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治精神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ppt课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ppt课件
• (一)在规定的营业时间以外营业的 • (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的 • (三)经营非网络游戏的 • (四)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的
• (五)未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或 者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的
课堂练习
小丽的爸爸不愿意出钱让小丽上学, 如果你是小丽,你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做?
案 • 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 例 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依法治国的关键和重点──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公民在守法面前一律平等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 法治:权威性和强制性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 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 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 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纪律和法律
纪律与法律的关系
纪律
法律
相同 不同
1.两者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2.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 的后果并受到相应的惩处
1.制定者不同 2.规范对象不同 3.适用范围不同 4.内容的多寡详略不同 5.处罚的裁定者不同 6.处罚的方式和强度不同
• 第一章 总则
•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 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 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增强法律意识 宏扬法治精神PPT演示课件

增强法律意识  宏扬法治精神PPT演示课件
4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行为 规范
由国家创制
由国家制定
由国家认可
由国家保证实施
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5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统治阶级整 体意志,非 个别意志, 也非个别意 志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阶 级意志的全 部,仅是上 升为国家意 志的那部分
在阶级对立 的社会中, 法律是统治 阶级意志的 体现
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
22
法治与人治:
若要求由法律来统治, 即是说要求由神癨和理智来统治; 若要求由一个个人来统治, 便无异于引狼入室。 因为人类的情欲如同野兽,虽至圣大贤 也会让强烈的情感引入歧途。 惟法律拥有理智而免除情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3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六)培养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权利与义务都是由界限的:你挥动手臂的自 由止于别人鼻子的面前
29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 相关关系
数量上的 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30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私宅就是一个城堡,风可进,雨可进, 而国王不可进。
31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
依法治国与 党的领导 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 法的制定 的关系?
27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民主
前提 体现和保障

第六课_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_PPT

第六课_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_PPT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 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 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 对中国中华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之心,缺少应有的敬重。 而更多的是对现代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与追逐。 二是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 个人主义至上: 从小到大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呵护”和“优待”,使他们从小 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采取 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严重者离家出走,极少数未成年 人甚至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性格,无法与别人交往,无法和社 会沟通。 三是未成年人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 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P68试想一下: 试想一下: 试想一下 学校如果没有纪律和规章制度, 学校如果没有纪律和规章制度,老师想上课就来 上课,学生想听课就来听课, 上课,学生想听课就来听课,每个同学在课堂上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校园秩序和教学秩序 会怎么样呢? 会怎么样呢?
(1)中职生应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中职生应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生 树立远大理想 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健康的生 活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遵守校规校纪, 活方式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遵守校规校纪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遵守校规校纪 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怎样理解“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 )怎样理解“不以恶小而为之, 小而不为”这句话? 小而不为”这句话? 遵纪守法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遵纪守法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细 处入眼,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贯穿始终。 处入眼,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贯穿始终。 一点一滴做起,成为一个懂得自爱、 一点一滴做起,成为一个懂得自爱、勇于 自省、善于自控的人。 自省、善于自控的人。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PPT通用课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PPT通用课件

10日,浙江公安机关通缉的涉嫌贪污罪潜
逃意大利的叶某被缉捕回国。
• 【最能躲:福建魏某】

2014年11月25日,福建公安机关通缉
的涉嫌集资诈骗3000万元潜逃境外的经济
犯罪嫌疑人魏某从瓦努阿图被缉捕回国。
为缉捕该犯,工作组辗转澳大利亚、法属
新喀里多尼亚、日本、瓦努阿图四国,是 “猎狐2014”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为缉捕嫌
马克思
(1)依法治国的定义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
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 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 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 有法 可依 必依
执法 违法 必严 必究
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8亿余元潜逃越
南的经济犯罪嫌疑人李某被劝返回国,此 乃“猎狐2014”行动中涉案金额最大的案件。 38亿余元,李某当属“最能坑”。
(4)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要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意识 要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意识
1 / 增强规则意识
(1)规则与秩序 试想一下:
我们学校如果没有纪律和规章制度,老 师想上课就来上课,学生想听课就来听课, 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 我们的校园秩序和教学秩序会怎么样呢?
人们的权利需要规则来保护; 人们要做成事,需要规则做保证。
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有哪些?

道德

纪律、规章、制度
疑人辗转国家最多的案件。魏某可谓“最 能躲”。
• 【最能跑:河南周某】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ppt课件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ppt课件

.
13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法律的四大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
14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纪律与的法律区别
纪律
法律
制定主体 企事业单位、社团、国家立法机关 政党等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4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5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规则的重要作用 一是保障人们的权利,保证人们做成事情; 二是约束人们的行为
.
6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二、纪律与法律
大家分析一下,下面所说的哪些属于纪律,哪 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
.
12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某镇一小学,有几名学生无故退学。
经学校调查得知,这几名学生的家庭 都有足够的条件供其子女上学,他们 退学的原因是其家长让孩子外出做工 挣钱。学校领导先后多次上门做学生 家长的思想工作,但学生家长仍然拒 绝让孩子复学。学校只好会同镇教育 管理部门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几名学生 家长。法院依法责令每名学生家长督 促孩子尽快返校。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避免? 体会违反规则的危害和遵. 守规则的必要性? 21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2007年8月,山东某厂铝水外溢导致14人死 亡、59人受伤,事故原因为职工违章违纪、操作 不当引发。右图是事故发生后的车间惨状。
.
22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国家

弘扬法治精神PPT演示课件

弘扬法治精神PPT演示课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 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 在要求 、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 映。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 、执 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 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死刑,李海婴被判死缓,钟辽国被判无 期。其他9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3年至 15年有期徒刑。同日,孙案涉及的民警、 救治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一共6人,以 玩忽职守罪分别被判处2年至3年的有期 徒刑。
40
孙案的意义
孙案之后,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收容站
变成了社会求助站。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 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8月1日起施行。 2003年7月21日,民政部颁布了《城市生 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 施细则》,8月1日起施行。
49
亿万富翁袁宝璟 雇凶杀人获死刑

袁宝璟,辽宁省辽阳市人,北京建昊集团董事 长,31岁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 长,32岁时获得世界传媒集团举办的“世界创 业者大奖”,成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被 誉为“北京的李嘉诚”,在证券行业有“中国 股票第一人”的名号。他30岁时,捐资1000万 元在全国学联设立了“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 基金建昊奖学金”,这是全中国级别最高、影 响最大的奖学金。
26
《刑法》 惩罚功能最突出,它的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 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 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 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 会秩序、经济秩序,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 利进行.

第6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PPT课件

第6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PPT课件

一、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 学法 ❖ 守法 ❖ 用法
王斌余杀人案:情与法的冲突
农民工王斌余因父亲腿被砸断 急需用钱,便找老板多次讨要 工钱,未果。此后他找劳动部 门,找法院,都无济于事。最 终,走投无路的王斌余又折回 包工头家讨薪,被骂成“像条 狗”,遭到拳打脚踢。极度绝 望和愤怒之下,他连杀4人, 重伤1人,后到公安局投案自 首。最近,他一审被判 死刑。 王斌余案的一个焦点问题是, 王斌余该不该判处死刑?
做 须履行的责任。
法律权利和义务都是有界限的。无论权利的 享有和义务的履行,都需要在法律规定的界 限之内行使,权利的行使,以不损害他人的 权利为前提。
你挥动手臂的自由 止于别人鼻子的面前
法律权利义务的关系(了解)
结构上的 相关关系
数量上的 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 互补关系
证据的基本特征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
为什么要讲程序(讲程序的重要性)P180?
两个饿得要死的人分一张饼,但是每 个人都担心饼分得不公平,不论是给 其中哪一个人切都不放心。怎么分才 能让两个人都心服口服呢?答案就是 由一个人切,然后给另外一个人先挑。 这样,切的人就会公平地切饼了。所 以,程序的设计能很好地保障公平的 实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本章重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
家安全意识
引言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 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其中的关键就是要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的 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自 身的法律修养,做一个知法守法的良好 公民。

《弘扬法治精神,争做守法公民》 PPT课件

《弘扬法治精神,争做守法公民》 PPT课件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 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辄动手 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 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 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
• 谦让名人轶事: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
的校长,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 校长职位,他知道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 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的助手兼代理校长 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那些原 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 们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 时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 怀。
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1、在电影院、公共汽车站等场所起哄、吵闹、滋事、斗 殴。 2、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妨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故意损毁、移动施工路段覆盖物、标志、围栏,妨害
公共安全。 4、偷窃、勒索少量公私财物。 5、故意损毁路灯、邮筒、公用电话等设施。 6、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7、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不听劝阻。 8、骑自行车双手离把或两人扶肩行驶,妨碍交通。 9、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无正当理由而中途辍学。 10、损害他人的荣誉,如对获得光荣称号的模范人物进 行挖苦、讽刺、打击。
2014级1班主题班会 主讲人:向波
法治宣传标语
• 1、增强宪法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3、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 4、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 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 6、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7、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8、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 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 10、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 1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们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 12、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 13、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 1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15、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 16、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 17、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 18、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 1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 2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二.法律的作用
16
问题一: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 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
使用词汇描述法律
17
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 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
在描述法律时,使用最多的词 汇是:判刑、 监狱、拘留、 逮捕、罚款、枪毙、通缉、 审讯、破案、追逃、严打等
18
法律的作用
律和其他法律中对公民的民事权利 、劳动 权利、诉讼权利等作了具体规定。
24
《民法通则》 的目的和任 务是为了保 障公民 法人 的合法的民 事权益。
《合同法》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 合法权益; 《国家赔偿法》是为了保障公民 法人 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 的权利; 《民事诉讼法》是为了保护当事人行 使民事诉讼权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
问题二:不知法也能守法 吗?怎样才算知法?
表述知法、守法、护法 的关系
28
守法未必知法 知法未必守法 维护法律尊严是警察、法官、检察 官和其他法律专业人士的事
不懂法也可以不违法,何必学法
29
总结:
诚然,有些老百姓对法律条文知道得很少,一般也能 守法.但是,我们决不能认为他们对此全然无知。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接受全民法制教育,在长 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诸如“欠债还钱”、 “杀人偿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 朴实的法制观,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道德观, 因而一般不会违法.相反,有的领导干部和法律专 业人士,虽然具备比较丰富的法律知识,但没有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法制观,没有健康的 30 法律心理,仍然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
课程导入
关于法律你知道多少?
2
案例1
我没偷东西
卢某系北京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2000年6月,从网上下载了黑客软件,破 译并盗取某公司上网帐号与密码。并且向 好友与同学广泛传播此帐号与密码,还得 意得告诉他们“这帐号是黑下来的,不付 钱就可以上。”
3
案例1
7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8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9
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一是泛指对法律制度的看法和
态度。
二是专指人们重视
、遵守和自 觉地执行法律的思想意识。
10
公民法制观念的内涵包含: 依法参与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观念,依法规 范生产和生活即依法办事的观念,依 法监督国家权力行使的观念,依法维 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依法履行法 定义务的观念。
26
《刑法》 惩罚功能最突出,它的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 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 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 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 会秩序、经济秩序,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 利进行.
2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 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 在要求 、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 映。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 、执 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五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 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5
案例2
并在每次作案时,都戴上手套,用拖把
抹去足迹。当他被抓,警察告诉他,他 多次作案,累计盗窃金额巨大,已构成 盗窃罪时,悔之晚矣。6Leabharlann 可见,知法绝不是对法律一知半
解,它不仅要求对法律条文有完 整准确的理解,而且要求对法律 精神,法治原则有一个正确的认 识,同时要有一个健康的法律心 理。
20
法律在规定权利、维护权利、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作用

制裁违法犯罪仅仅是法律作用的一个方面.在现代 社会,无论从法理上讲还是从立法、执法等法律 实践中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都是法律作用 的重心。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 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从 而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实现。 因此,学习法律,不仅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 罪,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权利,依法 维护和行使自己的权利。
11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997年9月,十五大报告 “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 家”.1999年3月,九届 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 宪法修正案正式将 “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载 入宪法。
12
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 论 、原则 、理念和方法, 是一种社会意识; 而法制则是“法律制度” 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 度。只要有法律和制度 存在就有法制存在,但 不一定就是实行法治。
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所产 生的影响及其方式和过程。 一是对人们的行为的直接控制。 二是通过对人们心理的影响,间接地约束人的行 为,这种间接控制行为的方式可称为法律的心理 控制作用。
19
法律的社会作用
是指法律对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 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及其方式和过程。它体 现了法律对于社会整体影响的效果。法律 发挥其社会作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维护 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领域中的统 治。二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
致使1000多人使用该帐号,造成该公司
16万多元的经济损失。当卢某因涉嫌盗 窃罪被刑事追究时,他竟以并没有偷东 西为由替自己辩解。
4
案例2
聪明反被聪明误
大学生孙某,平时钻研侦探小说,颇有心
得,要与警察一比高低。开始盗窃宿舍财 物。他每次作案都控制财物的价值量,在 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以下,以免构 成盗窃罪。
21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指由一国各法律部门构成的、
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法律部门(部门法):指根据一定的标 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22
我国主要的法律部门
①、宪法 ②、行政法 ③、民商法 ④、经济法 ⑤、刑法
⑥、程序法
23
《宪法》 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在基本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