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四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八下第四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

田某没有认识到上学、做作业既是他享有的受教育权
利,也是他必须履行的受教育义务。
至于利用校外活动时间抽烟、喝酒,这是不良行为,
而向同学强行索要财物,实际上是违法行为,如果数 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将触犯刑法。
珍视自由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 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 的正当权利。
3、中学生李红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无论他人 家庭贫与富、成绩好与差,总是能一视同仁。 这表明李红在与人相处中做到了(A ) A.平等待人 B.礼貌待人 C.宽容他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车站买票要排队,在饭堂买饭要排队,乘公共汽车要排队。
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在宿舍要遵守宿舍规定,在影剧院看电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二
践行平等
探究与分享
1944年,陈云主持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和供给保障工作。由于 身体不好,出汗多,他穿的军装破的快,打了不少补丁。管后勤的 同志看到后,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送给陈云一套新军装。陈云知道 后,非常严肃地对这位同志说:“你是只给我发军装,还是给陕甘 宁所有的同志都发?现在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七个月。这警示我们( D )
①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 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特权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辱骂民警要受刑罚处罚
权利清单
01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01 人身自由 不受侵犯
02 人格尊严 不受侵犯
01 财产权
02 劳动权
02 政治 自由
03 监督权 03 住宅不受 侵犯 04 通信自由和 通信秘密受 法律保护 03 物质帮 助权
04 受教育 权
探究与分享p96
如何评价唐某的行为?他应该如何做?

最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自由平等的追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自由平等的追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自由,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 支配,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 为负责。中国古代早由庄子的《逍遥游》等 名篇为“自由”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自 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 是不由于外力,自己作主。
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绝对的自 由是不存在的。自由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人,
交流分享
特权危害党和害党和国家的政权, 民族的利益。
特权破坏党群干群关系。监管监督乏力,使 拥有特权的人脱离群众和人民的监督,走向 了与人民为敌的一面。这样的关系持续时间 长就会破坏党和群众的关系,让民众恨官仇 官的情绪日益高涨,激化社会矛盾。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大 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 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 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 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 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展示漫画:分析:什么是“特权”?
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 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现实生活中, 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 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 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继续探究:
特权的存在,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小结:特权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个人或国家 凭借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公共权力与社会 地位而在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等领域享 有特殊权力和利益,这必然损害社会的公平 正义。
探究与分享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公益海报的深刻内 涵。
思考现实生 活的真实场 景与真实问 题,学有所 用
学有所用
分析现实问题
-4-
再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北京市控制吸烟
条例》
的出台有何现实意义?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25张PPT)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七课 第二框 自由平等的追求(25张PPT)
上述现象违背了什么原则?给我们什 么启示?
就业歧视损害了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阅读感悟
2003年6月,大学生张某参加某省公务员考试,他的 笔试和面试成绩在报考同一岗位的近百名应聘者中名 列第一。在随后的体检中,因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 他被招考岗位所在市的人事局以体检不合格为由拒绝 录用。
践行平等
反 对 特 权
平抵
等制


待 权
平 等 行
利为
随堂练习
1.观察右边漫画,对漫画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D)
①作为公民要珍视自由,
必须做到自觉守法
②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
耻的法治意识
③要珍视自由,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珍视自由,必须防微杜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让我们 与之同行。当今社会生活中,与这一要求相符的是
4.小磊在期末的优秀班干部评比中落选了。原因是他在平时 的班级管理中,傲气自负,对同学们无耐心,经常采用训斥
B 和命令式的口气开展班级工作。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每个人都存在着差异,应张扬个性,不用考虑他人的感受 B.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C.训斥能激发人的斗志,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D.班干部发发脾气无可厚非Βιβλιοθήκη 1. 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
1
自己的权利
2
正确
3
积极

权利的价值 自己的正当权利
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积极 和 自己的正当权利。
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行动上
自觉守法 遇事找法
思想上

初二思想品德下册 第7课第2框

初二思想品德下册 第7课第2框

一、角色责任教师引导,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尽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学生思考:如子女孝敬父母;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朋友忠诚、互助、互谅;公民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社会成员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尽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初二思想品德下册第7课第2框《财产留给谁》教学中如何体现纪律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本节课知识网络如下:1、遗产继承①、财产继承权的概念②、遗产的范围2、法定继承①、什么是法定继承②、法定继承遗产继承的顺序③、法定继承遗产分配原则3、遗嘱继承①、什么是遗嘱继承②、遗嘱继承必备的法定条件4、遗赠在教学中如下体现:法定继承遗产份额分配的原则有:一般均等原则、照顾原则、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协商原则。

因此遗产分割要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谅互让,团结和睦。

生者应把继承的财富更多的用于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个人发展有益的事情,而不是坐吃山空。

这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的教育。

对司法机关工作认员来说,要认真了解实情,公平公正,严格执法,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既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要求,也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法律约束。

这是对学生进行纪律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教育。

作为公民来说,要认真学习《继承法》,尊老爱幼,弘扬美德与正能量,因遗嘱继承最大的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所以不干涉遗嘱的定立,尊重合法遗嘱的诉求,既是公民道德良知的体现,也是做守法公民的必然选择。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教育。

在只什么是责任?责任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来区分。

由于“责任”问题比较抽象,所以需要让学生对责任心、责任感、责任意识有明确认识,使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思想品德八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

思想品德八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教案设计新授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

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冋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自学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继承权的实现方式1、法定继承2、遗嘱继承3、有效遗嘱的必备条件提问:1、你认为晓军父亲的遗嘱有效吗?2、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相比,有什么优点?活动三:律师到我家(学生扮演)正当晓军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晓军父亲的律师来到晓军家,拿出了晓军父亲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晓军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晓军,父母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给晓军的母亲。

晓军继承的份额暂时由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管理。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出问题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4、遗赠三、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1、注重情义,互谅互让,弘扬中华美德。

2、增强维权意识,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活动四:家庭纷争(多媒体展示)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乡,从此音讯全无。

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顾,死后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

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

晓军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

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

提冋:1、邻居能继承晓军爷爷奶奶的房产吗?请说明理由。

2、面对姑姑和母亲的做法,假如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说明本组观点(学生自己整理归纳维护继承权的有效方法)1、邻居不能继承晓军爷爷奶奶的房产,因为,他们不是晓军爷爷奶奶的法定继承人。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第二框__财产留给谁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第二框__财产留给谁

法定继承人是否都能实现继承权?如果晓 军与姑姑在同一顺序继承,合乎情理吗?
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 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 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 承人继承。来自板块二: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 继承两种。 什么是法定继承?
答: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采 用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 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的方式追究了侵权人 的法律责任。
◎范某损害王某财物的行为既违法又缺德,请结合法 院判决,对“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发表见解。
答:法律禁止的行为,恰恰是道德所谴责的。但是对于有些 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仅仅给予道德谴责远远不够,只 有运用法律武器,才能打击侵权者。所以说,法律是外在的 强制性道德。
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
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 方式。
王刚和弟弟从小父母双亡,被李某夫妇收养。长大成人
后,王刚娶妻张某并生有二子一女,女儿王芳出嫁后,经常
回娘家料理家务,照顾老人生活,大儿子王强婚后另过,对 父母从不尽孝道,二儿子王永天生弱智。2010年,王刚因病 去世。在分配遗产时,李某夫妇、张某、王芳、王强、王永、 王刚之弟均提出继承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对王刚的遗产应适用哪种方式继承? 2.哪些人是法定继承人?哪些人可以继承王刚的遗产? 3.在分配王刚遗产时,你认为谁应该多分,谁应该少分 或不分?为什么?
遗 产 分 配 原 则
一、均等分配
二、特殊情况下,经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 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 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 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 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 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七课第二节 自由平等的追求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七课第二节  自由平等的追求

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 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予以格外关照,看似 不平等,实则正是为了让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厘清正误
1. 珍视自由,就要知晓自己的权利,并无拘无束地行
使权利。
(×

2. 面对不平等现象,如果事不关己,我们就不要×管那
4. 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为此,我们要(B ) ①任意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 ③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④争取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小华的表姐大学毕业后应聘多家单位都被告知“ 只招男生”,她将这些单位告上法庭,最终小华 的表姐胜诉。据此完成第5~6题。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珍视自由
1.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 此,我们要___知__晓_____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 ___价__值_____,积极___行__使_____和____维__护____自己的正 当权利。
2. 依法行使权利。 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 觉____守__法____、遇事___找__法_____、解决问题 ___靠__法_____,树立守法光荣、___违__法_____可耻的 法治意识。
3.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加“冒名顶替罪”,对 “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 育入学资格……”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制。这( B ) ①表明公民教育侵权行为将得到杜绝 ②是用制度保 障公平的表现 ③表明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 代价 ④说明冒名顶替罪都是犯罪行为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7.2《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7.2《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7课第二框《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问题: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提示: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对自由的错误认识。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也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行使自由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活动讲法1.思考: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有什么意义?提示:让人们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更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活动二:探究守法与违法2.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提示: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活动三:材料分析活动四:故事展现(阅读教材第9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1.思考: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提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教师讲解: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珍视自由,一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的价值,二是要依法行使权利;知道了如何践行平等,一是要反对特权,二是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三是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然后归纳遗产的三个必备条件
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
3、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其确立。
4、继承顺序。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依据。(学生发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7,然后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人生AB剧(学生扮演)
不久,晓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晓军的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争执不下。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教学重点
1、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2、学会依法维护继承权
教学难点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教法学法
1、教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式教学法;。
2、学法:小品角色扮演,自主感悟,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案例,多媒体制作、节目编排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幻灯片,展示大把钞票。同学们,一看到这些,就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还是与金钱财产有关。我们都知道财产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那么,在公民死亡后如何来处理遗留的财产呢?这就涉及到财产的继承问题,本节课就来学习第二框题《财产留给谁》(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一、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1、几个重要概念:
(1)被继承人
(2)继承人
(3)遗产
(4)继承权
提问:
1、晓军之父尚未辞世,他的财产能继承吗?
2、晓军家的共有财产,能继承吗?
活动一: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晓军一家人)
中学生晓军的家庭是个典型的联合家庭,全家共六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和自己,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此外,他们家还有公共财产: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因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指导学生看书,展示几个重要概念(被继承人,继承人,遗产,继承权)
学生自由发言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课的几个重要概念
提问学生,归纳遗产的三个必备条件,(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4、遗赠
三、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1、注重情义,互谅互让,弘扬中华美德。
2、增强维权意识,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活动四:家庭纷争
(多媒体展示)
三个月后,晓军的母亲另嫁他人,对晓军不闻不问,对爷爷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远嫁他乡,从此音讯全无。为此,年迈的爷爷奶奶和邻居家签定了协议:爷爷奶奶由邻居一家照顾,死后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存款由晓军继承,房产送给照顾他们的邻居。晓军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继承自己父母的遗产,要求晓军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邻居的房产收回。晓军的母亲也以晓军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晓军应继承的遗产。提问:
活动三:律师到我家(学生扮演)正当晓军的家人准备分割遗产的时候,晓军父亲的律师来到晓军家,拿出了晓军父亲生前的遗嘱,遗嘱中提到:晓军是未成年人,要把遗产的二分之一留给晓军,父母年老体弱,四分之一留给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给晓军的母亲。晓军继承的份额暂时由爷爷奶奶和母亲共同管理。(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出问题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校老师或有关部门,做姑姑和母亲的工作,向她们宣传有关法律知识,通过协商取得自己应该继承的遗产。
4、起诉姑姑和母亲,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又是重点,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集思广益,在合作中探究出问题答案,并且要学会自己整理归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反馈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
《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
课题财产Βιβλιοθήκη 给谁授课年级八年级
执教
何水梅
课标要求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材分析
《财产留给谁》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授课内容。主要分析说明公民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让学生知道遗产继承的方式,当公民的合法继承权收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的继承权不受侵犯,了解有关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和维护继承权的方法。
巩固新知
出示侯耀文遗产继承案视频
根据本课知识点和视频提出问题
1.此案中谁是被继承人?哪些人属于法定继承人?
2.哥哥侯耀华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获得遗产?
观看侯耀文遗产继承案视频,
回答问题。
通过真实的案例检测、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本课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能用得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材料中,哪些人属于法定继承人?其中谁属于第一顺序?谁属于第二顺序?
(3)、王某的养女是否有继承权?为什么?
学生做题
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财产留给谁
一、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
1、几个重要概念:被继承人,继承人,遗产,继承权。
2、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3、继承顺序
二、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1、法定继承
2、遗嘱继承
三、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学生自由发言)
在没有接触任何相关法律知识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配遗产,然后通过自学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1、法定继承
2、遗嘱继承
3、有效遗嘱的必备条件
提问:
1、你认为晓军父亲的遗嘱有效吗?
2、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相比,有什么优点?
1、邻居能继承晓军爷爷奶奶的房产吗?请说明理由。
2、面对姑姑和母亲的做法,假如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说明本组观点(学生自己整理归纳维护继承权的有效方法)
1、邻居不能继承晓军爷爷奶奶的房产,因为,他们不是晓军爷爷奶奶的法定继承人。但是可以接受爷爷奶奶的遗赠。
2、晓军可以与姑姑协商,拿出爷爷奶奶的部分存款给姑姑。我们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的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以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的方式,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协商解决继承问题,继承权受到侵害要依法予以维护。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继承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注重情义、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继承问题。
1、注重情义,互谅互让,协商解决。
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继承权
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当自己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财产继承法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未成年人这方面的法律意识,通过本课教育教学不仅使其能了解相关知识,遵循法律规定,又能弘扬中华民族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传统美德。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法律保护公民财产继承权。当继承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尽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积极协商解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体会感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加深理解
情感升华
课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
请你当法官
(1)、王某临终前对全家人说,把图书、字画留给当教师的弟弟,这属于哪种继承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