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转换作用2009(精)
转氨作用实验报告

转氨作用实验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转氨作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报告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XX222336室温:28°(一)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
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α—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
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ALT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1、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3(:转氨作用实验报告)、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nnaoh仔细调至ph7.4后,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为治疗 氨基酸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药物设计和研发 • 疾病诊断和治疗 • 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转氨基作用在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生物合成和生 物降解研究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基因工程和蛋 白质工程研究 • 利用氨基酸转氨酶进行生物传感器和 生物芯片研究
• 调节生物体内氨基酸代谢平衡 • 参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 • 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生物体内外环境因素对转氨基作用的影响多种多样
• 缺氧、pH值、温度等环境因素对转氨基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 生物体内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对转氨基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04
转氨基作用与代谢疾病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关系
• 肾脏参与氨基酸的排泄和重 吸收 • 转氨基作用在肾脏内发生
转氨基作用与 肾脏疾病的关 系在医学研究 和临床应用中 具有重要作用
02
• 研究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 药物设计和研发
05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进展
转氨基作用的研究进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 氨基酸转氨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 转氨基作用调控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转氨基作用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密切相关
• 氨基酸代谢疾病是由氨基酸代谢过程 中某些酶的缺陷引起的 •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关 键步骤
转氨基作用与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关系在 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 研究氨基酸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 • 诊断和治疗氨基酸代谢疾病 • 药物设计和研发
转氨基作用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转氨基作用 jxPPT精选文档

【实验讨论】
1.如果对照管在沸水中煮的时间不够充分, 会在层析结果中出现什么现象? 2.比较谷氨酸和丙氨酸Rf值的大小,并说明 为什么? 3.你的结果中有谷氨酸吗?为什么?
25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6
11
【实验原理】
茚三酮显色反应
茚三酮
H2O
茚三酮水合物
氨基酸 蓝紫色化合物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1、实验器材
培养皿;滤纸;匀浆器;试管;试管架;恒温水 浴锅;毛细管;移液管;喷雾器;剪刀;铅笔;格 尺
2、实验试剂
(1)0.01M pH7.4磷酸缓冲液
(2)0.1M丙氨酸溶液
(3) 0.01Ma-酮戊二酸溶液酶:
GPT 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OT 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de)
所有转氨酶的辅酶都是维生素B6的磷酸 酯--- 磷酸吡哆醛。
5
【实验原理】
R1氨基酸 ( 丙氨酸)
丙氨酸
对照
与已知的标准的氨基酸Rf进行对比,指出条带所对应的氨 基酸,并根据结果解释转氨作用。
23
【注意事项】
1.匀浆器的正确使用 . 2.对照管的煮沸时间要充分 . 3.手不要在滤纸上乱摸 . 4.点样量不可过多,点样过程中应注意不要造成滤 纸污染(手和唾液都含有氨基酸)。 点样点直径 <0.5cm, 一般 点3-5 滴,前一滴干后, 才可点第二滴. 5.在滤纸上划线时只需用铅笔,不可用其它笔 6.烘烤时要注意明火。 7.点样时毛细管不能交叉污染。 8. 茚三酮的喷量要适中 .
实验:转氨基作用
——纸 层 析 法
氨基转换作用2009

材料
肌肉糜:取兔子肌肉1 肌肉糜:取兔子肌肉1g,置 研钵中, 研钵中,加0.9% 氯化钠溶 ml, 液3ml,在低温下研磨成细 离心5分钟(3000转 浆,离心5分钟(3000转/ ),弃去沉淀 弃去沉淀, 分),弃去沉淀,2只编号(1、2),向每个试管各加 、取试管 只编号 只编号( 、 ),向每个试管各加0.5mL 1%谷氨 ),向每个试管各加 谷氨 酸溶液,0.5mL 1%丙酮酸溶液 丙酮酸溶液,0.5mL 0.1% KHCO3和 酸溶液 丙酮酸溶液 和 0.25mL 0.025%溴醋酸 混匀。然后分别加入肌肉糜提取液 溴醋酸, 溴醋酸 混匀。 0.5ml,混匀,将其中一试管立即在沸水浴中加热 分钟做 ,混匀,将其中一试管立即在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做 对照。 对照。用试管帽塞住另一只试管 置于45℃水浴中保温40 置于 ℃水浴中保温 min。 。 2. 保温完毕,取出试管。向每只试管中各加 保温完毕,取出试管。向每只试管中各加2% HAc溶液 滴, 溶液4滴 溶液 再置于沸水浴中2min,使蛋白质完全沉淀。过滤收集滤液 再置于沸水浴中 ,使蛋白质完全沉淀。 或取1毫升在 管中高速离心1分钟 毫升在EP管中高速离心 或取 毫升在 管中高速离心 分钟
实验五 氨基转换作用
目的要求: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要求:
学习应用纸层析法鉴定氨基转换反应
实验原理
体内α-氨基酸的 氨基在氨基转换酶的作 体内 氨基酸的α-氨基在氨基转换酶的作 氨基酸的 用下,移换至α-酮酸的过程 酮酸的过程, 用下,移换至 酮酸的过程,称氨基转换作 用。
转氨酶 (aminotransferase)
4. 当酚溶液扩展到直径约 当酚溶液扩展到直径约 直径约7-8cm时,取出滤纸。 时 取出滤纸。 铅笔画下酚溶液扩展边缘 用吹风机吹干。 画下酚溶液扩展边缘, 用铅笔画下酚溶液扩展边缘,用吹风机吹干。用喷 雾器喷以0.1%茚三酮溶液,再用热风吹干。用铅笔 茚三酮溶液, 雾器喷以 茚三酮溶液 再用热风吹干。 圈下各显色点。测定各显色点的Rf 并解释之。 圈下各显色点。测定各显色点的 值,并解释之。 注意: 当温度、滤纸质量和展开剂等都相同时, 注意 当温度、滤纸质量和展开剂等都相同时,对 于一个化合物比移值Rf是一个特有的常数 于一个化合物比移值 是一个特有的常数 。
实验六 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 实验报告

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09222336室温:28°(一)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
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α—酮戊二酸+ 丙氨酸−−→←ALT谷氨酸+ 丙酮酸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
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1、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 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 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3、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 N NaOH仔细调至pH7.4后, 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2009年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_真题-无答案

2009年厦门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真题(总分158,考试时间90分钟)1. 填空题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尿素循环与三羧酸循环是通过中间产物______和______的代谢联系起来。
2. 体内硫酸根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3. 在体内具有氧化还原作用的最小肽称为______。
4. 活性葡萄糖是指______。
5. 当两条不同来源的DNA或RNA链之间存在______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双螺旋分子,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6. 在天然的氨基酸中,含硫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两种。
7. 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剂使酶的Vmax______,Km______。
8. 可用于测量生物样品中核酸含量的元素是_______。
9. 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_______。
10. 糖类、脂类、氨基酸氧化分解时,进入三羧酸循环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
11. 在各种RNA中,_____含量最多,______寿命最短,_____含稀有碱基最多。
12. 在球蛋白分子外部主要是_____基团,分子内部主要是______基团。
13. 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4. 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是指在转氨酶的催化下,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氨基转移作用。
15. 嘌呤碱在不同生物的分解终产物不同,人类的是_______,哺乳类动物则分解为_______,硬骨鱼产生_______,海洋无脊椎类动物最终形成_______。
16. 对Michaelis型的酶来说,如果要求酶促反应v=10%Vmax,则[s]应为Km的倍数是______。
17. 谷氨酸的pK1=2.19,pK2=9.67,pKR=4.25,其等电点为______。
2.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物质中哪种不是糖胺聚糖?( )A. 果胶B. 肝素C. 透明质酸D. 硫酸软骨素2. 下列脂类化合物中哪个含有胆碱基?( )A. 磷脂酸B. 神经鞘磷脂C. 神经节苷脂D. 葡萄糖脑苷脂3. 下列氨基酸中,哪个含有吲哚环?( )A. 组氨酸B. 色氨酸C. 半胱氨酸D. 精氨酸4. 典型的蛋白质α一螺旋结构是( )。
浙大生化实验报告氨基转换反应

浙大生化实验报告氨基转换反应实验目的:1. 了解尿素循环和氨基酸代谢的概念。
2. 掌握氨基转换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悉氨基转换反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氨基转换反应是将氨基酸中的氨基转化为尿素排除体外的过程。
氨基酸进入肝脏后,通过转氨酶作用,将其氨基转移至α-酮酸中,生成相应的α-氨基酸。
肝细胞内存在尿素循环,即氨酸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为尿素,最后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中,合成尿素的酶有五种,其中肝素合成酶(OTC)是尿素循环的速率限制酶。
在氨基转换反应中,尿素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测定血中尿素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可以判断肝脏的状态和氨基酸代谢状况。
实验步骤:1. 取适量的血清置于试管中,记录试管编号。
2. 分别在不同的试管中加入不同的试剂:试管A:加入5μl生理盐水。
试管B:加入2μl L-谷氨酰胺。
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10μl 的反应液,混匀后放置于37℃水浴中反应1小时。
4.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40μl 的去离子水,混匀后加入2ml 三氯醋酸(TCA)沉淀蛋白质。
5. 试管中的混合液混匀后,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试管中,加入40μl 的1.5%四氯化碳(TCB)、200μl 1%吲哚丙酮、200μl 2.5%氨水,混匀后放置于室温下反应10min。
6.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2ml 甲醇,混匀后离心5min。
7. 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试管中,加入1ml 1.5%四氯化碳(TCB)。
8.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去离子水,混匀后放入比色皿中,使用比色计测定各试管中产生的7-羟-库欣胆酸的吸收值。
实验结果:试管编号反应液产生的7-羟-库欣胆酸吸收值A 生理盐水 X实验分析:通过测定各试管中产生的7-羟-库欣胆酸吸收值,可以判断氨基转换反应的情况,以及肝脏的状态和氨基酸代谢状况。
通过比较试管B和试管C的吸收值,可以得出氨基酸代谢是否正常。
如果试管B的吸收值比试管C高,则说明肝脏合成尿素的能力正常,代谢氨基酸的能力也正常。
【优质】转氨基实验报告word版本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转氨基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报告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 201X222336室温:28°(一)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
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α—酮戊二酸 + 丙氨酸谷氨酸 + 丙酮酸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
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 ????ALT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1、0.01mol/L pH 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 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 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4 3
2.点样
用毛细管分别吸取以上两种滤液及标准谷氨 酸、标准丙氨酸,依次点在标明号码的原点处, 以吹风机吹干,再重新点样2次。注意斑点不能太 大,一般直径约2mm为宜。
谷丙转氨酶
L-谷氨酸
丙酮酸
α-酮戊二酸
L-丙氨酸
由于谷氨酸、丙酮酸在肌肉糜中可循其他代谢途径分解和转 化,影响氨基转换过程的观察,因此在反应体系中添加溴乙酸以 抑制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其他代谢过程。
试剂和器材
试剂 1%谷氨酸(中性);1%丙酮酸钠 (中性);0.1%KHCO3;0.025% 溴醋酸(中性);2% 醋酸;0.1% 标准谷氨酸;0.1%标准丙氨酸。
操作方法
一、转氨酶作用
1、取试管2只编号(1、2),向每个试管各加0.5mL 1%谷氨 酸溶液,0.5mL 1%丙酮酸溶液,0.5mL 0.1% KHCO3和 0.25mL 0.025%溴醋酸, 混匀。然后分别加入肌肉糜提取液 0.5ml,混匀,将其中一试管立即在沸水浴中加热2-3分钟做 对照。用试管帽塞住另一只试管 置于45℃水浴中保温40 min。 2. 保温完毕,取出试管。向每只试管中各加2% HAc溶液4滴, 再置于沸水浴中2min,使蛋白质完全沉淀。过滤收集滤液 或取1毫升在EP管中高速离心1分钟
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分解和合成,是人体代谢过程 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 重要。 GPT 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在肝脏中 活力最大。GPT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 要指标。
本实验是将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肌肉糜中 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换酶(简称谷-丙转 氨酶)的作用下进行氨基转化反应,然后用 纸层析法检查反应体系中丙氨酸的生成。
材料
展开剂:酚饱和水溶液:2份酚加1 份水混合放入分液漏斗,振荡。静 置24hr后分层,取下层酚置瓶中备 用;通风橱里
显色剂: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肌肉糜:取兔子肌肉1g,置 研钵中,加0.9% 氯化钠溶 液3ml,在低温下研磨成细 浆,离心5分钟(3000转/ 分),弃去沉淀,得肌肉糜 提取液。
11月14日 11月15日 11月21日 11月22日
周二晚上做实验的所有同学。104人 周四晚上做实验的所有同学。100人 周五下午做实验的所有同学。98人 周一下午B类(2)实验的所有同学。88人
备注:1.如最后一次实验的同学,本次实验报告隔一周后 由班长 代收,集中送到生物楼4—316室。 2.B类(2)实验同学的课程,第11周恢复正常上 课时间,即11月23日进行质粒DNA的抽提实验(实验 52)。
3.另取一条滤纸卷成实心筒状,直径约2mm,将此小筒插入 滤纸中心小孔(不可突出纸面之上),使层析滤纸通过此小 筒与酚溶液相连。然后将滤纸平放在盛饱和酚的培养皿上。 另取一培养皿盖在滤纸上,此时酚溶液即由滤纸中心孔向四 周扩散。
4. 当酚溶液扩展到直径约7-8cm时,取出滤纸。 用铅笔画下酚溶液扩展边缘,用吹风机吹干。用喷 雾器喷以0.1%茚三酮溶液,再用热风吹干。用铅笔 圈下各显色点。测定各显色点的Rf 值,并解释之。
注意: 当温度、滤纸质量和展开剂等都相同时,对 于一个化合物比移值Rf是一个特有的常数 。
三、计算公式
Rf=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思考题
1. 什么叫转氨作用? 2. 根据所学理论阐明转氨作用在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及糖、 脂肪代谢中有何作用?
重要通知
第十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大实验安排在周末进行,第九周 周末开始。实验时间08:30~17:00,中午可以轮换去 吃午餐。实验具体日期及班级安排如下:
实验五 氨基转换作用
目的要求: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应用纸层析法鉴定氨基转换反应
实验原理
体内α-氨基酸的α-氨基在氨基转换酶的作 用下,移换至α-酮酸的过程,称氨基转换作 用。
转氨酶 (aminotransferase)
转换酶中的一类。催化氨基酸和a-酮酸 或 醛酸之间的氨基转换反应,生成与原来的a酮酸或醛酸相应的a-氨基酸或ω- 氨基酸,原 来氨基酸转变成相应的酮酸。转氨酶催化的 反应都是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