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雾凇》教学设计7篇 雾凇的教案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分享的《雾凇》教学设计7篇雾凇的教案设计,以供借鉴。
《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奇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过程:导入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景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出示课件)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学习第一自然段观察雾凇图片,谈感受。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读了此段你有什么新的了解?(板书:奇观)为什么说是文明全国的奇观,从那些词看出来?朗读本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动人。
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它地方出现的少呢,四人小组带问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找到的词和句,做小小批注,四人小组交流。
(1)、什么是雾凇?(2)、它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3)、雾凇是怎么形成的?2、交流汇报:(1)、随机(板书: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雾凇)这里的“饱和”怎么理解?(2)、吉林“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为什么出现在松花江畔?待学生说后出示“从当年十二月……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出示课件)看图,这符合雾凇形成的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比较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4)、这些松针、柳枝有何变化?“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
《雾凇》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雾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
学习重难点: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雾凇的美丽。
学习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出示“雾”的大篆),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告诉大家,这是古代的雾字。
(出示演变过程),后来经过逐步的演变、简化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字。
(雾)指导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雨字头表示云气或微小的水滴,下面的“务”在古代是这样写的(指小篆体),表示两军交战,许多士兵聚集在一起。
雾就是由空气中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形成的。
理解了字的意思,一定能牢牢记住这个字了吧。
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
(板书:雾)(雨字头在上方,又宽又扁遮下方,务字撇捺要伸长,小小力字下边藏。
)下面请同学们也像老师一样,一笔一画写下这个字,先描红,再临写。
同学们,看到这个雾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看老师也组了一个词语,读一读。
(老师,什么是雾凇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欣赏。
解说: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我国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又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披银戴玉,它们如朵朵白花,似排排雪浪,蔚为壮观。
这就是我国四大闻名自然景观之一——雾凇。
想更多地了解雾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齐读课题,和老师一起板书。
二、读课文,初步感受美。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理解词语:奇观指导读好长句子。
读完课文,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一位诗人在欣赏了吉林雾凇奇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片童话般的银色世界让人摒弃最烦心的杂念,满脑子只是“美”这个最简单纯朴的字眼。
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够体现雾凇的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把重点词语圈起来。
《雾凇》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雾凇》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雾凇》教学设计(精选13篇)《雾凇》教学设计篇1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2、出示课件,教师深情导入3、板书课题:雾凇。
指导写4、联系图片,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可以动笔圈出生字词标号)2、课文主要写了雾凇的什么?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象,形成,赞叹)4、相机出示相关段落:(1)景象部分: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指导读准堤字,读通句子(指导停顿),换词理解闻名全国(2)形成部分*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凝,后鼻音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松花江畔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条件了吗?*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指名读,正音当;出示停顿,指导读好长句遇冷凝结:*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指名读,生字的音都读准了,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在松花江畔的人们进入梦乡,他们周围在雾气笼罩下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谁来接着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3)赞叹部分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件件洁白的艺术品,快去看看吧,谁愿意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过度: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能令人们发出这样的赞叹?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雾幕零堤俗摄淹模凝氏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范写,生描红四、小结这么壮观的雾凇奇观,究竟是怎样一点点形成的呢?中外游客又对他发出怎样的赞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松花江。
雾凇的教案

雾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学会欣赏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和独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雾凇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学会欣赏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播放雾凇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雾凇的美丽和独特。
(2)介绍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使学生对雾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
(1)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雾凇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观察。
3. 教学活动:
(1)讲解:教师讲解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雾凇的相关知识。
(2)观察:组织学生进行雾凇的观察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观察。
(3)讨论:分组讨论雾凇的形成原理和特点,以及学生对雾凇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雾凇摄影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实践。
雾凇二课时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雾凇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了解雾凇的形成和特点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雾凇的形成原理;- 学生能够描述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学生能够分析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 什么是雾凇?- 雾凇的形成原理;- 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3. 教学步骤:a) 导入:与学生分享一张雾凇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发学生对雾凇的兴趣。
b)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雾凇的思考,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雾凇吗?”“你们见过雾凇吗?”“你们知道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吗?”c) 探究:与学生一起学习雾凇的形成原理,解释为冬季中的湿气结冰在物体表面形成薄薄的冰层。
d) 学习:向学生介绍雾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例如:透明晶莹的冰层包裹在树枝和建筑物上,形成美丽的冰雕景象。
e) 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雾凇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例如:雾凇能够美化城市景观,但也可能给交通和设施带来一些问题。
f) 总结:概括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影响,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g) 拓展: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关于雾凇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去亲自观察和体验雾凇。
h)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雾凇的文章,包括它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实地观察雾凇景观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体验雾凇景观;- 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 学生能够拍摄雾凇景观照片,并记录观察心得。
2. 教学内容:- 实地观察雾凇景观;- 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 拍摄雾凇景观照片;- 记录观察心得。
3. 教学步骤:a)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习雾凇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b) 引入:与学生分享一些雾凇景观的照片,并引发学生对实地观察雾凇的兴趣。
c)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前往雾凇景观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观察,例如公园或河边。
d) 描述和记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描述观察到的雾凇景观,同时鼓励学生拍摄照片并记录观察心得。
精选《雾凇》优秀教案四篇

精选《雾凇》优秀教案四篇《雾凇》优秀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公开课教案一、揭示课题1、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揭题。
寒冷的'冬天,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
二、观看雾凇的投影片。
观看投影片,自主谈感受。
提出自身不懂的或想搞明白的问题生边听边思:你知道了什么?1、你看了有什么感受?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初读课文1、录音范读课文,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2、交流。
3、自学课文。
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解释词语。
(3)指导读长句。
四、再读质疑五、指导写字1、自身设法记忆字形,有困难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记忆有困难的生字。
3、指导书写。
自主交流,说明理由,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4、誊写生字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教具投影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集中注意激发情感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
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练习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师板书:奇观)齐说: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雾凇》教学案例(精选17篇)

《雾凇》教学案例(精选17篇)《雾凇》篇1【研究背景】课堂中利用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的目的,我组织了以下合作学习。
【案例描述】(一)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写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用“﹏﹏”划出写雾凇形成过程的句子。
然后与同桌讨论一下。
生:(读读,划划,议议)生: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发现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吗?生: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师:吉林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生: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
我从这阵阵雾气知道吉林有饱和的水汽。
师:吉林的冬天冷吗?生:冷,冬季夜幕降临时,气温会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师:两个前提条件都符合了,美丽的雾凇也就慢慢形成了。
谁来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生: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二)师:雾凇各有各的姿态,用上这个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
(出示: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有的;有的。
雾凇,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让组长把你们认为最美的姿态写下来。
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菜单)生: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像银菊,洁白高雅;有的像梨花,含苞欲放;有的像银菇,婀娜多姿;雾凇,你真是太迷人了!生: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像绽放的菊花,楚楚动人;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有的弯着腰,好像在给人们鞠躬;雾凇,你真不愧是闻名全国的奇观阿!生: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有的像亭亭的少女;有的如盛开的百花;有的似排排的雪浪。
雾凇可真美啊!……【】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是固定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
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
《雾凇》教学教案一等奖3篇

1、《雾凇》教学教案一等奖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雾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板书:奇观)2.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同学们想欣赏一番吗?3.欣赏了这么美的雾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呢?4.好,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进一步了解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吉林为什么会形成这么美的雾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读课文第二段,读完后同桌相互讨论一下:你从课文中初步读懂了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这句话。
)2.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说你会从中发现什么呢?3.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老师请大家再继续自读课文第二段,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这些条件呢?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
4.那老师要问了,具备了这些条件,松花江畔就一下子形成这么美的景观了吗?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2.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3.作者通过多次观察,才发现雾凇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正因为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孕育、积累,才形成了如此美丽动人的雾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赞叹的语气
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
可用书上语句,也可加入自己的想像同时注意与“游客”交流。
作
业
设
计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造句
3、小练笔:
进入冬季,气温较低,多数日子的早晨都有霜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一下清晨霜冻的景色,并注意太阳出来后,霜逐步化解的过程,仿照本课写法,写片断。如果正值下雪,也可观察雪花飘落,给树木、花草、建筑物穿上洁白外衣的景象,写出主要特征,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写片断。
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
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中最冷的就是三九
指名背诵。
集体背诵。
的冰花,俗称树挂。这么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范读讨论
范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指名回答。
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三、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教学内容:22、雾凇
教
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有关词语,理解词语意思。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板
书
设
计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十里长堤
29雾凇闻名全国的奇观
千姿百态银松雪柳
琼枝玉树
教
学
后
记
教学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九九歌》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顺句子,长句注意中间的停顿,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生字(出示)
按要求自学
大地冰封 凝结淹没 蒸腾
琼枝玉树 降临 长堤 饱和
松花江畔 模糊缭绕镀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3、检查读书情况
指导读好长句子:
A雾凇,俗称树挂,……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
B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柳枝镀上了白银。
C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指名分段读
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指名说说段意
作
业
设
计
1、练写生字,读准课后生字词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查字典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窥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弥漫:(烟尘、雾气等)充满、布满。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缭绕:回环旋转。
琼枝玉树:琼,美玉。像美玉雕刻出来的枝条、大树。
情不自禁: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奇异景象。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备注
1、什么是“雾凇”?
2、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雾凇奇观”出面在严寒的松花江畔?
4、交流讨论问题:
自由读,思考问题。
讨论回答
四、精读第三段
1、(出示插图)
述: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看着眼前的雾凇,你想说什么?
2、是的,太美了,仿佛是玉雕刻成的。美得有特色!
一、复习导入
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来临了,我们一起去欣赏中读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从哪儿可以看出?
2、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可谓壮观。难怪吉林雾凇的名气很大,是闻名全国的。
3、指导背诵
自由读,交流
指名回答
练读 指名读
练习背诵
指名背
三、精读第二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