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超精华版教学文案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超精华版教学文案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超精华版教学文案

字体颜色及其意义

――重要

――较重要

――一般重要

――一般重要

――一般

――不很重要

――不重要

清华大学考研部分科目复习提纲(普通生物学)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22 更新时间:2004-1-2 编辑:rider ]

第一章绪论

什么是生命和生物科学

重点:生命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学习生命科学

如何学习生命科学

第二章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基本共性(重点)

3.原核细胞( procaryotic cell)与真核细胞(eucaryotic cell)

3.1 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基本特征的比较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遗传结构装置和基因表达的比较 (我的总结,Powerpoint中的答案:)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3.2 原核细胞:

比较古细菌与真细菌

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3.3 真核细胞

3.3.1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重点)

3.3.2 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真核细胞的结构及各组分的主要功能(重点)

细胞骨架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细胞外基质概念与动物细胞细胞连接的类型、功能

分泌性蛋白合成的信号肽学说,

细胞内蛋白质分选(分选途径)(重点)

3.3.3 细胞膜

生物膜的功能概述,细胞膜的功能概述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特点(重点)(我的总结,Powerpoint中的答案:)

物质的跨膜运输(重点)

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载体蛋白)与被动运输(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钠钾泵(动物细胞)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质子泵(植物细胞)

间接消耗ATP的协同运输

内吞与外排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3.3.4 细胞增殖与周期调控(重点)

细胞周期的生化事件与检验点(checkpoint),Checkpoints的主要作用

细胞的有丝分裂(mitosis)与减数分裂:比较、分期、染色体变化(重点)

植物与动物胞质分裂的比较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概念、特征、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决定”

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干细胞(stem cell)的概念与特征

癌细胞的特征、癌基因(oncogenes)与抑癌基因

3.3.5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比较

细胞凋亡的普遍性和生物学意义

主要名词概念:

细胞:核小体、核仁、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紧密连接、间隙连接、桥粒、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转分化(thansdifferentiation)

第三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1. 新陈代谢的类型:

自养型与异养型: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2. 生物催化剂—酶:

酶促反应的特点

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

ATP与生命活动

4. 光合作用(重点):

光反应和暗反应(特别是功能定位)、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5. 生物氧化(特别是功能定位)(重点)

概念与特征、糖酵解与发酵、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产生ATP的统计

6. 图解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联系(重点)

主要名词概念:

代谢:光反应、暗反应、C3植物、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

第四章高等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体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功能;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糖类、蛋白质、脂类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

分析、理解小肠成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的缘由;

消化系统的进化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呼吸过程的三个连续环节

呼吸的四个环节

呼吸系统的进化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的运输功能,如何运输O2、CO2, O2和CO2交换的机理

人体血液循环的路径,能绘出示意图

动物运输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的演化,心动周期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血液、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免疫

淋巴系统的功能

为何可以将淋巴系统视为静脉辅助部分?

淋巴细胞的种类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组成

肾单位的结构

尿液生成过程

逆流扩增原理和双溶质原理

排泄系统的演化

神经系统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冲动的传导及其特征

突触的结构与功能

兴奋在突触传递的过程,冲动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的定义及辨别依据

脑干的组成及功能

小脑的主要功能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简述神经索

神经系统的演化(我的概括,详尽的概括,更为有条理的概括);

脊椎动脑的进化

(我加的)哺乳动物脑的发育(《普生》、新课程社区网络)、与功能

(我加的)哺乳动物脑的结构(分法1,分法2,分法3),大脑的结构

(我加的)脊髓的结构

内分泌系统

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异同点;

激素的传递方式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激素的分类、基本特征、作用、作用机制和调节机制

第二信使学说及基因调节学说的基本内容

生殖和发育

有性生殖的定义,有性生殖包括哪几个阶段

有性生殖的意义

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清华powerpoint中的总结,但不包括主要特点)

卵的类型(按卵黄分布来分)及所存在的动物

卵裂的基本类型以及所存在动物,全卵裂的类型(根据卵裂球排列形式分)以及所存在的动物

胚后发育

哺乳动物三个胚层各自发育得到的成体组织器官

(我加的)胚泡

主要名词概念:

必需氨基酸刷状缘酶消化吸收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心搏心动周期静息电位神经纤维和神经肺循环体循环

突触远距离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神经元尼尔体(Nissl’s bodies)跳跃传导Schwann Cell 支持细胞

负反馈调节边缘系统(The limbic system)肺通气肺换气内呼吸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排泄肺活量神经索

第五章高等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1.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质体的作用及其类型,液泡的定义及其存在意义

细胞壁的层次,初生壁、次生壁的特点及其化学组成

高等植物体成熟组织的主要类型、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

种子萌发的方式

2. 植物的根、茎和叶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在根、茎结构上的差异(我的总结,进一步整理)

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结构差异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差异

双子叶植物根、茎次生结构的形成及其组成

比较导管与筛管在形态、构造、功能、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途径及方式

了解根压、蒸腾作用在水的运输中的作用、了解内聚力学说、压力流假说的主要内容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其对生理功能的适应

气孔器的结构,气孔开关的机制以及对二氧化碳吸收和水分散失的调节

(我加的)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的基本区别

(我加的)芽的一般结构,芽的类型

(我加的)比较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

(我加的)如何区别单叶与复叶以及叶轴与小枝

(我加的)“草本植物VS木本植物”

(我加的)水生植物

(我加的)营养器官变态(详细总结)

3. 植物生殖和发育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必需元素

有性生殖的定义及其主要类型

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重点掌握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结构。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了解胚珠、胚孔、胚囊、胚、种子、子房、雌蕊、心皮之间的关系

4. 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的种类、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其主要作用和最基本作用

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

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理解长日植物、短日植物的真实含义

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认识各阶段的核相变化。

主要名词概念:

纹孔初生壁次生壁导管筛管光周期现象凯氏带双受精共质体质外体周皮胞间连丝组织分生组织次生结构质体液泡胚胚珠胚囊原生质体木质部韧皮部根尖营养生长植物激素光敏色素筛细胞和筛管

第六章遗传与进化:

1. 遗传与变异

掌握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 孟德尔定律

掌握孟德尔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本内容,孟德尔比率表现的前提条件;能够运用孟德尔定律分析动物、植物及人类遗传学中的实际问题。

3.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掌握连锁与互换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够利用运用连锁和互换定律分析遗传学问题。

能够利用两点及三点测交法正确计算连锁基因之间的图距;掌握伴性遗传的基本内容,能够分析位于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特点和系谱特征。

掌握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概念;

4. 基因的本质

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生物学证据;

掌握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化学组成;

掌握mRNA、tRNA、rRNA主要生物学功能;

掌握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了解基因突变的一般特点,掌握基因突变的两种形式及其突变机理;

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的一般特点和差异,掌握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模型和色氨酸操纵子模型。

人的基因组DNA的碱基对(bp)数和基因数。

5. 生物进化

掌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要点。

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基本概念;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的基本内容,并运用该定律分析群体中的基因平衡状况;掌握影响群体中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掌握现代遗传学对物种本质的认识;掌握中性突变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掌握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的基本概念;

主要名词概念:

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连锁群,图距,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单倍体,单体,三体,巴尔小体,伴性遗传,半保留复制,顺反子,内含子,外显子,密码子简并性,基因突变,转换,颠换,结构基因,操纵基因,调节基因,瓶颈效应,奠基者效应,遗传漂变,中性突变,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表

五界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

植物进化过程中的主要线索及重要事件(我的总结,Powerpoint中的答案)

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主要线索及重要事件(我的总结,Powerpoint中的答案)

病毒的主要特点,其有别于其它生物最主要的特征(我的总结,Powerpoint中的答案)

(我加的)衣原体与病毒有何不同?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原生动物与多细胞动物体内单个细胞的异同点;

真菌

真菌的主要特征,

真菌的主要类群及其主要特点和代表种类

粘菌亚界的主要特征

植物

有胚植物、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和维管植物所包括的类群

理解苔藓植物成为过渡型小型植物的缘由

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相比的进步之处

分析说明被子植物成为植物界最繁盛类群的原因

(我加的)藻类植物的特征,藻类的分类

(我加的)苔藓植物主要特征(我加的)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苔藓植物介绍

(我加的)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我加的)种子植物的共同特征

(我加的)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的基本区别

(我加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超详细总结、比较条目及其答案、填空练习)

(我加的)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另一种更详细的概括)

(我加的)被子植物初生性状(原始性状)与次生性状(进化性状)的比较

动物

从系统演化的角度,认识无脊椎动物各门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及代表动物,

能够依据类群的主要特征,分析说明某些类群繁盛的原因(我的较详细的总结)。

两侧对称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重要适应意义

三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重要适应意义体腔产生的意义

脊索动物门及其各亚门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亚门各纲的系统演化关系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适应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回答此类问题的思考角度)羊膜卵及其对适应陆地的意义

后生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哺乳动物的主要进步性特征、主要类群及其代表动物

为什么说上下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主要名词概念:

羊膜卵脊索神经管神经索咽鰓裂

世代交替繁殖生殖有性生殖生活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概念、组分及特征

生物群落:食物链及功能类群、生态位、种内与种间关系(重点)

能量转化效率和生态金字塔、生物富集作用

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重点)

主要名词概念:

生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位、共生、共栖、合作、生态金字塔、生物量、生物富集作用、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第一节绪论 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研究对象: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与器官、个体、生态系统(生物圈) 前沿领域: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冷冻电镜显微学、免疫治疗、基因组治疗 课程分支:细胞生物学工程、分子生物学工程、高等植物学、高等动物学 要诀: 1.多样性与统一性 2.结构与功能 3.生物演化与适应性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结构基础(上)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基本组成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类、蛋白质、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结构/功能上分割细胞与外界环境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其中 1.生物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冷冻蚀刻技术 ●脂筏模型 磷脂层为骨架,存在胆固醇和鞘脂富集区作为筏,载有执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一、生物膜的结构总结: 1.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3.生物膜的流动性 4.生物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生物膜的组成 1.膜脂:甘油磷脂(亲水头部:胆碱、甘油;亲油尾部:烃链)、鞘脂、固醇 (1)基本成分:甘油磷脂,占整个膜脂50%以上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 ·内质网合成 2.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外周膜蛋白、锚定膜蛋白 ·功能: (1)作为膜转运蛋白选择性介导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2)酶 (3)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激素结合之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 (4)糖蛋白的糖链可作为细胞之间的识别标志 (5)形成细胞间的连接 (6)作为细胞骨架的附着点形成锚定连接 3.糖链 ·只分布在膜外侧,多为寡糖链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 . 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 .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 .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没有核膜), 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 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或RNA 。所有DNA 都是由相同的4 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 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 双螺旋分子。沿着DNA 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 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 →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 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 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试述脂类的生物学意义或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主要的储能物质;(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3)构成生物保护层;(4)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5)很好的绝缘体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第3版

3:生命系统的层次: a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环境的总和地球表面 b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命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系统) c 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并相互作用的2 种或更多种群的集合武汉大学的生物 群落 d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武汉大学的乌鸦 e个体:一个生命体麻雀、野兔、人 f 系统:2 个或更多器官构成,执行特殊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g器官:2种或更多类型组织构成,具有特殊功能胃,肺 h组织:由相同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具有特殊的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i细胞:生命的最小单位上皮细胞、红细胞 j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 k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H2O、葡萄糖、DNA l原子:一种元素的最小粒子氢原子、氧原子 m亚原子粒子: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生命的本质:能够新陈代谢、自动调节和自我增殖的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协调统一,形成了生命系统的有序运动。/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和进化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和环境的统一 (一).。复习细胞学知识: 1,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但其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 细胞A:细胞核核质:含有染色体→DNA、RNA,核仁: B:细胞膜电子显微镜下:内、中、外3三层结构分子水平:按一 定规律排列的蛋白质磷脂分子以及糖类。/功能:物质运输,防止生命 所需物质渗出,调节水、无机盐类和营养物质进出,选择性渗透膜。信息传递,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需通过细胞膜外表面上的相应受体的作用。 C: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 D:细胞器 ?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泡状结构,对细胞内一些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运输 ?线粒体:细胞内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能量代谢中心。能量的用途: 维持细胞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 反应。 ?溶酶体:多种酶,物质的消化,废物的排泄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质体:为绿色植物所特有。包括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细胞分裂1.无丝分裂2.有丝分裂3.减数分裂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加→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分化:多细胞动物的生命是由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经过分化、生长而形成一 个有机体。 囊胚早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彼此相似,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形态、大 小、结构和机能发生了变化,以至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组织(二):高等动

最权威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详解

,可通过体液或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对特定的组织起作用,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 这种调节称为~ 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 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 组织 器官 系统 7 营养与消化 的过程。 )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得物质. )吸收简单得无机物,以日光作为能源,制造有机物,以供机体代谢得生物。 heterotrophic nutrition)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通过从环境中摄取有机 )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该种食物的热价。 ,称为该种食物的氧热价。 O2量的比值(CO2/O2)称为呼吸商。 状态下维持生命最低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响时的清醒安静状态。 不完全蛋白不含全部必需AA得蛋白 完全蛋白 钙磷钾硫钠氯镁 铁锌硒锰铜碘钼硌氟硅矾镍和锡 8血液循环 circulation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称~ interstitial fluid)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和脑脊液。

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 由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时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 (m2)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二 问答题: 1、兔子吃的草中有叶黄素,但叶黄素仅在兔子的脂肪中积累而不在肌肉中积累。发生这种 选择性积累的原因在于这种色素的什么特性? A:叶黄素是脂溶性色素,易溶于油脂和极性溶剂,而极难溶于非极性物质中。 2、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的胃中没有,你认为 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以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么样? A:分解反应;消化不良,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三 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膜包被的一大类细胞。不含膜包被起来的细胞器。 2、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明显的核被膜包被的细胞。细胞质中存在膜包被的细胞器。 3、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都是一个配体,即一个能与某种大分子专一结合的较小分子,它与 受体结合后往往使受体分子发生形状上的改变。 4、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蛋白质。 5、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 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而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 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6、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 丝和中间丝。 7、细胞外基质(ECM):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充质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类大分子物质。构成 复杂的网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育和细胞生理活动。【ECM主要成分是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主要是胶原,它在细胞外形成粗壮的丝】 问答题: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word精品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 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 ?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 .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详解 1.3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详解 2.3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详解 3.3考研真题详解 第4早细胞代谢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详解 4.3考研真题详解 氏代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f— 第5早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详解 5.3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复习笔记 8.2典型题详解 8.3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复习笔记 9.2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复习笔记 10.2典型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完整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原创)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和应激④生殖和遗传⑤生长和发育 ⑥进化和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和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是葡萄糖,葡糖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是极好的溶剂 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和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 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是如何传递的;二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和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和核仁。核被膜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是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和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和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试题

普通生物学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新的细胞核形成时,最多可形成几个小的核仁,然后再汇集成一个大的核仁( ) A.5个B.10个C.46个D.23个2.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的最适pH约为( ) A.1.80 B.4.8 C.7.0 D.8.0 3.下列物质与细胞松驰素B的作用相反的药物是( ) A.长春花碱B.紫杉醇 C.秋水仙素D.鬼笔环肽 4.下列与真核细胞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粒和中心体是同源的细胞器 B.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直接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 C.微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种类有所不同,如乙醛酸循环体,在植物细胞中有,但动物细胞中没有 D.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均高于其外膜 5.上皮细胞之间的牢固连接主要是依靠下列哪一种连接方式( ) A.桥粒B.紧密连接 C.间隙连接D.胞间连丝 6.青霉素的杀菌作用的原理是( ) A.抑制核糖体的50S亚基的活性 B.抑制肽链的延伸 C.抑制细菌转肽酶的活性 D.抑制乙酰胆酯酶的活性 7.反应1:A──→B+C,△G=+20.920kJ/mol·L;反应2:C+D──→D,△G=-18.320kJ/mol·L。试问:这两个反应的K eq值( ) A.反应1的K eq值大于反应2 B.反应2的K eq值大于反应1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8.过氧化物酶的颜色是棕色的,其原因是( ) A.含有血红素B.含有叶绿素 C.含有Cyt D.含有NAD 9.柠檬酸循环途径中,通过下列哪一项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连接起来( ) 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D.苹果酸脱氢酶10.在人的骨骼肌细胞中,利用肌糖原进行无氧呼吸时,将一个含有10个葡萄糖残基的肝糖原片段,经无氧呼吸后,可向肌纤维提供多少分子A TP( ) A.20个B.30个C.40个D.360个11.下列哪一种物质是天冬氨酸脱氨后的产物( ) A.丙氨酸B.α-酮戊二酸 C.草酰乙酸D.苹果酸 12.在光合作用中,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需要A TP 和NADPH的数量分别是( ) A.12、12 B.18、12 C.18、18 D.3、2 13.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而在于C3植物的原因之一是光呼吸弱 B.CO2对C4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作用远大于C3植物 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常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而C4植物通常不明显 D.在强光下,C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远大于C3植物 14.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最先形成的结构是( ) A.细胞板B.成膜体 C.细胞膜D.细胞壁 15.下列哪一种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时,核膜不解体,染色体不是靠微管的牵引,而是附着在核膜上,随核膜的延伸而分开( ) A.硅藻B.绿藻C.甲藻D.苔藓16.在哺乳动物体内,下列哪一种细胞的分裂周期最短(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分子,没有核膜),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或RNA。所有DNA都是由相同的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双螺旋分子。沿着DNA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 DNA 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 —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代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 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 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 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 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 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 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 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 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 Haeckel )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 Copeland )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泰克(Whitaker )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 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真菌界:真菌,包括藻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一、二、三章 1生物的特征:①特定的组构②新陈代谢③稳态与应激④生殖与遗传⑤生长与发育 ⑥进化与适应 2、生物界的分界以及阶元: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与动物界。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3、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特点:生物界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在细胞这一层次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假说与实验、模型实验。 5、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统一的特点。 6、同位素示踪: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显示某种原子在生物体内的来去踪迹。 7、多聚体:由相同或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 8、单糖的结构与功能:①有许多羟基,所以单糖属于醇类②有羰基 细胞中用作燃料的分子主要就是葡萄糖,葡糖糖与其她单糖也就是细胞合成别的有机分子的的原料。 9、脂肪的功能:①脂质中主要的贮能分子②构成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③维持体温与保护内脏,缓冲外界压力④提供必需的脂肪酸⑤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⑥增加饱腹感。 10、磷脂的结构:结构与脂肪内似,分子中只有两个脂肪酸,另一个酸就是磷酸。 1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就是生物大分子,通过酸、碱或者蛋白酶的彻底水解。可以产生各种氨基酸。因此,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氨基酸。 12、生物体离不开水的七个特征:①水就是极性分子②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③液态水中的水分子具有内聚力④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与温度的变化⑤冰比水轻⑥水就是极好的溶剂⑦水能够电离。 13、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两个由磷酸基团与糖形成的主链缠绕在一起,含氮碱基主动伸出,夹在双螺旋之间。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②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与一个小沟,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识别③两条DNA链依靠彼此之间形成的碱基结合在一起④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1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一切生物学的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遗传与发育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关系就是,遗传在发育过程中实现,发育又以遗传为基础。③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用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调节与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与发育的关系、细胞衰老、死亡及癌变的机理等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为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④两个基本点:一就是基因与基因产物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内外信号就是如何传递的;二就是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如何构建与装配成细胞的结构,并使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⑤蛋白质组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后基因组时代,随着一大批模式生物基因组结构的阐明,研究的重心将回归到在细胞的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同时对糖类的研究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形成的细胞核,而真核就有;另外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 16、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细胞核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与核仁。核被膜就是包在核外的双层膜,外膜可延伸于细胞质中的内质网相连;染色质就是核中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含有大量的基因片段,就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仁就是核中颗粒状结构,富含蛋白质与RNA,产生核糖体的细胞器。染色质与核仁都被液态的核基质所包围。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地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地最终产物而被排除体外. 同化作用:又称为合成代谢,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地化学能. 异化作用:又称为分解代谢,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感受到刺激并作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 维持生命活动地应答.b5E2R。 适应:生物有自己特有地生活环境,它地结构和功能地总是适合于在该环境下生存和延续. 稳态: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地内部适应. 进化: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地长期作用导致地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渐演变过程.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地学名,第一个名字是署名.第二个名字是种名. 细胞:所有生物体地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地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器地作用,是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地所有膜结构地 总称.p1Ean。 细胞骨架:贯穿在整个细胞质中地网状结构,最显著地作用为维持细胞形状,并控制细胞运动.由三类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中间丝)组 成.DXDiT。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地壁上有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彼此相通.这种细胞间地连接成为胞间连丝(植物细胞特有地连接方式).RTCrp。 细胞连接:是指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地特定地连接,在细胞紧密靠拢地组织(如上皮组织)中常见.动物地细胞连接主要有三种类型:桥立、 紧密连接、间隙连接.5PCzV。 单纯扩散:物质跨膜转运形式地一种.脂溶性物质顺着细胞膜内外侧浓度差转运地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地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地运输方式. 易化扩散:浓度梯度地存在,水和许多亲水地溶质在多种转运蛋白地帮助下,被动地被转运过膜,这种现象被称为细化扩散.jLBHr。 主动转运:转运蛋白利用细胞提供地代谢能使溶质逆浓度梯度而被转运,从低浓度一侧穿过质膜而达到高浓度一侧,这种跨膜转运称为主动 运输.xHAQX。 胞吞与胞吐:胞吞:细胞通过质膜形成内向地小泡地方式,吸收大分子和其他大地颗粒,类型分为: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地胞吞.胞吐:细 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 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LDAYt。 核小体:染色质是串珠状地丝样体,这些小珠称为核小体,核心部分由个或对组蛋白分子构成(和各个分子),一个核小体上地加上一段连接 共有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地一个单位.Zzz6Z。 流动镶嵌模型:目前较公认地膜结构模型.它认为:细胞膜结构由液态地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可以移动地球形蛋白质而形成地.其强调:①,膜 地流动性:大多脂质和一部分蛋白质可以在膜中侧向移动;②不对 称性:膜中有许多不同地蛋白质浸埋在液态地脂双层中,有地镶 嵌在膜地内或外表面,有地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dvzfv。 细胞器:由原生质特化形成地,具有一定地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担任特定地功能地微结构. 质膜:活细胞地边界,将细胞内地生命世界与其周围地非生命环境分隔开了,所有地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rqyn1。 生物膜:一种超分子结构,由多分子形成地一种有序地组织,具备其中任何一种分子所没有地特性.可以穿过细胞边界地转运物质地能力.Emxvx。不定根:是植物地茎或叶上所发生地根.在组织培养中,由愈伤组织长出地根也成为不定根. 凯氏带:凯氏带是高等植物内层细胞径向壁地木栓化和木质化地带状增厚部分,主要功能是阻止水分向组织渗透,控制着皮层和微管柱之间地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详解

二 问答题: 1、兔子吃的草中有叶黄素,但叶黄素仅在兔子的脂肪中积累而不在肌肉中积累。发生这种 选择性积累的原因在于这种色素的什么特性? A:叶黄素是脂溶性色素,易溶于油脂和极性溶剂,而极难溶于非极性物质中。 2、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的胃中没有,你认为 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以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么样? A:分解反应;消化不良,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三 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膜包被的一大类细胞。不含膜包被起来的细胞器。 2、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明显的核被膜包被的细胞。细胞质中存在膜包被的细胞器。 3、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都是一个配体,即一个能与某种大分子专一结合的较小分子,它与 受体结合后往往使受体分子发生形状上的改变。 4、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蛋白质。 5、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 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而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 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6、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 丝和中间丝。 7、细胞外基质(ECM):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充质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类大分子物质。构 成复杂的网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育和细胞生理活动。【ECM主要成分是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主要是胶原,它在细胞外形成粗壮的丝】 问答题: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 A:有无成型的细胞核。 四 名词解释: 1、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绝大多数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2、协同转运:指专一转运一种溶质的泵又间接地推动其他电解质的主动转运。 3、主动运输:特异性运输蛋白消耗能量使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4、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5、载体蛋白:生物膜中运载离子或分子穿膜的蛋白质。 6、通道蛋白:能形成穿膜充水小孔或通道的蛋白质。担负溶质的穿膜转运,如细菌细胞膜 的膜孔蛋白。 7、胞吞作用: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物质摄入细胞内的现象。包括吞噬和胞饮。 8、胞吐作用:运输小泡或分泌颗粒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的现象。 问答题: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阅增普通生物学第 4 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 考研教材 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阅增普通生物学》(第 4 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 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 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 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 1 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详解 1.3考研真题详解 第1 篇细胞 第2 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详解 2.3考研真题详解 第 3 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详解 3.3考研真题详解 第 4 章细胞代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详解 4.3考研真题详解 第 5 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详解 5.3考研真题详解

第 2 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 6 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复习笔记 6.2典型题详解 6.3考研真题详解 第 7 章营养与消化 7.1复习笔记 7.2典型题详解 7.3考研真题详解 第 8 章血液与循环 8.1复习笔记 8.2典型题详解 8.3考研真题详解 第 9 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复习笔记 9.2典型题详解 第 10 章环境的控制 10.1复习笔记 10.2典型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详解 第 11 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复习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