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大一法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一法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一法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法律的基本特征是()A. 多样性B. 不确定性C. 充分性D. 强制性答案:D. 强制性2. 法律的形式包括()A. 法律规定的形式B. 提供法律保障的形式C. 法律实施的形式D. 法律效果的形式答案:A. 法律规定的形式3. 法的实体部分是()A. 执法部门B. 法律行为C. 法律规则D. 司法解释答案:C. 法律规则4. 法治的核心是()A. 人治B. 法律治理C. 社会治理D. 人权保障答案:B. 法律治理5.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包括()A. 法治政府B. 法治社会C. 法治文化D. 法治国家答案:D. 法治国家二、判断题1. 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是法律的基本关系。

()答案:正确2. 法治国家的核心是国家行政权力。

()答案:错误3. 法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答案:正确4. 司法是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正确5. 法律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则和命令。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解释法治的概念及其核心内容。

答案:法治是一种国家治理的方式,指的是国家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治,实现社会公正和秩序的一种形式。

其核心内容包括依法行政和依法指导社会行为,即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公民依法履行义务。

2. 请列举三个法律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1) 强制性:法律是强制性的,凡是法律规定的行为必须遵守,违反法律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 公正性:法律是公正的,它不偏袒任何一方,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并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 多样性:法律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和历史背景,法律会产生不同的形式和规则。

四、论述题法律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和规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首先,法律保护权利和义务,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约束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大一期末考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期末考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期末考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律的首要特征是:A. 规范性B. 强制性C. 普遍性D. 稳定性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A. 主体B. 客体C. 行为D. 法律事实答案:C3. 法律效力的产生依据是:A. 国家强制力B. 法律规范C. 法律解释D. 法律适用答案:B4. 法律解释权属于:A. 立法机关B. 司法机关C. 行政机关D. 法律专家答案:A5.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A. 授权性规范B. 禁止性规范C. 义务性规范D. 所有选项答案:D6.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包括:A. 物B. 行为C. 智力成果D. 所有选项答案:D7.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包括:A. 自然人B. 法人C. 非法人组织D. 所有选项答案:D8. 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A. 行为主体B. 行为客体C. 行为内容D. 所有选项答案:D9. 法律事实的种类包括:A. 事件B. 行为C. 状态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是:A. 法律规范B. 法律事实C. 法律行为D. 所有选项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答案: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适用的前提条件;处理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制裁是指违反法律规范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 阐述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答案: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主体可以行使的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义务则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履行的某种行为或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责任。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案例:张三与李四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张三将一辆汽车卖给李四。

合同签订后,张三反悔,拒绝交付汽车。

李四将张三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张三履行合同。

答案: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张三与李四之间的买卖合同是有效的,张三应当履行合同,交付汽车给李四。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导语: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法律原理和法律理论的学科,它对于法律学的学习和理解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一份关于法理学的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法律的本质特征是()。

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统一性D. 公正性答:B2. 法律的形式特征指的是()。

A. 颁布的形式B. 效力的形式C. 运用的形式D. 颁布、效力、运用的形式答:D3. 法律体系的根本规范通常是()。

A. 宪法B. 一般法律C. 行政法规D. 习惯法答:A4. 梅文斯(M. von Mehren)与嘉诺(J. Gordley)的“合同体制”理论属于()。

A. 法理学B. 法学C. 法律制度理论D. 法制史学答:C5. 法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法哲学家B. 法理学家C. 法官D. 法律思想答:D6.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

A. 功利主义B. 机械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马克思主义答:C7. 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制度属于()。

A. 一般理论B. 具体规定C. 法律制度D. 法律逻辑答:B8. 法的适用有两个基本问题,即()。

A. 案件认定和法律选择B. 法源和法律适用C. 法律规定和法律解释D. 法理和实践答:A9. 法律的解释可以参考()。

A. 榜样判决B. 典型法律意见C. 法学原理D. 其他司法机关的决策答:C10. 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调解机关答: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答:法律意义上的合同是指合同各方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所做出的、对于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的形成要素包括合意、形式、内容和法定程序。

2. 简述法律的效力特征。

答:法律的效力特征包括普遍性、相对性和稳定性。

普遍性指法律对社会的成员普遍适用,没有个别除外;相对性指法律只对法律主体产生约束力;稳定性指法律具有持久性和长期的效力。

法理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法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法律规范B. 法律制度C. 法律效果D. 法律理论2. 法学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法律如何实现公正B. 法律如何实现效力C. 法律如何实现效率D. 法律如何实现权力3. 法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古代学派?A. 法家学派B. 儒家学派C. 辩证法学派D. 伦理学派4. 法治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立法为王B. 法无禁止即可为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人无绝对权力5. 法的等级体系中,最高级别的法是什么?A. 法律法规B. 宪法C. 法律判决D. 地方法规6. 哪个学派提出了法律的“三权分立”理论?A. 自然法学派B. 法律实证主义学派C. 法律唯心主义学派D. 法律实用主义学派7. 下列哪个不是法律解释的方法?A. 文本解释B. 历史解释C. 制度解释D. 演绎解释8. 法理学主要分为哪两个方向?A. 法律的内在价值和外在效果B. 法律的实证解释和规范解释C. 法律的公正理论和效率理论D. 法律的正义和公平9. 法的公正理论主要包括哪几种观点?A. 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历史主义B. 制度主义、效果主义、人权主义C. 平等主义、福利主义、人性主义D. 个人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0. 法的效率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A. 要追求效率最大化B. 法律的效力重要于正义C. 法律的效果是衡量标准D. 法律的效果可以不考虑...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治原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

正确 / 错误2. 法,作为社会控制方式,常常与对抗和斗争是分不开的。

正确 / 错误3. 自然法学派注重研究法律的实际效果。

正确 / 错误4. 法定主义将法律的效果看作其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正确 / 错误5. 法律解释应该统一采用演绎解释方法。

正确 / 错误...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论述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民法通那么》中的“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老实信誉”原那么是。

A.公理性原那么B.政策性原那么C.专门法律原那么D.自然公正原那么2.“公民”是。

A.法律渊B.法律标准C.法律原那么D.法律概念3.《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关于该条文的以下选项,错误的选项是。

A.该条规定属于命令性标准B.该条规定属于相对确定性标准C.该条规定属于受权性标准D.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那么4.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法律解释不能独立于法律推理,有推理才有解释B.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解释,有推理未必需要解释C.司法过程中必须运用推理,也必然涉及到解释D.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都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5.关于法系问题的如下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法系的概念首先是西方法学家提出的B.法系是从形式特点及历史传统等方面对法制所做的划分C.法的阶级和社会本质不同,便不能归属于同一法系D.法系不等同于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6.出租车司机王某因送一个危重病人就医而闯红灯,受到交警处分。

有人认为,王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予以处分。

这种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7.王某窃听其邻居李某的隐私。

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分法》的规定对其罚款400元,拘留5日。

这种处分属于。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经济制裁D.民事制裁8.中国特色社会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根本的法律部门。

A.六个B.七个C.八个D.九个9.关于法律规那么的如下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法理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1.古汉语中“法”一词不包含的含义有(D)。

A、公平B、正义C、惩罚D、权利E、平等2.法律与法律规范是(C)。

A、形势与内容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部分与整体的关系E、特殊与一般的关系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是(B)。

A.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E.毫无关系4.根据法律规范的(C)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A.表现形式B.强制性程度C.调整方式D.内容的确定性程度E.地位和作用5.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属于(A)。

A.宪法性法律B.基本法律C.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地方性法规E.单行条例6.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A.宪法B.基本法律C.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行政法规E.行政规章7.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划分是以()作为标准的。

A.法律的表现形式B.法律的创制方式C.法律的效力范围D.法律的地位,作用E.法律的历史渊源8.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A.政治体制改革B.社会变革C.生产力的发展D.阶级冲突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9.公开确认和维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是()的特征。

A.原始禁忌B.奴隶制法C.封建制法D.资本主义法E.原始社会规范10.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

A.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诞生B.共产党的成立C.无产阶级取得政权D.摧毁旧的法律体系E.批判继承旧法11.摧毁旧法体系是指对旧法的()。

A.全盘抛弃B.内容否定C.形式否定D.部分否定E.本质上的否定12.社会主义法是()。

A.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B.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C.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D.工人阶级和全国共同意志的体现E.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13.法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完整word版,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大将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我国拥有重点性的法律监察形式是()A .民主党派的监察B.人民民众的监察C.中国共产党的监察D.法学家的监察2.对于违纪的正确表述是()A .第一是指思想违纪B.一定是以违犯法律为前提C.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成心D.可能是入侵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3.在法律解说中,从传统的角度,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势于()A .严格解说B.自由解说C.历史解说D.逻辑解说4.在法律合用中,当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A .本质推理B .演绎推理C.概括推理D.形式推理5.在法律解说中,从法律条则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A .历史解说B.系统解说C.文义解说D.逻辑解说6.以为法律解说的目标应该是“探究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看法被称为()A .法律解说的主观说B.法律解说的客观说C.法律解说的主、客观兼容说D.解说学循环理论7.被称为“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A .法律原则B.法律看法C.法律规范D.规范性法律文件8.依据必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区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A .法律系统B.法律部门C.法律规范D.法律制度9.法律的效劳来自于它的国家强迫力和它的()A .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C.合法程序D.合法权益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A .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C.抽象的权益义务关系D.现实的权益义务关系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成立法治国家的必需条件”的是()A .法律成效B.法律实效C.法的拟订D.法的实行12.狭义的执法的特色是()A.法的履行不拥有主动性和单方性B.法的履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法的履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D.法的履行不拥有国家强迫性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宣布的事例在我国()A .拥有广泛法律效劳C.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照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D.是中国的判例法14.公法和私法的区分主要存在于()A .大陆法系C.社会主义法系B.英美法系D.大海法系15.一般法法系正式的法律渊源是()A .判例法B.拟订法C.判例和拟订法D.习惯16.依据我国现行宪法例定,有权宣布法律的主体是()A .国家主席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C.全国人大主席团主席D.国务院总理17.立法活动是一种()A .创制法律的活动B.创制和认同法律的活动C.创制和改正法律的活动D.产生或更改法律的活动18.我国科技法律领域的基天性法律是()A.《促使科技成就转变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C.《国家科学技术奖赏条例》D.《中共中央对于科学技术系统改革的决定》19.垄断期间资本主义法制发展最明显的变化是()A .法的国际化B.法的社会化C.法的自由化D.法的西化20.道德和法律的差别是()A.法律调整人的心里,道德调整人的外面行为B.法律拥有外界强迫力,道德不拥有外界强迫力C.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广D.道德比较详细,而法律则比较抽象21.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A .没有关系B.拥有一致性C.有联系但也有差别D.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22.人权成为一项国际法原则始于()A.《结合国宪章》B.《公民权益和政治权益国际条约》C.《经济、社会、文化权益国际条约》D.《世界人权宣言》23.我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坚持把()A.党的领导置于至上地位B.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做事一致同来C.社会的各项事务归入人民心志的绝对控制之下D.拟订完美的社会主义法律系统置于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中心地位24.董必武以为进一步增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 .有法必依B.执法必严C.违纪必究D.依法做事25.古希腊主张“圣人政治”的思想家是()A .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芝诺26.以下对于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差别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前者是自觉形成,后者是国家拟订或认同的B.前者没有强迫力,后者有强迫力C.前者内容宽泛,后者内容狭小D.前者代表社会全体成员利益,后者代表掌权阶级利益27.以下对于法的社会作用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法保护阶级统治,所以统治阶级个别成员违纪可不受制裁B.法不调整统治者与联盟者之间的关系C.法有保护阶级统治和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D.法有引导和评论作用28.以下对于法在调理正义与利益关系时的评论标准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 .国家优先兼备个人B.效率优先兼备公正C.公正优先兼备效率D.个人优先兼备国家29.依照行为模式的不一样,法律规则能够分为()A .调控性规则与组成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与随意性规则C.受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D.确立性规则与非确立性规则30.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法”字的含义的是()A .平之如水B.法,刑也C.公正D.保障权益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10 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起码有两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大将相应代码涂黑。

法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哪一方面?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实施过程C. 法律的本质和规律D. 法律的解释方法答案:C2.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A.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人群B.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地区C. 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约束力D.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时间答案:C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法律的制定者B. 法律的实施者C. 法律的内容D. 法律的解释者答案:A4.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包括:A. 国家机关B. 公民个人C. 法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概念B. 法律原则C. 法律规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A. 文义解释B. 系统解释C. 目的解释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法律推理的类型包括: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A. 法律优先B. 法律平等C. 法律公正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法律效力的终止情形包括:A. 法律被废止B. 法律被修改C. 法律被宣布无效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规范B. 法律制度C. 法律机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A. 法律性B. 社会性C. 规范性D. 强制性答案:ABCD2.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任意性规范答案:ABCD3.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包括:A. 法律解释的合法性原则B.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原则C. 法律解释的系统性原则D. 法律解释的稳定性原则答案:ABCD4. 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 逻辑性原则B. 合法性原则C. 公正性原则D. 合理性原则答案:ABCD5. 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A. 法律适用的合法性原则B. 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原则C. 法律适用的平等性原则D. 法律适用的及时性原则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律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的基本法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I. 选择题
1. 法律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制度化表达,其基本特征包括()。

A. 普遍性
B. 可强制性
C. 反映社会上层利益
D. 适用于所有社会阶层
答案:A、B
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主要有()。

A. 同一性
B. 相互依存
C. 相对独立
D. 相互排斥
答案:C
3. 法的生命力来源于()。

A. 立法者的权威
B. 社会公众的接受
C. 法官的判决
D. 律师的辩护
答案:B
4.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法的起源
B. 法的性质
C. 法的效力
D. 法的制定
答案:B
5. 法律适用过程中,由于法律的一般性表述和具体案件的差异性,
因此需要()。

A. 法律解释
B. 法律裁判
C. 法律补充
D. 法律条文修改
答案:A
II. 简答题
1. 请解释法的正当性原则,并举例说明其运用情况。

答案:法的正当性原则指法律应当符合公正、理性的要求,它是法
的一个重要价值特征。

法的正当性原则要求法律不仅要符合道德观念,也要符合理性的实践需要。

例如,在刑法中,法律对于某一犯罪行为
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具体数额,这些法律的规定应当是公平合理、公
正合理的,才能符合法的正当性原则。

2. 解释法律责任的要件,并简要说明其运用情况。

答案:法律责任的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

主体是指犯罪
行为的实施者或者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的
客观方面,即行为的对象;法律关系是指主体通过违法行为与客体产
生的相互法律联系。

在实际运用中,法律责任的要件需要综合考虑主
体的故意或过失、客体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关系的要求,来确定具体
的法律责任。

III. 论述题
请根据法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以下观点进行论述:
题目: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答案:
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前者强调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来治理社会,后者则强调依靠个别领导者或者某一特定集团的统治来实现社会治理。

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法治和人治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现实社会中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实际社会中,法治往往需要人治的支持和推动才能有效实施,而人治也需要法治的规范和界限来避免个人或特定集团的滥权行为。

其次,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具有相互制约的特点。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对个人和集体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防止滥权和不公。

而在人治社会中,个人或特定集团的统治也受到法律的制约和约束,以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正。

最后,法治与人治的关系还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法治的发展需要依靠个别领导者或某一特定集团的推动和支持,而人治的实现也需要法治的规范和约束来保证社会稳定和公正。

因此,法治和人治可以通过相互促进来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

综上所述,法治与人治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实际社会中,我们需要在法治和人治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