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简介卫星导航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主要采用最新GPS技术在导航通讯领域的最新应用系统。
卫星导航全球性大众化民用,刚刚开始,有百种应用类型。
卫星导航的生命期至少还有50年,GPS概念的提出已有三十年,真正应用只有十来年,现在GPS现代化,GPS III新阶段,延续到2020年。
GPS国际协会已统计出GPS的117种不同类型的应用。
蜂窝通信的集成和汽车应用还是当前最大的两个市场。
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大量应用中广泛使用,而且总的发展趋势是为实时应用提供高精度服务。
中国这个要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将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灾害预报、通信、公安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
建设中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空间段计划由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三十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北斗卫星将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
中国将陆续发射系列北斗导航卫星,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本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构成全球定位系统由三部分构成:(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寻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道平面上;(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1)全天候;(2) 全球覆盖;(3)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4)快速省时高效率;(5)应用广泛多功能。
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旨在介绍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一、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卫星导航系统是指利用卫星进行定位、速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系统。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该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定时服务。
除此之外,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二、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现状1.多系统集成GPS系统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在城市峡谷区域等信号遮挡严重的情况下定位精度会受到影响。
为了提高卫星导航定位的可靠性和精度,要求采用多系统集成方案,包括GPS、北斗、伽利略、格洛纳斯等不同的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导航定位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多系统集成方案将更好地解决卫星导航系统的不足之处。
2.网络RTK技术网络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在传统的RTK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基站网络,将获取的数据上传到中心服务器,再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各用户终端,从而实现实时高精度定位的技术。
网络RTK技术较传统RTK技术具有成本低、服务范围广、精度高等优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组合定位技术组合定位技术是指将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辅助、惯性导航等其他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实现更高精度、更可靠的定位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组合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适用于智能交通、农业、测绘等多个领域。
三、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1.交通运输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交通、车辆导航、船舶定位等。
在智能交通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可通过实时获取交通信息,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性;在车辆导航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详细的路线信息,帮助驾驶员减少路程、找到最佳路线。
卫星导航位置服务简介

多源融合导航技术
总结词
多源融合导航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导航源信息的方法,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详细描述
多源融合导航技术结合了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地面增强等多种导航源的信息,通过算法和数据处理,实现更加 精准和可靠的导航。这种技术能够克服单一导航源的局限性,提高导航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定位
通过接收来自至少四个卫星的信号,计算接收机至卫星的距离, 结合卫星轨道数据,确定接收机的位置。
导航
根据接收机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结合地图信息,为用户提供路线 规划和导航指引。
测时
利用卫星信号传播时间计算出精确的时间信息,为各种高精度应用 提供支持。
0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PS系统
概述
GPS系统是由美国建设和维护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全球覆
应用领域
Galileo系统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测量、航空、军事等领域。
BDS系统
概述
BDS系统是中国建设和维护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旨在提供全球覆盖的高精度定位和时间服务。
工作原理
BDS系统采用信号分发和接收的方式,通过地面控制站和BDS卫星之间的信息交换,计算出接收机至BDS卫星的距离 ,结合各卫星所处的位置信息,最终确定接收机的位置。
全球覆盖、高精度定位、实时导航、 抗干扰能力强等。
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空间段
由导航卫星组成,负责发 送定位信号。
地面段
包括地面监测站、控制中 心和通信网络,负责监测 卫星轨道、控制卫星运行 和传输定位信息。
用户段
指使用卫星导航服务的设 备,如车载导航仪、手机 等。
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GNSS系统概述

——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述一、GPS系统二、GLONASS系统三、伽利略系统四、北斗系统俄罗斯GLONASS中国北斗美国GPS欧盟伽利略一、全球定位系统(GPS)1、GPS的演进与发展2、系统组成3、信号结构4、导航电文5、美国的GPS政策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运行卫星导航系统:美国海军导航卫星系统(NNSS),亦称子午仪(Transit)系统。
1964年投入使用。
该系统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实现定位,不能连续定位,且定位时间长,精度低。
70年代,与苏联军备竞赛(冷战)升级,美军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实时、精确导航。
GPS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73年4月,美国DOD批准研究创建全球定位系统(GPS)。
美国海军是卫星导航试验的先驱◦首先从原理上改进子午仪系统,提出了用伪码测距来代替多普勒测速的构想。
海军在NOVA卫星上试验了伪码测距技术。
◦1967年、1969年和1974年相继发射了3颗中高度蒂麻森(TIMATION)卫星,用铯原子钟代替石英钟获得成功,又于1977年发射了两颗导航技术卫星NTS-2和NTS-3(GPS系统的第一颗卫星)。
◦GPS系统时的标准是美国海军天文台的铯原子频标组。
❝第一阶段:可行性研究(1973-1978)◦利用安装在地面的信号发射器代替卫星,通过大量实验证实GPS接收机能够精确定位;◦并发射GPS试验卫星。
❝第二阶段:系统试验研究,部分可用(1979-1984)◦特许用户获得全球二维定位功能。
❝第三阶段:应用研究,密集发射,全球可用(1985-1995)◦建成完整星座;◦全球民用免费;◦进入全面运行能力(FOC,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状态。
❝BLOCK I ❝BLOCK II ❝BLOCK IIAGPS设计有两种工作能力:◦初始工作能力(IOC, 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和军用完全工作能力(FOC, Final Operating Capability)。
卫星导航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XX科技有限公司卫星导航事业部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内容:在为期两周的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应用以及研发流程。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主要学习和实践内容:一、卫星导航系统概述首先,我对卫星导航系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全球性系统。
目前,全球主要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BDS以及欧洲的GALILEO。
二、卫星导航原理在实习期间,我重点学习了卫星导航的原理。
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包括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站和监测站;地面段包括地面控制系统、数据注入站和地球站;用户段包括用户终端设备。
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用户终端设备可以计算出自身位置、速度和时间。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实习的主要内容,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BDS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独立、安全、可靠的特点。
BDS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四、实习实践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实践项目:1. 卫星导航信号接收与处理:通过使用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取定位信息。
2. 卫星导航系统性能测试:对BDS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定位精度、测速精度和授时精度等指标。
3.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开发:基于BDS,开发一款导航应用,实现实时定位、导航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卫星导航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卫星导航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下是我对实习的几点体会:1. 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交通运输、军事、灾害救援等领域。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独立、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简介一、美国的GPS系统:美国的GPS系统,由24颗(3颗为备用卫星)在轨卫星组成。
GPS的信号有两种C/A码,P码。
民用:C/A码的误差是29.3m到2.93米。
一般的接收机利用C/A码计算定位。
美国在90代中期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在信号上加入了SA(Selective Availability),令接收机的误差增大,到100米左右。
在2000年5月2日,SA取消,所以,咱们现在的GPS精度应该能在20米以内。
军用:P码的误差为2.93米到0.293米是C/A码的十分之一。
但是P码只能美国军方使用,AS(Anti-Spoofing),是在P码上加上的干扰信号。
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颗卫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颗。
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
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又细分为27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IGSO)卫星组成,27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度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21500公里。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
授权服务则是军事用途的马甲,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外加继承自北斗试验系统的通信服务功能,精度可以达到重点地区水平10米,高程1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水平20米,高程2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
这和美国GPS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另外,“北斗一号”还可以提供用户的双向通讯功能,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
通过“北斗”系统,用户一次最多可以传输120个字符【汉字】。
在国产的GPS——“北斗二号”投入使用后,会不会取代GPS呢?曹冲研究员的答案是否定的。
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技术手册

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技术手册一、引言卫星导航系统作为现代导航领域的核心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军事、航空等领域。
本手册旨在介绍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技术,以及相关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卫星导航系统是基于卫星信号实现定位、导航和时钟同步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主要包括卫星发射系统、用户接收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三部分。
1. 卫星发射系统卫星发射系统负责将导航信号通过卫星发射到空间中,主要由发射设备、星座控制器、宽带通信系统等组成。
2. 用户接收系统用户接收系统是指接收卫星信号并解算位置、速度和时间的设备,主要由接收天线、射频前端、信号处理单元等组成。
3. 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通过接收卫星的信号和数据,对卫星进行轨道控制、时钟校准和信号强度管理等操作。
三、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技术1. 卫星频率设计卫星导航系统中卫星的频率规划至关重要。
合理的频率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抗干扰能力,降低用户接收设备的复杂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多路径效应等因素。
2. 导航消息设计导航消息是卫星导航系统中传输的关键信息,包括卫星星历数据、系统时间等。
在设计时需考虑导航消息的传输方式、编码方式以及冗余校验等,以确保消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信号接收与处理技术为了提高卫星信号的接收性能,需要采用先进的信号接收与处理技术。
例如,采用自适应滤波器可以有效抑制多径干扰,采用差分导航技术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4. 定位算法设计定位算法是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核心内容,影响着系统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定位算法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中的差分定位、扩频码测距定位算法等。
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定位精度、计算复杂度等因素。
5. 抗干扰技术设计卫星导航系统易受到天气、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抗干扰技术。
如采用合适的编码方式、跳频技术和相位锁定等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6. 安全与保密设计卫星导航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安全与保密问题,防止系统信息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伽利略系统与北斗系统均遵循国际标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互操作。
与格洛纳斯比较分析
卫星数量与分布
格洛纳斯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主要分布在三个轨道面上。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具有更多的可见卫星 ,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
格洛纳斯系统在开放服务中的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一般认为在10-15米之间。而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 的定位精度更高。
民用领域应用案例
智能交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导航、智能交通信号控 制、自动驾驶等领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灾害监测与救援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洪水等自然 灾害的发生和演变,为灾害预警、救援和恢复提供重要支 持。
精准农业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和时间服务,可以实 现农机精准作业、农田信息实时监测等,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质量。
北斗系统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发 送短信息,而GPS则不具备此功能。
与伽利略比较分析
系统构成
伽利略系统由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组成,其中27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备份卫星。北斗系统则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
定位精度
伽利略系统设计目标为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但其实际性能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具有较高的 定位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目录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原理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评估 • 北斗卫星导航在各领域应用案例 • 北斗卫星导航与其他系统比较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 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旨 在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 授时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卫星系统简介
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 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 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 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 军事目的。
GPS卫星系统组成
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 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 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 (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
专业运用
信息化测绘 港口管理和进港引导
智能交通 智能电网 精细农业 气象监测 精密授时 民航管理 铁路监管 现代考古 ...
专业运用
民用
个人位置服务--使用装有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的 手机或车载卫星导航装置找到要走的路线。如 查询最近的停车位、餐厅、旅馆或其他你想去 的任何地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星导航 的需求越来越大,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的 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可靠保障。
专业运用
国土资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国土资源信 息管理、地质灾害形变监测、国土移动执 法督查系统、现场核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模式,适用于全国各省份的国土资源管理 领域。
水利普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水利勘探数 据采集,水利设施形变监测,防汛抗旱导 航调度,水土保持普查统计等多个方面都 有重要作用。
Galileo系统定位信号
Galileo系统的服务
公共服务 商业服务 生命安全服务 公共规范服务 地区性组织提供的导航定位服务 搜索与救援系统
比较类目
BeiDou
GPS
GLONASS
所属国家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卫星数目(计划)
35
24
24
定点卫星
5
轨道
3
6
3
轨道倾角(度)
i =0°
i =55°
北斗卫星的系统组成
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 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分别位于东 经58.75度、80度、110.5度、140度和160 度。非静止轨道卫星由27颗中圆轨道卫星 和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
GEO 卫星
MEO 卫星
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
B1:1559.052 MHz~1591.788 MHz B2:1166.22 MHz~1217.37 MHz B3:1250.618 MHz~1286.423 MHz
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GPS 卫星定位系统 GLONASS 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GLAILEO
GLONASS 卫星系统简介
GLONASS系统是由苏联国防部独立研制和 控制的第二代军用卫星导航系统,后由俄 罗斯继续该计划。
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 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的作用, 飞机、导弹、水面舰艇、潜艇上定位导航; 弹道导弹机动发射车、自行火炮与多管火 箭发射车、人员搜救、水上排雷等快速定 位
谢谢,请老师和同学们 批评指正!
Galileo系统组成
伽利略的空间段有位于中高度(MEO)30颗卫 星构成,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 候补卫星,这些卫星分置于3个轨道面内, 轨道高度为23616km,倾角为56度。卫星 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为14小时04分钟, 卫星重量为625kg,在轨寿命15年,耗功 1.5kw,发射频段为四个(包括SAR使用的频 段),工作信道(基本信号)达11个。
L频段
S频段:授权 服务信号
北斗导航卫星的服务
服务方式 开放 授权 差分 短报文
服务区域 全球 区域 区域 区域
服务指标 定位精度 10m 更高性能 定位精度 1m 120 个汉字
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GPS 卫星定位系统 GLONASS 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GLAILEO
i =64.8°
轨道高度(km)
36000
20180
19130
波段频率
定位原理
普通用户定位精度 (m) 特殊用户定位精度 (m) 通信
所用频段数目
L 频段 B1、B2 和 B3
主动式 被动式
10
1
高(双向通 信)短信 3
L 频段测距 粗码 (C/A 码)
测距精码(P 码)
被动式
15
1
低
2
L1 和 L2
GPS卫星系统定位信号
频率为1575.42MHz的L1载波 频率为1227.60HMz的L2载波 它们的频率分别是基本频率10.23MHz的
154倍和120倍,它们的波长分别19.03cm 和24.42cm。
GPS卫星系统的服务
GPS提供标准定位服务(SPS) 精确定位服务(PPS)两种。
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 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 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 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 行业的广泛应用。
北斗卫星的系统组成
北斗卫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空间星座部分 2、地面控制部分 3、用户设备部分
北斗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时,在 用户数量上没有限制,向全世界提供免费的服 务。与其他三大卫星系统的建设不完全相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源定位”和“短报文”特色 服务,短信服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色和 优势。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运用
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土资 源、水利、电力、测绘、农业、林业、数 字城市、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建筑、救 助、航运、交通运输、通信、导航、金融、 气象、海洋、水文监测国防等诸多领域, 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系统工程。
被动式 50 16 低 2
Galileo 欧盟
30
3 i =56° 23616 L1F/L1P/E6C/ E6P/E5A/E5B
被动式 10 1 高 >=3
四大系统参数和性能比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 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 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 授时服务,并兼短报文通信能力。
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GPS 卫星定位系统 GLONASS 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GLAILEO
伽利略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alileo)
伽利略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是欧盟一个正在建 造中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伽利略系统的基本服务有导航、定位、授 时;特殊服务有搜索与救援;扩展应用服 务系统有在飞机导航和着陆系统中的应用、 铁路安全运行调度、海上运输系统、陆地 车队运输调度、精准农业。
车辆导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地理 信息系统技术(GIS)和无线通讯技术等先进 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对路网中行驶的车辆实施 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监控,预报交通流量情 况,适时进行路况信息管理、道路堵塞治理、 交通疏导、车辆监控、车辆自主导航、车辆事 故预测、事故定位和现场记录
民用
旅游 老人、小孩、宠物的定位器
GLONASS 卫星系统组成
GLONASS星座由24颗工作星组成,24颗星 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这 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度,每个轨道面 有8颗卫星,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度, 轨道高度19100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 分,轨道倾角64.8度。
GLONASS 导航定位信号
格洛纳斯系统使用频分多址(FDMA)的方式, 每颗格洛纳斯卫星广播两种信号,L1和L2 信号。具体地说,频率分别为 L1=1602+0.5625*k(MHz)和 L2=1246+0.4375*k(MHz),其中k为1~24 为每颗卫星的频率编号,同一颗卫星满足 L1/L2=9/7。
GLONASS卫星的载波上也调制了两种伪随 机噪声码:S码和P码。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姓名:王军 学号:QS13024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GPS 卫星定位系统 GLONASS 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GLAILEO
北斗卫星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 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