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的饭菜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打扫卫生技巧学习正确的打扫方法,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掌握打扫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扫把、拖把、清洁剂等。
2. 第二课时:整理物品技巧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如分类、排序、存储等。
培养学生的整理习惯,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3. 第三课时:烹饪简单的饭菜学习烹饪基本技巧,如切菜、炒菜、煮饭等。
掌握烹饪安全知识,如使用厨具、处理食材等。
4. 第四课时:绿化校园学习绿化知识,如种植花草、树木的技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校园环境质量。
5. 第五课时:制作手工艺品学习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如剪纸、编织、泥塑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劳动成果的质量,如打扫卫生干净程度、烹饪饭菜口感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劳动态度、成果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材2. 教具:打扫工具、烹饪工具、绿化工具、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3. 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六、第六课时:环保手工制作学习利用回收物品制作环保手工制品,如塑料瓶改造、纸飞机等。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资源再利用能力。
七、第七课时:校园绿化养护学习校园绿化植物的养护知识,如浇水、修剪、施肥等。
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爱,培养责任感。
八、第八课时:农村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洗涤等。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和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懂得感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劳动的意义和价值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分析劳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
第2课:基本的劳动技能(一)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洗涤等。
2. 教学内容:讲解和示范基本的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等。
第3课:基本的劳动技能(二)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烹饪、缝补等。
2. 教学内容:讲解和示范烹饪、缝补等基本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等。
第4课:合作与团队精神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2. 教学内容: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第5课:合理安排劳动时间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和任务。
2. 教学内容: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合理安排劳动时间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解、实践、讨论等。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程度。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任务、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年级劳技教案

七年级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2、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简单的维修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劳动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常见手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会几种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手工作品。
(2)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3、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手工工具(剪刀、胶水、针线等)、各种材料(纸张、布料、木材等)。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手工艺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劳动技术的主题。
2、知识讲解(10 分钟)(1)介绍劳动技术的概念和范畴,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常见手工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如剪刀、胶水、针线等。
3、教师示范(10 分钟)教师亲自示范一种简单的手工制作,如折纸鹤,边做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实践(20 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工项目,如折纸、剪纸、制作小挂件等。
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6、劳动实践(20 分钟)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劳动实践,如整理教室、修补损坏的桌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
7、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劳动技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动手、多实践。
七年级劳技课教案

七年级劳技课教案七年级劳技课教案【篇一:七年级劳技教案】七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第一课设计者:荣庆敏教学内容:擦皮鞋教学目标:1、通过擦皮鞋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擦皮鞋。
教学准备:1、教师、学生每人准备一双脏皮鞋,2、鞋刷每人一把,3、与皮鞋颜色相符的鞋油,4、抹布若干,5、与教学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幻灯片)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有这么多漂亮的皮鞋,红色、白色、黑色黄色各种颜色,各种款式,好看吗?看看同学们你们自己穿的什么样的鞋?(请同学代表上台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皮鞋。
)谁的鞋漂亮?皮鞋脏了还好看吗?皮鞋脏了怎么办?今天这节劳技课我们就学习擦皮鞋(出示课题)擦皮鞋有什么好处呢?(生答)整洁漂亮,给人以美感;保养皮革,可以延长皮鞋的使用寿命;我们用什么擦皮鞋呢?请看图片二、擦鞋工具(生答)幻灯片显示图片及文字:鞋油鞋刷抹布同学们,请准备好你们的擦鞋工具。
三、擦鞋步骤在我们擦鞋之前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小品,这是著名笑星黄宏、魏积安的作品,希望大家仔细观看,里面可有擦皮鞋的秘诀呦!(放映小品短片)小品中擦皮鞋的秘诀是什么?生答:先去土,后去泥,上油上蜡不起皮。
非常好,下面我们学习如何擦皮鞋。
师归纳擦鞋步骤(边讲解边指导学生做):1、擦浮土:先用质地柔软的布料(旧的内衣内裤袜子)擦去浮土。
(如果是带鞋带的鞋,要先把鞋带摘下来,再擦)2、去泥:用一块潮湿的抹布擦去鞋面、鞋帮、鞋跟上的泥土,擦完后凉干。
把但皮革缝隙里的尘土最好用刷子刷干净。
3、上鞋油:在鞋上涂6~7个绿豆大小的鞋油,然后均匀涂抹鞋面上(不能太多),用棉布将鞋油均匀的擦在鞋面上,每个地方都要擦到(为了避免鞋油擦到手上,可戴上手套再擦鞋油)4、抛光:擦完油凉一段时间,让皮鞋充分吸收鞋油,之后再用刷子来回来去的用力快擦,之后用废旧的女士丝袜来抛光,要尽量快的擦.保准亮亮的,像新的一样!刚才老师合同学们一起擦完了一只皮鞋,还有一只没擦呢,下面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的擦鞋步骤自己来擦另一只,比一比,谁的鞋擦得亮。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的菜肴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打扫卫生技巧学习正确的打扫卫生方法,如拖地、擦窗户等。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保持环境整洁的意识。
2. 第二课时:整理物品方法学习整理物品的技巧,如分类、归纳、储存等。
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物品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第三课时:烹饪简单菜肴学习烹饪基本方法,如切菜、炒菜、煮饭等。
培养学生独立烹饪简单菜肴的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
4. 第四课时:编织手工制品学习编织基本技巧,如编织帽子、围巾等。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5. 第五课时:制作环保制品学习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环保制品,如环保袋、笔筒等。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劳动技能。
2.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合作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质量,如卫生打扫干净、物品整理有序等。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劳技教材2. 教具:打扫卫生工具、整理物品器材、烹饪器材、编织材料、废旧物品等。
3. 辅助材料:相关劳动技能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打扫卫生技巧(40分钟)2. 第二课时:整理物品方法(40分钟)3. 第三课时:烹饪简单菜肴(40分钟)4. 第四课时:编织手工制品(40分钟)5. 第五课时:制作环保制品(40分钟)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安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使用打扫卫生工具、烹饪器材等时的安全操作。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第一章:劳动的意义与价值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劳动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体验和感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第二章:劳动工具的使用与维护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劳动工具的用途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劳动工具。
2.2 教学内容:常见劳动工具的介绍和展示。
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劳动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2.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劳动工具并介绍其用途。
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劳动工具。
指导学生学习劳动工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3.1 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的家庭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家庭劳动技能的介绍和示范。
家庭劳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讨论家庭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示范和讲解家庭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烹饪等。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如布置教室、整理个人物品等。
第四章:农业生产劳动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流程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和价值。
农业劳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4.3 教学活动:讲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体验农业生产劳动。
引导学生讨论农业劳动的艰辛和价值。
第五章:劳动与健康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健康的关系。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姿势和习惯。
5.2 教学内容:劳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正确的劳动姿势和习惯。
劳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5.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示范正确的劳动姿势和习惯。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注意安全防护。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6.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七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了解常见的劳动和技术活动;理解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不同的劳动与技术活动;能够分析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理解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区别理解的深入程度;学生对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的认知程度。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单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步骤二:知识扩展(15分钟)1)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劳动和技术的概念;2)通过举例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劳动和技术的关系;3)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劳动和技术活动。
步骤三:知识巩固(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场景,要求学生判断是属于劳动还是技术活动,逐一解释原因;2)学生分组完成课堂小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强度和耐用程度,讨论材料对技术的影响。
步骤四:知识拓展(20分钟)1)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2)学生分组完成小研究项目,调查并总结一个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的例子,并用PPT展示。
步骤五:知识回顾与检验(10分钟)教师发放小练习册,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题,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讨论、多媒体展示、小实验、小组合作等。
四、板书设计:劳动与技术劳动活动技术活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展示多媒体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并深入思考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小研究项目中主动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此外,通过小实验和小练习的设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圆满达成,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较高。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范文(4篇)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范文(4篇)第1篇: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一、基本活动:说一说:1、你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吗?2、你是怎么整理的?二、拓展活动自己整理房间:早晨起床先开窗、整理床铺、把物品摆放整齐、洁净窗台、墙壁,擦桌椅、扫地、拖地。
三、探究活动想一想:1、早晨起床后为什么要先开窗通风?2、怎样才能保持房间的整洁?3、设计房间物品摆放。
四、炒饭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炒饭.重点、难点:学会炒饭.教学过程:一、基本活动:学习炒米饭:1、葱去皮洗净、切碎,2、搅匀鸡蛋,3、油加热,4、炒鸡蛋,5、加葱,6、加米饭翻炒,7、出锅。
二、拓展活动:比较鸡蛋炒饭和扬州炒饭的区别。
三、探究活动:设计一种特色炒饭。
第2篇: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对黏土的捏,揉,搓,压等技法2.能制作出原粒形内空的泥人胚子,并对胚子进行刻画,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教学难点:是对胚子的雕刻教学准备: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中间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台湾的陶塑,崇宁的雕镂陶等文明于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小陶壶二.设计制作方案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三.学学做做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3.用小竹签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头发,头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圆脸蛋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五.课外扩展课外学做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其他动物第3篇: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对家务劳动做了较集中的安排,教材编入16篇课文,从劳动的性质划分有厨房的膳食方面的1篇,有生活自理方面的7篇,有小制作方面的4篇,有认识使用工具方面的1篇,有简单的生产劳动的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劳技教案刘仁锬绪论——劳动创造财富教学目标:(1课时)1.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热爱劳动者。
2.培养劳动意识,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激发对劳动者的热爱教学难点:培养劳动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猿怎样变成人的?二、自主学习1、劳动的含义;2、劳动的价值;3、现代人们的劳动观念?4、如何培养劳动习惯。
三、合作探究针对自主学习的问题交流探索深化认识。
四、精讲点拨1、展示生活中的劳动图片,让学生认识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人类通过一定方式指出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劳动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
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展示学生家长一天的劳动场景,以及统计劳动一年来的劳动成果,从而感受劳动报偿。
劳动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是人类幸福的源泉。
现在劳动的观念:诚信观念、责任意识、敬业意识、职业道德3、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看法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不仅干好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非常辛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
4、展示劳动场景图片,大家议一议,怎样培养劳动习惯?五、课堂小结学习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回忆自己的劳动,将来如何积极参加劳动?七、教学反思:同学们,以前浪费劳动果实的行为得到了鞭策,通过学习,同学们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有所提高。
补充:劳动的意义以马克思的说法,人之为人,正因为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
那么远离劳动,也必然造成人的退化,在下一代身上这种退化已经表现出来,它不止反映在体质上,还反映在品质与意志上。
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炼的人,是难以懂得生活真味的,他也注定无法担当“大任”。
劳动使人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儿,劳动培养人的坚韧与毅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少当年的知青认为尽管耽搁了最好的年华,下乡对他们仍是有价值的。
但恰恰是这一代人,对子女的娇惯却比他们的上一辈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显然是非理性的。
是一种补偿的心理在作怪?还是人口结构使然?不论原因如何,我们看到已经出现的局面令人担忧。
确切的统计数字未能见到,在印象中,这一代少年人从事家务劳动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比历史上任何一代都要少,除去必要的卫生工作,现在连学校也取消了学工、学农的安排,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长到十几岁还不知劳动是什么滋味。
它的负面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纸艺——装饰花一、【教学目标】(9课时)1、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纸质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了解装饰花的造型与特点。
(3)初步掌握纸质材料的造型方法。
(4)初步掌握折叠、镂刻、弯曲、加皱、染色、捻梗等加工技能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了解纸质装饰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产生设计需求。
(2)通过学生独立技能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纸质装饰花制作的加工工艺。
(3)通过对纸质装饰花作品的自评、互评,不断完善、修改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装饰花作品美化环境的结果,体验制作带来的快乐。
(2)通过用自己的作品布置教师环境的活动,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体验装饰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与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纸质材料的加工技能。
(2)装饰花卉的模板设计及工艺流程。
(3)装饰花卉的组合造型及应用。
2、难点:(1)装饰花卉的造型设计。
(2)装饰花卉的染色与组装。
三、【教学器材】1、教具(1)各种造型的装饰花、各种质地不同的纸张(2)装饰花模板、实物投影仪2、学具(1)各种造型的装饰花图片、各种质地不同的纸张(2)各种加工工具、胶带纸、铅丝、乳胶四、【教学过程】需求与设计(2课时)1、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导言:在生活中,我们大家都喜欢鲜花,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但是鲜花容易凋谢。
如果用装饰花代替鲜花,同样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用装饰花布置教室,这就是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出示各种造型的装饰。
2、收集资料(课前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收集资料,教师可告诉学生一些寻找资料的途径与方式)(1)介绍装饰花的造型及用途,重点讲解框架造型的特点及用途。
说明:学生分小组交流。
通过材料的厚度、韧度、强度、颜色的比较,学会识别广告纸、纹理纸、卡纸、手揉纸、色纸、宣纸、牛皮纸。
卡纸、宣纸的特点及用途与技能体验、作品制作有关,而且,学生容易找到相关的资料。
(2)介绍材料的特点及用途,重点介绍卡纸、宣纸的特点及用途。
3、构思方案(1课时)(1)交流每组选择花卉的特点及用途(2)先指导学生明确设计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从“作品”用于什么场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选择那种造型,选择何种花卉,选择什么材料,是否需要器皿与其他特殊材料等方面考虑。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教师进行指导。
4、设计表达指导学生根据构思方案进行设计表达,先画草图,然后画设计图。
5、交流、修改设计的花卉模板。
说明:学生尝试设计花卉模板,如个别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小组其他成员也可以给予帮助。
加工与制作(2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花卉模板设计好了,怎样把它制作成装饰花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模板进行加工。
加工材料就会使用到工具。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工具。
介绍并认识各种加工工具。
2.工具的使用:重点介绍笔杆的使用方法,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
3.加工技能:介绍并演示折叠、镂刻、弯曲、加皱、染色、捻梗等操作方法,重点讲解示范染色、捻梗。
说明:学生掌握染色、捻梗的技能有一定的困难。
其他技能,以学生尝试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经过加工的纸张,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讲解示范。
学生尝试时,加强安全教育及环保教育。
技能体验1 :向日葵(2课时)1.制作向日葵(1)葵花盘制作;(2)花瓣制作;(3)设计、制作叶片、花梗;(4)组装。
说明:1、通过制作葵花盘、花瓣,学习镂刻、折叠的技能。
制作葵,提高学生学习加工技能的兴趣。
操作时,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及环保教育。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如何选材,先画草图,再画设计图,并让学生尝试画出设计图。
3、根据设计图,完成叶片和花梗制作,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讨论研究并完成组装。
技能体验2 康乃馨(2课时)1、介绍康乃馨的相关知识,明确学习任务。
2、计康乃馨。
花瓣、花萼、叶子的制作方法可以让学生参照课本的图样进行设计。
先画草图,然后画设计图。
3、制作康乃馨(1)选材;说明:花瓣的制作是康乃馨制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制作康乃馨,巩固学习加皱、染色、捻梗的技能。
制作时,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及环保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怎样的造型,需要几支花,用什么器皿,怎样布置教室。
(2)花瓣、花萼、花叶的制作与组装,重点讲解示范花瓣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4、拓展练习——组装插花造型作品制作本单元已经学会各种纸花的加工技能,现在请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想象能力,制作了两个花卉小作品,用来布置教室,美化环境。
1、设计装饰花卉的造型(1)介绍装饰花的工艺流程(2)设计花卉造型(可先确定主题,然后从造型、用途等方面进行考虑,学生可以参照课本进行设计,也可以自己设计。
)(3)设计花卉模板(设计模板时,应抓住花卉的特征,先画草图,然后画设计图)。
2、装饰花(1)选材(2)花蕊、花瓣、叶片制作、组装,重点讲解示范花蕊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说明:花蕊的制作,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教师必须进行讲解示范。
通过制作作品,学生进一步学习染色、弯曲、捻梗的技能。
3、装裱(可让学生分组从框架大小、选用材料,如何固定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完成制作)。
评价与交流(1课时)。
1、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寓意与用途。
2、开展自评与互评,通过正确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改进作品。
评价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造型是否新颖;(2)材料选择是否合理;(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
3、修改完善作品。
4、拓展练习——布置教室,推荐优秀作品,布置教室。
布艺手袋的制作一、教学设计方案:(4课时)本节课是新授课,是在手缝针针法基础上的拓展课程。
学习本节课内容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手缝针法知识,体念手工缝制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布艺手袋的制作。
二、教学重点:识图裁剪与手缝针法的正确运用。
解决办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示范、讲解,强调重点,学生观察、归纳、练习。
三、教学难点:缝制过程中褶皱的处理解决办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示范。
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观摩,易于学生接受。
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布艺文化与布艺时尚,体验布艺之美。
2、掌握布艺手袋的工艺流程与缝制方法。
3、学会看操作过程的图解。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体念生活中的布艺艺术,丰富视觉审美体念。
2、通过文字、图像、书面语言的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布艺艺术的文化内涵,关注社会时尚,体念手工缝制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五、教具准备:1、多媒体平台2、缝制用具:剪刀、划分、手缝针、笔、尺等。
3、材料准备:纯棉布用料36cm×20cm;薄棉布用料36cm×20cm;1cm宽的缎带用料100cm;2.5cm宽的花边用料90cm;装饰扣或圆珠两粒;各色绣花线若干。
六、授课类型:新授课七、课时安排:4课时八、学生活动安排1、观看《布艺作品展示》2、结合实物挂图讲述缝制工艺步骤3、教师演示4、学生缝制练习5、作品交流九、教学过程布艺手袋的制作一、裁剪1、材料准备:纯棉布用料36cm×20cm;薄棉布用料36cm×20cm;1cm宽的缎带用料100cm;2.5cm宽的花边用料90cm;装饰扣两粒;各色绣花线若干。
2、结构图:结构图见(图一),其为毛样,缝份大小为1cm。
3、排料裁剪(1)找到合适的材料排料、绘图并裁剪,注意布料的经纬和正反面。
如果是花布,还要注意花纹图案,如果是旧料或起皱的布料,应该用电熨斗熨烫平后再做。
排料时提醒学生注意节约,议一议排料注意事项。
(2)裁剪前仔细检查一次排料是否正确,有无遗漏,有没有留缝头,检查无误后再动手。
裁剪时合理运用对称性原理进行裁剪,提高准确度。
右手握剪刀,把剪刀倚靠在桌面上,从图样的右侧开剪。
(3)请学生做好缝纫准备,加强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洁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规范操作的习惯。
(4)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操作时的动向,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属于个案,就地解决,属于倾向性的问题,须动员全体学生一起讨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