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分析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一、专业介绍1、概述: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查明地层成因、时空分布,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区域地层系统格架,恢复古地理、古环境。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对揭示地球的发展历史,认识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演化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02)微体古生物学(03)古生态环境学(04)古生物地理学(05)综合地层学(06)沉积地层学(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
能在研究中应用计算机,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基本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且经过严格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综合研究的训练,成为能在古生物学及地层学领域和其相关领域,如石油、煤炭、区域地质测量、综合考察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611)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827)岩石学或(830)地史学或(831)古生物学或(827)岩石学(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6、课程设置:(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第一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数值分析;C++程序设计;综合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现代古生物学。
古生物地质学课件 第二篇地球早期史及前寒武地史

(1)距今46亿年至38亿年左右的天文演化阶段; (2)距今38亿年至5.43亿年的前寒武纪时期; (3)距今5.43亿年至现在的显生宙时期。 前寒武纪时期,通过陆核、原地台和地台不同阶段 形成古板块.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前寒武地质时代的划分
543
新太古代 中太古代 古太古代 始太古代
新太古代 2800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始太古代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扬子板块的形成史
扬子板块的基底没有出露,通过盆地周边出露的基底推 测扬子地区的核部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变质基底, 它形成了扬子板块雏形。
中、新元古代,扬子板块上发育着似盖层沉积,主要碳 酸盐岩、碎屑岩及火山沉积。
扬子板块边缘中、新元古代多以火山活动类型的火山岩 和深海沉积为主。 新元古代后期的晋宁运动,古扬子板块西侧、东南缘及 下扬子地区板块增生,与扬子板块一起构成稳定区,从而 形成了稳定的扬子大陆板块。
南非巴伯顿绿岩带燧石(20亿年)中发现微古植物 与叠层石。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微古植物
菌、藻类、植物微孢子及残体的总称。 太古宙原始单细胞菌、藻类植物化石; 元古宙藻类繁盛。
二、叠层石
太古宙和元古宙发育与蓝藻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物沉积 体——叠层石。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核生物(35亿年)→真核生物(20亿年) 。菌、藻、叠层石及微古植物。
(4)生物界特征:出现了种类空前繁多的高级裸露动物 群。为古生代开始带壳和硬骨骼动物群打下了基础。 (5)在我国震旦系分布广泛。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扬子板块及其边缘南华——震旦纪古地理特征 扬子板块经晋宁运动形成后,南华——震旦系稳定盖层沉积 范围扩大,板内也有裂谷发育;板块边缘往往发育多岛弧海 或复杂的大陆边缘。形成活动类型的沉积。 二、华北板块及其边缘南华——震旦纪古地理特征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两个学科。
地层
学是研究地球各层岩石的性质、年代和构成,通过对岩层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地球发展的历程,从而推断古生物的演化和分布。
而古
生物学主要从化石角度研究生物的特征、种类和分布,以此为基础重
建生物演化史和生态环境。
两者紧密结合,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命演
化的重要手段。
地层学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地球历史上有过
多个时期的生物大灭绝和进化分化。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
可以分辨不同期的生物类型和进化程度,重建生物演化史和地球环境
的变迁。
例如,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生命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
扩张的时期。
地层学家在不同地方发现的寒武纪岩层中,存在大量的
化石,这些化石包括了多种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以及一些已经灭绝的
群体。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详细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确定它们的分类、特征、分布和演化,进而了解古生态环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
总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它们的研究成
果对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和生命演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具体要求如下: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地质基础理论以及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大学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校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可设置出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3个。
1、油气区古生物学2、勘探地层学与油气储层预测3、油气区古生态学与沉积学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课程总学分为34或以上。
学位课为必修课,含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分不低于2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12学分;实践课为必修课,含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学分为2学分。
理科硕士生选修数学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5学分,其中学位课中数学课等于或大于2学分;外语课总学分为6学分,提倡加强更多的外语课,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但不计入34学分内。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地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
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
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
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
在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37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本科专业,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1个类型的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10万余人。
现任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邓军。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专业介绍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查明地层成因、时空分布,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区域地层系统格架,恢复古地理、古环境。
古生物学中的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

古生物学中的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古生物学是对生命发展与演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古生物形态、生物地理,以及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而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是古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能够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地层学可以为古生物学提供一个时间框架,即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之间的时代顺序和相对年代。
因为地球的地壳是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构成也不同,这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一个用于序列生命进化历程时间轴的手段。
通过地层对生物化石的掌握,可以大约确定具有代表特定生物阶段的地质时期名称,并预测出某一地点未被发掘出来的生物化石种类和形态等。
同时,地层学也是对地球历史的一种重要解析方式,地层中不同的岩石层和岩石中出现的不同化石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气候、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变化。
比如,当一个地层中发现沉积岩、泥岩、砂岩和煤等岩石时,可以推测出这个地层在不断的地理变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例如湖泊、海洋、沼泽、潮间带、沙漠等自然环境。
而在古生物学中,古环境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古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化石的地层分布,可以初步推断出该地区古代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揭示古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规律。
比如,在研究化石记录中,如果发现某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多样性下降,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当时的环境受到了某些不良的程度的影响,例如冰川距离、海平面变化、气候变暖或干旱等。
这些因素对古代生物体系的影响,也可以拓展出对现代生态环境的研究价值,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另外,通过古环境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特征,这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例如,通过分析石器的形态、颜色、大小和自然纹理等特征,可以推断出当时人类的手艺水平和生产方式,研究不同地区人类的文化差异,以及贸易和交流等方面的变化。
总之,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是古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能够为研究古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提供重要支持和证据,其研究成果也对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五章第三节早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华北板块北部寒武纪时大陆边缘性质尚待进 一步研究。
2、壳相:多由具厚重外壳的底栖生物-腕足、双 壳、腹足、三叶虫等密集堆积形成的生物相称为 壳相。反映了气候温暖,水体不太深且动荡的滨 浅海环境。
3、混合相: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共同保存和随着 环境的变化成互层出现的一类生物相称混合相。 是不同岩相类型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4、礁相:生存于气候温暖的正常浅海中,由苔藓 虫、群体珊瑚、层孔虫、海绵、海藻等造礁生物 构成的生物礁或生物滩称为礁相。
寒武纪(Cambrian)是古生代第一个纪。我国 寒武系发育完整,研究程度较高。
寒武系有两种沉积类型:稳定沉积类型主要 分布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主体部分和塔里木板 块的北缘,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丰富层序完 整。
活动沉积类型分布于上述板块的大陆边缘。 在陆棚边缘及斜坡部分,为炭质、硅质和薄层碳 酸盐沉积,含浮游型三叶虫;深海部分常为火山 岩泥砂质复理石沉积,生物稀少。
一、古生代划分及生物界
(一)早古生代各纪划分 早 古 生 代 (Early Palaeozoic) 包 括 寒 武 纪
(Cambrian) 、 奥 陶 纪 (Ordovician) 和 志 留 纪 (Silurian),代表显生宙的早期阶段。
对应的时间地层是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 奥陶系和志留系。
寒武纪生物复原图
重要生物门类及代表化石
1、三叶虫:是地层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及建 阶标准。 Є1 :三叶虫一般形体狭长,头大尾小,眼叶大, 多新月型、胸节多为主要特征。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考研就业前景解析

专业介绍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了解认识地球、探寻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球科学各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地质时期生命的科学。
地层学是研究成层岩石的相互关系及时空分布的规律的学科。
通过它们的研究,可为沉积矿产的寻找提供重要的资料。
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 用化石和古老生命痕迹进行生物学研究、探讨古代生命的特征和演化历史、讨论重大的生命起源和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基础性学科。
现代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就业前景发展前景古生物研究容易出大的成果,人才的严重短缺等现状直接刺激了古生物专业最近几年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加大古生物学的支持力度,一是到处挖或引进国、内外古生物专业人才,最近三年,挖人事件比较多,这里不多说了。
二是不少大学建设了新的古生物研究所,近几年里,河北地质大学新成立了古生物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成立了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山东临沂大学成立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吉林大学新成立了恐龙演化中心(以前就有古生物研究中心)。
沈阳师范大学不但有古生物博物馆,古生物研究所,还有古生物学院……。
就这一个古生物学院的成立,就大量增加了古生物专业学生人数,加上其它新成立的这些古生物研究所,足以证明学古生物的人越来越多了……随着古生物学的发展,如古DNA,CT扫描,中子扫描,地球化学等新研究方向在古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也使生物、化学、物理、地球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人转投入古生物学中的研究和工作中。
由于以往古生物专业冷,大家都投入古生物中热门方向,有些类群现在研究的人很少,国内就3、5个人在做,现在人才奇缺……其中还算一般缺人的古孢粉,现在就很被动了。
我知道很多老师手里的几百份的孢粉样品都在排号等着做……一个熟手,早8点至晚8点这样做,一年也就能分析个三百多个孢粉样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学科简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是地质学学科下属一个二级学科,它本身包含有广泛的学科领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学科于200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点立足于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在油气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性研究,并针对油气勘探中的古生物与地层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目前,该学科点已经形成了 2 个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⑴ 综合地层学与现代地层学(综合地层学与油气地质勘探),紧密围绕油气地质勘探与开发中的基础地质核心问题,利用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年代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生态地层学等领域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并在高精度年代地层系统、
层序地层精细分析、油气储层的形成演化及分布等方面加强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
⑵应用古生物学与沉积盆地分析,以微体古生物学与含油气盆地分析、古遗迹学与油气区古地理研究为特色优势。
在微体古生物学与含油气盆地分析方面,通过孢粉、轮藻、介形类、有孔虫、牙形石等微体化石的研究,进行含油气盆地的地层分析、岩相古地理、盆地演化、沉积环境与分布规律分析等;在古遗迹学与油气区古地理研究方面,通过遗迹化石组合、遗迹相以及生物扰动构造半定量分析等方法并结合沉积学研究,分析油气区的沉积环境、海平面升降及古地理演变。
该研究方向本着发展特色,拓宽研究领域的学科发展思想,通过多年工作积累,在油气勘探生产实践中体现出显著的实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