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散文创作(陈峰)
品读柳宗元的五篇山水散文,领略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自然情怀

品读柳宗元的五篇山水散文,领略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自然情怀2020-05-11 15:19·诗词茶馆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1,《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右,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赏析]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划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其生动传神的笔触、绘声绘影的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2,《钴鉧潭西小丘记》唐· 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陈峰)概要

生平:
柳宗元21岁成进士,算是比较早的。贞元十九年,做了监察御史,唐顺 宗即位后,他担任礼部员外郎。这时王叔文当政,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 方面有所革新,实行了一些进步措施,如罢宫市,免进奉,释放宫廷教坊女 乐,惩办贪官污吏,夺回宦官的兵权等等,历史称之为永贞革新。而柳宗元 是王叔文集团的骨干,然而这批年轻人执政只有一百四十多天,就遭到了以 宦官 潘镇为代表的豪族地主集团的猛烈反击而惨败,是短命的一次革新,此 后,王叔文、柳宗元这帮人长期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就是湖南零陵,现在也叫永州)。司马名义上是刺史的副手,实际是没有 权的,这个地方当时很偏僻,柳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心情十分抑郁。十年后, 又改任柳州刺史(现在的广西柳州),这个地方现在是工业重镇,那时候比 柳州还落后,虽然官职升了一点,实际上柳宗元还是心境不痛快,他到哪儿 以后,做了很多好事,改变习俗,如当地借钱以子女典当,到期还不了钱子 女就变成奴隶,他就把它废除,使得上千人免除了奴隶身份,当地群众很爱 戴他,他在那里做了四年官,死在那里,只有47岁,后人因为他在柳州做了 官,也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在现在的柳州很受推崇,当地有个公园叫 柳侯公园,很多地方都和柳宗元有联系,很多景点都以柳宗元来命名。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 称柳河东。他是一个世家大族出身,曾伯祖柳奭做过 宰相,父亲柳镇做过御史。 作品有:《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黔之驴》、《捕蛇者说》、《童区寄传》、《封建 论》等。 柳宗元和韩愈一样,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也可以说是领袖人物,在理论上他没有韩愈那么系统, 但它的作品富于创造性,显示了古文运动的光辉业绩, 所以他是韩愈在文坛上的战友。
高二第四单元作文:柳宗元的背影(散文)

高二第四单元作文:柳宗元的背影(散文)高二第四单元作文:柳宗元的背影(散文)一“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诗的作者是柳宗元。
这首很有陶渊明诗韵的《种柳戏题》,清新恬淡,明白畅晓,趣味十足。
是的,柳宗元追慕陶渊明,“山谷尝谓白乐天、柳子厚俱效陶渊明做诗,而子厚诗为近。
”(俞鼎孙、俞经《儒学警语》)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怎奈柳刺史紧接着又来了一句“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这就可以见出,柳宗元效的只是陶诗风骨意味,而非陶氏隐逸寡欲的淡泊人生。
一生都积极用世、追问生命意义的柳宗元,注定要振作有为,注定要有“惠”德“惠”政“传”布未来。
元和十一年(816年)春天的柳宗元,已经破译“独钓寒江雪”谶意,已经誓言决绝卑污固守圣洁,已经和淳朴敦厚的柳州百姓水乳交融,他快乐,他一扫心底千层块垒,在柳堤,在百花盛开的时候种柳、放歌。
澄碧透亮的柳江水,也很善解人意,在情暖的风中流淌着一串串属于他这位品列唐宋八大家的文化伟人的故事。
这才一年的时间啊,郁抑灰冷绝望的心就有了如许这般彻底的改变。
是何种因由让曾自认“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谬”的柳刺史重又有了信心,有了雄心,有了耐心的呢?二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底,朝廷的征召让柳宗元“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踌躇满志拜别永州,一路高歌赶回帝都等待上位,岂料在京满打满算才三个月,生性狐疑的宪宗皇帝一道敕令下来,柳宗元及其同党只得再次起身离京。
柳宗元被贬往比永州更远的“岭外”柳州,与同样命途多舛被贬连州的好友刘禹锡牵衣搭襻,洒泪东南官道。
到了衡阳,落魄两雁还得分手,一个西南,一个东南,如此沦为孤雁,便只有孑孑而立形影相吊了。
柳宗元对刘禹锡说:“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他有太多的懊悔和愤懑:“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的散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
贞元时期,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比韩愈为得意的。
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
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
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为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攻而失败。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
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这是《史记》人物传记之后的一个发展,也标志着柳宗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
他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他往往借题发挥,通过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参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刻划了被残酷剥削的蒋氏的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
蒋氏祖孙三代受毒蛇之害,但因捕蛇可以抵偿租税,仍甘冒生命危险而不愿改业。
它反映了农村的荒凉景象和悍吏逼租的狰狞面貌。
它使我们认识到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认识到唐代赋税对人民的摧残到了什么程度!柳宗元这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可以和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所表现的媲美的。
《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烦苛对人民所造成的无穷干扰和奴役。
《童区寄传》写一个十一岁的牧童杀死两个抢劫人口的“豪贼”。
作品塑造了勇敢机智的少年区寄的形象。
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人口买卖的罪恶。
柳宗元写了统治阶级的少数开明人物的传记,也反映出真实的历史面影。
如《段太尉逸事状》,题材近似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只写人物的片段故事,而风格不同,直叙事实,不涉抒情议论,语言简劲有力。
他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英雄形象,从而揭露了安史之乱以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们对人民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柳宗元写得最好的十篇散文

柳宗元写得最好的十篇散文封建论唐代:柳宗元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
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
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
”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
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
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
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
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
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课外阅读】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柳宗元生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九年(793),柳宗元登进士第,贞元十四年(798),中博学宏词科,此后仕途颇为顺利。
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里行(御史见习官)。
顺宗永贞元年(805)开始,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变革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集团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就是永贞革新。
但是永贞革新依靠的只是一个中风失语的顺宗,而面对的是大宦官、大官僚的联合阵营。
所以,顺宗在位不过半年多,就被逼让位给长子李纯(宪宗),永贞革新以惨败告终。
柳宗元和参加永贞革新的其他官员同时遭到贬谪的处分。
柳宗元先是被贬永州(今属湘南)司马,十年后,再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
官职虽有升迁,贬所却更僻远。
当时和柳宗元一起被贬的还有著名诗人刘禹锡。
朝廷曾经要把刘禹锡贬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市西),那里地理条件比柳州更艰苦。
柳宗元想到刘禹锡要随身奉养老母,便主动请求朝廷,要和刘禹锡更换贬所。
后来刘禹锡改贬连州(今广东连县),没有去播州,这件事,表现了柳宗元舍己为人的品格。
柳宗元在柳州任上,为当地百姓作了不少好事,特别为人称道的是,帮助当地的奴婢获得人身自由。
柳州地区,“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柳宗元规定奴婢可以赎归,无钱赎回的,可按时间计算应得的工钱,以工钱抵债务。
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在柳州病逝,终年47岁,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古文柳宗元古文创作数量颇丰,主要有议论文、传记、寓言、游记四类,其中山水游记和寓言在文学史上评价最高,最受人欢迎。
柳宗元被贬时期,心情极为悲愤、抑郁,他往往借山水景物抒发内心的积郁、悲情。
他在永州作的《与李建书》中说:“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虽然出游的快乐是短暂的,但毕竟能减轻他精神上的负累,而且他往往能把山水引为知己,与之同病相怜,从而渲泄内心的悲愤。
柳宗元十大经典散文

柳宗元十大经典散文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以“柳宗元十大经典散文”为主题的三篇散文:篇一柳宗元十大经典散文哎呀,说起柳宗元十大经典散文,我可能得先感慨一下,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着迷的话题!你说,柳宗元那家伙,怎么就能写出那么牛掰的文章呢?像《小石潭记》,那描绘的景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我就想问,他咋观察得那么仔细?难道他天天蹲在那潭边数鱼不成?也许是他那敏锐的眼睛和细腻的心,才能捕捉到这些别人看不到的美吧。
再说说《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一出来,我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柳宗元是不是胆子太大了,竟敢这么直接批判当时的社会?可能正是他的这份勇敢和正义,才让他的文章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觉得吧,柳宗元的散文就像一道道神秘的门,每一扇门后面都藏着一个未知的世界。
有时候,我读着读着,就仿佛穿越到了他所描绘的那个场景里,和他一起感受着喜怒哀乐。
你看,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里,那对大自然的热爱,简直都要溢出来了。
我就在想,要是我也能像他那样,放下一切烦恼,去拥抱大自然,那该多好?可也许现实中的我,总是被各种琐事缠身,根本没那个机会。
不过呢,读他的散文,也让我有点纠结。
一方面,被他的文采深深折服;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咋就写不出这么厉害的东西呢?这差距,是不是有点大啊?哎呀呀,不管怎么说,柳宗元的十大经典散文,那可真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去品味,去琢磨。
你说是不是?篇二柳宗元十大经典散文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柳宗元十大经典散文,这可真是个超级有料的话题!你知道吗?每次读柳宗元的散文,我都有种被他拉进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比如说《种树郭橐驼传》,一开始我还寻思,不就是种个树嘛,能有啥特别的?结果一读,好家伙,他居然能从种树讲到为官之道,这思维跳跃得,我都差点跟不上!我就想问问柳宗元,您这脑回路咋这么清奇呢?还有那篇《钴鉧潭西小丘记》,“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这描写,简直绝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在跟我招手,说:“快来瞧瞧我们呀!”也许柳宗元在写的时候,自己都被这些石头逗乐了吧。
【素材】《种树郭橐驼传》拓展文章《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华东师大版)

《柳宗元:隽永深刻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课外拓展文章柳宗元于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长安。
他的童年时代是在长安度过的。
“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诗四首,皆讽传之”。
《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少年时代,曾随父到过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其父“守正为心,疾恶不惧”的为人,给柳宗元以很大的影响。
他开始立志学习的时候,就“颇慕古之大有为者”。
17岁开始考进士,“四年乃得举”。
24岁求博学宏词,越岁乃得中;授集贤殿正字,踏入仕途。
29岁调蓝田尉,因其文才被韦夏卿留京府掌文墨,“旦暮走谒于大官堂下”。
这不仅使他结交了许多有志之士,也使他对当时官场的腐败现实有更多地接触和了解。
31岁升监察御史里行。
33岁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
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
他在“累郡印而南适”的途中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在永州时期,严酷的环境磨炼了他,人民群众教育了他,奇山异水陶冶了他,经史诸子著作启迪了他。
他以政治、哲学、文学创作的杰出成就,而成为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正是在永州的这几年里,柳宗元创造了他散文写作的最高峰。
柳宗元的散文,无论是讽刺社会病态,揭露封建统治者丑恶灵魂的寓言作品,还是反映人民生活悲惨、控诉人间不平的人物传记;无论是描绘水声山色、记游述怀的山水游记,还是抨击谬说、宣扬正理的论说文章。
这些作品常常可以不看柳宗元的名字就能辨认出是他的作品。
因为柳宗元在其散文思想内容上表现的深刻和透辟,是许多文人所望尘莫及的。
他的山水游记更以独特的个性风格,自成一家,对后世文坛影响颇大。
山水游记产生于六朝,但六朝的山水游记大多只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摹写。
柳宗元突破了前人对景物客观摹写的传统,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将山水游记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柳宗元在《禺溪诗序》中自称他善于“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特别是他在摹写自然景物方面,博览物象,穷态极研,创造出富于诗情的山水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有篇文章《愚溪诗序》则用曲笔把那些‚名莫 能定‛的偏僻山水分别命名为愚,‚愚溪‛、‚愚 丘‛、‚愚泉‛、‚愚沟‛、‚愚岛‛,为什么都用 愚蠢的愚来命名呢?他说我在有道的时代,‚而违于 理,悖于事‛不能顺应时代,讲愚蠢的话谁也比不上 我,我是最愚蠢的,而这些山水因为我的原因也都变 成愚蠢者,这样的话当然是正话反说,说自己遭迫害, 受贬逐,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大愚人,愚蠢之人,因此 处于偏僻地区的山水随美而不被欣赏也就成为愚,这 不是为自己鸣不平嘛?
著名的作品后人称《永州八记》,实际是九记九 篇,是山水散文的代表作。这些文章文笔清新优美, 富于诗情画意,在描写自然之乐中常常感慨自己的不 幸,借以得到某种精神安慰,曲折地表现了对丑恶社 会现实的抗议,处处使人感到一个被迫害的知识分子 的哀伤和苦闷,如《钴鉧潭记》,写一个水潭,他用 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钴鉧潭的位置、形状,潭水的 来源和流动的姿势,以及悬泉的声音,周围的景物等 等,并借叙述自己买的这块地方很便宜,当时的心情 反映了‚官租私券‛对人民的严重剥削,和他在贬谪 生活中不能忘怀故土的心情,写景抒情化为一体。
柳宗元最著名的寓言是《三戒》,一共三篇文章。他开头就说写这些文 章,就是要讽刺社会腐败现象 ,其中《黔之驴》最有名,中学课本里也选 了。‚贵州没有驴,好事者从外头运进来,但没什么用,就放在山下,老虎 看见庞然大物,以为神,不敢接近它,慢慢接近它,驴一叫,老虎吓一大跳, 以为要咬它,再看呢,(驴)也没什么能耐,就越靠近,习惯它的声音,最 后靠近它,戏弄它,驴发脾气了,就尥蹶子踢它(老虎),老虎一看,你原 来本事就这一点,于是就跳起来,咬断驴的喉咙,把它的肉吃光,走了‛。 这篇文章柳宗元下面说,他是讽刺一种人,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 能。这种人表面上是庞然大物,实际上没有本事,外强中干,这显然是指向 豪门大族。这篇文章有人研究,是从佛经里得到启发,这倒可能,佛经里有 这种例子。这文章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引用过,他把日本鬼子比作 驴子,八路军新四军则是小老虎,这是古为今用,跟柳宗元原来意思不一样。 另外还有一篇《临江之麋》,麋就是小鹿,主人很喜欢它,老带着它,主人 家养的狗和这个小鹿一起玩,因为狗怕主人就不敢吃它。三年以后,小鹿离 开主人,看见外面的狗,它也跟它们玩,外面的狗一下就把麋咬死,吃了。 大概这养的狗是狼狗,这是讽刺那些依仗权势得意忘形的小人。
柳宗元在柳州写过《柳州东亭记》、《柳州山水近治 可游者记》,也都保留了《永州八记》的写景风格,写景 很详细,但是感情有些淡化,因为这时心情可能比在永州 稍微好一点,官稍微大了一点。中国古代的山水散文早期 的审美价值,主要是借山水以比德,就是通过游山玩水, 找仁义礼智信这种道德价值。 六朝时期,有的假山水以媚道,或观山水以悟禅,就 是从山水里找道家思想或佛家思想,或者是寄情山水以休 闲,或者是隐遁山水以回归自然。到柳宗元笔下,在审美 的同时,又增加对社会政治的不满和个人哀思的发泄,这 样大大拓展了山水游记的文化内涵,从而吸引后世更多散 文作家的重视游记也因此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不仅仅是 模山范水而已了,它的容量就大多了。
二、寓言故事方面:
柳宗元的寓言,思想深刻尖锐,结构复杂完整,风 格精致含蓄,对寓言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寓言成熟很早,先秦《庄子》《韩非子》《战 国策》《吕氏春秋》,有很多寓言往往是某篇文章的一 部分,其作用是扩大了的比喻,还没有完全独立。到汉 魏六朝时期,寓言独立成篇了,但是常常编在某部专著 之中,比如刘向的《说苑》《新序》,六朝人的《笑林》 《启颜录》等,很少单独流行,而其思想和艺术都还比 较单纯浅显,有的象笑话。到柳宗元手里,寓言在这两 方面,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对社会现象的 批判更深入了,形象和情节的构造更复杂了。从他以后, 寓言正式成为专门的文学体裁,也就是说他把中国寓言 的文学地位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这一主题思想来源于《礼记· 檀弓》的“苛政猛于虎”,这句话是孔 子说的,苛政比老虎还可怕,但又作了新的开拓。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与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是相通的,新乐府也是批判赋税,揭露官府剥削 压榨的。清人评论这篇文章说: “此本借捕蛇以论苛政,故前面设为之辞,与捕蛇者应答,惊奇诡 谲,令人心寒胆栗。后却明引‘苛政猛于虎’事作证,催科无法,其害 往往如此。凄咽之声,不堪朗读。” ——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两个人问答,这里包含着悲伤。柳宗元还有篇《种树郭橐驼传》, 写一位驼背老人,是种树能手,他种的树都长得特别好,问他什么经验 呢?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就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本性,按照 (树木)生长的规律,而不去妨碍和干扰它,文章借此事发挥联系。他 说官吏治民,天天下命令,今天该种了,明天开耕了,后天该纺织了, 政府弄得百姓接应不暇,老百姓怎么还有心思好好干活、生产呢?就是 政府不要扰民,就是要给生产者自主经营权,各级政府不要干涉过多, 就是这个意思。话好象简单,实际上今天也还有现实意义。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 称柳河东。他是一个世家大族出身,曾伯祖柳奭做过 宰相,父亲柳镇做过御史。 作品有:《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黔之驴》、《捕蛇者说》、《童区寄传》、《封建 论》等。 柳宗元和韩愈一样,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也可以说是领袖人物,在理论上他没有韩愈那么系统, 但它的作品富于创造性,显示了古文运动的光辉业绩, 所以他是韩愈在文坛上的战友。
柳宗元还有篇《梓人传》,写的是一位建筑工程师,善于设计房屋,能 管理工人 指使匠人工作,可他自己不会干活,家里床缺条腿都不会修。柳 宗元以为他这个人徒有其名,叫人干这个,干那个,你自己连个床都不会 修,后来看到他在施工场地,看到他的表现很不简单,井井有条,管理得 很好,才不得不佩服。于是他就联系到宰相治国也应该这样,有纲纪、有 法制、有规划,就象那个工程师有规矩、绳墨、图纸。‚能者进而由之, 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亲小劳,不侵众官。‛该 叫什么干什么,就指挥他去干,具体事他不去做,别人的事他不管,抓大 事,不抓小事,这是柳宗元政治体制(观点)的反映。他的观点就是这样 的,这个很正确,领导者不要作一个事务主义者,要抓大事。《宋清传》 一文写一个卖药商人,乐善好施,来求药者没有钱就算了,还不起就烧掉 借单,结果他没有亏本,反而生意越做越大,顾客越来越多。柳宗元认为 这种人会做生意,作者提倡不要计较一时小利,而要求社会大利,社会必 然有回报,否则每个人都斤斤计较的话,社会成了市场,那就糟了。柳宗 元这些传记以说理为能,不以记事为主,跟杂文、寓言都有关系,所以也 不能单纯认为就是传记文。还有一类传记就是实录,不是议论为主了。
如果跟韩愈的类似文章相比,比如韩愈 《杂说》,用龙麟千里马作比喻,那也带寓 言性质,柳宗元(的作品)显得,更为精致、 更为含蓄,柳宗元的寓言结尾,不是象韩愈 那样大发议论,而是用三言两语点明主题, 前后配合贴切,显得警策、机敏。
三、传记文:
柳宗元的传记文也写得出色,柳宗元的传记文多写下层人 物,不以记事为主,而以说理为能,也有如《段太尉逸事状》 的实录文章。每每借题发挥,揭露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同情 劳动群众的悲惨遭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政治性。 著名的《捕蛇者说》,也是中学课本、大学课本都选的。 写蒋氏祖孙三代专门抓一种毒蛇进贡,这个毒蛇一咬人就死, 没有救,但是每年进贡毒蛇以后可以免除别的差使,姓蒋的祖 父死在这个事情上,父亲也是死在这个事情上,姓蒋的说自己 接着做抓毒蛇进贡的事情,已经十二年了,已经(差点)死了 好几回了,就是被毒蛇咬,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危险的差使呢? 就是因为抓了这个毒蛇做药,进贡以后可以抵偿租税,比同乡 其他人天天受追逼要好一些,所以仍然甘冒生命危险而不愿改 业、改行,反映赋役对人民的摧残和农村的荒凉景象。文章最 后的结论是‚赋敛之潭西小丘记》把一个平常的小丘写得格外生动,说那石头像牛马 马饮于溪,像熊登于山,一个个无知的顽石,经过他这一写,都跃然纸 上,写景同时又借小丘被抛弃感慨自己的遭遇,而对小丘被发现则表示 安慰,寄托自己的苦闷。 《小石潭记》写水最出色,他写水,全石以为底,整个潭底是块大石 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这段话很受后人称赞。文章写水声,写山势,写草木,写岩石都是 逼真入微,特别是写鱼在镜子一样的清水中游动,被日光照射,为影石 辉映,神态活泼可爱,境界清丽可羡,动静结合,虚实相衬,情景交融, 所以受到千古称誉,其中有的学了《水经注》笔法,如‚皆若空游无所 依‛,也融入了《庄子·秋水》篇的‚似与游者相乐‛,庄子和惠子的 鱼乐之辩在这里也被吸收了。还可以看出吴均的影响,‚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这句子跟吴均的文章很相似,最后统一在柳宗元特有的‚悄怅 幽邃‛的心情当中,所以这篇文章是很特殊的。
壹
山水游记
贰
寓言 故事
叁
柳宗元对 中国散文 史的贡献
传 记 文 议 论 文 历史评论
肆 伍 陆
尺牍文章
一、山 水 游 记方面:
我国山水散文萌芽于两晋,产生于南北朝。郦道元 的《水经注》是山水散文的集大成之作,这本书结构 体制宏大,以散驭骈,是南北朝文学的优秀代表。南 朝鲍照、吴均、陶宏景等人也写过山水散文,是用书 信的形式,用骈文为主的笔法模山范水,技巧很高, 但篇幅不多,影响没有《水经注》大。 柳宗元继承了《水经注》的散文传统,使得山 水游记这种体裁在文坛上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水经 注》所记的名山大川前人已经有了记录和描写,而柳 宗元所写的永州和柳州山水,当时是穷乡僻壤,不为 人知,柳宗元是第一次发现,将这些山水用游记的形 式介绍给大家,可以说他是发现者,这是他的贡献。
生平:
柳宗元21岁成进士,算是比较早的。贞元十九年,做了监察御史,唐顺 宗即位后,他担任礼部员外郎。这时王叔文当政,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 方面有所革新,实行了一些进步措施,如罢宫市,免进奉,释放宫廷教坊女 乐,惩办贪官污吏,夺回宦官的兵权等等,历史称之为永贞革新。而柳宗元 是王叔文集团的骨干,然而这批年轻人执政只有一百四十多天,就遭到了以 宦官 潘镇为代表的豪族地主集团的猛烈反击而惨败,是短命的一次革新,此 后,王叔文、柳宗元这帮人长期受到残酷的政治迫害,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就是湖南零陵,现在也叫永州)。司马名义上是刺史的副手,实际是没有 权的,这个地方当时很偏僻,柳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心情十分抑郁。十年后, 又改任柳州刺史(现在的广西柳州),这个地方现在是工业重镇,那时候比 柳州还落后,虽然官职升了一点,实际上柳宗元还是心境不痛快,他到哪儿 以后,做了很多好事,改变习俗,如当地借钱以子女典当,到期还不了钱子 女就变成奴隶,他就把它废除,使得上千人免除了奴隶身份,当地群众很爱 戴他,他在那里做了四年官,死在那里,只有47岁,后人因为他在柳州做了 官,也称他为“柳柳州”。柳宗元在现在的柳州很受推崇,当地有个公园叫 柳侯公园,很多地方都和柳宗元有联系,很多景点都以柳宗元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