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经济贸易、国际商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中需要缮制的各类单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所学专业知识在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进出口商品的合同签订、货源组织、单证制作、跟单、报关、报检、报运、核销、退税等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

1.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动态,能够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问题分析;熟悉中国的经济政策与法规,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3)文化素质: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

(4)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义务。

2.知识和能力要求

(1)系统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国际贸易发展动向,熟悉影响国际贸易的各种因素,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2)具备签订和履行对外贸易合同的能力。

(3)具备制作对外贸易单证和审单的能力。

(4)具备进出口业务报关、报检的能力。

(5)具有办理国际货运代理的能力。

(6)阅读一般性英语技术材料和商务口语交流能力。

(7)具备外贸英语函电的交流和处理能力。

(8)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办公自动化能力、信息检索与鉴别处理能力、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9)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10)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的技术操作能力。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三、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0学分(见下表)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学生修满学分构成表

四、指导性教学计划及主要课程说明

(二)主要课程说明

1.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行为者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作用。主要内容:均衡价格决定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和收入分配理论、微观经济决策等。

2.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源利用问题。主要内容有:国际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业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3.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学说;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世界市场价格;对外贸易政策;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出口鼓励与出口管制;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等内容。

4.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研究对象是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采用何种术语成交对双方都相当重要,因此贸易术语就成为本课程首先要阐述的主要内容。合同条款:研究合同中各项条款的法律含义及其所体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乃是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合同的商订和履行:本课程主要介绍订立和履行合同的过程。贸易方式:介绍各种贸易方式的性质、特点、作用、基本做法及其适用的场合,也属本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5.课程名称:国际结算

本课程以国内外有关国际结算的立法和国际惯例为基础,用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分别阐述了国际结算工具、国际结算基本方式、国际结算辅助方式、国际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单据和非贸易国际结算等内容。

6.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

本课程是以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间货币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货币与借贷资本运动规律,以及影响这些规律发挥作用的因素;经营与管理这些货币与借贷资本运动的业务形式与组织机构;政府或其他组织对货币与借贷资本运动所规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政策措施。

7.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本课程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关系联系渠道和纽带,主要阐述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及劳动力、对外直接投资等其它要素的国际间的流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关系的特殊规则并能用之于实践。

8.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研究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流通规律、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和运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率与利率机制;金融体系构成,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中央银行业务与运作;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货币流通和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及运作,为学生深入学习经济类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9.课程名称:国际市场营销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了解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及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10.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本课程主要阐述了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管理的五个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结构特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等。学习本课程,可以初步掌握比较系统的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本课程是工商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社区建设与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11.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会计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讲述了会计概念、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一般原则、复式记帐法(借贷记帐法)及其运用、会计循环、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旨在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并掌握会计实务,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

12.课程名称:世界经济概论

本课程主要分析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运行机制、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本课程的内容涉及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和一般趋势、世界经济中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本课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13.课程名称:财政学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主要阐述财政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旨在使学生了解政府的职能、政府财政的收支结构和比例结构,掌握财政收支的相关原理,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与相关知识分析认识客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并能理解分析现实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的宏观和微观效果。

14.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本课程介绍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强调理论与应用并重。介绍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体系,详细讲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详细讲述了生产函数模型,需求函数模型,消费函数模型的理论模型和参数估计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简单介绍投资函数模型和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15.课程名称:统计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指标、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及统计决策等,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利用统计数据做出各种推断、分析和决策。

16.课程名称:国际商法

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调整对象是国际商事关系,这种关系是各国商事组织在跨国经营中所形成的商事关系。该课程是法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中国的入世,它在实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课程通过对国际商法中最核心的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结算法及国际商事争议的解决等内容。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及将来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五、实践课程安排与说明

(一)综合实践课程

备注:

1.以上实践课程不含实验课教学环节;

2.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时间不少于半年,停课4周用于毕业论文撰写、修改及答辩等工作。

(二)主要实践教学课程说明

1.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各学生在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之后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接触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等实际业务,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也可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考虑,在实习中塑造自己,寻找就业机会,为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本专业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本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撰写毕业论文也是培养本专业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文献检索与学位论文指导、办公软件的使用、经济应用文写作等,旨在通过培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实际应用,为继续深造和就业打下基础。

4.外贸企业参观与调研:参观外贸企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流程、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方法之一。通过参观与调研,让学生们提前了解外贸企业的工作情况,了解从事实际的外贸业务需要掌握的技能,这样可以在后期的学习、实习中强化这些技能,为今

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创新能力培养

1.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流程,熟悉各类单证的缮制与审核,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让学生模拟进、出口商,工厂,进、出口地银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展研究性教学。在主要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中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逐步建立起思维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以问题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研究、课程设计等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学业考核方式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写作、演讲、辩论等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积极引导学生参观先进技术展览,参加各学科学术讲座活动,不断开阔视野,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动向,激发学习兴趣,寻找学习兴奋点,增强活力。

4.鼓励并辅导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如报关员资格证书、单证员资格证书等,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5.创新教育学分

设置创新教育学分旨在鼓励学生从事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活动,开发学生智力、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具体计分方法为:

A.科技创新

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取得相应成果或自主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成果,可视具体情况认定学分(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结题后获得2.0学分,校级结题后获得1.0学分),最多不超过2.0学分。

B.科学研究成果

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计4.0学分,其他公开发行的省级本学科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计2.0学分。

C.学科竞赛

参加全国和江苏省举办的各类科技及人文社科等大赛,取得各级奖项者可获得相应学分:获国家级一等奖计4.0学分,二等奖计3.0学分;获省级二等奖以上计2.0学分,三等奖计1.0学分。重复获奖以最高奖项计算,最多不超过4.0学分。

D.各类证书

经权威部门认证的各类专业技能证书、行业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通过国家报关员资格认证考试,国际商务单证号考试等,获得一项计2.0学分。

注:各类创新学分的具体认定可参考相关实施细则执行。

执笔人:赵玉阁梁晶审批人:赵玉阁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创新实验班)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Advanced Economics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以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家为目标,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大学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语或双语教学,加大数学课程的份量,与数学专业同等要求。培养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经济、金融和贸易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provides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with a sound foundation i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d an in-depth analytical skill of mathematics, referenc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Graduates will become specialists to research and do practical work in the area of economy and finance.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实验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经济学修完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基本课程;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2. 学习较多的数学课程,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 3. 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英文教材及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 4. 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 5 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As a student of this program, he/she shall gain the following: 1. The basic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in economics;

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人才 培养方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2017级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计划(3+2) 专业代码620305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系统的掌握国际商务(跨境电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平台客户开发与沟通、商品选择与优化、网络营销与推广、图片拍摄与美化、纠纷协商与处理、网店装修与维护等业务,在团队合作中能胜任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工作岗位,适应跨境电商发展前沿,具有一定的独立创业能力及创新精神的新型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政治思想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品质。 (二)基本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具有本专业大专层次学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作技能,具有本专业所适用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转换职业的能力、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熟悉跨境电子商务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胜任跨境电子商务相应的工作岗位技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操作经验,参与跨境电

商运营团队的合作,适应跨境电商发展前沿,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及创新精神。 (三)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专业知识要求 掌握基本的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具备跨境电子商务操作流程各个环节所需的专业知识;掌握国际商务(跨境电商)实务专业人才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网络市场营销、网络商品学等基本知识。 2.专业能力(技能)要求 (1)跨境电商基础知识和技能; (2)跨境行业相关的技能; (3)一定的跨境电商创业能力; (4)国际商务(跨境电商)英语应用能力; (5)国际商务(跨境电商)相关的管理及营销能力(综合素质及职业潜力); (6)国际商务经典知识和技能; (7)国际商务(跨境电商)相关的知识拓展。 表一: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Economics,02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中外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专业基础厚,分析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二、基本规格要求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管理、财经法学、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三)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品位和良好的美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制与基本修业年限 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或教育环节),获得相应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获得相应的学分,是指获得至少18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或教育环节)不少于154学分;选修课程(或教育环节)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公共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科研训练与素质拓展教育环节不少于8学分。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取得本科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并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发给学位证书。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职业理想、具备职业技能,知晓职业规范,遵守职业道德,能够较系统地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掌握国际贸易的操作技能,熟悉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遵行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并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思想道德素质 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理想;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二)知识、技能、能力 1、知识 (1)外贸英语知识 (2)进出口贸易流程中各环节的相关知识 (3)成本核算知识 (4)外贸法律及国际惯例的相关知识 (5)国际商务谈判的相关知识 (6)与外贸相关联的计算机知识 2、技能

(1)掌握一定的外贸英语听、说、写的技能,适应国际贸易的业务需要; (2)掌握电脑制单、报关等外贸方面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具有商贸洽谈的技能; (4)了解经济运行规律以及金融、税收知识,掌握价格成本核算的技能; (5)能运用法律法规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保障单位利益; 3、能力 (1)具备外贸业务员的能力 (2)具备外贸跟单员的能力 (3)具备外贸单证员的能力 (4)基本具备外贸货代员的能力 (5)基本具备外贸报检员的能力 (6)基本具备外贸报关员的能力 (7)具备市场开拓和创新的能力 (三)身心素质 有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现实环境;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有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等。 三、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1)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熟悉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向经济和管理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较高素质和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经济学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熟练掌握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技能以及其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国内外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理论热点,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深刻认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及热点问题; (4)通过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与规范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形成厚实的科研基础和从事经济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人:国际贸易教学团队 审核人:李蕊 专业负责人:李蕊 系部主任:刘晓军 编制日期:2012年6月15日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二、招生对象 三、教育类型、学制与学历 四、培养目标 五、人才培养规格及毕业要求 六、专业分析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三)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九、教学进程安排 十、教学保障条件 (一)师资队伍 (二)实践教学条件 (三)机制制度保障 十一、其他说明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代码:620303 二、招生对象 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三、教育类型、学制与学历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制:三年 学历:专科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企业、外资企业、报关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及国际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开拓、责任、合作、敬业、诚信的职业素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进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货源组织、单证制作、跟单、报检、报关、国际货代、外销等业务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和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的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代员等高端技能型外贸人才。 五、人才培养规格及毕业要求 (一)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 ①掌握必备的政治理论、公共文化及社会与人文知识; ②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③掌握必需的公共英语知识。 (2)专业知识要求 ①掌握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国际贸易法规与规则、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营销策划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②熟悉外贸业务流程,掌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撰写、外贸合同设计、单证处理、订单跟踪、国际货款收付、网络营销的专业知识; ③熟悉海关法规,掌握报关操作、商品归类、报检操作、租船订舱、集装箱运输等报关及货代专业知识; ④了解外贸行业发展动态,熟悉纺织服装、食品酒水、机电机械等外贸商品基础知识; ⑤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展会英语、外贸商品英语等职业英语知识。 2、能力要求 (1)方法能力 ①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②独立学习能力; ③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与应用实践经验的能力。 (2)专业能力 ①能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业务洽谈,具备草拟和处理外贸函电的能力,能独立阅读一般性外贸英语资料; ②具备国际展会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和产品推广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修订版)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修订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方法、善创新”的理念,突出“政治思想素质与社会担当、身心健康与科学人文素养、沟通协作与通用能力、经济管理类学科基础与前沿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六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到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等相关部门开展经济调查、统计分析、行业预测、综合管理等工作,毕业后五年左右可以发展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部门领导、优秀的公务员等。也可以在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等相关学科进一步学习或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素质要求: QU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QU2)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QU3)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 QU4)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QU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知识要求: KN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KN2)具有良好的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知识; KN3)具有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学科前沿; KN4)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发展演进、学派差异及争论重点,了解中国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8095

国际商务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国际商务专业是为适应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而新兴的商法结合的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国际商务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并且熟悉电子商务运作的应用型国际商务经营管理人才。我校自2007年开始本专业的招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主管部门、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跨国公司及咨询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经营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和外贸综合操作能力,能处理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往来函电、签订合同、制作单证,同时具备相应的工作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贸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从事国际商务管理、商务活动策划等实务性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依托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和法学的学科优势,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

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有较强的跨文化国际商务经营管理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具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商务谈判技巧、营销和组织管理技能。 4、熟悉有关国际商务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以及我国的涉外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经济分析工具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意志品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四、学制、学时与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3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长修业年限5年。 总学时:1768学时。 总学分:110.5学分。其中必修课86.5学分(通识必修课23.5学分,专业必修课43学分,实践必修课20学分);选修课22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选修课6学分);素质拓展2学分。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毕业条件者,方能毕业。 六、专业核心课程 1.管理学原理3学分 该课程研究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该课程

经济学各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方向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特定经济制度下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学科,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对于把握现实经济运行的规律,理解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发展趋势,以学好各门应用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种领先地位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的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上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5项成果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多项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许多成为著名专家、教授、学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骨干、领导者。多年来主要流向国家政策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重点科研院所。近几年来,毕业生也进入新闻、金融、出版等部门。 020104 西方经济学 目前,各大院校与西方经济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为例,该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及其动态研究、微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动态研究和西文经济学说发展历史的研究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急需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深谙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专门人才,这里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意义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 (一)积极借鉴,为我所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市场经济在我国还处在婴儿期,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 (二)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西方经济学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还是很多经济贸易领域专业的基础,譬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应该是一个越做越值钱的行业,因为经验在积累。现在出口增长比较活跃的省份,如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对该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国家放宽企业的进出口权后,许多中小企业有外贸自营权。他们很需要该专业人才,踏踏实实地做外贸业务。而且该专业发展前景广阔,是最有可能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专业。西方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横向发展诸多相关领域,这样一来就业渠道自然就多,大显身手的机会也就越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外向型经济贸易人才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湖南,面向沿海,辐射全国;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外贸业务、管理、调研、宣传和策划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了解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常识,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了解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 四、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市场营销实习、国际贸易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国际金融实践、会计学实践、国际结算实践、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电子商务实践。 五、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六、作为第二专业辅修的核心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会计学、国际结算。

经济学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是山东政法学院为适应我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是山东政法学院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经济学专业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综合性特色的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该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和法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懂经济、懂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该专业注重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培养,强调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合理性;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室模拟实训和校外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安排更多的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经济活动和实践的机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经济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研究、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2.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3.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综合运用现代经济方法与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掌握和运用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工具,具有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运用经济学原理与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熟悉市场机制运行规律,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 专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待业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进出口业务、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技术应用性,能够获得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国际商务师、货贷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报关、报检、货贷、商务、单证等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本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 具备国际贸易专业人员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进出口业务、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悉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具有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的能力。详见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及实践项目结构及要求表和能力分解表。

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及实践项目结构及要求

能力分解表

三、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一)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青年。 (二)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教学制度,学生可在2-5 年内完成 学业。 四、主要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安排等) (一)课程设置(附表一) (二)主要课程介绍 1.西方经济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能运用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成果,理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2.国际商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及具体经济法规的主要内容,认识国际商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自觉性。 3.应用统计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统计调查法、分类法、对比分析法等现代统计方法,为学好市场预测与决策奠定基础。 4.会计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模拟实习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程序。 5.商务英语 通过商务英语的学习,掌握商务词汇以及在商务活动中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够达到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 6.国贸地理 本课程主要在讲授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布及中

关于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经济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 经济学11-1班石云丰 1110080118当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高校就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再加上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至于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又因为1997年高等学校进行扩招之后,总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有数百万的毕业生需要寻找工作岗位,于是大学生就业便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决定需求,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增强市场适应力是现实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就业形势、专业需求量的调查总结尤为重要,经济学专业也是如此。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和分层分类指导工作,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办出特色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户籍所在地的酉阳厚兴公司。厚兴公司是一家环保节能技术公司,主要从事炉窑环保节能的研发、生产。我对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采访式的调查,得到了一些数据。 一、该公司的招聘方式和要求 该公司一般通网络和人才交流会发布用人信息,并希望接收的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来自财经类大学,尤其是第一批次本科院校(一本)的学生,对学生品质方面的要求是在校期间从未有过不诚信记录,如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等。而在对学生政治面貌的却没有什么特别严格的要求。公司在接受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依次是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对学生经验方面的要求是有本行业工作(或实习)经验。不仅当然,工作的态度和户籍所在地也是用人单位所关心的方面,当然他们同样希望受聘人员有英语四级证书,财务类的的从业资格证,一边对相关的业务有很好的掌握度和熟悉程度。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那些专业知识过硬、工作态度认真积极的学生,而且尤其是财经类的大学经济学本科生。当然,学生的人品和素质也是用人单位看中的方面。不仅如此,用人单位考虑到受聘人员的户籍所在地,他们更希望受聘人员的户籍所在地与公司的所在地相同,这样也可以是公司不能再额外考虑受聘人员的住房问题,这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一个招聘的考量尺度。 二、该公司对受聘人员的培训及要求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培养计划

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熟知西方经济学和其它经济学知识,对国内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较为了解,具有独立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成为经济学研究、教学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学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二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三、研究方向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四、课程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修满33学分,其中 1、学位公共课:5学分 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高级微观经济学A、高级宏观经济学A、高级计量经济学A、高级微观经济学B 3、专业必修课程:9学分 专业必修资本论I、中级政治经济学(I、II) 4、选修课程:6学分 从学院开设的课程或外院开设的部分课程中选修6学分课程 5、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培养:1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结合专业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并写出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报告。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类学术活动。应具有独立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能力。 6、其他规定 (1)在第一学期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高级I系列课程》替代《高级A系列课程》; (2)每学期每个学生选修课程总学分不能超过18学分,总门数不能超过8门; (3)硕士项目一年级学生,如果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在修读完《高级微观经济学II》、《高级宏观经济学II》、《高级计量经济学II》的前提下可以申请参加硕博连读资格考试,通过者可以转入硕博连读项目。 五、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确定指导老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和论文写作,最晚在第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〇年六月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1 招生对象与学制 2 专业定位 3 专业培养目标 4 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 4.1 知识结构及标准 4.2 能力结构及标准 4.3 素质结构及标准 4.4 毕业要求 5 工作领域及课程设置 6 人才培养模式 7 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7.1 课程体系 7.2 教学模式 8 教学进程与运行实施 8.1 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 8.2 运行实施 8.3 考核方式及要求 9 教学条件要求 9.1 师资条件 9.2 实训条件 10 编制说明

10.1 编制的依据 10.2 适用说明 10.3 主要特色和亮点 10.4 新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 10.5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 附件: 1.国际商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2.国际商务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标准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2 专业定位 表1 国际商务专业定位 3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懂得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涉外企业从事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中的销售、制单、报关、商检、运输,以及从事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商务咨询、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等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取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4 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 4.1 知识结构及标准

经济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类)名称、代码、包括专业 专业名称:经济学(实验班) 专业代码:020101 二、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数理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证方法,专业基础和科研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经济学基础人才和各经济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经济学专业始终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放在首位,经过数代人的辛勤耕耘,形成三大专业特色: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二是发展交叉学科、服务社会;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新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写作能力,具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备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熟练掌握社会科学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熟悉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知晓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惯例;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要求,且拥有一门体育特长或爱好; 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

数理经济创新班(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数理经济创新班(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创新班按照“经济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的“4+”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经济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班目标定位于培养富有国际视野、研究方法规范化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从事经济研究及经济预测与分析能力的经济学精英人才,以及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部门从事数据分析、规划、设计、建模、评价、控制和决策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创新班每年从经济学院本科新生中按照“划定门槛、自愿报名、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拔产生,实行单独建制、小班教学,并引入导师培养机制,从学生的课程选择、学习进度和论文写作等各方面给予指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量身定做”课外学习计划。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掌握中级以上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了解经济学前沿理论及其研究的发展动态,具备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较深入的学术研究的能力; 2.能够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较复杂的经济建模和定量计算,以及深入的经济系统分析;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 三、主干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四、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I、高等代数与矩阵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随机过程、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程序设计、经济系统分析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社会实践穿插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数理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等课程实习中,旨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课程内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掌握社会经济调查方法,学会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经济系统分析。专业实习共4周,安排在第8学期执行,鼓励学生到政府、金融和企事业等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以此加强学生经济分析、预测、评价和决策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12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主要专业实验: 统计软件R语言编程;经济预测与MATLAB实现;计量经济学EVIEWS

国际商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商务专业 (跨境电子商务方向)(630530)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与本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从事跨境贸易、跨境贸易清关通关、还有各类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企业B2B、B2C、C2C商业模式、各类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及企业垂直型网站的产品信息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网站优化管理、网络运营、网站策划、数据分析、关联营销、各大互动性社区网站营销、产品整合营销、以及物流供应链管理、体验店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基本学制为3年。 (三)毕业生的质量标准 学业成绩----各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或达到110学分,其中包括公选课4学分。 素质拓展----获得《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质一体化培养方案》至少12学分,其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至少8学分。 职业技能----获得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全国跨境电商操作专员、全国跨境电商运营与推广专员、关务员、单证员、助理营销管理师、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助理商务管理师、助理商务策划师等资格证书。 职业态度----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诚信、能够吃苦、工作踏实、敬业等精神。 人文素养----人格高尚,努力进取,并善于与他人沟通,懂得交流的技巧。

其他证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重庆考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以上证书或微软认证考级证书,国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含B级)以上证书。 (四)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重庆跨境电商行业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重点切入点,根据跨境电商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与多家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跨境电商基本从业能力为主,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适用于跨境电商专业的“阶段培养、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 1.跨境电商操作专员岗位 跨境电商操作专员是以电子技术为手段,具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外贸网络营销的基本技能,在线完成产品的询盘,定价,运输、支付,交付、纠纷处理,更好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就业方向:各类跨境电子商务企业B2B、B2C、C2C商业模式、各类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及企业垂直型网站的产品信息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网站优化管理、体验店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清关通关工作等。 2.跨境电商运营与推广专员岗位 跨境电商运营与推广专员是以电子技术为手段,具备在互联网平台上熟练运用网络营销工具优化产品信息,通过运营与推广,提升转化率,更好的开展企业跨境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就业方向:各类跨境电子商务企业B2B、B2C、C2C商业模式、各类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及企业垂直型网站的网络运营、网站策划、数据分析、关联营销、各大互动性社区网站营销、产品整合营销、体验店管理等。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素质、知识、技能结构 (一)毕业生素质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