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原始社会

合集下载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 2 原始社会

彩陶罐
双联罐 大溪文化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彩陶
齐家文化
1924年最早发现于甘肃和政的齐家坪。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彩陶
屈家岭文化 1954年最早
发现于湖北京山的屈家岭。
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河 南西南部、湖南北部。公 元前3000年-前2600年。
三角纹彩陶器座
彩陶壶形器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 通高16.1厘米。 天门市邓家湾遗址出土。 泥质红陶,上用黑彩绘斜网格纹。
大溪文化 1958年首次发现于四川巫山大溪镇。
分布于长江三峡和湖北、湖南长江两岸。公元前3825—2405年
彩陶簋 大溪文化
彩陶簋 大溪文化
彩陶碗 大溪文化
《彩陶筒形瓶》 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 通高23.2厘米。 荆州市松滋县桂花树遗址出土。 《彩陶器座 》 文物介绍: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 通 高9.8、口径17.9厘米。 荆州市松 滋县桂花树遗址出土。 泥质红陶, 腹部用黑彩绘两组云纹。这是大溪 文化的典型器之一。

分布:发现七八千处:黄河、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 分类:按坯体呈色:红(彩陶多为泥质红陶 )、灰、黑、白 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定居生活 生活方式的改变 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

起源: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后来就直接用泥坯烧制了。
二、材料与制作 • 材料特性:粘土的可塑性、收缩性 • 制坯:捏塑 泥条盘筑 轮制(陶车、慢轮、快轮) • 修整:打磨 • 装饰:陶衣、彩绘、剔刻、镂空、拍印、堆加 • 焙烧:平地堆烧,后期出现窑炉 • 空气供应与呈色: 红陶(氧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泥条盘筑 捏制
彩绘陶 定义:先焙烧,后画图案(易磨损 ) 起源:公元前5000年左右(河姆渡) 分布: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黄河中下游:甘肃秦安大地湾四期 、大汶口文化、山西襄汾陶寺中原龙山文 化、红山文化晚期 。

1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PPT63页)

1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PPT63页)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1/3/42021/3/42021/3/4Mar-214-Mar-21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021/3/42021/3/42021/3/4Thursday, March 04, 2021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021/3/42021/3/42021/3/42021/3/43/4/2021
3、马家窑型
• 最早发现于甘肃马家窑,从庙底沟型分化 出来,与半坡型和庙底沟型相比,前两种 以大口的盆钵为主,后者以小口的壶罐居 多。

器彩
高陶
14.1


厘舞
米蹈
口纹

29

厘 米
石 器 时
中代


史陶
博质
物彩
馆绘
• 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 1、满 • 2、内彩 • 3、点和螺旋纹的巧妙运用。
管状针 河姆渡遗址
• 四、父系氏族社会 • 1、以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 • 2、制陶工艺采用了封窑技术和轮制;以此
制成了较硬的灰陶以及黑陶,并用瓷土制 成了白陶。
• 3、纺织工艺:能织出较细的麻布,还发明 了养蚕缫丝
• 4、玉雕工艺
第二节 装饰的萌芽
• 山顶洞人(旧石器晚期)时期就开始有钻 孔、刮削、磨光、刻纹、染色、串珠。
• 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 • 1、对比法 • 2、分割法 • 3、开光法 • 4、双关法 • 5、多效装饰法
二、黑陶
• 在新石器晚期,彩陶工艺衰落以后,在黄 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另一种文 化,在那里出现了数量较多的黑陶,所以 称为黑陶文化。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 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课件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课件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功能
功能三
文化传承功能
描述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艺术品,我们可以了解原始社会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 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02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种类
石器工艺
总结词
最早的工具制造艺术
详细描述
石器工艺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工具制造艺术。原始人类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技术,制 作出各种实用的石器工具,如刀、斧、锤等,用于狩猎、捕鱼、切割和加工食物等。这些石器工具在 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和形态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原始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要点一
总结词
宝石加工的高级技艺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玉器工艺是以玉石为材料的加工艺术。玉石是一种珍贵的 宝石,具有独特的质地和色彩。原始人类通过琢磨、切割 、抛光等技术,将玉石加工成各种形态的玉器,如饰品、 挂件、摆件等。玉器的形态和纹理都非常精美,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03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发展历 程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为现代艺术设 计提供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路 ,使得设计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
深度。
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
物质基础
文化认同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为人类文明提供了 必要的物质基础,满足了人们生产和 生活的需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在文化认同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同文化和民族 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04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影响与 意义
对后世工艺美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风格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独特风格和 艺术特点对后世的工艺美术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艺术创
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中国工艺美术史1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1原始社会
Nhomakorabea•
2、特种工艺美术

是指在制作工艺中需经过特殊加工的产品,有很多至今仍为手工生产,因此有人
将其称为传统工艺。它有别于实用品的生产,在设计制作时可以不考虑实用,只重视
觉效果,所以也叫陈设品、欣赏品,都特别注意造型和颜色。有的陈设品制作相当精
细,十分费工费时,是不可多得之作,难能批量生产。陈设品的种类也很多,如牙雕、
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夏、商、周 秦汉、六朝、隋唐、元明清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概述 石器工艺 骨角及玉石工艺 陶器工艺 其它工艺
第一节 概述
工艺美术的产生首先是人的产生,然后是为 了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工具,其次是为了生 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工具。
第二节 石器工艺
• 石器时代的划分
器物种类:饮食、蒸煮、储存器都有,可满足于当时人 们不同方面的需要 主要文化类型:半坡、 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 等几种艺术风格。
(一)仰韶文化彩陶
1.半坡类型 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 四周发展,往西达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 器物造型:圆底折腹直壁、细颈、直口尖底等形式 • 装饰纹样:以几何纹样为主,常见的有线纹、宽带纹、
• 新石器时代陶器主要有彩陶、黑 陶、红陶、灰陶、白陶等。
彩陶 概念:绘画图案于坯体,而后焙烧(区别于彩绘陶)
多属泥质红陶 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时间:延续约有3千年左右,最早的彩陶约产生在距今6 千年以前分布地区:在黄河、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都有 或多或少的彩陶遗存,以河南、陕西、湖北、甘肃、青 海、山东、江苏等地区出土的彩陶为典型
工艺美术的分类
• 1、实用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原始社会

第一节 概述
一.关于人类的起源
《圣经》中有亚当与夏娃的传说 我国上古神话中有伏羲、女娲为人类始族的故事 达尔文 证明: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200多万年的猿人化石 陕西兰田发现的50-60万年的猿人化石
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
二、时代背景--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 时间:20000年以前 • 石器加工方式:打制(尖状器.片状器) 2.新石器时代 • 时间:4000年-20000年 • 石器加工方式:磨制(石镰、石刀、石斧、石 锛) • 原始玉石的出现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品 形成
(二)器物装饰的起源
在原始装饰艺术中,从其内容可归纳为:几何纹样、植物纹样、 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其中几何纹样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编织 物的影响而产生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其余三类则是通过先摹拟尔后 提练概括,再加以重复或进行渐变处理所逐步形成的。
多种形式的装饰纹样,都是在摹拟了自然物象之后发展而成,而 那些摹拟了自然物象的形象,揭示着原始人的某些生活情况,既可以 说是图腾标志,也可以说是他们歌颂生活的结果,记录了古人生产劳 动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些原因,促成了装饰艺术的 起源。
彩陶的类型:
•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 肃天水、平凉地区。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型 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 纹、菱形纹、瓣形纹等。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 线。
•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壁 体较少用白色陶衣。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鸟纹应用更多。直线 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半坡型几何纹彩陶盆庙底沟型彩陶钵马家窑型旋纹双耳彩瓶半山型菱形纹彩陶罐马厂型人形纹彩陶罐人面鱼纹彩陶纹半坡型陕西西安出土高17厘米口径445厘米鹳衔鱼纹彩陶缸庙底沟型河南临汝出土高47厘米人面鱼纹盆大多装饰在腹盆的内壁半坡遗址发掘现场彩陶三角纹钵半坡彩陶兽面纹壶半坡网船形彩陶壶半坡彩陶双鱼纹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白衣彩陶钵庙底沟类型彩陶花瓣纹盆彩陶叶纹钵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类型它位于黄河上游主要分家布在甘肃青海一带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四川北部地区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玉呈黄白色,有规则的暗黄色瑕斑,纹饰繁复精致。形为方柱体, 内圆外方,通高8.8厘米,上下端为圆面的射,射径17.1至17.6厘米, 正中有对钻圆孔,孔径4.9厘米。重达6500克。
陶器
陶器产生的背景:农业社会的形成 陶器的定义: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 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 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 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 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 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穿孔兽牙 中国已知最早的装饰品
新石器时代
定义:始于距今8 000年前的人类原始(母系)氏族 的繁荣时期。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
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主要器形: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 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 具
石斧
钻孔石球
有段石锛
玉器
定义:玉器,以玉石制作的饰品,祭器, 观赏品,器皿,早期还有工具,武器等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一、工艺美术的起源
原始社会
“艺,种也”——《说文解字》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定义:(Palaeolithic;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 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 发展阶段。 器形: 1 砍砸器:以石片、石核或砾石打制而成,个 体大而重。 2 刮削器:多用小块石片加工而成。我国旧石 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常见的石器器形。 3 尖状器:顶端有一个尖刃,多经二次加工修 整。
玉鹰形佩
玉勾云形器
良渚文化玉器
分布:杭州市余杭区、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
起始年代:公元前5300年——前4200年 呈色:鸡骨白,淡绿,暗绿,米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一章 原始社会

厂 马厂塬 人物纹:似蛙神人纹
粗放,装饰草率
马家窑类型 内彩(绘于盆、钵、碗内壁)
同心圆圈波纹盆(口径29.7 厘米) 流 畅而富韵律的装饰显示了高超的绘画技艺。
通体装饰
旋纹壶(高21 厘米) 壶是马家窑类型彩陶晚 期常见的器形。旋纹饱 满流畅,而网纹等直线 纹又颇严谨,它们令装 饰颇富变化。

方格
秀丽,构图丰富 后
界地区
动物纹少:蛙、鸟, 多变,塑绘结合
多曲线
半坡类型
网纹船形壶(高15.6,长24.8厘米) 造型似船,十分别致,壶腹 两面又以黑彩绘出网纹,令人联想起先民驾船撒网捕鱼的场景。
几何形
动物纹:
几何纹彩陶钵和小口器
鹿纹彩陶盆
鱼纹:由写实趋抽象
鱼纹盆(口径31.5厘米) 圜底折腹盆 是半坡典型造型之一。上腹部以黑彩绘出 三条写实的鱼纹互相追逐。
装饰 种类 制坯与效果
分布
时间
地域
河 浙江余姚 夹炭黑陶 捏塑、泥条 黑陶素面, 公元前
姆 河姆渡 (早期) 盘筑
有刻划装饰 5000~前

3300年
宁(波)绍 (兴)平原
良 浙江余杭 灰胎黑皮 快轮成形, 素面磨光, 公元前
渚 良渚
陶(晚期)造型规整, 细巧刻划、 3300~前 胎较薄 镂空、彩绘 2200年
八角星纹豆(高26 厘米) 大汶 口文化中期的典型器物,装饰醒目。
三角纹背水壶
齐家文化 分布在甘青等西部,所处时代在内地已入夏商
三角纹大耳罐(高10.5厘米)

家文化彩陶数量有限,彩绘多用褐红色
完成。此器的双耳上有镂刻的人面纹。
大溪文化彩陶
屈家岭文化彩陶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 复习资料

一、原始社会:彩陶定义: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也称“仰韶文化”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的。

类型:半坡型:发现于约六七千年前的西安东郊半坡村,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以鱼纹为代表,此外还有人面形花纹也有特色。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庙底沟型:分布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常组成巧妙的虚实相称、黑白对比的双关图案。

鸟纹应用较多。

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以螺旋纹最出色,点的应运也很成功,其内彩(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特别发达,装饰纹样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

代表作品有舞蹈彩陶盆半山型,首次发现在甘肃宁定半山地区,造型以直颈广肩鼓腹罐最具代表性,装饰纹样有黑色、红色。

锯齿纹流行,图案组织旋涡纹和葫芦纹,装饰运用形的双关和多效装饰效果。

马厂型发现在青海乐都马厂沿,造型渐为丰富,增加了盖、流、提梁和钮,以提高器皿的使用功能。

装饰上趋向于简略,装饰纹样有四大圈纹、回纹,人形纹最为流行,多运用直线,并在装饰生注重大效果。

彩陶所反映出的形式美:对比法-半坡多用直线,而庙底沟型多用曲线,马家窑型多用曲线的螺旋纹,而马厂型多用直线的回纹。

分割法半坡型彩陶不只应运形的分割,如漩涡纹和葫芦纹,也应用红线和锯齿线,以取得分割的效果。

双关庙底沟型彩陶应用色彩的黑白双关,半山型彩陶则多用形的双关。

多效法半山型彩陶对此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壶的侧面是红黑线相间的波纹,而俯视则如同一个盛开的花朵:四个葫芦组成的装饰面,俯视则是一个十字形相交的圆形适合图案。

黑陶:黑陶在距今4000多年前出现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

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利用陶轮制作;窑口密封,火道延长。

彩陶和黑陶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黄河流域早期陶器的代表不同点:黑陶采用了陶轮制作,彩陶手工制作;黑陶采用封窑技术彩陶采用火烧;彩陶工艺是以装饰取胜,而黑陶则以造型见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衰落。 • 画花中的青花、五彩成为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第一章 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概述
一.关于人类的起源
《圣经》中有亚当与夏娃的传说 我国上古神话中有伏羲、女娲为人类始族的故事 达尔文 证明:云南元谋发现的距今200多万年的猿人化石
陕西兰田发现的50-60万年的猿人化石 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头骨化石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原始社会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家具工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七节 雕刻工艺 •第八节 结语
第一节 概论
• 明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明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奖励开垦, 兴修水利,减免赋役,恢复经济,生产有较大的发展。
(四)陶坯制成后,还需要经过打磨(就是用兽骨、卵石等在表面沿着统一方 向打磨)
打磨的目的: 1.降低吸水率 2.可令陶器表面平整光亮,更加美观
三、器物造型和装饰的起源
(一)器物造型的起源 1.摹拟成型
摹拟植物造型 在原始陶器中有葫芦形器、瓜形器、竹筒形器等
摹拟动物造型 动物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十分熟悉的,取其整体或局部作为器物的
• 明代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期。明初有 复古之风,师法唐宋,但又受元的影响,其风格既不 同于宋的纤巧工细,又不同于元的粗犷豪放,而有质 朴敦厚的特色,以家具为典型代表,很值得借鉴。
第二节 陶瓷工艺
• 我国的陶瓷工艺,经过宋代的普遍发展,到明代又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 明代以前:陶瓷的釉色以青瓷为主。 • 明代以后:陶瓷的釉色以白瓷为主。 • 从装饰而言:唐宋流行的刻花、划花、印花等方法逐渐
中国旧 石器时 代重要 遗址分 布图
工艺美术的形成:
•形成过程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速度加快,标志原
始人聪明才智的事物被创造了出来:有制作讲究的劳动工具如 石镰、石刀、石斧、石锛;有精制的黑陶艺术及雕刻精细的玉 石、牙骨工艺。
时 间:延续约有3千年左右,最早的彩陶约产生在距今8 千年以前
分布地区:在黄河、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彩 陶遗存,以河南、陕西、湖北、甘肃、青海、 山东、江苏等地区出土的彩陶为典型
器物种类:饮食、蒸煮、储存器都有,可满足于当时人们不 同方面的需要
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 之为甘肃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 岭文化等。下面分别介绍:
造型是很自然的事情 摹拟器物造型
在原始文化遗址中也屡有出土。宝鸡北首岭出土的半坡型船形陶壶, 是根据“刳(kū)木为舟” 的独木船形而塑造的 摹拟人物造型
按照人体的某一部位的形状塑造而成
2. 根据生活需要造型 器物造型就逐步摆脱了摹拟自然物象而根据生活需要造型
(二)器物装饰的起源
在原始装饰艺术中,从其内容可归纳为:几何纹样、植物纹样、 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其中几何纹样是受一些自然物象和编织 物的影响而产生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其余三类则是通过先摹拟尔后 提练概括,再加以重复或进行渐变处理所逐步形成的。
• 明代手工业工匠,比元代有较多的自由,除服役期外,可以自由从事手工 业生产,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工艺家,如紫砂陶的供春,时大彬,雕玉的陆子冈,刻 竹的三朱,金漆的杨埙,刺绣的韩希孟,棉布的丁娘子等;
• 工艺理论家宋应星,写出了手工业专著《天工开物》,是一部明代手工业 的重要著作,详细地记述了服装、染织、陶瓷、铸造、金属工艺、珠玉等 各种手工业,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及其专业分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 研究明代手工艺的宝贵资料,被国外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业百科全书”
彩陶的类型:
• (1)仰韶文化半坡型: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 肃天水、平凉地区。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底瓶、船型 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 纹、菱形纹、瓣形纹等。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 线。
• (2)仰韶文化庙底沟型: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壁 体较少用白色陶衣。多是直接施黑色彩绘。鸟纹应用更多。直线 和曲线结合,纹饰黑白双关。
•器物的富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富有审美情趣的装饰,构成了原 始工艺美术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一、陶器的产生(距今1万年以前) 1.有利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 生活方式的改变 定居生活 火的应用和对粘土的认识
2.陶器的雏形
二、陶器的制作
(一)手制成型 1.捏塑成形:用手直接捏制 2.泥条盘筑法:由上而下,层层盘成器物,再内外涂抹泥浆,以胶合器形、填平 泥条勾缝。
彩陶的类型:
• (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 造型以小口的壶、罐居多。装饰内容丰富。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 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技法熟练,装饰丰满,流畅,内彩,点 和螺旋纹大量运用。
• (4)马家窑文化半山型:装饰有两种, • a.用漩涡纹组成装饰 • b.用葫芦形做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分数各单位。曲线为主,
多种形式的装饰纹样,都是在摹拟了自然物象之后发展而成,而 那些摹拟了自然物象的形象,揭示着原始人的某些生活情况,既可以 说是图腾标志,也可以说是他们歌颂生活的结果,记录了古人生产劳 动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些原因,促成了装饰艺术的 起源。
四、彩陶艺术
概 念: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 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锯齿纹流行,彩绘黑红相间,节奏感强。一改以前黑色为主的局 面,大量运用红色彩绘。风格富丽、精巧。
• (5)马家窑文化马厂型:装饰有直线、折线纹、回纹、网纹。 人形纹(或称蛙纹)最具特色
(二)轮制成型 将坯料放置于可转动的陶车旋轮面的中央,转动旋轮,用手提拉坯料成
形。(陶车应该出现在新石器的时代中期。它被视为现代车床的前身,具有里 程碑的意义)
(三)除手捏和轮制两种制陶外方法,据近人研究,还应有模制成型,即模范 注浆。蛋壳黑陶器壁极薄,研究者以为难以轮制,同时根据其他方面的材料, 提出此种制作方法。注浆成型的器物也已有出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