉及到脾经、涉及到脾脏、没有涉及到手太阴肺。

为什么?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害邪气所伤的时候,常常会影响肺气的宣发失调。

因而出现咳嗽、喘。

在上边太阳病中就包括了。

这里就不讲了。

病性:是阴证。

仅仅涉及到脾阳虚。

病势是:是阴证的初期。

5。

“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少阴病: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病位是:涉及到心、肾。

涉及到肾经。

心主火,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

肾主水,肾又是元阴元阳之根本。

当寒邪进入少阴导致阴阳两衰。

而以肾阳虚衰为主的证候的时候,那么这就是阴证进一步加重。

病性:是阴证。

病势是:是阴证的危重期。

特别是心、肾真阳虚衰为主的这种少阴病,不去积极的救治,常会出现不良的后果。

它是阴证的危重期。

当然,少阴病另外又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说;不是以心、肾真阳虚衰为主,而是以外来的寒邪盛为主。

如:雪崩人埋葬雪里,你心、肾阳气再盛;雪的阴寒太盛,人的生命也要受到威胁。

6。

“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厥(jué)阴病:病位是:涉及到肝和心包(具体讲厥阴病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它的复杂性)。

如果这个病是由少阴传来的,你就是病势就是末期。

病性:是阴证。

病势是:末期。

有死无生。

因为少阴心、肾真阳虚衰,又导致厥阴相(象)火,肝和心包的相(象)火衰竭,那的确是阴证的末期。

有死无生。

另外:“厥者,尽也。

厥者,极也。

”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转入厥阴,而是外来的阴寒邪气郁遏ě了厥阴的相火,这可能就要发生变化了。

当阴寒邪气特别盛,盛到极点的时候,而相火被郁到极点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

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的这种机转。

如果阳气恢复以后阳复阴退,病就可以自愈。

如果阳气恢复的过热又可以转成热证。

转成阳证。

所以,厥阴病又存在着阴尽,阳生的变化。

六经病他们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就叫做传经。

具体来说一经的邪气传到另一经,相应的临床症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叫传经。

如:“太阳病”作为一个表证,太阳邪气可以传给其他任何一经。

太阳可以传给——阳明;太阳可以传给——少阳。

太阳可以传给——太阴。

太阳可以传给——少阴。

太阳可以传给——厥阴。

因为体表的阳气属太阳所管,体表的阳气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所伤以后,就等于人体的防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出现缺口,所以邪气就可以传给其他任何五经。

但是,少阳可以传阳明。

而邪入阳明就一般不在传给其他任何经了。

因为阳明是属土的,就象地球一样,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是地球上所化生的,最后死亡以后都回归于大地。

所以邪入阳明以后,想再传其它经是不可能的。

就象阳明的里热,尤其是阳明里是实证,你若不是通过泻下就在阳明本经解决的话;阳明的燥热实邪能传入太阴吗?是不可能的。

少阳病之邪可以传太阴。

太阴之邪可以传少阴,少阴之邪可以传厥阴。

这些显然是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我们说由一脏一腑,他们经常是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

比方说:太阳和少阴,脏腑相连,膀胱和肾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它们相表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