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是我旗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小米营养丰富,是人们较喜欢的粮食,谷草还可

作上等饲草。谷子浅层根系比较发达,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分与养份,谷子还有耐土

地贫瘠、耐干旱的特点。过去往往将谷子种植在中下等土地上,加之灌水不及时等原因单

产较低,所以导致人们对谷子重视不够,播种面积有所缩小。灌溉试验证明,谷子是一种

喜水喜肥作物,在生育期间若满足其需水需肥要求,在良种配合下,单产也可达400公斤

左右,增产潜力是很大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1、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谷子从播种到成熟的全生育期,由于品种、地区气候差异,播期不同,生育期的长短

有较大变化,分中、晚、熟品种,因而需水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是5月上旬播种,9月中

旬成熟,最多在130天左右。比玉米生育期略短一些。

谷子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主要与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栽培技术、产量水平等有关。湿

润年份降雨量较大,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耗水量相对少一些。干旱年份气温高,空气湿

度小,蒸发强烈,耗水量相对较大。试验表明,谷子单产在400公斤以下时,水分多少是

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因而需水量与产量为正相关关系。即随着需水量的增加产量也不断

提高。据试验成果资料,谷子平均产量在411.0公斤/亩,需水量为431.7毫米。

2、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谷子一生对水分需求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苗期宜旱、需水较少,中期喜湿需水量较大,后期需水相对减少但怕旱。

谷子生育前期(5-6月份),即播种、出苗和拔节。谷子播种时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时,即可满足发芽需要。播种至出苗(5月份)需水量30毫米左右,

占总需水量的6.5%,日需水强度1.44毫米。出苗至拔节(6月份)需水量60毫米左右,

占总需水量的14.1%,日需水强度2.09毫米。该阶段谷子主要是营养生长,地上部分生长

缓慢,而地下根系发育较快,因而需水量不大。

谷子生育中期(7月—8月中旬),即拔节、抽穗、开花期。该阶段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大、最迫切的时期。需水量为244.3毫米,占总需水量的54.9%,日平均需水强度在5.0毫

米左右,最大为8.2毫米,该阶段缺水、干旱对谷子穗长、穗重的影响严重。

谷子生育后期(8月中旬—9月下旬),即开花、灌浆至成熟期。该阶段谷子处于生殖生长期,植株体内养分向籽粒运转,仍然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需水量为112.9毫米,占

总需水量的25.4%,日平均需水强度3.2毫米,该阶段需水量由大逐渐变小。(见下图“谷

子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及需水强度对照表”)

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比较耐旱,是指苗期而言,其他生育阶段受旱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我区大

部分地区由于自然降水少,分布不均,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一般均不能满足谷子各

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这也是造成谷子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根据其需水规律,

适时适量进行灌溉是很必要的,是获得谷子高产的重要保证。

1、谷子生育期水分状况分析

(见下图“谷子生育期降雨量与需水量对照表”)表中列出赤峰地区谷子生育期平均降雨量和需水量对照情况,可以看出全生育期相差(缺水量)76.5-160.7毫米。

前期(5-6月份),降雨量平均为99.5毫米,需水量91.9毫米,相差7.6毫米。该期谷子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干物质积累也不多,消耗水分少,而地下部分发展较快,这时谷子的耐旱性表现的较明显。生产上只要抓住苗,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蹲苗,根扎得深,基部茎节粗壮,对以后抗倒伏有良好作用。该阶段除遇严重干旱外,一般不需灌水。

中期(7-8月中旬),平均降雨量148.2毫米,需水量244.3毫米,相差-96.1毫米,需灌水2次。该阶段是决定谷子穗长,谷码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最怕干旱。如不灌水,易造成“胎里旱”和“卡脖旱”,谷穗变小,形成秃尖瞎码。

后期(8月中旬—9月下旬),平均降雨量78.7毫米,需水量113.0毫米,相差-34.3毫米,需水一次。后期是决定籽粒饱满程度,增加穗粒重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光合作用的旺盛进行,养分转运和正常灌浆,仍需较充足的水分,该期干旱,易增加秕粒,降低穗粒数和粒重。

2、谷子节水灌溉模式

灌溉试验结果证明,耕层土壤湿度大小,直接影响谷子的产量,要想达到高产稳产必须掌握好各生育阶段土壤适宜含水率。苗期土壤含水率下限控制指标应占田间持水量的65%;拔节对抽穗期,土壤含水率下限控制指标为占田间持水量的75%;抽穗至灌浆期为75%,灌浆至成熟为70%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玉米的需水规律及灌溉 摘要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而且水的生产效率比较高。玉米生长期与气候变化相适应,可以说与雨热同步,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生长。正因为如此有些地方往往忽视对玉米的适时适量灌溉,易造成减产,或有的地方盲目浇水造成水量浪费和损失。 关键词玉米;需水规律;灌溉 1 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整个生育期间,植株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所消耗的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的总量,称玉米田间耗水量,亦称需水量。玉米一生耗水总量,春玉米为每亩170m~400m ,夏玉米为124m~296m。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称为蒸腾系数,一般在240~368之间,每生产1千克籽粒约耗水600kg。 1.1 玉米需水量的变化 1)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苗期需水量较小。套种玉米的苗期一般处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一年中土壤最为干旱的时期。玉米产量水平不同,苗期需水量不同。玉米苗期需水量和日需水强度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产量水平较高时,差距缩小。产量为296kg/亩时,需水量为77.2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0.5%,日需水量为2.0mm;产量提高到448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88.9mm,占全生育期的31.9%,日需水量为2.3mm~2.5mm;产量提高到552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100.8mm,占全生育期的23.7%,日需水量为2.7mm~2.9mm;当产量提高到616kg/亩时,需水量增加到110.6mm,占全生育期的24.4%,日需水量为2.9mm。 穗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也是灌溉的关键时期。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以穗期最多,但不同产量水平地块差别较大,每亩产量由2 296kg提高到616kg 时,需水量由55.5mm增加到165.5mm,苗期低、中、高产田的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32.2%、36.7%和42.3%。其中,抽雄~抽丝期,尽管历时短暂,需水绝对量小,但日需水强度为一生之最大,低产、中产、高产田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mm~2.5mm、3.0mm~4.8mm和6.1mm~8.6mm。在三个生育阶段中,需水量是最多的。 玉米开花散粉后,生殖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多,以后随着植株衰老,需水量逐渐减少。低产、中产、高产田花后的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27.4%、32.5%~37.4%和33.3%~34.0%,日需水量分别为1.2mm~1.9mm、1.9mm~5.5mm和3.2mm~5.8mm。在三个生育阶段中,需水量亦居中。生产上需注意后期灌溉,防止干旱减产。 2)需水量的日变化:一天内玉米需水量的变化,主要受日照强度、温度高

玉米小麦需水量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 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 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

小麦的需水规律

一、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 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 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 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 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 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 一 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 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 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的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是我旗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小米营养丰富,是人们较喜欢的粮食,谷草还可 作上等饲草。谷子浅层根系比较发达,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分与养份,谷子还有耐土 地贫瘠、耐干旱的特点。过去往往将谷子种植在中下等土地上,加之灌水不及时等原因单 产较低,所以导致人们对谷子重视不够,播种面积有所缩小。灌溉试验证明,谷子是一种 喜水喜肥作物,在生育期间若满足其需水需肥要求,在良种配合下,单产也可达400公斤 左右,增产潜力是很大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需水量与需水规律 1、全生育期的需水量 谷子从播种到成熟的全生育期,由于品种、地区气候差异,播期不同,生育期的长短 有较大变化,分中、晚、熟品种,因而需水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是5月上旬播种,9月中 旬成熟,最多在130天左右。比玉米生育期略短一些。 谷子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主要与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栽培技术、产量水平等有关。湿 润年份降雨量较大,气温低、空气湿度大,耗水量相对少一些。干旱年份气温高,空气湿 度小,蒸发强烈,耗水量相对较大。试验表明,谷子单产在400公斤以下时,水分多少是 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因而需水量与产量为正相关关系。即随着需水量的增加产量也不断 提高。据试验成果资料,谷子平均产量在411.0公斤/亩,需水量为431.7毫米。 2、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谷子一生对水分需求的一般规律可概括为苗期宜旱、需水较少,中期喜湿需水量较大,后期需水相对减少但怕旱。 谷子生育前期(5-6月份),即播种、出苗和拔节。谷子播种时耕作层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时,即可满足发芽需要。播种至出苗(5月份)需水量30毫米左右, 占总需水量的6.5%,日需水强度1.44毫米。出苗至拔节(6月份)需水量60毫米左右, 占总需水量的14.1%,日需水强度2.09毫米。该阶段谷子主要是营养生长,地上部分生长 缓慢,而地下根系发育较快,因而需水量不大。 谷子生育中期(7月—8月中旬),即拔节、抽穗、开花期。该阶段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大、最迫切的时期。需水量为244.3毫米,占总需水量的54.9%,日平均需水强度在5.0毫 米左右,最大为8.2毫米,该阶段缺水、干旱对谷子穗长、穗重的影响严重。 谷子生育后期(8月中旬—9月下旬),即开花、灌浆至成熟期。该阶段谷子处于生殖生长期,植株体内养分向籽粒运转,仍然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需水量为112.9毫米,占 总需水量的25.4%,日平均需水强度3.2毫米,该阶段需水量由大逐渐变小。(见下图“谷 子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及需水强度对照表”) 节水灌溉模式 谷子比较耐旱,是指苗期而言,其他生育阶段受旱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我区大 部分地区由于自然降水少,分布不均,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一般均不能满足谷子各 个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这也是造成谷子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根据其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2.1作物需水量 2.1.1农田水分消耗途径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株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一)植株蒸腾 植株蒸腾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试验证明,植株蒸腾要消耗大量水分,作物根系吸入体内的水分有99%以上消耗于蒸腾,只有不足1%的水量留在植物体内,成为植物体的组成部分。 植株蒸腾过程是由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消耗作物体内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了作物的体温,以免作物在炎热的夏季被太阳光所灼伤。蒸腾作用还可以增强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促进作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转。所以,作 物蒸腾是作物的正常活动,这部分水分消耗是必需的和有益的,对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二)棵间蒸发 棵间蒸发是指植株间土壤或水面的水分蒸发。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增加,棵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所以蒸腾与棵间蒸发二者互为消长。一般作物生育初期植株小,地面裸露大,以棵间蒸发为主;随着植株增大,叶面覆盖率增大,植株蒸腾逐渐大于棵间蒸发;到作物生育后期,作物生理活动减弱,蒸腾耗水又逐渐减小,棵间蒸发又相对增加。棵间蒸发虽然能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产生有利影响,但大部分水分消耗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关系。因此, 应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农田覆盖、中耕松土、改进灌水技术等。 (三)深层渗漏 深层渗漏是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深层渗漏对旱作物来说是无益的,且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合理的灌溉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层渗漏。由于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所以深层渗漏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渗漏,可以促进土壤通气,改善还原条件,消除有毒物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渗漏量过大,会造成水量和肥料的流失,与开展节水灌溉有一定矛盾。 在上述几项水量消耗中,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Evapotranspiration),通常又把腾发量称为作物需水量(Water Requirement of Crops)。腾发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主要决定于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渗漏量的大小主要与土壤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它和腾发量的性质完全不同,一般将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分别进行计算。旱作物在正常灌溉情况下,不允许发生深层渗漏,因此,旱作物需水量即为腾发量。对稻田来说适宜的渗漏是有益的,通常把水稻腾发量与稻田渗漏量之和称为水稻的田间耗水量。 就某一地区而言,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为作物田间耗水量,简称耗水量。所以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

节水灌溉技术知识汇总

节水灌溉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0.3%)。2.多雨带气候十分湿润,其年降水量超过(1600mm)。 3.半湿润带气候半湿润半干旱,其年降水量(400~800mm).4.半干旱带气候干燥,其年降水量少于(200~400mm) 5.干旱带为我国最干燥的荒漠区,其年降水量少于(200mm).6.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平均约为(0.4左右). 7.(渠道防渗)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主要措施。8.(管道输水)效率高、占地少,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9.(喷、微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灌水技术。 10.(地面灌水)方法仍是当即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方法。。11.采用渠道防渗措施,渗漏损失可减少(70%~90%) 12.(土料防渗)能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简便,但抗冻和耐久性较差。 13.(水泥土防渗)具有造价低,施工较简易等优点,但抗冻性较差。14.(砌石防渗)抗冻和抗冲性能好,施工简易,耐久性强,但一般防渗能力较难保证,需劳动力多。 15.(混泥土防渗)其优点是防渗效果好,使用年限长。 16.(混泥土防渗)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17.管道输水减少了渠道渗漏损失,一般可节省能耗(20%~25%左右)。 18.管材和附属设施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约占总投资的(70%~80%)。 19.塑料硬管在管灌中得到广泛应用,埋在地下寿命可达(20年以上)。 20.目前灌区移动式管道输水中所用管材主要是(塑料软管)。21.地面灌溉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0.6~0.7)。 22.沟灌一般要比畦灌节省水量(30%左右)。 23.喷灌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24.喷灌比地面沟、畦灌溉省水(30%~50%) 25.在相同条件下,喷灌所需劳动力仅为地面灌溉的(1/5)26.一般要求喷灌时喷洒均匀系数在(0.8以上)。 27.适用于分散的小地块,特别是山区丘陵的复杂地形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台式轻型机组)。 28.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质,特别是平原地区的小块地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手推式小型机组)。 29.适用于中、小型面积的不同作物、不同土质的地区的轻小型喷灌机组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机组)。 30.不能灌溉高秆作物,适应地形坡度和土壤的能力较差的小型喷灌机组是(滚移式喷灌机) 31.(双悬臂式喷灌机),适应地形坡度的能力小。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等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等 水是果树生长的重要因子,水分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当年的果实产量与品质,甚至还会影响果树的寿命,缩短结果年限。 1果树需水规律 1.1 果树抗旱能力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2类:①抗旱力强的果树如杏、石榴、枣、无花果、核桃等。②抗旱力中等的果树如苹果、梨等。 1.2果树在各个物候期的水分的要求 通常落叶果树在春季萌芽前。树体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发芽。此期若水分不足,常延迟萌芽期或萌芽不整齐,影响新梢生长。花期干旱或水分过多,常引起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新梢生长期需水量最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为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供给不足,则削弱生长,甚至早期停止生长。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对较少,如果水分过多则削弱分化。此时在北方正要进入雨季,如雨季推迟,则可促使早分化,一般降雨适量时不应灌水。果实发育期也需一定水分,但过多易引起后期落果或造成裂果,还易造成果实病害。秋季干旱,会使果树枝条及根系提早停止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削弱果树越冬能力。冬季缺水常使枝干冻伤。 1.3需水量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并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 2节水灌溉技术 2.1灌水时间果树灌水,应在果树生长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就进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时才进行。如果当果实出现皱缩、叶片发生卷曲等征状时才进行灌溉,则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确定果树适宜灌水时间,应主要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阶段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定。一般应抓好以下4个时期的灌水。①花前水(又称催芽水)。在果树发芽前后到开花前期,若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促进新梢的生长,增大叶片面积,为丰产打下基础。因此,在春旱地区,花前灌水能有效促进果树萌芽、开花、新梢叶片生长,以及提高坐果率。一般可在萌芽前后进行灌水,若提前早灌效果则更好。②花后水(又称催梢水)。果树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是果树的需水临界期。此时期果树的生理机能是最旺盛,若土壤水分不足,会致使幼果皱缩和脱落,并影响根的吸收功能,减缓果树生长,明显降低产量。因此,这一时期若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一般可在落花后15天至生理落果前进行灌水。③花芽分化水(又称成花保果水)。就多数落叶果树而言,此时正值果实迅速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第三章、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 §3—1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包括对土壤水分、养分充分供应)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的作用: 1、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 2、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时的必备资料,也是灌排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依据。 3、作物需水量在农业用水和国民经济用水中的比例 4、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物需水量以水汽形式散入大气,无法再利用 一、作物田间水分的消耗 (三种途径:叶面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 叶面蒸腾:作物植株内水分通过叶面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棵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水面(水稻田)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向根系以下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解释:棵间蒸发能增加地面附近空气的湿度,对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但大部分是无益的消耗,因此在缺水地区或干旱季节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如滴灌<局部灌溉>、水田不建立水层)和地面覆盖等措施。 深层渗漏对旱田是无益的,会浪费水源,流失养分,地下水含盐较多的地区,易形成次生盐碱化。但对水稻来说,适当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可增加根部氧分,消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常熟、沙河、涟水等灌溉试验站结果都表明:有渗漏的水稻产量比无渗漏的水稻产量高3.9% ~ 26.5%。 叶面蒸滕量+棵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田间需水量 水田:田间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 由于水田不同土壤渗漏量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使不同土质田块水稻需水具有可比性,因此水稻的田间需水量不包括渗漏量,如计入渗漏量,则称为田间耗水量。 二、作物需水规律 (一)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1、气象条件主要因素,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低、风速大、气压低等使需水量增加; 2、土壤条件含水量大,砂性大,则需水量大(棵间蒸发大) 3、作物条件水稻需水量较大,麦类、棉花需水量中等,高粱、薯类需水量较少; 4、农业技术措施地面覆盖、采用滴灌、水稻控灌等能减少作物需水量。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2.0.3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节水灌溉工程的形式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2.0.4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hm2、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hm2的节水灌溉工程,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工程可合为一个(设计)阶段进行。 2.0.5节水灌溉工程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报告、概算书及工程布置图。灌溉面积在333hm2(含)以上的工程布置宜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面积小于333hm2的宜绘制在1/2000~1/5000的地形图上。 2.0.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3灌溉水源 3.0.1节水灌溉工程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发挥灌溉水源的最大效益。 3.0.2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一)玉米的需水量 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总量。玉米是用水比较经济的作物之一。各生育阶段的蒸腾系数在250~500之间。因为玉米植株比较高大,一生制造的干物质比较多,而且生育期多处于高温季节,所以绝对耗水量很大。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受产量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条件、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玉米一生的耗水总量,春玉米2 550—6 000 m/hm,夏玉米1860—4440m/hm。 1.产量水平与需水量试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玉米的需水量随着子粒产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多。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耗水量增长的比值逐渐减少。表现为玉米对水分的利用效率随产量的提高而提高,产量越高用水越经济。一般每生产1kg子粒约耗水0.6m。 2.品种与需水量玉米需水量受品种影响。品种不同,其生育期、植株大小、单株生产力、吸肥耗水能力、抗旱性等均有差异,其耗水量也不同。即使在同一产量水平,对水分消耗也不同。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一般植株高大、叶数多、叶面积大,因而叶面蒸腾量大、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持续期相对加长,耗水量也较大。反之,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耗水量则较小。此外,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蒸腾速率低于一般品种,消耗的水分也比不耐旱的品种要少。 3.栽培措施与需水量施肥、灌水、密度和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都是影响玉米需水量的因素。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增加施肥量可促进植株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不仅增强了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吸收,同时也增加了蒸腾面积和植株蒸腾作用,从而使耗水量增加。 灌水次数越多,每次灌水量越大,玉米实际的耗水量越高。如果灌水方法不科学,更会加大玉米耗水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会因群体叶面积和蒸腾量的相应增多,使总耗水量有加大的趋势。中耕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避免下层土壤水分向空间蒸发。中耕的除草作用亦减少了水

几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几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农业要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各乡、镇结合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使这些模式更加完善,对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1城郊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模式 设施农业栽培也称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塑料棚等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适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优质、高产、高效。其生产对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费的蔬菜、花卉等价格高的作物。 郊区是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工程技术最理想的地域,在这些地域滴灌为最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工程技术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温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枢纽(水泵、控制设备、施肥设备、过滤设备)、输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头、滴灌管(带)、涌水器,还可结合覆膜进行膜下灌溉。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装备应立足于国内。尤其在现阶段我市应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的设施农业设施。在设施农业用的节水灌溉设备方面,应重点解决适合普通温室应用的成套微灌设备的材料配方、生产工艺问题,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最大限度发挥微灌设备在设施农业应用中的优势,应花大力气解决利用微灌设备施肥的技术落后和装备不过关的问题,研究生产适合设

施农业各种作物在各个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时能做到水肥同步,发挥最大的水肥综合效益。 2纯井灌区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目前博乐市的纯井灌区,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这类灌区,减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应是改善水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灌区内的作物灌溉用水量,应按生态要求可供给的地下水开采量来确定。在这种前提下,当前这类灌区大多数已不能对全部灌溉面积上的作物实行充分灌溉。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①减少灌溉面积,在余下的灌溉面积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单产的传统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积则发展雨养植被;②仍维持原来的灌溉面积,对作物灌溉则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对作物产量形成的最敏感时期实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时期实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单产最高,而追求总产最高。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一般对大田作物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或滴灌,对经济作物可采用微灌。 3水库灌区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在各乡、镇灌溉水源紧缺、农业生产水平高的灌区,采用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式。其重点是解决规划设计和田间用水管理的技术问题。另外,还有诸如管材选用、施工技术、渠管联接、防淤积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4引河补源渠井结合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实验一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实验一玉米的灌溉制度设计和灌水率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正确分析所提供的各种资料,掌握作物灌溉制度和灌水率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 二、仪器设备 绘图工具、计算器 三、实验内容 基本资料分析。 1、玉米的地域分布 玉米的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各省(区、市),而根据适宜种植的程度又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三省经冀、鲁、豫、陕走向西南的一个狭长地带,该地带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70%,产量接近玉米总产量的4/5。 根据地理位置、地势、气温、无霜期长短等条件确定玉米的播种期和种植制度,并将玉米大致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类。我国北方北纬40度以北,多为春季播种,为春玉米。北纬38度以南,气温较高,无霜期多在190天以上,玉米夏季播种,为夏玉米。冀、晋、陕、鲁及新疆等省区,靠北部种植春玉米,南部复种夏玉米,中部春、夏玉米交叉种植。长江以南一些地区有一年三熟的秋玉米,而广西、海南等省区,还可以在冬季种植玉米。 2、玉米的需水规律 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北方玉米还是南方玉米,需水模系数(指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的变化趋势均是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各生育阶段需水情况如下: (1)播种~拔节阶段:植株蒸腾量很小,其水分多数消耗在棵间蒸发中,玉米这个生育阶段在全生育期内时间最长,春、夏玉米分别占全生育期天数的 32.4%~35.6%和30.3%~31.9%,但需水模系数最低,春玉米占23.9%~24.2%,而夏玉米仅占16.7%~22.8%。

(2)拔节~抽雄阶段:不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此生育阶段都处于气温较高的季节。玉米在拔节以后,由于植株蒸腾的速率增加较快,日需水强度不断增大。该阶段经历时间,春玉米34~40天,北方夏玉米25~32天,南方夏玉米仅18~25天。该阶段需水模系数普遍较高,春玉米为28.2%~33.5%,在灌溉条件下的夏玉米达28.3%~36.5%。 (3)抽雄~灌浆阶段:是玉米形成产量的关键期。该阶段时间较短,春玉米18~24天,夏玉米16~21天。需水模系数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辽宁春玉米平均为17.9%,而山西北部春玉米达28.4%,安徽中部夏玉米为23.7%。 (4)灌浆~成熟阶段:除部分春玉米外,此阶段多数地方气温渐降,叶片也开始发黄,该阶段持续时间:春小麦30~36天,夏玉米22~28天。黄河以北地区,无论春玉米或夏玉米,需水模系数大都为25%左右。而南方多数省份,生育期正常供水情况下,夏玉米需水模系数一般29%~34%,春玉米也在27%以上。 四、实验成果 玉米的灌溉制度表 分区 水文年份 灌水定额(立方米/亩) 灌溉定额(立方米/亩) 产量水平(千克/亩) 播前 苗期 拨节 抽穗 灌浆 中区 一般年 15 15 25 25 20 125 420 东北区 一般年 14 14 24 24 19 120 408 西北区 一般年 14 14 23 23 18 115 403 西南区 一般年 13 13 21 21 17 105 402 东南区 一般年 13 13 22 22 18 110 404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

果树需水规律与节水灌溉技术 水是果树生长的重要因子,水分过多或不足,不仅影响当年的果实产量与品质,也影响来年的果树结果状态,甚至还会影响果树的寿命,缩短结果年限。 一、果树需水规律 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3类:①抗旱力强的品种,如桃、杏、石榴、枣、无花果、核桃、凤梨。②抗旱力中等的品种,如苹果、梨、柿、樱桃、李、梅、柑橘。③抗旱力弱的品种,如香蕉、枇杷、杨梅。 果树在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需水量也就不同。通常落叶果树在春季萌芽前,树体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发芽,此期若水分不足,常延迟萌芽期或萌芽不整齐,影响新梢生长。花期干旱或水分过多,常引起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新梢生长期需水量最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为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供给不足,则削弱生长,甚至早期停止生长。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对较少,如果水分过多则削弱分化。此时在北方正要进入雨季,如雨季推迟,则可促使早分化,一般降雨适量时不应灌水。果实发育期也需一定水分,但过多易引起后期落果或造成裂果,还易造成果实病害。秋季干旱,会使果树枝条及根系提早停止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削弱果树越冬能力。冬季缺

水常使枝干冻伤。 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并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 二、节水灌溉技术 1、灌水时间。果树灌水,应在果树生长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就进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时才进行。如果当果实出现皱缩、叶片发生卷曲等时才进行灌溉,则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确定果树灌水时间,应主要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物候期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定。一般应抓好以?厂4个时期的灌水。①花前水。又称催芽水,在果树发芽前后到开花前期,若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促进新梢的生长,增大叶片面积,为丰产打下基础。因此,在春旱地区,花前灌水能有效促进果树萌芽、开花、新梢叶片生长,以及提高坐果率。一般可在萌芽前后进行灌水,若提前早灌效果则更好。②花后水。又称催梢水,果树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是果树的需水临界期,此时期果树的生理机能最旺盛。若土壤水分不足,会致使幼果皱缩和脱落,并影响根的吸收功能,减缓果树生长,明显降低产量。因此,这一时期若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灌溉。一般可在落花后15天至生理落果前进行灌水。③花芽分化水。又称成花保果水。就多数落叶果树而言,此时正值果实迅速膨大期及花芽大量分化期,应

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节水灌溉技术模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红旗镇不同类型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 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

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由于七台河市处在十年九春旱的季节性缺水地区,这类地区在农作物播种季节经常性地发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长季节或生育阶段降雨可满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对这类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选用适宜当地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坐水种、软管灌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和植树种草培肥土壤、覆盖保墒、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制度相结合。红旗镇可采用坐水种节水抗旱灌溉模式,利用行走式注水点播机,将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一次作业完成,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的抗旱点灌。 2推广对策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

小麦的需水规律

一、 二、小麦的需水规律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 有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 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在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米;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一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 1.3,计划灌水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三、水稻的需水规律 四、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一般种子要吸收 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五、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 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 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