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
政治学一级学科.doc

政治学一级学科(03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治学理论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二、专业方向1、政治学理论(030201)2、中外政治制度(030202)3、国际政治(030206)4、中共党史(030204)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二年半2、博士研究生:三年——四年五、课程设置(一)政治学理论专业(030201)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2、博士英语B.专业学位课程1、政治学研究动态评论2、政治学理论与方法3、政治学名著研读4、经济政治学专题研究5、中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专题研究6、当代中国政治分析7、发展政治学研究(博士研究生至少修完上述专业课程中的4门)(二)政治学理论专业(030201)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 比较政治分析(2学分)C类: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3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公共行政学专题研究(2学分)D类: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 市场经济的政治学分析(2学分) 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2学分) 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2学分) 非政府组织专题研究(2学分)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 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三)中外政治制度专业(030202)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C类: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3学分)比较政治分析(2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公共行政学专题研究(2学分)D类: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2学分) 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 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 市场经济的政治学分析(2学分) 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决策理论与决策分析(2学分) 非政府组织专题研究(2学分)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四)国际政治专业(030206)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 比较政治分析(2学分)C类:西方政治学名著选读(3学分) 国际政治理论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专题研究(2学分)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2学分)D类:当代国际关系研究(2学分) 国际组织研究(2学分) 国际法专题研究(2学分) 外交与外交政策研究(2学分) 东亚政治比较研究(2学分) 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2学分)(五)中共党史专业(030204)硕士研究生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2学分) 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中共党史史料学研究(2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2学分)D类: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2学分)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中共党史人物专题研究(2学分)中国革命根据地研究(2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台湾问题专题研究(2学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2学分)六、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
国际政治研究方法

第二节、案例研究的不同类别与做法研究者进行案例研究,有不同的做法。
对案例研究进行分类,利普哈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观点至今仍然屡被引用。
他的分析是基于研究的功能或目的,包括与理论无关的、诠释的、产生假设的、理论确证的和反常案例研究等。
利普哈特所做的分类,实际上包括了非理论性案例研究与理论性案例研究两大类。
他所划分的前两类大体上属于非理论性研究,后三类则属于理论性研究。
人们进行非理论性研究,一个主要的目的是对特定事件进行历史性解释。
这个解释是要说明产生特定历史结果的事件的影响。
按照列维的说明,与理论无关的案例研究是指传统的单一案例研究。
这种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目标是理解和诠释,而不是广义的理论概括。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非理论性案例研究不以建立或探索理论为宗旨,但并非不涉及理论。
这种研究作为对单一事例的理解,肯定会用到理论。
按照贝内特的解释,诠释性案例研究,是指用理论变量提供有关案例的历史性诠释。
这种研究的旨趣是要表明,在该案例的特定情况下,结果正是所期待的。
进行理论性案例研究,人们的基本宗旨可是说是两个,一是为了理论的检验,而是为了理论的发展。
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是为了说明现存理论能够解释历史进程与结果,遵循的是确认的逻辑;对理论进行发展,目的是发现理论不能解释的方面并提出新的假设,遵循的是发现的逻辑。
就这两个方面来讲,案例研究既可以产生假设,也可以检验假设。
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可以进行证实,也可以进行证伪。
由于案例研究所选用的事例通常不具有代表总体的一般性,因此用少数甚至一个案例证实解释一般性规律的理论往往被认为没有说服力。
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发展,涉及不同的说法。
贝内特所讲的启发性案例研究和反常案例研究都属于这一类。
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者通常是在现有理论解释力不够,或是没有适当理论可以做出解释的情况下进行的。
由于这种研究是旨在为新的理论的形成做铺垫,因此往往需要确立新的视角,提出新的假设和观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要点重要知识

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在古代,西方的政治从希腊语“polis”即城邦演化而来,中国则在《尚书》、《论语》等典籍中已经出现,“政”和“治”是分开使用的,政治主要指统治的意思,即治国之道。
政治概念的诸种定义:1、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于伦理道德。
2、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3、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上述各种观点都从某一侧面说明了政治的某个特征,因而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没有涉及到政治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
掌握政治的基本涵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涵义和研究内容政治学的基本含义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
研究对象以国家政权或国家问题为核心,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政治学基础理论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政治学方法论。
中国政治有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党的领导和建设、地方政府、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和决策过程、政治发展、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比较政治有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史、政治过程、比较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地区研究和国别政治研究。
公共政策有决策科学、政策分析、对各类政策的专题研究。
专题二: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

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 : 以色列经济学家
代表性著作: 托马斯·谢林:《博弈:冲突策略》; 约翰·哈森尼:《博弈论与国际冲突分析》; 马丁·舒比克:《博弈论的应用》; 邓肯·卢斯和霍华德·雷法:《博弈与决策》; P·C·奥迪斯霍克:《博弈论与政治学》; 阿纳托尔·拉波波特的《囚犯的困境》: 卡尔·多伊奇的《国际关系之分析》: 莫顿·卡普兰的《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
“囚犯的困境”模型 囚犯的困境”
B b1 (拒绝交代)
- 10 (关押一年) a1b1 (双方拒绝交代)
B2(交代)
+50 (关押3个月) a1b2 (A不交代B交代) (关押10年) -100
a1(拒绝交代) A
(关押一年) - 10 -100 (关押10年) a2b1(A交代B不交代)
-50 (关押5年) a2b2(双方都交代) (关押5年) -50
B b1 (让路) b2(不让路)
+10(赢) a1(让路)Aa1b1 (双方让路)
a1b2 (A让B不让)
(输)-10 -10(输) -100(死) a2 (不让路) a2b1(A不让B让) (赢)+10 a2b2(相撞) (死)-100
囚犯的困境
假设抓获了A和B两个嫌疑犯,将他们分别关押、审 讯,这样A和B就面临着四种选择和结局:a1b1、a1b2、 a2b1、a2b2
专题二: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个指导思想 3项基本原则 N个研究方法
1.指导思想:四个坚持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必须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 法; 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2.三项基本原则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2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 00312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政治的最初含义是( A )1-1A. 城邦B.帝国C.共和国D.君主国2.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C ) 1-20A. 制度研究法B.法律主义研究法C.行为主义研究法D.历史主义研究法3.由氏族直接产生的家庭婚姻形式是( B )2-34A. 血缘家庭B.普那路亚婚C.对偶婚D.家长制家庭4.“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B ) 2-51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D. 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5.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B ) 3-75A. 领主占有制B.地主占有制C.国家占有制D.自耕农占有制6.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是( B ) 3-70A. 政治改革B.政治革命C.政治改良D.政治动员7.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主获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 B ) 3-75A. 强占B.分封C.购买D.赠予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政策主要是采取(A) 4-103A. 专制B.自由C.平等D.暴力9.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 C )5-130A. 按劳分配B.人民民主专政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10.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的区别集中体现于( D ) 6-152A. 有无议会B.议会权力大小C.君主的影响力D.政府对君主还是对议会负责11.体现国家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的是( C ) 7-180A. 国体B.国家结构形式C.政体D.国家形式12.具有社会管理权的国家机关是(C) 7-199A. 国家元首B.立法机关C.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13.国家政权和本质的系统化体现是(D) 7-180A. 执政党B.国家元首C.军队D.国家机构14.社会政治总问题是指( D ) 8-210A. 民族问题B.经济问题C.文化问题D.革命和政权问题15.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那些未掌握政权的主要的政党则会联合为(C) 9-241A. 参政党B.反对党C.在野党D.合法政党16.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国家有(B) 9-253A. 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7.与主导型政治文化相协调的政治文化称为( B )10-288A. 亚政治文化B.次主导型政治文化C.次级政治文化D.亚文化系统18.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是( C )11-335A. 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B.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普遍提高C.革命阶级发动强大革命行动D.被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生存下去19.第三世界的形成标志是( C )12-399A. 波茨坦会议B.巴黎公约C.万隆会议D.海地独立20.以下属于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有(B) 12-384A. 国际大赦组织B.联合国C.世界气象组织D.世界海事组织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20世纪30出现,许多政治学研究者对制度研究法提出了批评。
他们指出,制度研究法忽视了对政治活动的主体──人的政治心理、动机的研究,并且仅仅局限于对政治机构内部活动和法律条文进行分析,而这些并不能包括整个社会的所有政治活动。
他们主张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应从政治制度转移到政治行为,提出用行为主义研究法取代制度研究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行为主义研究法逐渐崛起并在60年代未期达到顶峰,使制度研究法受到很大的冲击。
7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研究法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制度研究法的地位开始回升。
但人们在运用制度研究法时,也引入了行为主义研究法中诸如数量分析、心理分析等手段。
实际上,制度研究法和行为主义研究法不是截然对立的,在对政治现象的分析方面,两者各有长短。
“历史比较法”就是通过两种或几种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来探索语言发展规律的方法。
缺点是不能联系社会发展和语言的各个方面。
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政治系统论政治系统论(Systems Approach)的代表人物是戴维·伊斯顿。
在.“什么是政治”部分,我们已涉及过系统理论。
任何系统都有一些要素,政治系统的要素是输入、输出及反馈,这些也是政治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
从输入――输出来分析政治系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政治思维方法。
系统论主要关心的是系统内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理?这是结构一功能分析所关心的问题。
政治系统论运用了系统论和控制论的一般原理,不注重实用国家这种模糊的概念,而以政治系统为自己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对政治过程,特别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分配进行研究。
它首先把政治看成是一个既有层次分工而又有完整系统地有机整体,即政治系统,政治现象是这个系统整体的组成部分,政治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以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华中师大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从事中外政治制度研究和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坚持党的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乐于奉献;2、对马克思主义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及本学科学术理论的状况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和研究工具,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党政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比较政治学2、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3、宪政制度与政府管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至三年。
总学分为36学分。
学位课程计21学分,选修课程计15学分,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方可毕业。
本专业硕士生的中期分流考核,一般定在修满学分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
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作结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五、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时间为四周,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
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本科生课程若干章节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与答疑,主持课堂讨论等。
工作量不得少于8课时。
成绩合格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时间为四周,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进行。
其形式主要是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咨询服务、参加学术会议等。
调研工作可以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也可以自选主题,经导师同意后进行研究。
调查结束后,应撰写调研报告并作调查汇报,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5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应在第5学期前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学术价值;(2)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论鲜明、具有新意;(3)行文规范、语言流畅。
政治学方法(二)

政治学方法(二)政治学研究方法政治学是探究政治现象的学科,为了更好地了解政治现象,需要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来分析和解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对政治事件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来了解政治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历史研究法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收集资料:搜集政治事件的历史文献、报纸、文件、视频等资料。
•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排列、索引等操作,构建起完整的历史资料库。
•分析资料: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其中的规律、趋势和事件关系,从而得出政治现象的结论和结论的支持。
历史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和事件联系,它的缺点在于它的资料需要获取,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现有文献、书籍和研究报告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来了解政治现象的性质、原因、过程和影响。
文献研究法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收集文献:搜集和阅读与政治现象相关的文献、书籍和研究报告。
•分析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和解释,寻找其中的公认结论、争议点和研究方法。
•总结研究: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和方案。
文献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它的资料来源广泛,比如图书馆、在线数据等;其缺点在于它只能分析已经存在的文献而无法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社会研究法社会研究法是通过社会调查、采访和访问,从被调查群体中获取关于政治现象的数据、信息和意见。
社会研究法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设计研究:确定研究的问题、样本和方法,制定问卷或者访谈题目和策略。
•收集数据:获得数据的方法可以是问卷调查、样本调查、邮件、电话等。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使用统计手段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其中的规律、趋势和事件关系,从而得出政治现象的结论和结论支持。
社会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快速获取实证数据和个体意见;其缺点在于数据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偏见和样本的有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犯的困境”模型 囚犯的困境”
B b1 (拒绝交代)
- 10 (关押一年) a1b1 (双方拒绝交代)
B2(交代)
+50 (关押3个月) a1b2 (A不交代B交代) (关押10年) -100
a1(拒绝交代) A
(关押一年) - 10 -100 (关押10年) a2b1(A交代B不交代)
-50 (关押5年) a2b2(双方都交代) (关押5年) -50
博弈模式与形式
两方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 多方零和博弈 公式:(-1)+(+1)=0 模型:“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懦夫”
两方变数博弈 变数博弈 多方变数博弈 模型: “囚犯困境”
“谁是懦夫”
假设A和B两个人驾车在只有一个车道的公路 上相对行驶,谁都不让路双方可能车毁人亡, 但谁让路就成了“懦夫”。
“谁是懦夫”博弈 谁是懦夫”
莫顿·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 六种国际系统模型(20世纪40-50年代 ):
(1)均势系统 (2)松散的两极系统 (3)紧密的两极系统 (4)普世的国际系统,即全球系统 (5)等级制系统 (6)单元否决系统
四种体系模式(20世纪60年代 ):
非常松散的两极系统; 缓和系统; 不稳定的集团系统; 不完全的核扩散系统。
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 : 以色列经济学家
代表性著作: 托马斯·谢林:《博弈:冲突策略》; 约翰·哈森尼:《博弈论与国际冲突分析》; 马丁·舒比克:《博弈论的应用》; 邓肯·卢斯和霍华德·雷法:《博弈与决策》; P·C·奥迪斯霍克:《博弈论与政治学》; 阿纳托尔·拉波波特的《囚犯的困境》: 卡尔·多伊奇的《国际关系之分析》: 莫顿·卡普兰的《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
4、沟通论
又叫“通讯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 罗伯特·韦纳:《控制论:控制与联系》 (1948年) 卡尔·多伊奇 : 《政治的中枢——政治联系和控制模式》
5、结构功能分析法(Structual、结构功能分析法(Structual功能分析法 Functionalism Analysis) Analysis)
3.系统论 3.系统论
20世纪的三项自然科学理论
控制论 系统论 信息论
系统论引起国际政治领域研究的三大变化:
拓展了国际政治的研究领域与范畴,从视国家为 惟一行主体到承认国际关系有多个行为主体;
从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到强调国际社会处 于相互依存的可协调状态; 从强调国际冲突到同时强调冲突与合作。
主要有三位代表人物: 戴维·米特兰尼(David Mitrany,1988-1975) 厄恩斯特·B·哈斯(Ernst B Haas) 约瑟夫·奈
功能主义的一个核心假设
“形式依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米特兰尼的三种方案或模式: 国联模式 联邦模式 功能模式
6、博弈论
a2(交代)
(关押3个月) +50
博弈论是关于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处于利益冲 突的双方在竞争性活动中制定最优化的胜利策略 的理论,博弈方法即根据游戏规则选择处理竞争、 冲突或危机的最佳方案。
博弈论的发展进程:
萌芽于18世纪初
发展于20世纪 20世纪20年代 应用于数学领域
二战期间被用于军事领域
20世纪50年代以后 应用于国际关系领域
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专题二: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个指导思想 3项基本原则 N个研究方法
1.指导思想:四个坚持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必须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 法; 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2.三项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有三项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普遍联系的原则 (3)运动发展的原则
B b1 (让路) b2(不让路)
+10(赢) a1(让路)
A
a1b1 (双方让路)
a1b2 (A让B不让)
(输)-10 -10(输) -100(死) a2 (不让路) a2b1(A不让B让) (赢)+10 a2b2(相撞) (死)-100
囚犯的困境
假设抓获了A和B两个嫌疑犯,将他们分别关押、审 讯,这样A和B就面临着四种选择和结局:a1b1、a1b2、 a2b1、a2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