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方法

合集下载

儿童急性胃炎诊断

儿童急性胃炎诊断

儿童急性胃炎诊断摘要】:我院于1983年10月及1984年11月收治婴幼儿急性胃肠炎63例,重点探讨了:1.病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其中57例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9/57(68.4%);2.流行病学,具有明显的流行性与季节性,发病年龄最小3月,最大2岁,其中6月~1 1/2岁者发病率为82.5%,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儿发病率为66%;3.临床特点,病初伴有发热者68.4%、上呼吸道感染者44.4%,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腹泻和呕吐,且有轻至中度脱水及酸中毒;4.免疫状态,患儿粪便SIgA降低,血清IgM升高,IgG降低,E-RFC形成率降低,均与正常儿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病原学检查临床特点流行性一、概述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指由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其病变可仅局限于胃底、胃体或胃窦,也可弥漫分布于全胃。

病变深度大多局限于黏膜层,严重时则可累及黏膜下层或肌层,甚至达到浆膜层。

急性胃炎可因服用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化疗药、洋地黄、氯化钾等)、误服腐蚀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应激因素(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外伤、败血症等)、酒精、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摄入由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胃壁的机械损伤、各种因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所引起。

二、诊断思路(一)病史要点急性胃炎除了胃镜检查外,主要靠患儿和家属提供的病史,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以防误诊和漏诊。

1.有摄入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服药、吞食腐蚀性化学物质、酗酒、应激和放射线照射等明显的诱因。

2.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

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可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严重烧伤、败血症、休克等,或在全身严重疾病基础上发生消化道出血。

(二)查体要点1.一般均有腹部压痛,以上腹部压痛为主。

2.胃黏膜糜烂、出血较多者可有贫血的相应体征,如结膜、口唇苍白。

病例书写常见症状、体征描述及鉴别诊断

病例书写常见症状、体征描述及鉴别诊断

病例书写常见症状、体征描述及鉴别诊断病例书写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需要准确描述病人的症状、体征,同时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疾病的原因。

下面是两个病例的描述和鉴别诊断,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病例一:患者男性,40岁,主诉发热、咳嗽已两周。

发热范围在38℃-39℃之间,咳嗽症状较为严重,伴有痰液咳出,咳嗽胸闷,无呼吸困难。

查体发现双肺有湿啰音,心肺听诊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化验结果显示乙型链球菌阴性。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怀疑以下几种疾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流感等。

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如下:1. 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是急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症状,常伴有痰液咳出和胸闷。

但急性支气管炎不一定会伴有发热,体征可以有双肺湿啰音。

化验结果中乙型链球菌阴性排除了这个可能性。

2. 肺炎:发热和咳嗽是肺炎的常见症状,咳嗽时咳出的痰液通常黄色或绿色。

双肺湿啰音是肺炎的典型体征,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与炎症反应相关。

肺炎的可能性较大,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确认。

3. 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常伴有慢性咳嗽、痰液咯血、体重减轻等症状。

双肺湿啰音可能出现在痰液潴留的情况下。

但血常规中乙型链球菌阴性排除了这个可能性。

4. 流感:流感常伴有高热、咳嗽、咽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但体征一般无明显改变。

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和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

鉴别诊断结果:根据病史、体征和化验结果,初步怀疑该患者为肺炎。

但为了确认诊断,建议进行胸部X光检查和痰液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肺炎和可能的病原体。

病例二:患者女性,65岁,主诉腹痛、腹部胀气已一周。

腹痛呈持续性,经常伴随恶心、呕吐,没有排便困难,也没有发热症状。

腹部实质积水征阳性,肠鸣音减弱,血常规和腹部彩超未发现异常。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初步怀疑以下几种疾病:急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等。

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如下:1. 急性胃肠炎:腹痛、恶心、呕吐是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症状。

常见症状的初步鉴别诊断

常见症状的初步鉴别诊断

安源区五陂镇卫生院常见症状的初步鉴别诊断1、消化系溃疡:患者有反复上腹痛病史,伴反酸、嗳气、上腹饱胀,查体: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行胃镜检查可予以确证。

2、急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手术病史,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X线片发现气液平面有助于鉴别。

3、急性腹膜炎:患者有腹胀、腹痛伴发热等临床表现。

查体可见腹肌揉面感,有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减弱甚至消失。

化验及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4、急性阑尾炎患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痛,查体可及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本例病史症状不支持。

5、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近十年复合性溃疡病史,此次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但查体全腹无鸣音正常反跳痛、肌紧张,肠。

6、急性胰腺炎:病因多为胆管结石、大量饮酒、进食,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不通,辅助检查:腹部B超及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炎性渗出,查血淀粉酶急性升高可辅助诊断。

7、泌尿、系统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病因多为输尿管结石或尿路梗阻所致,细菌感染后可出现对应测腰痛、腹痛、胀痛或绞痛,高热,行腹部CT或B超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8、尿路感染患者常以尿路刺激征为首要表现,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畏寒,尿分析可及白细胞,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可及腹痛等,泌尿系超声可鉴别,本例不支持。

9、泌尿系结石:患者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查体可有双肾区叩击痛及双输尿管行经处压痛。

泌尿系彩超及X 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10、急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查体: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活跃,血分析白细胞可增高。

11、急性胃炎:多见于进食辛辣等刺激食物、着凉等,突发上腹痛,主要为剑突下,可隐痛、绞痛、胀痛,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查胃镜可发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变红等改变。

12、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上腹部及胸部烧灼样疼痛,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食道可见局部粘膜红。

13、食管癌:中老年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慢性起病,食管吞钡、胃镜可发现肿物,病理活检可确诊。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一、阑尾炎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

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可有腹腔游离气体。

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2.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位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

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

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

②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与官外孕相似,多在月经中后期发病。

③卵巢囊肿扭转:腹痛突然而剧烈,盆腔检查可发现右侧囊性肿物。

④急性输卵管炎:腹部检查时压痛部位较阑尾炎部位低,且左右两侧均有压痛,白带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二、急性胰腺炎1.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有进食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痛为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和腹泻,呕吐后腹痛缓解。

而急性胰腺炎腹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急性胃肠炎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2.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有溃疡病史,常因进食不当而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呈板状腹。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虽升高,但不超过500U.3.胆囊炎和胆石症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黄疸。

查体莫菲征阳性,B超可以确诊。

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4.急性肠梗阻肠扭转等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脐周绞痛,呈阵发性加重。

肠鸣音亢进,停止排气或排便。

X丝显示液气平面,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不超过500U.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也可显示液气平面,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急性胃肠炎病历(炎症)

急性胃肠炎病历(炎症)

2016年8月16日14时30分首次病程记录患者韦美丽,女性,53岁。

因腹痛、腹泻1天于2016年8月16日14时30分自行入院。

一、病例特点:1、患者中年女性,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伴呕吐,有食用街边快餐及饮用冷冻水等不洁饮食史。

2、患者1天前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无放射痛,解水样大便6次,伴恶心,呕吐6-8次,为胃内容物及水样物,无呕血及黑便。

伴头晕、全身无力。

无头痛,无出汗,无发热。

无胸闷、心悸,小便正常。

无抽搐,无意识不清,无尿便失禁。

精神一般。

曾外院门诊就诊,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仍有恶心、呕吐,伴有腹泻、腹胀,无发热。

3、既往体健。

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7.10C,P:80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

神志清楚,无脱水貌,查体合作。

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0mm,对光反射灵敏。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软,脐周部正中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

肠鸣音稍亢进,约7-8次/分。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7.8×109/L,N 83.9%。

便常规:WBC:8-10/HPF,无粘液及脓血。

二、初步诊断:急性胃肠炎三、诊断依据:1、患者中年女性,以腹痛、腹泻伴有呕吐为主要症状,有不洁饮食史。

2、体格检查:T:37.1 0C,BP:130/70mmHg。

神志清楚,无脱水貌,体查合作。

腹软,脐周部正中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约7-8次/分。

3、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7.8×109/L,N 83.9%。

便常规:WBC:8-10/HPF。

四、鉴别诊断:1、急性胰腺炎:两病均有腹痛症状,但急性胰腺炎者腹痛更剧烈,以左上腹为主,伴有呕吐,发热。

大多数有暴饮暴食史,一般无腹泻症状。

必要时查血、尿淀粉酶及腹部CT明确病情。

2、急性阑尾炎:部分急性阑尾炎者可以腹痛、腹泻为首发表现,但腹痛以右下腹为主,或者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腹痛鉴别诊断16种常见急性腹痛,怎样鉴别呢?一、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

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

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

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

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

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

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

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

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

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

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

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

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

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

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

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Crohn 病等炎症性肠病。

三、急性胆囊炎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

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

腹痛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腹痛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1、急性胃肠炎:腹痛以上腹部与脐周部为主,常呈持续性急痛伴阵发性加剧。

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

体格检查时可发现上腹部或及脐周部有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

结合发病前可有不洁饮食吏不难诊断。

2.胃、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中青年,腹痛以中上腹部为主,大多为持续性陷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或服制酸剂可以缓解为其特点。

体格检查可有中上腹压痛,但无肌紧张亦无反跳痛。

频繁发作时可伴粪便怨血试验阳性。

胃肠钡餐检查或内镜检查可以确立诊断。

若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有类似症状,突然发生中上腹部烈痛、如刀割样,并迅速扩展至全腹,腹痛检查时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呈“板样强直”,有反跳痛、肠鸣消失,出现气腹和移植性浊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则提示为胃、十二指肠穿孔。

腹部X线平片证实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得炎性渗液诊断可以确定。

3.急性阑尾炎:大多数患者起病时先感中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

亦有少数患者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

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右下腹痛为急性阑尾炎疼痛的特点。

可伴发热与恶性。

检查可在麦氏点有压痛,并可有肌紧张,是为阑尾炎的典型体征。

结合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可以明确。

若急性阑尾炎未获及时诊断、处理,1~2日后右下腹部呈持续性痛,麦氏点周围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明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则可能已成坏疽性阑尾炎。

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已形成阑尾包块。

4.胆囊炎、胆结石:此病好发于中老年妇女。

慢性胆囊炎者常感右上腹部隐痛、进食脂肪餐后加剧,并向右肩部放射。

急性胆囊炎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呈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性呕吐。

患胆石症者多同伴有慢性胆囊炎。

胆石进入胆囊管或在胆管中移动时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亦向右肩背部放射。

亦常伴恶性。

体格检查时在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囊炎的特征。

小儿急性胃肠炎课件ppt

小儿急性胃肠炎课件ppt

01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
食物。
逐步恢复饮食
02
在病情好转后,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以补充营养。
补充营养
03
选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
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感染、食物中毒、药物、过敏反应等 。
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 疡等病理改变,影响肠道功能,引起 腹泻、呕吐等症状。
临床表现
01
02
03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发热等。
体征
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等 。
并发症
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 等。
抗炎
如有细菌感染,可给予适当的抗 生素治疗。
病因治疗
抗感染治疗
针对病原体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如细菌性胃肠炎需使用抗生 素治疗。
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炎,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 抗过敏、抗寄生虫等。
04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教育孩子勤洗手,保持家庭环境清洁,避免病菌 滋生。
饮食卫生
轮状病毒感染
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但 多产生在秋冬季节,常伴 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 状。
肠套叠
腹痛剧烈,腹部可触及包 块,大便呈果酱样。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 度升高。
大便常规
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或 红细胞,培养可发现致
病菌。
电解质检查
呕吐和腹泻可能导致电 解质紊乱,如低钾、低
钠等。
血气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方法
急性胃肠炎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会患上的一种疾病,一般的表现就是呕吐,腹泻,而且会浑身无力,在夏天的时候人们比较容易换上胃肠炎,但是很多人不重视这种疾病,其实,胃肠炎不治疗的话也是比较危险的,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的办法吧。

1.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血吸虫、绦虫、囊类圆线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各有其临床表现。

2.胃肠道癌肿与恶性淋巴瘤
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但属继发性,应有癌肿与淋
巴瘤的其他表现。

3.嗜酸性肉芽肿
主要发生于胃和大肠,小肠呈局限性肿块,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肉芽肿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过敏史少见,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加。

4.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除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外,病变不仅累及肠道,还广泛累及其他实质器官,如脑,心,肺,肾等,其病程短,预后差,常在短期内死亡。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

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
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

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

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眬,甚至昏迷。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急性胃肠炎鉴别诊断的办法的介绍了,在夏天的时候大家不要过量的使用一些生冷的食物,尤其是天气炎热的时候,这样会很容易换上胃肠炎,急性胃肠炎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只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就可以很快恢复健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