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柳青《创业史》的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创业史》是中国著名作家柳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主人公梁生宝为核心,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在这篇人物形象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梁生宝的形象、创业历程、性格特点、道德观念、社交能力、生活态度、政治观念、矛盾冲突与解决、爱情经历、友情关系以及事业成就等多个方面。

1.主人公梁生宝形象分析梁生宝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农村青年,他形象高大、健壮,富有朝气和活力。

他聪明能干,热爱劳动,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他勇敢坚定,不畏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梁生宝的创业历程梁生宝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

他从小家境贫困,但他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他带头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共同创业。

在创业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阻力,但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3.梁生宝的性格特点梁生宝性格豁达、开朗,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他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约束力,能够在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坚定。

他待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4.梁生宝的道德观念梁生宝具有高度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对社会充满责任感。

他注重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和奢侈。

他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和信任。

5.梁生宝的社交能力梁生宝的社交能力非常出色。

他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够化解矛盾和纠纷。

他善于结交朋友,能够团结他人一起奋斗。

他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能够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6.梁生宝的生活态度梁生宝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和热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他注重生活质量,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他注重家庭生活,关心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生活状况。

7.梁生宝的政治观念梁生宝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他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于农村改革事业。

创业史

创业史

《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分析长篇小说《创业史》是著名作家柳青的作品,柳青是解放初,即五六十年代颇有影响力的作家,从他20岁发表作品开始,他就写了《创业史》《种谷记》等多部长篇小说,其中《创业史》更是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说到《创业史》,这是一部柳青构思了较长时间的作品,他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注定了它是一部不平凡的作品。

在1960年它的第一部作品刊载之初,就开始发挥出了它超凡的影响力,几乎影响到了整整一代人,也因此,《创业史》至今仍为人所称道。

遗憾的是,原计划的四部作品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仅仅完成了两部,但是这两部作品仍然创造出了较高的文学成就,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梁生宝、梁三老汉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而作品的写作技法和结构也有很深的影响,它甚至影响到了后来的著名作家,也就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的一生和他的作品。

总之,《创业史》确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极有价值的作品非常值得我们进行分析,在这里,为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创业史》,我觉得可以先从梁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在分析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创业史》的大体内容。

这部小说是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的,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比如第一部写的是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和巩固,它们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梁生宝,他是梁三老汉的儿子,二者没有血缘关系,但梁三老汉仍然视若亲生,也因为他,梁生宝这一鲜活的主人公形象才能活跃在作品的一二部中,可以说,在作品的初期梁三老汉是不可缺少的,虽然他不是主人公,但作者柳青仍然把他塑造的丰满、成功,因为这一形象的成功,才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才为主人公梁生宝的活跃做下铺垫。

那么梁三老汉这一形象成功在什么地方呢?在这里,必须强调,这一形象不是像梁生宝一样英雄人物般的成功,恰恰相反,梁三老汉不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保守的农民形象,他一开始只是认同并拥护土改,对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始终带有抵触情绪,这是他的保守性所决定的,但尽管对这一切很怀疑,他心里却还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直到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跟自己的儿子站到了一起,这一人物形象所经历的历程,才是作者写作的成功之处,这一形象的转变,才是梁三老汉的形象深入人心,获得成功,才使得他比梁生宝、徐改霞等人更加丰满。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梁三老汉性格特点:一个勤劳、务实、耿直而又思想守旧,背负因袭重担而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老一辈农民形象。

双重性格:作为老式农民,私有制观念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使他因循守旧,对合作化道路不理解;但他的阶级地位、旧社会艰难的创业经历及对新时代的印象,使他本能地在精神上与党和政府贴近。

梁三老汉的形象,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真实再现了老式农民告别私有制,接受公有制所经历的艰难痛苦的思想历程,是一个真实度、典型性很高的形象。

姚士杰和郭世富郭世富和姚士杰是作者描写的两个既有共同点又彼此区别得很清楚的反面人物。

在抗拒合作化潮流上,他们有一致性。

然而社会地位的不同,又使他们在动机和行为上带有各自的特点。

富裕中农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精明谨慎。

他出于个人的发家狂,处处跟党的号召相对抗, 但搞的是“合法斗争” , 姚士杰这个富农分子则跟新社会有深刻的阶级仇恨, 他表面“老实” 、“积极” ,内心阴险狠毒,诡计多端,暗地进行破坏活动,表现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本性。

3、郭振山郭振山的形象, 具有深刻的警策意义。

他身为共产党员, 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 对互助组冷眼旁观, 极力打击它的威信, 成为合作化运动的一块绊脚石。

他虽然精明强干, 头脑灵活, 但只顾个人私利, 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 这就使他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

他明明走的是一条错误道路,却装腔作势、强词夺理、指手划脚、咄咄逼人一派家长作风。

小说通过他自己的言与行、他的言行与梁生宝的言行的生动对比, 把他的这种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鲜明。

这个形象告诉人们:抱着个人主义动机在党内找出路, 就要同党的方针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 这样的共产党员如下认真改造思想, 任其发展下去, 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害,最终也会在政治上毁掉自己。

王老二(王瞎子)王老二也是一个被曾经的封建社会压迫过的人,他出生在清朝,这么多年过去,他的身心早已被那个黑暗的社会所腐蚀, 每当谁和他说话时, 他都会坚持己见, 一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资料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资料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资料论《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摘要]作家笔下的人物很多,几乎包括了农村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典型。

这些众多人物把社会生活面铺展得很广。

同时,作家又特别注意揭示各种人物的独特性格、独特命运形成的深远的社会历史根源,使每个人都有一部生活史。

通过对人物的这种有深度的描写,读者就能理解他们在现实斗争中何以如此表现,并且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创立家业人物形象“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经过同旧事物的严重斗争才能实现的。

社会上一部分人,在一个时期内,是那样顽固地要走他们的老路。

在另一个时期内,这些同样的人又可以改变态度表示赞成新事物。

”①《创业史》正是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陕西渭原县黄堡区下堡乡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土地改革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农村各阶层众多普通劳动者的人物形象。

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1、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

他有过逃荒讨饭的童年;熬长工在财东家马房睡觉的少年;躲抓壮丁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的青年时代,饱尝了与继父创家立业的艰辛。

这个庄稼人在共产党思想的沐浴下,他认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党号召的事业中去。

“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情‘受苦’就是享乐。

”②农民间的相处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体现同志间的最崇高、最纯洁的感情;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为准则;在工作上,认真研究学习《毛泽东选集》,联系毛主席的指导思想与生活实际开展最理想、最适合在迈向社会主义过度期的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工作。

他的理论与实际想结合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农村预备党员——梁生宝。

王佐民和卢明昌都是在农村第一线工作的英明领导者。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

《创业史》人物形象分析古往今来,创业者以其勇气和智慧创造出无数辉煌的创业史。

在这部《创业史》中,有着众多令人钦佩的人物形象。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经验,在创业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其中几位重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成功之道。

第一位人物是陈天堂,华夏大陆最具代表性的风云人物之一。

陈天堂以他的领导才华和卓越的商业眼光,创办了一支在华夏地区广受欢迎的医药生物技术公司。

身为一名医生出身的陈天堂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造诣,他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商业运作结合,成功地将公司打造成医学领域的领军企业。

陈天堂的坚毅和果断决策使他在创业路上收获了辉煌的成功。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玛拉·瓦纳奇,一位才华横溢的科技女性创业者。

玛拉在科技行业的进取心和创新思维为她赢得了成功。

她创办的科技公司凭借独到的技术和先进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玛拉的聪明才智和对技术的深入理解使她成为业界的翘楚。

她的创新灵感和领导能力使她的企业蓬勃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在《创业史》中,还有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是杰瑞德·迪亚克,在网络安全领域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杰瑞德年轻有为,与时俱进,他抓住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机遇,通过研发创新技术和提供卓越的服务,将自己的公司推向了巅峰。

他凭借对行业的独特洞察力和敏锐的商业直觉,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尊敬的品牌。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凯瑟琳·弗兰克,一位富有女性魅力的创业家。

她创办的时尚公司通过推出高品质的时尚产品,迅速征服了市场。

凯瑟琳以她的时尚眼光和对市场趋势的敏感度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她的热情和创新意识使她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这些创业者的形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特质,即独特的洞察力,坚定的决心和敏锐的市场嗅觉。

他们敢于冒险,追求卓越,努力将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同时,他们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心中敬仰的楷模。

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

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

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浅析《创业史》中典型人物形象“十七年”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文学创作遵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文学为阶级、政治、历史服务的要求,作品数量增加,作家热情高涨,很多作品着重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巨变,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以土改、农业合作化、“大跃进”等中心时间为主的作品引领者创作的风潮,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而《创业史》作为一部歌颂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小说,也在当时产生过轰动的效果;《创业史》第一部完成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后,并进行了多次修改,讲述了蛤蟆滩1953年一年时间内发生的互助组及初级社的故事,一方面表现了农民在这一时代新变面前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灵魂的斗争,另一方面表现了农民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的逐渐形和新的文化信仰的建立。

毫无疑问的说,《创业史》是柳青一生中最看重的作品,是他呕心沥血为历史留下的厚重的交代,《创业史》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特别是1949-1966年文学时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学存在,而《创业史》之所以影响深远,我认为不在于梁生宝过于高大、无私、完美的形象,而在于表现新意识形态下的民间伦理真实诉求的梁三老汉,具体分析如下:一、梁生宝:社会主义新人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当年的梁生宝正是这样肩扛稻种在潇潇春雨中向我们走来。

在《创业史》中,梁生宝小名“宝娃”。

在陕西地方方言中所谓“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宝贝,另一个则是“活宝”,类似“傻瓜”。

小说中的梁生宝也是这样一个双面体:他是千百万新农民和新农村的代言人,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傻瓜”或者“活宝”的一面。

他没有任何背景,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他所处的整个时代,那个毛泽东因为穷苦农民办合作社、“鸡毛上了天”而欢呼“旧制度要灭亡,新制度要出世了”的时代。

《创业史》中梁生宝对党对事业对毛主席的忠诚感人至深。

梁生宝的口头禅是“有党领导,我慌啥?”党成为梁生宝战胜重重困难的精神支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对毛主席的坚定信仰成为其继续前进的动力:“嘿,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什么时候毁了自己,什么时候拉倒!一切都豁出来了,拼到底;失败了,给旁的同志做吸取教训的材料!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性命哩?”这种坚定的信仰是时代历史的真实反映,也是农民单纯、质朴、执着的性格写照。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

创业史情节+主题+人物分析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反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深刻的主题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农村的巨大变革和农民的精神风貌。

小说的情节围绕着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展开。

梁生宝一心想要改变农村贫困的面貌,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一开始,梁生宝就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购买稻种,他不辞辛劳地奔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他的坚韧和执着为互助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互助组的运作过程中,又遭遇了一些农民的不理解和抵触。

比如郭世富,他是村里的富裕中农,一心只想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对互助组的发展百般阻挠。

还有姚士杰,这个富农更是心怀叵测,试图破坏互助组的团结。

然而,梁生宝和他的伙伴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

他们通过辛勤的劳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逐渐赢得了更多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与各种困难的斗争中,互助组不断壮大,最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这部作品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它展现了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艰巨性。

通过梁生宝等人的努力,揭示了只有走集体化道路,农民才能真正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同时,也反映了在社会变革时期,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

梁生宝所代表的新思想、新观念,与郭世富、姚士杰等人所代表的旧思想、旧势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人物塑造方面,梁生宝无疑是最为突出的。

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勤劳善良,一心为公,为了实现集体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

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郭世富则是一个典型的保守派。

他满足于自己现有的富裕生活,对新的变革充满恐惧和抵触。

他的自私和狭隘,反映了一部分农民在社会变革中的迷茫和困惑。

姚士杰是个阴险狡诈的富农,他时刻想着破坏互助组,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他的存在,使得农村的阶级斗争更加复杂和尖锐。

除了这些主要人物,还有梁三老汉等形象也十分生动。

浅谈《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形象

浅谈《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形象

浅谈《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形象摘要:柳青的《创业史》堪称17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主人公梁生宝作为全部故事和结构的核心,获得了众星捧月的地位。

在家庭中,他忠诚孝顺、勤俭节约,巧妙地处理着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统一;事业上,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士,他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力排万难,带领群众赢得了互助合作运动的成功;爱情故事中,他麻木、迟钝,一切以党的工作为重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

高大丰满的梁生宝虽然不是作品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但却是最先进的人物。

关键词:梁生宝;非亲儿子;先锋战士;爱情符号《创业史》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合作化过程中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农村各阶级人物的不同风貌,塑造了一个高大丰满的梁生宝形象。

梁生宝是《创业史》全部故事和结构的核心,在蛤蟆滩这个小世界里,他似乎无处不在,而其他的一切人物也似乎都因为他的存在才获得了其存在的合法性。

蛤蟆滩诸种矛盾都围绕他展开:既有他领导的互助组同继父梁三老汉的矛盾和统一,又有同“三大能人”之间的几种不同形式的主要斗争;既有家庭内的纠葛,又有社会上的纷扰;既有政治经济领域的风云变幻,又有爱情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枝枝桠桠,纵横交错。

一、恪守孝道的非亲儿子家庭内的纠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创业史》中也不例外。

柳青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梁生宝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又深刻地写出了他们父子在创业道路问题上的尖锐冲突。

这种深厚的情感与尖锐的冲突是通过梁三老汉草棚院里的矛盾和统一体现出来的,而这种矛盾和统一又主要凝结在忠诚孝顺、聪明能干的梁生宝身上。

1.充沛深沉的父子情梁生宝和梁三老汉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共同生活了二十几年,培养了极其深厚的父子感情。

生宝是在梁三老汉的心灵世界中长大成人的,梁三老汉饱经沧桑的眼睛始终笼罩在生宝身上,为其成长而激动不已。

当生宝带领大伙儿进山割竹时,梁三老汉十分担心,怕出危险,去向卢支书说他的“心里话”:“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们党里头高抬贵手……”。

灯塔社四评时期,生宝没日没夜地工作,老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句“你睡得太少了”饱含了对儿子无尽的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创业史》(第一部)是柳青先生在一九五三着手创作的,这部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柳青本来打算写出四部《创业史》,遗憾的是只写到第二部便去世了,第一部主要写互助组阶段,整部小说围绕梁生宝的互助组展开,主要展现了我国的农业在社会主义的改造过程中体现的历史情景以及在创建互助组时农民的情感变化。

柳青自己就出身农村,所以对农民的描述非常的独到,其中关于农民的心理描写更是别的作家难以企及的,再者柳青作为知识分子,对农民的描写总是体现着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保持着知识分子的趣味。

《创业史》对农民的描写及其体现出来的知识分子趣味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中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而在当时由于新中国的建立,使得农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众多的作家将视角转向农村社会,关注农民。

在此种背景下,对那个年代这类文学重要性的最好阐释其实就表现在柳青对《创业史》的重视上。

再者当时的知识分子趣味经过新中国的净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显现出新的活力。

柳青在《创业史》中对农民形象的塑造是五四期间的左翼文学、乡土文学的叙事传统以及赵树理等作家完善的解放区文学所不及的,可以说《创业史》是对其的超越。

《创业史》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中有着各阶级的典型形象,正是这些人物形象使得作品中的画面得以拓展,其中对农民形象的描写展现给读者一个广阔的农村社会,并且,柳青在创作时刻意展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独特性以及形成不同人物性格的历史背景,这就使得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生活史。

在对作品中人物深度挖掘的时候,柳青重点突出了各种矛盾,并在矛盾激化时将各种现实问题展现给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柳青的《创业史》虽然主要把握的是合作化运动之中所塑造的农民形象,但是这其中也流露出了显而易见的知识分子趣味,其实不论柳青写真实的农村生活,还是塑造准确的农民形象,这些本身就是知识分子趣味的体现,柳青本身就是知识分子,这是他在作品中所掩盖不了的,因而柳青也便对此不加掩饰。

《创业史》的另一亮点是他在塑造农民人物形象时比前人更真实,更深刻,并且还保持着自己独具的知识分子趣味。

他的作品中与陕西后期的作家不同的是他总是在用叙述人的口吻描述着一些客观事实,并以此来告知读者自己并不是以农民的身份去写农民,而是以非农民的身份去叙述故事,他自身有着完备的叙述模式,那就是始终保持和党的意识形态的一致,在《创业史》中他能真实地塑造农民形象,正是他在情感上对劳动者彻底的认同的具体体现,加之他一直使用的非农民身份的叙述人方式又使得《创业史》充满了自身知识分子独特的趣味,这些都让他成为了十七年文学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一、《创业史》的农民形象的塑造历史上的每个新事物的出现以及成长都是经历了与旧事物的激烈斗争。

在这个时期中,有些人仍然沿袭着自己走过的老路,但是有些人却能够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这一现状就是柳青笔下的陕西省渭原县中名为“蛤蟆滩”这样一个小村落上演的农业变革,作者选取广阔的农村视角,真实地描述了建国后开展农村合作社时的各种矛盾冲突,并且还重点描述了生产资料在向公有制转变时所引发的不同农民的思想变化,以此为基点深入挖掘,塑造出了许多生动鲜活的农民形象。

(一)小说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类的主要代表人物——梁生宝梁生宝童年时逃荒讨饭过活,少年时在东家家里做长工,并且整个少年时期晚上都睡在马棚里,青年时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而逃到秦岭深处浑噩度日,他整个早期的成长历程都饱受了苦难,他并不知道造成他苦难的源头,当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后,他便知道他和继父一次次创业的失败根源便是万恶的私有制,因而他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聪明以及热情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所倡导的事业中,并且他认为在党的指引下为群众办事虽苦犹甜。

在大家心目中他是一个勤劳实在的农民,是一个公道、聪明、能干的领袖人物,积极地担当起了蛤蟆滩走向合作互助的重担。

他在工作中从不摆领导者的做派,也不夸夸其谈、指手划脚,甚至在人们看来他是一个面嫩口拙的人,尽管如此,他仍然深深地爱着党倡导的社会主义,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一切,这些都是他宝贵的精神品质,在创建合作组时,他会忘了瞌睡,忘了吃饭,甚至淡漠女人对他的关怀,他不惜和家里人闹翻,哪怕将自己的生命献出都毫不吝惜,只为了要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一条和梁三老汉不一样的创业之路。

比如,他进城“买稻种”的时候,为了帮互助组里的乡亲多买些种子,他不下馆子,不住宿,一心一意为大家办实事,在他的心里互助组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虽然是个粗人,但也有心思缜密的一面,当他注意到渭河和汤河在地理环境上有所不同时,他便想到这会不会对稻子的生长产生影响。

他遇到工作上的难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党的指示和党的政策,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党的精华所在,能够让痴迷的人觉悟,,比如“组员退组”,“吸收痞子白占魁入组”以及“进山割竹”都充满了思想斗争,最终还是依据党的指示说服乡亲让白占魁能够参与到互助合作组中。

党的路线在蛤蟆滩胜利的体现,正是因为梁生宝遵循党的指示,以及教育、依靠蛤蟆滩的农民群众,使得他创建的互助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新式秧田”工作的开展,使农民获得丰收,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梁生宝创建的合作社成为全区第一个合作社。

梁生宝虽然在事业上勇于进取,但是对待自己的爱情却束手无策,他不敢追求爱情,或许正是爱情和事业有着太多的重合,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甚至将自己的爱情推至秋后再谈。

对于爱情这个话题,梁生宝毫无经验,因而显得十分拘束,但是作为《创业史》中的新人形象,他身上所体现的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无私奉献以及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为读者所青睐。

而柳青对这一点的精细把握使得梁生宝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体现在梁生宝的骨子里有着陕西农民特有的语言习惯、感情状态、行动方式以及精神气质,从而使得这个人物丰富饱满,充满魅力。

(二)走社会主义道路思想矛盾的人物形象《创业史》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非常具有艺术水平的农民形象,其中梁三老汉,是塑造的比较出彩的老一代的农民形象。

在他的性格里,具有着双重性,一直在集体致富和个人发家这两条道路上动摇,梁三老汉的形象才是真正体现农民真实性格的形象,他精神世界充满的复杂性,也正是那个年代农民思想的艺术写照,十分具有典型意义。

《创业史》中成功地塑造了梁三老汉这一形象,在旧中国,梁三老汉是个贫农,他那三起三落创家立业的辛酸史,致使他对土地改革十分拥护,但作为一名小生产者,他希望能够得到土地,并且坚信用自己拼命的劳动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业,然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时,他却接受不了这些。

他的骨子里根植着中国传统的私有制观念,但是他还是那么朴实、善良、勤劳,在旧社会他被地主剥削,心灵受到压迫,因此使得他喜欢和生宝们、党支部以及王书记挨近,然而梁三老汉小生产者的观念根深蒂固,他虽然对儿子办合作组强烈反对,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时刻关注着合作运动的命运,这一矛盾性的性格被作者刻画的生动精彩,同时这一矛盾也体现了梁三老汉踏上社会主义之路的艰辛,起初他反对互助组,但又对自己的旧路开始怀疑,直到最后他又不得不承认儿子选的路是对的,从而坚定地站在了合作化一边。

老汉的这一前一后的矛盾,把当时农民脱离私有制,接受公有制时的思想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描写足以看出老汉艰辛地心路历程,他一直在内心中挣扎着,这些描写细腻、完整、震撼人心,并且令人惊叹,通过对梁三老汉的形象描述,使他成为现当代文学上典型的艺术人物。

(三)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阶级矛盾形象《创业史》中的郭振山形象的塑造给人们的警策意义极其深刻,郭是一名共产党员,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发家致富,曾经对互助组不屑一顾,并且一直宣扬打击互助组的理论,他就是合作化中的绊脚石,他虽比较精明,头脑也活泛,然而却和党的制度想背离,因此他在群众中是没有什么威信的,他明知道自己走的路不对,却一直是指手划脚、强词夺理、背道而驰的家长作风。

在小说中,对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和梁生宝言行的对比将他的内在性格进行了深刻地揭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最终目的告诫了人们,想在党内去追求自己的个人私利,是没有出路的,如果不把这种人清理出党的队伍,会给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他若继续一意孤行,也会毁掉自己的政治前途。

郭世富内奸外善、狡黠贪婪、谨慎精明,他自己想着发家,在暗地里跟党的号召相对抗,姚士杰是富农分子,对新社会有着极大的仇恨,他虽然外表积极、老实,但内心却阴险无比,一直用诡计进行捣乱,这就是阶级敌人的本性。

由此看来,姚世杰和郭士富作为两个主要的反面人物,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他们一致抵制合作化,但是由于地位的不同,他们又有着各自的行为特点。

除此之外,秀兰、生宝妈、王二直杠、任老四等也都有着鲜明性格的农民形象,在他们的圈子里谁都无法被取代,他们作为独特的个体组成了矛盾统一的农民世界,这让作品充满了农民思想的意蕴。

(四)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村妇女形象徐改霞就读于蛤蟆滩小学三年级,之所以她很早就成为了一名团员,是因为其有着先进的思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她自己在解放之前已经定了亲,随着解放后中央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她大胆地解除了父母包办的婚姻,这体现了社会主义里农村妇女破除陋习的精神,她在爱情上大胆出击,曾经她迷恋郭振山,但是后来摆脱了郭振山的思想束缚,也不再迷信于他。

她热衷于社会活动,并且希望为祖国的工业化贡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对自己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期待与向往,她并不甘心做个庄稼人的媳妇,因而她最终舍去爱情奔赴到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第一线,她就是这样时刻都充满着奉献的激情。

二、《创业史》塑造农民形象的主要手法(一)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作者在《创业史》中塑造人物形象着重使用的一个手法。

这就造成了一个新颖的局面:农民的过去曾经一直概念化的群体丰富了起来,通过作者大规模的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农民们的心理世界,并且完整的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就叙述特点而言这些并不止表现在量上,它已经完全的摆脱了前人只描述自己的观察,而更多是的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就这么经过调整叙述视觉,将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寄寓在它进入农民心理世界的时候,因而读者阅来很容易进入了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中,从而引发共鸣。

举一个例子来看,梁三老汉五十多岁,他已经把腰累弯,肩背上也被压出了一个死肉疙瘩,并且到了春天和冬天就会咳嗽哮喘,再也没有力气去终南山了,然后他在心里向终南山告别。

别了!心爱的终南山啊!这句心理话完全是作者自己的口吻,一个老农是说不出来的,虽然这一心理活动用作者自己的口吻说出,但是这不会让人感到有唐突之处,因为这之中已经有了伏笔,读者能够自然地进入老汉的内心,将老汉的内心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这种心理描写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

刘禾说这种看似比较自由间接的引语,其实是打破作品叙事声音和人物内心对白界限的手段,也正是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刻画,能够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物情感世界,这是柳青塑造农民形象的成功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