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NCCN指南更新解析
NCCN指南解读前哨淋巴结活检PPT课件

.
28
➢多中心病灶: ➢ 不同象限癌灶,彼此间隔2-5cm,发生率约10% ➢ 准确性、假阴性率与单发肿块相仿
➢ 可能引流到不同的SLNs,SLNB的可信度降低,但 有文献报道SLN阳性率较单一病灶高。
➢DCIS: ➢ 有低估的风险,伴微浸润10%左右,部分腋窝淋巴 结宏转移
➢ 怀疑有局部浸润,拟行全乳切除或即刻再造,建议 行SLNB
1960年 Salivary gland tumor 1977年 Carcinoma of penis 1992年 Malignant melanoma 1993年 Breast cancer
SLN is the node most likely to contain metastases. If the sentinel node is negative, then the remainder of the nodal basin can be expected to be negative.
乳腺癌腋窝的处理
传统的腋淋巴结清扫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
1
腋淋巴结清扫术(ALND)
腋淋巴结清扫 术(ALND)是乳腺癌各种手术治疗的标准组成部分
目的:
了解腋窝状况 分期 指导综合治疗 判断预后
切除受累的淋巴结:
局部控制
远处转移?
传统的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感觉障碍,淋巴漏,
上肢水肿)
.
2
前哨淋巴结 SLN
SLN技术指标: -95%成功(检出)率 -10%假阴性率
.
6
SLN阴性 腋窝复发 保乳+放疗
随访 N
腋窝复发
OS
B-32
ALND SLNB
8年 1975 8(0.4%) 91.8% 2011 14(0.7%) 90.3%
胃癌分型

众所周知胃癌在我国十分常见,然而胃癌还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各不相同。
早期胃癌是指局限而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且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深度超过粘膜下层,已侵入肌层者称中期,已侵及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者称晚期。
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一、具体形态分型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48.8%~52.5%),大弯、小弯、前壁、后壁皆可受累,其次是贲门部(16.1%~20.6%),胃体部和累及全胃者相对较少(7%~16.6%)。
胃癌多为单发,少数也可多发。
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多为单中心发生,少数为多中心发生。
后者也多因相距不远逐渐发展融合成一个癌灶,偶形成双癌。
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
病期早期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很大。
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
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
(1)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淋巴结转移。
它的最大直径一般在5cm以下,直径小于1cm的称小胃癌,小于0.5cm称微小胃癌。
原位癌是指未突破固有膜的癌肿也属早期胃癌,但难于识别。
①日本早期胃癌分型:1962年日本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浅表型和凹陷型。
A、隆起型(Ⅰ型):肿瘤表面呈结节状隆起或息肉状,边界清楚,高出周围黏膜约2倍以上。
B、表浅型(Ⅱ型):肿瘤表面高低与周围黏膜差别不甚大,癌灶较平坦,无明显隆起和凹陷,依其隆起或凹陷的程度又分3个亚型。
表浅隆起型(Ⅱa):肿瘤隆起高度不超过周围黏膜厚度的2倍。
表浅平坦型(Ⅱb):癌灶与周围黏膜同高。
表面无隆起或凹陷。
表面凹陷型(Ⅱc):癌灶较周围黏膜稍凹陷,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厚度。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近年已逐渐被外科学界熟悉,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这个较新的肿瘤概念,及时更新知识和规范诊疗,2010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作组(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成立专家委员会,首次编写GIST中国共识(2011版)[1]。
共识每年进行更新,2012版已修订完毕。
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NCCN指南早已为大家熟知,可以说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癌症治疗指南。
笔者就GIST的最新国内共识和新版NCCN指南的外科诊治部分作以解读。
一、GIST的活检原则和适应证GIST患者症状无特异性,只有病理学检查才是确诊GIST的唯一方法。
但GIST质脆、血供丰富,部分呈囊实性,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引起肿瘤出血、破溃,以致肿瘤播散种植的严重后果。
因此,国内外共识或指南对于大多数可完整切除且原发性局限GIST,不推荐手术前进行常规活检。
术前活检适用于拟进行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取得明确病理诊断。
对于首诊即合并转移的可疑GIST,必须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再开始靶向药物治疗。
而对于术中冰冻活检,专家共识为不推荐常规进行。
只有当手术中怀疑GIST周围有淋巴结转移或手术中肉眼不能排除是其他恶性肿瘤时,才考虑术中冰冻活检。
至于活检方式,NCCN指南始终推荐首选超声内镜下细针抽吸法活检(EUS-FNA)。
由于该方法穿刺针直径小,导致肿瘤出血的风险极低;此外,从胃肠腔内进针,有效避免了经皮穿刺引起针道种植和肿瘤破溃导致腹腔播散转移的危险。
尽管取得的组织较少,但活检阳性率高,国外报告诊断准确性可达90%以上[2]。
NCCN化疗止吐指南解析

NCCN化疗止吐指南解析首先,NCCN化疗止吐指南提供了一些预防和治疗恶心和呕吐的基本原则。
指南强调了个体化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指南还鼓励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以监测和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
指南还将化疗导致的恶心和呕吐分为四个不同的风险群体: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
根据患者所属的风险群体,医生可以选择相应的止吐药物和辅助措施。
这种个体化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在高风险和中风险群体中,指南推荐使用5-HT3拮抗剂(如奥曲肽)和NK1受体拮抗剂(如阿帕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这两种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化疗导致的恶心和呕吐。
此外,指南还建议在这些患者中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以增强止吐效果。
对于低风险和极低风险群体,可以考虑使用5-HT3拮抗剂或可待因类止吐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外,指南还提供了其他辅助措施来控制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例如,对于患者的特定情况,可以采用心理支持、按摩、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方法来缓解症状。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此外,指南还涵盖了一些特殊人群的止吐策略。
例如,对于妊娠妇女,指南建议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副作用和胎儿风险,并在个体化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也有相应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在最新的NCCN化疗止吐指南中,还提到了一些尚在研究阶段的新疗法。
这表明NCCN不断更新指南以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总的来说,NCCN化疗止吐指南提供了一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导致的恶心和呕吐。
通过合理选择药物和辅助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NCCN化疗止吐指南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患者度过化疗过程中的困难时期。
5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12版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诊断要点] 1. 体格检查 患者呈急性热病容, 扁桃体肿大明显,表面有黄白 色脓点,在隐窝口有渗出物。 脓点可融合成假膜状,不超出 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留出 血创面。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 血,可发现腺样体或舌根扁桃 体红肿,下颌淋巴结常有肿大 压痛。 2. 实验室检查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 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概况]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病毒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致 气管支气管黏膜炎症;感染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在病毒感染基础上 可并发支原体、衣原体以及细菌感染;引起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理化 因素诸如冷空气、粉尘、刺激气体;过敏物质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 质、药物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或气候变化时,各 种年龄人群都可发生。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患者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 现咳嗽、初为干咳,1天~2天后咳嗽加剧,痰液增加,从黏液痰转变 为黏液脓痰;咳嗽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胸腹肌肉疼痛;发热少 见;体格检查多无特别发现,偶有呼吸音粗糙。患者全身性症状可在 3天~5天消退,但咳嗽可持续较长时间。 2、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大多正常。
④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 青霉素类:
– 属于β -内酰胺抗生素。EDL包括的药物为青霉素G、苄 星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 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该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细 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具有作用强、毒性低的 特点。 – 青霉素G由发酵液提取,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及杆 菌、革兰阴性球菌和梅毒螺旋体所致感染。抗菌谱窄 、不耐酸、不耐酶,易引起过敏反应。 – 耐酶青霉素有苯唑西林,具有耐抗金黄色葡萄球菌β 内酰胺酶的能力,可口服。
流行性感冒
美国NCCN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ppt课件

肿瘤直径<4cm
无颈淋巴结转移
非浸润型
-
18
手术后分期
<45岁:I 期---任何T,任何N,M0
II期---任何T,任何N,M1
>45岁:I 期---T1,N0,M0
Ⅱ 期---T2,N0,M0
Ⅲ 期---T3,N0,M0;
T1,N1a,M0
T2,N1a,M0
T3,N1a,M0
ⅣA期---T4a,NO,M0;
-
9
甲状腺结节不手术者的随诊
1 结节增大,彩超+FNA -- 结节增大合理定义:结节直径 增加20%(相当于体积增大50%),或同时在两个方向增 加至少2mm;
2 初次FNA为良性,应连续随访6-18个月(每3个月),大 小不变则可以每年检查一次;
3 反复检查不能确定,或囊性结节复发,考虑手术;
4 优甲乐抑制治疗:(1)优甲乐抑制TSH有助于缩小结节, (2)且可预防低碘地区人群长出新结节,但碘摄入正常 人群效果不明显,所以碘摄入正常地区不推荐常规使用, 大约只有17-25%的结节缩小达到50%以上,(3)结节已 增大者可停用,考虑继续观察或手术;
22
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控制原 则
•对于癌症病人或有高危复发病人,TSH应维持在 低于0.1mU/L水平。 •对于非癌症低危复发病人,TSH水平应维持在正 常值低限。
-
14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手术方式有两种: 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术、 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术
-
15
甲状腺全切指征(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年龄小于15或大于45 放射史 已知远处转移 双侧结节 甲状腺外累及 肿瘤直径大于4cm 颈淋巴结转移 浸润型
NCCN成人癌痛指南更新

PAIN-I 1of2 阿片类药物使用成瘾性和耐受患者需更大剂量
当阿片类药物被用于治疗癌痛时,成瘾性是一个很少见的问题 ,除非在癌 痛之前就已经存在成瘾问题 有违禁药物或者酒精依赖/药物滥用史的患者,将会明显增加镇痛药误用
和滥用的风险(见PAIN-L) 有阿片类药物使用/滥用史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耐药,这将需要更高的 剂量来优化疼痛的控制(见PAIN-L)
临床实践及注意点
PAIN-F 1类药物副作用管理-2
谵妄:
考虑起始使用氟哌啶醇滴定, 0.5-2mg 口服 或者 每4-6小时静脉注 射;或者奥氮平, 2.5-5mg PO 或者 6-8小时舌下含服;或者利培酮, 0.25-0.5mg,每天1-2次。由于这些药 物半衰期很长,长期使用时有必要减 小剂量
PAIN A-M 临床实践及注意点
阿片类不良反应的处理(PAIN-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辅助药物(PAIN-G)
社会心理支持(PAIN-H) 患者和家庭教育(PAIN-I)
与临床相
辅助用药和
综合性干预措施(PAIN-J)
关的细节
干预措施
非阿片类镇痛药(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 (PAIN-K)
最大剂量限定在3g/天或更少。 考虑到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为防止过量,对乙酰氨基酚需慎用、对乙
酰氨基酚-阿片复方制剂不要使用 See the FDA website
2009年6月29-30日,美国FDA专家咨询委员会讨论了对乙酰氨基酚肝损害 及风险管理措施。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1.包括在处方药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撤销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减少 对乙酰氨基酚每剂量单位的药量等; 2.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处方药说明书正在修订中,加入一个有关严重肝损害的黑 框警告,且在警告部分加强对严重过敏反应(如面部、嘴或喉肿胀、呼吸困难、 痛痒、皮疹)的警示
NCCN胃癌指南第三版解读课件

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FOLFIRI(伊立替康+5Fu+亚叶酸)(2A→1级) 顺铂+5Fu±亚叶酸(1级) 顺铂+卡培他滨(1级) 奥沙利铂+5Fu+亚叶酸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HER2(+)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
二线治疗
雷莫芦单抗+紫杉醇(1级) 多西他赛(1级) 伊立替康(1级) 雷莫芦单抗(1级) 紫杉醇(1级)
NCCN胃 癌指南第 三版解读
NCCN对证据和共识的分类
1类:基于高水平证据, NCCN一致认为此项治疗合理。 2A类:基于低水平证据, NCCN一致认为此项治疗合理。 2B类:基于低水平证据, NCCN基本认为此项治疗合理。 3类:基于任何水平证据, NCCN对此项治疗是否合理存 在重大分歧。
所有推荐均为2A类,除非另有说明 临床试验:NCCN认为任何肿瘤患者都可以在临床试验中 得到最佳处理,因此特别鼓励肿瘤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13.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 17个月
19个月
◆标准治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胃或EGJ腺癌患者
食管胃交界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
◆推荐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为1类;联合其他化学
药物为2B类)用于HER2阳性…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denocarcinoma,EGJ)
3 靶向治疗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管理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 Tis 原位癌 T1a 肿瘤侵犯固有层或黏膜肌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析
2012年,新指南增加了对幼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指南(TPLL-1 )及毛细胞性白血病(HCL-1) 两种疾病从诊断、治疗方面的详细描述。
其他诊疗指南也更加详细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删除了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大于等于6个月这项治疗适应症评估标准。
2.在治疗后缓解方面,删除了原先的大于三年为长期缓解,小于两年未短期缓解的这项期限,并且提出:长期和短期缓解不能根据现有数据严格区分。
主要原因是之前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区分。
临床医生需要使用临床上的评价标准。
例如,FCR方案治疗后,根据MDACC的数据来说三年是个合理的时间点,但在瘤可宁治疗后,18-24个月可能就到了临界点。
3.提出“以淋巴结或脏器肿大缩小或血红蛋白、血小板改善为基础的孤立性恶性淋巴滤泡增多不考虑为恶性疾病”这一观点。
4.11q缺失的CLL:对于年龄大于等于70岁或有合并症的年轻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瘤可宁+-强的松”改为“瘤可宁+-美罗华”(对短期缓解小于两年,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复发难治性治疗同样适用)。
对于未缓解、未移植或疾病进展后的复发难治性治疗,可以考虑“异基因干细胞”这一选择。
5. 17p缺失的CLL:一线治疗,不再推荐“苯达莫司丁+美罗华”,并强调除非病人对美罗华无效,否则都应该加用美罗华。
复发难治性治疗,推荐把大剂量地塞米松改为大剂量强的松,提出17p缺失性疾病用阿伦单抗或大剂量激素治疗可能缓解
6. 无11q、17p缺失的CLL:对于虚弱、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推荐“瘤可宁+-强的松”改为“瘤可宁+-美罗华”。
(同样适用于一线治疗,年龄大于等于70岁或有合并症的年轻患者和大于等于70岁短期缓解小于两年的患者复发难治性治疗)。
并且说明“大于等于70岁,作为一线治疗,氟达拉滨没有比其他治疗(如瘤可宁)更有效”加上。
滤泡型淋巴瘤
1.提出对于I-IV期患者的随诊:应该5年内每3-6个月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之后每年检查根据临床情况决定。
在完成治疗后两年:CT检查不超过每6个月一次,2年后,至少一年一次。
对于IIx、III、IV期患者,无治疗指证,建议观察。
并且提出,无论何时只要有临床指征就应该行影像学检查。
2.治疗方面:对于滤泡型淋巴瘤老年或衰弱者的一线治疗,推荐美罗华维持为:“对于最初表现为肿瘤高负荷的患者,美罗华维持剂量375mg/m2每八周一次”。
二线及长期剂量治疗中,加入BVR(苯达莫司丁,硼替佐米,美罗华)和“氟达拉滨+美罗华”方案。
对于二线巩固或长期剂量:美罗华维持使用方法为:“对于最初表现为肿瘤高负荷的患者,美罗华维持剂量375mg/m2两年内每12周一次”。
新指南不再认为之前接受过化疗、美罗华和蒽环类药物的患者,美罗华维持可以延长无病生存期。
套细胞淋巴瘤
1.I、II期患者,完全缓解后,需随诊。
复发后,推荐治疗方法为“之前单独放疗过的病人,使用套细胞瘤的诱导治疗”,“之前放化疗联合或单独化疗的病人,行二线治疗”。
部分缓解后,治疗同前,方案为:“之前单独放疗过的病人,使用套细胞瘤的诱导治疗”,“之前放化疗联合或单独化疗的病人,行二线治疗”。
2.IIX,III,IV期患者,完全缓解后,对于不行HDT/ASCR的患者,如果之前用R-CHOP 治疗过,考虑使用美罗华维持剂量375mg/m2每8周一次,直至进展。
若为部分缓解,则考虑进行二线治疗。
弥漫大B性淋巴瘤
1.提出在某些情况下(发生于副鼻窦、睾丸、硬膜外、骨髓的大细胞淋巴瘤、HIV淋巴瘤,或大于等于两个节外部位、LDH升高),给予中枢预防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事件的危险因素。
对中枢神经系统事件的治疗还不确定,但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考虑给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或阿糖胞苷,或全身运用甲氨蝶呤(3-3.5g/m2)。
若合并中枢病灶的全身性疾病应该用包含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的方案治疗。
若病灶位于脑实质,给予全身甲氨蝶呤(3g/m2或更多)作为交替方案。
若发生于软脑膜,可予鞘内甲氨蝶呤/阿糖胞苷,考虑植入奥马耶贮器和/或全身甲氨蝶呤给药(3-3.5g/m2)。
2.对于患者的复查,推荐前5年每3-6个月或根据临床表现行病史询问、体检、实
验室检查。
在治疗结束后2年最多每6个月检查一次CT,之后的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决定。
最佳重复PET-CT检查的时间尚不确定。
但建议放疗结束后至少8礼拜后再行PET-CT检查。
因为治疗后改变可能会引起假阳性。
对于PET-CT阳性聚集部位,如果打算行额外全身治疗,建议活检。
3.提出了在进行IPI评分时,血清LDH大于4倍正常值算1分。
4.提出了对打算做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二线治疗,可考虑加入GDP(吉西他滨,地塞米松,顺铂)+-美罗华作为替换性治疗选择。
对于不行大剂量化疗的患者的二线治疗,考虑苯达莫司丁+-美罗华作为选择。
5.睾丸淋巴瘤,化疗接受后,应进行“对侧睾丸”照射修改为应进行睾丸照射,剂量由30-36Gy 修改为25-30Gy。
6.对于不适宜行大剂量化疗者,二线治疗可以选择“苯达莫司汀+美罗华”
7.中危伯基特淋巴瘤或DLBCL CD10+肿瘤伴极度增生>90%伴或不伴伯基特淋巴瘤样特征可考虑更高强度治疗,这类患者推荐的分子遗传学分析指标检测更改为“CCND1、BCL2、BCL6、MYC重排”
8.治疗前检查方面,需要行腰椎穿刺的指标中增加了“LDH升高”这一项。
伯基特淋巴瘤
1.诊断方面,提出EBV的EBER ISH作为必要检测。
2.治疗;诱导CALGB 9251方案加用美罗华,改名为CALGB10002。
二线方案中,加上RICE(美罗华、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甙)作为选择,若之前没有接受过鞘注甲氨蝶呤可考虑行此方案。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分为两类:T和B,分别符合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B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髓外部位临床表现。
1.诊断方面,推荐IHC染色检查加入CD19,CD7指标。
2.治疗上,推荐所有针对LL的方案都应包括中枢预防。
对于一般状况差的患者,不再认为大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是合适的。
HIV相关的B细胞淋巴瘤
1. 诊断: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得的细胞表面标志物分析中,“TdT和CD1”不再为必须检
测项目。
2. 伯基特淋巴瘤:将高剂量CVAD(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与高剂量甲
氨蝶呤和阿糖胞苷交替)+-美罗华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并且治疗方案中提出:若CD4小于100,考虑不用美罗华
3.与Castleman’s病有关的淋巴瘤:包括弥漫大B,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若使用剂量调整型EPOCH,CDE,CHOP,CDOP方案,推荐都可可加用美罗华。
原发皮肤的B细胞淋巴瘤
1. 诊断:明确了此型淋巴瘤的名称:原发于皮肤的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和原发于皮肤的
滤泡中心B细胞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
1.新指南提出了PET-CT作为必要检查。
2.治疗方面提出此型淋巴瘤患者可考虑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及大剂量治疗后自体干细胞解救。
对于ALCL,ALK+组织学类型患者的一线治疗,加上CHOEP-21(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依托泊甙,强的松)这一选择方案。
蕈样真菌病/Sezary综合征
1.诊断方面,推荐免疫组化检测加上CD25检测,提出特有的免疫表型:CD2+CD3+CD5+CD7-CD4+CD8-(很少+)CD30-/+细胞毒性颗粒蛋白-
2.治疗上,提出惰性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的患者(无液基细胞学证据)应该首先考虑列在SYST CAT B or SYST CAT C治疗前的SYST CAT A治疗。
不再推荐阿伦单抗通过皮下或静脉给药。
节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1.诊断上,不再把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分子分析检测作为必要标准。
2.诱导治疗:认为有任何危险因素得I期和II期患者,可选择序贯化疗,联合化疗方案也作为一项选择。
推荐连续放化疗方案“SMILE后接45-50.4GY放疗”,“VIPD后接45-50.4GY放疗”。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紊乱
1.建议治疗方案区分为同期化学免疫疗法和序贯化学免疫疗法。
新指南认为,序贯化学免疫疗法,“每周美罗华375mg/m2*4周,后接CHOP-21(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第9周第一天开始”,作为一项治疗选择。
2.推荐行EBV-LMP1或EBER-ISH检测E-B病毒。
(如果EBV-LMP1阴性,推荐EBER-ISH)
3.对于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紊乱患者的一线治疗:对于早期损害,不再认为如果EBV阳性,选择更昔洛韦治疗。
对于多形性,全身性患者:推荐RI方案化疗,允许的话加单用美罗华或化学免疫疗法。
对于多形性,局部性患者:推荐RI,可能的话加放疗+-美罗华,或手术+-美罗华,或单药美罗华。
而单行性:推荐RI,可以的话加单药美罗华或化学免疫疗法。
或者直接单药美罗华或化学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