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详细勘察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4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4.1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4.1.1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2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3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4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5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4.1.2 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
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4.1.3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2 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3 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4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4.1.4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1 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2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3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4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5 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6 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 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的勘察与评价

各勘察阶段工作安排,主要考虑建筑物等级和建筑场地工 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复杂场地、中等场地、简单场地。 1.复杂场地:抗震、防震烈度≧9°区,地震效应强烈,强烈外 动力地质作用,地基土软弱极不均匀,地貌单元多,地形起伏 大,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遭受强烈破坏,地面沉降。 2.中等场地:抗震、设防烈度7-8°,进行地震小区划地震区, 局部有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岩土性质变化大,地形起伏,地貌 单元多。 3.简单场地:抗震、设防烈度≦6°,无不良动力地质现象,地 基岩土体结构简单、工程地质均一,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均一。
பைடு நூலகம்
❖ 在岩土工程勘察测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 的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是岩土工程 勘察报告的精髓和关键部分;
❖ 对房屋建筑与构筑物而言,地基稳定性 (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是岩土工程分析 评价中的主要问题;
❖ 对采用桩基或进行深基坑开挖的建筑物, 应进行相关问题的岩土工程评价;
❖ 对强震区,应进行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
1)基础类型选择
箱基、桩基及其复合基础是当前高层建筑基础的主要型
式。 箱形基础的主要特点是基底面积大,埋置深,抗弯刚度
大,整体性较好,当地基中土体软弱而不均匀时,选用箱 基不仅可使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大大减少,而且又可利用 基础中空部份作为地下室.
桩基,其中包括灌注桩,预制桩,钢管桩和墩基等,这 类基础不仅承载力高,沉降速度缓慢,沉降量小而均匀, 又能抵抗上拔力,机器震动力或机械动力,而且不存在基 坑边坡稳定性和施工排水等问题.
六、紫峰大厦,高450米(上89下3),位于上海(2010); 七、金茂大厦,高度420.5米(上88下3),位于上海浦东( 1999); 八、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高440米(103),广州。
2024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之岩土专业知识通关题库(附答案)

2024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之岩土专业知识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冻土地温特征值不包括()。
A.平均地温B.地温年变化深度C.活动层底面以下的年平均地温D.活动层底面以下的年最高地温【答案】 A2、下列关于控制区域性地面沉降的措施正确的是()。
A.停止地下水开采B.只能靠人工补给地下水C.只有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D.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管理【答案】 D3、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取决于下列哪个选项的土的类别和性质()A.基底下的土B.综合考虑基础底面以下和以上的土C.基础底面以上的土D.基础两侧的土【答案】 C4、抗滑桩与高层建筑桩基相比,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一个表述是错误的?A.桩基承受垂直荷载为主,抗滑桩承受水平荷战为主B.桩基设计要计桩侧摩阻力,杭滑桩不计桩侧摩阻力C.桩基桩身主要按受压构件设计,抗滑桩桩身主要按受弯构件设计D.两种桩对桩顶位移的要求基本一样【答案】 D5、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2009年版),下列对危岩和崩塌的岩土工程评价不正确的是()。
A.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于治理的,不宜作为工程场地,线路应绕避B.规模较大,破坏后果严重的,应对可能产生崩塌的危岩进行加固处理,线路应采取防护措施C.规模较小的可作为工程场地D.规模较小且破坏后果不严重的,在有经验地区,对不稳定危岩可不采取治理措施【答案】 D6、在泥石流勘察中,泥石流流体密度的含义是指下列哪一项?A.泥石流流体质量和泥石流固体部分体积的比值B.泥石流流体质量和泥石流体积的比值C.泥石流固体部分质量和泥石流体积的比值D.泥石流固体质量和泥石流固体部分体积的比值【答案】 B7、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1987),收缩系数是()。
A.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的收缩量与样高之比B.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的收缩量与相应的含水量差值之比C.原状土样在50kPa压力下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D.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答案】 C8、软黏土的特性指标如下,其中()指标是肯定有问题的。
《勘察》《基础》期末复习简答题

勘察简答题1 •在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地基的初步勘査阶段,取样及原位测试应符合哪些要求?P49(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土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l/4-l/2o(2)采取土试样的数最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皐不宜少于6个。
2•地震液化的勘察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P189(1)场地有无液化可能;(2)评价液化等级和危害程度;(3)提出抗液化的措施3•在分析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P290(1)取样方法和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2)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3)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的分析比较(4)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5)测试方法与此计算模型的配套性。
4•什么样的场地属于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P45满足其中一条及以上者:(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地形地貌较复杂(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5•勘探时取样的目的是什么?P65为给岩土特性进行鉴定和各种室内试验提供所需要的样品而进行的工作。
6•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有哪几种?Pl、P52(1)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2)岩土工程勘探和取样(3)原位测试和试验(4)室内试验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P292(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2)拟建工程概况(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丽置(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5)齐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8•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有哪些应用?P108-112(1)判定砂土的密实程度;(2)评定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和无侧限抗圧强度:(3)评定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卩(4)评定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 w(kPa);(5)评定土的变形参数;(6)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7)估算单桩承载力:(8)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9•跨孔法波速测试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有哪些?P128(1)有两个以上测试孔时,测试孔和震源孔应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2)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5m,在岩层中宜取8-15m o测点垂直间距宜取「2m。
《岩土工程勘察补充》复习题及答案

《岩土工程勘察补充》复习题及答案知识点部分:1.工程地质测绘在不同勘察阶段的比例尺是多少?工程地质测绘要收集哪些资料?2.工程地质测绘测点定位标测方法用目测法吗?还是半仪器法?还是仪器法?对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等特殊的地质观测点采用什么方法定位?3.了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包含哪些内容。
4.了解统计岩土参数,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和关变异系数的意义。
什么是岩土参数的标准值?5.岩土工程地质测绘实地测绘法的布置方法有哪些?6.什么是岩芯采取率?钻探有哪三个基本程序?7.贯入式取土器和回转式取土器适用于哪些岩土?8.岩土工程地质测绘实地测绘法的布置方法有哪些?9.静力触探探头分单桥探头和双桥探头,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比贯入阻力?10.为保证工程地质测绘精度,除在测绘时应满足测绘技术要求外,对测绘所用的底图的比例尺有什么要求?测绘精度误差最大多少?11.边坡工程勘察勘探线布置有什么要求?勘探孔深度有什么要求?12.房屋建筑与构筑物详细勘察阶段,对不同抗震设防烈度的场地,应做什么工作?13.土样质量划分为几个等级?各级土样能进行哪些试验项目?14.薄壁取土器、厚壁敞口取土器、标准贯入器、岩芯钻头(回转取土器)取得的土试样等级从高到低怎么排列?15.在地下洞室选址时,洞室轴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岩层走向的关系应如何?16.目测法、半仪器法和仪器法分别用于哪种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17.原状土试样划分为几级?18.测定孔内岩体波速宜采用什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9.静力载荷实验的终止条件是什么?20.地下水对桩基有哪些作用?21.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通常用哪些参数?各有什么意义?22.什么是岩体?什么是岩体结构面?按成因划分,结构面有几种类型?23.基坑开挖有哪几种类型?名词解释部分:1.岩土工程勘察2.桩负摩阻力3.土的颗粒级配4.工程地质测绘5.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6.软弱结构面7.不扰动土样(原状土样)8.岩石质量指标(RQD)9.原位测试10.围岩和围岩应力11.岩体12.液限和塑限13.工程地质单元14.控制性勘探孔15.地基承载力16.现场检验与监测问答题:1.岩土工程勘察包含哪些工作内容?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中观测点布置有何要求?3.岩土工程勘探的任务是什么?通常采用什么手段?4.保证土取样质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什么是原位测试?原位测试有哪些优点?6.静力载荷试验和静力触探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可以得到哪些成果?7.工程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的定位所采用的标测方法及其相应的适用范围(指相应的比例尺和勘察阶段等)?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中观测点布置有何要求?9.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有哪些?10.如何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11.地下洞室选址时如何进行地质构造条件的选择?12、同一工程地质单元有哪些共同的特征?13.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勘察总体要求是什么?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都有)1、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应为:()(A)1:200~1:2000;(B)1:5000~1:10000;(C)1:2000~1:5000;(D)1:10000~1:50000;答案:A2、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地质平面图的最终图件应:()(A)利用半仪器法在现场标注后回到室内清绘;(B)直接在现场一次成图;(C)在现场测绘、标注在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回到室内再按实测坐标标注、再清绘成图;(D)利用航片或卫片在室内直接成图;答案:C3、载荷实验的终止条件应为()(A)承压板周围的土体有明显的侧向挤出;(B)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1/12;(C)24小时内沉降随时间近似等速或加速发展;(D)A、B、C三者之中的任何一种;答案:D4、静力触探适用于()(A)淤泥、粘性土;(B)粉土、密实粉砂、粘性土、淤泥;(C)粘性土、填土、密实粉砂;(D)粘性土、粉土、密实粉砂及含碎石的土层;答案:D5、标准贯入实验不但可以测试土的承载力,还可以测试()(A)软土的灵敏度、砂土液化;(B)单桩承载力、土的状态、液化势;(C)膨胀土的膨胀势;(D)土的先期固结压力;答案:B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A)文字说明书、附件;(B)文字说明书、附图;(C)只有文字说明书;(D)文字说明书、附图、附表、测试成果表、附件等;答案:D7、地基土的破坏型式有()(A)剪切破坏、水平移动;(B)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C)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切破坏;(D)挤压破坏、剪切破坏;答案:C8、岩土工程的定量分析可()(A)采用定值法,特殊工程需要时可辅以概率法进行综合评价;(B)一律采用保证概率法进行评价;(C)采用理论分析加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D)完全利用现场原位测试数据来进行评价;答案:A9、十字板剪切实验测定抗剪强度,主要实用于()(A)饱和沙土;(B)硬塑黏土;(C)饱和粉质粘土;(D)饱和软黏土;答案:D10、利用标准贯入试验不能做的项目是()(A)砂土和粘性土的地基承载力;(B)评价砂土振动液化;(C)判定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和无侧限抗压强度;(D)判定粘性土的黏粒含量;答案:D11、某项目为40层高层建筑,拟建在中等风化花岗岩上,地形地貌较复杂,则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A 甲级B 乙级C 丙级 D无法判断12、抗震设防烈度为大于或等于几度时,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A 5度B 6度C 7度D 8度13、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地球物理勘探?A 电阻率法B 地震折射波法C 探槽 D声波测井14、工程勘察需要测试抗剪强度和压缩性指标,须采取几级土试样?A ⅡB ⅠC ⅢD Ⅳ15、以下各勘察方法中是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最基本的勘察方法的是。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建设越来越多,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指对土壤、岩石等地质环境进行勘察、分析、评价和预测的技术。
在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将介绍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要求。
一、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是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的过程。
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地下岩石、土壤等。
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质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后续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基础数据。
二、岩土勘察岩土勘察是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的过程。
岩土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层分布、土壤性质、岩石性质、地下水、地下建筑物等。
岩土勘察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质环境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为后续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三、勘察方法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
现场勘察是指对地质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包括地质钻探、土壤取样、地下水位测量等。
实验室试验是指对取样的土壤和岩石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包括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强度试验等。
数值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地质环境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包括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等。
四、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需要整理成勘察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地质勘察结果、岩土勘察结果、勘察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勘察结论和建议、勘察图件和资料。
勘察报告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严格,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采用科学的勘察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整理成可靠的勘察报告。
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房屋建筑和构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4.1房屋建筑和构筑物4.1.1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3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5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4.1.2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
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4.1.3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2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3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4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4.1.4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1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2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3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4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5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6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2023-2024注册岩土工程师之岩土专业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3-2024注册岩土工程师之岩土专业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划分建筑场地湿陷类型的指标为()。
A.按室内压缩试验累计的计算自重湿陷量B.实测自重湿陷量C.按室内压缩试验测定的湿陷系数D.孔隙比正确答案:AB2、关于地震构造地裂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强烈地震时深部震源断裂在地表的破裂形迹,其性质和分布特征受震源断裂的控制,其产状与发震断裂基本一致,有明显的瞬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B.一般以张性或张扭性为主,也有压性和压扭性的C.裂缝呈雁行多组排列,连续延伸D.在剖面上裂口上大下小,至地表下一定深度处尖灭正确答案:ABD3、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1987),位于坡地场地上的建筑物需要设计挡土墙时,正确的做法是()。
A.墙背碎石或砂卵石滤水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0mmB.挡土墙应设变形缝和泄水孔C.挡土墙高度不宜小于3mD.基坑坑底应用混凝土封闭,墙顶面宜做成平台并铺设混凝土防水层正确答案:BD4、有膨胀土地区的公路挖方边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尽量避免高边坡,一般应在10m以内B.边坡坡率应缓于1:1. 5C.高边坡不设平台,一般采用一坡到顶D.坡脚要加固,一般采用换填压实法正确答案:ABD5、下列选项中那些合同属于书面形式合同()A.信件B. 口头订单C.传真D.电子邮件正确答案:ACD6、在膨胀岩土地区进行铁路选线时,应遵循的选线原则有()。
A.线路宜在地面平整、植被良好的地段采用浅挖低填方式通过B.线路宜沿山前斜坡及不同地貌单元的结合带通过C.线路宜避开地层呈多元结构或有软弱夹层的地段D.线路宜绕避地下水发育的膨胀岩土地段正确答案:ACD7、膨胀土的地基与基础的计算原则有()。
A.对荷载较大的建筑物用现场浸水载荷试验方法确定B.可用固结排水三轴剪强度指标按现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计算承载力C.中心荷载下,应满足:基底压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膨胀力D.膨胀土地基的膨胀变形量应取基础某点的最大膨胀上升量正确答案:AD8、划分建筑场地湿陷类型的指标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勘探点深度
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 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 详细勘察主要工作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 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 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 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 取样和原位测试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 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8.2: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详细勘察要点
◆ 主要工作内容
(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臥层的工程特性、 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 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 建议。 (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 效应评价。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间
一级(复杂)二级(中等复源自)三级(简单)勘探点间距/m 距
10〜15 15〜30 30〜50
◆ 勘探点深度
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 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 详细勘察主要工作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 勘探点间距
详细勘察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对于岩质地基, 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 定;对于土质地基,详细勘察的勘探点间距可按下表确定。
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 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
3.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