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1)
关于民族团结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 掌握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民族文化。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图片展示、视瓶播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 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 培养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和公平意识,反对民族歧视和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民族文化。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身边的民族团结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
2. 图片展示法- 展示我国各民族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3. 视瓶播放法- 播放有关民族团结的视瓶,如民族团结的故事、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事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民族团结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5. 案例分析法- 选取一些典型的民族团结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方法。
6. 社会实践调查法- 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首欢快的民族歌曲,如《爱我中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们了解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民族团结。
《中国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1

《中国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1中国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完整版)一、教案背景这个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而设计的。
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民族大团结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族大团结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意义;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4.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了解民族大团结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现实情况,让学生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必要性和意义。
4. 总结与提问: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开展互动问答环节,巩固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探索历史背景1. 回顾:通过复上节课研究的内容,提醒学生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
2. 研究资料分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民族大团结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民族大团结在历史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4. 分享与反思: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分享和反思。
第三课时: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1. 情感引导:通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2. 认识多元文化: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多元文化的态度。
3. 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
4. 总结与反思: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意识。
第四课时:发展合作与沟通能力1. 合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2.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关于民族团结的情景模拟演练,锻炼他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3. 讨论与分享: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和体会。
五年级社会人教版我国的民族团结教案

五年级社会人教版我国的民族团结教案【教案】教案主题:五年级社会人教版我国的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2. 认识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掌握我国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
2. 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民族文化图片、音乐等教学素材3. 国旗、地图等相关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为学生展示一张多民族团结的照片,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 让学生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逐渐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呈现(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地理分布。
2. 让学生观看民族服饰秀和舞蹈表演等视频,感受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
三、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每组选取一个民族,制作一幅海报,介绍该民族的特点和贡献。
2. 学生们进行展示,并自由提问、互相学习。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民族之间有哪些交流和交融?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四、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多元文化体验,比如家庭习俗、节日庆祝等。
2. 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民族团结图画,并进行展示。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团结特点和重要性,并强调每个人都应尊重他人、包容差异。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我将如何践行民族团结的价值观?”六、导出(5分钟)1.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体验一种该民族的风俗活动。
2. 写下对该体验的感受和认识,并准备下节课分享。
【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兴趣与热爱,提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展示和分享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探究活动二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锦集四篇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锦集四篇【篇1】小学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内容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西藏恐怖的分子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1、培养民族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2、培育民族情。
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这样的诗句。
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五(1)班《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2、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3、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
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
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学生抢答)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生: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
从局部来看,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汉族为主,但是天穆一带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区)这叫做小聚居。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定义和重要性2. 我国民族团结的政策及实践3. 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习俗4. 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5. 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和启示教学课时:每章约45分钟,共225分钟教学准备:1. 相关教材、课件、视频等资源2. 教学道具、图片等辅助材料教学过程:第一章:民族团结的定义和重要性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团结的概念。
2. 提问:为什么说民族团结对一个国家很重要?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
四、互动环节(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族团结故事。
2. 教师点评,总结民族团结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民族团结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我国民族团结的政策及实践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我国政府如何促进民族团结?2. 学生思考,准备回答。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民族团结的政策。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团结的政策内容。
三、实践分享(10分钟)1. 教师呈现我国民族团结的实践案例。
2. 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中民族团结的政策如何落实。
四、互动环节(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族团结实践活动。
2. 教师点评,总结民族团结政策的实践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我国民族团结的政策及实践。
第三章: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习俗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习俗?2. 学生思考,准备回答。
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班会教案五年级

关于民族团结一家亲班会教案五年级民族团结一家亲班会教案五年级6篇第1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班会教案五年级“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民族团结一家亲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中心小学六(3)班张雨杜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是我们常唱的一句歌词,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我都会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份子,应该和每个民族的人们都成为一家人,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强大。
我们国家第一任主席——毛泽东说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是啊!只有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无论遇到什么的敌人,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克服的。
我们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2个少数民族。
像我们六(3)班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民族,可是却有着团结一致的心——今天是我们的“六一”儿童节,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天。
到了中午,我们在拉拔河的时候团结一心,终于赢到了第一名了。
而其中也体现了民族团结一心的意义。
事情的经过非常激烈,第一局,我们先和四班比。
老师把比较矮的同学安排到了前面,把身高比较高、身体比较壮的男生安排到了后面,中间的基本上就是不高不矮的同学。
老师教我们先使劲的往后拉,然后再放松一点,再又使劲的往后拉。
我们这局就打了一个0:1,同学们可高兴了。
第二局:我们因为有一点儿骄傲,所以让四班把分数扳了回去了。
笫三局的时侯,因为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最后赢了。
和一班的决赛的比拼开始了,这时我们已经是累得大汗淋漓了,手掌发红作痛,第一局因为体力不支我们输给了一班。
第二局开始前,老师鼓励我们要团结一心、团结就是力量。
后两局我们班的同学怀着必胜的心信通过了自己的努力为班级赢得了第一名。
这就是我们班不同民族的团结一心,有许许多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我希望民族团结能够一直永永远远地传承下去,五十六个民族永远是一家人。
第2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班会教案五年级“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民族团结一家亲振太镇中心小学五(1)班熊凤仪“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熟悉的声音出现在我耳旁,我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案教师:叶尔波力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知道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任何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出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省份1、仔细观察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2、讨论交流:(1)少数民族最集中的是哪几个省、自治区?(2)人口最多与人口最少民族分别是哪个民族?活动二:了解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资源1、仔细观察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图。
2、说说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特点。
3、了解其他丰富的资源。
三、汇报我们的发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一:鸟瞰民族分布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2、和小组内的同学展开讨论,探讨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三、分享研究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题二:观赏民族建筑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一:参观各族民居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
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
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中国民族建筑网中国民族文化网三、研究分享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主题二:观赏民族建筑教学内容:探究活动二:畅游民族特色建筑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了解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民族特色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
2、通过了解民族建筑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每当驻足观赏中华民族的特色建筑,总会激情澎湃,胸中涌起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因为他们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一起去畅游民族特色建筑吧,让我们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特色建筑图,了解我国特色建筑概貌。
2、探索学习:主要从特色建筑的外观特点、建筑风格、修建历史、艺术珍宝等方面去搜集资料。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开展“中华民族特色建筑发现之旅”墙报设计大赛。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三:民族团结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
(出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
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
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出示挽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
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板书设计:十二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反思:主题三:民族团结一家亲(第二课时)一、联系实际,辨析导行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
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二、归纳总结,提出要求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生交流,师补充板书:有利于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6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以及表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图片、邮票和歌曲。
班会上展示。
板书设计:十二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反思:主题四:民族区域自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民族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