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锦》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南通市北城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南通市北城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描绘的就是处暑时节。
B.“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C.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与春节、中秋节合称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D.2019年是小强的而立之年,小强有个比他小六岁的妹妹,他打算今年妹妹生日时送她一只金猪抱枕。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虬.枝(qiú) 浮躁浪敛.波平(liăn) 尽如人意B.慰藉.(jiè) 匮乏叱.咤风云(zhà) 稍纵即逝C.猝.然(cù) 巉岩奄.奄一息(yăn) 眼花缭乱D.褶.皱(zhé) 荒谬坦荡如砥.(dĭ) 婷婷玉立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称音乐是“流动着的建筑”。
小升初六年级 说明文阅读理解 真题练习-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小升初六年级说明文阅读理解真题练习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①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
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素。
②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
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科可谓“寸锦寸全”。
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
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
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
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
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
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
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名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波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③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
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
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
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
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
④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
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
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
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
就连六巡江南的康熙皇帝,幸临曹雪芹祖上任职的江宁织造府时,也在诗中感叹“终岁勤劳匹练成”。
《云锦》现代文阅读及答案详解详解

《云锦》现代文阅读及答案①南京云锦,是以彩丝织成的色彩绚丽、花纹繁盛和技艺精湛的高级丝织品。
它在丝绸多姿多彩的品类里独放奇彩,是至善至美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
②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这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南京丝织业发端于三国时期,因为建业(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东晋末,刘裕北伐大获全胜,将长安的织锦工匠带到了当时的手工业发展中心建康(今南京),并且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锦署”来组织生产,这是云锦品种产生的标志。
清代在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南京设“江宁织造署”,直接由朝廷管理丝绸生产,满足御用和官用绸缎的需求,所以云锦生产极具规模。
③云锦工艺独特,只能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
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几厘米,而且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
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电脑编程一样复杂而艰难。
④云锦主要特点是绣品逐花异色,即花卉的色彩会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
其次,由于大量是宫廷用品,所以云锦的织造往往用料严格考究,以至不惜制造工本;织造工艺则精益求精到绝对一丝不苟,力求十全十美的地步。
云锦喜用金丝、银线直至各种鸟兽羽毛绒毛用来织造,如在皇家绣品上的绿色是织入孔雀羽毛的。
⑤南京云锦具有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
无论是皇袍上的正座团龙、祥禽瑞兽、如意云霞,还是普通衣料上的飞禽走兽、花卉树木,无一例外。
它们或“象形”,或“谐音”,或“寓意”,或“比况”,都寄托了深刻的含意。
如“一品(鹭鸶)当朝”、“双喜(喜鹊)临门”、“岁寒三友”、“四君子”、“五福”、“三星高照”(由寿星老人、鹿、蝙蝠、蟠桃图案组成),“富贵平安”(由花瓶、牡丹花、苹果组合图案),都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表达了人们的幸福祈求与热情向往。
2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_(2分)A、精益求精B、川流不息C、沤心沥血22、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2分)A、本句表明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我就要凝视他们……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霓虹色的碎影。
④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⑤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1.文章结尾中“昏沉的夜”暗喻了_______________;这里也表达了作者的一种____________,即不管多么暗的夜,总会过去的。
2.“我就要凝视他们……”一句中,“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_)整齐——(_______)4.怎样理解选文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做出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
1.“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这句话说明作者向往的世界是不切实际的,只在天上,不在人间。
(______)2.“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对革命的阻挠。
(______)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惆怅。
(______)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
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说道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进了杯子。
《云霓》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云霓》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云霓》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1《云霓》现代文阅读云霓丰子恺⑴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⑵两个月不下雨。
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
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①之上。
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
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⑶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
坐凳子好像坐在火炉上。
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
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了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
狗子伸着舌头伏在桌子底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
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
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
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
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
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
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
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
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
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经硬得同石头一般。
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
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
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
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
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
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出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雨,大荒年来了。
”⑷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
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
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
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
有几个人绝望的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民依旧拚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
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可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上午9:45—11:45)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
题号125891013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周礼·考工记》中有云:“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中国传统色彩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五色观”。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结合“阴阳五行说”,从自然中生发。
同时,“五色观”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而是一个全息式的整体思维系统,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
不同的色彩,对于国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例如,胭脂、月白、石青、黛色、松花黄五种中国传统颜色的名称诠释了独属于中华文化的浪漫:胭脂由“燕支”化名而来,后既是颜色也是女子梳妆用品;月白借月亮之色,月之光似白似蓝;石青似黑非黑,似青非青,一个“石”字将颜色具象化;“黛”为女子画眉的矿物,后将黛色用来形容颜色;松花黄出自松树春天的花骨朵。
研究表明,我国历朝历代的色彩名称约有400个,可谓十分丰富。
例如,仅是绿色就有松花碧、葱根绿、石绿等,红色则有桃红、洋红、珊瑚红等。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色彩的命名往往与具体的物体有关。
然而,时至今日,物名与色名如何对应仍旧是一个难题。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郑巨欣认为,人类越来越依赖语言文字表述自然的色彩,“自然的色彩”似乎离开文字和数字变得难以描述,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存在。
例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青”和“蓝”到底是什么关系,他通过蓼蓝染色的实验来求证,并由《楚辞》《唐宋诗词》《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描述建立起物名和色名之间相关的色彩谱系,为人们探讨物名和色名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阅读答案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阅读答案【篇一:第三单元语文测试】一、积累(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装千态万状残损鲜花簇拥b、孩提行影不离浸溢流连忘返c、陪伴出尘脱浴简陋潸然泪下d、摧毁瑰丽多彩雕啄错落相连3.与下面两句话的含义最接近的成语是()西谚有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巴黎这座世界文明的繁华之都的出现又何尝是一日之功呢?a、日积月累b、计日程功c、天长地久d、来日方长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那时侯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重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这些小事中,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姹紫嫣红的月季、芳香四溢的玫瑰,构成了令人陶醉的花的世界。
c.第十个五年计划是我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蓝图,是全国人民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
d.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这是使学生们欢欣鼓舞的事情。
6、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1)秋目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月艮啊!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a.描写议论抒情叙述描写 b.叙述抒情议论说明描写c.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述 d.描写议论抒情叙述叙述二、非选择题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一、基础积累(16分)1.阅读回答问题。
(7分)屯堡村落的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是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古pǔ①的村寨,石头筑成的民居、碉楼、城墙等军民两用的建筑鹤立鸡群。
屯堡人家因地制yí②,用易于开采、剥取的石灰岩搭建出一座座巧妙绝伦的“石头城堡”,让人不得不由衷赞叹屯堡人的智慧。
六百余年的岁月xǐdí③了屯堡的建筑,却没能抹去黔山秀水之中的江淮余韵。
沿袭江南四合院特点的民居,由正房、厢房、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构建起屯堡人家的一方欢愉天地。
屯堡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沉淀与演绎着历史文化。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词语。
(4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鹤立鸡群B.巧妙绝伦C.由衷D.欢愉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6分)①庭下如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②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③微动涟漪, 。
(欧阳修《采桑子》)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 的虬枝。
(茅盾《白杨礼赞》)⑤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表现漂泊异乡、满怀愁绪的诗句是: ?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冠”是指行冠礼。
古时在男子二十岁时会举行冠礼门表示成年。
B.《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陶弘景,陶弘景字通明。
C.《中国石拱桥》作者是茅以昇,茅以昇是我国桥梁专家、教育家。
D.《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法国的艾芙•居里。
二、阅读能力(50分)4.整本书阅读。
(5分)它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
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
(1)以上选段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
这种以“心理战术”恐吓对手的昆虫是 (3分)A.蝉B.切叶蜂C.螳螂D.小甲虫(2)埃德加•斯诺认为红军长征是一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他称 (人名)是“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作的叛逆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锦》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①南京云锦,是以彩丝织成的色彩绚丽、花纹繁盛和技艺精湛的高级丝织品。
它在丝绸多姿多彩的品类里独放奇彩,是至善至美的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之一。
②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这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南京丝织业发端于三国时期,因为建业(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东晋末,刘裕北伐大获全胜,将长安的织锦工匠带到了当时的手工业发展中心建康(今南京),并且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锦署”来组织生产,这是云锦品种产生的标志。
清代在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南京设“江宁织造署”,直接由朝廷管理丝绸生产,满足御用和官用绸缎的需求,所以云锦生产极具规模。
③云锦工艺独特,只能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
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几厘米,而且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
如果要织一幅78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14000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电脑编程一样复杂而艰难。
④云锦主要特点是绣品逐花异色,即花卉的色彩会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
其次,由于大量是宫廷用品,所以云锦的织造往往用料严格考究,以至不惜制造工本;织造工艺则精益求精到绝对一丝不苟,力求十全十美的地步。
云锦喜用金丝、银线直至各种鸟兽羽毛绒毛用来织造,如在皇家绣品上的绿色是织入孔雀羽毛的。
⑤南京云锦具有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的深厚底蕴。
无论是皇袍上的正座团龙、祥禽瑞兽、如意云霞,还是普通衣料上的飞禽走兽、花卉树木,无一例外。
它们或“象形”,或“谐音”,或“寓意”,或“比况”,都寄托了深刻的含意。
如“一品(鹭鸶)当朝”、“双喜(喜鹊)临门”、“岁寒三友”、“四君子”、“五福”、“三星高照”(由寿星老人、鹿、蝙蝠、蟠桃图案组成),“富贵平安”(由花瓶、牡丹花、苹果组合图案),都表达了中国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题,表达了人们的幸福祈求与热情向往。
2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精益求精
B、川流不息
C、沤心沥血
22、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本句表明本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
B、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几厘米,与这句话表述的内容也有关系。
C、由此可以理解云锦的织造复杂而艰难。
D、这是云锦永远不能用电脑控制机器来织造的原因。
23、针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B、第③、④段划线句表明这两段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文章的说明对象是南京云锦。
D、文章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24、云锦的命运与南京的发展相关表现在(共6分)
⑴_______,_______,所以南京丝织业开始产生。
⑵东晋末年,南京是手工业发展的中心,所以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
25、云锦的特点可概括为:(共6分)
⑴_______ ⑵_______ ⑶_______
《云锦》现代文阅读答案(18分)
21、(2分)C 22、(2分)D 23、(2分)C
24、(6分)⑴三国时吴国建都于此⑵云锦这时产生了⑶清代南京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云
锦生产极具规模(各题目中时代、原因、结果各1分)
25、(6分,各2分)绣品逐花异色用料严格考究工艺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