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导热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b 物体直接接触;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W )(∞-=t t hA Φw []2m W )( f w t t h AΦq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

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

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8.实际热量传递过程:常常表现为三种基本方式的相互串联/并联作用。

9.复杂传热过程Upside surface: adiabaticDownside surface: adiabatic xair LL 2L A/4A/4A/2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1傅立叶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传热学——精选推荐

传热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基本内容:一、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⒈导热 掌握导热系数λ是一物性参数,其单位为w /(m·K);它取决于物质的热力状态,如压力、温度等。

⒉对流 掌握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 为一过程量,而不像导热系数λ那样是物性参数。

⒊热辐射 掌握黑体辐射的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

二、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⒈传热过程 理解传热系数K 是表征传热过程强弱的标尺。

⒉热阻分析1、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热传递方式(1)由热水到暖气片管到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强制对流);(2)由暖气片管道内壁至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二、定量计算本节的定量计算主要是利用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所对应的定律,即导热的傅里叶定律,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公式,热辐射的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另外,传热过程、热阻综合分析法及能量守恒定律也是较重要的内容。

1、一双层玻璃窗,宽1.1m ,高1.2m ,厚3mm ,导热系数为1.05W/(m·K);中间空气层厚5MM ,设空气隙仅起导热作用,导热系数为0.026W/(m·K)。

室内空气温度为25℃。

表面传热系数为20W/(m 2·K);室外空气温度为-10℃,表面传热系数为15W/(m 2·K)。

试计算通过双层玻璃窗的散热量,并与单层玻璃窗相比较。

假定在两种情况下室内、外空气温度及表面传热系数相同。

解:(1)双层玻璃窗情形,由传热过程计算式:(2)单层玻璃窗情形:显然,单层玻璃窃的散热量是双层玻璃窗的2.6倍。

因此,北方的冬天常常采用双层玻璃窗使室内保温。

2、一外径为0.3m ,壁厚为5mm 的圆管,长为5m ,外表面平均温度为80℃。

200℃的空气在管外横向掠过,表面传热系数为80W/(m 2·K)。

传热学

传热学

物体上等温线
1
传热学 第2章 稳态热传导
2.2 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根据热流密度公式 q
dt ,研究热流密度 A dx
值应先知道物体内的温度场。
t f ( x, y, z, )
(2-6)
确定导热体内的温度分布是导热理论的首要任务
理论基础: 傅里叶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
传热学 第2章 稳态热传导
且与λ无关。
t t1
通过平壁内任何一个等温面的
热流密度均相等,与坐标x无关。
导热热阻(Conductive resistance)
q t1 t2
q
t2


t1 t2
总热阻: R

o
x
Φ Rλ
δ
A
K /W
t1
t2
传热学 第2章 稳态导热
课堂练习: 一砖墙的表面积为12m3,厚260mm,平均 导热系数为1.5w/(m.k),设面向室内的表面温
t 0
2. 非稳态导热的类型 周期性导热(Periodic unsteady conduction): 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做周期性的变化。 瞬态导热(Transient conduction): 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近于恒定的值。
传热学 第3章 非稳态导热
3.1.3 第三类边界条件下Bi 数对平板中温度分布的影响
Bi 0
t τ =0 τ 1 τ τ t∞ -δ 0 δ x
2 3
Bi
t
t0
Bi 0 (1)
t
τ =0 τ τ τ
t∞
1 2 3
t0
τ =0 τ τ τ

传热学---导热微分方程式

传热学---导热微分方程式

dQx

dQx+dx
=

∂qx ∂x
dxdydz
⋅ dτ
[J]
1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dτ 时间内、沿y轴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净热量:
dQy

dQ y + dy
=

∂q y ∂y
dxdydz ⋅ dτ
[J]
dτ 时间内、沿z轴方向导入与导出微元体净热量:
dQz

dQz+dz
=

∂qz ∂z
dxdydz ⋅ dτ
+
j1 r
∂t ∂θ
+k
r
1 sinθ
∂t ∂φ
⎞ ⎠⎟
ρc
∂t ∂τ
=
1 r2
∂ ∂r
(λr2
∂t ) + ∂r
r2
1 sinθ
∂ ∂θ
(λsinθ
∂t ∂θ
)
+
r2
1 sin2θ
∂ ∂φ
(λ ∂∂φt )+qv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2.导热微分方程式的不适应范围: 非傅里叶导热过程
极短时间(如10)产生极大的热流密度的热量传 递现象, 如激光加工过程。
完整数学描述:导热微分方程 + 单值性条件 单值性条件包括四项:几何、物理、时间、边界
第二节 导热微分方程式
1、几何条件 说明导热体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如:平壁或圆筒壁;厚度、直径等。
2、物理条件
说明导热体的物理特征。
如:物性参数 λ、c 和 ρ 的数值,是否随温度变化; 有无内热源、大小和分布;是否各向同性。
传热学

传热学习题集

传热学习题集

郑州大学传热学习题集苏小江2014/6/1内容:书中例题和课后习题绪论[例0-1] 某住宅砖墙壁厚为2401=δmm ,其导热系数为6.01=λW/(m 2·K),墙壁内、外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分别为:)/(5.721K m W h ⋅= ,)/(1022K m W h ⋅=,冬季内外两侧空气的温度分别为:C t f ο201=,C t f ο52-=,试计算墙壁的各项热阻,传热系数以及热流密度。

[例0-2] 一冷库外墙的内壁面温度为C t w ο12-=,库内冷冻物及空气温度均为C t f ο18-=。

已知壁的表面传热系数为)/(52K m W h ⋅=,壁与物体间的系统辐射系数)/(1.54221K m W C ⋅=、,试计算该壁表面每平方米的冷量损失?并对比对流换热与热辐射冷损失的大小?13、求房屋外墙的散热热流密度q 以及它的内外表面温度和。

已知:δ=360mm ,室外温度= -10℃,室内温度=18℃,墙的λ=0.61W/(m.K),内壁表面传热系数h1=87W/(m2.K),外壁h2=124W/(m2.K)。

已知该墙高2.8m ,宽3m ,求它的散热量Φ?15、空气在一根内径50mm,长2.5m 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热流通量q =5110W/2m 。

,试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16、已知两平行平壁,壁温分别为=50℃, =20℃,辐射系数 1.2C 3.96,求每平方米的辐射换热量W/2m 。

若增加到200℃,辐射换热量变化了多少?第一章 导热理论基础[例1-1]厚度为δ 的无限大平壁,λ为常数,平壁内具有均匀内热源(W/m3),平壁x=0的一侧绝热, x=δ的一侧与温度为f t 的流体直接接触进行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 是已知的,试写出这一稳态导热过程的完整数学描述。

[例1-2] 一半径为R 长度为l 的导线,其导热系数λ为常数。

传热学内容总结

传热学内容总结

绪论部分一、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⒈导热应充分理解导热是物质的固有本质,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液态还是固态,都具有导热的本领。

利用傅里叶定律进行稳态一维物体导热量的计算。

应能区分热流量Φ和热流密度q。

前者单位是w,后者单位是w/m2,且q=Φ/A。

同时还应将热流量Φ与热力学中的热量Q区别开来,后者的单位是J。

传热学中引入了时间的概念,强调热量传递是需要时间的。

充分掌握导热系数λ是一物性参数,其单位为w/(m·K);它取决于物质的热力状态,如压力、温度等。

对不同的物质,可用教材的附录查得导热系数值。

⒉对流掌握对流换热是流体流过固体壁面且由于其与壁面间存在温差时的热量传递现象,它与流体的流动机理密不可分;同时,由于导热也是物质的固有本质,因而对流换热是流体的宏观热运动(热对流)与流体的微观热运动(导热)联合作用的结果。

初步会运用牛顿冷却公式或计算对流换热量。

注意其中A为换热面积,必须是流体与壁面间相互接触的、与热量传递方向相垂直的面积。

掌握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为一过程量,而不像导热系数λ那样是物性参数。

也正因为如此,不同对流换热过程的表面传热系数的数量级相差很大。

⒊热辐射掌握热辐射的特点,区分它与导热及对流的不同之处。

掌握黑体辐射的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

它是一个黑体表面向外界发射的辐射热量,而不是一个表面与外界之间以辐射方式交换的热量。

通过对两块非常接近的互相平行黑体壁面间辐射换热的计算,以了解辐射换热的概念。

应注意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并不是单独出现,常常串联或并联在一起起作用。

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及工程实际中的实例加深理解。

二、传热过程与传热系数⒈传热过程充分理解传热过程是热量在被壁面隔开的两种流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过程。

在传热过程中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常常联合起作用。

能对一维平壁的传热过程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传热系数K是表征传热过程强弱的标尺。

既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是过程量,它常作为传热过程的一个环节,因而传热系数也是过程量。

传热学-第1章

传热学-第1章
课程名称:传热学 授课老师:刘 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作单位:能源与动力学院
热工教研室
办公地点:2#综合实验楼
416A室
第一章 绪论
1
参考书
《传热学 要点与解题》 王秋旺 《数值传热学》陶文铨 《凝结与沸腾》 施明恒等 《辐射换热》 余其铮 Heat Transfer Anthony F Heat Transfer J.P.Holman
第一章 绪论
tf
24
表1-1 一些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
对流换热类型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 水自然对流换热 空气强迫对流换热 水强迫对流换热 水沸腾 水蒸气凝结
表 面 传 热 系 数 h /[W /(
m2K])
1~10
100~1 000
10~100
100~15 000
2500~35 000
5000~25 000
dt

q tw1 tw2
第一章 绪论
16
7. 导热热阻
q

tw1 tw2


t r

Φ

tw1 tw2


t R
A
R

A
导热热阻
r


单位导热热阻
第一章 绪论
tw1
φ
tw2
A
导热热阻图示
17
例 题 1-1
例题 1-1 一块厚度δ =50 mm 的平板, 两侧表面分别维持在
第一章 绪论
2
课程安排
上课时间:1-10 周一7,8节 周四 3,4节
地点: 综-311
学 时:40 学 分:2.5 课程性质:必修课

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b 物体直接接触;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W )(∞-=t t hA Φw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 ,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

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影响h 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

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8. 实际热量传递过程: 常常表现为三种基本方式的相互串联/并联作用。

[]2m W )( f w t t h AΦq -==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1傅立叶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