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大雁归来》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标要求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科技类文章的说明顺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事理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及说明顺序,品析重点词句,让学生从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及思想内涵。
三、学习目标1.通过速读课文,能理清文章内容及说明顺序。
2.通过品析语言,能把握作者情感及思想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品析语言,能把握作者情感及思想内涵。
五、教学资源PPT课件等六、教学方法以学生研读文本,品析词句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七、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预设时间设计意图(一)导入(1)情境导入(2)明确目标(3)作者介绍(1)说读课题《大雁归来》的心情课件展示课题《大雁归来》约3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相关文化常识(二)教学模块1.倾听声音,理解内容2.聆听声音,品析句子3.探听声音,感悟真情4.再听声音,升华内涵。
(1)引导学生分组整理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
用笔勾画“时间,主体+事件”(1)引导学生归纳声音特点,对文段进行分类(2)引导学生品析句子的手法,大雁特点,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由大雁的忧郁找出人类的猎杀;(2)由“我们”探究“共同体”(3)引导学生探究“归来”的深层含义学生听美妙的大自然声音,感触自然的美好(1)学生听声音,速度课文(2)分组归纳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品析句子,感悟作者情感(1)思考“我们”的含义,通过教师引导读关键词句,领悟“我们”的含义(2)探寻大雁的联合观念(3)学生小组活动由课题探寻“归来”的含义总结课堂,呼吁学生尊重生命课件展示表格展示提示课件展示句段课件展示课件展示约8分钟约12分钟约15分钟约2分钟(1)学生通过倾听音乐,有一种美感(2)提示勾画,分组进行,提高学习效率(1)通过聆听大雁的叫声,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超链接,可以预判学生想要分析的句子,做到句句有准备,也可以自如的把控课堂时间(1)通过找“我们”修饰的词,对比读,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我们”的含义(2)探讨“归来”让学生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明白文章课题的深层含义;(3)从“归来”的探讨中,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由课文上升到情感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课件

一、含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体裁。 二、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三、说明文的种类: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 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 说明文两大类。 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五、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 类别、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作引用、 作诠释、摹状貌等
• 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 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 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 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 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 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 雁”。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和与作者 相关的文学常识;
整体感知内容:
“爱鸟者”是作者对自己的称呼, “爱” 字贯穿全文。请你在文中找出能体现“爱鸟” 的词语、句子或行动来,并加以品味。
作者对大雁作了那些描 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南飞的大雁(3)
三月的大雁(4)
大雁归来的情景(5) 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6)
孤雁(7、8)
四月夜间大雁集会时的鸣叫(9)
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
的一篇。
8
《沙乡年鉴》是奥尔 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 的著作。这本书问世于 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 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 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 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 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 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 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 影响。
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 就成了曲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说课稿尊敬的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大雁归来》。
一、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八年级下册内容相对轻松的一篇课文,属于教材的叙事文类别。
在文中,作者以精湛的笔法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大雁在冬季迁徙途中的惊险、劳苦和勇气,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生命之旅中必须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己,这既是人类的使命,也是人生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出以下几点分析:1. 文章生词较多,需要教师在课前通过解释或举例来帮助学生掌握。
2. 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师需要在讲解时进行重点讲解。
3. 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可能会对大雁的习性和迁徙途中的困难存在疑惑,而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解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知识,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的学习,学生将会提高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能力,初步形成探究、思考的能力,并通过大雁的勇气和毅力激发自己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的学习,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精神,并培养学生高尚品格、乐观向上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将教授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并总结文章的主题。
(2)了解大雁的习性,明白大雁迁徙的重要性。
(3)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及情感表达。
(4)对大雁在迁徙途中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探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明确大雁迁徙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感人力量,学生自己应该从当中汲取勇气、毅力和坚韧。
(2)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描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课题对于人类的意义。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社戏》钳qián:1.夹东西的用具。
2.夹住;约束。
撮cuō(zuǒ):[ cuō ] 1.聚合;2.用簸箕等把散碎的东西收集起来。
3.用手指捏住细碎的东西拿起来4.摘取(要点)5.吃:我请你上馆子~一顿。
6.容量单位。
10撮等于1勺。
1市撮合1毫升。
7.用于手所撮取的东西:一~盐。
一~芝麻。
b)借用于极少的坏人或事物:一小~坏人。
[ zuǒ ] 成丛的毛发:一~胡子。
偏僻piān pì: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的山区。
行辈háng bèi:辈分:他~比我大。
照例zhào lì:按照惯例;按照常情:春节~放假三天。
欺侮qī wǔ:欺负:备受~。
~弱者。
宽慰kuān wèi:1.宽解安慰:她用温和的话语~着妈妈。
2.宽畅欣慰:儿子总算理解了自己的苦心,嘱咐zhǔ fù: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再三~。
怠慢dài màn:1.冷淡:不要~了客人。
2.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之处,请多包涵。
凫水fú shuǐ:游水。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踊跃yǒng yuè:1.跳跃:欢呼~。
2.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参加。
屹立yì lì: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家眷jiā juàn:指妻子儿女等(有时专指妻子)。
皎洁jiǎo jié:(月亮等)明亮而洁白好歹hǎo dǎi:1.好坏:这人真不知~。
2.指危险(多指生命危险):万一她有个~,这可怎么办?3.不问条件好坏,将就地(做某件事):时间太紧了,~吃点儿就行了!4.不管怎样,无论如何:她要是在这里,~也能拿个主意。
行辈:辈分。
礼数lǐ shù:礼节。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雁归来》主要运⽤拟⼈的修辞⼿法介绍了⼤雁的鸣叫、觅⾷、群居、飞⾏等活动,说明⼤雁是⼈类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们与野⽣动物和谐共处。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7课《⼤雁归来》课⽂原⽂ ⼀只燕⼦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群⼤雁冲破了三⽉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
如果⼀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只花⿏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只定期迁徙的⼤雁,下定了在⿊夜飞⾏200英⾥的赌注,它⼀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
11⽉份南飞的鸟群,⽬空⼀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乎是⼀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200英⾥直达最近的⼤湖的⼤雁相⽐,它的飞⾏也就成了曲线。
⼤雁到了⽬的地,时⽽在宽阔的⽔⾯上闲荡,时⽽跑到刚刚收割的⽟⽶地⾥捡⾷⽟⽶粒。
⼤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的⼤雁则不同。
尽管它们在冬天的⼤部分时间⾥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的尾部朝远⽅的⼭丘,终于慢慢扇动着⿊⾊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触到⽔,我们刚到的客⼈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花能抖掉那脆弱的⾹蒲⾝上的冬天。
我们的⼤雁⼜回来了。
第⼀群⼤雁⼀旦来到这⾥,它们便向每⼀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不消⼏⼤,沼泽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课文原文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戚斯康星的法规。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
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三月的大雁则不同。
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不消几大,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笔记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笔记一、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 - 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
二、生字词1. 字音- 雾霭(ǎi):雾气。
- 缄(jiān)默:闭口不说话。
- 迁徙(xǐ):迁移。
- 沼(zhǎo)泽: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 狩(shòu)猎:捕杀或猎取野生动物。
- 凋(diāo)零:草木凋谢零落。
- 窥(kuī)探:暗中察看。
- 顾忌(jì):恐怕对人或事不利而有顾虑。
2. 字形- “霭”与“蔼”:“霭”是雾霭,上面是“雨”字头;“蔼”和蔼,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上面是“艹”字头。
- “徙”与“徒”:“徙”是迁徙,意为移动;“徒”如徒弟、徒劳,有步行、空的等意思。
三、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1 - 5段):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第1段:写大雁归来的季节是三月,它们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
- 第2段:描写大雁飞行的路线,它们笔直地飞行,目标明确。
- 第3段:写大雁到了目的地后,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这是它们的语言。
- 第4段:写春雁觅食时的欢快场景。
- 第5段:介绍孤雁的行为和叫声,暗示它们的悲伤。
2. 第二部分(6 - 10段):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 第6段:讲述大雁是如何选择夜间飞行的,因为这样比较安全。
- 第7段:写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它们在飞行和觅食时相互照顾。
- 第8段:介绍大雁的群居生活,它们的家庭结构以及在群体中的角色。
- 第9段:说明大雁的鸣叫所传达的信息,不同的叫声有不同的含义。
- 第10段:讲述大雁的集会,这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交活动。
3. 第三部分(11 - 13段):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第11段:作者把大雁看作自己的朋友,表达了对大雁的深厚情感。
- 第12段:强调大雁是人类的伙伴,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 第13段:以“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那些红翅黑鹂和黑脸田鸡更给它增添生气”结尾,表达了保护自然、恢复生态平衡的美好愿景。
第7课《大雁归来》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运用对比写法,反衬大雁对春天感 应的准确性,表现出大雁的迁徙是坚定 不移的。
2、具体分析第四段中“3月的大雁则不同”。
●1.3月的大雁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不像冬季
那样危险。 2.3月的大雁的飞行路线大多是弯曲的,不 像冬季那样大多数是笔直的。
3。3月的大雁不再是“一声不吭”,而是 低声“问好”。
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大雁知多少?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 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 称作“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他一生观察、经 历和思考的结晶,对美国的环境保护有很大的 影响。
读一读,记一记
科学小品文
●①内容的科学性: ②文笔的生动性:
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你能做到什么? 1、不伤害自然界中的小动物! 2、尊重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拟人,不但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写出了 大雁的聪明、可爱、热情、活泼,表现出作 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请大家回头想一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大雁归 来》?作者呼唤的仅仅是大雁的归来吗?
结合文章主旨回答:
课堂小结:
走进大雁世界,沙乡的人们理解它们的需 要,不干涉、不惊扰,给了它们一个自由的世 界……大雁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东西?
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界才会更 精彩。
品味手法:
思考: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 作用。
语言赏析
“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向每个沙滩低 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 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融化的水洼和 池塘问好。” 第4段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 什么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心观察、勤于记录,了解春天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寻觅、观赏、赞美春天的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学会用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有灵性地抒写自己对春天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和对自然初步的观赏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心观察、勤于记录,了解春天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在寻觅、观赏、赞美春天的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学会用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有灵性地抒写自己对春天的感悟。
活动方法:1、活动法 2、讨论法 3、创设情景法
活动用具:电子白板。
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用时:两周观测一节课堂活动教学流程:
【搭桥引线、温故知新】
前两天冬青的枝杈顶端抽出了几片新叶,今天我们来看时这些新叶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好像突然冒出了好几节。
叶片是粉嫩的翠绿色,在阳光下是半透明的,和老的浓绿色的叶片呈现完全不同的感觉。
【前置作业、自主探究】(学生课前准备好,教师纠错)
1、课前三分钟演讲。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长负责,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设计:
活动1:春天的足迹
1、通过网络、书籍或请教他人等方式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比如:“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时间、特征等。
2、在校园里、社区中或家庭内,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以“自然日志”的形式记录下它们在春天的变化。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
活动准备:选择好观察目标,了解“自然日志”的写法。
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在记录方式上可以是文字与图片(比如照片)相结合的形式。
例如:
观察时间:观察对象:观察主题:冬青叶片在春天的生长
参与观察人员:记录员:
观察记录:(略)
观察感受: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里描写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冬青新叶也是这番感觉。
春天真的有魔力,她让生命在她的季节里不知不觉就焕发出成长的气息。
3、请科学老师对学生的“自然日志”进行评价。
相关链接:
(1)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二十四节气释义—说说你所知道的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道
(3)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到处棉花豆麦佳,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到处棉花豆麦佳,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4)节气与气象的农谚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
”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
”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
”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5)二十四节气推算
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气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气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气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气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气白露八月节秋分八月气寒露九月节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小雪十月气大雪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气小寒十二月节
(7)观察日志记录形式:观察时间、观察对象、观察主题、参与观察人员、记录员、观察记录、观察感受等。
活动2:春天的赞歌
1、在课堂上开展“一句话形容春天——一段话描写春天——一篇文章抒写春天”的写作练习。
2、将同学们优秀的习作整理编排出一期黑板报。
活动3:诗情画意的春天
1、教师先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然后讲述一些有关的故事,给予学生以这方面的知识和启发。
比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告诉学生无论是“诗配画”还是“画配诗”,首先要能理解诗歌或绘画作品的题意,另外要懂得巧妙构思和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法,就好像写作一样,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都是一篇成功习作的因素。
另外我觉得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作品是很好的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例子,比如他在《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里所展示的一幅作品,就极好地启示学生,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画我真将是多么可贵的。
2、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进一步了解这种形式的创作。
3、展示并解说自己小组或个人课外制作的“诗配画”和“画配诗”的作品。
4、由全班同学根据“诗画配合是否恰当,画作诗作选择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等要求投票选出“我们最喜欢的作品”。
【成果展示,答疑解惑】(学生答疑,教师明确并解惑)
【课堂小结,板书梳理】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学生小结,说出收获。
【板书梳理】
寻觅春天的踪迹
课外活动:
内容一:在大自然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内容二:在生活中,寻觅春天的踪迹;
内容三:在创作中,展示春天的踪迹。
【达标测评,反思教学】
【达标测评】写作练习
春天来到,百花盛开,请围绕寻觅春天为主题开展一次语文活动:
1 设计活动流程
2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春天的现象
3 举出有关春天的古诗词 {写出2首}
【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