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弹簧力学性能
弹簧常用材料力学性能、标准及特点

标准号标准名称牌号直径规格(mm)剪切模量G (MPa )推荐硬度HRC推荐使用温度 ℃性 能25~80B 级:0.08~13.040Mn ~70MnC 级:0.08~13.0D 级:0.08~6.060~80G1组:0.08~6.0T8MnA ~T9A G2组:0.08~6.060Mn ~70MnF 组:2.0~5.065Mn70A 类、B 类2.0~12.0A 类、B 类、C 类2.0~14.060Si2MnA65Si2MnWA 70SI2MnA GB/T2271GB/T5218GB/T5219GB/T5220GB/T5221GB/T4357GB/T4358GB/T4359GB/T4360GB/T4361GB/T4362弹簧常用材料力学性能、标准及特点(摘自GB/T1239.6-92)45~5079000-40~250高温时强度性能稳定,用于较高温度下的高应力弹簧。
铬硅弹簧钢丝55CrSiA0.8~6.0 高温时强度性能稳定,用于较高温度下的弹簧,如内燃机阀门弹簧等。
阀门用铬钒弹簧钢丝50CrVA0.5~12.07900045~50-40~210高温时强度性能稳定,用于较高温度下的弹簧,如内燃机阀门弹簧等。
铬钒弹簧钢丝50CrVA0.8~12.07900045~50-40~210有较强的疲劳强度,用于较高工作温度的高应力内燃机阀门弹簧或其他类似弹簧。
硅锰弹簧钢丝1.0~12.07900045~50-40~200强度高,较好的弹性、易脱碳。
用于普通机械的较大弹簧。
阀门用油淬火回火铬钒弹簧钢丝50CrVA1.0~10.0油淬火回火硅锰弹簧钢丝60Si2MnA79000-40~20079000---40~2102.0~6.079000强度高,弹性好。
易脱碳,用于叫高负荷的弹簧。
A 类和B 类用于一般用途的弹簧,B 类和C 类用于汽车悬挂弹簧。
阀门用油淬火回火铬硅弹簧钢丝55CrSi1.6~8.079000--40~250有较强的疲劳强度,用于较高工作温度的高应力内燃机阀门弹簧或其他类似弹簧。
碳素弹簧钢参数简介

试验温度
20℃
100℃
200℃
310℃
400℃
515℃
600℃
(800℃油淬,400℃回火)
无缺口akU
134
213
293
293
293
293
有缺口akU
6.4
5.1
14.7
34.6
53.3
69.3
68.1
蠕变
σ10-4
σ10-5
持久
σ104
σ105
DZ2.15.5.1-1999
碳素弹簧钢丝70
其它性能
疲劳强度(1)
σb
σ0.2
σ5
σ-1
774
353
17
296
备注
冷拉弹簧钢丝供应状态的强度按GB4357-89检查。E及G的数值详见DZ13.3-83《关于弹簧计算中G和E的规定》
国外相近牌号
金属材料技术条件
DZ2.15.5.1-1999
DFSTW代替DZ2.15.5.1-86
碳素弹簧钢丝70
印记
T1
化学成分
C
Si
Mn
S
P
Cr
Ni
Cu
GB 699-88
GB 4357-89
0.67
~
0.75
0.17
~
0.37
0.50
~
0.80
≤0.035
≤0.035
≤0.25
≤0.25
≤0.25
用途
一般用于尺寸较小的弹簧。
毛坯类型
钢丝
冷盘弹簧
进厂状态
冷拉、C组、Ⅱ级GB/T 342-1997
蝶形弹簧减震元件的力学性能分析

・ 6 3・
蝶形 弹簧 减震元 件的力学性能分析
谢宝玲 温 玉石
(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 辽 阳 1 1 1 0 0 3 ) 摘 要: 减 隔震 装置在 工程 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 用 , 减 隔震装置 中的减震元件 的力 学性能决定着减震装置的减 隔震效果 , 本文论述 了蝶 形 弹 簧 减 隔震 支座 中的减 震 元 件 蝶 形 弹 簧 , 对 蝶 形 弹簧 进 行 了力 学分 析 和 实验 , 并 进行 了抗 疲 劳 强度 校 核 , 计 算 应 力 与 强度 。 关键词 : 减 隔震 装 置 ; 减 震元 件 ; 力 学性 能 ; 疲 劳 强度 减隔震装置是高层建筑 、 桥梁 、 隧道 、 地铁 、 高铁 、 城际城市高架 等工程 中广泛应用 的重要承力和功能构件 。 本文对蝶形弹簧组合式 减隔震支座 的蝶形弹簧减震元件进行 了力学性能 的研究与分析 , 为 1蝶形弹簧减震元件 的结构设计 1 . 1 蝶形 弹簧 的特点 。 碟簧 与其 它型式 的弹簧如螺旋弹簧 、 钢板 弹簧等 比较 , 其 主要特点如下 : 1 . 1 . 1 轴 向尺寸较小而径 向尺寸较大 。
表 1 承 载 力 试 验数 据 与理 论 数 值 对 比
表 2 有支撑 面与 无支撑面碟簧厚度的等效 比值 t ’ / t ,
1 . 1 . 3 改变碟 簧的数量或碟片 的组 合形式 ,除单 片使用外通过 不 同的碟 簧组合如叠合 、 对合 、 复合等形式可 获得不 同的承载能力
和特性 。 1 . 1 . 4在 组合碟簧 中 , 当一些 碟片损 坏时 , 只需 个别更 换 , 便于 3 . 1 . 2有支撑面碟形弹簧载荷 一变形公式 。 对于承受较大载荷 的
.
二 _ _
弹簧疲劳测试,弹簧疲劳试验检测2024

弹簧疲劳测试,弹簧疲劳试验检测(二)引言概述:弹簧疲劳测试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评估弹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失效。
弹簧需要经受大量循环加载和卸载,这可能导致材料疲劳并最终引发断裂。
弹簧疲劳试验检测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来测试弹簧的耐久性和寿命,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弹簧疲劳测试的原理、方法和常见的检测技术,以及如何评估测试结果并改进弹簧设计。
1. 弹簧疲劳测试的原理1.1 力学行为分析:弹簧在受力时的变形行为和应力分布情况对其疲劳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过力学分析,可以确定适当的加载方式和加载范围,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1.2 疲劳寿命预测:弹簧的疲劳寿命可根据材料的疲劳强度和加载条件进行预测。
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确定是弹簧疲劳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弹簧疲劳测试的方法2.1 恒载荷疲劳测试:将弹簧置于恒定的载荷下进行循环加载和卸载,以评估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寿命和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一些常见的需求,如汽车悬挂系统中的弹簧。
2.2 变载荷疲劳测试:弹簧在实际使用中会受到不同幅度和频率的载荷,为了更准确地模拟这种使用条件,可以采用变载荷疲劳测试方法。
通过改变加载幅度和频率,评估弹簧在不同工况下的寿命和性能。
2.3 环境因素测试:弹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疲劳行为。
通过模拟不同的温度、湿度和腐蚀等环境因素,评估弹簧在极端条件下的耐久性和寿命。
3. 弹簧疲劳试验检测的常见技术3.1 力学性能测试:包括张力和弯曲等力学性能的测试,以评估弹簧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和应力分布情况。
3.2 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加载和卸载测试,评估弹簧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寿命和性能。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恒载荷疲劳试验和变载荷疲劳试验。
3.3 环境适应性测试: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和腐蚀等因素,评估弹簧在不同环境下的耐久性和寿命。
4. 评估测试结果并改进弹簧设计4.1 寿命评估:根据疲劳测试的结果,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弹簧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
弹簧检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2024

弹簧检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弹簧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为了确保弹簧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弹簧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弹簧检验的操作作业指导,并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将其分为5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一、弹簧尺寸检验1. 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游标卡尺、显微镜等。
2. 测量弹簧的直径、螺距和总圈数。
3. 根据设计要求,将测量结果与允许偏差进行比对。
4. 如有偏差,记录并汇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二、弹簧力学性能检验1. 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弹簧压缩试验机、弹簧硬度测试仪等。
2. 进行弹簧的压缩试验,并记录压缩高度和受力情况。
3. 使用弹簧硬度测试仪测量弹簧的硬度指标。
4. 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5.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记录并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表面质量检验1. 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放大镜、平板、光源等。
2. 检查弹簧表面是否平整、无裂纹和变形等缺陷。
3. 观察弹簧表面是否存在氧化、锈蚀等情况。
4. 按照质量检验标准,将表面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记录检验结果。
四、弹簧材料检验1. 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金相显微镜、拉力试验机等。
2. 从弹簧样品中取出试样,并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
3. 使用拉力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记录材料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等指标。
4. 将试验结果与材料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并做出评估。
五、工艺检验1. 准备检验工具和设备:显微镜、热处理设备等。
2. 检查弹簧的工艺流程是否符合要求。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弹簧的金相组织,判断热处理效果。
4. 检查工艺记录和工艺控制是否完整和准确。
总结:本文档通过引言、5个大点的阐述以及相关的小点,详细介绍了弹簧检验的操作作业指导。
弹簧尺寸检验、弹簧力学性能检验、表面质量检验、弹簧材料检验和工艺检验是确保弹簧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准确的测量判断,可以保证弹簧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为进一步的生产和使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弹簧资料

弹簧的设计1.圆柱螺旋弹簧按所受载荷的情况分为三类:Ⅰ类——受循环载荷作用次数在1×106次以上的弹簧;Ⅱ类——受循环载荷作用次数在1×103-106的弹簧;Ⅲ类——受静载荷及受循环载荷作用次数在1×103次一下的弹簧。
按照给定的条件选用Ⅰ类弹簧,有根据弹簧所要满足的循环次数1-107,需要较高的疲劳度,适用于交通工具等弹簧,所以选用60Si2Mn。
60Si2Mn弹簧钢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1274屈服强度:σs (MPa):≥1176许用切应力:τ (MPa):≥445(7.1-8)伸长率δ10 (%):≥5断面收缩率ψ (%):≥25切变模量G/GPa:78(7.1-4)弹性模量E/GPa:197(7.1-4)旋绕比:6.5(C=D/d)硬度:热轧,≤321HB;冷拉+热处理,≤321HB2.圆柱螺旋压缩和拉伸弹簧设计计算的基本公式有:τ=8KDF/πd3 =8KCF/πd2≤τpƒ=8nD3F/Gd4=8nC3f/Gdк=F/ ƒ=Gd4/8nD3=GD/8nC4U= F ƒ/2=кƒ2/2τ―切应力(MPa);τp―许用切应力(MPa);F―弹簧的工作载荷(N);ƒ―工作载荷下的工作量(mm);к―弹簧刚度(N/mm); U―弹簧变形能(N•mm);d―材料直径(mm); D―弹簧中径(mm);C―旋绕比,C=D/d;(7.1-3) K―曲度系数,由下式计算K=4C-1/(4C-4)+0.615/C=1.18n―弹簧的有效圈数; G―切变模量(MPa);由上式公式导出计算材料直径的公式d=1.6×(KCF/τp)1/2计算弹簧有效圈数的公式n= Gd4ƒ/8D3F=GD/8C4к试验载荷为弹簧允许承受的最大载荷,其值令上式中的K=1计算,即,F s= d3πτs/8D对于旋绕比C≤6DE 的弹簧,由于原材料和工艺的原因,仍可考虑加曲度系数K。
斜圈弹簧力学性能分析与计算

斜圈弹簧力学性能分析与计算
斜圈弹簧是一种常用的弹性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下面是斜圈弹簧力学性能分析与计算的详细步骤:
1. 确定弹簧的材料特性:弹簧的材料特性包括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材料测试或者
材料手册获得。
2. 确定弹簧的几何参数:弹簧的几何参数包括线径、圈数、外径、内径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者设计图纸
获得。
3. 计算刚度:斜圈弹簧的刚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K = (Gd^4)/(8nD^3)
其中,K是弹簧的刚度,G是剪切模量,d是线径,n是
圈数,D是弹簧的平均直径。
4. 计算力:斜圈弹簧的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 = Kx
其中,F是弹簧的力,K是刚度,x是弹簧的变形量。
5. 计算应力:斜圈弹簧的应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σ = (8Fd)/(πD^3)
其中,σ是应力,F是力,d是线径,D是弹簧的平均
直径。
6. 计算最大应力:斜圈弹簧的最大应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
计算:
σ_max = (4F)/(πd^2)
其中,σ_max是最大应力,F是力,d是线径。
7. 检查弹簧的应力和最大应力是否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如果超过,则需要重新设计弹簧。
以上是斜圈弹簧力学性能分析与计算的详细步骤,根据具体的参数和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所需的结果。
弹簧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设计优化

弹簧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设计优化弹簧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业零部件,在许多机械装置和设备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储存和释放力量,具有稳定和可靠的特性。
本文将从弹簧的力学性能出发,探讨弹簧的设计优化。
一、弹簧的力学性能分析弹簧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恢复力的特性。
首先,我们来分析弹簧的变形特性。
弹簧的变形是由于外力的拉伸或压缩而引起的,它的变形量与外力成正比。
弹簧的变形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描述,即弹性变形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但是随着弹簧变形的增加,弹簧的刚度会发生变化,这称为非线性变形。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弹簧的刚度变化,以更加准确地描述弹簧的变形特性。
其次,我们来分析弹簧的恢复力特性。
当外力消除后,弹簧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这是由于弹簧储存了一定的弹性能量。
我们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计算恢复力,即恢复力与变形量成线性关系。
然而,实际情况中弹簧的恢复力并非完全线性,而是存在一定的非线性。
这是由于弹簧的材料性质以及变形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弹簧的非线性恢复力进行分析,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弹簧的力学性能。
二、弹簧的设计优化在弹簧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追求弹簧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优化弹簧的材料选择。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因此会对弹簧的力学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弹簧,以使其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更好的变形和恢复力特性。
其次,我们需要优化弹簧的结构设计。
弹簧的结构包括弹簧线径、螺距、圈数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优化可以使弹簧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例如,增加弹簧的线径可以增加其刚度,从而提高弹簧的负荷能力;调整弹簧的螺距可以改变弹簧的刚度和变形范围等。
因此,在设计弹簧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参数的优化,以使弹簧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弹簧的加工工艺来改善其力学性能。
例如,采用热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弹簧的强度和韧性,使其具有更好的负荷能力和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簧钢丝和弹性合金丝(上)东北特殊钢集团大连钢丝制品公司徐效谦弹性材料是机械和仪表制造业广泛采用的制作各种零件和元件的基础材料,它在各类机械和仪表中的主要作用有:通过变形来吸收振动和冲击能量,缓和机械或零部件的震动和冲击;利用自身形变时所储存的能量来控制机械或零部件的运动;实现介质隔离、密封、软轴连接等功能。
还可以利用弹性材料的弹性、耐蚀性、导磁、导电性等物理特性,制成仪器、仪表元件,将压力、张力、温度等物理量转换成位移量,以便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量或控制。
1弹性材料的分类1.1按化学成分分类弹性材料可分为: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不锈弹簧钢、铁基弹性合金、镍基弹性合金、钴基弹性合金等。
1.2按使用特性分类根据弹性材料使用特性,可作如下分类:1.2.1通用弹簧钢(1)形变强化弹簧钢:碳素弹簧钢丝。
(2)马氏体强化弹簧钢:油淬火回火钢丝。
(3)综合强化弹簧钢:沉淀硬化不锈钢丝1.2.2弹性合金(1)耐蚀高弹性合金(2)高温高弹性合金(3)恒弹性合金(4)具有特殊机械性能、物理性能的弹性合金2弹簧钢和弹性合金的主要性能指标2.1弹性模量钢丝在拉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拉力不超过一定值时,变形大小与外力成正比,通常称为虎克定律。
公式如下:ε=σ/E式中ε—应变(变形大小)σ—应力(外力大小)E—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弹性模量(又称为杨氏弹性模量或弹性模量)是衡量金属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不同牌号弹性模量各不相同,同一牌号的弹性模量基本是一个常数。
工程上除表示金属抵抗拉力变形能力的弹性模量外(E),还经常用到表示金属抵抗切应力变形能力的切变弹性模量(G )。
拉伸弹性模量与切变弹性模量之间有一固定关系:G=)1(2μ+E ,μ称为泊桑比,同一牌号的泊桑比是一定数,弹性材料的μ值一般在1/3~1/4之间。
E 和G 是弹簧设计时两个重要技术参数(拉压螺旋弹簧的轴向载荷力P=348nDGd ,扭转螺旋弹簧的刚度P=nDEd 644)。
冷拉碳素弹簧钢丝和合金弹簧钢丝的E 和G 值如表1。
表1弹簧钢的E 和G 值2.2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钢丝在弹性范围内承受外力产生一定变形,外力消除钢丝恢复原状,钢丝不产生永久残余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弹性极限。
弹性极限高的钢丝弹力大,根据弹簧使用状态,影响弹力的弹性极限可分为扭转弹性极限(τe )和拉伸弹性极限(R e )两种。
压缩拉伸螺旋弹簧用到扭转弹性极限,弹簧垫和板弹簧用到拉伸弹性极限。
弹簧一项重要功能是吸收和储存能量,吸收和储存的能量称为变形能。
弹簧的变形能与弹性极限的平方成正比(U=2τe 2/2G 或U=2R e 2/2E ),所以说弹性极限对弹簧特性有很大的影响。
钢丝在拉伸试验中很难精确地测出其弹性极限,一般用屈服极限衡量弹性极限。
屈服极限(R eL )指钢丝在拉伸过程中开始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时的最小应力。
碳素弹簧钢丝屈服点非常不明显,通常取钢丝产生0.2%的残余变形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R P0.2)。
钢丝在退火或固溶条件下,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很接近,经大减面率拉拔后或经淬火后的钢丝,由于内应力作用往往有很高的屈服极限,但弹簧极限却很低。
只有经消除应力退火或回火处理后的钢丝弹性极限才接近屈服极限。
弹性极限一般与抗拉强度有一定比例关系。
常见弹簧钢的拉伸弹性极限和扭转弹性极限如表2,表2弹性极限为抗拉强度的百分比(%)2.3抗拉强度和屈服比抗拉强度是衡量钢丝承受拉力能力的指标,拉力试验中以钢丝拉断时最大拉力除以钢丝截面积来表示。
抗拉强度是弹簧钢丝最重要指标。
屈服极限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也是衡量弹簧钢丝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碳素弹簧钢丝和合金弹簧钢退火状态下的屈强比大约为50%,奥氏体不锈钢固溶状态下的屈强比一般不超过40%。
冷拉过程中钢丝屈服极限和抗拉强度同时上升,但屈服极限上升幅度远大于抗拉强度,碳素和不锈弹簧钢丝的屈服比高达90%以上。
合金弹簧钢丝淬火回火后的屈服比也达到80~90%。
2.4疲劳寿命和疲劳极限弹性元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经若干次动作产生裂纹叫疲劳断裂。
弹性元件断裂时完成动作次数多,叫疲劳寿命好,反之叫疲劳寿命差。
实际上弹性元件疲劳寿命与载荷的大小、方向、随时间变化规律有很大关系。
在载荷大、振幅大条件下,弹性元件断裂的循环次数就降低,工程中用疲劳极限来衡量弹簧钢丝的疲劳性能好坏,一般将经107次循环动作,不产生断裂时的最大负载应力叫疲劳极限。
弹簧钢丝的疲劳极限与钢丝的屈服极限成正比,要提高疲劳极限就应设法提高钢丝屈服强度,或提高屈强比。
介绍几个预测疲劳寿命的经验公式:σ-1=0.47Rmσ-1p =0.32Rmτ-1=0.22Rm式中:σ-1反复弯曲疲劳极限σ-1p反复拉压疲劳极限τ-1反复扭转疲劳极限疲劳断裂往往先从钢丝表面形成,并向内部传播,表面质量非常重要。
钢丝表面裂纹、划伤、边刺、斑疤、麻点、锈蚀坑和锈蚀皮都会造成钢丝疲劳极限下降。
提高表面光洁度和采用工艺措施提高钢丝表面强度是提高疲劳极限的有效方法。
因此对疲劳寿命要求高的用户,应推荐选用磨光钢丝。
弹簧厂对弹簧表面进行渗氮处理、喷丸处理和压光处理,目的是通过提高表面强度来提高疲劳极限。
钢丝表面脱碳造成表面强度降低,很薄的脱碳层也会导致疲劳极限的急剧下降。
碳素弹簧钢丝采用连续炉热处理,在炉时间为数分钟,产生脱碳的可能性很小。
合金弹簧采用周期炉热处理,在炉时间以小时计算,防止脱碳是工艺控制的重点。
2.5蠕变和松弛在弹簧的两端施加一定的拉应力(低于弹性极限),弹簧产生一定的伸长,但随着时间加长,伸长量缓慢增加,叫做蠕变。
钢丝蠕变往往经历从缓慢变化到加速变化,直至断裂的过程。
钢丝蠕变在常温下不明显,但随温度升高而加速。
工程上用弹簧在一定温度,持续一段时间,产生一定量变形所施加的应力来定义蠕变极限。
如200002.0/10000=A表示弹簧在温度200℃,持续一小时,产生0.002%形变,需施加A(MPa)的应力。
使弹簧产生一定量的变形,就产生一定量的应力,但随着时间的持续,应力逐渐减小,叫做应力松弛。
例如用螺栓压紧个零件,需转动螺帽使螺栓拉长,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形成相应的压应力。
在较高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虽然螺栓位置不变,但压应力逐渐减小,就叫应力松弛。
松弛是随时间持续部分弹性变形转化为塑性变形造成的。
松弛有几种表示方法:松弛率:经过一段时间,应力减小值与原始应力之比,即(Ro -Rn/Ro)×100%。
残余应力:一般指105小时后的残余应力Rr ,Rr越高说明材料抗松弛性能越好。
蠕变和松弛都是衡量弹簧稳定性的指标,共同特点是随温度升高、时间加长,表现的越加明显。
影响蠕变性能的因素有:①钢中气体和夹杂物含量:含量低蠕变小。
②晶粒度:粗晶粒度钢有较高的抗蠕变能力。
③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采用少量多元合金可提高抗蠕变性能。
④第二相弥散析出可提高抗蠕变性能。
松弛是弹性滞后的一种反映。
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
2.6弹性减退弹性减退(简称弹减性)是指室温下,弹性材料在交变动载荷或静载荷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一种力学现象。
弹减性与蠕变和松驰的差别在于:蠕变是指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缓慢增加;松弛是指恒应变条件下的应力自发下降;弹减性是指交变载荷下的应力减退。
因此可以说,蠕变和松驰是特定条件下的弹性减退,三者反映出材料的同一本质特性。
大多数弹簧工作时应力和应变均发生变化,因此弹性减退是弹簧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现象。
评定弹性减退的实验方法有两类:成品弹簧直接评定和试样间接评定。
以螺旋弹簧为例,检测弹减性的步骤为:①先施加载荷P,将弹簧压至最低高度Hmin(约为弹簧自由高度H0的1/4)后卸载,测得自由高度H1;②将弹簧压缩到某一规定高度H2(约为H的2/3),记下所需载荷P1;③卸掉弹簧载荷P1后,再重新加载荷,将弹簧压缩至最低高度Hmin,保持较长时间,如72h或更长时间(根据材料的弹减抗力、弹簧参数及Hmin等因素确定);④卸载后测定此时弹簧的自由高度H3;⑤最后再将弹簧压缩至规定高度H2,记下所需载荷P2;⑥计算出弹簧自由高度的损失ΔH和承载能力降低值ΔP:ΔH=H1-H3ΔP=P1-P2根据ΔH和ΔP的大小判定弹性材料的弹减抗力,ΔH和ΔP越小,弹减抗力越大。
此外,成品弹簧弹减性检测方法还有:动态松驰试验法和螺旋弹簧剪切试验法等。
试样间接评定基本采用金属拉伸试样,检测方法有:拉伸松驰试验法、鲍辛格(Baushinger)扭转试验法、鲍辛格拉、压试验法和扭转蠕变试验法。
一般说来,弹簧实物检测接近使用实际,检测结果直观、实用,但不同形状弹簧检测结果没有可比性。
试样检测结果一般为一组数据或曲线图,能反映出材料的弹减性、有可比性,但检测步骤复杂、周期长、需要配置专用的检测设备。
2.7弹性的时间效应除蠕变、松弛和弹性减退性能外,反映弹性时间效应的技术指标有:(1)弹性滞后弹性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反复加载和卸载,应变总是落后于应力变化,叫弹性滞后。
对于仪表用弹性元件(如张力丝、膜盒),弹性滞后可能导致仪表给出不同的读数,所以要求弹性滞后越小越好。
(2)弹性后效弹性元件加载荷后产生应变εe (见图1),载荷持续一段时间后应变量增加εt,则弹性后效为Hi。
Hi =εt/(εe+εt)加载时的Hi为正弹性后效,卸载时Hi为反弹性后效。
测量弹性后效时,以加载和卸载10分钟时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碳素弹簧钢的弹性后效值高达30%,弹性合金3J53弹性后效值可低到0.05%。
2.8弹性的能量效应弹性元件周期振动时,应变滞后于应力,使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滞后环(图1)。
滞后环所包围的面积等于振动一周消耗的能量,这些能量转化为热量散失,这种现象称为内耗或阻尼,用Q-1表示。
它的倒数称为机械品质因数,用Q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对金属材料的内耗特性有不同要求,用于减震的弹簧,要求材料有尽量能大的内耗值,以尽快减少共振时的应力幅度。
用于滤波器中振子和音叉振荡器的弹性元件,要内耗越小越好,即机械品质因素越大越好。
金属材料内耗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但冷加工使内耗增加,退火使内耗降低。
图1单向循环载荷的弹性滞后环2.9弹性的温度效应(1)最高使用温度弹性材料必须在弹性极限范围内使用,当使用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弹簧失效。
金属和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极限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同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材料的蠕变或松弛加大,弹簧变形加大,弹性减退。
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弹簧就无法使用了,所以弹性材料都存在着最高允许使用温度的限制。
弹簧钢丝和弹性合金丝的最高使用温度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其次是显微组织结构。
常用弹性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如表3。
表3常用弹性材料的最高使用温度(2)弹性模量温度系数反映弹性温度效应的指标还有弹性模量温度系数和频率温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