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重点难题集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重点难题集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重点难题集

10. 如右图,一只蚂蚁从点O 出发,在扇形OAB 的边缘沿着O B A O ---的路线匀速爬行一周,设蚂蚁的爬行时间为t ,蚂蚁与O 点的距离为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C )

A. B. C. D.

15. 如图,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

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B

处,'DB 、'EB 分别与边AC 交于点F 、G 。

若o

ADF 80=∠,则=∠EGC ▲ 40 o

。(∠A=60°,∠ADF=80°∴∠AFD=

∠B ’FG=40° ∠B ’=60°∴∠B ’GF=∠CGE=80°∠C=60°∴∠EGC=40°)

16.将直线42+-=x y 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解析式是 y=-2x+6 ,将直线

42+-=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是 y=-2x 。

18. 一次函数6+=kx y 的图象经过第三象限,且它与两条坐标轴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等于9,则=k ▲ 。

19.如图,直线5+-=x y 与坐标轴交于点A 、B , 在线段AB 上(不包括端点)任取一点P ,过点P 分别作x PM ⊥轴,y PN ⊥轴,则长方形PMON 的周长为 ▲ 。

20.如图,在x 轴上有五个点,它们的横坐标分别 为1,2,3,4,5,过这些点作x 轴的垂线与三 条直线ax y =,x a y )1(+=,x a y )2(+=相交, 则阴影面积是 ▲ 。

O

A

B

O t s O t s O t s O t

s

A D

B

C E 'B F

G

O M N

P

A

B x

y

24.(8分)如图,直线1:1+=x y l ,n mx y l +=:2交于点),1(b P 。 (1)(2分)求b 的值;

(2)(4分)请直接写出方程组?

??+=+=n mx y x y 1

和不等式1+≥+x n mx 的解;

(3)(2分)直线m nx y l +=:3是否也经过点P ?请说明理由。

25.(9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家庭都接入了网络,电信局规定了拨号入网的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之一:A (计时制):05.0元/分;B (全月制):54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入网)。此外,B 种上网方式要加收通信费02.0元/分。 (1)(4分)设某用户某月上网的时间为x 小时,两种方式的费用分别为1y (元)、2y (元),写出1y 、2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2分)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3)(3分)请你帮该用户选择哪种方式上网更省钱?

P

1

b

O 1

l 2

l x

y O

h

x /元

/y 10

20

30

40

306090120150

E

D

B

C′

F C

D′

A

第9题

9.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

A.70° B.65° C.50° D.25°

10.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若DE=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DC′平分∠BDE;②BC长为a)2

2

(+;

③△B C′D是等腰三角形;④△CED的周长等于BC的长。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l∥m,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m上,

若∠1=200,则∠2的度数为()

A.250

B.300

C.200

D.350

16.ABC

?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

纸板,Rt2

C AC BC

∠=∠==

,.

在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正方形,剪

法如图1。图1中的剪法称为第1

次剪取,记所得的正方形面积为

1

S;

按照甲种剪法,在余下的△ADE和

△BDF中,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2次剪取,并记这两个正方形

面积和为

2

S(如图2),再在余下的四个三角形中,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四个第8题

A P m

B C n

O

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3次剪取,并记这四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S (如图3);继续操作下去……,则第10次剪取后,余下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和是 . 5、如图所示,已知Rt ABC ?中,90B ∠=,3AB =,

4BC =,,,D E F 分别是三边,,AB BC CA 上的点,

则DE EF FD ++的最小值为( )

(A )125 (B )24

5

(C )5 (D )6

11、如图,在△ABC 中,∠C=B ∠2

1

,∠DAC=90°,

AB=5㎝,BC=12㎝,则BD 的长是 。

15、在购买某场足球赛门票时,设购买门票数为x (张),总费用为y (元)。现有两种购买方案:

方案一:若单位赞助广告费10000元,则该单位所购门票的价格为每张60元(总费用=广告赞助费+门票费); 方案二:购买门票方式如图所示。 解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方案二中,当0≤x ≤100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当x >100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

(2)如果购买本场足球赛门票超过100张,你将选择哪一种方案,使总费用最省?请说明理由;

(3)甲、乙两单位分别采用方案一、方案二购买本场足球赛门票共700张,花去总费用计58000元。求甲、乙两单位各购买门票多少张。

20.动手操作: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分别标有“2”,“3”,“4”,“5”,“6”,“7”其中一个数字,图(3)表示的是正方体3种不同的摆法,当“3”在上面时下面的数字是_______.

A

D

F

D

C

B A

14000

10000

150

100y (元)

x (张)

o

观测点

小汽车 小汽车

B C A 图①

图②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

千米/小时,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A )正前方30米的C 处,过了2秒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米,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请你通过计算说明。

23、某单位共有42辆小轿车,为确保有序停车,单位决定筹集资金建甲、乙两种停车棚共

停车棚 费用(万元/个) 可停车的辆数(辆/个)

占地面积(m 2

/个)

甲 4 8 100 乙

3

6

80

已知可支配使用土地面积为580m 2

,若设建甲种停车棚x 个,建甲和乙两种停车棚的总费用为y 万元.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

(2)满足要求的方案有几种?

(3)为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单位最少需要出资多少万元.

24、如图①,已知直线2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C ,以OA 、OC 为边在第一

象限内作长方形OABC 。 (1) 求点A 、C 的坐标;

(2) 将△ABC 对折,使得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交AB 于点D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图

②);

(3) 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 (除点B 外),使得△APC 与△ABC 全等,若存在,

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x

O C1

B2

A2

C3

B1

A3B3

A1

C2

(第24题)

22、已知Rt△ABC的周长是12,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5

2

,则S△ABC=__________.

23、已知y1=x+1,y2=-2x+4,对任意一个x,取y1,y2中的较大的值为m,则m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_.

24、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

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

分别在直线y kx b

=+(k>0)和x轴上,已知点C1(1,0),

C2(3,0),则B4的坐标是.

25. (6分)已知y – 2与x成正比例关系,且当x=1时,y=5.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请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算出图像与坐标轴的交

点坐标.

26.(本题l0分)某工厂用如图甲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做成如图乙所示的竖式与横

式两种长方体形状的无盖纸盒.

(1)现有正方形纸板162张,长方形纸板340张.若要做两种纸盒共l00个,设做竖式纸盒

x

竖式纸盒(个) 横式纸盒(个)

x

正方形纸板(张) 2(100-x)

长方形纸板(张) 4x

②按两种纸盒的生产个数来分,有哪几种生产方案?(5分)

(2)若有正方形纸板162张,长方形纸板a张,做成上述两种纸盒,纸板恰好用完.已知

290

第25题图

27.(本题10分)如图,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A(6,0)和B(0,3

2),再将△AOB沿直线CD对折,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CD与x轴交于点C,与AB交于点D.

(1)试确定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4分)

(2)求点C的坐标;(2分)

(3)在x轴上有一点P,且△PAB是等腰三角形

不需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4分)

10. 如图,已知点F的坐标为(3,0),点A、B分别是某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

第13题

(第10题)

第16题

P 是此图象上的一动点,设点P 的横坐标为x ,PF 的长为d ,且d 与x 之间满足关系:

3

55

d x =-(0≤x ≤5),则以下结论不正确...

的是( ) A 、OB =3 B 、OA =5 C 、AF =2 D 、BF =5

13. 如图,已知函数y x b =+和3y ax =+的图象交点为P ,

则不等式3x b ax +>+的解集为 。

14、若不等式2x -m ≤0的正整数解恰好是1,2,3。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5.一次函数y = x + 5的图象经过点P (a ,b )和Q (c ,d ),则a(c-d)-b(c-d)的值为_____________. 16、正方形A 1B 1C 1O ,A 2B 2C 2C 1,A 3B 3C 3C 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 1,A 2,A 3,…

和点C 1,C 2,C 3,…

分别在直线y kx b =+(k >0)和x 轴上,已知点C 1(1,0),C 2(3,0), 则B 4的坐标是 .

19、(本题6分)已知y 是x 的一次函数,且当x =-4时,y

的值是9,当x =2时,y 的值是-3,(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1≤y <3时,求x 的取值范围.

21(本题8分)如图,一次函数y =-

4

3

x+3的图象与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B ,再将△AOB 沿直线CD 对折,使点A 与点B 重合.直线CD 与x 轴交于点C,与AB 交于点D. (1)点A 的坐标为 ,点B 的坐标为 。 (2)求OC 的长度;

(3)在x 轴上有一点P,且△PAB 是等腰三角形,不需计算过程,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23、(本题10分)已知△ABC ,∠BAC=90°,AB=AC=4,分别以AC ,AB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点 M (m ,n )是直线BC 上的一个动点,设△MAC 的面积为S ; (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 (2)求S 关于m 的函数解析式;

(3)是否存在点M ,使△AM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 ,B(0,4,),对Δ0A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三角形①、②、③、④,

则三角最⑩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

20.(本题8分)一艘轮船自西向东航行,在A处测得北偏东45°方向有一座小岛C,继续向东

航行30海里到达B处,测得小岛C此时在轮船的北偏东30o方向上.请问: 轮船继续向东航行多少海里,距离小岛最近?

23. (本题10分)已知,直线y=-x+4与分别交x轴、y

轴于点A、B,P点的坐标为(-2,2)。(1)求点

A、B的坐标;(2)求SΔPAB。

李强同学在解完求SΔPAB的面积后,进行了反

思归纳: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求三角形的

面积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①:直接计算法。计算三角形的某一条边长,并求出该边上的高。方法②:分割法。选择一条或几条直线,将原三角形分成若干个便于计算面积的三角形;方法③:补形法。将原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若干个特殊的四边形或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或差。

请你根据李强同学的反思归纳,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求SΔPAB。

24. (本题12分)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A两点,且A、

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3),B(-4,0)。(1)请求出直

线l的函数解析式;(2)点P在x轴上,且ABP是等腰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3)点C 为直线AB 上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使点C 到x 轴的距离为1.5?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如图4,△ABC 内有一点D ,且DA =DB =DC ,若∠DAB =20?, ∠DAC =30?, 则∠BDC 的大小是( )

A 、100?

B 、80?

C 、70?

D 、50?

9. 已知点E ,F ,A ,B 在直线l 上,正方形EFGH 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出发,沿直线l 向右匀速运动,直到EH 与BC 重合.运动过程中正方形EFGH 与正方形ABCD 重合部分的面积S 随时间t 变化

的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10.如图,图①是一块边长为1,周长记为P 1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底边剪去一块边

长为

2

1

的正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②,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一块被剪掉正三角形纸板边长的2

1)后,得图③、④,……,记

第n (n ≥3) 块纸板的周长为P n ,则P n -P n -1 等于( ) A .1

2

1-n B .n

2

13-

C .1

2

31--

n D .

2

1

2

12

3--+

n n

S

t

O

S

t

O A B

C

D

图4

O

3

x

y

4

. 第14题

14.如图所示的是函数y kx b =+与y mx n =+的图象,

则方程组y kx b

y mx n =+??=+?

的解是 .

21、(本题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 的顶点为O (0,0),A (1,

0),B (1,1),C (0,1).

(1)判断直线123y x =-+与正方形OABC 是否

有交点,并说明理由.

(2)现将直线123

y x =-+进行平移后恰好能把

正方形OABC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求

出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

22.(10分)如图,直线OC 、BC 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y 1=x 和y 2=-2x+6,动点P (x ,0)在OB 上运动(0y 2?

(2)设△COB 中位于直线m 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x 之间函数关系式. (3)当x 为何值时,直线m 平分△COB 的面积?

10、如图,向放在水槽底部的烧杯注水(流量一定),注满烧杯后, 继续注水,直至注满水槽。水槽中水面上升高度h 与注水时间 的关系大致是下列图像中的( )

(A )(B )

(C )

(D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重难点集锦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 2 1×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考点 9.3平行四边形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考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有关线段、角、面积、周长等问题以及图形的全等、直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是中考必考的内容。题型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在综合题中经常涉及。 9.4矩形、菱形、正方形 重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 难点:平行线间的距离 考点:以考查各种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为主。单独命题时,主要以选择、填空、解答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时,主要以探究、开放、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 9.5三角形的中位线 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难点:中点四边形 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和性质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多与其他平面图形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 单独命题时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 第十章分式 重点:理解分式的意义;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能够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运算;解分式方程,增根的来源及运用;如何用分式方程解决具体问题。 10.1分式 重点: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0的条件。 考点: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0的条件为中考热点,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或以综合性的题目为载体综合考查。 10.2分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恒等变形。 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中考中重要的考点之一,它是以后运算的基础,题型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 10.3分式的加减 重点: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考点:常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相结合,题型以选择、填空或分值不高的解答题为主。 10.4分式的乘除 重点:分式的乘除;分式的混合运算。 考点:分式的运算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重点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求值,有时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题目有选择、填空和解答。 10.5分式方程 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增根 难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考点:解分式方程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都是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大部分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一些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 第十一章反比例函数

八年级数学经典难题(答案 解析)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 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 1.(10分)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2.(10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 于E、F. 求证:∠DEN=∠F.

3.(10分)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E和CBFG,点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 4.(10分)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 求证:∠PAB=∠PCB.

5.(10分)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 6.(10分)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7.(10分)(2009?郴州)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1),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与△OAP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求平行四边形 OPCQ周长的最小值.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重难点集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总结归纳 1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 第十四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第十一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2 1 ×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 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 分类1: 凹多边形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分类2: 非正多边形: 多边形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 (n-3)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经典难题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 O. 求证:CD=GF.(初二)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度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A1B1C1D1都是正方形,A2、B2、C2、D2分别是AA 1、BB1、CC1、DD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 求证:∠DEN=∠F.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为外心,且OM⊥BC于M.(1)求证:AH=2OM; (2)若∠BAC=600,求证:AH=AO.(初二)

2、设MN是圆O外一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C及D、E,直线EB及CD分别交MN于P、Q. 求证:AP=AQ.(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是圆O的弦,过MN的中点A任作两弦BC、DE,设CD、EB分别交MN于P、Q. 求证:AP=AQ.(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的AC和BC为一边,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CBFG,点P是EF的中点. 求证:点P到边AB的距离等于AB的一半.(初二) 经典难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AE=AC,AE与CD相交于F. 求证:CE=CF.(初二) 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且CE=CA,直线EC交DA延长线于F.

初二数学重难点

代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 ★难点★变号 1. 定义:a>b、a v b、a≥b、a≤b、a≠ b。 2. —元一次不等式:ax > b、ax v b、ax≥b、ax≤b、ax≠ b(a ≠ 0)。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性质:⑴a> --→a+c>b+c ⑵ a> --→ ac>bc(c>O) ⑶ a> --→ acb,b>c→a>c ⑸ a>b,c>d → a+c>b+d. 5. —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 —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 应用举例(略) 勾股定理 ★重难点★勾股定理的验证与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识别,应用勾股定理求最近 距离 a2+ b2=c2 b 分式 ★重难点★分式的值为零或有意义,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分式的混合运算与化简 一、重要概念 1、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2、分母有理化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二、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 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 分式的性质 Am A AmA ⑴基本性质:=-, =—(m≠ 0) Bm B BmB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函数及其图象 ★重难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的图象和性质,几者结合求解析式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3.关于坐标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4.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 二、函数 1. 表示方法:⑴解析法;⑵列表法;⑶图象法。 2. 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原则:⑴使代数式有意义;⑵使实际问题有 意义。 3. 画函数图象: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三、几种特殊函数(定义→图象→性质) 1 . 正比例函数 ⑴定义:y=kx(k ≠ 0)或y/x=k 。 ⑵图象:直线(过原点) ⑶性质:①k>0,,②k<0,, 2. 一次函数 ⑴定义:y=kx+b(k ≠0) ⑵图象:直线过点(0,b)—与y轴的交点和(-b∕k,0 )—与X轴的交点。 ⑶性质:①k>0,,②k<0,, ⑷图象的四种情况: 3. 反比例函数 ⑴定义:或Xy=k(k ≠0)。 ⑵图象:双曲线(两支)一用描点法画出。 ⑶性质:①k>0时,图象位于,,y随x,;②k<0时,图象位于,,y随x,;③ 两支曲线无限接近于坐标轴但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 四、重要解题方法 1 .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列方程[ 组] 求解)。 2.利用图象一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中的k、b;a 、b、c 的符号。几何 相似形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第二套:注意: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八年级数学下册_平面几何经典难题训练_沪科版

(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D =∠PDA =150 .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 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八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 重难点突破训练

轴对称重难点突破训练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2分) 1.线段轴是对称图形,它有_______条对称轴,正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条. 2.下面是我们熟悉的四个交通标志图形,请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哪一. 个.与其他三个 ..不同?请指出这个图形,并说明理由. 答:这个图形是:(写出序号即可),理由是 . 3.等腰△ABC中,若∠A=30°,则∠B=________. 4.△ABC中,AD⊥BC于D,且BD=CD,若AB=3,则AC=__ __. 5.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 6.判断下列图形(如图所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7.等腰△ABC中,AB=AC=10,∠A=30°,则腰AB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8.如图,△ABC中,AD垂直平分边BC,且△ABC的周长为24,则AB+BD = ;又若∠CAB=60°,则∠CAD = .

9.如图,△ABC 中,EF 垂直平分AB ,GH 垂直平分AC ,设EF 与GH 相交于O , 则点O 与边BC 的关系如何?请用一句话表示: . 10.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6,AD =5,BC =8,且AB ∥DE ,则 △DEC 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11.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 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 12.等腰梯形的腰长为2,上、下底之和为10且有一底角为60°,则它的 两底长分别为____________. 1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 cm,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3∶2两部分,则 此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 ___. 14.如图,三角形1与_____成轴对称图形,整个图形中共有_____条对称轴. 15.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如图C 1的位置, 若∠DBC =30o,则∠ABC 1=________. A B C D B H F A E C G O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经典难题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E 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 ABCD 内点,∠PAD=∠PDA=15 度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A1B1C1D1 都是正方形,A2、B2、C2、D2 分别是 AA 1、BB1、CC1、DD1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 A2B2C2D2 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D=BC,M、N 分别是 AB、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 MN 于E、 F.求证:∠DEN=∠F.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BC 于 M . (1)求证:AH=2OM; (2)若∠BAC=600,求证:AH=AO.(初二) 2、设 MN 是圆 O 外一直线,过 O 作OA⊥MN 于 A,自 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 B、C 及D、E,直线 EB 及CD 分别交 MN 于P、 Q.求证:AP=AQ.(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 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 MN 是圆 O 的弦,过 MN 的中点 A 任作两弦 BC、DE,设 CD、EB 分别交 MN 于 P 、Q. 求证:AP=AQ.(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的外侧作正方形 ACDE 和正 方形 CBFG,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 P 到边 AB 的距离等于 AB 的一半.(初二) 经典难题(三) 1、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DE∥AC,AE=AC,AE 与 CD 相交于 F.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重点难题集

1,某大型超市从生产基地购进一批水果,运输过程中质量损失5%,假设不计超市其他费用。 (1)如果超市在进价的基础上提高5%作为售价,那么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超市是否亏本; ?(2)如果超市至少要获得20%的利润,那么这种水果的售价最低应提高百分之几?(结果精确到0.1%) 解:假设水果总质量m,进价为p,那么运输后出去质量损失水果质量为(1-5%)m = 0.95m (1) 成本为 mp , ?销售额 0.95m*(1+5%)p = 0.95*1.05mp = 0.9975mp < m p?所以赔本?(2) 假设售价提高x%,因为要获得20%的利润,所以销售额为 (1+20%)mp = 1.2mp 实际销售额 0.95m *(1+x%)p = 1.2m p 0.95 * (1+x%) = 1.2?x% = 1.2/0.95 - 1 = (1.2 - 0.95) / 0.95?=0.25/0.95 = 25/95 = 5/19 = 0.263 = 26.3% ,2. 如右图,一只蚂蚁从点O 出发,在扇形OAB 的边缘沿着O B A O ---的路线匀速爬行一周,设蚂蚁的爬行时间为t ,蚂蚁与O 点的距离为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C ) A. B. C. D. 3. 如图,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 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B 处,'DB 、'EB 分别与边AC 交于点F 、G 。 若o ADF 80=∠,则=∠EGC ▲80° o 4.将直线42+-=x y 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解析式是 y=-2x+6 ,将直线 42+-=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是y=-2x+8。 5. 一次函数6+=kx y 的图象经过第三象限,且它与两条坐标轴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等 O A B O t s O t s O t s O t s A D B C E 'B F 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n-·180°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n-条对角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3)

线,把多边形分成(2)n -个三角形.②n 边形共有(3)2 n n -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及答案

A P C D B 初二数学经典题型 1.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证明如下。 首先,PA=PD ,∠PAD=∠PDA=(180°-150°)÷2=15°,∠PAB=90°-15°=75°。 在正方形ABCD 之外以AD 为底边作正三角形ADQ , 连接PQ , 则 ∠PDQ=60°+15°=75°,同样∠PAQ=75°,又AQ=DQ,,PA=PD ,所以△PAQ ≌△PDQ , 那么∠PQA=∠PQD=60°÷2=30°,在△PQA 中, ∠APQ=180°-30°-75°=75°=∠PAQ=∠PAB ,于是PQ=AQ=AB , 显然△PAQ ≌△PAB ,得∠PBA=∠PQA=30°, PB=PQ=AB=BC ,∠PBC=90°-30°=60°,所以△ABC 是正三角形。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 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并取AC 的中点G,连接GF,GM. 又点N 为CD 的中点,则GN=AD/2;GN ∥AD,∠GNM=∠DEM;(1) 同理:GM=BC/2;GM ∥BC,∠GMN=∠CFN;(2) 又AD=BC,则:GN=GM,∠GNM=∠GMN.故:∠DEM=∠CFN. 3、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证明:分别过E 、C 、F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O 、N , 在梯形MEFN 中,WE 平行NF 因为P 为EF 中点,PQ 平行于两底 所以PQ 为梯形MEFN 中位线, 所以PQ =(ME +NF )/2 又因为,角0CB +角OBC =90°=角NBF +角CBO 所以角OCB=角NBF 而角C0B =角Rt =角BNF CB=BF 所以△OCB 全等于△NBF △MEA 全等于△OAC (同理) 所以EM =AO ,0B =NF 所以PQ=AB/2. 4、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 过点P 作DA 的平行线,过点A 作DP 的平行线,两者相交于点E ;连接 BE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总结重点难点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c 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带答案及解析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100分) 1.(10分)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2.(10分)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M、N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 求证:∠DEN=∠F. 3.(10分)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一边,在△ABC外作正方形ACDE 和CBFG,点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AB的距离是AB的一半. 4.(10分)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一点,且∠PBA=∠PDA. 求证:∠PAB=∠PCB. 5.(10分)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a,PB=2a,PC=3a,求正方形的边长. 6.(10分)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7.(10分)(2009?郴州)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1),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 与△OAP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求平行四边形OPCQ周长的最小 值. 8.(10分)(2008?海南)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线段BC上,且PE=PB. (1)求证:①PE=PD;②PE⊥PD; (2)设AP=x,△PBE的面积为y. ①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9.(10分)(2010?河南)如图,直线y=k1x+b与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交于A(1,6),B(a,3)两点. (1)求k1、k2的值. (2)直接写出时x的取值范围;

八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做题方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 一、因式分解:几个最简整式乘积的形式。 ①乘积形式②最简整式:化简到不能再化简 因式分解=分解因式 化简>计算>整式乘法 做题不一定是整体,有时是先看部分,再看整体。 (1)观察法:①提公因式 ②公式法(2个) ③十字相乘法=配凑 ④计算 (2)用因式分解的定义来检验。是,是结果;不是,则返回第1步。 2 2)(b a b a b a -=-+)(2222b ab a b a ++=+)(2222b ab a b a +-=-)( 22)(4b a ab b a -=-+)(pq x q p x q x p x +++=++)())((2 3223333)(b ab b a a b a +++=+3223333)(b ab b a a b a -+-=-

分解因式综合题: ①)334)(334(27162-+=-m m m ②)2)(35(67522b a b a b ab a -+=-- ③)1)(1(6662-+=-a a a ④)12)(2(36962-+=-+a a a a ⑤)2)(34()()23(22322222n m n m n m n m n mn m n m ++=+-+=---+)( ⑥)133)(13()1()23(12)23(2222--+-=+--=----n m n m n n m n n n m ⑦2222)33(9)3(6)3(mn n m n m n m mn n m ++=++++ ⑧)23)(23(4)3(2-+++=-+n m n m n m 分解因式求解题: 1、已知5=+b a ,6=ab ,求22a ,2b 。 2、已知2=+b a ,3-=ab ,求2a ,22b ,b a a --22,ab b 22-。 配凑法=配方法 322-+a a 22244b ab a -+ =4122-++a a =222444b b ab a -++ = 412-+)(a =2242b b a -+)( =)1)(3(-+a a =)2)(32(b a b a -+ 解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方法1:配方法(所有)0322=-+a a 4122=++a a 4)1(2=+a 21±=+a 31-=或a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下册重难点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16.2分式的运算 16.2.1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 16.2.1分式的乘除(二) 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16.2.1分式的乘除(三)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16.2.2分式的加减(一) 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16.2.2分式的加减(二) 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16.2.3整数指数幂

完整word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难题经典题(有难度)

第10题 一、 选择题 1.已知两条互不平行的线段AB 和A ′B ′关于直线1对称,AB 和A ′B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 ,下面四个结论:①AB=A ′B ′;②点P 在直线1上;③若A 、A ′是对应点,?则直线1垂直平分线段AA ′;④若B 、B ′是对应点,则PB=PB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2.将两块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一锐角为30 )拼成一个四边形,其中轴对称图形的四边形有多少个( ) A 、1 B 、2 C 、3 D 、4 3.如图所示,有A 、B 、C 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 A.在AC 、BC 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在AC 、BC 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在AC 、BC 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在A 、B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它们的对称轴 B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C 全等的三角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D 若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我们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5.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7cm 或22cm D .18cm 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6.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7.已知:在△ABC 中,AB=AC ,O 为不同于A 的一点,且OB=OC ,则直线AO 与底边BC 的关系为( ) A .平行 B.AO 垂直且平分BC C.斜交 D.AO 垂直但不平分BC 8.如图,在方格纸中有四个图形<1>、<2>、<3>、<4>,其中面积相等的图形是( ) A . <1>和<2> B . <2>和<3> C . <2>和<4> D . <1>和<4> 轴对称作图题专练 1、如图,已知点M 、N 和∠AOB ,求作一点P ,使P 到点M 、N 的距离相等,?且到∠AOB 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C B A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解析

易错点突破和重难点析解 易错点突破 1.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致误 例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6厘米,另一边长为2厘米,则它的周长为( ). A .10厘米 B .14厘米 C .10厘米或14厘米 D .无法确定 错解:由于本题未指明所给边长是等腰三角形的腰还是底,所以需讨论:①当腰长为6厘米时,底边长为2厘米,则周长为()66214cm ++=;②当腰长为2厘米时,底边长为6厘米,则周长为()62210cm ++=. 故选C. 分析:本题错在没有注意到三角形成立的条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腰长为2厘米,底边长为6厘米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正解:本题只能把6厘米作为腰,2厘米作为底,故三角形的周长为14厘米,故选B. 2.应用判定方法致误 例2 如图3,已知AB=DC ,OA=OD ,∠A=∠D. 问∠1=∠2吗?试说明理由. 错解:∠1=∠2. 理由如下: 在△AOB 和△DOC 中,因为AB=DC ,OA=OD ,∠AOB=∠DOC. 所以△AOB ≌△DOC ,所以∠1=∠2. 分析:不存在“角角角(AAA )”和“边边角(SSA )”的判定方法,即对于一般三角形,“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和“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正解:在△AOB 和△DOC 中,因为AB=DC ,∠A=∠D ,OA=OD. 所以△AOB ≌△DOC (SAS ),所以∠1=∠2. 3.不理解“对应”致误 例3 已知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对锐角相等,又有一组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错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分析:对“ASA”全等判定法中“对应边相等”没有理解,错把边相等当成对应边相等. 正解: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4所示,在Rt EDC ?,12∠=∠,CD=AB ,90C C ∠=∠=?,显然ABC ?与EDC ?不全等. 重难点析解 图3 图4

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 2p 2 =???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 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 ?分式整式 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 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