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3
《雾凇》教案3篇(完整)

《雾凇》教案3篇(完整)《雾凇》教案3篇(完整)《雾凇》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解读课文,结合网络资源,欣赏感受雾凇的美。
2、提高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网络资源并利用资源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语句。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2、昨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雾凇形成的原因,谁来简单地向大家说说?3、今天,我们进一步来领略雾凇的神奇和美丽。
[利用资源,探究文本]1、雾凇美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美呢?想一睹为快吗?2、赶快进入我们班级主页的“资源共享”版块,去美美地欣赏雾凇美景吧!(示范指出资源所在的位置)3、你想发出怎样的赞叹?4、读读课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片段,找出使你感觉特别美的语句,认真读读,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味一番。
5、交流、指导朗读:①“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如雪般洁白、如银光闪烁的霜花缀满枝头,这奇妙的美景绵延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壮观至极,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啊!)②“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再细细地欣赏网页中的雾凇美景图,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幅图片,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向大家描述你眼前的雾凇?远远望去,一排排杨柳的树冠似烟似雾,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接,让人分不清天地的界限。
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远远望去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
仰望松树的枝头,宛如玉菊怒放,雪莲盛开;柳树柔软的枝条,都被粘挂成璀璨的银丝;形态各异的灌木丛,一团团,一簇簇,晶莹夺目,宛如银珊瑚的奇葩。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象说话:昨天傍晚,十里长堤上的树木还是黑森森的,到第二天早晨,站在江堤向远处望去,呀!你看到了什么?(琼枝玉叶的婀娜杨柳、银菊怒放的青松翠柏,千姿百态的雾凇奇观真让人目不暇接,这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流连忘返。
《雾凇》教学设计7篇 雾凇的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分享的《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奇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导入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出示课件)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学习第一自然段观察雾凇图片,谈感受。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读了此段你有什么新的了解?(板书:奇观)为什么说是文明全国的奇观,从那些词看出来?朗读本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动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它地方出现的少呢,四人小组带问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找到的词和句,做小小批注,四人小组交流。
(1)、什么是雾凇?(2)、它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3)、雾凇是怎么形成的?2、交流汇报:(1)、随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雾凇)这里的“饱和”怎么理解?(2)、吉林“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待学生说后出示“从当年十二月……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出示课件)看图,这符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比较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这些松针、柳枝有何变化?“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雾凇》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雾凇》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雾凇》教学设计(精选13篇)《雾凇》教学设计篇1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2、出示课件,教师深情导入3、板书课题:雾凇。
指导写4、联系图片,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可以动笔圈出生字词标号)2、课文主要写了雾凇的什么?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象,形成,赞叹)4、相机出示相关段落:(1)景象部分: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指导读准堤字,读通句子(指导停顿),换词理解闻名全国(2)形成部分*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凝,后鼻音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松花江畔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条件了吗?*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读,正音当;出示停顿,指导读好长句遇冷凝结:*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指名读,生字的音都读准了,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在松花江畔的人们进入梦乡,他们周围在雾气笼罩下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谁来接着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3)赞叹部分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件件洁白的艺术品,快去看看吧,谁愿意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过度: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能令人们发出这样的赞叹?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雾幕零堤俗摄淹模凝氏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范写,生描红四、小结这么壮观的雾凇奇观,究竟是怎样一点点形成的呢?中外游客又对他发出怎样的赞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松花江。
《雾凇》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雾凇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形成原因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2)运用多媒体展示雾凇的美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雾凇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和特点;(2)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科学原理;(2)如何运用文字生动描绘雾凇美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雾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相关的科普读物,以便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雾凇的基本概念;(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色,为描绘雾凇美景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色。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雾凇的基本概念;(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探究雾凇形成过程(1)小组合作,讨论雾凇形成的原因和特点;(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描绘(1)展示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感受雾凇美景;(2)学生运用文字描绘雾凇美景,教师指导并评价。
5. 课后拓展(1)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深入了解雾凇;(2)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讨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雾凇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3. 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雾凇》精选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雾凇》精选教案三篇语文《雾凇》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一个万物萧条的季节,大地冰封,树木凋零,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这时候,我们都向往南方春天般的温暖,然而,很多人都在这严寒的冬季,赶往我国北方松花江畔的江城——吉林,这时的吉林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20-30摄氏度,是什么吸引着八方来客生: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有一种奇观——雾凇。
2、雾凇很美,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走进吉林,感受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吧!(播放录像)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
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把江城点缀得繁花似锦。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探究成因1、吉林雾凇的景观很美,它们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看到这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生: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生:雾凇有什么特点生:雾凇是什么样子的生:为什么说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我们这个地方是不是具备形成雾凇的条件师:看来大家有很多问题,很多同学想知道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还想知道在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形成雾凇,是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雾凇形成需要的条件(课件显示问题)2、你们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雾淞是怎样形成的课件显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条件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1)、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课件显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雾凇》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学会观察和描述雾凇景观。
(3)掌握描绘雾凇的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雾凇的分布区域和出现条件。
(2)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雾凇的美丽景色。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观察和描述雾凇景观的方法。
(3)描绘雾凇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1)雾凇形成原因的阐述。
(2)描绘雾凇的绘画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雾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绘画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雾凇的知识。
(2)准备好绘画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雾凇的美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对雾凇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学基本内容:(1)讲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雾凇景观。
(3)讲解描绘雾凇的绘画技巧。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雾凇的分布区域和出现条件。
(2)学生动手绘画,表现雾凇的美丽景色。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1)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作品,总结课堂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雾凇的资料,了解雾凇的文化内涵。
2. 学生绘制一幅雾凇景观画,展示个人绘画水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雾凇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描述雾凇景观的能力以及绘画技巧的应用。
《雾凇》教案设计范文

《雾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雾凇;(2)运用描绘、创作等方法,培养学生表现雾凇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珍惜;(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雾凇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描绘雾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绘画手法表现雾凇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雾凇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描绘雾凇所需的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雾凇的知识;(2)准备好绘画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雾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雾凇的美;(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所得,了解雾凇的基本知识。
2. 知识讲解:(1)讲解雾凇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点;(2)引导学生观察雾凇图片,分析雾凇的美。
3. 观察与讨论:(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雾凇现象;4. 描绘与创作:(1)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雾凇美景;(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雾凇绘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1)组织学生展示描绘的雾凇作品,互相评价;(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拍摄一张自己身边的雾凇照片,并附上简要的文字描述;2. 结合雾凇的特点,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描绘等方式,对雾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力。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描绘冬季的自然景观;2. 邀请当地摄影师或画家,进行雾凇摄影或绘画作品的欣赏与讲解;3. 开展雾凇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雾凇教学设计 (3)

《雾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水平目标: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水平及使用整理信息的水平。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升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水平,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赞美“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的诗文。
(学生诵读)2、师:是呀,在万物萧瑟的季节,漫步十里长堤,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那该多好啊!(课件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3、教师揭示课题。
(板书:雾凇学生齐读课题)[本环节设计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后面的感悟美、表现美实行有意义的铺垫。
]二、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多幅雾凇的图片,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述)2、师:雾凇可真是不同凡响,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著名奇观,难怪刚才有同学不禁赞叹起来。
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课文描绘的雾凇美景吧。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把你最欣赏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主读课文,感悟雾凇奇特的美。
)3、刚才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投入,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自己内心最美的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同学汇报,谁先来汇报呢?(学生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A: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B: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师:面对眼前这番美景,我们也和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引读)谁来把这诗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2)能说说从这句诗中体会到的意思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叹一番:——(齐读)[从句到段,由点到面的训练学生朗读,感悟语言文字]4、师:谁还想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雾凇的这份神奇与美丽?5、师:看来同学们已深深地喜爱上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永远留在记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
《雾凇》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新平县桂山一小毛玉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l、随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带着欣赏、赞美的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雾淞的形成过程和描述雾凇奇景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词语,训练按顺序描述事件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理解词语,观看雾凇图片,感悟雾凇美景的奇妙,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知道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去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坐上2008次列车,驶向我国的北疆——吉林吧!出发啰!现在已进入冬季,但我们玉溪依然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然而,在我国北方——吉林,会是怎样的景象呢?那儿有令人向往的雪花,神秘壮观的冰雕,还有洁白晶莹的雾凇,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雾凇那壮观的景象吧!
二、视觉感悟雾凇的美
1、看,雾凇出现了,就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作讲解:
它,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晶莹闪烁。
它,像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浓郁。
它,像银条,把柳条装点得婀娜多姿。
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让神州大地锦上添花。
2、看了这些景象,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太美了!)
三、初读感悟
1、让我们走进雾凇,尽情地欣赏吧!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课文,读出雾凇的美。
边读边画出描写雾凇美的词语。
2、配乐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心感悟雾凇的美。
3、交流汇报(指名回答,师适当板书)。
四、精读课文,细节感悟
过渡:同学们真是爱读书啊!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课文是怎样描写雾凇的美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是啊,雾凇太美了!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这种奇特之美?(指名回答)
对,作者眼中的雾凇就是这样美!
2、课件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指导学习生字“堤”,注意读音)
a、老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小组的同学思考,在这句话里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b、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
(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是呀,经过一夜的天造地设,第二天一早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已到处是银松雪柳了,真美啊!
1、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你想赞美一下它的美吗?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赞美(指名赞一赞)
2、、那漫步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么赞叹它的呢?(生回答)
课件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板书)感悟诗的意境。
3、让我们一起去漫步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齐读第三小节。
(齐读第三节)
小结:松花江畔的雾凇有的像盎然怒放的银花,有的像气势磅薄的落雪,有的像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似烟似雾,真是……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吉林雾凇的景观多美呀!你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想)其实它的形成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下面就让我们组成科学考察小组带着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一起去揭开这个奥秘吧!
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书:形成)
课件出示: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l、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雾凇形成原因的一句话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课件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指导学习生字“俗”、“凝”,注意“凝”的写法)
2、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吗?(指名汇报)
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小组合作探究,指名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
4、雾凇的形成是不是只要有了饱和的水汽就可以了?(不)那么它还需要什么条件呢?(遇冷)那要冷到什么程度?(零下30摄氏度左右)零下30摄氏度可真冷啊!用我们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这可真是: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5、有了饱和的水汽和严寒的气温,这雾凇的形成还需要哪一个过程才能最终形成?(凝结)男同学齐读课文第二段,女同学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从雾气到雾凇的凝结过程?(请女同学回答)
课件出示句子: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6、课件出示3个句子,进行比较: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师指导朗读)
作者只用一句话,就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
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7、就是这样,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在这个过程中,
雾新凇从形态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
8、谁来读读这句话?
9、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先是轻轻的,缓缓的,后来就变成欣喜的语气了,老师来和大家合作试试看!
10、用“最初……逐渐……最后……”练习说话。
11、雾凇美,雾凇凝结的过程也很美,你能把雾凇凝结时的美读出来吗?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学生练读,指名读)
五、总结全文
雾凇像雪一样洁白,银光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
六、拓展练习
好了,今天我们的旅行到此结束了,今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带自己的亲朋好友来这里欣赏雾凇奇观,那时,你就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小导游的角色。
那么,我们就提前做个准备,今天晚上,大家就结合我们所欣赏到的雾凇美景写一篇导游词吧!
作为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雾凇奇观?请为雾凇写一段导游词。
板书设计:
奇观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形成 饱和的水汽一一凝结
赞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雾凇 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